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染山水之夢

時間:2009-03-26 11:13:05 | 來源:中國文化報 美術週刊

資訊>展評>

  中國畫壇不乏藝術家“衰年變法”的事例,但像上海老畫家柴祖舜那樣古稀之年大變,而且是從一個畫虎名家變為抽象水墨的探索者,卻是聞所未聞。3月21日,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了60余幅柴祖舜近年創作的心象畫作,讓人難以相信的是,這些氣勢磅薄的抽象作品,竟然出自一個非常瘦小且患有帕金森氏綜合症的老人之手。

  柴祖舜,浙江杭州人。上海戲劇學院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20世紀50年代初就讀于上海美專,師從劉海粟、謝海燕、陳大羽、關良等名家,畢業後長期從事繪畫教學和創作,成為新中國第一批美術教師。他早期的素描作品及水彩寫生畫等,充分體現了他對時代特徵的敏銳把握和塑造。柴祖舜日後編撰出版的《怎樣畫素描人像》、《芥子園畫譜新編·山水篇》等書籍更展示出他紮實的素描功底。

  1970年,作為上海油畫創作組組長的柴祖舜,負責創作大型油畫作品《毛主席視察鋼鐵廠》,恢弘的場面與當年火紅年代的熱情在他筆下得以鮮活地顯現。此作品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自審閱批復,被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用宣傳畫的形式出版,並且出現在電影《火紅的年代》裏。

  經歷了坎坷的主題創作之路,柴祖舜開始遠離歷史題材和人物肖像畫。從20世紀80年代起,柴祖舜主要致力於走獸畫的創作。他以兼工帶寫的方式畫虎,將西畫中對結構明暗的把握和對色彩冷暖的控制都體現在畫面中,造型準確生動,色彩古樸間見多變的意趣,在海上畫家中獨樹一幟。柴祖舜的龍虎筆勢源自書法,講求體勢結構、行間佈局,在構圖、配景中強調意境靈動,整體尤為氣勢恢弘。其代表作《百虎圖》長40米,以一年四季為背景,刻畫了形神兼備、栩栩如生的百虎雄姿,畫中老虎的神態持重而威嚴,活潑又淘氣,深深積澱著中國傳統的藝術精神。柴祖舜憑藉西畫的功底以及對色彩的感悟力、豐富多變的筆墨技巧,使這一長卷構圖疏密得當、虛實有致,在中國畫領域獨具一格。

  上世紀末,西方畫展被大量地引進,尤其是法籍華裔畫家趙無極、朱德群和美國波洛克的現代抽象作品,給晚年的柴祖舜以靈犀相通的撞擊,他的作品也開始由具象變為抽象,由有界轉入無界。

  心象畫是他年過七旬後“藝術變革”的新畫種,是向世界現代藝術學習後集各方繪畫之大成,嬗變創新的新藝術形式。相對於早年的繪畫作品,柴祖舜的泥金潑彩心象畫,更為抽象也更具氣勢,濃烈的色彩層層堆積,肆意自然的流淌中又被精心地控制與收放,體現了大山大水層巒疊嶂的悠遠情境。中國畫裏傳統的金壁青綠山水在他筆下展現出色彩與造型語言上極具大象無形的一面。

  他的抽象水墨大多畫在倣古的御用金箋或古清皮紙上,國畫顏料和油畫顏料混用。其實在柴祖舜心中,抽象、具象、意象,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他的作品充盈著大山大川宏偉開闊、奔騰涌動的氣象,從中可以感受到這個看上去文靜木訥的老人胸中隱藏著的火一樣的激情。

  柴祖舜説:“意象立足於似又不似之間,並表意在具象、抽象之間,既是有形也是無形,偏重朦朧的效果。繪畫的第一印象,講究形式美,意象和抽象沒有明確的界限,無具形的意象繪畫即抽象,具象、抽象和意象都是畫家追求自然美的結果。繪畫是心理的表達,作品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個人繪畫語言的建立與成熟。”而柴祖舜的晚年變革,很快地達到了筆隨心遊的境界,以及物我兩忘、隨心自由的創作狀態。

  作為一位執著地堅守著自己審美理想的藝術家,柴祖舜雖然身體殘疾但從未放鬆過對藝術的追求。白天在自然中領悟,晚上閉眼憶想舊夢心境。為求畫中之魂,雖行動不便,但他仍然堅持去大峽谷坐皮筏,上黃山遊太平湖。他認為中國畫中的勾皴點染,即使沒骨法也有骨氣神韻,創造和傳統相連,畫畫為了鑄魂才有生命。

  從寫實的歷史油畫到兼工帶寫的龍虎圖,再到恣意潑彩的金壁山水,清晰地體現了柴祖舜成熟、變革與創新的藝術底蘊與造詣。




雪蓮(彩墨) 柴祖舜
 



龍脊(彩墨) 柴祖舜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