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央美術學院和首都師範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畫僧”史國良
當代一流畫家中,史國良的身份最為特殊,他是個和尚。上世紀九十年代,史國良在美國出家,成了星雲大師的弟子。一時間,海內外媒體炒得沸沸颺颺。有人説,史國良身披袈裟是一種“行為藝術”,是在為自己炒作,目的是吸引大眾的目光。其實,史國良年紀輕輕便已是中國水墨寫實畫派具有代表性的畫家,他三十三歲時榮獲第23屆蒙特卡羅國際現代藝術大獎賽“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大獎”,是建國後最早獲取此類大獎的中國畫家,為此,又得到了國家文化部的榮譽嘉獎。最近史國良出了一本書《回望紅塵》,在書中他細膩地描繪了自己的人生歷程,真實地披露出自己心靈的苦悶,同時也寫出了他在藝術之路上不懈的探索和追求。
精彩語錄:
史國良:我跟佛教是有緣分的,我從小對佛教有一種很深的感情和依戀,包括我後來畫的很多西藏的題材都是來自於佛教給我的衝擊和感受,不管是佛教的文化、佛教的藝術,還是佛教的精神和理念,對我的前半生和藝術創造都有很深的影響。我最孤獨的時候,離我最近的就是佛教。
“畫僧”史國良:從點滴水墨中回望紅塵
主持人:親愛的新浪網的網友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新浪的網上大講堂節目,我是主持人王瑩,今天非常高興請到著名畫家史國良老師。歡迎史老師。
史國良:大家好,阿彌陀佛。
主持人:90年代末的時候,《實話實説》講您和您老師的一段往事,那時候已經把我們深深感動了,現在看史老師的新書《回望紅塵》,更讓我們感動了,這不僅是一個故事的片段,而是對您一生的回望。
史國良:對,回望我自己走過的路,有很多腳印,有的腳印很順的,有的歪歪扭扭的,回頭看自己的腳印,覺得有很多感慨,就知道我今後要怎麼走,今後再有新的路我要怎麼走,給自己總結一下。
主持人:看過這本書之後,我相信很多網友會和我有同樣的感受,就是不知道史老師為什麼選擇現在的這條路,因為在那個時候,大家所看到的史老師可以説各項都那麼圓滿,是著名的畫家,很有影響,很有名望,家庭非常幸福,妻子非常漂亮,兒子那麼可愛,最後為什麼要遁入空門呢?
史國良:我覺得人生在他的生命旅途中有很多階段,尤其藝術家,我覺得特別敏感,這種階段反映特別強烈。在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藝術家,大家認為他平平穩穩、一帆風順的時候,突然有一種奇怪的舉動,比如像李叔同,比如像我的老師周思聰,本來大家認為他畫的特別好,相當成功了,突然變法了,突然把原來的那種寫實畫法都放棄了,選擇一種最現代、最前衛的畫法,給自己一個否定,重新開始的機會可能是。
主持人:這是不是跟自己藝術境界不斷提升有關係呢?
史國良:對,尤其是藝術家走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對自己的過去做一種重新的審視,對自己的生命的意義有一個重新的反思,這種反思的過程,這種階段,我覺得會影響你當時的這種行為,那種生活狀態。我想我可能就是這樣的。
主持人:史老師您完全是藝術上的追求了,有沒有考慮到家人呢?
史國良:對,今天想起來可能會有一種偏激,但當時,在我身處在當時那種環境下、那種情緒下的時候,可能會由著我自己那種信念去了,其實,這種行為現在想想並不奇怪,這是藝術家,可能發生在藝術家身上特別特別多,比如我的身邊有一些同事,也是很有名的畫家,到了一定程度以後,可能有時候想不開,精神上出問題了,有的人就是,有兩個藝術家跳樓了。
主持人:老師,我看您書中寫到那一段,那個時期自己就是很抑鬱。
史國良:對,抑鬱,很苦悶,尤其那段時間我身在國外,特別壓抑,想回來回不來,想往前走,我該怎麼走呢,就特別茫然,相當相當的孤獨。
主持人:現在回望一下,如果您當初不選擇出國這條路,是不是就不會選擇現在這條路呢?
史國良:這個很難説,有這個可能,我跟佛教是有緣分的,我從小對佛教有一種很深的感情和依戀,包括我後來畫的很多西藏的題材都是來自於佛教給我的這種衝擊和感受吧,所以呢,不管是佛教的文化、佛教的藝術,還是佛教的精神和理念,我覺得對我的前半生的人生和藝術創造都有很深很深的影響,所以到那個時候,我最孤獨的時候,可能離我最近的就是佛教。
主持人:也可以説您一直以來都挺有佛緣的,特別是我們剛才在節目開始指的那幅畫,您特別開心,在西藏的時候,踩著羊毛皮,那時候您才22歲,特別小,但是那個時候沒有説自己想走什麼樣的路,就是自己很單純。
史國良:對,藝術家很浪漫的,想法特別多,就感覺特別好,特別敏銳,可能會隨時發一些感慨,對生活、對現實有一些感悟的東西,有的東西可能變成繪畫作品就釋放出來了,有的可能在你臉上,有的可能在某種行為表現出來了,我覺得藝術家在那個階段就是那麼一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