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科研部與中國現代文化研究中心曾于200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偉人足跡寫生油畫展”,展出了當代眾多油畫家精心創作的160多件寫生油畫作品。這是運用藝術形式反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重要和可喜的成果。這些寫生油畫作品既有很高的思想性,又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特別是戴士和描繪毛澤東工作和生活的九幅靜物畫,畫風清新,意境深邃,民族氣韻濃厚,使人們感受到新時代、新寫意之創新精神。
最近,當代世界出版社推出了《戴士和靜物寫意》新書,並於2010年6月2日舉行了出版座談會。在座談會上,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陳晉在發言中,指出了戴士和的靜物寫意有四大特點:
第一點,通過現場寫生進行創作。這一點對藝術界尤其重要。一個畫家不到現場,不深入生活,不聯繫實際,他是很難讓自己的藝術感覺得到更高的昇華。走到現場,在現場感受歷史,通過了解歷史,然後去寫生還原,這是戴士和成功創作的前提。
第二點,用靜物去述説歷史。畫面上沒有宏大的場面,也沒有人物形象,而是一些靜物,這就要有對素材的選擇,對描寫對象的準確把握,包括對現場的描述要有特殊的眼光,才可能真正去把歷史的靈魂給述説出來,把歷史的場景給再現出來。而這些,都是通過靜物的“表情”來訴説和呈現的。
第三點,以細節放大歷史。南瓜也好,玉米也好,一隻雞也好,一個凳子也好,桌子上的書也好,都是細節,而且是細得不能再細的細節。這幾幅畫所描述的現場我都去過,但都沒有注意到這些細節。這些細節都被忽略了,甚至包括研究黨史的人都忽略了,更何況一般的觀眾或者一般的旅遊者,他們更不會注意。戴士和在被人們忽略的地方撿拾起沉甸甸的歷史,而且靠這些細節把歷史放大。一個餐桌的背後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故事的背後就是一種精神,一種精神的背後就是一段歷史。一個細節,它跨越了昨天,連著我們的今天,於是就把歷史放大了。
第四點,讓思考激活歷史。對歷史的感悟也好,包括選擇什麼樣的靜物也好,對靜物細節怎麼誇張也好,都融入了畫家本人對歷史的思考。這一點太重要了,有了思考,他就不光是把一個客觀的對象給我們呈現出來,而更重要的是把歷史的靈魂給呈現出來了,靜物寫意的“意”就出來了,歷史被激活了。所以,在現場感悟歷史,用靜物述説歷史,以細節放大歷史,讓思考激活歷史,這是戴士和靜物寫意的四大特點。
在座談會上,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郭德宏,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研究員龐松,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全國政協辦公廳三局局長白煜章,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水天中、陶咏白,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學院教授丁品,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劉曦林,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鄒躍進、呂勝中,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帆,《美術》主編尚輝,《人民畫報》書畫院副秘書長梁立華,北京印刷學院副教授梁智龍,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韓寶生,旅美畫家秦明,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楊堯,廣西藝術學院教授謝森等也都圍繞靜物寫意在當代中國油畫發展中的地位、作用與意義的課題作了發言。他們在發言中,對戴士和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與西方油畫的寫實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創作出給人以豁然開朗的新鮮感和超越時空的想像力的靜物寫意油畫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