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發佈
北京冬奧會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光明日報記者王 東
在國務院新聞辦1月13日舉行的“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綠色冬奧和可持續發展”發佈會上,北京冬奧組委發佈了《可持續·向未來——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以下簡稱《報告》),總結了冬奧籌辦中可持續工作的階段性進展。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在會上表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場館,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北京冬奧會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1月13日張家口冬奧村啟動閉環管理進入賽時狀態。圖為2021年12月30日拍攝的北京冬奧會張家口冬奧村(冬殘奧村)。新華社記者楊世堯攝
《報告》分四個章節,分別是“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管理”“為冬奧會打下美麗中國底色”“為區域發展增添動力”“為社會進步凝聚力量”。
國際奧會和殘奧委會均對《報告》給予了高度關注,國際奧會主席巴赫和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帕森斯分別就《報告》的發佈發表了祝賀視頻,對《報告》披露的內容高度評價。
巴赫表示,正如報告所述,北京冬奧會正在助力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向世人展示面向未來的、更加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北京冬奧組委在國內外利益相關方的共同參與之下,成功將國內外各方對可持續性議題的關注提高到新的層次。
帕森斯表示,這是一份內容豐富翔實、充滿可持續性亮點的報告。我們有理由相信,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籌辦促進了當地環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必將通過讓殘奧運動員實現體育卓越,從而激勵和振奮世界。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的國家戰略,也是奧林匹克2020議程三大主題之一。李森表示,自籌辦以來,北京冬奧組委全面落實“綠色、共用、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會同北京市政府、河北省政府及相關方面聯合研究制定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計劃》,確定了“可持續·向未來”的願景,以及“創造奧運和地區可持續發展新典範”的目標。6年多來,三方努力把綠色辦奧理念落實到籌辦工作全過程,形成了一批可持續成果。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建立可持續性管理體系。冬奧會籌辦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標準化、體系化的管理。北京冬奧會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進行整合,建立了北京冬奧組委可持續管理體系,利用這一體系,對主要場館、50多個業務領域的可持續工作進行有效管理。
二是打造生態賽區。針對雪上項目主要分佈在山區的情況,採取措施從設計源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規劃設計前進行了植物本底調查,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從避讓、減緩、重建、補償等方面確定了保護措施。多種途徑收集、儲存和回收利用雨水和融雪水,高效利用水資源。通過種種措施,守護了賽區的青山綠水,實現了“山林場館、生態冬奧”的目標。
三是嚴格實施低碳管理。充分利用北京奧運會場館,從源頭減少碳排放,建設低碳場館,所有場館都達到了綠色建築標準,4個冰上場館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製冷劑,建成超過5萬平方米的超低能耗示範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賽時全部場館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構建低碳交通體系,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賽時車輛中佔比超過八成。在此基礎上,積極拓展碳補償渠道,北京和張家口兩地政府將林業碳匯捐贈北京冬奧會,多家合作夥伴也為北京冬奧會贊助了碳中和産品,通過這些措施,北京冬奧會將全面實現碳中和。
四是促進城市和區域發展。北京冬奧會籌辦的6年,也是北京、張家口兩地快速發展時期,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建成通車,路網體系更加完善,實現了交通設施相連相通;兩地協同治沙、治水、治氣,區域環境明顯改善,實現了區域環境聯防聯治;基礎性公共設施加速佈局,公共服務水準整體提升,實現了公共服務共建共用。
五是籌辦成果惠及民眾。提升群眾的生活品質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冬奧會籌辦的應有之義。6年多來,借助冬奧會帶來的發展機遇,京張兩地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公共服務水準全面提升,冰雪及相關産業發展為群眾帶來更多就業,人民生活更便利,發展機會更充裕,民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加,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帶動全民健身,塑造健康生活方式,無障礙環境改善,包容性社會全面加速,促進殘疾人更好融入社會;志願者服務蔚然成風,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光明日報》( 2022年01月14日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