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習近平訪美

    嘉 賓: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達巍
    時 間:2012年2月21日 20:00
    簡 介:2月13日至17日,習近平副主席赴美進行國事訪問。今年是中美建交40週年,在國際局勢依然動蕩,金融危機仍然蔓延的大背景下,習副主席5天的訪問,對未來兩國關係乃至全球局勢的發展,將産生怎樣的影響?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達巍做客中國訪談,為您解讀。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中美關係四十不惑?

活動描述

  • 嘉 賓: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達巍時 間:簡 介:2月13日至17日,習近平副主席赴美進行國事訪問。今年是中美建交40週年,在國際局勢依然動蕩,金融危機仍然蔓延的大背景下,習副主席5天的訪問,對未來兩國關係乃至全球局勢的發展,將産生怎樣的影響?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達巍做客中國訪談,為您解讀中美關係的四十“不惑”。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2月13日,習近平副主席開始其為期5天的對美國的國事訪問。在當前國際局勢進一步動蕩不安,國際金融危機繼續蔓延的大背景下,尤其今年是兩國建交40週年,習近平副主席訪美對於兩國關係乃至於全球局勢會産生怎樣的影響?我們今天有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達巍研究員向大家解釋今年的習副主席訪美的重要意義。

    達老師,非常感謝您能夠來到我們《中國訪談》的演播間,您是我們中國訪談的老朋友了,請先跟我們的網友們打個招呼。

    2012-02-21 19:38:39

  • 達巍: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再次跟大家交流習副主席訪美以及中美關係的情況。

    2012-02-21 20:01:17

  • 中國網:

    我們從最近半個月的新聞頭條可以看出來,各國對於習副主席的訪美非常關注,也反映了我們國家的國際影響在不斷地提升。當然外界的期許也頗高,定位為是“認識之旅”,您怎麼看?

    2012-02-21 20:01:58

  • 達巍:

    我想這個定位還是比較準確的,這個所謂的“認識”實際上是雙重的認識。一方面是習副主席作為中國的國家副主席,而且因為習副主席是中國領導集體裏面比較年輕的成員,以後可能會在下一屆領導集體裏面。這對於美方來説,是對中國未來領導人的一次認識,應該説這是一次“認識之旅”。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説,我們知道習副主席作為國家副主席也是第一次訪美,應該説很多情況已經變了,包括美國本身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也是一個習副主席或者説中國的領導人對美國的一個認識之旅。所以我想前面的概括説“認識之旅”還是應該説是一個非常準確的概括。

    2012-02-21 20:02:33

  • 中國網:

    我們知道習副主席這5天的訪問非常緊湊,各種行程非常滿。想請您從整體上評論一下這次習副主席訪美有沒有實現像大家給他的那種預期?

    2012-02-21 20:03:46

  • 達巍:

    我想應該説完滿地完成了事先各方面中美兩國的預期。我們從訪問整個過程來説,這次習副主席作為國家副主席去訪美,首先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落實胡錦濤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在去年的峰會當中達成的共識,進一步推動兩國高層的來往。應該説這樣一個目標已經達到了,習副主席本人不僅訪問了,而且轉交了胡主席給奧巴馬的信,而且奧巴馬總統也轉交了復信,另外習副主席和美國的政要都做了很好的會談。這方面的任務應該説完成得非常圓滿。

    2012-02-21 20:04:22

  • 達巍:

    另外一方面,就是我們前面説的“認識之旅”這個問題,我們看看習副主席認識美國和美國認識習副主席這個目標,我想達成得也是非常的完滿。應該説整個習副主席這次訪問過程中,應該説表現也是非常好。美國的媒體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高度的評價,普遍反映,習副主席這次訪美全程非常得體,既堅持了中國的原則,中國的立場,又表現出了人情味,又非常親民,非常幽默。應該説,從大原則的角度來講,還有他個人的風範來講,都達到了目標。所以,我想我們訪前制訂的一些目標,應該説是圓滿地實現了。

    2012-02-21 20:05:22

  • 中國網:

    今年是中美關係建交40週年,而且經歷了這40年一直向前,但是中間也經過了一些挫折。而且隨著中國實際力量的不斷增強,或者是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其實中美關係之間可能還會面臨一些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在增加,尤其是當前我們也看到美國重返亞太的戰略非常明顯,所以想問您在這種情況下,中美兩國的關係能否像大家預期的那樣,或者是更加一帆風順地往前走?

    2012-02-21 20:06:21

  • 達巍:

    我想可能一帆風順是一個良好的願望,但是很難一帆風順。剛才你講到一帆風順,如果是一個大船的話,讓它能夠基本平穩的前進我覺得我們就很滿意了。或者如果是一個列車的話,不要讓它脫軌就好了,有顛簸或者有風浪我想這是難以避免的。或者我們可以換一個更專業一點的話來説,中美關係或者中美兩國之間有競爭、有合作,這個所謂競合的局面是改變不了的。但我們可能要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把競爭這一面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和一定的限度之內,不要讓這種競爭、衝突或者分歧顛覆掉我們整個中美關係,只要能夠達到這樣一個最低的目標,應該就可以滿意了。至於説很高的一帆風順,或者説沒有什麼太大的競爭,這種我想在短期內大概實現不了。

    2012-02-21 20:07:49

  • 中國網:

    而且也是不切合實際的。

    2012-02-21 20:09:20

  • 達巍:

    是的。

    2012-02-21 20:09:34

  • 中國網:

    我們這次看到,習副主席這次在對對華友好團體發表演講的時候説了這麼一句話,他説“路在腳下”,他想通過這句話向美國方面,或者是美國民眾傳達一種什麼樣的思想?

    2012-02-21 20:09:44

  • 達巍:

    我想他引用了《西遊記》的主題歌:“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我個人體會他説的意思,我們前面講了中美關係非常複雜,要想把中美關係的問題解決好,似乎我們都有點一籌莫展,或者是不知道如何下手的感覺。“敢問路在何方”,就是不知道路在哪,習副主席説得很明白,“路就在腳下”。其實他在另外一個場合,用另外一番話講了同樣的意思,他引用了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的話,就是説“衡量朋友的標準不是言辭,而是行動”。其實路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中美關係也好,中美之間的這些問題也好,需要在一些具體的問題上,我想他尤其主要指的是事關中美兩國,尤其是事關中國的核心利益的問題上,要腳踏實地做一點事情出來,那麼中美關係就能夠往前推進。所以這個路很簡單,要在中國關切的核心利益的問題上面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通過做這些事情來建立中美的互信,互信提高了,那麼整體的關係就會提高。

    2012-02-21 20:10:30

  • 中國網:

    對。就像您剛才説的,其實這次在習副主席訪美過程當中,他也一直在不斷地強調要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比如像台灣和西藏。我們也看到,在敘利亞問題上,在當前的一些國際熱點問題上,中美之間始終是存在一些分歧的。比如説希拉裏將中國和俄羅斯投的否決權的問題,説中國可能使敘利亞引向更多的暴力。所以在認知上就存在一些分歧的。

    2012-02-21 20:11:55

  • 達巍:

    我想存在這種分歧大概不可避免,這些分歧不能説永遠,至少在我們可見的未來沒辦法消除,我想我們必須面對這樣的現實,只不過我們要控制這些分歧,不要讓這些分歧的“列車出軌”,這個顛簸是沒有辦法的。

    2012-02-21 20:12:41

  • 中國網:

    只要不改變方向就可以了。之前我們談到一個詞比較熱,就是美國在亞太的“轉身戰略”,我們對這個詞不是很熟悉,希望您給我們解釋一下什麼叫“轉身戰略”,轉向哪?怎麼實現這個轉身戰略?

    2012-02-21 20:14:16

  • 達巍:

    我們所説的就是美國的“重返亞太”,之前我也不認識這個詞,這個詞叫Pivot,翻譯成就是“樞紐”、“樞軸”什麼的,後來我看到一些材料裏面的解釋也是一樣的,就是籃球的術語,會打籃球的朋友應該很清楚,這是籃球裏面的一個動作,實際上就是以一個腳為軸來轉,一開始是背對籃板和藍筐的,你一轉體,一個腳是不動的,轉過來投籃。我們知道姚明就挺擅長這一類動作的,這是一個籃球動作。而且我們知道奧巴馬他個人非常愛打籃球,所以也有美國專家説,他們説“轉身戰略”這個詞非常不準確,但是因為奧巴馬喜歡籃球,他們就用了這樣一個詞。無非就是説美國的腳從一個地方轉到另外一個地方,另外一個腳沒動,這個腳就是美國自身,他一腳踩在本土上面,另外一隻腳過去有可能踩在中東或者阿富汗,現在這只腳要轉到亞太來了。這是“轉身”本身這個詞的意思。我們不管美國國內的這些爭論,但是我想他説的就是我們中文裏面大家很熟悉的一個話,就是美國重返亞太,就是這樣一個意思。

    2012-02-21 20:14:51

  • 中國網:

    我們對於“重返亞太”其實是有戒心的,確實是這樣,我們也不用避諱什麼,但是有一些人認為西方學者不應該擔心,他們的勢力進來保持一種遏制或者平衡可能是更有助於亞太地區的穩定,您怎麼看?

    2012-02-21 20:16:49

  • 達巍:

    美國人是這樣的,我昨天和美國的朋友就這個問題做過一些交流。他們官方的一些説法,我相信他們對我們這樣説並不一定完全是虛假的,我相信是真誠的。他們説美國“重返亞太”並不是針對中國的,是針對整個亞洲的,並不是要回來遏制中國,它是一個大的亞洲戰略。我想這個解釋本身有它的合理性,美國制定一個大的戰略的時候,不會僅僅把中國作為考慮的唯一因素,説白了,就是美國的外交政策不會圍著中國轉,就好象中國的外交政策也不會僅僅圍著美國轉一樣。

    我們説美國的“重返亞太”不是針對中國的,不是遏制中國的有它合理的一方面。我昨天也跟他們講,我説你要看到美國“重返亞太”包含了哪些動作,還有這些動作中國人會如何解讀?比如作為我個人,我最計較的就是你“重返亞太”,比如説你經濟重返我覺得也就算了,有它自己的理由。你回來非要攪南海這回事,作為一個普通中國人我覺得也是不能接受的。你調整一些軍事部署,比如説在澳大利亞,我們知道在達爾文要駐軍2500人,跟新加坡、越南和菲律賓都增加一些軍事的合作,這個其實讓我們中國人想起了冷戰時候美國部署第一島鏈的軍事部署。

    所以也許從奧巴馬政府制定政策主觀的願望來説,他不一定是圍堵中國或者是僅僅為了中國,中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從中國人的角度來説,無論是中國的官員、學者還是普通的老百姓也好,網友也好,我們看到的很多東西就是衝著中國來的,我覺得這個實際上將嚴重地影響美國“重返亞太”的效果。其實美國官員講得也很明白,他“重返亞太”,但是他並不想因此跟中國的關係搞成敵對的狀態。他希望他能夠“重返亞太”,中國還不在乎。現在這種做法,大概只會取得反效果,實際上對中美關係是有很大的傷害的。這個其實即使對於美國來説,也不太符合他的利益。

    2012-02-21 20:17:26

  • 中國網:

    像您剛才也提到第一島鏈在前兩年的時候,中美兩國的學者可能稍微向一個共識邁了一步,美國退會到第二島鏈這是合理的,您覺得這個趨勢還會繼續發展嗎?

    2012-02-21 20:21:12

  • 達巍:

    這個説法我還是同意的。但是向第二島鏈,並不是説第一島鏈就不存在了,他會在新加坡等地區進行部署,首先他在第一島鏈部署的速度要減少,要分散化和機動化,靈活作戰。他把更多的兵力部署到第二島鏈,並不僅僅是向後退的行動,其實是以退為進。因為在第一島鏈按照美國人的評估來説,在第一島鏈如果中美真的衝突的話,第一島鏈的美軍完全沒有生還的希望。所以你把你的雞蛋都放在這個籃子裏面那是很危險的。他往後,我們夠得著你,你夠不著我這樣的想法,這樣我才能對你形成有效的威懾,美國是以退為進的部署。

    2012-02-21 20:21:59

  • 中國網:

    我們還知道,在軍事方面讓我們覺得相對來講比較冷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實我們也知道,就是之前的時候,中美兩國的經濟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中美兩國的一個“潤滑劑”,尤其是現在美國經濟增長疲弱的狀況下,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將中國的經濟發展作為一個威脅,他們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成為他們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威脅。所以尤其是像最近匯率,兩國的經貿關係都已經成為美國來叫囂或者是反對中國的一個聲音。所以想問您一下,在今後的40年當中,尤其是隨著中美關係在經貿方面肯定會進一步發展的狀況下,中美如何處理在經貿領域的競合關係?

    2012-02-21 20:23:25

  • 達巍:

    我想其實經貿領域,剛才你講到的現象其實是非常對的。中美的經貿問題或者經濟關係正在從一個壓倉石變成一個麻煩的部分。我想經貿關係也不用特別的悲觀,因為這當中有兩個很大的穩定性因素,最大的穩定性因素就是彼此需要,中國需要美國經濟,美國也需要中國經濟,他再叫囂,再批評中國,但是整個中美經濟關係對他們來説是不可或缺的,這是很重要的因素。還有一個就是中美的經濟關係目前有比較強的集聚性的聯繫,我們知道中美之間有商貿聯委會,還有再高一層有戰略與經濟對話,再高,在全球上面有WTO,有世界貿易組織這樣國際機制的存在。實際上這是外面的一個箍著它,而中美經貿關係裏面的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是內部的一個紐帶在拉著它。所以我想經貿關係本身應該是很牢固的,但是它的麻煩出來了怎麼辦?

    我想比較重要的就是,首先不能把經貿關係或者經貿摩擦政治化,我想這個是很關鍵的,出現經貿關係是很正常的。另外一個就是因為我們已經有WTO這樣的框架了,比如説在貿易問題上是可以在WTO的框架內解決的,或者説匯率問題我們可以在G20的框架下,整個全球宏觀經濟的再平衡這樣的一個努力當中,來達到這樣的目標。當然,這個核心就是不能把經貿問題政治化,我想只要我們堅持這一點,經貿關係有一些摩擦,大概問題還不至於特別嚴重。

    2012-02-21 20:24:22

  • 中國網:

    可能經貿問題不屬於拜登所説的,我們不能夠同意中國所有的觀點。談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問您,中美兩國在哪些問題上是絕對不可能Agree on everything?

    2012-02-21 20:26:53

  • 達巍:

    我覺得最大的一個問題不能同意的就是政治和價值觀的問題,這是根本的差異。如果你讓我舉出一個的話,我就會説是這個。這個在目前中美 的情況下,幾乎是完全不同的。而且尤其是美方對中國不信任的來源,中國和美國的制度不同就不信任美國,但是美國人會因為我們和他們的政治體制不同就強烈的不信任中國,甚至是敵視中國人和中國政府,這是很大的根源性的東西。另外一個很難大家達成彼此一致的東西,比如説在中國的台灣問題上,是很難達成一個一致的問題。這是因為更大的問題是由美國國內的問題造成的,是因為美國國內法的原因,美國國內有小一部分右翼所謂利益集團遊説集團的問題,這些都是美國內政的問題了。因為美國國內的問題也很難改變它的態度,而中國在台灣問題上也根本沒有妥協讓步的餘地了。所以這個可能又是一個很難達成一致的地方。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我覺得也很難控制,就是我們剛才前面講到的亞太,中美如何在亞太共處的問題。這裡面有一個問題,中美當然可以在亞太共處,但是中國如果説目前的趨勢,就是中國相對於美國在上升,美國相對於中國在下降這樣的趨勢繼續下去的話,我們從國際政治的意義來説,從國際政治的所謂權力或者權勢的意義上來看,中國會相對上升,美國會相對下降,尤其表現在亞太。這是一個最突出地區。我們當然可以爭取和平共處,這中間中國要獲得更大的影響力,而美國的影響力可能會下降,中國沒辦法説我的影響力不要擴張,我不崛起了,這個不可能。美國也很難遏制住中國崛起的態勢,所以我想這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一個摩擦的來源。

    2012-02-21 20:28:18

  • 中國網:

    但是就像您所説的,我其實跟您的觀點很相似,在中美關係上我可能是相對比較悲觀的。我覺得之後在亞太的經貿還好説一點,在南海問題,甚至在印度洋的問題上,可能中美之間都會有一些摩擦點。但現在總體上來講,中美如果説近期內有什麼很緊急的問題的話,您覺得會在什麼領域?

    2012-02-21 20:36:10

  • 達巍:

    我個人最擔心的問題並不是中美之間直接的或者説有意的一種衝突,我想這個可能性非常低,可以説幾乎沒有。但是有可能有兩種情況會導致直接衝突:一種情況是因為第三方,比如説中國跟周邊一些國家因為領土、領海的矛盾發生了分歧,甚至發生衝突,美國會不會介入?這是一個問題;另一種情況我們知道中美的兩軍關係是比較緊張的,美國的軍艦和飛機一直對中國進行所謂的抵境偵察,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會不會出現摩擦或者意外,比如像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

    危機一旦發生有時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會逐步的升級,也許兩國領導人都不想讓它升級,但是有可能會失控,所以這個可能會是中美兩個國家,如果説有衝突的可能性的話,我覺得這個可能性會是一個來源。但是有意識的,兩國有組織的正面對抗,這個可能性非常低。畢竟中美兩個國家,我們前面説了有那麼強的相互依存的情況,包括經濟和人員。另外中美都是核大國,大家都不希望出現意外。軍事衝突和戰爭我想這個可能性極低。

    2012-02-21 20:37:38

  • 中國網:

    比如説像奧巴馬,因為這次訪美確實是一個比較微妙的時期,比如像奧巴馬面臨著大選,奧巴馬能不能連任這是一個未知數,在中國十八大也會召開,到時候也是換屆。所以這兩屆新的政府,比如説尤其像奧巴馬,您覺得這次習副主席訪美對於奧巴馬在國內的選情會不會産生影響?對於之後的新政府會不會産生影響?

    2012-02-21 20:40:18

  • 達巍:

    我想對選舉本身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畢竟這是一個外交事件,只有一種情況會影響美國選舉,就是外交出事。比如説以色列或者美國襲擊了伊朗,這個戰爭膠著化了,油價上升了,或者美國的特種部隊被伊朗控制住了,就有點像1979年的伊朗人質危機,這種突然的危機爆發可能會影響內政,一般的外交事件,尤其是這樣的訪問,對於美國國內的選舉應該説影響很小。回到你前面的問題,這次選舉對於未來的兩國政府,我想回到我們最早的話説就是“認識之旅”。因為我們這次“認識之旅”達成得比較圓滿,當然我們不知道今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情況是怎麼樣,但是我想大概我們可以在這裡比較大膽地預測,奧巴馬連任的可能性是相當大的。假如説奧巴馬連任了,奧巴馬政府就“認識之旅”來説這是一個好的消息,奧巴馬政府已經熟悉了習副主席,這是一個好的消息,應該説這個目標達到了。所以對未來兩國今年之後的中美關係,應該説鋪平了一個道路,這是最有利的一個地方。

    2012-02-21 20:41:16

  • 中國網:

    我們知道,中美關係已經走過了40年,套用中國的話説就是“四十不惑”了,您覺得我們到現在這個節點上還有“惑”嗎?就您的認知,您覺得比較疑惑的地方是什麼?

    2012-02-21 20:43:22

  • 達巍:

    其實要説不惑,中美不到四十我們就不惑了,很多年前就有人説中美關係好也好不到哪去,壞也壞不到哪去,這個已經看透了,就好像人説我這一輩子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去。其實中美之間還是有很多的“惑”的,我們提到了很多的“惑”。比如一個“四十不惑”,也許奧巴馬會經過幾年,或者比如説當時的布希幹了8年他已經不惑了,結果由於美國政治的原因,他們一下子換了一個黨,他們可能又“惑”了。這個可能是美國國內政治制度的問題。

    2012-02-21 20:43:51

  • 達巍:

    另外確實還有很多基本的問題我們沒有想清楚,比如説守成國和崛起國能不能和平共處?或者是順序地實現權力的交替,這是很大的“惑”。還有不同的意識形態的國家,是不是能夠和平共處,尤其是不同意識形態的兩個大國能不能和平共處?其實這個都是突破我們過去一些國際關係或者是國際政治上面的一些定律。過去我們就認為這兩種國家肯定不能和平共處,現在中美兩個國家還好,我們已經和平共處了40年,如果從朝鮮戰爭算起已經和平共處60年了。未來看來我們還是挺有希望的,但是這個“惑”其實還是在那裏。

    而且中美兩個國家還有很多人還沒有參透這個事情,我們中國也有很多的朋友對於美國的意圖,你到底想幹什麼?為什麼來遏制我?不想讓中國發展,甚至要非化我,要西化我,這樣的疑惑也有很多,美國國內很多人對中國有疑惑,你崛起了做什麼?你今天韜光養晦,你崛起了是不是要推翻現在的秩序,要破壞現在的國際制度和《國際法》?他們也有非常多的“惑”,我想“惑”還有很多。

    2012-02-21 20:45:39

  • 中國網:

    其實也回到了中美互信的問題,很難達到完全的互信。非常感謝達老師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跟我們分析40年的中美關係,雖然時間很短,但是我們講得深刻,我們也學習到了很多,我們也希望中美關係在經歷了“四十不惑”之年之後能夠走得稍微順暢一些,也能夠為我們全球的局勢增加更加穩定的因素,促進全球的發展。

    2012-02-21 20:50:07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2_02_21_dawei_1329831406.mp4

圖片大圖:

  • 中國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佳

  •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達巍做客中國訪談

    中國網 楊佳

  • 中美關係有顛簸或者有風浪我想這是難以避免的

    中國網 楊佳

  • 他説的"Pivot"就是我們中文裏面大家很熟悉的一個話,美國重返亞太

    中國網 楊佳

  • 美國“重返亞太”並不是針對中國,是針對整個亞洲

    中國網 楊佳

  • 最大的穩定性因素就是彼此需要

    中國網 楊佳

  • 中美經貿關係相互依存

    中國網 楊佳

  • 軍事衝突和戰爭可能性極低

    中國網 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