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崴:“我所親歷的84年國慶慶典”

   嘉賓: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郭建崴
   時間:7月9日15:00
   簡介:1984年10月1日,35週年國慶首都群眾遊行時,北京大學遊行隊伍行進中突然展開一條“小平您好”的橫幅,畫面瞬間傳遍全世界,並被新聞攝影記者牢牢地定格,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珍貴的記憶。“小平您好”這句話感情真摯,代表了一代人的情感。郭建崴研究員不僅參與84年國慶慶典,而且是“小平你好”橫幅製作者之一,今天他將向我們講述他所親歷的84年國慶慶典。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訪談頁

活動標題

  • 郭建崴:“我所親歷的84年國慶慶典”

活動描述

  • 嘉賓:中國科學院研究員 郭建崴
             時間:7月9日15:00
             簡介:1984年10月1日,35週年國慶首都群眾遊行時,北京大學遊行隊伍行進中突然展開一條“小平您好”的橫幅,畫面瞬間傳遍全世界,並被新聞攝影記者牢牢地定格,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珍貴的記憶。“小平您好”這句話感情真摯,代表了一代人的情感。郭建崴研究員不僅參與84年國慶慶典,而且是“小平你好”橫幅製作者之一,今天他將向我們講述他所親歷的84年國慶慶典。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各位朋友大家好,歡迎來到中國網,這裡是中國訪談·世界對話。1984年10月1日,35週年國慶首都群眾遊行時,北京大學遊行隊伍行進中突然展開一條“小平您好”的橫幅,畫面瞬間傳遍全世界,並被新聞攝影記者牢牢地定格,成為共和國歷史上珍貴的記憶。今天我們為大家邀請的嘉賓郭建崴先生就是35週年國慶慶典這一歷史時刻的親歷者。為您介紹: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化石》雜誌主編、北京市西城區科協副主席郭建崴先生。郭建崴老師您好。

    2009-07-09 14:50:28

  • 郭建崴:

    你好。

    2009-07-09 14:51:20

  • 中國網:

    非常高興您來到我們的節目做客。我知道您最近特別的忙,越臨近國慶時,採訪您的人越多,是嗎?

    2009-07-09 14:51:35

  • 郭建崴:

    是的,忙的不可開交。

    2009-07-09 14:51:50

  • 中國網:

    打出“小平您好”這個橫幅,這可能是一代人的記憶,而對於您來講,您是一個親歷者,這段記憶在您的整個學生生涯當中會佔到什麼樣的比重?

    2009-07-09 14:52:04

  • 郭建崴:

    應該説是大學生涯,那個時候已經接近大學尾聲了,我們是大四時參加那次遊行的。當然,知道我們要參加遊行的時候是在大三,正好84年前半年是大三,後半年是大四。最初學校能夠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們這個年級,我們就已經很興奮了。因為在這之前,共和國閱兵遊行活動已經十幾年沒有搞了,那個時代又是剛剛改革開放初期,從原來文革和“兩個凡是”過渡到鄧小平執政期間,整個中國的面貌改變的非常大,我們這代人是直接受益的一代。否則,可能我們沒有機會畢業直接考大學,可能會上山下鄉,或者在家待業,前途很迷茫。

    2009-07-09 14:52:35

  • 郭建崴:

    因為有了改革開放,恢復了高考,我們對自己的人生有了重新選擇的方向,再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考上北大,那個時候我們真的是意氣風發,對自己是充滿了希望,對國家也充滿了希望。這種希望體現在當我們知道要去參加國慶閱兵的時候,大家都很激動,都很嚮往,都希望在這個過程中展示自己,有這樣的心理。

    遊行本身是有組織的,當時的遊行開始是解放軍,三軍像儀仗隊一樣,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天安門,還有當時新式武器的展示。我們也都看到了,覺得國家有這麼強大的軍事實力,後面就是工人、農民的方隊,都展示了當時蓬勃向上的朝氣,然後是學生走過,這是現場的遊行。

    2009-07-09 14:52:54

  • 中國網:

    您剛才向我們籠統的介紹了當您知道將要參加遊行的心情和同學的感受。我們説的更詳細一點,接到這個消息以後,您説您和您的同學都是意氣風發,有期待和盼望。我想在演習的過程中本身就有很多的酸甜苦辣,是值得今天回味的,是嗎?

    2009-07-09 14:53:15

  • 郭建崴:

    是的,在我的印象裏,好象半年前就開始訓練。先是在學校的操場上。

    2009-07-09 14:53:39

  • 中國網:

    是所有同學都參加,還是選出一些同學去?

    2009-07-09 14:53:59

  • 郭建崴:

    就是將要參加國慶遊行的同學,基本是81級的同學。

    2009-07-09 14:54:21

  • 中國網:

    所有同學都會參加?

    2009-07-09 14:54:31

  • 郭建崴:

    81級的所有同學,我記得北大選擇的是81級各個係的同學都參加。我們的任務不只是遊行,當年的“十一”,也是中日友好一個紀念日,當時的總書記胡耀邦去日本訪問,有一個倡導,就是中日世世代代友好,中國派了很多青年到日本去,參加他們的文化活動,同時邀請了3000名日本青年到中國來。就在“十一”那天的晚上,一起在天安門廣場有一個聯誼。

    2009-07-09 14:54:50

  • 中國網:

    為這個活動也要做很多的準備?

    2009-07-09 14:55:00

  • 郭建崴:

    是的,我們學跳集體舞,用各個少數民族的舞蹈元素編排一系列舞蹈。

    2009-07-09 14:55:20

  • 中國網:

    您當時表演什麼?

    2009-07-09 14:55:36

  • 郭建崴:

    那是集體舞,大家都跳,所有的舞都要跳。到了“十一”的晚上,狂歡了好幾個小時。

    2009-07-09 14:55:58

  • 中國網:

    應該是兩個任務,一個是遊行,一個是演出。那麼每天排練的時間怎麼安排?

    2009-07-09 14:56:10

  • 郭建崴:

    開始沒有集體舞,就是走隊列。後來加了集體舞的內容,有老師教,是穿插來。最苦的是練隊列,經常是頂著驕陽,或者是突然來一場雨,為了訓練我們的意志,不讓我們躲。

    2009-07-09 14:56:23

  • 中國網:

    半年都是這樣?

    2009-07-09 14:56:40

  • 郭建崴:

    每週有固定幾天這樣練。練了一段時間以後,就進行統練。因為當時還有很多的大學參加了,一共統練了兩三次,都是到一個軍用機場,那裏有跑道,適合很多人訓練。説到酸甜苦辣我沒有覺得,因為當時很年輕,覺得沒有什麼。

    2009-07-09 14:57:01

  • 中國網:

    很多事情當時可能會覺得苦,但是過去很多年回想起來剩下的記憶只有甜,練隊列這件事是這樣嗎?

    2009-07-09 14:57:10

  • 郭建崴:

    當時沒有覺得苦,年輕人身體好,沒有把它當成是苦差事。當然,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我們本身就很嚮往能參加這個活動,能參加這個行動本身就使我們很自豪,根本不覺得苦。如果不參加這種活動,比如説我是一個體育迷,特別愛運動,我也會天天在足球場上踢兩個小時的球,或頂著太陽在游泳池游泳,也經常把自己折騰的精疲力盡、揮汗如雨,皮膚曬得很黑。

    我記得有一年夏天,我在大一的時候,以前不會游泳,我們開游泳課,練得特別累,一天遊兩場,曬的身體特別黑,同學都説好健美。所以説有了這樣的基礎。

    2009-07-09 14:57:21

  • 中國網:

    現在頂著這麼大一個榮譽,更不當回事

    2009-07-09 14:57:37

  • 郭建崴:

    是的,不覺得累。

    2009-07-09 14:57:52

  • 中國網:

    我知道您心中有一個夢想,是想當軍人。那麼這次的集訓有沒有一些讓您夢想成真的感覺?

    2009-07-09 14:58:00

  • 郭建崴:

    你説的對。在一定程度上有這樣的感覺,不能叫夢想成真,但接近夢想中的某種狀態。在這之前我們軍訓過,我是班長,又比較喜歡軍旅生活。很湊巧,讓我當我們整個年級的學生連長,有90多人,正好是一個連的編制。他們開玩笑説,我是見習少尉。那個時候很認真,不光自己好好練,還要求他們很嚴。在我的骨子裏,我很願意當一個軍人。這次國慶遊行的訓練,讓我體驗了做軍人的感覺,感覺很好。

    2009-07-09 14:58:14

  • 中國網:

    您覺得這種苦對您來説可能沒有什麼,對周圍的其他同學呢?

    2009-07-09 14:58:25

  • 郭建崴:

    可能有的女同學覺得苦,在大太陽下面曬著,她們可能覺得苦。

    2009-07-09 14:58:40

  • 中國網:

    現在回想起來還有什麼讓您記憶猶新的,感動的片段嗎?

    2009-07-09 14:58:57

  • 郭建崴:

    印象中我有一個好朋友,是和老師一起做熊貓研究的一個同學,他叫曾州。原來我入大學的時候是分在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專業,這個同學是分在植物生理專業。到二年級的時候,由於我們的老師潘文石研究熊貓,急需幾個學生給他做助手,當時又沒有生態學專業,就從三個不同專業裏面選了三個學生,組織一個新的專業,叫生態學專業,我和曾州,還有一個女同學轉到這個新專業裏面。

    我對他的印象特別深,他是一個特別嚴肅、認真的人,做什麼事特別嚴謹。但是由於他可能中小學時代特別的用功學習,當年高考時是廣東省第三名,很厲害,但在走隊列的時候是順拐的。大家都拿他取笑,但是他特別的認真,別人不練了,他還練,一定要改過來。後來經過自己的苦練,終於改過來了,走的還相當好。

    2009-07-09 14:59:07

  • 中國網:

    挺不容易的,頂著心理上的壓力克服困難。可能因為他離您比較近,所以給您的印象比較深?

    2009-07-09 14:59:26

  • 郭建崴:

    是的,其他的有些女同學體力很弱,甚至曬的有中暑的感覺,但是也堅持下來了,很不容易。

    2009-07-09 14:59:56

  • 中國網:

    按照兩個任務的計劃,按部就班地做,參加國慶慶典遊行,之後是演出。沒有想到後來打出的橫幅,讓你們幾位同學一下子被大家所關注和熟知。請您講講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2009-07-09 15:00:16

  • 郭建崴:

    當時是年輕人,總有想表現自己的慾望。當時在北大待了三年多,融入了北大的傳統,更有一種敢為天下先,什麼事情想超前,敢作敢為,好象天下之大沒有我們做不到的事情,有這麼一種精神和氣質在裏面。所以很多同學都想利用這個機會表現一下。

    但是按照組織者的管理來説,不允許我們有什麼非分的舉動。有嚴格的紀律,不許夾帶標語和口號等,包括我們練隊列也是邁著整齊的步伐走。但是越到國慶的時候,年輕人的心理就有這種萌動,其實不光是我們,其他班的同學也有。比如説後來別的班級的兩個男生在國慶現場舉起一個女同學,那個女同學揮舞著一面五星紅旗。其他的學校,我記得有人跟我説,北醫的同學也打過一個標語,那個標語和醫學院很有聯繫,就是“只生一個娃”,諸如此類的有很多花絮。

    2009-07-09 15:00:33

  • 郭建崴:

    作為我們這些人,我們當時做得可能更超前一點,膽子更大一些。因為當時國家剛剛經歷過文革,所以有一些領袖被神話了。所以當時這樣稱呼領導人,讓人覺得很震撼,所以這個標語能被大家所記住,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

    2009-07-09 15:00:52

  • 中國網:

    但是最開始不是這四個字,是嗎?

    2009-07-09 15:01:12

  • 郭建崴:

    有一個過程。我們最後一次排練以後,指揮部決定我們這個方隊統一路過天安門廣場時揮舞一個藍色的花束,教我們扎花,我們覺得挺難看的,後來知道其他的可能有不同顏色,整體效果還可以。但是當時我們不知道,我們全班都是藍色的紙,所以看起來很單調。

    當時都已經到了晚上7點多的時候,一個北京的同學整天都在家裏,第二天遊行才回到學校。他看到了花就皺眉頭,他説太沒有創意了。因為他平時寫毛筆字,練書法,他靈機一動説,我寫幾個字,讓全世界人民都通過電視轉播看到我的書法作品。最初是這麼一個創意。

    2009-07-09 15:01:23

  • 中國網:

    那個時候周圍的同學沒有提出其他的意見,比如説你可能帶不進去?

    2009-07-09 15:01:39

  • 郭建崴:

    沒有,大家沒想到。這個同學叫常生,他一説這個意見,我們都覺得太好了。我們幾個都在宿舍裏面,覺得這個想法好。

    2009-07-09 15:02:02

  • 中國網:

    寫什麼呢?那個時候知道嗎?

    2009-07-09 15:02:13

  • 郭建崴:

    不知道,就是準備用扎花的紙寫,然後用床單貼上去。墨他自己有,但是筆找不到合適的。因為拿筆練楷書寫不了那麼大的字,後來好象是拿著抹布綁在棍子上,沾著墨寫的字。所以他寫的幾個字和平時練書法時用的筆不一樣,寫的很不好。工具找好了以後,大家就想寫什麼內容。

    2009-07-09 15:02:24

  • 中國網:

    當時是幾個同學?

    2009-07-09 15:02:37

  • 郭建崴:

    最初是3—4個同學,但是逐漸有同學下自習回來,大家覺得這個創意很好,幾乎我們班的男生都參與了這個活動。大家就聊、討論,寫什麼東西。最後一個同學説,咱們寫“鄧小平萬歲”,大家説這個沒創意,現在是什麼時代了,還搞個人崇拜。我想這個同學也是開的一個玩笑。因為畢竟那個時候我們已經進入了改革開放,大家説總得和改革開放,或者和國家領導、人民之間關係的角度來考慮,想來想去寫六個字,是“小平同志您好”。

    後來拿訂書機往床單上訂,訂的時候發現床單不夠長,容不下六個字,只能放四個字。後來一想,就把“同志”兩個字省略。這個時候我們心裏面有一點擔心,因為那個時候不像今天,我們可以私下裏把總書記叫胡哥,那個時候哪敢這樣,那個時候剛剛從天津喊“毛主席萬歲”過來。雖然不再喊“鄧小平萬歲”,但是直接説“小平您好”,還是覺得太唐突了。

    2009-07-09 15:03:01

  • 中國網:

    敢為天下先的同時就意味著是要承擔一些風險和壓力。

    2009-07-09 15:03:28

  • 郭建崴:

    是的。我們覺得這個步子還是邁的太大了。但是北大學生就是北大學生,敢作敢當,大家就説怕什麼,我們一致形成意見説我們不是惡意的,我們是善意表達,向領導人問好,表示老百姓和領導人關係很好,很密切,有什麼不好的。最後就把“同志”兩個字給省掉了,變成了“小平您好”。

    2009-07-09 15:03:39

  • 中國網:

    您帶了一張照片,好象是製作橫幅的過程,很珍貴。

    2009-07-09 15:03:54

  • 郭建崴:

    大家可以看到這張照片展示的是我們製作橫幅的過程,因為桌子小,折過去壓在下面了,“平”字沒有。

    2009-07-09 15:04:03

  • 中國網:

    這個已經快製作完了是嗎?您在哪?

    2009-07-09 15:04:14

  • 郭建崴:

    邊上是我,我在拿著這個角。看不清楚的是常生,是他寫的字。這個叫毛小紅,這個叫欒小峰。

    2009-07-09 15:04:28

  • 中國網:

    這是你們宿捨得同學嗎?

    2009-07-09 15:04:48

  • 郭建崴:

    不都是我們宿捨得,常生和我是一個宿捨得。毛小紅是隔壁宿捨得,欒小峰是另一個宿捨得,大家都參與這個事情,我們都是同一個班級的。

    2009-07-09 15:05:00

  • 中國網:

    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標題:《追尋永留青史的瞬間》。

    2009-07-09 15:05:08

  • 郭建崴:

    後面還有同學被擋住了。有的同學進不了這個畫面,等到我們照完了,他們再做幾個動作照一下。當時應攝影師的要求,我們都照了。

    2009-07-09 15:05:21

  • 中國網:

    當時怎麼有這種意識呢,把製作的過程都拍攝下來?

    2009-07-09 15:05:45

  • 郭建崴:

    純屬是一個偶然。剛剛開始改革開放,我們的家長沒有掙很多錢,照相機不是所有的同學都有。我們班的一個同學他家是北京的,父母都是在高校工作的,所以他有照相機。我們平時出去玩時他都帶著照相機,隨時給同學照相。那天他的照相機也在,他自習回來,一看大家做這個事情,他覺得很好,他也參與了我們的製作。另外把照相機拿來,把這個歷史的瞬間留下來,並不是事先想到要留照片。

    2009-07-09 15:06:06

  • 中國網:

    他也沒有想到這幾張照片成為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2009-07-09 15:06:17

  • 郭建崴:

    是的,當時他可能是喜歡、收集這些東西,他不光是這一件事情這樣,包括每次野外實習他都照相。

    2009-07-09 15:06:32

  • 中國網:

    所以養成一種好習慣是多麼的重要。

    2009-07-09 15:06:53

  • 郭建崴:

    是的,是的。

    2009-07-09 15:07:05

  • 中國網:

    橫幅製作完成以後,下一步在宿舍中大家商討很多的就是怎麼把橫幅帶進去?

    2009-07-09 15:07:14

  • 郭建崴:

    對,因為橫幅做好以後,就要找能夠撐起來的東西,我們就找到了蚊帳,訂好以後準備在廣場上大家一舉就舉起來了。要不然人山人海的,只拿一個床單就看不見了。但是怎麼帶呢?按照規定不許夾帶的。

    説個不恰當的比喻:“危機四伏”,因為從北大到集結地,我們要坐派來的公交車,把我們從北大一直拉到東皇城根的位置。從東皇城根還要一點點走到長安街上,然後再從長安街上按照規定的時間段,再正式進入遊行的行列裏面。所以每一步都必須掩護好了,那個時候大家商量,我和曾州攜帶,因為我們倆個子比較矮,我們説穿上實驗室的白大褂,把它夾在腋下,白大褂很長,下面露不出來。

    2009-07-09 15:07:32

  • 中國網:

    允許穿白大褂嗎?不穿統一的服裝嗎?

    2009-07-09 15:07:51

  • 郭建崴:

    允許。當時還説是統一服裝,很難看,大家就説隨意吧,穿著當時最好、最乾淨的衣服就行,顯示大學生是朝氣蓬勃的,不必像軍隊和農民統一服裝。正是因為這個,我們的專業是北大細胞遺傳班,所以才有可能穿白大褂。別人問起來,就説代表我們的專業,在實驗室裏面解剖兔子什麼的。當然這是一個準備,但是沒有人問我們怎麼穿白大褂。後來幾個高個的同學把我們圍在中間打掩護,一路上瞞天過海的躲過了很多。

    因為穿白大褂夾著硬棒棒的東西很累,我們就説在車上這段是我,下了車你再夾一會,這樣我們兩個人接力一樣的把這個東西帶到長安街上。到了長安街以後,進入到正式的遊行行列裏面,開始還是軍事訓練一樣的方陣排的整整齊齊的。快到天安門的時候,我們就拿出來,高個的同志接過去。

    2009-07-09 15:08:02

  • 中國網:

    能走路嗎?那麼硬。

    2009-07-09 15:10:01

  • 郭建崴:

    很難,但是走過去了。

    2009-07-09 15:10:13

  • 中國網:

    我本來還想請您給我們講講那天您的所見所聞,但是您肩負著這麼一個“重任”。我估計您什麼都顧不上了,那一天的心情只有緊張和忐忑了。

    2009-07-09 15:10:23

  • 郭建崴:

    你説的太對了。後來很多同學回憶,當時看到了很多東西。比如有的同學喜歡照相,但是那一天沒有帶照相機,有規定不許照相。因為我們在長安街上要休息相當長的時間,他就利用這個時間去看坦克、導彈。有的同學照相了,但是被警察發現以後就把膠捲曝光,不允許照相。但是我們兩個哪兒都不敢去,還得東張西望的看有沒有人盯著我們,所以那天我們兩個人最緊張。

    直到到了天安門廣場前,把這個東西交出去了,我就覺得任務完成了。當時一片空白,想不起喊什麼口號。另外,當時北大的方陣走到天安門廣場金水橋位置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方陣亂了,可能有的同學想多停一下,看看天安門城樓上都有誰,這些行為使隊伍不像原來訓練的那樣按部就班的走了。前面的同學停下來,後面的一擁就停頓了。指揮説馬上過去,又開始跑,所以我們的方陣是當年唯一亂的一個方陣。

    由於亂,我就跟著跑,也沒有什麼更深的記憶,唯一的記憶就是天安門廣場這麼大,當時覺得人特別的渺小。然後就是周圍全是人,是花的海洋。其他的感覺沒有什麼。另外三個同學,余紅石、李宇、常生把標語舉起來。

    2009-07-09 15:10:38

  • 中國網:

    他們是你們中個子最高的吧?

    2009-07-09 15:10:55

  • 郭建崴:

    李宇和余紅石都1米8幾,常生不到1米8,但比我們高,另外是他自己寫的,願意把自己顯示出來,所以他也舉著在天安門廣場正對著城樓的位置打開了。也就幾分鐘的時間,隨著隊伍跑過去,這個標語也就收了。可能是怕官方誤解了,事後誰也沒有想到把這個標語留下來,要不然博物館又有珍藏的東西了。

    2009-07-09 15:11:06

  • 中國網:

    當時標語打出來的時候,周圍有什麼樣的聲音和反映?

    2009-07-09 15:11:19

  • 郭建崴:

    因為當時方陣都亂了,當時大家喊什麼的都有,特別嘈雜。我沒有印象有沒有人針對這個標語喊什麼。因為這個標語的字是面向天安門廣場的,我們的遊行隊伍即使能夠看到有標語,但是沒有看到有什麼字。反而是從天安門城樓的角度看過來,包括照片和影視的資料,從天安門廣場的角度看得很清楚。

    2009-07-09 15:11:36

  • 中國網:

    這也説明你們的標語展示的很成功。

    2009-07-09 15:11:50

  • 郭建崴:

    非常的成功。現在想起來,如果其中的某一環節被組織者發現的話,這個歷史事件就不會發生了。

    2009-07-09 15:12:03

  • 中國網:

    而且當時如果統一服裝的話,這個標語也帶不進去。

    2009-07-09 15:12:18

  • 郭建崴:

    是的,難度很大。

    2009-07-09 15:12:28

  • 中國網:

    我後來在網上看到大家説,為什麼“小平您好”這幾個字會在大家心裏起那麼多的波瀾,會有那麼多的熱議。就是因為它代表的不僅僅是這幾個學生,而是那一代人的感情。因為你們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能為我們講一下您和您同學的經歷嗎?

    2009-07-09 15:12:47

  • 郭建崴:

    這是一種很深層的關係,是一種潛在的關係。比如我剛才説我們是改革開放最早的受益者之一的一批人,由於有了改革開放,才有恢復高考,這兩者可能是並行的,使我們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上大學,將來就可以實現更多人生夢想。另外,我們那代人特別的愛國,我們受黨的教育多年,報效祖國的思想特別強烈,至少我個人是這樣的。

    當時就覺得由於我們能上大學,有了更好的報效祖國的平臺,因為學生物學的是自然科學,我們最高的理想是當科學家,多出科研成果,為國家做貢獻,靠這個來實現個人的人生目標。

    那個時代的年輕人正是和改革開放這樣的事情牢牢的拴在一起,而改革開放確實是鄧小平出山以後,他領導的共産黨的集體提出的奮鬥目標。所以説,對鄧小平個人來説,我們有相當深的感情。但是這並不是由於這樣,我們就要寫這個標語,這只能是一種心靈或者是深層次的關係。

    2009-07-09 15:13:05

  • 郭建崴:

    當時寫一個標語更多的還是年輕人的衝動,那種激情,那種展示自己的心理。只是説這種心理,包括北大敢想敢做的精神,還有我們潛意識裏面對改革開放的感情,很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正是這種有機的融合,也使得當我們把這個標語打出來以後,引起了社會的共鳴,才有了大家對這個事情的認可。

    而這在之前,我自己心裏一直是忐忑不安的,我怕這個事情被誤解。萬一官方誤解了,如果説你對領導人不尊敬,萬一制裁你怎麼辦。所以我們打完標語,完成了集體舞以後,回到宿舍不久,常生的女朋友,她弟弟打電話對她姐説,我在西單路口看你們遊行的時候,兩個警察就説,北大這幫小子太膽大了,非收拾他們不可。然後她放下電話就跑到我們宿舍,她既為她的男朋友擔心,也為我們這些同學擔心。她説:你們趕緊躲躲吧,警察要收拾你們。

    所以第二天,我就躲到親戚家,悄悄地看看事態到底往哪個方向發展,心裏還是很忐忑不安的。我們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是絕對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擔心被誤解。過了幾天,報紙上全是正面的宣傳,那個時候這個心才真正的落肚子裏面了,才回到北大,和同學一起談這個事情。

    2009-07-09 15:13:37

  • 中國網:

    當你們幾個當事人再聚首的時候,會不會在一起重溫當時的畫面,聊一聊自己這幾天的心路歷程?

    2009-07-09 15:13:50

  • 郭建崴:

    肯定要聊的。就説當時怎麼害怕,現在就變成了好事,這説明我們還是很有創造力的,説明北大的學生還是很牛的。充滿了自豪感,也有從不確定到被肯定過程中的特有心理過程。

    2009-07-09 15:14:05

  • 中國網:

    什麼時候你們幾個同學第一次看到王東先生拍攝的很經典的“小平您好”的照片?

    2009-07-09 15:14:15

  • 郭建崴:

    我不是一個特別關心政治的人,雖然我在那個時代想通過自己努力報效國家,但是這和政治拉不上。另外,我總覺得我在整個過程中只是一個參與者,應該説“主謀”,或者是第一英雄人物應該是常生,所以我一直沒有把這個當成事情,我只是很僥倖參與了這個事情。雖然這裡面我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保證把標語帶進去,還有就是大家在討論內容的時候,也有我的智慧在裏面,但是我一直都認為最初沒有常生同學的想法,就沒有後面的東西。

    所以我從來沒有把我自己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如果問這個事情是誰幹的,應該是常生幹的,我們只是幫助了他。所以我沒有過多的想,我能不能在照片裏面,或者照片什麼樣?有的同學在我之前就看到了,我是過了好長時間,有人説看看報紙上有沒有你,我才看到這張照片。

    2009-07-09 15:14:27

  • 中國網:

    但是後來媒體有很多都在報道這個事情,您手上也拿了一些資料。為我們展示一下。

    2009-07-09 15:15:35

  • 郭建崴:

    這是後來了。當時35週年我們打出標語以後,有很多的報道,我就覺得讓常生同學自己説好了,我沒有接受任何一個採訪。後來可能北大同學都是這樣想,沒有把它當成是個人的光榮,但是雖然朋友之間覺得體現了北大的特質,覺得挺牛,但是沒有想把它向世人廣泛的宣揚。

    在我的印象當中,從打出“小平您好”以後,至少在十幾年裏,我都沒有提這個事情。後來到小平誕辰100週年紀念的時候,這個時候新聞媒體很關注和鄧小平有關係的事情,就想到“小平您好”的事情,説能體現當時一代人的心理,就找當時的當事人。常生他們又找不到,就先找到了張智。

    2009-07-09 15:15:45

  • 中國網:

    這是當天的照片嗎?

    2009-07-09 15:16:13

  • 郭建崴:

    這是上大學時的照片。這張照片因為是張智保留的,所以他提供給記者,這個報紙是04年的了。戴眼鏡的是張智,常生就是寫字的那位。這是04年的報道。剛才我説這是《深圳晚報》,同時登了我們當時自己拍的寫標語時的照片。

    2009-07-09 15:16:39

  • 中國網:

    這個很詳細,好象很多人都採訪到了當事人。

    2009-07-09 15:16:48

  • 郭建崴:

    還遠遠不夠,我覺得最好是採訪到常生,但是常生同學我們和他失去了聯繫,他中間出國了,到現在也沒有聯繫上。這張報紙也是04年的時候,《科學時報》把當年的照片登了一下,就是在天安門廣場王東拍的照片。還有我們,這是張智、欒小峰,還有我本人,他們採訪到了我們幾個人。還登了部分同學登香山時的一個照片,還有王東,還有徐小平,他當時是北大團委的幹部,他是第一個寫了“小平您好”的報道。雖然他沒有參與這個活動,但是他寫了。

    就我個人來説特別的感謝他,他一下子把這個事情當成是一個正面的好事,投到《人民日報》上,一下子就把調子給定成積極向上的了。當然,我們本身做這個事情也是積極向上的,從此以後我們就不會被誤解成不好的東西。所以我那天看到他,我説你把我們給救了,要不然我們還不知道怎麼回事呢。

    2009-07-09 15:17:08

  • 中國網:

    之前您説和這幾位同學的聯繫一直沒有斷,還是在保持著聯繫。

    2009-07-09 15:17:35

  • 郭建崴:

    也不是。實際上北大的學生有一個特點,我們剛才説北大的精神是開拓、進取,還有一個就是不靠拉關係讓人提攜,所以大家都是各自奮鬥。有相當多的同學直接到國外留學,還有的人在研究生階段出國留學。真正留在國內的同學很少,我當年本科畢業以後在廣東華南農業大學工作,離大家都很遠。當時只是通信,後來慢慢的就淡了,但是彼此心裏都有同學們,尤其是我經歷過被同學們救助的經歷,我對他們的感情特別的深。

    我工作兩年以後又讀研究生,在這個時候有很多同學已經比我高兩級了,所以交往不是特別的密切,但是偶爾走動走動,就是聊天。

    2009-07-09 15:17:55

  • 中國網:

    其實是一切盡在心中。

    2009-07-09 15:18:13

  • 郭建崴:

    是的,盡在心中!

    2009-07-09 15:18:26

  • 中國網:

    剛才我聽説,前不久你們當時幾個成員參加了某一個訪談節目的錄製,有一個再聚首的機會。在一起的時候是不是很多共同的感受和回憶又回來了?

    2009-07-09 15:18:36

  • 郭建崴:

    是的。當然,這不是第一次聚會,真正意義上的再聚首是北大百年校慶的那一年。那一年大家都回校了,那個時候有機會聚一起了。但是那時沒有像今年的共和國60週年,或者是04年的小平百週年,和這些紀念日沒有接上,所以沒有談論“小平您好”這個事情,只是談論個人的經歷,談談同學之間的友情。也談一些“小平您好”,但不是主題,都是N個主題裏面很不起眼的東西。到了04年,由於要紀念小平百年,這個時候才有了“小平您好”這個事情,慢慢成為了我們開始接受採訪,把這個事情的來龍去脈向社會談出來的機會。

    2009-07-09 15:18:51

  • 中國網:

    我覺得每一個參加國慶慶典的年輕人,心中都會對它有一個別樣的情感。今年60週年大慶的時候,您對這樣的國慶慶典有什麼樣的期待和祝福?

    2009-07-09 15:19:16

  • 郭建崴:

    這就是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區別,那個時候我們真是熱情高漲,又趕上改革開放剛剛幾年,中國的變化是天翻地覆,我們感覺和祖國緊緊聯繫在一起,所以特別的澎湃、激動。現在是人到中年,看什麼東西都覺得就這麼發展了,包括這幾年我國的經濟發展迅猛,去年成功舉辦奧運會,也激動、高興,自己是這個國家的公民,但是這種高興勁就覺得事情就應該這樣發展,包括政治體制上的民主化,覺得都應該這樣。如果不這樣還能走回頭路嗎,所以現在一切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當然,在國家的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波折,但是這些事情很正常。所以,在您提到“國慶慶典”這個概念之前,我還沒有過多的想。現在提出來,我覺得我希望看到我國有更多的新式武器,希望國家更強大一些。因為我們的發展速度很令人驚訝,GDP在增長,但是由於我們的增長遭人嫉妒,要不然有人説我們不好,包括南海,最近有一些小國説這是它的領土,不顧歷史的事實在那裏瞎折騰,而背後我相信會有某大國怕中國太強大,在指使這些活動,都想削弱我們。

    我覺得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我們還是希望我們國家能夠在這樣的波折面前挺起脊梁,能夠抗爭,能夠把這些阻礙我們發展的障礙消除掉。軍事實力肯定是必須有的,所以我真的希望能夠看到新式的武器,能夠展現國力的東西。

    2009-07-09 15:19:36

  • 中國網:

    讓我們共同期待看到今年盛大的國慶慶典。非常感謝郭老師今天在節目當中和我們分享了這麼多珍貴的片段和記憶,非常謝謝您的到來。謝謝各位網友的收看,下期再會!

    2009-07-09 15:19:57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mms://wmv.china.com.cn/dianbo/fangtan/2009/090616.wmv

圖片大圖:

  • “北大學生就是北大學生,敢作敢當”

    中國網 王瑞芳

  • “我們那代人特別的愛國,我們受黨的教育多年,報效祖國的思想特別強烈。”

    中國網 王瑞芳

  • “我們兩個哪兒都不敢去,東張西望的看有沒有人盯著我們,那天我們兩個人最緊張。”

    中國網 王瑞芳

  • 記錄歷史的珍貴照片

    中國網 王瑞芳

  • “可能是怕官方誤解了,事後誰也沒有想到把這個標語留下來,要不然博物館又有珍藏的東西了。”

    中國網 王瑞芳

  • “我和曾州攜帶,因為我們倆個子比較矮”

    中國網 王瑞芳

  • “大家説總得和改革開放,或者從國家領導、人民之間關係的角度來考慮,想來想去寫六個字,是‘小平同志您好’”。

    中國網 王瑞芳

  • “現在想起來,如果其中的某一環節被組織者發現的話,這個歷史事件就不會發生了。”

    中國網 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