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衛新:我們走過的“復興之路”

  嘉賓:著名電視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
  時間:2009年9月25日10:00
  簡介:9月20日晚,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而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首場公演,好評如潮。作為國慶60週年最重大的文化慶典活動之一,《復興之路》的背後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國網特邀《復興之路》核心主創,文學部副主任任衛新做客,聽聽他們走過了怎樣的“復興之路”。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任衛新:我們走過的“復興之路”

活動描述

  • 嘉賓:著名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時間:2009年9月25日10:00 簡介:9月20日晚,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而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首場公演,好評如潮。作為國慶60週年最重大的文化慶典活動之一,《復興之路》的背後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中國網特邀《復興之路》核心主創,文學部副主任任衛新做客,聽聽他們走過了怎樣的“復興之路”。

文字內容:

  • 嘉賓簡介:

    任衛新。國家一級編劇。著名電視策劃人、撰稿人、歌詞作家。

    主要從事大型電視專題節目、大型文藝晚會的策劃、撰稿以及歌詞創作。主要作品:自參與創作《話説長江音樂會》之後,作為主要撰稿人,參加了《話説運河》、《黃河》、《萬里海疆》等大型系列專題片的創作。並獨家撰稿《伏爾加日記》、《中國民居》、《偉人周恩來》、《百年恩來》、《自古華山》、《林都伊春》,以及北京市大型政論片《新世紀·新航程》等眾多大型系列專題節目。

    策劃、撰稿的大型電視晚會有《第七屆全國運動會開幕式》、《第四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開幕式》、《第六屆世界華商大會開幕式》、《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六十週年音樂會》、《渡江戰役勝利五十週年大型文藝晚會》、《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大型文藝晚會》、《新千年大型文藝晚會》、《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開播晚會》、《0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06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07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以及《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閉幕式》、《情滿中國—2008抗擊冰雪晚會》、《向祖國報告-2008抗震救災晚會》等。歌詞創作近千首,有些作品被收入高等院校作為教材,其中《永遠是朋友》等歌曲廣為流傳。

    獲全國級獎六十余項。《偉人周恩來》和《百年恩來》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一等獎;《百年恩來》、《五四運動八十週年大型文藝晚會》獲全國電視星光獎一等獎;作為最佳撰稿,曾榮獲電視文藝星光獎個人單項獎。多次出任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賽和中國音樂電視大賽評委;感動中國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度和2008年度評選推薦委員。第十六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委。

    此外:曾連續出任四屆北京2008奧運歌曲徵集評委。並且多次出任北京2008奧林匹克文化節開幕式總撰稿;北京2008奧運會倒計時兩週年大型晚會總撰稿;北京2008奧運會倒計時一週年大型晚會總撰稿;北京2008殘運會倒計時一週年大型晚會總撰稿;北京2008奧運會進入2008奧運年大型晚會總撰稿;故宮太廟奧運歌曲徵集評選頒獎晚會總撰稿,以及天安門廣場迎接奧運聖火儀式撰稿。

    目前任國慶六十週年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核心創意組成員及文學部副主任(文學臺本執筆)。

    2009-09-23 10:35:58

  • 中國網: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中國訪談·世界對話。9月20日晚,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而創排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首場演出,獲得了巨大成功。作為國慶60週年最重要的文化慶典活動之一,《復興之路》的背後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呢?今天我們特別邀請到我國著名電視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的核心主創、文學部副主任任衛新老師做客,聽一聽他們都走過了怎樣的“復興之路”。任老師您好,歡迎您的到來。

    2009-09-25 10:03:41

  • 任衛新:

    你好,大家好。

    2009-09-25 10:08:56

  • 任衛新:

    我知道您非常的忙,《復興之路》已經公演了,相信您去看了,而且有很多感觸。首先請您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復興之路》的主創團隊和演出團隊的陣容。

    2009-09-25 10:09:17

  • 任衛新:

    首先我非常喜歡這句話,就是“中國網—網上中國”,現在坐在這個環境裏面來談《復興之路》。《復興之路》現在也是大家集中關注的國慶慶典的一個焦點,一票難求。昨天我在文化部開會,他們還説姜昆都打到文化部副部長曉光那裏去要票,晚上曉光和我説,姜昆都來找我要票,所以可以看出來大家很關注這個事情。

    做《復興之路》這個事情的時候,作為我來講,作為核心主創團隊之一,我們在去年10月15日那天正式報道進組,前後大約經過了半年時間的前期創意,然後才是後面的排演工作,到今天拿出這麼一個面向觀眾的晚會。

    當時核心創意組是在總導演負責制下設核心創意組,這個創意組裏面有方方面面的人,但是主要以文學和策劃人為主。除了張繼鋼導演之外,像我、閻肅,歌詞作家王曉嶺、宋小明、作曲家孟衛東,以及燈光、舞美等方方面面的藝術人才集中在一起,大家一起來討論,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開始了,這就是《復興之路》一開始的情況。

    當時報到是在美術館後面的康銘大廈,因為那裏會議比較多,後來我們移師到香山,在香山雙擁路的一個武警小院裏面,非常的安靜,就在那個院子裏面一直工作,進入初冬、過年一直到盛夏,大致是這個過程。

    2009-09-25 10:09:47

  • 中國網:

    半年的時間都是在那裏。

    2009-09-25 10:11:46

  • 任衛新:

    是的。

    2009-09-25 10:12:34

  • 中國網:

    您當初是怎麼參與進來的?是張繼鋼導演直接找到您的嗎?

    2009-09-25 10:12:51

  • 任衛新:

    不是。總導演的選擇也是經過投標的,其他方方面面的人物都是要綜合根據有關部門的指示精神,要綜合其他各種各樣的力量,從很多人裏面選擇的。這裡面的人有來自部隊的,有來自文化部的,我是在國家廣電總局的系統,所以就這樣搭配了一個班子。

    2009-09-25 10:13:05

  • 中國網:

    您當初接到任務或者是邀請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對這個感興趣嗎?有難度嗎?

    2009-09-25 10:13:58

  • 任衛新:

    很多記者採訪我時都問到這個問題,差不多呼之欲出的是光榮和神聖。作為我們來説,一年到頭都是各種各樣的大型活動。接到這個工作以後,首先我們要從價值上判斷,覺得這個事情很值得一做,因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年,我們是這一段歲月光陰的親歷者。另外,60年難得一遇,不可複製,所以有它的價值性。對我來説就是這樣,有這樣的價值。50年的時候沒有做這麼一個事情。正好趕上60年,按照中國傳統説法,60是一個甲子,所以做這個事情就很願意做。

    2009-09-25 10:14:15

  • 中國網:

    剛才聽您説的時候是半年的時間都在香山的小院裏面創造,您説“從春節到春暖花開,到盛夏一直在這裡工作”。可以想像得到,這個創造過程應該是很難的,特別是對於搞文學創作的人來説,這中間有沒有遇到一些創作的困難,有些什麼故事?

    2009-09-25 10:15:04

  • 任衛新:

    多得數不勝數,難度主要有兩點:一個是時間的跨度太長,這次是從1840年一直到今天2009年,一共是169年的歷史,通過這麼一段歷史來展示《復興之路》的主題。《東方紅》是從馬列主義傳進中國之後建黨開始,一直到新中國成立截止。第二部舞蹈史詩的《中國革命之歌》是從五四一直到剛剛進入改革開放,所以《復興之路》比這兩部在歷史上的跨度更大。面對前面《東方紅》這樣的巔峰之作這是一個最大的難點,就是怎麼概括。

    第二是怎麼把握史詩,它是一台晚會,但它又不是一台晚會。我感觸特別深的是,如果説《復興之路》的關健詞,那就是史詩。史詩讓它區別於我們平常司空見慣的晚會,現在我們打開電視劇輕而易舉就可以看到一台晚會,同時你要是細心的話,在全國各地的頻道裏面看,各種各樣的晚會天天都能看到。但是這樣的一台晚會如何區別於其他的晚會,這就是“史詩”二字。要説規模大也有規模很大的晚會,規模不是一個關健詞,它的史詩一個是歷史,一個是文化。

    之所以有了這個,它就不是一般平常的晚會了。如何把這個緊緊的把握住,才能夠使它呈現出來,在大家都能夠看到的常規化晚會當中,使大家感到震撼、好看,有新鮮的感染力和衝擊力。我覺得如果説最難的可能就是這兩點。

    2009-09-25 10:15:24

  • 中國網:

    既然是史詩的題材,它的稿子應該是非常宏大的,因為説到史詩,大家可能就會想到是大的劇作。這個稿子您有沒有統計過前前後後修改了多少稿?

    2009-09-25 10:16:36

  • 任衛新:

    稿子永遠是紙上談兵的事情,儘管有時候説劇本是一劇之本,紙上談兵一定是需要的,因為你要十個、八個人天天一起開會,最後是集中在一起,當整個編舞的人進來以後,就變成了幾十人、近百人。當然,在舞臺上呈現的就是幾千人,但它都是起源於紙上。

    紙上首先要定結構,就是整個創意的核心,和總導演天天在一起先把結構定出來,然後支撐篇章具體有哪些內容,這些內容你寫出來以後在舞臺上一定要有一種實施手段,所以這裡面就特別注重要考慮到舞臺美術。舞臺美術是不可忽略的,我建議你們將來採訪一下美術大師、燈光大師,他們都有自己的想法。

    2009-09-25 10:29:50

  • 中國網:

    怎麼把平面的東西變成立體的東西?

    2009-09-25 10:30:46

  • 任衛新:

    是。大會堂這個環境怎麼用,它和你在整個創意階段的構思是緊密結合的。因為要時時想到你是在什麼環境裏面表現。比如説同樣一個節目,如果我們在天安門廣場去展現和在長城上展現是不一樣的。所以這一系列的東西是來自各種各樣的文化元素和藝術元素。

    2009-09-25 10:31:11

  • 中國網:

    這些環節您都參與進去了?

    2009-09-25 10:32:25

  • 任衛新:

    我是具體執筆,比較具體的、操勞的事最後由我來做。因為大家在一起討論一天,有的時候有統一的意見,有時候有相對比較統一的意見,但是有的時候到最後也沒有相同的意見,但還是要把一天討論的東西進行完善。因為有的時候是每天討論的都不一樣,把總體框架結構定下來以後,就討論第一篇章,第一篇章解決不了,我們就不往第二篇章走,要不然一兩個月過去了,漫無邊際的談是不行的。所以每天談完以後,就要把思路整理出來以後,寫入腳本裏,集中了大家的思路,有的時候很明晰,有的時候不是很明晰,有的時候甚至於各有説法,最後寫的時候,個別的地方我也不管了,我就按照自己的判斷取哪種説法。這是很重要的。

    如果説這算是一個小小的揭秘這也算是,因為當時這些工作是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我們所有的在現場拍攝的每一張照片是不許外泄的,我們所有寫作東西的這一台電腦是不許上網的,因為上網以後容易失密。我們每個人的隨身碟是不許插到這個電腦上的,只有用最原始的3.5盤拷上去的。我不是回到家寫完通過網際網路發過來,我要在會議室面,把每天討論的東西詳詳細細的、有理性的、邏輯化地寫出來,以便大家第二天開會的時候過一遍,有的地方進行一些修改和調整,有的時候就再往下進行。腳本進行的工作就是這樣的。

    2009-09-25 10:32:39

  • 任衛新:

    我們作為核心創意組主要的力量是做文學,做文學的要負責歷史和文學這一塊。很長時間找不到怎麼開始,也有很多人和我談,説怎麼來開這個場。有一天,討論了一天,在吃飯的時候我和張繼鋼説,咱們能不能第一聲鐘響,用艾青的這句詩,“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著淚水”,第二聲鐘響“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於是就開始了,確立了這個方案。我們首先就是從情感的角度,從文學的角度,我們從舞臺上看不到任何一點聲、光、電,看不到任何一個演員,就是從這裡開始,一直到最後把這兩句話寫到祖國的主題歌裏面去。

    2009-09-25 10:36:11

  • 任衛新:

    在篇章的結構裏面,相對來講它一定有一個時間概念,於是第一篇章就是《山河祭》,從1840年山河破碎的歷史,就命名為《山河祭》。下面是《熱血賦》,新中國以後是《創業圖》,改革開放時期《大潮曲》,最後到今天的《中華頌》。

    2009-09-25 10:40:49

  • 中國網:

    大的結構和篇章出來以後,像您剛才説的還會去考慮形態、場景等問題。我想畢竟你們都是在一起討論,付之於筆的時候會不會自然而然的想到場景、形態應該怎麼考慮,在寫作的時候有這方面的考慮嗎?

    2009-09-25 10:41:18

  • 任衛新:

    場景、舞臺呈現的方式每一個細節都是經過討論的,這方面主要是張繼鋼導演把握。他説由你們寫出來以後,由我在舞臺上實施,在這個腳本裏面都寫得非常詳細,將來實施的時候就是按照這個腳本。現在看的《大地之舞》,“廣袤的大地,天邊一抹留霞,一對拉犁的男女在地平線上歡歡喜喜的走過。”都是這麼寫的,它是既帶有描述,又帶有理性的。

    2009-09-25 10:41:43

  • 中國網:

    接下來想問一下您的個人感受。您剛才談到咱們中國歷史上前面有兩次以史詩的形式來表現國慶主題,第一次是《東方紅》,第二是《中國革命之歌》,前面的兩次您有沒有接觸過?

    2009-09-25 10:42:26

  • 任衛新:

    前面的兩次我都接觸過。第一次《東方紅》播出的時候我才12歲,到了《中國革命之歌》的時候我剛剛走入這個專業隊伍。我作為搞創造的專業人員,那個時候還是一個小蘿蔔頭,沒有資格加入到《中國革命之歌》之中去,有的時候想想這些事情也有一些不可思議。

    2009-09-25 10:42:40

  • 中國網:

    這一次就親身參與進來了,以前沒有想到過。

    2009-09-25 10:43:00

  • 任衛新:

    對。

    2009-09-25 10:43:11

  • 中國網:

    有很多40多歲以上的人都説自己是看著《東方紅》長大的,這個影響是非常大的。不知道您在接到這個工作的時候有沒有壓力?因為大家會自然而然的把《東方紅》和《復興之路》做比較,您有壓力嗎?

    2009-09-25 10:43:23

  • 任衛新:

    大家坐在一起,首先的話題也是和觀眾一樣,就是我們如何面對著《東方紅》這麼一個傳世經典。因為《東方紅》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它把歷史上很多經典的歌曲薈萃到一起,這些歌曲都是經過歷史考驗的歌,經過歷史大浪淘沙最後留下的作品,都很經典,這是一個沒有人能夠回避的事實。但是我們的表現,第一,今天藝術手段多了,跨度加大了,所以我們力爭打造一台不是跨越,而是有別於《東方紅》的一台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首先從結構上它的立意就不一樣,它是以三次中國近代史上發生的三次革命為基本出發點,比如説第一次辛亥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然後是改革開放,這也是按照改革開放30年總書記的講話裏面的精神,對於整個近代史的概括,是從這個方面走的。

    2009-09-25 10:43:45

  • 中國網:

    我們也看到從建國到現在一共只用了兩次以史詩的形式來表現國慶的主題,為什麼在時隔25年之後會再次啟用音樂舞蹈史詩這個形式來表現國慶主題的?

    2009-09-25 10:45:49

  • 任衛新:

    因為這個創意醞釀了兩年多,最後選擇了在建國60週年的時候做一台大型的音樂舞蹈史詩。因為第一個《東方紅》是建國15年的時候,第二個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是新中國成立35週年的時候,正好是改革開放已經全面展開的時候。所以這一次是60週年,總覺得應該有這麼一個記錄這段歷史的舞臺形象。

    2009-09-25 10:46:12

  • 中國網:

    所以最終以史詩的形式錶現還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一定要有宏大的場面來表現這段歷史。

    2009-09-25 10:46:33

  • 任衛新:

    對。這麼一部史詩從醞釀到呈現,其實從我來講最深的感觸就是每一個人都是創造者,沒有誰都不行。當我們坐在那裏,看著這些舞蹈演員們在舞臺上不厭其煩的一遍一遍排練,真是感動。就像演出一開始,那些戰士們提前候場,40、50分鐘就趴在那兒,那時候還沒有開空調,但已經算很舒服了,剛開始他們在排練的時候就是在水泥地的操場上,是夏季,地表溫度很高,沒有超強的體力是不行的。但是在表演的時候他們是被蓋在地。

    2009-09-25 10:47:12

  • 中國網:

    他們演出的時間不長吧?

    2009-09-25 10:49:25

  • 任衛新:

    雖然是幾分鐘,但是他們訓練從6月份就開始了,是最熱的時候,而且你看不到他們在表演當中的形象。我一想到這些事情心裏面很難受,誰都離不開。我們這一次是要求不露出一個燈,畫面很整潔,燈都藏裏面,還有舞美,你們可以採訪他們。所以説這一台節目下來其實腦子裏面過的就是這些過程。

    2009-09-25 10:49:49

  • 中國網:

    我覺得是一個漫長和艱辛的過程,每個人都付出了非常多。

    2009-09-25 10:50:28

  • 任衛新:

    對。

    2009-09-25 10:50:47

  • 中國網:

    燈光是隱藏的,還有戰士的表演,這些聽起來很新意。您也説到這一次進行《復興之路》的創作時是想創作于一台有別於《東方紅》的大型史詩。除了這些以外,從您的角度給大家介紹一下還有哪些創新呢?

    2009-09-25 10:51:06

  • 任衛新:

    創新是整個核心團隊和在舞臺上呈現的特別強化的一個理念,就是在舞臺的藝術形式方面怎麼能夠把它在一種創新的動力之下有一個更好的呈現。大家之所以每天在琢磨,痛苦的一點就是創新,怎麼能夠創新。比如説在舞臺的設計上是大家沒有見過的,在很多舞蹈的表演形式上是大家沒有見過的,在一些細節的特定設計上是大家沒有見過的。比如説新中國的成立《開國大典》就沒有正面來表現,《中國革命之歌》是把天安門搭起來,把登上天安門城樓的人全部用演員的化粧造型真實展現。在這裡用了一個很感人的細節,就是當這裡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了”,其實當時還有南下部隊在掃除敵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消息要傳達到部隊的每個人,南下部隊在傳達,傳達的時候炮聲隆隆,有的時候電話線時不時被炸斷,炮聲隆隆中斷斷續續的聽不清,但是很關心新中國的消息。剛剛要聽清楚了,一個炮彈炸響了,他就犧牲了,於是全體的人都在告訴他,大家齊聲喊出我們新中國的名字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

    2009-09-25 10:51:26

  • 中國網:

    很感人的一個細節。我在網上看到有很多評論,比如説這次在開場的的時候用了特別樸實的敘述性的語言,比如説“1840年的夏天是一個不尋常的夏天”。還有很多網友反映説,從以前的思維習慣來説,可能是主持人在那裏説大的話,但是這些都沒有看到。大家覺得特別的真實和親切,把歷史一幕一幕的展示在我們面前。當時是怎麼考慮這些方面的?

    2009-09-25 10:52:26

  • 任衛新:

    這也是我們力求創新的內容。剛才我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細節,當初提出這個創意的就是核心創意組的成員之一劉星。其實這個創意是在一本書裏面,這本書叫《槍桿子1949》,是一本紀實報告文學。我後來也找到這本書也看到了,是在這個基礎上加工的,甚至於這樣的事情都是把情感東西納入到這個裏面來,體現在這裡,所以現場營造的氛圍是很震撼的。

    然後這次我們設計的不是主持人,是講述者,或者是主講人,想用一種對於歷史的理性的、娓娓道來的、非常客觀的來講這些事情。因為大家對目前的一些晚會中,有些晚會是很出色的,有些晚會做得不是很精品的,給主持人訴諸的語言大而空的地方很多,我覺得主持人也是很受罪的,他拿過那些話以後只有提高調門來説。

    於是我們就走了另外一種形式,我們説的每一件事都是歷史的細節,都是以時間開始。好象是日記,但是我們又不把它作為日記,變成了一種風格,這樣去穩穩噹噹地講,不要那麼張揚地講。因為有音樂和舞蹈,它們具有爆發力的表現力,具有綻放力的美感,不需要你來説,只要感受就行。於是關於主持人的風格同繼鋼導演反覆商量,臨到把這個工作排到日程上的時候,才把這個思路定下來。這也是繼鋼一直堅持著的,所以就按照這個思路去做。

    2009-09-25 10:53:27

  • 任衛新:

    但是也有遺憾,我覺得有很多很優秀的,大家喜歡的,特別當紅的演員都能夠勝任,但是他們都沒有時間。比如説陳道明,他也很不錯,有的是因為年紀大了,比如焦晃先生,他要連續演出十幾場,能不能把臺詞都背下來,因為這種臺詞畢竟不是話劇臺詞,它是有情節連接的,這種臺詞難度非常大。你看著是這樣,一天就這麼個年代,時間説錯了,都不可以。它不像你演話劇一樣有對話,它是圍繞著時間走的,那麼多的事情,幾月幾號,甚至有的是精確到幾分幾秒,這是對主講人的挑戰。更多的演員如果來參與的話,可能會更好一些。

    2009-09-25 10:54:26

  • 中國網:

    剛才説到歷史話題的時候,對我這個旁觀者在想像您工作的時候我都覺得特別的難。這一次表現的時間跨度這麼大,要避免大而空的問題,要詳實和親切,還要將那麼大的歷史題材,將那麼多重大的歷史事件反映在一個舞臺上,我覺得太難了。您是怎麼解決這些難題的?

    2009-09-25 10:55:01

  • 任衛新:

    有的時候要舉重弱輕,集體的智慧。比如説辛亥革命這麼一個廣闊的歷史,我們的總指揮陳曉光副部長拿出一首辛亥童謠,這樣就給解決了,這就是舉重弱輕。這個題材很大,但是一首辛亥童謠,“小皇帝退位了,孫中山開炮了,大清朝滅亡了....”等等。任何東西可以舉輕弱重,也可以舉重弱輕。有的時候比如新中國這段叫什麼名字,一開始就找不到這段表演叫什麼好,最後大家討論,因為這一個名字要討論幾個小時,最後大家一致説共和國的名字。

    169年的歷史,2個半小時的舞臺展現肯定要進行大量的剪裁,疏密有致,進行謀篇佈局。有很多人説我們外交這麼大的事情,60年了,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等等會提出很多,但是有的適合在舞臺上呈現的,就把它化為舞臺的表現形式,有的是在主講人的話裏面把它説出來,有的還通過藝術的手段在大螢幕裏面呈現出來。現在手段是多維的,但是首先的前提是這麼一個思想性的、政治性的、歷史厚重性這麼強的一台晚會,今天大家生活在生活節奏非常緊張和浮躁的時代裏面,大家能夠坐下來看,看完以後至少在舞臺上讓大家覺得耳目一新,好看。

    2009-09-25 10:55:24

  • 中國網:

    所以是政治性、思想性、藝術性融合在一起。

    2009-09-25 10:57:19

  • 任衛新:

    很多不止是像我們這個年齡的人或者是比我們大的,找票的很多都是年輕人。

    2009-09-25 10:57:31

  • 中國網:

    是的,我身邊的朋友都説想去看。

    2009-09-25 10:58:06

  • 任衛新:

    而且大家看完以後都給你發來短信,説太震撼了,太好看了。我就説起碼在舞臺形式上、舞臺呈現上打造了這種效果。

    2009-09-25 10:58:20

  • 中國網:

    這種舞臺形式的展現已經超出了我們預料中的效果。我們看到這一次有很多演員的加盟,而且有很多大腕級演員的加盟,他們都説參加這樣一場演出是他們的榮幸。您認為一場演出何以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2009-09-25 10:58:36

  • 任衛新:

    我相信他們説的是真的,他們只是參加的其中一部分,其他的幾幕他都沒有看到。感到榮幸,因為畢竟是國家60年來,從國體上講是最高規格的一台晚會。參加這個盛典大家很高興,我就只希望他別説參加一個小晚會,或者是參加一個企業慶典的時候也説我參加這個感到很榮幸,應該把“榮幸”留給《復興之路》,留給他真正感到很榮幸的地方。

    2009-09-25 10:58:55

  • 中國網:

    我們剛才談到大家很容易把《復興之路》和《東方紅》進行比較,現在《復興之路》已經上演了,不知道效果有沒有達到主創團隊的預期?自己覺得有沒有做到《東方紅》的水準,或者是達到它的影響力?

    2009-09-25 10:59:50

  • 任衛新:

    作為我們策劃來講,預期永遠達不到的。因為人面對著自己的追求,你原來的想像和它永遠要有一段距離,當你到了這個地方,你心中想像的目標又往前移動了,所以這個距離感是永恒的。通過舞臺這麼一個方式呈現,我們認為我們的基本預想都達到了,但是最美的目標對我個人來講,我一直覺得還應該再好一些。但是有些不是想像的問題,在科技的手段上達不到。有些場面想像原本很壯觀,也可能再有時間、再有精力,再有資金的投入會達到那種更好的效果,讓大家看到更新鮮的視覺形象的東西。

    2009-09-25 11:00:08

  • 中國網:

    覺得您對自己的要求非常高,永遠都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您剛才説了有一些遺憾,但是同時也收到了非常多的反饋,現在您的總體感覺怎麼樣?

    2009-09-25 11:01:05

  • 任衛新:

    人家當著我們的面肯定是説好的,但是有一些也是發自內心的。客觀的講這些評價現在作為一般觀眾來講,大家都説比較好,有關領導談的也都是反映比較好。我認識的一些人,比如説開全會的時候,有一些其他省裏面的市委書記,他們原來和我都很熟,看完以後就發短信,和80後的差不多,説太好了,太震撼了,這就是我們一開始定的目標:人民滿意、中央滿意、國際社會好評。但是人民滿意是放在第一位的,其實大家提的缺憾出於同行我們都能理解,缺憾我們也知道,比如説有些環節上顯得單薄一些,這些我們也知道。在聯排的時候,儘管在這裡做了一些彌補和改進,但是總會有這些問題。

    2009-09-25 11:01:19

  • 中國網:

    現在我在網上看到,有很多朋友對這一次的演出非常期待,而且從有的已經看完的反映來説,以前可能會有很多批判,同一件事情的正面和反面的評論都很多,但是這一次在網上看到對《復興之路》的評價基本都是正面的,負面的很少。

    2009-09-25 11:01:59

  • 任衛新:

    也希望大家有不同的觀點來發表。

    2009-09-25 11:02:47

  • 中國網:

    還有很多網友説現在《復興之路》是一票難求,有的網友問以後會不會出光碟讓我們大家看一下?

    2009-09-25 11:03:05

  • 任衛新:

    28號是主場,因為畢竟是國慶,這一場是主場,是我們整個演出環節當中最高潮的一場,然後是面對全國電視觀眾進行播出。同時在演出期間每天都在排練,所以演員們非常辛苦,頭一天晚上演出完了,下午又開始排練,一場一場,每天都安排,還有根據電影膠片拍攝的光碟發行。

    2009-09-25 11:03:46

  • 中國網:

    所以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我們在説完《復興之路》的話題後,還想聊一聊有關任老師自己的話題。我們知道任老師是我國著名的電視策劃人和撰稿人,而且出了非常多的優秀作品。比如電視撰稿《話説運河》、《偉人周恩來》等等,還有任老師寫的歌曲《永遠是朋友》,這都是廣為流傳的。其實60年來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您覺得從您的作品當中有沒有一些時代的印記在裏面?

    2009-09-25 11:04:30

  • 任衛新:

    現在有了網路,開了部落格以後進入了“全民寫作”的時代了,其實我的作品和大家的作品一樣了,都可以在部落格裏面發表。要説時代印記不是你可以留下的,過幾年以後再看當年的東西,甚至於它的幼稚都是時代的印記。作為創作來講,我就是隨心而寫,命題而寫,但是命題不是你要我怎麼寫我就怎麼寫,你可以命題,但是必須經過我自己思考的表達方式來表現出來。這是我創作一直遵循的態度,就像泰戈爾的那句詩説的“你只管走下去,花朵會一路開放的。”

    2009-09-25 11:05:22

  • 中國網:

    您現在回過頭來看自己的作品,您覺得從自己的作品當中可不可以反映國家的變化呢?

    2009-09-25 11:07:17

  • 任衛新:

    力爭如此。我那個時候寫《永遠是朋友》是好多年過去了,歌曲是有年輪的,音樂是有年輪的,你現在唱起30年代的歌就想起那個時代,唱起40年代或者是50年代的歌就想起那個年代,這是一種很美妙的現象。我們每一個寫歌曲的人,做歌曲的人,都能夠希望有自己的歌曲流傳,留下那個時代的印記。

    這次《復興之路》最後的歌曲《致祖國》是我寫的,它是一首不同於其他的歌頌祖國的歌曲。我們有《歌唱祖國》、《我愛你中國》、《我的祖國》等等,大家寫歌唱祖國的題材樣式很多,有大合唱、美聲、民族唱法的,這些都留下了經典。這次我和孟衛東寫了一首《致祖國》,目前來看,它從風格上是有別於這幾種風格的一種演唱,可能更往深沉裏走,就是把艾青的兩句詩劃到了裏面,“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就是這麼一種歌唱祖國的方式。

    2009-09-25 11:07:31

  • 中國網:

    而且這首歌曲也是在祖國成立60週年的大背景下創作的,所以有很深沉的感情。

    2009-09-25 11:08:16

  • 任衛新:

    “翻開的一頁頁都是你的名字,我的祖國;感念的一層層都是你的恩澤,我的祖國。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等等是這麼一種情感的訴説。所以當時寫最後一首歌的時候,因為要用一些經典歌曲,我們幾乎晚會裏面天天都有,我們説還是想辦法寫一首新的。就在這種情況下,設計了各種方案,最後選擇了這首歌,也希望這首歌能夠給大家留下深的印象。

    通過這幾場演出以後,在大會堂裏面工作的女服務員們,她們開始一邊工作一邊哼哼了,這個不是你強迫她的,她自己工作的時候就唱了。

    2009-09-25 11:08:35

  • 中國網:

    説到任衛新老師的作品,我覺得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任衛新老師連續多年擔任了春節聯歡晚會的總撰稿。這些年隨著時代的變化,所有的觀眾對春節聯歡晚會的要求越來越高,每年都有新的要求,每年都説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我覺得時代的前進,觀眾對電視的審美和需求也在不斷進步。您這幾年是怎麼來滿足觀眾不斷提升的需求的?

    2009-09-25 11:09:38

  • 任衛新:

    春晚也是將近30年的話題了,年年大家看春晚,越來越多的人來罵春晚,其實罵春晚本身是一種進步,一個是科技上的進步,因為有了網際網路,第二是大家參與了,第三大家有了話語權了,第四證明他看了,罵春晚形成了一種時髦,就是看完評幾句,它是整個社會大環境的進步。

    比如説有一個地方檯問我,説春晚的節目還不如哪個哪個臺呢。我説為什麼?他説你看人家網上罵的有多少。我説你説的那個臺有人罵嗎?他不説話。我説為什麼沒人罵啊,因為沒有人關注,他看都不看,他怎麼罵啊。包括我自己寫部落格,我希望大家能夠扔點板磚來。今天春晚我也參加了,我們已經開了四次座談會,第一個就是網友座談會,大家隨便説,你們想看什麼節目,你們希望看到什麼節目。

    2009-09-25 11:12:46

  • 中國網:

    以前開過開網友座談會嗎?

    2009-09-25 11:14:02

  • 任衛新:

    以前也有過,但是沒有規模這麼大的,然後是小劇場編導人員的座談會,能夠把這種喜劇元素納入進來,大家都是暢所欲言。就説你喜歡什麼,你建議什麼,人家説幾句、罵幾句都不怕。還有新聞媒體的座談會,也有高端的,文化學者的高端座談會,一切都是為了把這個事情真正的做好。

    2009-09-25 11:14:31

  • 中國網:

    以前春晚在最終亮相之前特別的神秘,現在在節目之前就召集各界人士來開座談會,感覺開放度已經提升很多了。

    2009-09-25 11:15:02

  • 任衛新:

    因為現在無密可保,現在有排練,排練就有觀眾,有了觀眾演員才能興奮起來。現在手機可以拍視頻,手機可以錄音,所有的節目順序和小品的包袱都在裏面,當天晚上就可以傳到網上了。不像奧運會這種絕密的,其他的一般保不住。包括《復興之路》,其實每張票後面都寫著不允許帶照相機,但是好的時候大家拿著手機拍攝,很快就有了手機拍攝的視頻。科技發展到這樣,第一是無密可保,第二是大家都可以議論,不能只説好。包括我自己開的部落格裏面,你愛怎麼説就怎麼説,我也希望我能夠直接説我的話,你説什麼我都不生氣。

    2009-09-25 11:15:29

  • 中國網:

    大家有什麼意見都可以説。

    2009-09-25 11:16:04

  • 任衛新:

    對,沒那麼弱不禁風。

    2009-09-25 11:16:23

  • 中國網:

    今天一個小時已經過去了,非常感謝任老師的到來,和大家聊了這麼多,感覺這一小時和您交談得非常愉快,感謝任老師。

    2009-09-25 11:16:43

  • 任衛新:

    我也非常珍惜這個機會,我想再重復一遍,我非常喜歡中國網—網上中國。

    2009-09-25 11:16:54

  • 中國網:

    謝謝任老師,感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見。

    2009-09-25 11:17:20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whmr/090925renweixin.wmv

圖片大圖:

  • 著名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 著名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

    中國網 楊楠

  • 中國訪談現場

    中國網 楊楠

  • 著名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

    中國網 楊楠

  • 著名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

    中國網 楊楠

  • 著名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

    中國網 楊楠

  • 著名策劃人、撰稿人,《復興之路》文學部副主任 任衛新

    中國網 楊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