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12日,星期三 上午 中央美術學院材料藝術工作室
參與者:導師張元先生、工作室訪問學者傅保中、部分同學等。
關鍵詞:材料語言 題材的核心價值
傅保中:張老師,到北京之前我就和您通過電話,請教過您,您也看過我的一些作品,據我了解,您1997年從法國巴黎皇家美術學院繪畫技法材料專業留學回國後為中央美術學院油畫係創建“材料表現藝術工作室”,並主持教學至今。您以材料為文化切入點,明確了材料語言研究的必要性,在中國藝術教育上開闢了一個嶄新領域——藝術材料學科,為中國綜合繪畫語言的發展,為深入研究西方繪畫語言的發展規律起著領航者的作用。這次又將國家重大歷史題材創作和工作室正在進行的對材料語言表現規律的研究相結合,拓寬了傳統意義上的歷史題材的創作思路。從材料切入,發掘藝術材料所隱含的美,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重大題材,給我們一種新的創作方法啟示。想和您就我的創作狀態進行請教,調整思路。
張元:保中,你從雲南來我們工作室訪學,來之前就有了一些歷史題材主題性創作的基礎,也是帶著重大歷史創作課題來做研究訪學的,你對重大題材這樣一個選擇是怎麼認識的,你如何確定題材核心的價值和意義,我們今天畫這張畫是想傳達什麼?是起什麼作用?是不是表現對這個題材新的角度和一個新的概念?
傅保中:我最近一段時間進行歷史題材的綜合繪畫創作,07年我創作的歷史題材的綜合繪畫《革命史-塵封的記憶》在建軍80週年全國美展上獲得銅獎,這組作品是我在紙上用綜合技術完成的,關於革命史的題材創作前後畫了有100幅左右肖像。而我目前思考的有兩個主題,“遵義會議”和“西安事變”想兩者之間選擇一個。
張元:很好,但從兩個題材內容上來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是中國革命的一個轉捩點。而西安事變是中國抗戰的一個轉捩點,是共産黨、國民黨明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開始。對歷史事件主題的選擇,反映作者的歷史觀和對歷史角度的理解,你想傳達什麼?歷史畫創作是很複雜的創作過程,所以很值得研究。首先,你可以收集資料,西安事變這個題材是很有爭議的,看你選擇哪一個點,一個敏感的點,怎樣評價這個事件?張學良、楊虎城搞出個西安事變把中國當時的格局轉變了,使中國革命向某個方向走去。進行重大題材創作,要有一個創作文本,有一個較系統的創作方案,學會做方案,按照思路來做,確立創作的主題,有一個文本和表述想法的若干草圖,有真實的歷史視覺。如果僅僅只是再現場面,這樣做是毫無意義的。作品要能提出問題,又有一種文化性,而不是圖解歷史,文本要表現出你的想法。
就事件表現事件,還是就這個事件引伸出更有意思的歷史思考,超越事件?接近一個更有本質意義的歷史規律,人性規律或事物的、社會的本質問題。將《西安事變》歷史畫做一個更成熟的表述,配合這個想法,做些變體畫。還可以採用魔方或者其他表現方式。根據創作來確定做什麼主體色,根據自己的情況和對材料的興趣,可以做坦培拉效果,用什麼材料都可以去做實驗,也不排除油畫材料,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思考,做一種綜合,以重大題材為一個突破口,建立起自己的語言表達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