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勇力
在4月17日舉行的“以心接物 薪火相傳——唐勇力教授工作室教學彙報展”上有這樣幾種表情:與會嘉賓的嘖嘖稱讚、18位參展研究生的興奮喜悅,還有他們的導師——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唐勇力教授的幸福、欣慰。這些學生集3年之所成,為觀眾呈現了傳統而又不失現代的作品,為工筆人物畫創作吹進了新鮮氣息。而這一切少不了導師唐勇力的思想指導。
“導師的教學指導思想決定了研究生學習的品格,決定了研究生學習成果的品質。導師的教學指導方法、方式影響著研究生的學習熱情和繪畫語言的取向。”唐勇力在展覽的開幕式上説,他的教學理念是“在限制中拓展”,意思是始終堅持以傳統為本,同時注重與時俱進。他表示這個觀念的提出有很強的現實性:中國畫2000年以來有清晰的發展路線,並在自身規律的基礎上發展。到了現代,傳統與西方文化産生碰撞,也必然發生變化。於是有人對中國畫的發展産生了一些悲觀情緒,尤其是“85新潮”中,覺得中國畫已經是窮途末路,同時一切以創新為目的,認為只要是創新的就是好的。21世紀以來,隨著國力的強盛,我們民族文化也得到了重視,此時中國畫的發展也要有自己的民族性。所謂“限制”就是強調民族性,中國文化精神是中國畫發展的根本,什麼時候都不能丟。所謂的“拓展”,就是發掘中國畫的現代性,一定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而發展,而不能拘泥于老套式。這種拓展是自覺性的,而不是任其自然,這需要我們擁有現代的觀念,掌握時代的脈搏。
同時,唐勇力在教育理念中還強調了“兩端深入”,即實現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雙向學習。“雖然要想達到學貫中西非常不易,但我們也要努力去做,這沒有十幾年的功夫是不行的。”他這樣告訴學生。在中西技法的學習上是有區別的,對傳統的學習主要是依靠身體力行,主要在臨摹精品、寫生、讀書中體會,貫穿在實踐中。而學習西畫則不能完全採取這些方法,可以看展覽,讀相關文章。
在出版的展覽集裏,唐勇力給每位學生寫了點評:“崔福慶是我的老學生了,繪畫也好、人生觀也好,他都有一種承擔感,這種天然的責任心使他必須要承擔一些東西,這一點會影響到他的思維和他的繪畫語言。”“李戈曄是一位溫潤秀雅的江南女子,善於思考而又非常聰慧的她,繪畫風格同時兼有工和寫的意味,透析著現代人對於自身生存狀態的思考與闡釋。”……唐勇力表示,作為老師,應以明確的理念指導學生,啟發學生的心智,讓學生打開自己的思維,發揮自己的創造力。這次展覽的一大特點就是18位研究生的基礎相似,風格卻變幻多樣,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特徵。唐勇力在認真了解學生方面費了很多心血,因此他也能找到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因為每個人本身就是不同的,如果經過我的指導變成相同的,那就不正常了。”唐勇力説。
在展覽現場,大家看到楊斌在國畫作品上使用貼金的技法,紛紛表示欣賞,而唐勇力卻説這是學生的創新,連他自己都不會。作為一名任教30餘年的老師,唐勇力在教學上一直保持著一顆寬容的心,只要發現學生在探索,而且取得進步,肯定會鼓勵;如果遇到挫折,而且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他會幫著開拓路子,探討看哪些方面的作品、書籍,請教哪位老師等。有的老師可能不許學生跳出自己的規範,但唐勇力表示他不會限制學生向別的老師學習,倒是希望學生在他的教導之下也求教別人,即使觀念不同也沒關係,因為他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判斷力,知道自己該學習什麼、吸收什麼。
早在3年前研究生剛入學時,唐勇力就告訴他們要準備這次畢業展覽。在唐勇力看來,此次展覽意義深遠,目的是向社會展示中央美院的研究生教學是什麼狀況,好讓大家交流教學經驗、思想以及指導方針,以取得學院教學的共識,而不是各個老師只顧自己的一套。“當然,研究生教學是很個性的教學,每個老師教自己的很正常,但有一點是必須把握的,那就是傳統文脈不能丟。”
上世紀90年代,唐勇力在工筆人物畫的創作上提出了“寫意性工筆畫”,多年來他一直堅持研究並實踐這一課題。“當時産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看到了中國傳統畫出現了一些不好的現象,越畫越板刻,越畫越僵死,大家都在用一種非常細膩的方法。”唐勇力説,“其實工筆的基本思想也是寫意的,甚至比水墨畫還要早,兩者只不過技法不同,這種不同導致了工筆和寫意的對立。”
唐勇力説,寫意性工筆畫與傳統工筆畫的不同之處是:不可預見性。傳統的工筆技法是勾線、染色,事先怎樣設計,出來基本上就是什麼效果。可是如果加上寫意的技法,如虛染法,即把線染到線外面,或脫落法等個性的、創造性的方法,在繪畫過程中就會不斷地生發,産生各種各樣的效果,這個過程有很多妙趣可以體驗,從而使作品完成後更加生動、有趣。唐勇力表示,如今工筆寫意性的探索還在過程之中,此次研究生的畢業作品展也是這一創新的延續。這可能就是“薪火相傳”的寓意吧!
敦煌之夢——長者(國畫) 唐勇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