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水而居 敬畏自然的蒙古族

中國網 | 時間: 2010-05-18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許金龍:北海道歷史並不悠久,日本人稱為“蝦夷” 。

     這是不是帶點別的感情色彩在裏面,我還沒調查。當地以阿伊努族為主,他們使用的是阿伊努族語言,它和日本本土語言,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體系,也就是另外一個國家,是獨立於日本之外的另外一個地方,日本不斷地向那邊移民,移民是越來越多。1868年到1869年也就是日本天皇剛剛上任不久,開始對它強制性同化,大規模進行移民,廢除阿伊努族語言,可是當地地名用阿伊努族名稱習慣了,比如札幌,這些詞是日語漢字裏找不出來的,因此顯得北海道地名不倫不類,這也就是阿伊努族留下來的唯一的痕跡,其他的阿伊努族人已經找不到了,也就是語言沒有了,文字也沒有了,接觸阿伊努族文化只能到博物館裏面去,或者專業學者論文裏面去找,反正已經不存在了,這是一個非常遺憾的地方。巴根先生我覺得文史原封不動的保留下來,有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文字,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有自己的服裝,還有他的歌曲,是非常重要的。很遺憾現在阿伊努族人都沒有了,已經是一個歷史名詞了。

   中國網:那我們蒙古草原,蒙古乳業有怎樣不同的特色呢?

   巴根:蒙古族的飲食特點在呼和浩特表現的非常豐富,而且呼和浩特文化多元。文化多元其中包括飲食習慣多元,至於剛才許老師講的北海道,它們之間還是有特別相似的地方是呼和浩特是咱們中國的乳都,中國的三大奶牛企業裏面,兩個都在呼和浩特,每年奶産量大概佔全中國的50%、60%左右,一半以上的。

呼和浩特很早以前,大概匈奴時期,那時候沒有建起這麼大規模的城市,阿拉塔漢建立最早的呼和浩特,當時取名叫呼和浩特京城,阿拉塔漢建完以後,時間不長人就逝世了,他有一個著名的媳婦叫三娘子,這個女人非常厲害,是蒙古一個政治家,她當時主要是跟明朝貿易,明朝貿易還有文化對接這麼一個意味,呼和浩特後來變成了多元化城市,比如宗教也是多元的,蒙古族信喇嘛教、漢族佛教、道教,還有回族的伊斯蘭教、還有南來北往的過客的各種信仰,現在保留的比較好。蒙古人寺廟叫“昭”,所以清朝時候把呼和浩特叫做“昭城”,就是寺廟多的意思。清朝的時候又改成遂元、遂經,就是邊緣地區的意思。後來我們共和國成立以後,1954年第一屆人代會上才改為現在的呼和浩特。

   中國網:剛才許教授説在北海道喝到新鮮的奶製品和我們在城市裏喝到製作好的奶製品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巴根先生您在草原上喝到的奶製品肯定跟在城市的感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巴根:不一樣,我小時候,我母親擠牛奶,我那時候體質比較弱,正好是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長身體的時候遇到困難,我母親每次擠牛奶的時候我就站在跟前,她在桶裏盛出一碗奶我當時就熱喝了,沒有得過任何病,後來到部隊以後,説奶必須燒熟了喝,要不然得痢疾,小時候沒有這個概念,因為小時候的牛奶本身就非常衛生的東西,現在喝過“工業化”的牛奶,我跟許教授的感受是一樣的,我也是想念草原上自然發酵的牛奶或者最新鮮的牛奶,不必加工的那種。

   中國網:其實食物能夠帶給我們對家鄉,對曾經生活過地方一些特殊記憶我們就順著食物的話題再聊一聊,因為我們知道北海道漁業非常發達,那麼許教授您覺得北海道飲食方面有一些什麼樣的特色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

許金龍:我首先要説的就是的生魚片,但是説到生魚片,大家會説都有,北京也有,但是如果你去了日本之後,你回到北京之後不會吃北京的生魚片的。真正的生魚片到嘴裏是有彈性的,我覺得天下的生魚片應該是以日本為最好的,日本的生魚片又以北海道為最新鮮為什麼這麼説呢魚出海以後,規定在多長時間之內就應該食用的,時間越長,它的新鮮度就越下降,特別是經過冰凍以後,那就更是糟糕,新鮮度就取決於鮮美的程度在北海道,那裏的老闆會非常自豪的告訴我,我這個生魚片是3個小時,或是5小時前的,保持特別新鮮。上來以後,你能看拼盤,有的是三文魚,有的是金槍魚,還有蝦,還有蟹,各種顏色琳瑯滿目,有的是赤紅的,有的是粉紅的,有的是白色有點淡黃的,顏色很好看。這是第一,第二你聞它的味,我指的這個味,你把夾起來放在鼻子跟前聞聞,每一種生魚片的味是不一樣的,是帶著大海的味來的,特別棒,完了再品嘗,非常有彈性,絕不像外地生魚片,我不是説外地的生魚片就不好吃,至少它沒那麼有彈性,還有魚子,還有一個東西是叫海膽,海膽是黃顏色的,分兩種,一個是野生的捕來的,一個是人工養殖的,這兩種都非常美。

中國網:因為他們當地人的飲食習慣清淡,比較“原生態”是不是人口的壽命也會長一些?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關於中國訪談

  智慧的對話,思想的交鋒。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社會名人、國際友人做客中國訪談,解讀政策法規,闡釋新聞熱點,講述世界風雲,傾訴人生故事。秉承權威、人文、開放、深入的原則,為網友展現不同人生的精彩歷程。
中國網地址:
中國北京海澱區西三環北路89號中國外文大廈B座
郵編:100089

訪談熱線

如果您想做客中國訪談,嘉賓請聯繫:
電話: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傳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見和建議請聯繫我們: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網友可進入論壇直接參與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