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show=t">文字實錄?show=p">圖片實錄" target="_self">返回直播頁

"十一五"農業發展成就和"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記者會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將於3月12日(星期六)下午14:30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農業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將就“十一五”農業發展成就和“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歡迎採訪會議的中外記者參加。?show=t" id="wenzi" class="nav1">文字實錄 ?show=p" class="nav1">圖片實錄 " id="navback" class="nav1">返回直播頁

活動標題

  • "十一五"農業發展成就和"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記者會

活動描述

  •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將於3月12日(星期六)下午14:30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農業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將就“十一五”農業發展成就和“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歡迎採訪會議的中外記者參加。

文字內容:

  •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副主任卓培榮: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下午好。記者會現在開始!本場記者會的主題是“十一五”農業發展成就和“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我們邀請的嘉賓是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農業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陳萌山,現在先請危部長跟大家簡短地説個開場白。

    2011-03-12 14:26:04

  • 危朝安:

    各位新聞界的記者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感謝人大新聞中心組織這次記者會,感謝各位的參加,感謝主持人。

    2011-03-12 14:26:40

  • 危朝安:

    我們搞農業,要靠自己努力,更要靠大家幫忙。在這裡,我也借這個機會衷心地感謝新聞界的各位朋友長期以來對“三農”工作的關心、支援和幫助。

    2011-03-12 14:27:05

  • 危朝安:

    我們都知道,“十一五”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十二五”是推進農業現代化、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期。

    今天我和農業部的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辦公廳主任陳萌山先生,樂意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有關問題,歡迎大家提問。

    2011-03-12 14:27:19

  • 主持人卓培榮:

    今天的採訪時間預計一個小時,不提供翻譯,請大家用漢語提問,如果不會漢語的,可以用英文提問,提問的時候請報出所屬的媒體,原則上每個人只提一個問題。現在開始提問。

    2011-03-12 14:32:22

  • 新華社記者:

    我有個問題請問危部長。剛才部長您也提到了“十一五”期間是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黃金時期,回顧“十一五”,您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十二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發展的重點又是什麼?謝謝。

    2011-03-12 14:32:38

  • 危朝安:

    我們講“十一五”是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黃金期,主要是因為這個五年確實極不尋常,取得的成績歷史少有。講極不尋常,是因為,這五年是我們國家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特別是這五年,自然災害多發重發頻發。但是也就是在這五年,我們沒有因為災害的發生而糧食減産、農民減收,我們已經連續七年糧食增産,連續四年穩定在一萬億斤以上的水準,這在歷史上是少有的。

    2011-03-12 14:32:56

  • 危朝安:

    另外,這五年,我們農民收入也是持續快速增長。糧食是“七連增”,農民收入是“七連快”,就是連續七年都保持了持續較快幅度的增長。去年我們農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5919元,增幅扣除物價因素是增長了10.9%,高於城鎮居民的收入增幅,這也是歷史上少有的。我們也回顧了一下,2003年,城鎮居民的收入比是3.23:1,去年還是3.23:1,也就是説,這五年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比沒有持續擴大。我們認為,這也是難能可貴、歷史少有的。

    2011-03-12 14:33:08

  • 危朝安:

    關於“十二五”,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對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已經做了全面部署。結合農業農村工作的實際,我們也提出了明確的思路和工作重點。為了好記,作為我們搞農業的來講,把它概括成幾句比較好記的話,即“112345”,也就是説,把握“一個重點任務”,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來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在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過程當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另外,要突出“一條主線”,就是要加快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繼續調整和優化産業結構。“2”就是要緊緊圍繞“兩個目標”,就是把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持續發展我們的糧食生産作為首要目標,把持續快速的增加農民收入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目標。

    2011-03-12 14:33:16

  • 危朝安:

    “3”就是提高“三個能力”,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産能力、農業的抗風險能力和農業的市場競爭能力。“4”,在“十二五”要下大力氣推進“四化”,農業生産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5”,就是要強化“五大支撐”,強化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撐、科技支撐、裝備支撐、人才支撐、體制機制支撐。

    2011-03-12 14:38:37

  • 危朝安:

    我們今年的主要任務,也概括了這樣幾句話,就是“發展生産保供給,提高效益增收入,提升能力促轉變,防範風險保安全,改革創新增活力”。還是要努力實現“兩個千方百計,兩個努力確保”:一是保持今年的糧食總産要在一萬億斤以上;二是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加在7%以上。兩個努力確保:一是努力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的重大動物疫情,二是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的農産品品質安全事件,為“十二五”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開好局、起好步。謝謝你。

    2011-03-12 14:38:46

  • 中國化工報記者:

    化工産業對於農業具有一個很強的支撐作用,想問一下危部長,您對今年以及“十二五”期間化肥和農藥的需求量能否有一個預測?您剛才談到要確保糧食增産,推進農業現代化,您對這個支農産業有什麼期望呢?

    2011-03-12 14:38:56

  • 危朝安:

    化肥生産這些年在我們國家發展得很快,由於我們的化工産業、化肥産業發展得很快,為我們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增收,特別是糧食的增産,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我們大體每年現在化肥的使用量是5460萬噸,去年是5460萬噸,這是折純的量,這裡面主要是氮肥、鉀肥、磷肥,氮肥我們國家的生産能力是遠遠超出我們的需求,鉀肥我們還要進口。這些年,化肥的使用量雖然在增加,但是增長的幅度並不很快,這主要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指導農民科學用肥,應該説做了好幾年的工作,效果也是很顯著的。今後我們要繼續堅持。

    2011-03-12 14:44:29

  • 危朝安:

    但是,糧食要增産,農業要發展,對化肥的依賴程度當然還會越來越高。我們在使用化肥的時候,也是為了保持整個農業能夠持續發展,提升我們的地力,也大力推廣有機肥料和農機肥料,但是化肥是肥料的主體,這也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因此,化肥産業以後還會發展。謝謝。

    2011-03-12 14:44:37

  • 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網路電視臺記者:

    問一下危部長,去冬新春以來,我國北方部分冬麥區發生了嚴重乾旱,乾旱對夏糧生産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目前夏糧生産的總體形勢是怎樣的?會不會因為乾旱而減産?另外,經歷了今年的大旱以後,我們還能否有希望實現從“七連增”到“八連增”?

    2011-03-12 14:44:46

  • 危朝安:

    這個問題確實是比較大,請允許我佔用多一點的時間來回答這個問題。從春節以後,農業部開展了一個為期一個月的“百鄉萬戶調查”。根據調查情況和最近的農情調度,結合專家會商分析,大家比較一致的意見,就是當前的夏糧生産形勢總體上説是好的,面積有增加,播種品質好,冬前墑情足,苗情基礎好。據我們最近調度,截至3月10日一、二類苗是85.7%,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個百分點。雖然相當一段時間冬麥區發生了持續的大面積乾旱,對今年的夏糧生産,特別是冬小麥的生産造成了很大的威脅。但是我們政策措施力度大,科學抗旱的措施實,上上下下各有關部門、各地全力支援抗旱。加上2月下旬,在冬麥區有大範圍的降水,當然有的地方是中雨,雨量都比較大,範圍都比較大,旱情得到有效緩解。應該説現在苗情轉化得很快,乾旱沒有對今年冬小麥的生産、夏糧生産造成嚴重的影響。只要我們堅持把抗旱工作抓緊抓好抓實,堅持全面開展春季田間管理的工作,我想今年夏糧的豐收還是有基礎、有希望的。

    2011-03-12 14:45:00

  • 危朝安:

    現在已經實現了“七連增”,能不能再實現“八連增”,當然我和您的心情是一樣的,我們希望“八連增”。但是我們現在的糧食生産分三季,一季叫做夏糧,就是現在在田裏面的,一季叫早稻,有的地方已經播種了,有的地方還沒有開始育秧。還有一季叫秋糧,夏糧大概佔全年糧食産量的20%多,加上早稻,不到30%,大頭在秋糧。因此,説今年能不能豐收,能不能繼續增産,現在判斷還為時過早。但是我們要按照這個目標去做工作,千方百計來確保今年有一個好的收成,千方百計保持今年的糧食産量維持在一萬億斤以上的水準。當然,能夠增産更好。我們後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我們一定會竭盡全力,為了今年全年糧食豐收,做好我們的工作。謝謝。

    2011-03-12 14:50:34

  • 農民日報記者:

    去年蔬菜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一些城鄉居民反映比較強烈,社會上甚至有一種説法,叫菜貴傷民,菜賤傷農,請問農業部是如何確保“菜籃子”産品的市場供應,以避免出現這種現象?另外聽説農業部正在開展一個“百鄉萬戶調查”的活動,規模很大,在糧食“七連增”的背景下為什麼還要搞這樣的活動,目前進展情況如何?謝謝。

    2011-03-12 14:50:44

  • 危朝安:

    你提了兩個問題,我來回答第一個問題,請我們農業部總經濟師陳萌山同志回答第二個問題。蔬菜生産確實是關係到國計民生,人們一日三餐都得消費。蔬菜生産也是我們農業上的一個大的産業,我們現在每年的蔬菜播種面積大體是2.8億畝,一年的蔬菜産量,去年是6億多噸,去年雖然是蔬菜價格波動比較頻繁的這一年,但整個蔬菜的播面還比上年增加了3%,供應量也是相應增加的。因此,蔬菜價格的波動,不是因為供應上出了什麼問題、生産上出了什麼問題,事實也是如此,還沒有哪個品種、還沒有哪個地方出現買不到菜的情況。

    2011-03-12 14:50:59

  • 危朝安:

    我們希望,菜價確實不要太高了,高了沒有人買,起碼人家不多買。但是低了,農民會少種,甚至不種,所以兩頭都要兼顧。今年我們的蔬菜生産主要是想抓這麼幾條:第一,要鞏固和發展優勢區域,因為現在蔬菜都是大生産、大流通,優勢區域要多生産菜,生産好菜。第二,抓冬菜基地建設,包括海南、廣西、雲南、貴州、廣東這一片冬菜基地,現在在做規劃,也要鞏固這個基地,建好這個基地。第三,抓大城市的蔬菜基地建設。現在確實由於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比較快,原來老菜地佔了不少,現在各地都非常重視,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另外,我們從價格上來考慮,從經濟上來考慮,還是要保兩頭,控中間,就是城市居民的菜價要穩住,不要太高了,農民賣菜的價格也要穩住,不要太低了,減少流通環節。因此我們推行農超對接,去年農業部直接指導和服務,搞了兩千家帶動全國一萬一千家合作社,跟超市搞對接,減少流通環節,保證品質安全。今年我們農業部作為最大的一件實事來辦,就是直接指導幫助一萬家農民蔬菜專業合作社開展農超對接,使我們城市蔬菜能夠有個均衡的供應,有個穩定的價格,也使得蔬菜産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謝謝。

    2011-03-12 14:55:50

  • 陳萌山:

    我來回答你第二個問題。今年春節剛過,農業部就組織了113名幹部,分成26個調查組,下到各地搞一個月的基層調研活動,我們把這次活動形象地稱作“服務三農接‘地氣’”,具體講,就是我們的幹部懷著深厚的感情,本著學習的態度,帶著具體的問題,用科學的方法下去,以農民群眾歡迎的方式下去,下到基層,查民情、聽民意、紓民困、解民憂,達到了解“三農”、推動落實、鍛鍊幹部的目的。農業部門與農民群眾打交道最直接,為農民群眾服務也最具體,同時我們感覺,推動農業的發展關鍵要在基層。因而,最需要到基層,到農民當中去了解和熟悉“三農”情況,保持與農民群眾的密切聯繫。所以這次“百鄉萬戶調查”,可以説是農業部切實貫徹中央的部署要求,走訪基層,面對面、手拉手、心連心,開展服務“三農”工作的一個重要部署,是抓工作落實,抓作風轉變,抓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部署。剛才我們危部長説了,也是抓春管,特別是抗旱村管、春耕備耕的行動,同時也是跟我們的幹部在農業基層這樣一個環境裏錘鍊黨性,提升能力的一次機會。這次調研活動,農業部是跟地方農業部門一起組織開展的,以入村入戶調查為主,調查組住在鄉鎮,住宿和交通費由農業部統一安排,與農民和農村基層幹部同吃同住同工作同勞動,這樣的調研效果非常顯著,受到了各地和農民群眾的一致肯定,不少基層幹部和農民講,農業部搞這樣的調查,派幹部到家裏來和農民一起進行座談,他們認為這種形式非常好。我們部將認真總結這次調研活動,進一步完善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農戶做工作的方式方法,要形成長效機制,不斷地提高推動“三農”科學發展的能力。

    2011-03-12 14:56:01

  • 台灣旺報記者:

    部長,請教一下,兩岸農業交流越來越密切,但是對於現在開放存在嚴重不平衡的現象。兩岸合作交流當中台灣農民比較擔心技術保障這方面,跟大陸合作方面,怕技術方面沒有什麼保障,大陸方面有沒有一個可以讓台灣農民比較安心進行交流的措施。另外,很多投資人關心土地持有的問題,2008年的時候,十七屆三中全會有建議説農民的土地權利長久不變,但是在物權法裏只是規定説,承包地到期可以繼續承包,沒有具體的措施來説到底怎麼承包?如何讓農民有一個安心的措施?謝謝。

    2011-03-12 15:01:49

  • 危朝安:

    關於兩岸農業交流問題,請陳萌山先生來回答。

    2011-03-12 15:02:07

  • 陳萌山:

    我想你提的問題涉及到兩岸農業合作的兩個問題,兩岸農業合作,是兩岸合作的一個重要部分,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兩岸農業應該説互補性很強,發展加快。特別是2005年,大陸宣佈對台灣部分水果等農産品實行零關稅等政策以來,兩岸積極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貿易促銷活動,特別是台灣島內90%以上的各級農會、漁會、專業協會、産銷班。我們統計了一下,大概有一萬多人到大陸人參展參會,展示展銷島內30余種特色水果,還有800多種農産品深加工的系列産品,累計簽訂合同229億元,極大地促進了台灣農産品在大陸銷售的常態化,有效緩解了島內農産品生産賣難的問題,同時也豐富了大陸的農産品市場。

    2011-03-12 15:02:18

  • 陳萌山:

    有關資料顯示,2009年,台灣農産品銷售到大陸,總金額已經佔了台灣農産品貿易總額的23.6%,已經成為台灣農産品最大的銷售市場。當前兩岸合作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特別是隨著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訂以後,為農産品的貿易進一步擴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兩岸農業的互補性很強,特別是台灣的熱帶水果,優質的一些品種,還有其他的加工産品,有優勢。兩岸農産品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兩岸農産品的良性互動,將為兩岸的消費者提供更加廉價物美、新穎多樣的農産品,豐富和拓展我們的消費市場。所以我們相信,隨著兩岸農産品貿易機制化和制度化的發展,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兩岸農民的利益,進一步推動、深化兩岸農業産業合作和資源一體化配置。所以我堅信,兩岸農業交流合作的前景更加廣闊。

    2011-03-12 15:09:12

  • 陳萌山:

    在兩岸農業合作過程當中,擔心台灣的一些技術、一些品種能不能在大陸得到很好的保護。去年大陸跟台灣簽訂了海峽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合作協議,這樣就為兩岸農業技術交流穩定有序地開展奠定了基礎。我們從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大局以及維護兩岸農漁民切身利益出發,切實尊重台灣地區植物品種權保護制度的基礎上,作出了相互承認植物品種優先權的安排,推動了協議的簽署,在兩岸智慧財産權保護協議裏面有關農業技術、農業品種的內容也包括其中。該項協議建立了兩岸植物品種保護的合作機制,整體上促進了兩岸植物品種保護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了兩岸植物品種權的創造、運用、管理、保護的水準。下一步,農業部將認真抓好協議涉農部分的落實工作,促進兩岸植物品種的保護交流與探討,推動兩岸農業優勢互補、合作雙贏。謝謝。

    2011-03-12 15:09:22

  • 農資導報記者:

    我代表幾位人大代表來提問。他們關心的是農技推廣問題。據我們了解,當前鎮級、村級的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就像救火隊員,哪有問題他們出現在哪,哪沒問題好象就找不到他們了。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年底前要在全國普遍建立健全鄉鎮或者區域農技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農産品品質監管等公共服務機構。請問今年農業部將採取哪些舉措來完成這項任務? “十二五”期間農業部有哪些具體的目標?謝謝。

    2011-03-12 15:09:32

  • 危朝安:

    謝謝你對我們基層農技推廣體系的關心。我們國家的農技推廣體系在長期的發展過程當中,為促進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是做了大貢獻的。我們的農技人員非常辛苦,在一定意義上也可以説是非常艱苦,無論從條件、待遇還是工作的穩定性方面,都面臨很多的問題,因此國務院在2006年專門制定加快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決定。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就農技推廣體系的建設和改革,又專門提出了明確要求,就是你剛才講的這三大體系三年要建立和完善,今年是最後一年。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裏已經明確今年要完成任務。從目前基層農技推廣的現狀講,你剛才提到的像救火隊員一樣,這種情況是有的。因為,在前些年,在基層存在著線斷網破人散、隊伍散的狀況,人越來越少,素質也跟不上去,機制也不夠活,體制也不大順,確實存在這些情況。

    2011-03-12 15:09:57

  • 危朝安:

    經過這麼幾年的努力,到去年年底為止,我們基層農技鄉鎮推廣站,已經基本改革到位的縣有2100多個,我們都知道,我們的縣是2800多個。從條件建設上講,這幾年也在加快。同時,近兩年,我們對改革基本完成的有些鄉鎮站進行一些經費支援,中央財政去年拿了8個億,每個縣凡是改革到位的,基本經費是有保障的,每個縣100萬的支援,解決他們的工作經費問題。

    2011-03-12 15:14:41

  • 危朝安:

    同時,農業部搞測土配方施肥,搞高産創建,為這些農技人員搭建了平臺。當然,我們在機制上也進行了大的改革,對農技人員實行績效考評,按照群眾的滿意度和服務效果來給報酬。同時,我們也加強對農技人員的培訓,現在是三年一訓,因為我們基層的農技推廣體系多年來基本上沒有進過大學生,進去了一兩個,搞不到一兩年就走了。現在,我們為了提高他們的服務素質、科技素質,也在做工作,也在加強培訓。還有條件建設。包括國家實行新增一千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裏,我們也把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作為重要內容給予支援。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央提出來的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三大體系的建設和改革,健全這三大體系,這個任務是可以完成的。謝謝。

    2011-03-12 15:14:50

  • 南方都市報記者:

    “毒奶粉”事件,包括之前的“皮革奶”的報道見諸於報端,對內地消費者的信心打擊非常大。我們在一些採訪中甚至有港澳地區被採訪對象向我們反映説,港澳地區的奶粉都被內地的遊客買光了,他們沒有地方去買奶粉。我現在想請問的問題是,現在市場上流通的這些奶製品到底能不能讓我們放心地購買?我們的消費者應不應該採取一種對他們很放心的態度?謝謝。

    2011-03-12 15:15:01

  • 危朝安:

    謝謝你。農産品品質安全問題大家都非常關注,就這個問題來説,當然包括奶粉在內,所謂的“皮革奶”這些都是屬於農産品品質安全或者食品安全的問題。有這樣幾個情況,我可以説一下:第一,農産品品質安全方面的工作,這些年進步是比較大的,現在市場上的農産品品質總體上是安全的。第二,農産品品質安全的隱患依然存在,個案仍然時有發生。第三,要解決好農産品的品質安全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確保品質安全,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可能不是一年兩年,我們將繼續努力,全力抓好。我們農業生産,講十個字,五句話: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我們一定會把農産品品質安全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來抓。剛才講的“兩個努力確保”,其中一個就是努力確保不發生重大農産品品質安全事件。講到奶粉,去年進口比較多,但進口都是大包裝的奶粉,已經佔到市場上消費量相當大的比重,而且去年增幅比較快。由於2008年嬰幼兒奶粉事件,我們消費者對國産奶粉的信心受到了很大影響,我們不能不看到這個問題。恢複國産鮮奶、奶製品包括奶粉在國內市場上的地位,既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抓好奶業生産,同時也需要一個過程,消費者的信心才能得以恢復。

    2011-03-12 15:15:19

  • 危朝安:

    至於講到“皮革奶”,這可能是個別的媒體誤報,唯一發現有關聯的是2009年浙江發現京華一個乳酸飲料裏添加了皮革水解蛋白,但是農業部這些年來一直把這個作為一個檢測指標,看看我們的牛奶裏有沒有添加,每年都在查,這是一個例行檢測,包括三聚氰胺在內。這幾年下來,三聚氰胺限量值檢測合格率百分之百,就是沒有三聚氰胺的添加。第二,沒有發現所謂的“皮革奶”,牛奶裏沒有添加皮革水解蛋白。我想我們的國産奶品質是可以放心的。謝謝。

    2011-03-12 15:17:53

  • 中國經濟網記者:

    我想問危部長一個關於戶籍制度改革的問題。在您看來,戶口是不是阻礙農民工進城的最大的障礙?還有目前在國內,重慶已經率先實行了戶籍制度改革,您覺得重慶模式會不會在全國推廣?謝謝。

    2011-03-12 15:18:03

  • 危朝安:

    重慶的改革試點應該説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這些年,我們農村富餘勞動力到城市轉移的速度是比較快的,規模是比較大的,隨著我們農業的發展,本身農村富餘勞動力比較多,需要轉移。另一方面,由於我們工業化、城市化發展,也需要新生的勞動力,他們來了,進了城以後,當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都在逐步得到解決。進城的農民工是越來越多,而不是越來越少。所以,講戶籍制度是不是最主要的關鍵性問題,可能還不好這樣講。當然,也要進一步推進改革。謝謝。

    2011-03-12 15:18:21

  • 祖國雜誌記者、今晚經濟週報特約記者:

    在推動配合開發利用遠洋漁業資源,增加漁業收入方面,農業部在“十二五”期間會在哪些方面有一些什麼樣的具體舉措?另外,整個漁業在“十一五”期間,在農業總産值中,它的貢獻率大概是多少?在“十二五”中大概有什麼樣增長的預期?謝謝。

    2011-03-12 15:23:37

  • 危朝安:

    我先説一説,陳總再講。漁業發展在農業各大産業發展裏面,應該説穩定性是比較強的,每年都有所增長。第二,我們水産品的供應是非常充足的,很多地方以前是不吃魚的,現在都吃魚了,而且價格也是相對穩定的。雖然在整個農業當中佔的比重不大,但是它的貢獻還是很大的。當然,具體到“十一五”期間它的貢獻率是多少,實事求是講,我沒有算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它在“十一五”所做的貢獻比以前要大。我們的遠洋漁業應該説起步比較晚,現在遠洋漁業在整個漁業當中所佔的比重還是比較小的。我在這裡説這樣幾個概念:第一,去年整個水産品的産量是5400萬噸左右,其中捕撈産量是1500多萬噸,捕撈産量裏面,遠洋捕撈不到100萬噸,是97萬多噸,所以這個比重還是不大。我們國家的漁業主要還是淡水養殖,當然也有一部分海水養殖。

    2011-03-12 15:23:58

  • 危朝安:

    前幾年,世界上有一個著名的經濟學家説過一個事,説到中國,當然這不一定是恰當的,最大的兩件事是做了大貢獻,一個是計劃生育,一個是淡水養殖,所以我們的淡水養殖是發展比較快的,主要還是養殖業發展,捕撈的比重是在逐步下降的。

    2011-03-12 15:30:38

  • 陳萌山:

    我做點補充,危副部長剛才講了,中國是個發展中國家,遠洋漁業的起步應該説比較晚,1985年才開始起步,與世界主要遠洋漁業的大國和地區相比,我們的份額還很小,剛才危副部長講了,我們遠洋捕撈産量97萬噸,比重很小。遠洋漁業的發展,我們是在國際漁業管理的框架內來穩定地推進發展。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和1995年魚類種群協定,為世界各國和地區漁業管理組織開展遠洋漁業捕撈提供了規則。我們國家的遠洋漁業的發展,從一開始就遵循了國際法公約,我們中國已經加入了八個漁業公約組織,我們一貫堅持資源的養護與合理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嚴格履行相關的國際義務,遵守有關管理措施和協議,同時堅決支援國際社會打擊非法捕撈的行為。中國的遠洋漁業今後的發展將本著負責任的態度,在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框架內,合理地開發利用漁業資源。當然同時我們也主張,對漁業資源的養護和管理,應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實際需要。

    2011-03-12 15:30:54

  • 鳳凰衛視和鳳凰網記者:

    國家每年都會給種糧的農民各種補貼,但是落實下去的時候,有時候就變成了“攤大餅”,地方是按照耕地面積給農戶平攤補貼,種糧的不種糧的都得到補貼,導致種糧的農民還是沒有積極性,或者積極性受到影響,怎麼看這種情況?怎麼增加種糧農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有專家也評論説,再次的糧食危機已經近在眼前,作為糧食消費第一的國家,危部長覺得中國是否會受到糧食危機的影響?中國應該怎麼應對?謝謝。

    2011-03-12 15:31:04

  • 危朝安:

    給種糧農民補貼,這是我們國家重大的政策,實行這些年來應該説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在我們對農民的補貼,在農業上叫“四補貼”,第一個是種糧直補,第二個是良種補貼,第三個是農機具購置補貼,第四個是農資綜合補貼。這幾塊加起來是一千多個億。這個政策出臺時,應該説農民種糧基本上帶有相當的普遍性,因此補到了地,就補到了糧,誰有地,誰就種糧,帶有相當的普遍性。另外,農村政策,大的取向是完全正確的。在具體落實過程當中,可能有的農戶不種糧,把土地流轉出去,如果説不補給他,他可能要提高土地的流轉費用,如果補給他,他可以降低土地的流轉費用。因此,也等於補給了種糧農民。

    2011-03-12 15:31:30

  • 危朝安:

    第二個情況,現在土地的流轉是越來越多,各個地方確實有這方面的反映,特別是一些種糧大戶,他所得到的補貼比較少。比如説他自己十畝地,流轉人家的九十畝地,他只得到了十畝地的補貼,九十畝都給了土地經營權所有人,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對種糧大戶要給予特殊支援,國家增加的補貼盡可能向種糧大戶傾斜,來解決這個問題。農村情況千差萬別,有很多東西很難所有的都照顧到,我們就掌握這個政策,政策要能夠調動農民的種糧積極性,這是最主要的。當然,我們還要繼續完善,謝謝。

    2011-03-12 15:35:49

  • 危朝安:

    第二個問題,世界糧食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能講沒有影響,那肯定有影響,但是我們國家一直堅持要立足自給,解決十三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立足糧食基本自給,保證我們的生産量能夠達到需要量的95%以上,這叫基本自給。近年來,世界糧食市場的動蕩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在價格傳導上,所以我們現在糧價有些上升,糧價上升既有成本的推動,同時也有國際市場上價格的傳導,影響主要是這個方面。謝謝。

    2011-03-12 15:36:04

  • 湖北楚天都市報記者:

    有一個關於農業污染方面的問題。您知道,湖北也是千湖之省。去年我們在湖泊調查中發現,現在我們湖北的湖泊最大的一個污染源就是農業的面源污染,包括化肥等等,請問在“十二五”期間,或者下一步農業部在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方面會有什麼新的舉措?謝謝。

    2011-03-12 15:36:16

  • 危朝安:

    實際上農業也是個多功能的産業,當然不當的農業生産可能會造成污染,但是科學的農業生産不僅僅對環境不會造成負面影響,而且有正面的作用。你講的主要是水體裏氨氮的含量比較高,這可能是由於局部地區過量地施用化肥和不恰當地使用農藥所造成的,當然還有生活污水所造成的。為什麼我們一直講搞測土配方施肥,就是盡可能使我們的施肥能夠科學合理。農業在環境建設上、生態建設上,正效應也是非常明顯的,它可以補充地下水,湖北是種水稻的,可以補充地下水,可以凈化生活和工業污染所形成的污水,這個效果都是非常明顯的。所以農業是兩方面的作用都有。不恰當的生産,可能造成污染,科學的農業生産,給環境應該説是會做出大貢獻的。謝謝。

    2011-03-12 15:40:45

  •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

    在“十二五”農業規劃中,對如何守住高品質的18億畝耕地面積,我們有怎樣的規劃?剛剛部長也提到了極端天氣頻發,對於極端天氣,我們在“十二五”規劃中會不會有什麼樣的考慮?謝謝。

    2011-03-12 15:48:08

  • 危朝安:

    “十二五”如何守住18億畝的高品質的農田,應該説首先是應該守住18億畝耕地這條紅線,第二,我們的18億畝不都是高品質的,有三分之二不是高品質的,這個我跟您補充一下。所以,在“十二五”期間,一個是數量上,18億畝耕地紅線必須守住,同時要更加重視品質。現在全國18億畝耕地裏,有三分之二是中低産田,所以我們在“十二五”期間要大規模開展旱澇保收高標準農田建設,首先就是農田水利建設,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的主題是水利,其中是以農田水利為重點,這是解決水的問題。

    2011-03-12 15:48:37

  • 危朝安:

    第二,要解決土的問題,就是品質問題,提升地力,包括剛才講的測土配方施肥問題,包括增施有機肥的問題,包括土地平整等一系列問題,包括防治污染的問題。第三,還要解決路的問題,這幾年農業機械化發展得非常迅猛,現在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達到了52%了,還有的地方為什麼機械化難以實施?主要是路不通,特別是南方丘陵山區這些地方,所以還要解決路的問題。第四,還要解決環境問題。耕地的問題、水的問題、路的問題、林的問題,都要綜合考慮,綜合治理,提高我們的耕地品質。

    2011-03-12 15:48:47

  • 危朝安:

    關於氣候問題,這些年大家感受都很深刻,氣候確實在變化,災害確實在增加,而且這些年對我們農業上來講,幾乎是年年有災,季季有災,沒有大災也有小災,不是這個地方有災就是那個地方有災,災害是越來越頻繁,所以我們講這些年都是災害重發、頻發、多發。應對氣候災害,作為我們搞農業的來講,第一還是要靠科技,我們現在採取的很多針對災害性天氣影響的技術措施,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比如説下一步夏糧生産我們馬上要推“一噴三防”,就是為了防範幹熱風、倒伏、病蟲害、小麥早衰,這些技術的效果都是非常不錯的。

    2011-03-12 15:48:56

  • 危朝安:

    第二個,還是要調整我們的作物結構和佈局,要順其自然,能種什麼就種什麼。比如説溫度由南往北越來越低,降雨由南往北越來越少,這是大的變化趨勢,我們怎麼順應這個趨勢,來調整我們的作物結構和佈局,也是很重要的。再就是,我們跟氣象部門加強合作,共同應對農業方面的一些災害。謝謝。

    2011-03-12 15:49:07

  • 中國縣域經濟報和中國經濟網記者:

    我們知道,在去年的國內消費市場,特別是蔬菜副食品價格上漲非常快,比如説“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等網路用語一度成為熱點詞彙。我了解到為了穩定價格總水準,保障群眾的基本生活。去年12月國務院要求落實“米袋子”的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你是否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目前進展怎樣?取得了哪些成效?比如説哪些省市這方面的工作做得比較好?謝謝。

    2011-03-12 15:49:19

  • 危朝安:

    近幾年國內外農産品價格總體上確實是呈上漲的趨勢,比較明顯的上漲是兩輪,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是第一輪。第二輪是從2010年的下半年到現在,世界上農産品上漲趨勢非常明顯,這兩輪當中,國際上農産品價格的漲幅度都遠遠高於我們中國,這是一個總體情況。漲價的原因有很多,首先還是一個成本推動,這些年生産資料價格在上漲,土地流轉本身價格也是上漲的,勞動力成本也是上漲的,因此成本上升推動農産品價格上漲,這可能是主要因素。

    2011-03-12 15:49:39

  • 危朝安:

    第二個因素是價格傳導,就是剛才講的,國際上農産品的價格漲幅非常大,都要程度不同地傳導到國內,推動國內農産品價格上漲。第三個因素,流動性比較充裕,同時我們國家為了保持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保持我們種糧農民的合理收益,這些年也在政策上提高糧食的最低收購價格。我們講糧價是百價之基,在農産品中也是同樣的,糧價上去了,其他價格也會相應地上升。國家在穩定農産品價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調控的力度應該説是非常大的。當然你剛才講的這兩條都是重要措施,一個是“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一個是“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可以這樣講,這兩個方面都落實得比較好,但後面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我相信,市長負責“菜籃子”、省長負責“米袋子”這兩條完全落到實處,我們國家的農業又可以上一個大的臺階。謝謝。

    2011-03-12 15:49:50

  • 主持人卓培榮:

    由於時間關係,本場採訪活動到此結束。感謝危副部長和陳總,感謝記者朋友的採訪。

    2011-03-12 15:54:23

  • 中國網:

    直播到此結束。謝謝。

    2011-03-12 15:54:39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lh/20110312nongyeguihua_1299918821.mp4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中國網最早到達現場做準備

    中國網 李異濤

  • 攝像師的“眼睛”

    中國網 李異濤

  • 發佈會即將開始

    中國網 李異濤

  •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

    中國網 李異濤

  • 農業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陳萌山

    中國網 李異濤

  • 十一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副主任卓培榮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李異濤

  • 爭先提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新華社記者首先提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與會的外國記者

    中國網 李異濤

  • 直面農産品安全問題

    中國網 李異濤

  • 嘉賓低頭深思

    中國網 李異濤

  • 台灣記者發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農業部總經濟師、辦公廳主任、新聞發言人陳萌山答記者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記者獲得提問機會

    中國網 李異濤

  • 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回答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網 李異濤

  • 會後記者圍堵

    中國網 李異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