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應是旅遊旺季,可蘇州周莊的畫家村裏卻只有寥寥無幾的行人,更奇怪的是,上百間整齊劃一的畫室裏沒有一位畫家,只簡單擺放了幾幅畫作。這個成立於2007年的畫家村是周莊鎮文化創意産業項目之一,在經歷了短暫的繁榮後,如此打造而成的畫家村就歸於平靜了。目前在國內,以發展文化産業為任務的畫家村不少,然而除了少數幾個成功範例外,多數面臨著創建盲目、人才短缺、創意不足的局面。
一哄而上的畫家村
深圳大芬村的産業模式帶來了豐厚的效益,各地的畫家村也在文化産業的推促下蜂擁而起:成都畫家村、廈門烏石浦油畫街、哈爾濱的俄羅斯畫家村、煙臺畫家村、珠海北山畫家村、湖北荊州畫家村等,畫家村項目一哄而上,全國開花。
與詩歌等藝術門類相比,美術與文化産業的結合顯得更加容易。究其原因,批評家楊衛認為:“繪畫作品可以直接變成商品進行交換,而且近幾年經過西方藝術市場的醞釀,中國的藝術品市場已經被推到了前沿地帶,成為了前沿文化的一種象徵。”
“另一個火熱的原因是同質化思維。” 北京金必德經濟管理研究院院長沈青分析説,在文化産業發展紅火的今天,地方政府會引進一些項目,其中很多有隨意性,沒有考慮到是否能與當地優勢資源結合。
於是,在隆重、熱烈的開幕儀式後,畫家村遭遇了諸多尷尬。比如成都的青城山美術館群建在孤零零的大山裏,遊人不去,連藝術家也不去;某地的版畫村設立了王琦、蘇新平等一批名家工作室,裏面常常只有孤零零的一件作品卻難覓名家身影,這些無疑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一些美術家也很苦惱,經常有地方畫家村發來邀請,提供工作室、居所,請求入住。“事實上我們對那些地方不熟悉,也不需要這樣的地方。”一位畫家説。
“建立畫家村需要因地制宜,要尊重地方的文化傳統。”楊衛建議。在此方面,全國文化(美術)産業示範基地達尼畫家村的發展路徑值得參考。位於青島膠南市的達尼畫家村,有代代相傳的畫年畫傳統,當地政府在傳承特色文化的基礎上,將全市美術資源轉變為産業發展優勢。
當然,植下梧桐樹能引來金鳳凰,畫家可以從外引進,但是這需要前期做好調研,考察本地的地域特點。“畫家村形成的第一要素,是它本身有一定的人文底蘊,這種固有的魅力對於畫家有很強的吸引力。”楊衛説。其次是地方與藝術家建立起來的良好關係,以及政府給予藝術家的優惠,這種優惠不僅是指便宜的房價,更多是自由的創作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