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長萬鋼答記者問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3月11日(星期三)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改革與發展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show=t" id="wenzi" class="nav1">文字實錄 ?show=p" class="nav1">圖片實錄 " id="navback" class="nav1">返回直播頁

活動標題

  • 科技部長萬鋼答記者問 

活動描述

  •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3月11日(星期三)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改革與發展回答中外記者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將於3月11日(星期三)10時45分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科技部部長萬鋼就科技改革與發展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2015-03-11 10:17:56

  • 祝壽臣:

    各位記者,上午好,歡迎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會。本次記者會的主題是“科技改革與發展”。今天,我們非常高興的邀請到全國政協副主席、科學技術部部長萬鋼先生,圍繞這一主題回答記者的提問。下面,首先有請萬部長。

    2015-03-11 10:47:09

  • 萬鋼:

    謝謝主持人,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界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上次在這裡和大家見面的場景還記憶猶新,今天特別高興,能夠和大家再次見面。

    2015-03-11 10:47:29

  • 萬鋼:

    過去一年,科技事業很不平凡,我們可以用兩個關鍵詞來表述,一個是改革,一個是創新,就是科技發展的兩個輪子。改革是為了要釋放創新的活力,創新是為了增強發展的動力,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提高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2015-03-11 10:48:02

  • 萬鋼:

    在這裡,向大家表示一下感謝。去年,我們的新聞媒體對科技的改革和發展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各個媒體的報道率都很高,營造了正能量、正氣場。除了重大的科學發現,技術創新成果,你們還深入基層,到了基層的科研單位,深度報道了一些科技工作者的人物、團隊、大眾創新創業的人和事,進行了深層次的報道,把更多的科學精神寫到了大地上,把創新的價值寫進了科技人員和廣大創業者的心裏。

    2015-03-11 10:48:14

  • 萬鋼:

    大家報道當中,有關具體改革措施的進展,科技發展的成效,也對我們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探討、研究和改進的內容,成為我們更好推進各項工作的“鏡子”。在這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我還想特別感謝到場的國際上的媒體朋友們,大家的報道,為中國和各國創新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橋梁。

    2015-03-11 10:48:26

  • 萬鋼:

    有很多工作大家都報道過,我們的網站對各個改革措施也進行了公開,“銳科技”也成了大家和我們交流的平臺。今天,我來回答一些大家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跟大家一起深入探討,為了我們科技創新增加更多的正能量。謝謝大家。

    2015-03-11 10:52:45

  • 祝壽臣:

    謝謝萬部長,下面開始提問。

    2015-03-11 10:52:55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就像您剛才所説的,過去一年科技工作給我們的整體感覺真是“蠻拼”的,科技工作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彰顯著我們的綜合國力,在新常態下對經濟社會發展動力和發展方式也在作出深刻的改變,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不斷地提升。去年,我們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改革和創新方面取得了很多實質性的進展,所以特別想請您跟我們分享一下過去一年您的感受。謝謝。

    2015-03-11 10:53:09

  • 萬鋼:

    2014年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也是科技改革發展過程當中的極不平凡的一年,黨中央、國務院對科技創新和科技體制改革給予高度的重視,我算了一下,大概去年中央、國務院常務會專題研究科技工作達到15次之多,這説明瞭中央的高度重視和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剛才你提到的“蠻拼”的,無論是科技發展方面,還是科技改革方面,都是“蠻拼”的。

    首先,基礎研究是“蠻拼”的。我們在生命科學和基因工程方面有新的重大突破,為未來人類疾病的基因治療奠定了基礎。鳥類起源的研究成果列入了《科學》雜誌的十大科學突破。在新型鐵基超導材料、暗物質實驗室等方面都有重大成果。總的説,我們在生命科學、物質給科學、奈米技術等等這些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們的國際科技論文被引用總量保持第二,被引用的數量提升到了第四位,國內的有效發明專利預計達到66萬件,同比大幅增加。

    2015-03-11 10:53:25

  • 萬鋼:

    中國科學家用他們對於科學的探索所獲得的新的知識,為世界科學的發展作出重要的貢獻。

    我們的戰略高技術研究是“蠻拼”的,“天河二號”連續四年居世界超級電腦的榜首,航太探月按計劃順利進行,大家都從電視上看到了相關消息。

    “高分二號”衛星提高了中國民用遙感水準。“快舟二號”成功升空,也提升了我們應急觀測的能力。深水鑽井平臺、深海探測獲得高産油氣流。“蛟龍號”持續進行遠洋的深海科學探索,無人潛水作業系統實驗成功。雜交水稻百畝均産量超過1000公斤,又創下了一個世界紀錄。中國雲的研發,形成了系統解決方案,支援著阿裏、百度等雲的服務。

    2015-03-11 11:03:06

  • 萬鋼:

    我們的産業發展是蠻拼的。當年,高鐵突破了十大科技難關,實現了從時速250公里向380公里的提升。現在開始在祖國大地上行駛,走出了國門。相關技術持續發展,開展了譜係化、智慧化的産品研發,並且運用在城際快車、地鐵等各個方面。

    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到去年年底保有量已經超過了12萬輛。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使我們多年研發的成果進入了産業化的階段。去年就有近8萬輛在市場上銷售。

    同時,租賃等新的商業模式也挺給力的。

    2015-03-11 11:08:54

  • 萬鋼:

    我們看到特高壓輸變電、核電、水電等重大技術裝備也開始走向世界。網際網路産業、電子商務、社交平臺、O2O快速發展,這其中有我們第四代移動通訊、移動網際網路、寬頻中國、超級計算、大型伺服器、智慧終端,多年來一系列的科技創新成果為産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多個重要指標增長都在30%左右,綜合競爭力快速提升。中關村還是我們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一個先行先試的區域,很多好的有效的措施正在向全國推廣應用。

    115家高新區的總收入同比增長了15%,它的研發投入、企業專利、新産品的産出都佔了全國企業的1/3左右。

    我們從2006年開始,中長期規劃開始實施以後,設立了一批重大專項,重大專項的任務落實也是“蠻拼”的,進入國際主流的國産CPU,作業系統整機進入小規模的生産,介質刻蝕機等高端整合裝備不僅裝備了我們的産業,也向國外出口。數控機床的産品銷售和應用新增的産值達到170億元。

    2015-03-11 11:12:24

  • 萬鋼:

    剛才我提到了4G網路,目前發牌以後我們國家已經是全球最大的4G網路了。TD-LTE的用戶超過了7000萬戶。第四代高溫“氣冷堆”工程的建設正在順利的推進。

    農業科技創新也是“蠻拼”的。農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超過了56%,為糧食的“十一連增”和農民的持續增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糧食豐産科技工程”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增産糧食4302萬噸。正在全面推進的渤海糧倉科技工程主要是解決中低産田、鹽鹼荒地的改造提升。種業科技方面為農業的良種使用率提高打下很好的基礎。

    2015-03-11 11:18:28

  • 萬鋼:

    科技惠民的工作也是“蠻拼”的。創新醫療器械的示範應用達到了10余萬套,一大批産品成功實現了國産化應用。重大疾病的協同研究網路有覆蓋到鄉的預警預報系統,有一系列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醫院重點實驗室所進行的一些網路發揮的作用,特別是新醫藥的産業聯盟也開始發力,有效支援了登革熱、埃博拉、H7N9等這些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

    大眾創新創業也是“蠻拼”的。千千萬萬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中小微企業正在書寫著中國創新的精彩故事,僅僅在中關村去年每天就有49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誕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業的星火逐漸成為燎原之勢。

    科技改革也是蠻拼的,去年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改革、科技項目經費管理、科技服務業的發展、成果轉化、中關村試點政策的推廣、科研基礎設施向社會開放、科技基礎制度(比如科技報告制度)以及院士制度改革方面都出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這些改革措施的出臺,有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有千千萬萬科技專家包括兩會的人大代表、委員提出了很好的建議和措施。我們各級科技主管部門和相關部門也十分給力,大家齊心協力,推動科技改革深入發展,有力促進了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謝謝。

    2015-03-11 11:25:43

  • 科技日報和中國科技網記者:

    萬部長您好,2014年,被稱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破冰之年”,特別是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已經全面啟動。全社會特別是科技界對此十分關注,能否請您具體説一下改革的進展?在推進改革的過程當中,是否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謝謝。

    2015-03-11 11:33:03

  • 萬鋼: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國家科技體制改革和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的直接推動下,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的科技體制改革,勇破堅冰、高速前進,打響了一場勇闖“深水區”、敢啃硬骨頭的攻堅戰。

    我剛才列舉了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科技服務業、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社會開放等等一系列的改革。這裡,我主要向大家介紹兩項重要改革的進展,也是大家最關心的兩個方面。

    一是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管理的改革。二是關於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改革。

    2015-03-11 11:33:22

  • 萬鋼:

    2014年底,國務院頒發了《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這個方案已經向全社會公佈。改革堅持問題導向,現行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在改革發展的各個階段先後形成,也為我國增強科技實力、提高綜合競爭力、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也出現了缺乏頂層設計、統籌協調不夠、資助方式不完善等問題。中央財政的各類科技計劃約由近40個部門管理,有近百個計劃渠道,客觀上的分散造成了重復和封閉,影響了效率,資源碎片化的問題突出。

    廣大科技人員也多次提出這個問題,為了多頭申請、跑項目的負擔特別重。這個問題中央領導有很明確的批示,要求在保持財政對科技投入力度的同時,全面提高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科研資金要進一步整合,不能分割和碎片化。

    2015-03-11 11:35:48

  • 萬鋼: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近年來,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後,科技創新的發展特別迅速,帶動了許多重要産業的變革。最重要的特點表現在從科學技術到産品和市場演進的週期不斷地縮短,各個傳統的研發階段逐漸模糊,需要我們圍繞産業鏈部署創新鏈,使創新鏈條更加便捷、靈巧,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行的生産力。所以,這次關於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重點,就是針對科技計劃進行頂層設計、強化分類資助。逐步打破條塊分割,加強統籌協調,建立有中國特色的以目標和績效為導向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體制,使國家科技計劃更加聚焦于國家目標、更加符合科技創新的規律、更加高效配置創新資源、更加強化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最大限度的激發科研人員的創新熱情。

    2015-03-11 11:41:10

  • 萬鋼:

    這場被科技界視為科技體制突破口的改革,已經拉開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部門聯動、地方聯動的大幕。一項重要內容是,由各部門組成一個聯席會議,把社會發展、經濟發展的需求都放在這個平臺上來進行統籌,由高層專家組成戰略諮詢和綜合評審委員會,為戰略決策提供諮詢。科技項目的具體管理,由專業機構負責,政府各部門不再直接介入項目具體管理。同時,政府要加強對事中、事後的監管和績效評估,來推動發展。這就是所謂的“一個平臺、三個柱子”。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基礎,就是聯通各部門和科技界的科技管理資訊系統,同時國家財政支援的科技項目的成果要進入科技報告體系,除涉密項目外,都要向全社會公佈,使全社會了解國家財政支援的科研項目的進展和成果,同時也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

    新的科技計劃分成五大類:一是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科研科技人員的基礎研究和科學前沿探索、支援人才和團隊建設。二是事關於未來國家長遠發展的重大科技專項。這是由國務院決策實施的。三是事關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針對各領域突出的共性關鍵、社會公益的技術問題,從重點基礎研究和共性關鍵技術的研究,一直到産品的研發以及成果的推廣,形成一個研發的鏈條。

    我們在“十二五”的時候,已經啟動了一批重大科學計劃,這些計劃實施以來,也逐漸的向應用領域拓展,一些關鍵技術,比如電動汽車,過去主要是支援共性關鍵技術,在市場推廣的時候,現在也碰到了一些像電子材料、電力電池,和網際網路的連接等方面的問題,都需要統籌部署,共同研究。

    還有一個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支援企業技術創新,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小企業發展、科技孵化器方面的發展。還有一類計劃就是支援人才基地的計劃,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以及各類人才計劃。要進行這樣的部署。

    2015-03-11 11:46:35

  • 萬鋼:

    改革方案頒布以後,目前我們正在著力的推動,研究制定了國家科技計劃管理聯席會議制度、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的組建方案。對於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的試點工作也已經開始啟動,按照聚焦重大目標、全鏈條設計、協同創新的原則,形成了6個試點專項。同時,現有科技計劃的整合也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原來説的近百項科研計劃已有近50項進行了初步的整合。

    剛才您提到了難點,這個難點實際上在我們整個研究制定的過程當中也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第一個是如何加強專業機構建設,這成為了一個大家關心的問題。結合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對國際經驗也進行了深入分析,依託專業機構管理科研項目也是一種國際通行的做法。但是,各個國家對專業機構設置也有多種模式,有的獨立於政府之外、有的是隸屬於政府,有的是委託社會化非營利機構管理。

    根據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專業機構的建設要兼顧現實的可操作性、未來的長遠發展。當前,是主要依託現有的具備科研管理專長的各部門的管理機構進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專業機構各項要求的管理機構。隨著科技體制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深化,促進專業機構逐步的走向社會化、市場化,為了規範專業機構的建設和運作,對制定專業機構的管理制度、運作標準、促進相關單位的改革也提出了要求,相關工作正在推進之中。

    2015-03-11 11:59:21

  • 萬鋼:

    形成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也是我們第一次嘗試。因為過去的這些科學計劃都是分佈在各個部門,怎麼凝練成一個全鏈條的創新計劃,在專家的層面上就要多學科、多領域的共同來合作。從産業的需求方面看,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進行全鏈條的設計,各部門怎麼樣把最急迫的需求凝練出來,需要積極探索。我們從2014年開始對一些試點的項目進行了整合,目前,有6個試點的專項正在凝練。第一次聯席會議可能在兩會以後就會抓緊召開。我們會把科技改革的進展跟大家經常的溝通、經常報告,也會在我們的網站上公佈出來。

    應該説,黨中央、國務院對於科技計劃的改革是高度重視的,在64號文件當中,對於改革也設定了一個過渡期,用三年的時間逐步的從試點鋪開,一直到全方位的實施。所以,不會對現有的科技項目造成影響。在改革的過程中,對改革方案的設計我們就進行了幾十次的調研,深入各種科研機構。包括管理部門也進行了深入的研討,改革的整個過程在科改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經過好幾輪的討論,我們覺得實施的過程中,還要依靠大家,上下結合,從最基礎的實施開始逐步的進行完善,最後能夠得到一個高效率的配置。

    2015-03-11 12:13:05

  • 萬鋼:

    我還想解釋一句。去年兩會以後,頒布了《關於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去年兩會我接受採訪時也講了一下,此項改革也是在實施的過程當中,通過深化改革,首先要適應科研自身的規律。因此,要加強統籌協調,要職責明晰。比如説把一部分項目管理權和經費預算的協調權賦予項目實施的法人單位,使法人單位能夠為申報項目的科技人員提供諮詢服務,項目實施中的一些預算調整也由法人單位按照規則進行調整。特別是對於項目實施好的,結余資金可以留歸原來項目的單位。在科技經費的使用上,全面引入了間接費用制度,一方面補償法人單位為項目科研工作發生的支出,同時也可以為在職的科研人員進行績效激勵。研究生參加科研、外聘科研助理的經費可以直接在預算當中列支,這些已經開始落實。去年,“973”計劃有90多個項目驗收,實施效果好的,都已經把結余的經費留歸了課題單位。同時,政府的管理部門還是要做好事中、事後的監管和服務工作,這個服務工作就是要做好對各類實際問題提供政策諮詢。對於一些項目經費的使用,還要進行抽查式的監管,及早發現問題來研究解決。謝謝大家。

    2015-03-11 12:13:11

  • 中央電視臺、中國網路電視臺記者:

    萬部長,您剛才多次提到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今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多次提高了這八個字,而且我還摘錄了這樣一段,“政府要勇於自我革命,給市場和社會留足空間,為公平競爭搭好舞臺。”我想請問萬部長,在這方面科技部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和規劃,這個舞臺要怎麼搭?空間要怎麼留?謝謝。

    2015-03-11 12:13:27

  • 萬鋼:

    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對於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了很明確的指示,對各部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也有很具體的要求,這個重要的決策也是推動科技創新,包括科技體制改革的要求。

    現在對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先我們意識到是有很好的基礎,它是我們國家創新創業的一些新特徵、新趨勢。

    第一,創業活動通過網際網路、開源軟體和開源硬體以及3D列印等新技術的應用,降低了創業的邊際成本,促進了更多創業者的加入,這是一個技術條件。從創業服務的本身來説,也是一個從政府發力到市場發力,一大批市場化、專業化的新型創業孵化機構提供投資、路演、交流、推廣、培訓、輔導等增值服務,還有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網際網路金融也快速的聚集到這個方面,這是從社會這方面看到的。創業的主體逐漸的由過去小眾轉向為大眾,創新創業由精英走向大眾,有越來越多的“草根”群體,比如大學畢業生、海歸留學生,比如很多科技人員,包括還有一些企業的高管開始走向自己創業之路,創新創業已經形成了一種價值導向、生活方式和時代氣息。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特點,網路資訊平臺從技術供給到需求導向,通過社交網路趨於扁平,創業者的奇思妙想可以和使用者、用戶進行直接的接觸,滿足了用戶的體驗,大家互相提意見以後,縮短了和創業者、和用戶者的距離,也加快了創新的步伐。

    我們國家科技孵化器在大眾創新創業方面有很好的基礎,目前全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已經超過了1600家,大學科技園有115家,在孵的企業有8萬多家,就業人數有170多萬。全國活躍的創業投資機構有1000多家,資本總量超過3500億,網際網路的接入超過6.3億,固網普及率已經達到50%。技術交易也很活躍,2014年,全國的技術交易成交額達到了8577億,近年來以15%的增速增長。

    2015-03-11 12:27:29

  • 萬鋼:

    那麼我們怎麼把這麼好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基礎和創業者的需求對接起來,能夠最大量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特性,來起到市場配置起決定性作用,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業創新的意見。這個意見針對創新創業活動的階段性特點提出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一些具體措施。

    第一個我們總結了像北京的車庫咖啡、深圳的“創新柴火”空間等等這些新型孵化機構以後,這些機構最大的特點就是一種眾創空間,它的需求是為創新創業者提供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科技資源共用的空間。所以,要構建好眾創空間。

    第二個要降低這些創新創業的門檻。比如對這些空間的租金、網路使用費用,以及所需要的公共服務、對創業培訓這方面要給予財政補貼,這樣就降低了服務創業的門檻。近幾年來,國務院各部門都頒布了一些鼓勵科技人員和大學生創業的政策,這些政策可以整合起來使用到眾創空間創新服務中去。還有就是支援創新創業的公共服務活動。我們了解到創業者都有很好的創新的奇思妙想,一個可以通過網路上跟用戶對接,另外一個可以通過創新創業大賽讓創業投資機構參與,讓市場來配置資源。

    第五,政府財政資金對於一些好的科研項目,比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資金可以對它進行一些補助。最重要的還是要營造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3月2日,科技部等6個部門專門召開了全國的電視電話會議,對貫徹落實《意見》進行全面部署,使大眾的萬眾創業、萬眾創新形成一個星火燎原之勢。很多資訊我們在網站上已經公佈,大家可以獲取。謝謝大家。

    2015-03-11 12:28:34

  • 俄羅斯阿爾法電視臺記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以體制創新推動科技創新,中國的科技創新改革與發展都與國際合作分不開,有一句老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技部能否調動海外的智庫智囊,為中國的科技體制創新貢獻智慧?還有就是請萬部長介紹中方下一步在高科技領域如何與俄羅斯方面合作?謝謝。

    2015-03-11 12:42:50

  • 萬鋼:

    關於國際科技合作的問題,國際科技合作一直是中 國科技體制改革開放、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目前,中國已經和150多個國家政府和地區都建立了科技合作的 關係。去年,我陪同李克強總理參加了俄羅斯的創新大會,在俄 羅斯創新大會的會場上,我們還有專門的中國館,比如中國的高 鐵、核能等這些重大高新技術也被展出。我更高興的還有一些創 新創業的小産品,比如無人機、無人船,還有一些關鍵技術,這 些方面都有展覽,我感到十分的振奮。

    去年的浦江論壇,俄羅斯是我們的主賓國,俄羅斯創新大 會中國是主賓國。我們在論壇上對於科技創新的一些政策進展進 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俄的科技合作有長遠的歷史,高科技合作的各個領域當 中,都有相關的合作內容和合作的重點。我在這兒舉一個奈米科 技的例子,中國和俄羅斯近幾年來都有科研項目的合作,也有産 業項目的合作,還有企業間的合作。中俄的科技合作,我們正在 深入的研究,確定新的發展方向。相關例子較多,我不一一列舉 。此外,我們在中美、中歐和周邊國家等都有寬領域的科技合作 。

    2015-03-11 12:43:11

  • 德國世界報記者:

    《反恐法》當中提出國際技術公司公開 技術密鑰有關內容,您可能也聽到了一些外國公司的關切。另外 一個問題,關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個熱點就是關於創新。 近期有漢諾威的技術展覽,中國這次是夥伴國,中國在創新方面 和參加展會方面有什麼樣的考慮?

    2015-03-11 13:14:23

  • 萬鋼:

    您剛才提到的關於一些安全方面的內容,我想在制 定《反恐法》的過程中都進行了認真的研討,應該説,我們國家 在資訊産品安全上,第一個是遵循國際慣例的,包括我們企業走 向世界的時候,像美國、歐洲的國家也都提出了相應的關於資訊 安全方面的要求。我們實施的法律具體的措施,也是按照法律的 要求,按照國際上的慣例進行實施。

    關於剛才説到的展覽,在每年3月份的時候召開。我以前在德國學習和工作的時候,每年都會找出時間去看,這是一個資訊産業發展方面的一個風向標,最新的技術、最新的應用、最新的發展,都會在上面展出。

    這一次展覽,中國是夥伴國,我們將會參加相關活動,推動雙方的合作。據我所知,我們國家的相關網際網路公司、資訊通訊公司,包括資訊設備生産的企業、一大批中小企業都會參展,展示中國的産品、了解市場的需求。

    對於這次展覽,大家比較關注工業4.0的具體推動應用。在中國資訊化和工業化的融合方面,我們從科技創新的角度,已部署實施不少年。包括資訊産業本身的發展方面,對於工業設施的改造方面,對於企業管理等方面都作了很多部署。那麼,現在這 一次我所知道的,雙方將在工業方面進行合作,科技上也做好了我們相應的工作,中國科技部和德國教研部將在今年5月份召開的創新論壇上,就城鎮化、資訊化等來做好各方面的支撐工作。

    2015-03-11 13:14:46

  • 中國網記者:

    “十三五”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關鍵 時期,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決戰階段。請問萬部長,科技部對 “十三五”科技創新有什麼總體規劃?這個規劃的制定目前處於什麼階段?謝謝。

    2015-03-11 13:15:22

  • 萬鋼:

    2015年,是全面落實重大科技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 、統籌謀劃“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重要一年。今年重點做好規劃工作的前期研究和戰略謀劃,就是要圍繞著落實“四個全面”,聚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以全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目標,大力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實現科技治理和管理現代化。

    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同時,我們要對“十三五”科技創新的發展方向進行設計和謀劃,突出這麼幾個重點。第一,面向國家長遠發展,強化創新驅動發展的頂層設計,組織編制好“十三五”的科技創新規劃。“十三五”是全面完成2006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的衝刺之年。為了做好“十三五”工作,我們去年對規劃綱要和重大科技專項組織實施情況,進行了全方位的評估;同時對未來五年的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參與這項工作的有中科院、工程院、基金委、教育部等科技部門,各高校的高層專家,也有經濟管理方面的專家,前前後後大概有8000多人次,其中還包括將近500名海外專家。我們還邀請了一批頂尖科學家來到中國參與這項評估工作,這個評估的結論已經形成。我們開展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要科學準確的了解我們發展的現狀、系統總結好以前的經驗,謀劃好建設創新型國家決勝階段的任務部署。

    第二,“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深入落實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把剛才所説的那些重大科技改革措施落到實處,紮實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

    第三,在制定“十三五”規劃時,還要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加快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同時在面向未來發展的重點領域,凝練一批對國家戰略任務、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各個方面發展有重大促進和帶動作用的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工程,以全面增強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

    第四,要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勢,加強創新的 政策環境建設,引導區域創新,積極營造開放合作、良性互動的氛圍和土壤,以全面實現規劃綱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所確定的各項目標。

    2015-03-11 13:15:42

  • 台灣工商時報記者:

    今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中國製造2025,還有一個網際網路+,這都是新詞。台灣業界也在很熱烈地討論這方面。從科技方面來説,針對總理説的這兩個新概念,我們兩岸在科技方面、産業方面在哪些領域可以進行合作?另外,這幾年兩岸科技交流也蠻頻繁,也有一些成果,能不能請您評述一下,之後還有哪些地方可以進行更深一步的交流與合作?謝謝。

    2015-03-11 13:21:02

  • 萬鋼:

    這次提出的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引起了各方面關注。昨天我參加了兩會汽車界委員代表的座談,談到了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也提到了網際網路+和中國製造2025。我想這兩方面,相關部門都有一些介紹了。我談談我自己的感覺,中國製造確定面向2025重要任務的時候,特別關注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剛才,我和來自德國世界報的朋友特別談到一點,比如我們在工業4.0方面的合作,包括我們多年來推進資訊化工業化融合方面的成果利用,包括我們改造一些傳統産業,使它能夠提升産業的競爭能力。特別是在網際網路的普及、移動網際網路所提供的無處不在的接入和大數據、雲計算應用的條件下,産業形勢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包括産業業態和商業模式都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一點值得我們重視。

    大家看到,現在的汽車企業正在和網際網路企業加深合作。先是從網路銷售開始,現在逐漸進入到智慧汽車、智慧製造的範疇。特別是網際網路的應用,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動汽車的發展很好地結合。電動汽車是網際網路和汽車融合發展的重要載體。當年我們在確定“三縱三橫”電動汽車發展佈局的時候,特別在汽車控制系統方面就有了系統總線網路的考慮。所以從2008年奧運會示範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坐在控制室裏看到每一個電動汽車,包括它的運作情況,包括對每一個電池的情況都可以獲得相關資訊,這在世博會上也得到很好的應用。

    現在網際網路的發展,比如説地圖的應用,比如一系列控制系統的運用,又為汽車駕駛員提供了很多便利。比如在他要去的目的地上有沒有堵車,氣候怎麼樣?這對汽車的智慧駕駛、安全駕駛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汽車的智慧駕駛也在逐步推進。在生産方面也會産生很大的變化,包括促進優質資源的配置、銷售模式的變化、服務模式的優化。

    無論是製造2025也好,或者是網際網路+也好,兩岸的産業合作、科技合作都有不小的空間。在全球新興産業發展的情況下,兩岸下一步的合作可以重點放在高科技的産業領域,兩岸有很多共同或者互補的方面。兩岸合作,特別是高科技産業合作已經有很好的基礎。我們建議進一步拓寬人員之間的互訪,完善兩岸科技合作的平臺,加強兩岸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通過合作,積極完善資源共用、風險共擔、市場共創的機制,促進兩岸的經濟發展,提升兩岸的競爭力。謝謝。

    2015-03-11 13:41:35

  • 人民日報、人民網、人民日報客戶端記者:

    請問萬部長,關於科研管理去行政化的問題。在科技體制深化改革過程中,有人認為行政權力仍然存在主導科研管理的問題,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請問萬部長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謝謝。

    2015-03-11 13:42:23

  • 萬鋼:

    我感到,轉變職能、完善管理是很重要的。

    科技部按照中央關於轉變職能的要求,著力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按照國務院要求,取消和下放了一批審批權,使市場能夠更加地活躍起來。對於科技的本身來説,要遵循科技創新的規律,在各項科技創新活動當中,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大眾創新創業、小微企業等各種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剛才,我在改革措施當中特別介紹了不再直接管微觀項目。科研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個重要職責。對一些涉及全局的戰略性問題,政府應積極發揮好應有的作用,該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剛才大家問了如何制定好“十三五”發展規劃,我們將更加深入基層,了解對於激發積極性、創造性還有著的障礙,並且通過改革努力地克服它,特別是做好科研的評價和評估,以及經費監管方面的工作。

    現在,科技創新已經在國家戰略全局中的位置越來越突出。所以科技創新的規劃政策應該更加強調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緊密結合。

    從科技的投入角度上來説,全社會各方面對於研發的投入已經超過了GDP的2%。其中,企業投入的部分超過了76%,所以在企業技術創新當中,它們所碰到的各種問題,比如産學研結合的問題、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怎樣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問題、怎麼使科技創新得到更多的金融支援的問題、怎麼促進科研機構人員和企業互相之間交流的問題,都應該是我們關心的重點,是我們加強服務和管理的重點。所以,我理解這個去行政化,最重要的還是轉變職能,更多地建立服務型政府,最重要的是遵循規律來激發全社會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謝謝。

    2015-03-11 13:47:41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線上記者: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4年我國科研經費投入達到13312億元,對比以往,每年的科研經費都有所增加。在這麼大的科研經費投入之下,為什麼我國一些包括電子,比如手機的晶片、汽車的發動機,還有機器人等行業,核心的技術仍然依賴進口。請萬部長解釋一下原因,何時才能讓老百姓用上“中國芯”?謝謝。

    2015-03-11 14:03:51

  • 萬鋼:

    剛才你提到了統計局公佈的數字,我想解釋一下,全社會研發經費的支出是一個從全社會來統計的一個概念。我剛才也介紹了,它的投入來源與投入結構,其中76%左右來自於企業。這説明我們的企業正在高度關注自己創新能力的成長,也説明瞭我們的企業已經進入依靠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來贏得市場競爭的階段,競爭態勢正在發生變化。這是近幾年來非常重要的一個變化。

    您剛才提到了關於電子資訊方面的問題。近十年來,我們國家的積體電路市場快速增長。長期以來,國家通過相關科技計劃,對我國的積體電路技術研發給予了持續的支援。特別是2008年以後,通過電子與資訊領域三個科技重大專項的組織實施,圍繞著全産業來部署創新鏈,對積體電路的設計、裝備製造、成套工藝等核心領域的關鍵技術給予了集中的支援,也有效地提升了我國積體電路産業的整體技術水準和相關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剛才我説,像刻蝕機、離子注入機,這些都逐漸走向了世界。

    在積體電路的晶片領域,我國以申威等為代表的超級電腦,CPU已經實行了自主發展,自主的嵌入式CPU在數控機床、工業裝備領域開始使用。“TD-LTE/SCDMA”、自主的手機晶片等方面相關技術已經開始商用,並佔據了一定的份額。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處理器及控制器、記憶體等一些積體電路的高端晶片,目前在全世界生産只有少數幾家企業才能夠製成,形成了一個全球的市場。這一是和我們國家起步比較晚有關,另外一個也跟投入有關。

    2015-03-11 14:14:06

  • 萬鋼:

    比如電子與資訊領域三個重大專項,從2008年到2013年累計的中央財政投入大概是290億人民幣左右,而英特爾和微軟兩家公司僅在2013年研發投入就達236億美元。2014年國務院發佈了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綱要,明確了今後推進積體電路産業發展的方向、任務和具體的措施,對科技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我們下一步在具體落實綱要方面,將集中力量來加快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搶佔和構建重要環節的戰略制高點,為提升我們國家積體電路産業的核心競爭力提供科技支撐。這也需要企業和整個産業以及創新環境的共同努力。

    關於汽車發動機,我想提一個最近看到的數字。2014年,我國汽車産銷量達到2372萬輛和2349萬輛,比上年增長了9%以上。2370多萬輛的汽車當中,國産發動機配套達到了2108萬台。也就是説,國産汽車配套率達到了86%。因為我以前長期在汽車企業中工作過,我們國家的汽車起步比較晚,真正的快速發展也是本世紀初的事情,但是通過自主創新以及國際合作,我們國家的汽車發動機這些年有很大的進展。但是,這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行業,發動機技術進展很快,技術進步也是日新月異的,而且整車生産單位一般説起來,在配置發動機的時候,也不光是按照技術的要求,也要按照成本、性價比的要求配置最佳資源。所以,我們還得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

    昨天很多參加兩會的委員、代表都提出來,還有一些企業老總也提出來,我們有兩項任務需要完成:第一,汽車發動機一定要能夠在節能減排、清潔排放上下大功夫。同時,我們的重點還要放到新能源汽車方面,新能源汽車我們國家從本世紀初開始研發起步,保有量已經達到12萬輛。其中去年下半年市場開始著力發展,已經達到將近8萬輛的銷售。

    2015-03-11 14:22:15

  • 萬鋼:

    在這個市場的形成過程中,我們堅持了核心技術和整車同時開發。我們現在在電池、電機、電控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當然,我們還要繼續加強這方面的研發投入,特別是企業這方面的研發投入。同時,還要解決電動汽車在市場推廣上碰到的一些問題,比如裝充電樁,比如快速充電的技術研發,比如在商業模式上的“分時租賃”模式,比如在公車改革上怎麼優先使用新能源汽車等,使更多人使用上電動汽車。

    綜合競爭力的提升需要科技創新的努力,産學研各單位的科研人員有責無旁貸的責任,要潛心努力,國家應給予大力支援。同時,也需要有企業的努力和我們在商業模式、在産業發展政策、在市場環境的營造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援。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就像一棵成長中的樹木,大家一起來呵護和支援它,去提升它。

    2015-03-11 14:22:36

  • 香港中評社、中評網記者:

    我們一直在尋找高科技産業發展的方向,我們發現很少有突破,請問部長您對此有何建議?以及未來內地在支援香港發展高科技方面可以有一些什麼樣的配合?謝謝。

    2015-03-11 14:22:43

  • 萬鋼:

    我在大學工作的時候,有很多香港大學的好朋友,包括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我們經常進行溝通交流,有一點,我覺得香港的大學科研水準挺高的,我們有很多地方需要向他們學習。我們要大力推動香港大學和內地大學的科技合作。

    最近有幾項措施。第一個,香港科研機構和人員參與國家科技項目還有各類人才計劃。第二個,我們一些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香港的大學建立了夥伴實驗室關係,特區政府給予了很大支援。第三個,香港也有科技創新園區,內地與香港在這方面有深度合作。第四個,在科技服務業上,特別是香港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服務方面和科技金融投資方面有很好的經驗,內地和香港可以進一步合作。香港的一些科技成果産業化,可以到內地來進行實現。今年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後,劉延東副總理專門邀請一些獲獎代表開了一個座談會,就科技改革和創新聽取他們的意見。其中,就有香港的科技人員,他們都介紹了自己在科學研究上的成果。通過和內地的一些企業合作來發展産業,這是一個很好的機遇。

    2015-03-11 14:24:12

  • 萬鋼:

    而且,深圳毗鄰香港,深圳是國家的自主創新示範區,同時也是我們的自貿試點,雙方有一個深港合作圈,有很多香港的大學都在那邊有研究院。我建議香港的這些大學和深圳、內地的大學,在現在的研究院基礎上可以發展一些大學科技園,特別是在我剛才所説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過程當中,使香港大學裏的大學畢業生能夠積極參與進去。我們各項政策都是一視同仁,共同對待。

    這樣的話,香港的創新創業者能夠進入內地這麼大的一個腹地,其實我覺得當年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有很多香港公司來內地辦企業,當時是辦企業,現在可以更多地來創業、創新,來分享改革創新的成果和紅利,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共同努力,作出共同的貢獻。

    2015-03-11 14:24:43

  • 祝壽臣:

    本次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萬部長。謝謝各位記者。

    2015-03-11 14:25:56

  • 中國網:

    中國網網上直播到此結束,感謝關注!

    2015-03-11 14:26:12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5/3/11/20153111426045148051_360.mp4

圖片大圖:

  • 科技部長萬鋼答記者問記者會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

    中國網 高聰

  • 記者陸續到場

    中國網 高聰

  • 科技部長萬鋼入場

    中國網 高聰

  • 科技部部長萬鋼向記者揮手致意

    中國網 高聰

  • 主持人祝壽臣邀請記者提問

    中國網 高聰

  • 科技部部長萬鋼

    中國網 高聰

  • 中國網記者提問

    中國網 高聰

  • 科技部長萬鋼答記者問

    中國網 郭天虎

  • 記者會主席臺

    中國網 高聰

  •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提問

    中國網 高聰

  • 科技部長萬鋼答記者問現場

    中國網 郭天虎

  • 科技部部長萬鋼答記者問

    中國網 高聰

  • 現場翻譯

    中國網 高聰

  • 科技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高聰

  • 記者會現場

    中國網 郭天虎

  • 記者會主席臺

    中國網 郭天虎

  •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高聰

  • 科技部部長萬鋼

    中國網 高聰

  • 俄羅斯阿爾法電視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高聰

  • 台灣工商時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高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