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訪談 | 外國使節看中國 | 專家學者 | 名人名家 | 商界精英 | 人物故事 | 網上直播 | 視頻中國
 瀏覽中國網欄目

張厚英:嫦娥奔月約需330小時

中國網 | 時間: 2007-11-29  | 文章來源: 新浪網

張厚英教授做客新浪嘉賓訪談


 

做客新浪網“嫦娥工程系列訪談”第一期的嘉賓是中國載人航太應用系統總指揮、科學院高技術局局長、應用研究與發展局局長張厚英教授和首都科學講堂公益大使荀焱老師。張教授介紹説嫦娥一號衛星奔月約需330小時,大概需要13天左右時間,他同時還對嫦娥一號升空後中國航太的新任務做出了分析,他認為月球基地將取代空間站,面對新一輪世界探月熱,他呼籲全世界科學家共同有序開發月球。以下是訪談實錄: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參與今天的新浪嘉賓訪談。今天我們請到了兩位嘉賓,一位是張厚英教授,他是中國科學院空間中心研究員,科學院高技術局局長,應用研究與發展局局長,曾經擔任過中國載人航太應用系統總指揮。

張厚英:網友們,你們好!

主持人:第二位嘉賓是首都科學講堂公益大使荀焱老師,她是一位心理諮詢師,對航太科技的發展也非常的感興趣。

荀焱:大家好。

主持人:您擔任過載人航太應用系統的總指揮,肯定對載人航太非常熟悉,請先説一下我們載人航太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張厚英:我們現在載人航太一共發了六艘飛船,第五艘把楊利偉送上天,神舟六號把費俊龍和聶海勝兩位英雄送上了天,這是劃時代的,對中國來講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情。神舟六艘飛船是在中國人自己的努力下,用了大概12、13年的時間來完成的。

1992年我國發動載人航太,雖然比人家晚了大約40多年,但是我們起點比較高。大家看,蘇聯的加加林在太空中上只轉了一圈;美國的謝潑德實際上只是“跳了一個高”,15分鐘就下來了。我們國家楊利偉則轉了14圈21小時,費俊龍、聶海勝轉了五天,可以看到技術上的差距。別看僅僅是一天,15分鐘和14圈21小時之間的差距,要看到其中的技術含量決然不同。因為人要生活在太空,生活在沒有重力和沒有空氣的環境中,這一切生命保證系統絕非兒戲。

現在我們載人航太花了190億。美國原計劃宇宙飛船一年要飛八個架次,32億美元,相當於200多億人民幣;而我們發射六艘飛船、把航太城和新的發射場建起來、把三個宇航員送上天等等這一系列措施,我們才花了190億元。

主持人:我們馬上要開展嫦娥工程了,嫦娥工程跟載人航太工程有什麼樣的聯繫?

張厚英:載人航太是將來實現登月的非常重要的基礎。我們的登月計劃歷經的時間並不比載人航太短。大概在1993年,宋健同志就對我和和後來做科技部部長的徐冠華同志説,可不可以考慮研究登月衛星,當時我們聽了很受鼓舞。但經中央討論的時候否定了,因為我們當時正在做載人航太的工作,需要集中力量。三年半以前,嫦娥一號的方案重提,得到了中央14億資金。時間很短,但大家齊心協力,包括火箭、衛星平臺、衛星需要的有效載荷,都在很短的時間內造成。現在就等待發射了,一切都非常非常成功,大家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在短短的三年半時間,我們就能完成這些工作,這是不是跟以前的基礎有關係?

張厚英:當然是。我們國家航太的技術在國際上是不錯的,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載人航太三個國家的俱樂部了,這反映了我們的技術基礎。當然在這個基礎上面,我們再來做嫦娥工程是沒有問題的。嫦娥一號並不是説要炫耀什麼,我們是有明確的科學目的的,初步來講,大概是四個。

第一個,我們要對月球做全面的三維空間照相,把月球的圖全部照下來,這是非常重要的。儘管美國幾次登月,還沒有得到一個全面的圖像。

第二個,用光譜分析的辦法,探測月球上的多種礦物元素。月球上估計大概有100多種礦物元素,美國探測了5種,我們這一次再加9種,一共我們這一次要探測14種元素。

第三個,探測月球上土壤的厚度。月球土壤裏大量存在著叫做“氦3”的一種化學元素,它是氣體性質,是非常重要的聚變能源。初步估計月球上有100萬到500萬噸。全世界如果用“氦3”聚變發電,能用一萬到五萬年。通過測量土壤厚度,就能知道有“氦3”。

第四個,在飛行的過程中探測地月空間環境狀況。

主持人:提取“氦3”需要克服哪些技術壁壘?

張厚英:技術上現在還沒有認真地進行研究。比方説把它從土壤裏挖掘出來,俄羅斯科學家估計,2.2×2.2公里這麼大面積的土層挖入三米才能提取一噸“氦3”,之後要分離凈化、液化、包裝運輸,難度可想而知。俄羅斯科學家估計,近十年都很難實現。但是這個科學工作不能不做,我想將來是會成功的。

主持人:嫦娥一號升空後,中國探月有哪些新任務?

張厚英:第一步,現在計劃肯定有嫦娥二號,同嫦娥一號不同,二號要準備把月球車送到月球上去,據説現在正在招標。月球車現在各個方面都在做,大家都很感興趣。因為嫦娥一號只是做繞月飛行,在月球表面高度200公里的地方繞月一年。

我們對月球車的要求是很嚴格的。要求能夠前進,能夠後退,能夠轉彎,能夠爬25到30度的坡,能夠取物,能夠採樣,跌倒了能自己翻轉過來,元器件也要特殊防護。國內最早研究月球車的是哈工大,最先進的是航太部的502所,最靈活的車是航空航太大學的,不易栽跟頭的車是解放軍某技術大學的,最可靠的車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各個車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搞月球車絕非是一家,大家儘管在做各式各樣的一些車,但是真正按實戰要求還不夠,我們還在研究。至於將來叫不叫嫦娥二號我就不知道了。

第二步,要把一個月球車送到月球上去。現在我們用的長三甲火箭發射重量不夠,不足以把月球車送上月球,新的更大的火箭研製已經開始了。這可能在2011年實現。

第三步可能再過五年,在2016年,把新的月球車送抵月球。這個月球車還要能夠鑽探、取物,把礦石帶回來。上一個月球車就留在月球做數據分析,這個車還要相應的火箭把它送回來,把很多月球上的礦石,拿回地球分析,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先後六次,帶回來381公斤礦石。聽説卡特總統訪問中國的時候,送給中國的一塊1克重的月球礦石,我們的首席科學家歐陽之遠捨不得,只用了半克,那半克現在放到博物館了。假如説我們自己能夠開採月球礦石,那我們得到的數據和分析都可能是很高的了。

所以現在分“三步走”,有了三步走的計劃。



1   2   3   下一頁  


 
|相關報道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396 (2007.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