審美多元化背景下的學院油畫——記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群體
文/宋永進
由於種種原因,高等美術院校的招生模式依然沿襲幾十年來的舊套路和評判標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對學院油畫的看法,甚至認為學院油畫十分保守。事實上,高等美術院校不僅一直注重對傳統藝術的研習和文化的傳承,而且對西方現當代藝術流變的關注和研究同樣沒有停止過,油畫教學和藝術觀念也早已不再局限于前蘇聯契斯恰科夫的教學體系或古典主義的傳統觀念。相反,在每一次學習西方藝術的浪潮中,高等美術院校常常扮演急先鋒的角色。當然,濃厚的藝術環境和良好的學術心態,常常使學院藝術家在狂熱追捧西方藝術過後能夠平靜下來,並默默地從語言形式深入到觀念的內核,最終在反覆揚棄和新的建構中逐步走出西方的籠罩。然而,學院油畫不事張揚的學術氣質,往往被官方藝術的“輝煌”景象和“當代藝術”的火爆現象所遮蔽。好在這種“不利”反過來又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術的躁動,使學院油畫家能夠在社會浮躁的當今保持腳踏實的創作作風。
在西方現代藝術和後現代主義觀念的影響下,各種新的藝術現象不斷涌現,裝置藝術、映像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等西方前衛藝術形式紛紛踏入國門,架上繪畫似乎將要面臨邊緣化的危機。油畫是否還有必要繼續存在,或將以何種面目存在,成為國內藝術界所關注的重要問題。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的油畫家們用行動和作品做出了良好的回答。無論在教學上,還是在創作上,他們一方面十分重視對西方古典油畫和中國傳統藝術的研究和繼承,一方面又不僵化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繪畫形式之中,以積極的姿態批判吸收西方現代藝術的方法論和後現代藝術的觀念,並進行藝術個性的探求。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當下的藝術理念、架上繪畫與前衛藝術、學院與非學院、西方本體語言與東方文化精神之間的矛盾與交鋒沒有迷亂他們的探索思路,反而拓展了他們的思維空間,激起了他們對藝術更深的思考。面對西方的審美觀和價值標準,他們或總體接納、或取其精華、或在對抗中堅守自我的獨立。不同的文化姿態,不同性格情趣,以及對油畫當代性問題的多元化思考,形成了他們各具特色的繪畫風貌。
黃鎮南教授(1956-,廣東汕頭人)、牟宇宙副教授(1970-,浙江寧波人)和鄭雲龍老師(1971-,浙江金華人)都從事寫實油畫的創作和研究。
黃鎮南的藝術成長道路與寫實主義油畫尤其是“前蘇聯”現實主義油畫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早期的油畫作品《靜物》中,人們就可以看到他的寫實繪畫功底及對寫實主義藝術的推崇。西方現代藝術和後現代藝術的巨浪並沒有撼動他對寫實主義油畫的追求。這種選擇不僅僅是一份情結,更體現出一種執著和自信。2002年至2004年間,烏克蘭功勳藝術家米哈依•古依達教授和別良斯基•亞歷山大•尼古拉也維奇教授先後應邀來浙江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講學。黃鎮南十分珍惜這樣的機緣,主動與他們接觸,並進行了深度的專業交流。他的表現方式開始由小筆觸的細膩刻畫向大筆觸的書寫性轉變,他的色彩語言則從追求客觀真實的準確性向表達主觀心境的繪畫性轉變。2004年,他受公派訪學于“前蘇聯”現實主義油畫的重要陣營——俄羅斯國立蘇裏科夫美術學院。面對令人高山仰止的“前蘇聯”現實主義和古典寫實主義的油畫經典,他一方面積極探究駕馭油畫媒材的技巧和繪畫語言的奧妙,一方面從中領悟大師們的藝術思想和審美意向。回國後,黃鎮南創作了大量頗具個性的寫實油畫作品。率直而多少有些偏執的個性和曲折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寧靜、幽深和陰柔的繪畫風格。《肖像》和《女人體》系列最具典型,畫面中傷感的神情總是撲面而來,憂鬱的色彩常常四處瀰漫,令人過目難忘。
牟宇宙的油畫屬於古典式的具象寫實畫風。在他堅實剛硬的氣質背後隱藏著一顆含蓄而細膩的心靈。畫面中觸手可及的道具、逼真的質地、精緻的紋理,以及那种經典式的構圖、懷舊的色調和典雅的意境,不僅透射出他對西方古典藝術的敬仰,也反映了他的個性追求。牟宇宙不僅善於細膩的描繪,還樂於把玩各種繪畫材料,在實驗性探索中實現自我的表達。
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係的鄭雲龍,他的油畫一直保持著略帶表現性的學院式寫實面貌,表現形式樸素自然,表現手法率直拙樸。他對藝術創作有自己的理解,認為:“要創作偉大的作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作者能夠把強烈的個人情感毫無顧忌地表現出來,既不需要接受他人的指導,也不用擔心遭受他人的批判;第二,朦朧的思想觀念能夠在文化環境的滋養中逐步孵化、成熟和繁殖,並最終贏得社會的呼應。”他希望在油畫創作中去實踐這樣的繪畫追求。
侯吉明教授(1962-,河北人)和蘇勝前老師(1969-,四川安岳人)的油畫以強烈的表現性和視覺的衝擊力取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