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十九大專題

【領航新征程】扶貧+扶志+扶智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文章來源: 重慶日報 發佈時間: 2017-11-06 作者: 佚名 責任編輯: 焦源源
+|-

雨露計劃助貧困群眾月入8000元

在重慶市,著眼就業市場需求,抓好勞動力轉移培訓是“扶智”的重要抓手,近年來惠及了許多貧困群眾。

前不久,南川區就舉辦了新一期的家政護理培訓,吸引了當地甚至周邊鄉鎮109名婦女慕名而來,培訓班竟然打起了擁堂。

“上期參加月嫂培訓後,我感覺學到很多東西,聽説這期要教家政和養老護理知識,又留下來繼續學習,想多學點知識。”該區水江鎮大順村二社貧困戶唐明禮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今年49歲的唐明禮因為兒子患了白血病,花了數十萬元醫藥費,欠了一大筆債,她早都想出去找份工作,掙錢給兒子治病。

恰逢區裏舉辦培訓班,唐明利便報了名。“現在家政和養老護理人員都很‘吃香’,待遇和就業都不錯。”她説。

據了解,重慶市的“雨露計劃”著眼市場需求,不斷調整培訓專業和內容。以當下比較熱門的月嫂、家政專業為例,除了産婦和新生兒護理知識外,還相應增加了居家清潔衛生、廚房的清潔衛生、鄉村家政護理實作等家政知識,以及老年人常見病護理、測血壓、制用流質食物、養老護理員的基本知識等養老護理知識,讓學員掌握更多技能和生存本領。培訓完後,由區縣人力社保局組織考試,合格後頒發專項職業能力證書。

“別小看這個證,有了它,找工作就有了‘硬通貨’——上一期我們班上有人參加培訓後,在城裏找到了月嫂工作,每月收入8000元,一家人的生活全都有了著落。”唐明禮説,“政府為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學習就業機會,我們就得認真學,掌握過硬本領,從而達到‘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目的。”

而南川區扶貧辦有關負責人則表示,他們將瞄準就業市場新需求,緊盯貧困群眾轉移就業的需要,狠抓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同時充分挖掘適合貧困群眾的新崗位,出臺激勵單位用工優惠政策,確保貧困群眾勞務收入穩定增長,確保貧困群眾已經就業的穩崗、未就業的能新就業。

農村實用技術培訓讓貧困戶謀得一技之長

“鄧站長,多虧了您的技術指導,今年我養的1000頭小豬即將賣完了,賣了將近40萬元呢。”幾天前,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清溪場鎮涼水村村民張英亮,激動地向鎮畜牧站站長鄧應朝報喜:“要是縣裏最近有培訓活動,我第一個報名啊!”

張英亮原是涼水村的貧困戶。因父母重病住院、兩個孩子年幼、夫妻倆沒有一技之長,張英亮一家常年被貧困纏繞。前幾年,張英亮和妻子外出進廠打工的存款,全部用於父母治病,還欠下不少外債。張英亮告訴重慶日報記者:“在外打工幾年,我深深地體會到,幹啥都要有技術,有技術才能賺大錢。”

2013年,張英亮決定回鄉創業,可是,一沒資金二沒技術,搞什麼産業好呢?為保險起見,一家人商量決定,每年家裏都要養生豬,也不需要多少養殖技術,那就多養幾頭試一試。沒想到第一年,張英亮借錢買的兩頭母豬,二十多只豬崽全部夭折。

正當張英亮心灰意冷時,村幹部給他送來了好消息:縣裏要來鎮上開展實用技術培訓,你趕緊去報養豬培訓班!在連續三期的培訓課上,張英亮不僅學會了不少養豬知識,更是與鎮畜牧站站長鄧應朝結下了幫扶對子。這一次,他將養能繁母豬作為創業方向。

有了技術作保障,張英亮的信心足了。2014年,他又買回了三頭母豬,家裏的5頭母豬當年順利産下100頭豬崽,賣了3萬多元。嘗到甜頭後,張英亮趕緊新建了一個簡易的養豬場,將能繁母豬規模擴大到25頭。

不過,養殖規模擴大了,問題接二連三地來了。這樣,鄧應朝便成張英亮家的常客。有一次,一頭母豬出現難産,張英亮急得直跺腳,連忙打電話向鄧應朝求助。趕到現場後,鄧應朝立即現場教授張英亮如何為母豬接生,並親自示範如何讓卡在産道的豬崽順産出來。

吃一塹長一智。就這樣,張英亮在一次次的學習中,慢慢掌握了養殖技術。2015年,他的25頭母豬生了500頭豬崽,賣了20萬元,獲純收入8萬元,終於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去年下半年,我將能繁母豬擴大到了50頭,又面臨一些新的技術問題。因此,學無止境啊!”回顧自己的創業時,張英亮感慨地説,“往後,政府舉行的培訓班,我年年都都參加。”下一步,他還有個更大的計劃:“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農民也將迎來更好的機會。我的五年目標是,建一個標準化的養豬場,將能繁母豬的規模擴大到500頭!”

像張英亮這樣,通過實用技術培訓走上脫貧道路的,秀山的貧困戶不在少數。據該縣扶貧辦扶貧培訓中心主任劉亞丁介紹,圍繞金銀花、油茶、生豬、山羊等十多個特色産業,該縣採取專家授課、現場培訓、技術承包、“農家課堂”等方式,按農時分模組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使廣大農民都能實實在在地學到種養技術。去年,該縣又對85個重點貧困村進行了農民實用技術現場培訓,培訓人數達4000余人。

“扶貧必須扶智,要讓老百姓懂得‘既要苦幹,更要巧幹’的道理。而貧困戶掌握了農村實用技術,才能在發展産業的道路上儘快精準脫貧。”市扶貧辦相關負責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近年來,根據重慶市産業發展規劃,結合農村發展和農民知識結構實際,重慶市共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5萬人,為貧困農村産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技術支撐。

   上一頁   1   2   3  


更多新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