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典藝術 主流聲音 您的位置: 首頁>繪畫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畫壇又見時代主題回歸 "回歸"源於社會責任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7-23 16:54:04 | 文章來源: 新華書畫

     “回歸”不是簡單復古

眾所週知,反映時代,與民眾同呼吸、共命運歷來是中國美術創作的傳統,無論是抗日戰爭時期,還是解放戰爭時期,乃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都有反映時代的經典之作。上世紀40年代,蔣兆和就創作完成了高2米、長約27米的《流民圖》,用畫筆真實描繪出那個時代民眾的悲慘生活。

不過,隨著多元化價值觀的出現,近20年來,表現現實、反映時代被許多藝術家看作是落伍的藝術觀。美術評論家陳履生認為:“如今我們身邊的不少藝術創作已經遠離生活,藝術家除了表達自我之外,不再關注社會生活,對這個時代的主流價值觀也少有反映。”

即便是這幾年出現的一些以底層社會為題材的作品,也因藝術家對底層社會的理解很片面,或者為了迎合市場,醜化了中國人形象。王明明説:“不少藝術家常常受市場、經紀人的控制,結果造成藝術家按照定型的風格不斷重復自己。”不僅如此,一些知名藝術家還有人代筆創作,形成批量生産。王明明認為,這種缺感情,缺激情,缺敏感性的所謂創作,已經不能稱其為藝術創作了。

與此同時,人們熱切呼喚畫壇能出現打動人心靈、喚起人美好情感的時代之作。因此,當華彩北京美術作品展等展覽與觀眾見面後,都形成了觀展的熱潮。

當然,以評論家冷靜的眼光來看,這股回歸的熱潮並不是簡單意義的復古。陳履生説,上世紀50年代的畫家都畫過天安門、長安街等,面對同樣的表現對象,21世紀畫家的心靈感悟和視覺感受又不同。“它不是一味回到過去,不是五六十年代的重復,而是建立在新時代的主題創作。可以預想的是,三五十年後的藝術家,反映那個時代北京圖像的時候,也一定不同於現在。”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盛世長安圖》亮相 堪稱當代"《清明上河圖》"
· 《盛世長安圖》藝術價值與現實意義解讀——訪故宮博物院古書畫部副主任、著名書畫鑒定專家金運昌先生
· 獻禮祖國60華誕 《盛世長安圖》盛大揭幕
· 點破社會綜合病症 法漫畫大師克勞德作品賞(組圖 )
· 健康社會必須維護學術的尊嚴——潘公凱談當下美術史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