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榮寶齋出了本陳師曾的畫譜,這書甄選草率,印刷也粗糙,那些山水、花鳥全未給我留下好印象,我以為這位英年早逝的畫家,水準本來如此,他生前名聲響亮,也許是緣于顯赫的身世。後來,我在中國美術館看了陳師曾的展覽,圖冊中色彩蒼白,筆墨灰暗的畫作,原件竟然這樣神采煥然。謬種流傳,讓我誤讀了一個傑出的畫家。
陳師曾的涉獵非常廣泛,詩書畫印都造詣非淺,他恪守傳統,但對西洋繪畫亦相當稔熟。他筆下的那些景物,流露的是非常純正的文人畫格調,然而又不沾染末流文人畫蒼白空洞的陳腐氣息,他那些表現世俗風情的人物畫以及帶有寫生性質的園林小景,讓人耳目一新——用傳統的筆墨並非不能表現大千世界!這多少讓人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一線生機,在上世紀初那一特定的歷史時期,他的信念,他的實踐,顯得彌足珍貴。
留給陳師曾探索的時間太有限了,他的藝術雖不乏新意,但略顯蕪雜。以山水為例,那些題材、形式都較為傳統的意筆畫,筆墨語言搖擺于龔賢、沈周之間,有時又帶有吳昌碩、蕭俊賢的影子,一個成熟的藝術家是不應該這樣的。《密樹參差圖》創作于1922年,算是他晚年的作品了。畫家用縱橫交織的線條去營造他理想中的山水境界,無論是山石還是樹木,多以筆線勾勒為主而輔以皴擦,那些方扁剛直、長短不一的線條,頗有樸拙、粗獷的意味,佈滿一幅畫,格外雄強厚重,與“四王”一派柔弱的氣息的確大不相同。
右圖標明辛酉年(1921年)所作,顯然與陳師曾這時期的筆墨有很大出入,看那山石,基本上以揉亂筆毫的皴擦為主,連輪廓的勾線也淡化了,類似于沒骨山水,然而筆墨粘粘乎乎,既臟又膩,毫無爽朗之氣。樹木、板橋的勾勒線條平板生硬,尤其是板橋處,那幾根直愣愣的線條,完全顯露了造假者的淺陋。色彩也黯淡無神,尤其赭石,沉悶不透亮,很顯然是用一種劣質的顏料,而那兩處圓點夾葉樹的設色,更是拙劣異常,陳師曾能有這樣的敗筆嗎?
真跡
贗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