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世博園總規劃師吳志強的創新理念
活動描述
- 時間:2010年嘉賓:同濟大學教授 上海世博園區總規劃師 吳志強簡介:自從申博成功以來,他的名字就一直和上海世博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他別譽為世博會藏品第一人,讓我們聽聽世博園總規劃師吳志強的創新理念。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網·中國訪談,上海世博會特別節目,我們今天邀請到了世博園總規劃師吳志強,吳老師您好!
2010-05-25 14:54:12
- 吳志強:
您好。
2010-05-25 14:54:33
- 中國網:
歡迎來到我們的上海演播室。自從申博成功以來,您的名字就一直和上海世博會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您能不能給我們談一談是什麼時候開始接到上海世博會規劃這個任務的?
2010-05-25 14:54:49
- 吳志強:
開始是做研究和做國際競賽。那是2002年、2003年的時候,這個階段在做大量的規劃研究,尤其是把世博會後的研究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來做。到了2004年主要經歷都在國際競賽上面,那時候正好北京奧運會在做大量的國際競標,上海也在做世博會的國際競標。當時面臨的是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的競賽方案。那麼到了2004年年底的時候,大概是10月30日左右,正式任命我為總規劃師的,從這個時候起一直到現在我就一心撲在世博園這塊土地上了。
2010-05-25 14:55:00
- 中國網:
您當時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心情是怎麼樣的?之前有想過,有一天會成為世博會的總規劃師嗎?
2010-05-25 14:55:45
- 吳志強:
沒有想過,我知道辦世博會的挑戰之大,這是人類所有的活動中間最大的一次活動,最大的人流量,所以每一次在回顧過去20年世博會的時候,我都有想到要趕緊收集資料,假如哪天中國辦的時候要把這些資料給咱們中國使用。所以每個細節我都拍,每個細節都收集,每一張票,每一個坡道,每一個小的冊子,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就是希望有一天中國要用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沒想到我最後變成了園區的總規劃師。
2010-05-25 14:55:56
- 中國網:
我們知道您被稱為世博會藏品第一人,可以説您為這個世博會已經做了20多年的準備,您聽到這個稱號的時候感覺怎樣?
2010-05-25 14:56:09
- 吳志強:
應該這樣説,我不認為自己是世博會藏品第一人,但是我是收集怎麼辦世博的資料,是如何來辦,每一個細節,票根怎麼處理,殘疾人的坡道怎麼走,東西丟失怎麼管,這些所有的細節全都收集,包括緊急醫務所裏面一共要配備多少台機器,不同的醫療設備,怎麼配備的,怎麼管理的,所以和一般人收集的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實際上就是時刻準備者,為中國要辦世博會提供這些資料。
2010-05-25 14:56:19
- 中國網:
您剛才説了您的這個作品也參加了國際競標,那您認為您的作品在眾多的作品當中脫穎而出,最成功的亮點在哪?
2010-05-25 14:56:33
- 吳志強:
所有的方案都在做空間,做道路,怎麼支撐這個人流的時候,我們提出來把整個的園區作為未來城市的一個展品,因為我們這次世博會和過去所有世博會不一樣,我們這次世博會展示的是城市生活,就是城市未來走向哪,走向什麼方向。我們就直接提出來把整個園區做成一個未來的走向和諧城市的一個實驗和示範。我們這個方案首先提出,園區內有1.48平方公里的土地是百姓住宅,這就是反映未來城市對百姓的尊重。這1.48平方公里相當於1萬不到的住戶,這就一下子減少了拆遷量。我們整個的主題都在演繹未來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包括城市科技,包括舊廠房的再利用、再改建,這都是我們希望的未來城市的一種生活方式、建造方式、管理方式、運作方式。國際評委也都看到這個方案和其他方案是很不一樣的。當然從分佈上來説,我們的方案和別人的分佈熱點也很不一樣了,很多的方案是平均分佈,把所有的館都是沿著黃浦江一二三四五六七八這樣排過來,那麼人流都是一樣的;還有另一種極端方案,就是所有的集中點都圍在中國館附近,最大的國家館都排在一起,這樣我們覺得是太集中了。所以説全分佈的,沒有中心的不行,全集中在一個中心的也不行,我們這個方案是代表了最後三家方案中間的一種方案,就是要一主多輔,既有中心點,邊上還有很多熱點,把熱點分散開,比方説把日本館放到最東頭去,把美國館放到最西頭去,把最佳實踐區放在東北角,把世博博物館,城市主題館,講城市8000年曆史的也放到最西邊,把這些最吸引人的點,輔助點,拉開到4個角,就可以把人流再一次分佈開來。中間有中心,邊上有次中心。三家方案中另外一家就是全部均勻分佈,還有一家方案是全集中分佈,所以説一主多輔的方案是兼顧集中和分散,我想這也是很重要的。
2010-05-25 14:56:46
- 中國網:
這一次的上海世博會不像往屆一樣,選址是選在市中心,而且是橫跨浦江兩岸,這也是歷屆的世博會所沒有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一個選擇?
2010-05-25 14:57:07
- 吳志強:
應該從幾點上説:
第一點,浦江兩岸這個部分是上海歷史上形成的,都是上海工業化,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間最早的一片。所以説兩岸的碼頭,兩岸的工廠區本來就是成為一個區的,這是歷史上形成的原因。
第二點,兩岸都存在著黃浦江的公共用地如何還給老百姓生活的同樣的任務。那麼假如是同時兩岸向百姓打開,就意味著我們城市的岸線又是回到百姓日常生活中間,而且生態可以同時得到改善。
2010-05-25 14:57:20
- 吳志強:
第三點,就是黃浦江的污染水源。實際上在上鋼三廠原來的墻圈外面有一片很大的濕地,上面堆了很多工廠的廢鐵,造成整個黃浦江的水污染,這裡還有發電廠,你光是一邊生態治理完了,對面污水還在橫流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要兩岸同時兼顧。
最後是兩個區都是上海的上風向,上海的主導風向就是東南風向。所以説這個治理的半邊,那半邊還在冒黑煙,上海市中心永遠還是在它的污染空氣的下游,所以要治理的話也是必須同時治理的。
從這幾個角度來説,通盤籌劃黃浦江兩岸是一個一舉多得的事情,但是帶來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因為像你剛才説的,實際上世博會歷史上有跨兩岸的,不是説沒有案例,也有在島上辦的,相當於跨兩岸一樣,但是沒有跨450米、500米那樣寬的河來辦的,從這個意義上説真是破了歷史記錄。
2010-05-25 14:57:38
- 中國網:
史無前例的。
2010-05-25 14:58:06
- 吳志強:
史無前例的。
2010-05-25 14:58:18
- 中國網:
我們當聽説上海世博會要大面積保留江南造船廠那些老廠房的時候,遭到了國際展覽局的一些專家的強烈反對,因為這是在世博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先例,那最後是怎樣通過這個方案的呢?
2010-05-25 14:58:27
- 吳志強:
實際上,我自己覺得這個過程是需要大家理解的,因為你要做創新,而且用老廠房創新,大部分人直覺上就不認同,但是這種創新正好是世博未來發展過程中非常需要的。上海世博會面臨這麼多的工廠,這是第一點。
第二,上海世博會是城市主題。假如把這一塊的廠房保護好,意味著世博會可以在城市內部來做,而不是像過去世博會都要到郊外去辦,到郊外去辦那就是意味著世博會結束以後,很難再為城市的發展來很好地來服務了。像雪梨奧運會就是個很好的案例,奧運會結束以後,雪梨奧運會的場地幾乎沒有人使用,全是一堆水泥扔在那裏。所以説假如世博會像上海這個模式來辦的話,就意味著世博會還可以回到都市,我們提供了這種可能,世博會回到都市,利用都市,復興都市,再讓城市充滿活力,把世博會和每一個主辦地的城市生活和未來結合起來,這種模式對世博會是非常有價值的。
2010-05-25 14:58:38
- 吳志強:
那麼當時怎麼能夠打動他們呢?就是做方案。把所有的世博會裏面的大量的遺産全部一棟一棟地做調查,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把整個世博局的流線,觀眾的流線,供應的流線,不同的佈局全部做好。然後按照新的規劃佈局,就變成了我們的城市未來館,城市主題館,世博博物館等,包括我們的辦公樓、飯廳、休息室、聯合館等等。佈局是合理的,流線是流暢的,變化是豐富的,國際展覽局的秘書長,最高執行官看到的時候就理解了,特別喜歡,他很喜歡這個從舊廠房變成的最美麗的展廳,稱讚我們中國人化腐朽為驚奇。他翹起拇指説,中國世博會的規劃保護了歷史建築,對城市、對世博都是非常大的歷史性貢獻。所以他現在經常直接把我派到其他國家,去看別人的規劃是不是合理。我覺得無論如何,就中國人來説,我們中國人在世博會上爭氣了,大家知道我們中國人辦世博的規劃的能力是讓世界稱讚的。另外一方面為世博會的歷史,我們上海人,我們中國人也做出貢獻。
2010-05-25 14:58:51
- 中國網:
也是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個認可。
2010-05-25 14:59:03
- 吳志強:
我相信這種模式,我們中國辦世博的模式是未來世博會的方向,是可以借鑒的。
2010-05-25 14:59:13
- 中國網:
您的這個設計方案出臺以後,在整個實施過程當中有遇到了一些難題嗎?
2010-05-25 14:59:23
- 吳志強:
實施過程重點不是難題了,實際上我在前期創作的時候,因為看了那麼多世博,我很清楚,世博會最重要就是要有創新能力,世博會比的是智力的創新能力,因此必須讓我們的世博會有大量創新:
第一,能夠解答這個主題,什麼叫“better city, better life”,什麼叫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第二,必須要做大量的創新來應對7000萬人的規模,就是設計的規模要達到7000萬人,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挑戰。
2010-05-25 14:59:34
- 吳志強:
第三,要讓大家、觀眾、參觀者快樂,盡可能在上海最悶熱的夏天,最多的颱風、雨季,讓大家舒服一點。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做了許多的高架布廊,到6、7月份這就成的遮陽棚了。
當然還有很多的問題,但是我覺得這都不算困難吧,因為大家都都是第一次,大家都需要學習,也包括我們的參觀者,更不要説我們前面的設計師、建設者,到後面管理者、運作者等等,都是需要學習實踐的,所以説困難肯定是都有的。但是大家心很齊,我們大家都在創造世界記錄。
2010-05-25 14:59:48
- 中國網:
自從5月1號開園以來已經有20多天的時間了,你每天也會在這個園區裏面做一些記錄,現在的運作情況到底是怎樣的?
2010-05-25 14:59:59
- 吳志強:
從參觀人數上來説幾乎完全符合歷史的世博會的統計記錄的分佈規律。簡單地給大家描述的話,就是一個大S曲線,剛開始的時候是在平均線下的,逐步接近平均線,然後就是起翹,超過平均線。所以可以説是完全按照這條線在走,我預計後面還會出現大高峰的,按照世博會一般規律要達到2—2.5倍,後面的挑戰是相當大的,所以對參觀者、對組織方都是很大的挑戰。
2010-05-25 15:00:10
- 中國網:
為了應對這個人流的高峰,我們有沒有採取一些措施呢?
2010-05-25 15:00:25
- 吳志強:
有很多的措施。我們從設計規模上來説,是7000萬客流,攤到每天是40萬,從硬體上起碼要配套到60萬,實際上硬體是完全能滿足的,那超過60萬以後我們就要採取大量的管理措施,有效地分佈、引導,不是完全集中在一塊。從歷屆世博會上來看也是這樣,它不能夠把它的硬體標準提高到最高峰,這樣大量的硬體會空置在那裏,非常浪費,所以説一般是在平均數基礎上提高50%,也就是在60萬人這麼一個規模上配套硬體。所以説從今天來看,我們硬體還有很多的門還沒打開,還有很多的鑰匙是完全可以打開來的。大家可以看到,今天的很多的硬體設施還是很好的,超過60萬人我們就要採取大量的軟體管理措施,如果再來迎來80萬的衝擊這麼一個極端高峰日的話,後面20萬的量是要用管理手段來完成的。
2010-05-25 15:00:59
- 中國網:
根據你現在了解的情況,遊客的反映怎麼樣?
2010-05-25 15:01:09
- 吳志強:
第一,我要説,作為看過那麼多次世博會的人,我覺得我很為我們的遊客驕傲。我碰到過很多老外都在説,過去中國人都是不排隊的,怎麼這次世博會上中國人都排得那麼好,那麼有秩序,我説我們中國發展了呀,我們也不能老是發展中國家,是不是,我們總歸要一步一步走向發達的國家的,大國的一個心態嘛,比較守紀律。
第二,我們的工作還需要不斷跟進。因為世博會跨度太長了,一般都在跨三季,春末、初夏、盛夏到初秋,所以説它的溫度是很差異的,園區裏面是不斷需要變化的。我的老校長,萬剛校長,現在是我們科技部部長,他跟我説了,一輛汽車上市的時候,還有很多的補丁一個園區要多少補丁呢?我想想,這麼大一個世博會,我們需要每一天完成無數這樣的修補,來把它維護到一個最好的狀態。
2010-05-25 15:01:21
- 中國網:
讓它也更加地完善。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我們非常關注,就是後世博場館的利用問題。在世博會結束以後這麼多場館將會拆除是不是太可惜了?
2010-05-25 15:01:32
- 吳志強:
到10月31日,我相信很多人會流淚的,因為傾注了那麼多的心血,因為看了那麼美的世博。從硬體上來説我們可以自豪地説,在歷屆世博會上面我們一點都不遜色,我的這些老外朋友們來看世博,都覺得硬體上一點都不輸歷屆世博會,大家都會很有感情,越看越想把它留下來。從法律上來説,國際館都是要拆的,就像一場奧運會比完以後,各國運動員還是得回家的。對這些國家來説,大部分的國家在他們國家的財政支出中間對世博投入都是破天荒的,包括一些大國館,像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用了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預算參加上海世博會。
按照世博國際展覽局的另一項規定,一個國家除了建設費用以外,還有拆建費用。至於怎麼拆法,什麼時候要拆,要看我們中國人拆的能力了,所以説我相信中國人有足夠的智慧來解決這個拆的問題,拆的更美,也是像建的更美一樣,這也是很重要。
2010-05-25 15:01:44
- 中國網:
那整個這個場館的面積後期是如何利用和規劃的?
2010-05-25 15:02:09
- 吳志強:
實際上世博會那麼大的建設量,一定是和後面的利用是完全結合起來考慮的。我一直跟我的學生説,設計師就是一個知道未來如何使用的人。所以説幾乎今天大家看到的世博園區裏面的建築,都是未來上海城市最迫切需要的建築。比方説上海特別需要國際會展中心,否則沒有地方舉辦國際重大會議。上海還很缺綠化,我們在黃浦江邊上做了6個公園,實際上就是在黃浦江的生態改建。做世博村是為了上海未來的國際機構的增加,因為我們到現在只有46個總領館,但是像這種一類的城市在國際上應該都達到150個這樣的級別,所以説我們很需要這部分的國際機構用地。我們準備好了創意産業,最佳實驗區以後就變成創意産業;我們準備好了中國現代工業博物館的群,就是今天的企業館群,這些場館就變成了未來支撐整個中國各行各業的研發,歷史資料的記錄,檔案的查存,新聞的發佈,設計趨勢的走向,最新技術的研討的場所,會讓上海為全國做出更大的貢獻。在大家看到2010年整個世博園區地圖的時候,我們在後面還有一張2020年的地圖。可能很多人不經意,在世博會上的東西太多的新奇的東西吸引大家的時候。
我請大家關注一下世博會的所有的道路的路名都是城市路名,園區裏面的牌子都是和上海市的路牌一樣的,只要把園區一拆掉,大家就會發現了,原來這是一個城市的新的公共中心,所有的道路都已經建設完畢了,所有的路牌都已經建好了。等圍墻一拆,那時候就開始變魔術了,可以看到我們現在這個地鐵的4個車站,原來就是13號線埋下去了,現在的這個公共的線,這條公共汽車的連接線,園區道路,原來是上海的西藏路隧道,所有的基礎設施全部是可以運轉的。我們當時就提出來零廢棄,這是在世博會歷史上做的唯一一次零廢棄的基礎設施,這樣就大規模節省我們的投資。所以説當時一直有人在問,世博會投資多少?很難很難回答,因為這是一次投資兩次使用,一次短期效應,變成一個最大的長期效應,這樣才會真正辦成一次節儉的世博。
2010-05-25 15:02:19
- 中國網:
其實您剛才説的這些,也是為上海城市未來發展所做的一些鋪墊,體現了我們這一次的上海世博會,城市如何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世博會其實也是一次思想的盛會,那您認為這一次的上海世博將給中國,乃至世界留下怎樣的一個思想財富?
2010-05-25 15:02:51
- 吳志強:
留下非常多的思想財富。
第一,我從硬體開始講起。上海世博會是世博會歷史上第一次公交世博會,倡導公共交通。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大規模使用現有建築,利用老廠房來辦世博。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做城市最佳實踐區。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利用網路和世博會實景互動的,這也是從來沒有過的。上海世博會是第一次把2020和2010,20年的城市和短期的世博聯在一塊做規劃的,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上海世博會第一次滿場演繹,把展品落在整個場地中間,任何地方都是展品。所以説上海世博會導入了一個完全新的世博會。那麼還有很多的第一次就不講了。
但是這裡面從思想成果,從軟的來説,我們也有貢獻,第一,我們貢獻了一個詞彙,叫“和諧城市”,這是我們中國人對世界的一個貢獻,我相信這個詞彙通過上海世博會以後會大量傳播,這是人與人的社會和諧,人與自然的環境和諧,歷史和未來發展的過程的一個和諧。這種和諧概念我相信是整個人類城市真正要更美好的鑰匙所在,關鍵所在。
2010-05-25 15:03:04
- 吳志強:
第二個我們貢獻了一個很重要的英文詞彙,叫(Urbanian),中文咱們叫城市人。我們過去都知道市民、農民,但實際上是有那麼多的農民工在城市裏面生活,你怎麼就是市民和農民呢,農民在這裡幹活已8年以上了,還叫人家民工,我們創造了一個更多的詞,叫城市人。就是你在這裡打工,你也是城市人,你雖然在法律上還沒有戶口轉過來,但是你是城市人。
2010-05-25 15:03:16
- 中國網:
都是我們城市中的一員。
2010-05-25 15:03:27
- 吳志強:
對的。城市規劃必須要考慮他們,城市管理必須要考慮他們,這樣一個城市人的概念是我們提出來,我相信城市會讓生活比現在美好得多,這是我們貢獻了一個叫(Urbanian)。大家去看,到世博會去看,城市人三個字,你上面去合一張影,説明你喜歡這個詞,你喜歡包容更多的人,包容不光是來打工的,也包容大家來參觀的,包容不同的來到我們這個城市的人,這是中國人對世界的貢獻,創造了一個新的英文詞。我們貢獻了第二個新詞,我們叫(City Being),把城市翻譯成了“城市生命”,我們希望這個(City Being)讓大家知道,城市不是機器,城市不是一個純粹的器官,你可以隨便去切割,今天開膛,明天又縫起來,城市是一個生命,你要呵護它,你要尊重它,你要給它愛,你給它愛得越多,城市就越美,你給城市越多的愛,城市就會回報給你讓生活更美好。這就是破題,什麼叫Better city, better life,什麼叫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更深的情誼,關鍵就是這個東西,你要呵護城市,城市讓你生活更美好,而不是説虐待城市,我們就貢獻了(City Being),叫城市生命。
2010-05-25 15:03:38
- 吳志強:
第三,我們又貢獻了一個詞,(Urban Planet),我們中文叫什麼呢?叫城市地球。也就是什麼意思?我們今天城市好不好,不僅僅是我們人説好不好,城市運作自己舒服不舒服,我們還要看地球好不好。如果所有的污水都潑到了地球上去,所有的廢氣都排到其他地方去,整個地球破壞的時候,城市它不會更美好的,所以説我們創造了一個從全球看城市的一個視角。中國人的思想貢獻我相信可以向世界證明,我們的思考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的,站在8000年城市歷史的這麼一個長河來看,未來下一代的城市應該走向何方。
2010-05-25 15:03:52
- 中國網:
我們今天非常感謝吳老師做客我們的演播室,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節目再會。
2010-05-25 15:04:04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jxz/100528sbyzghs.wmv
圖片大圖:
-
中國網上海演播室現場
中國網 楊丹
-
同濟大學教授 上海世博園區總規劃師 吳志強
中國網 楊丹
-
上海世博會留下許多思想財富
中國網 楊丹
-
我們的思考是站在全人類的角度上的,站在8000年城市歷史來看未來的城市應該走向何方。
中國網 楊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