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永川區殘聯為該區何梗鎮花園村、五間鎮合興村殘疾農戶送去雞苗和飼料。(本報資料圖片) 通訊員 陳科儒 攝
11月2日,在重慶市兩江新區舉行的“農轉非”人員技能大賽,參加養老護理項目競賽的選手正在整理床上用品。記者 張錦輝 攝
重慶市江北嘴中建二局工地農民工夜校的學員在課間關注十九大相關新聞。他們通過夜校的培訓,成為了有技能有文化的新型工人。 記者崔力攝
核心提示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
“扶志”,就是要把貧困農民自己主動脫貧之志氣“扶”起來,增強他們脫貧增收的主觀能動性。“扶智”,就是國家從職業教育、農技推廣、資訊流通渠道拓展等方面,培育有科技素質、有職業技能、有經營意識與能力的新興知識化農民,以開拓致富門道,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如何做到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相關區縣和貧困群眾,圍繞這一主題與他們進行了對話。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 不讓一個群眾掉隊
“扶志以自強,扶智以自立,脫貧的內生動力就會奔涌而出。”市扶貧辦人力資源處處長胡劍波説,部分貧困群眾之所以貧困,一個重要原因是精神上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因此要讓他們徹底告別貧困,首先得激發他們的志氣,做好扶志工作。另一方面,貧困還與其受教育程度、文化水準和技能知識有關,因此在“扶志”的同時還要“扶智”。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就是要號準脈下對藥。近年來,重慶市瞄準貧困地區産業發展的需求和貧困群眾轉移就業的需要,按照“扶貧先扶智”、“授人以漁”和“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思路,實施了一系列措施。
例如,重慶市持續開展貧困村扶貧公益培訓,對貧困村的醫療衛生人員、幼兒園教師、養老院護理工、鄰里糾紛調解員、政策禮儀宣講員等進行培訓。通過培訓,較好地改善了貧困村群眾就醫、孩子入托、生活習慣、心理健康、文明行為以及文化生活環境,提升了貧困群眾自力更生、艱難奮鬥、自強不息、積極向上的精神,增強了精準脫貧、精準扶貧工作軟實力。
又如,緊盯貧困農村特色産業、著眼就業市場需求、突出帶動效應,因地制宜地實施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扶貧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為貧困農村産業發展和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提供了技術支撐。
近年來,重慶市累計完成農村實用技術培訓8.5萬人,轉移就業培訓2.7萬人,致富帶頭人培訓1萬人,扶貧公益培訓1萬人,資助貧困家庭子女讀書18.8萬人次,使重慶市38萬個貧困家庭直接受益,新增貧困人口轉移就業7.5萬人,2萬名貧困群眾就近就業。
胡劍波説,儘管重慶市的扶貧培訓和人力資源開發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結合十九大報告中關於脫貧攻堅的新要求,仍有較大的努力空間。
下一步,重慶市將認真做好各類培訓,對培訓項目進行細化和量化,確保各類專項培訓保質保量,資金不得挪作他用。
同時,針對部分區縣教育資助政策未兌現、不精準的問題,要認真對學生資助政策情況進行一次清理,必要時候進行專項督察,確保對建檔立卡的在讀大學生,在享受國家助學貸款、國家貧困助學金基礎上,每人每年再給予8000元學費資助。
此外,結合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市扶貧辦將組織自力更生脫貧的貧困群眾、創業致富主動帶動的業主、駐村扶貧的第一書記、與貧困家庭結對幫扶的幫扶幹部和帶領群眾奮發圖強的村支“兩委”幹部等五個方面的先進典型進行巡迴宣講,進一步激勵重慶市上下提振精神、鼓舞鬥志、凝聚正能量,營造濃厚的脫貧攻堅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