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造福工程”造福千萬家

時間:2011年1月19日14:00 
嘉賓:
  福安市溪尾鎮黨委書記 劉旭星 
  福安市溪尾鎮溪坯村書記 劉向祿 
  德化國寶鄉格頭村第一書記 黃禮開 
簡介: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山地和丘陵佔陸地總面積的80%,有“東南山國”之稱。分散居住在偏遠山村和偏僻海島的部分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極其惡劣。從1994年開始,福建省組織實施了“造福工程”。16年來,“造福工程”為萬千農民帶來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本期的《中國訪談》我們就走近福建,走近“造福工程”。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福建“造福工程”造福千萬家

活動描述

  • 時間:2011年1月19日 14:00 嘉賓: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鎮黨委書記 劉旭星      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鎮溪坯村書記 劉向祿      德化國寶鄉格頭村第一書記 黃禮開簡介:從1994年開始,福建省組織實施了“造福工程”。16年來,“造福工程”為萬千農民帶來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本期的《中國訪談》我們就走近福建,走近“造福工程”。

文字內容:

  • 背景資料:

    福建省地處東南沿海,山地和丘陵佔陸地總面積的80%,有“東南山國”之稱。分散居住在偏遠山村和偏僻海島的部分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極其惡劣,還容易遭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破壞,自然和地理條件成為脫貧致富的瓶頸。從1994年開始,作為消除貧困、關注民生的重要舉措,福建省組織實施了較大規模的搬遷移民計劃,並稱之為“造福工程”。16年來,全省共搬遷群眾51萬人,整體搬遷了近5000個自然村。造福工程拔掉了窮根子,搬出了新天地,迎來了新生活,成為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連家船民曾經是福建省的一個特殊貧困群體。長期以來,他們靠打漁為生,長年在海上漂泊,居無定所。由於淺海資源枯竭,跑小海已難以維持生計,發展養殖又缺乏資金,自然條件十分惡劣,這些群眾生活十分貧困,“上無片瓦,下午寸土”,隨波搖蕩的小船就是他們的家。“一條破船挂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艙”是他們貧苦生活的真實寫照,連家船民長期生活在小船裏,空間狹小,從日常生活起居到捕魚勞作,他們長期蹲著作業,腿部骨骼嚴重扭曲變形,他們腰一彎就是一輩子,連家船民也逐漸有了曲蹄這個不雅的別稱。福建的決策者們這些年來每每看到如此狀況都有著切膚之痛。1994年,福建省開始組織實施87扶貧攻堅計劃,4月24號省委決定在全省實施造福工程,用7年時間完成10萬人口的造福工程搬遷。在群眾自願的基礎上,有計劃的組織生活在自然條件十分惡劣的貧困人口進行搬遷安置。

    2011-01-17 13:19:47

  • 背景資料:

    溪邳村位於福安市溪尾鎮,靠山背海,曾經是海邊一個不起眼的小農村,連家漁民靠傳統的海洋捕撈作業,艱難維生,經濟社會發展十分落後,大部分人還沒有上過學,福建省的造福工程以連家船民告別漁船上岸定居入手,從此拉開了福建省有計劃大規模實施造福工程的序幕。溪邳村開始全面組織實施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建新村,充分利用造福工程的扶持政策,發動群眾投資投勞,帶領村民拋沙填灘造地50多畝,新建房屋328幢、組織341戶、1703人上岸定居。

    2011-01-17 13:24:01

  • 福安市溪尾鎮溪坯村書記 劉向祿:

    我們這個連家船漁民,過去叫做上無片瓦下無寸地。這叫我們漁民這個生活比較苦,過去又講的一條破船挂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艙,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辛勤汗水必婆娑,一張小網九種織,靠親客體被侮辱,萬般困難俱海中。這個是我們過去的生活,所以在94年省委有統一規劃,把這撥連家漁民上岸定居,改變了他們過去的貧窮落後的生活。那我們就是説既然上岸定居,我們要記住幾條。一個,黨的好政策,第二方面,發動群眾自力更生,沒有地,我們把海灘填上來,用自己的雙手建設我們的美好的漁家家園。現在實際上,到現在我們全村600多戶全部上岸定居,這讓我們全村的漁民感謝黨、感謝政府對我們的支援。所以我們全村漁民準確地用兩句話一副對聯,怎麼説呢,憶昔日居住小木舟滿江漂泊,想今朝岸上建新房倍感黨恩!

    2011-01-17 13:24:17

  • 背景資料:

    如今的溪邳村已經成為福建省最大的連家船民上岸定居點之一,群眾上岸定居後思想觀念隨之改變,勤勞致富自我脫貧的意識逐漸增強,他們從過去打死不見官到現在上岸住新房,群眾通過發展養殖業、海上運輸業、海産品加工業,年年實現增産增收,不但完善了定居點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還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溪邳村從過去的文盲村變成文化教育先進村。敬老院農家和等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在這裡變成了現實。繼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後,福建省的造福工程對象逐漸延伸到分散居住在自然地理狀態差,生存環境惡劣的偏遠山村、偏僻海島的群眾和居住在地質災害危險點的群眾,造福工程從根本上改變了搬遷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為老、少、邊、島、窮的群眾拓展了發展空間,帶來了新的希望。

    2011-01-17 13:25:08

  • 採訪:

    我們的主要做法是幾個方面。一個對這項工程加強組織領導,在我們整個班子全部配備跟村級班子配齊。在抓好這項黨的民心工程這個方面下大功夫,精心組織謀劃,推動好,這是一個方面;第二方面要加大經費的投入,向上爭取各部門、整合各部分的資金,而且我們鄉村兩級共同努力,把我們鄉村兩級的財政,包括爭取市一級的各個方面也進行投入;第三方面根據移民的生産生活習慣,進行科學的謀劃和因地制宜,漁民的生活習俗和岸上的居民的生活還是有不同的一個方面,所以我們生産生活要結合,進行謀劃規劃,做了一些前期的工作,同時加大對規劃的理順、關係做好。同時注重移民上岸定居之後的生産生活問題。特別是生産方面,有了移居的環境,但是在生産發展這個是二十字方針的首要的四個字的方面。是我們建設新農村的方向。我們黨委跟村一級一起規劃努力,給予一定的資助和謀劃,我們也有信心把溪邳這個新農村的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包括生産生活新農村建設得更好,打造一個亮點。

    2011-01-17 13:25:32

  • 背景資料:

    洋墩岩,是武夷山市興田鎮仙店村的一個自然村。這個革命老區基點村,過去有300多人居住在離主村20多公里外的山坳裏,“村民行路難、孩子上學難、勞力就業難、有病就醫難、接收資訊難、青年娶妻難”等問題十分突出。村民迫切希望改變這種狀況,能夠過上和山外仙店村民一樣的生活。當地政府也千方百計想幫助村民改善條件,增加收入。但當地幹部群眾算了一筆帳,如果要從仙店村打通一條通往洋墩岩的水泥路,就需要投資至少500萬元,這讓當地政府和群眾都無法承受,大山的阻隔成為村民實現脫貧致富的攔路虎。

    福建省的造福工程計劃為村民改變落後現狀帶來了新的曙光。在扶貧辦等有關部門的支援下,仙店村兩委決定對洋墩岩自然村實施整體搬遷。他們選擇了交通便利、靠近仙店工業園區的馬嶺凹作為安置點,並爭取了省造福工程搬遷的政策支援。目前,102戶都已動工建設,封頂45戶,入住8戶,已有91戶310人領取了“造福工程”建房補貼,總計77.5萬元。還爭取了安置點基礎設施補助資金30萬元。不久將來,一個嶄新的農民新村將屹立在武夷山下,洋墩岩自然村廣大村民的生活將會發生歷史性的轉折。

    2011-01-17 13:25:57

  • 採訪:

    他這裡採取的措施跟其他地方有些不一樣,由村民委員會統一徵地、統一施工、就是平整土地、統一的建地基,這是由村裏規定的。但是具體的建設者是村民。具體的平整土地的價格怎麼定,工程隊由誰來做,地基由誰來施工,都由村民成立的理事會,由他們自己來管理,村裏實際上就是出政策,給錢,然後農民自己做,這樣農民做起來也比較滿意。

    2011-01-17 13:26:41

  • 背景資料:

    建陽市徐市鎮南槎村是革命老區村,又是少數民族村。過去村民的房子全部建在低窪地帶,隔幾年就會遭受到水災的侵害,村民生命財産常常受到損害。2002年,一場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襲擊了南槎村,有三個自然村道路全毀。經過兩年多的努力,南槎新村棟棟新房拔地而起,一個嶄新的新村出現在南槎的青山綠水之間,寬闊的水泥路橫在新村前,嶄新的學校,完善的基礎設施,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生産、生活。從此,村民告別了祖祖輩輩居住的陰暗潮濕的土坯房,告別了打雷下雨就擔驚受怕的日子,告別了後門山裂縫的地災點,同時發展多种經營,搞活農村流通,增加農民收入,搬到新村後,當年人平均收入560元,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幸福路。

    龍岩市新羅區紅坊鎮板仔斜村,2005年經當地國土資源部門鑒定為地質災害危險點,當年36戶141人通過實施造福工程全部搬遷到集鎮附近。2006年該村地災點發生嚴重的山體滑坡時,原村莊舊宅地全部被淹沒,正是由於村民得到及時搬遷,才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事件。

    2011-01-17 13:26:57

  • 背景資料:

    龍岩市連城縣呂西村呂聯村造福新村,一棟嶄新的3層小樓張燈結綵喜氣滿堂,喜添新居的羅志方不停地招呼著親朋好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羅志方一家原來住在距離集鎮十幾公里外的聯圩自然村,那裏交通不便,村民進出村莊只有一條坑坑洼洼的凝土路,生産條件落後,而且地質災害頻發,群眾生産十分艱難。2008年,連城縣對這個自然村實行造福工程整村搬遷,羅志方和其他村民離開了落後的老村莊來到了距離城鎮只有幾百米的呂聯造福新村建設新房,開始充滿希望的幸福生活。

    德化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位於泉州市最北部。近年來,德化縣通過發揮資源優勢,實施工業立縣和“大城關”戰略,成功地闖出了一條以工業為主發展山區經濟的路子。為配合“大城關”戰略的實施,從開始實施造福工程以來,德化縣委、縣政府就抓住機遇,確定造福工程的搬遷主要向縣城和鄉鎮所在地集中。德化縣美湖鄉陽馨新村是一個造福工程安置小區,現在這裡住著的是陽山村的農民,陽山村原來是距城關10多公里的偏避山村,列入造福工程後,在縣委、縣政府的協調下,他們在城關的鵬祥工業園購買40畝土地作為村民搬遷建房用地,建設了現在這個美麗的小區。

    2011-01-17 13:27:19

  • 福安市溪尾鎮黨委書記 劉旭星:

    根據德化的産業佈局和發展情況,德化的縣委縣政府提出了小縣大城關的發展戰略,把居住比較分散的群眾、向城區集中過來,德化縣委農辦根據省委省政府實施造福工程的政策。把造福工程和德化縣委縣政府提出的小縣大城關的實施戰略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在城區、工業區建設造福工程,集中安置點這種方式,逐步地把居住在比較邊遠、分散、生産生活條件比較惡劣的農民群眾搬到城區工業區來,實現了搬的出來、住的下的這個願望。這幾年德化縣委縣政府,通過實施造福工程,逐步的把邊遠山區的群眾搬遷到城區、工業區周圍,既解決了工業區工廠的招工難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搬遷群眾的就業問題。

    2011-01-17 13:27:32

  • 背景資料:

    這是德化縣國寶鄉格頭村造福工程安置小區,這裡居住的村民每戶擁有100多平的商品套房。而以前的格頭村住戶分散,地質災害點多,村民居住的茅草屋面對自然災害沒有任何的抵禦能力。2007年8月,響應省委、省政府號召,福建煉化公司正處級幹部黃禮開參加駐村扶貧,到格頭村擔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書記和村班子成員分析格頭村的現狀,決定抓住國道206線通車的機會,實施整村搬遷重建新村,將格頭村民全部搬遷到離城關僅3公里的206國道邊上 ,這一決定得到了村民的廣泛擁護。黃書記爭取了省裏造福工程指標和補助款,動員有條件的村民集資建設新村,他還請格頭村老書記連振芳擔任監工,加上連書香和連福全,三人負責施工管理和原材料進配。僅僅一年時間,設計建設房屋7幢120套,安置120戶470人的“聚興新村”拔地而起,村民今年已全部搬遷入住。針對個別較為貧困無法集資建房的小戶群眾,村裏多方籌集資金,建了一棟15間的過渡房,使他們一同遷入新村,共用黨的富民政策的陽光。

    2011-01-17 13:28:58

  • 德化國寶鄉格頭村第一書記 黃禮開:

    我們這個因為農村有個建設住宅,包括村裏很分散。有的在山上,有的是地質災害點。地質災害點很多,一共測量的就有十幾個點,有一些坡又很陡。我是來扶貧的,扶貧幫他們修路、修橋,解決交通問題。但還有一些村莊沒辦法解決,在山溝溝上面一戶兩戶的人家,這些人家我們要把他們搬遷下來,牽扯到一個土地的問題,所以我們經過統一規劃,統一登記以後,把他們引導到村部裏頭。另外搞一個集體産權,保證了村民裏頭各家各戶的農村住宅用地問題,不然農村蓋房子,一棟房子也要佔地零點幾畝,在我這裡一棟就是五層六層。即節約面積,又解決了村民的住宅用地問題,土地是我們村裏的集體所有的,因為村裏農民有一個規定。每戶都有住宅基地。每戶允許蓋一套房子,集體的土地屬於小産權,屬於村民住宅産房,一個建築六層,一個單元上去大概有十套到十二套,産權歸於集體。但是個人也有一個小産權。所以做法比較特殊。

    2011-01-17 13:29:19

  • 背景資料:

    沙縣鳳崗街道西郊村位於沙縣城郊,是一個革命老區村,也是市級造福工程示範點。西郊村把造福工程與新農村建設緊緊結合在一起,通過民主決策,結合村情,採取“統一購買材料、統一管理調配、統一組織施工”的模式,實行統建代建,村民派出代表進行全程監管。現在,走進新建的西郊新村,道路寬闊整潔,環境優美舒適,文體設施齊全,一個充滿靈氣和活力的村莊已初具雛形,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勃勃生機。

    2011-01-17 13:30:04

  • 沙縣鳳崗街道西郊村 王仁貴:

    我們造福工程基本上做到三個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城鎮化進程相結合、與産業化建設相結合。在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上,近幾年來西郊村緊緊抓住市縣兩級致力於金沙園開發區建設的契機,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西郊村居住比較分散,轄有五個自然村,在居住上因為自然村屬於高山村。生活上比較不便利,在教育、文化一些科技上都難以普及和延伸。剛好借著這個契機把西郊村進行整體開發建設,新農村建設上近幾年緊緊抓住金沙園開發建設,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上我們主要抓好民生工程,民生工程就是村民的安居。西郊村轄有五個自然村,地處比較分散。居住條件比較差,在教育一些科技文化上比較難以覆蓋、普及和延伸。我們村委會剛好利用這個契機對西郊村進行整體開發建設,我們有部分的村民享受到拆遷補償,工業區的開發,還有一部分得到省市縣各級領導的扶持,也就是造福工程,在這種雙輪驅動的模式下,我們近幾年的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我們2008年開始建設新農村,整個新村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了210戶,約7萬平方米,目前已經搬進去的有50戶左右,在明年的這個時候差不多200多戶就會搬進去了。

    2011-01-17 13:30:21

  • 背景資料:

    造福工程從根本上改變邊遠群眾的生存條件和生産條件為貧困群眾拓寬了發展空間,帶來了新的希望,不僅使他們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同時大大節約了農村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和公共建設的投入。造福工程不是為搬而搬,福建省把“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共和諧”作為實施造福工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始終把發展放在第一位。各級採取組織搬遷戶勞動力參加“陽光工程”培訓轉移就業,安排小額貼息貸款扶持搬遷群眾發展生産經營,盤活原有土地、林竹等資産增加收入等多種措施,幫助搬遷農民增加就業,因地制宜進行自主創業,或從事二、三産業,拓寬搬遷群眾的增收渠道,不斷提高收入水準。大田縣吳山鄉陽春村民一直都有著茶葉的傳統習慣,但以後住在大山溝裏,交通不便,資訊閉塞,茶葉總賣不出好價錢。2008年底,陽春村開始實施造福工程搬遷,決定將和洋格新村點建設與發展茶業生産相結合,規劃建100幢安置500多人, 實施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築高度、統一外墻裝修,一、二層為茶葉加工,三層居住。陽春村搬遷後,今年茶葉價格增加了三分之一,平均每戶年收入達到五、六萬元。如今陽春村出現了一片和諧的畫面,家家戶戶制茶,家家戶戶品茶、從過去的“土燒村”變成了現在的“茶葉村、和諧村”。村民們自發吟詩“遷此地感謝黨恩,移斯處造福後人。茶香高山雲霧質。”懸挂于工程大門口,以謝黨恩。

    2011-01-17 13:30:55

  • 陽春茶農:

    政府對我們支援這麼大,這一定要感謝黨感謝政府。懸挂的對聯上是“遷此地感謝黨恩,移斯事造福後人”,這是我們自己想辦法,表達一種心情,對政府對黨的感謝。

    2011-01-17 13:31:16

  • 背景資料:

    實施造福工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關係到群眾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強、涉及面廣。為了推動造福工程的發展,福建省委省政府每年都把造福工程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省政府專門出臺了加快實施造福工程的意見,召開專門的工作會議進行部署和推動。各地還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外出鄉親集資、社會捐贈等方式籌措安置點配套公共設施建設資金。

    南平市延平區來舟鎮的遊地村,原本地處偏遠,平均海拔450米以上,自然條件艱苦導致發展長期滯後,村民迫切希望能走出大山,過上好日子。針對村民家庭經濟條件不同,村裏設計了三種不同的建房方式,即單位別墅、連體別墅、聯建公寓,完成毛坯建設投資在4-10萬元不等,由村民根據自身的需要和條件進行選擇,現在建成的“金龍花園”和“金輝花園”,有別墅式住宅20座39戶,公寓式住宅22座154戶。走進農戶家裏,精美的裝潢,齊全的設備,如此優越舒適的生活環境,讓許多城裏人都望塵莫及。如今的遊地村,各種設施配套齊全,集環保、綠化于一體,成為遠近聞名的花園式小區,農民群眾安居樂業,遊地村從落後偏遠的山村變成了和諧安康的文明新村,還被國家平安家庭創建領導小組評為“平安家庭”示範村。

    2011-01-17 13:31:40

  • 南平市延平區來周鎮遊地村 遊祖才:

    我們01年建,03年基本上81戶第一期的全部下來了,就業、附近的鉀磷、化工、附近的木材加工廠、麻將席廠,我們聯繫周邊的這些廠,讓他們到附近的幾個廠上班。剩餘的勞動力,小部分去種上面的田和毛竹山,一部分人上去種,大部分還是到工廠裏上班。我們村裏負責聯繫,家家戶戶的婦女一般是在家裏穿麻將席,老人家,特別是五保戶(單身漢老人),村裏牽頭統一建敬老院,讓他們安度晚年,平時團支部搞一些活動,上面互動聯動單位下來慰問,年底村裏給他們一些補貼,五保戶都有一些補助。

    2011-01-17 13:31:56

  • 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 李信全:

    現在居住的12個自然村的村民都居住在長安新街,造福工程搬遷的當時是22戶,88個人口,現在他們的生活:路通了、閉路也通了,現在就醫,我們所在村有個衛生所,學生上學都方便了。不忘黨和政府的恩情。加快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長安新街的村民自發豎起了“全國扶貧第一村”的牌子。

    2011-01-17 13:32:25

  • 背景資料:

    福建省的造福工程為萬千農民帶來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推動了新農村建設,開創了農村發展的新格局。科學發展,民生先行。搬出大山天地寬,福建省從造福工程嘗到了甜頭,他們將把實施造福工程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進一步加大力度,全省計劃今後幾年,每年搬遷10萬人,使造福工程為更多的老百姓造福,為海峽西岸實現新一輪騰飛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結束)

    2011-01-17 13:32:52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sjmj/2011-01-18-fujian.wmv

圖片大圖:

  • 德化國寶鄉格頭村第一書記 黃禮開

    中國網

  • 福安市溪尾鎮黨委書記 劉旭星

    中國網

  • 福鼎市磻溪鎮赤溪村 李信全

    中國網

  • 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鎮溪坯村書記 劉向祿

    中國網

  • 南平市延平區來周鎮遊地村 遊祖才

    中國網

  • 沙縣鳳崗街道西郊村 王仁貴

    中國網

  • 相關領導接受採訪

    中國網

  • 相關領導接受採訪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