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博報

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模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7-16 22:47:11 | 文章來源: 楊納的個人空間

GOOGLE一下,很容易發現有很多中國當代藝術品與西方雷同,很多知名作品有模倣的痕跡,但也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只要確實通過自己的作品説出了代表性的問題,作品就成立,在特定的時期和局限下,他們算是幫國內觀眾開闊了眼界,因為不是每個國外優秀作品都能被我們認知,且當是“拿來主義”了,不過是少了些過程的體驗和蛻變的痛苦,只要它還是有價值。

但問題是,中國當代藝術目前遭遇的所謂原創的瓶頸,其實是在藝術語言的突破方面,説到底是缺少原創精神!中國的設計師,藝術家,建築師,都少有積極原創的概念,也沒有保護原創的概念,反而也許批評家比藝術家更喜歡談論所謂的原創,但我覺得藝術家在原創這個問題上遇到的障礙和困難應該得到批評家的充分理解,因為中國自古似乎有臨摹的傳統。我們從小就知道學書法要臨摹字帖,學中國畫要臨摹畫譜、經典名畫,可以足不出戶的畫遍天下山水,沒見過老虎的毛但也一樣跟著畫老虎,從小學的美術教育裏不難找到多種範本,也許,這種方法論能在短期達到一定效果,但可能失去了的是更重要的思維活力。所以,常常一些類似的展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特別是有些現代人畫的水墨畫,讓人説不出與明清時代作品的區別了,更不用説時代感、地域性和作者的個性。這種情況在廣告設計界裏更是不勝枚舉,比如把國際知名品牌LOGO東拼西湊一下,放在“山寨”版商品上面四處招搖,以圖獲得更多的利益。

同樣的情況當然也會出現在當代藝術。現在,比較好一點的高級的模倣是模倣方法論,比較低級的模倣是模倣已經風格化了的圖像----找個範本小變一下,換個背景、色彩改個零件什麼的。所以帶有卡通審美情趣的,個性突出,形象強烈的創作在市場經濟的蠱惑下當然就成了模倣的首選。

前幾年當代藝術的紅火市場讓藝術也成為了“山寨”與“盜版文化”的小白鼠。而這兩個名詞的發源當然是來自於生産和買賣。我們不難發現,通常被盜版的商品,往往是銷路很好的商品。在這一點上,當代藝術也是一樣。我們可以在北京,上海,香港的小畫廊,輕鬆發現各種贗品。這些贗品中除了張曉剛,岳敏君等成功藝術家的,仿製最多的就算是有卡通因素的新作品了。這樣的“山寨版”對藝術品的仿製與其説是對藝術家的傷害,不如説是對品牌藝術家的宣傳和品牌效應的放大。再説得大範圍一點,藝術的倣品的出現,在客觀上也起到向廣庭大眾傳播文化的作用,只要是模倣得有水準的畫,同樣具有欣賞價值並起到提高人們藝術修養作用。使老百姓生活在具有文化氛圍環境中,同樣從業者也獲得較好的經濟收入,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就象大家熟知的深圳大芬油畫村,複製古今中外的油畫搞的就很紅火,油畫除了滿足國人的需要,還走俏歐美多個國家。還有河南省王公莊出了個“中國畫虎第一村……成了文化産業甚至是有品牌的文化産業。對於原版作者,這時的模倣成了很有説服力的宣傳,反而可以看作是百姓對此的一種認可,反而可以一笑了之。----常有遍佈各地的朋友驚喜地發現我的“盜版”向我“賀喜”的事情發生。

可是,在市場好的時候,798也成為了類似的出口生産基地去迎合“市場需求”。在許多所謂“藝術家”的作品中,細心者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原版”,這些人並沒有太多的獨創性,或者是找得到出處的人家的畫面的一個改版。

這幾年畫“卡通娃娃”的人已到了氾濫的地步,而有部分畫廊明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為了抓住市場熱的機會,取市場之巧,投市場之好,只要看著像點的都來者不拒,自然很多生命力缺乏的作品也大量充斥。如果是第一個畫“卡通娃娃”的人是一種藝術圖式的原創,如果發生在後面的跟進者沒有個人圖式、個人做派的話就難逃抄襲之嫌,藝術因真誠動人,投機性的巧取豪奪帶來的後果就不言而喻了,本該充滿創意和活力的群體,卻因種種原因使思維與想像力枯竭,這樣的事實就的不免讓人感到惋惜。

相關文章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下一頁畫家狀告俏江南侵權
上一頁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