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絕望的木偶劇
當打開“盲頂劇團”(Blind Summit Theatre)的官方網頁時,就會有一句話揮手致意:“歡迎來到《低處生活》歌舞場——在這裡,木偶和人類比肩相處。” 其實最字面的意思就是:看戲的時候,觀眾們在看到精緻的木偶同時,也將看到背後嫺熟操控著木偶的演員們——他們將不做任何的努力去躲避觀眾的視線。這樣公開直面木偶製作者們的存在,自有某種目的吧?
“盲頂劇團”這樣解釋:“我們視製作木偶劇為這個時代的‘戲劇再發明’中,較為激進的一部分”。1997年,尼克?班斯(Nick Barnes)和馬克?當恩(Mark Down)合夥創辦了“盲頂劇團”。他們認為,有一段時間,劇場與劇團遭到新媒體的極大威脅,而木偶劇,恰好是能與觀眾現場互動的獨特方式。兩人希望挑戰觀眾對於木偶劇的態度——他們製作之下的木偶,吐納著現代生活的氣息,碰觸現代人關注的話題。他們説,靈感來自包括搖滾樂隊“性手槍”等團體。
這樣製作出來的木偶劇,可以想像,當然直指成人觀眾了。
“地下作家”自畫《低處生活》
創作于2005年的《低處生活》,2008年換了一批演員,劇團創始人之一的馬克?當恩就在新一批演員當中。燈效設計由菲安娜?辛普森(Fiona Simpson)擔綱。該劇場景設在一個酒吧裏,酒吧的名字就叫“醉酒木偶”。是的,一股潦倒味已撲面而來。是的,這一切都令人聯想起湯姆?維茨(Tom Waits)低沉沙啞的歌聲。
《低處生活》(Low Life)。如果從英文以及戲劇的內容琢磨,劇名應當既有“低矮”也有“卑微”的意思。而“盲頂劇團”也給該劇起了一個副題:“致垮掉與失落者:一個屈膝的世界”。
每一台耐看的舞臺劇,大概都需要一個耐嚼的腳本。《低處生活》的藍本,是德國出生的美國人查爾斯?布考夫斯基(Charles Bukowski)的小説《果漿》(Pulp)。原作並不是木偶劇腳本。而這部木偶劇的情節,也將令你大吃一驚:
一個男人與一個玻璃杯跳著雙人慢舞,一個女伶借酒消愁。主角巴特(Bud),一個管子工,淹死在吧臺後面;而傑克?貝雷(Jack Belane),這個小小的偵探,對一樁罪案完全束手無措。
原著者查爾斯?布考夫斯基,本身就是一個以醉醺醺為常態的作家。他的大半生都待在美國,但他的作品在歐洲大放異彩,卻遭到美國人的冷遇。查爾斯的寫作很多都以他自身的經歷為題材,《果漿》就是一個例子:作為一位典型的“地下名人”,從24歲開始發表作品的查爾斯,寫作卻從來不是他的職業,他多年來一直住在危房裏,以一份郵局裏的活兒維持基本生計。醉酒,造就了查爾斯奇特的個性。1987年,查爾斯自傳式的電影《夜夜買醉的男人》(Barfly)上演之日,成了作家人生的最著名一天。
張璐詩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