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中文名: 陳可辛
英文名: Peter Ho-Sun Chan
出生日期:1962年 11月28日
身 高:165cm
角 色:編劇、導演、監製
星座:射手座
家庭狀況:父、母、1妹,妻子(吳君如),女兒(陳是知)
小學:基教小學
中學:Adventist English School(Thailand)
大學:Glendate College(Los Angeles,CA):未完成,主修電影、副修歷史
童年專長:彈吉他
入行經過:1986年協助吳宇森拍攝《英雄無淚》
演藝專長:導演
藝人難忘經歷:在拍攝首次執導的《雙城故事》時,一場張曼玉與譚泳麟離別的戲份感動得令所有在場的工作人員都眼眶流淚。
演藝以外的事業:曾任職小學教師半年
香港導演。
生於香港。
12歲隨家人移居泰國,就讀于國際學校。
18歲赴美研讀電影理論。
21歲返港。
最後一個進軍內地的香港大導演,現在卻成了第一個把工作室設在北京的人。
■拍完《投名狀》,陳可辛處於相對平靜的休整期。他所剩下的工作,就是穿得比較正式,拎個皮包去電視臺錄製節目,或者在工作室裏接待記者。
■陳可辛的工作室位於尖沙咀彌敦道附近的小山上,佔了整整一層樓。杜琪峰和劉偉強的工作室都在偏僻的觀塘,這裡是許多導演的聚居地。和他們相比,陳可辛算得上是“城中富豪”。
■陳可辛説:“這裡的房租每年都在漲,馬上要漲一半呢!”“那你可以搬到觀塘,和老杜做伴!” 女記者們嘰嘰喳喳建議。他出人意料地説:“我是要搬了,準備搬到北京去。”
生平介紹
陳可辛絕對是“香港導演”這個獨特群體中不得不提的一個名字。戴著眼鏡、留著長髮的陳可辛,1962 年出生在香港,12歲隨家人移居泰國,18歲到美國學電影,21歲返港。1986年,陳可辛協助吳宇森拍攝《英雄無淚》,從此入行。1991年,陳可辛的導演處女作《雙城故事》被香港導演協會選為最佳影片。
[代表作《甜蜜蜜》] 代表作《甜蜜蜜》 1983年吳宇森執導《英雄無淚》,需要泰語翻譯,他因此得以參與編劇及統籌,從此萌發對電影創作的濃厚興趣。隨後在嘉禾電影公司曾任蔡瀾等人的副導演和助理製片。後經曾志偉介紹,轉入好朋友公司任製片,並學習監製,1989年監製首部作品《神行太保》。隨後監製柯受良導演的《咖喱辣椒》(1990)、《壯志豪情》(1990)等。1991年監製並首導電影《雙城故事》被香港導演協會選為最佳影片。後與曾志偉、鐘珍、李志毅、張之亮、阮世生等成立電影人製作公司(UFO),監製並導演了不少叫好叫座的影片。這一時期他的作品有《風塵三俠》(1993,與李志毅合導)、《金枝玉葉》(1994)、《嬤嬤·帆帆》(1996)、《金枝玉葉Ⅱ》(1996)、《甜蜜蜜》(1997)等。其中《甜蜜蜜》同時獲金像獎、金馬獎的最佳影片獎,並使張曼玉成為雙料影后,被《時代》雜誌選為年度十佳影片之一。
1998年,陳可辛遠赴美國,為斯皮爾伯格的夢工場執導他的首部好萊塢電影《情書》。兩年後,他返回香港成立“Applause Pictures”公司。這一時期,陳可辛已經注重在整個亞洲範圍內的合作,他分別和泰國、日本、南韓以及新加坡的製作單位合作了《晚娘》、《春逝》以及《見鬼》。 2005年,陳可辛開始北上拍片,《如果·愛》在各大華語頒獎禮上風光無限。
總結陳可辛的經歷,種種轉變一如他的女朋友吳君如主演的電影《金雞》的主題 ———要生存就要變通———從中國香港到泰國到中國香港再到美國,最後殺回香港。如今,陳可辛選擇北上,而且乾淨利落。“工作室整體搬遷到北京,至於家和小孩,一步步來,也要轉移過去。”陳可辛説,如果是搬家到上海,可能早幾年他就下定決定了。但北京畢竟是北京,在陳可辛看來,北京才是內地電影真正的命脈所在,他相信這裡將成為華語電影的中心,那時候所有重要導演、公司都將進駐。
[代表作《如果·愛》] 代表作《如果·愛》其實在陳可辛看到香港電影后繼乏力的最初,他對內地是缺乏信心的。新世紀才從美國回來的他推行“泛亞洲策略”,可惜沒有達到預期票房。現在,陳可辛終於用《投名狀》證實了自己曾經的偏見是不對的,他看到的內地市場可謂無限量,“我現在基本上是兩邊跑,但重心在北京,北京的租金不足香港的十分之一,所以不如乾脆搬過去。”陳可辛,最後一個進軍內地拍戲的香港大導演,現在卻成為了第一個把工作室設在北京的“北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