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爾工業區 ——將工業打造成文化遺産

中國網 | 時間: 2010-06-10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中國網:我們有一句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很想知道,王規劃師,如果讓您總結一下太原人或者山西人的性格的話,您覺得用哪些詞來形容,或者説對您有什麼印象,或者您講一些故事能代表山西人的性格?

 

王凱:這是一個文化問題了,實際上也是在變化之中的。曾經大家對山西近代印象最深得就是晉商,晉商的文化,《喬家大院》電視劇大家都看了,還有一個很有名的話劇也是寫晉商的。在過去一些年裏以晉商為代表的晉商文化是非常守信用的,非常能吃苦耐勞。

 

中國網:他們是對家的觀念很看重。

 

    王凱:我們山西人很重情誼,老鄉之間關係很好,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特別是最近一些年,包括説到保守,現在他們開玩笑,也不知道真的還是假的,就説招工,可能是改革開放之初,招30個人到珠海打工,到了太原就跑回去5個,不願意出去,可能到了廣東又跑回去10個,到珠海那邊就剩下幾個,鄉土觀念很重,不像廣東人、浙江人,浙江人可以殺到世界各個角落。你到犄角旮旯都有浙江人開的店,到非洲、南美洲,但山西人鄉土觀念比較重。如果要概括的話,應該講還是比較純樸、守信用、鄉土觀念重,這是我接觸到山西省的一些朋友。 

 

中國網:任何性格都有兩面性,好的一面是特別顧家,特別講信用,但也相應的會有一些不利於發展的因素。説到魯爾,他們的居民有些什麼性格?你可以把這個題擴大一些,德國人會有什麼性格?有人説他們本身有日耳曼民族的那種彬彬有禮和高貴,但是彼此之間很冷漠,您會有這種感覺嗎?談談您印象當中他們是怎麼樣的?

 

   劉學敏:我的感覺德國人做事非常認真。我在埃森曾經遇到這樣一件事情,我們在那裏住著,幾個德國人在房頂要做保護,在上面覆蓋一些植物,做得一絲不茍,然後我就想不通,我説也沒人看,我們又不去房頂上觀賞,但是他們又做得那麼認真,後來我想,房頂這麼保護,可能是防雨層吧。出去訪問,我們的司機總會提前兩分鐘,絕不會拖延,規定是高速公路幾點休息,他肯定會幾點休息,絕對是遵守。

 

   中國網:這樣的性格會不會帶來另外一種影響,比如刻板?

 

   劉學敏:對。魯爾區的人民還是非常熱情的,以前人的知識層次比較低,都是煤礦工人、煉鋼工人層次比較低,經過幾十年,整個文化程度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檔次。德國到任何一個城市的人,在這個城市裏都有他的品牌。魯爾區的賓士、保時捷,都是世界名牌,只有那樣的性格和民族才能做出來這樣的品牌。

 

   中國網:都是精益求精的品牌。今天最後一個問題,兩位是怎麼看待“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

 

   王凱:這個主題非常好,我們翻譯成“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覺得中文比英文還好。實際上,城市是人類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創造出來的一個聚居城市,過去我們是穴居,後來到城市。城市最早的起源現在有很多説法,現在最多的一個説法就是交易市場,城市拆開來講一個是“城”一個是“市”,“城”的是防衛功能,“市”是交易功能,歷史上是這麼説的。但是也有很多不同看法,有很多學者講城市的起源是由於宗教、由於文化。工業革命以來,城市成為人類經濟生活、文化生活、社會生活最主要的聚居住。城市給我們帶來了大量的財富和大量的人際之間的交往,因為村落與城市最大的差距是,村落之間人與人之間在小範圍裏是非常熟悉的在大的區位範圍裏是隔閡的。當然在城市裏面,高密度地區裏面,人和人之間的交往高密度提高,在這個過程當中産生了很多碰撞,産生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觀點。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