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藝術媒體現狀淺析

時間:2012-02-08 17:35:28 | 來源:人民網

教育>

當代媒體根據其所對應的傳播服務領域,或多或少具有社會風向標式指向意義,可以説,媒體反映著不同社會領域外延內涵生動的變化。本文從傳播學意義上對藝術媒體的分類、功能以及我國藝術媒體的現狀加以淺析。

藝術媒體的媒介分類

媒體的劃分有不同角度,統而言之可劃分為大眾媒體、專業媒體兩大類。藝術媒體按介質,大致分以下三類:

一是平面媒體,新聞出版體系將其劃為社會科學、文化大類下的藝術專業報紙、期刊,也可包括獲准在大陸、內地直郵的港臺期刊。從媒體專屬專業傳播、運營角度看,這一類平面媒體才是專業藝術媒體。不過這類媒體變化中的現實(內容)已超越了形式界定的窠臼。

二是大眾媒體的報紙、廣播電視系統的藝術專欄、文娛、藝術頻道、專題片等。這些是大眾媒體向藝術領域的拓展。從媒體運營的整體架構看,它們只是節目或欄目多元化的努力。正如前文所言,從媒體專屬專業傳播、運營角度看,它們尚不屬於專業藝術媒體。

三是基於網路數字媒體的傳播藝術類內容的音頻、視頻等。對於此類媒體,能否登上“藝術媒體大堂”仍有異議,至少未被視為主流媒體。

環視我國藝術平媒(鋻於上述媒體分類)市場,發行量達到1萬份以上的就算表現不俗了,這與我國藝術的發展現狀極不匹配。

藝術媒體與藝術門類發展的不對稱現狀

由於迄今還沒有公認的藝術分類標準,各個藝術理論的派別有不同的分類方式,有西方學者認為“在時間軸上越靠近現代的藝術分類,就越繁複而且具有爭議”。從目前藝術平媒存量和分類看,其創辦經營思路大致有兩種:

“圈內讀物”:走對應學科門類之路。這類如關於書畫、建築藝術等的媒體,往往依託藝術界學會、協會和院校,具有會員式特點,媒體傳播服務類似于學報,是專業人士“圈內讀物”。它們構成了藝術學劃分的一個個專屬“夾層”,學術使命決定了它們不必追求向下傳播。不過專則專矣,傳統的過細區隔不利於當代藝術日益融會貫通。藝術學科門類橫向的適度比較、借鑒能産生藝術技術邊際效應,譬如手繪漫畫之於動漫,進而到電腦動漫再到網路遊戲。這並不是説要辦一種囊括所有藝術門類的媒體,藝術門類如此繁多,那不是某一種媒體的使命。但是,我國藝術界和藝術愛好者仍有一種媒體需求,那就是需要既能滿足基於學術技藝傳播和交流的需求又能走出門戶區隔局限的藝術媒體。因為需求創造機遇空間。

“小眾讀物”:側重藝術品鑒賞和交易收藏。進入新世紀,中國經濟一路高速發展,富裕階層的成長,造就了對藝術品收藏交易的空前高漲的需求,十幾年來基於這一産品鏈、市場鏈的媒體層出不窮,這類媒體抱負很大,目標是數百萬身家上億的老闆和藏家。顯而易見,那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在發力。市場也是一把雙刃劍,“瘋狂的石頭”是會砸人腳的。

在市場中,這類媒體因種種原因也有辦得較好的。這裡僅舉三種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雜誌。《芭莎藝術》,時尚傳媒集團的首本藝術雜誌。顯然,該雜誌因全球化經營的背景和集團在中國十幾年的耕耘,有相當的影響力,不可小覷。《藝術沙龍》,由中國美術出版總社、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的藝術季刊,是國內第一本為藝術家在雜誌上辦展覽的讀圖雜誌,旨在成為流動的“美術館”。《藝術沙龍》以刊物為主體,以專業網站與沙龍展為兩翼,實現三位一體的綜合服務。值得關注的是該刊一齣手就以全媒體業態發展。《CANS藝術新聞》,由中國台灣出版,港臺、大陸均有發行,突出新聞資訊,重點報道內地、港、臺三地和蘇富比、佳士得拍賣的最新動態,並對《拍賣年鑒》顧問群所提供的市場數據,分析、整理,還有各地展覽的資訊提供給讀者。以上三本雜誌反映了非常強的市場價值取向。它們與戰略合作者在一系列從藝術品鑒別到拍賣交易的市場鏈條中,形成了完整成熟的操作流程,並且它們在藝術品市場上體現了媒體功能。

藝術媒體琢玉之功

比起其他媒體,藝術媒體更要講求媒體藝術。在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媒體迅猛發展的環境裏,藝術平媒應堅守“內容為王”定律,佔領藝術學以及各藝術門類發展的制高點,“高山流水”方能覓得越來越多的“知音”。以專業造詣廣結專業人脈是平面藝術媒體先天優勢。專業造詣一是采編團隊自身藝術學養;二是對藝術媒體的媒體藝術的把握和構建,借用馬克思的一句名言“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批評的武器在此指藝術媒體,而武器的批判指媒體藝術。藝術媒體有了正確的社會指向並不能自然成功,還必須構建磨練出高超的媒體藝術。

同時,還應看到,今天的媒體環境以及媒體所能産生的效應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新的環境裏,藝術媒體如果死守紙媒介傳統“武器”很難殺出重圍,必須掌握並利用基於移動互聯新媒體這一“新武器”,同時尋求與廣電媒體互動合作,最終形成多媒體業態模式。

目前,與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以及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現狀相比,藝術媒體的發展還有一定的不足。今年8月,新聞出版總署審核批准了一本藝術類新期刊--《人民藝術家》,該刊由新聞出版總署主管、人民出版社主辦。藝術之本在於人。藝術家既是藝術的創造者,也是藝術傳承的載體。藝術家及其代表的藝術流派可自高端切入,為讀者客觀、理性地解讀藝術,這也是《人民藝術家》雜誌要努力的方向。《人民藝術家》還將努力反映我國文化藝術的發展成就,以及藝術品市場發展的訴求,並努力適應當今媒體發展的新趨勢,走出一條藝術媒體發展的新路。

今年10月,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一非同尋常的文化發展綱領,揭示了包括各藝術門類在內的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的趨向。隨著國民藝術修養、鑒賞水準快速提升,隨著大眾對藝術品投資消費能力節節攀高,平面藝術媒體由“小眾”趨向大眾化的走向越發清晰,那種藝術傳媒姹紫嫣紅、風生水起的新境遇將會到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