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載人天地往返首次應用性飛行

    在神九標誌我國突破和掌握了載人交會對接技術的基礎上,神十將進行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首次應用性飛行。神舟十號和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將是一次真正的應用性飛行,標誌著我國已經擁有了一個可以實際應用的天地往返運輸系統。這個系統可以為在軌的各類航太器輸送人員和物資。

"神舟九號":實現與"天宮一號"載人交會對接

    神舟九號飛船是中國計劃中的一艘載人宇宙飛船,神九根據計劃將與在軌運作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載人交會對接。對接過程中,航太員將實現手控交會對接,全面驗證交會對接技術。我國計劃2020年中國將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園,中國空間站屆時將成為世界唯一的空間站。

“神舟一號”:實現天地往返重大突破

    1999年11月20日淩晨,中國載人航太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它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首次飛行,標誌著中國在載人航太飛行技術上有了重大突破。

“神舟二號”: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

    2001年1月10日1時0分,“神舟二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太事業取得了新的進展,向實現載人航太飛行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號”:載人航太安全性提高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飛船發射升空,于4月1日返回地面。“神舟三號”飛船的發射,在運載火箭、飛船和發射測控系統上,採用了許多新的先進技術,進一步提高了載人航太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神舟四號”:突破中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

    2002年12月,“神舟四號”在經受了零下29攝氏度低溫的考驗後,于30日0時30分成功發射,突破了中國低溫發射的歷史紀錄。2003年1月5日,飛船安全返回並完成所有預定試驗內容。

“神舟五號”:中國首位航太員進太空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中國首位航太員楊利偉成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訪客。這標誌著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太活動的國家。

“神舟六號”:實現“多人多天”飛行任務

    2005年10月12日,中國第二艘載人飛船“神舟六號”成功發射,航太員費俊龍、聶海勝被順利送上太空。17日淩晨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飛船進行了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飛行試驗,完成了中國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航太員出艙在太空行走

    2008年9月25日,中國第三艘載人飛船“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太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27日,翟志剛身著中國研製的“飛天”艙外航太服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中國隨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家。

“神舟八號”:實現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神舟八號是神舟飛船的最新執行任務的飛船,沿用了神舟七號飛船的返回艙、推進艙和軌道艙三艙結構,增加了交會對接測量設備,以實現與天宮一號的交會對接。在中國的載人航太“三步走”計劃中,中國最終要建設的是一個基本型空間站。
神舟一號神舟二號神舟三號神舟四號神舟五號神舟六號神舟七號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
第三步:空間試驗站
建造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第二步:載人飛行
突破航太員出艙活動技術、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
第一步:非載人試驗
發射載人飛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