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兒:我認為大女兒是非常很好的,她自己就能成為一個很好的學生,但我認為露露的話,儘管我們有很多爭鬥,我想即便露露是非常難教的一個孩子,我有很多眼淚,有很多辛酸史,但是我認為露露,曾經問過她,我問過她你是不是喜歡這樣嚴格的家教,我擔心露露在採訪的時候會怎麼説呢,但是露露在採訪時説我非常喜歡這樣嚴格的母親,如果沒有母親嚴格的教育方式今天談不上我的成功,看到她的姐姐是非常好的學生,露露也受到影響,她以為自己是不好的學生,因此我幫助露露更加建立自信,相信自己。
主持人:我們這一輪探討什麼話題,剛才虎媽也説了很多決定是她對自己的女兒來做的,貓爸認為很多自己的孩子決定,包括孩子愛好的養成要觀察孩子,由者孩子的性格去發展,那麼父母到底該不該替孩子作主?這就是我們第二輪要辯論的話題。掌聲請出紅方的第二位嘉賓,他就是著名節目主持人、導演英達。
英達:那就是每一代在成功的同時一定要設計和親自參與實施孩子的所有的未來。
主持人:好,我們掌聲請出藍方第二位嘉賓,這就是,他寫了一本書,別看年齡不大,寫了一本書叫《山海經新釋》,被很多人稱為國學天才,這是山西大學初民學院的學生孫見坤。
孫見坤:基本沒有,基本上沒有,基本上是我自己規劃的。我的觀點就是沒有人能夠替你作主,哪怕這個人是你的父母。
英達:我們説孩子,説的是從大概兩歲快到二十歲這樣大範圍的孩子,我認為在十歲之前有許許多多事情孩子自己不知道的,也不能知道未來這件事情對自己多麼重要,你不可能指望他自己就把這個定好了,他不知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確實有些特殊項目我們要替他決定,那麼其他的,比如説當國學大師這種事可能就要等十歲以後孩子自己願意説讀個《聊齋志異》的那種神怪小説,但比如説鋼琴、小提琴等他十歲以後想拉是絕對沒有可能的,因此我們也參考其他的,不是中國式教育,是外國式的,大音樂家,比如貝多芬、莫扎特也是從小他們的父親大耳刮子抽出來的,我們知道貝多芬經常小的時候睡到半夜四點多被他父親拉起來彈琴,不彈就大耳刮子抽他,所以這是為什麼貝多芬最後耳朵聾了。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大了以後,如果小孩讓他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這個老師一定不是別人,是遊戲機。
孫見坤:其實剛才英老師講的這個在我身上就不符合,我做,我看歷史是從8歲,不是10歲。我想説一個問題,第一點貝多芬,大耳刮子可以抽出貝多芬,也可以抽出希特勒,我們在那個過去,一百多年前奴隸社會什麼都不變的,從1840年不一樣了,1840年是千年不變,1840年以後是十年不變,當我們有孩子知道是十年前的,他要給孩子做決定是過時的決定,另外一點其實中國的父母喜歡給孩子做決定、做判斷,他其實這個並不是中國,並不是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因為這種方式從此你看不到的,這其實是中國專制社會的一種黑色遺留下來的東西,他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盲從性,這不是我説的,這是孫中山説的。第三點,永遠不要把一個人的能力或者他的思維,他的思想的深度和他的年齡掛鉤起來,這是一種很簡單、很愚蠢的做法,這是一種,可以説是一種人的一種惰性,他不想深入地去了解這個人,只是從一看你的年齡就覺得你不懂,就這種感覺,就像看到一個人一看他是北大畢業的,就覺得他一定是德才兼備的好孩子,其實也可以是勒死??的兇手。
英達:就你剛才説的能不能選擇,首先我同意有很小一部分,1%吧,是可以讓孩子在十歲之前選擇,反正也不要緊,比如你國學,他是8歲讀的,還是12歲讀的沒有什麼區別,而比如彈琴,甚至小兒不才除了彈鋼琴之外,還打個冰球,這是童子功的,那開會的早,開萌的早是你的本事,但是我13歲開始讀也可以做到你的成就。
孫見坤:其實是這樣的,童子功肯定會有,但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彈鋼琴,每一個人都要打冰球,當然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去讀古文,但問題是您怎麼知道您的孩子就是幹這個的料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