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show=t">文字實錄?show=p">圖片實錄" target="_self">返回直播頁

“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記者會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2011年3月10日上午10:00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姜昆、呂章申、龍瑞、尹力、韓紅將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show=t" id="wenzi" class="nav1">文字實錄 ?show=p" class="nav1">圖片實錄 " id="navback" class="nav1">返回直播頁

活動標題

  • “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記者會

活動描述

  • 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新聞中心定於2011年3月10日上午10:00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姜昆、呂章申、龍瑞、尹力、韓紅將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3月10日10時,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全國政協委員馮驥才、姜昆、呂章申、龍瑞、尹力、韓紅出席並答記者提問。敬請廣大網友關注!

    2011-03-10 09:29:32

  • 中國網:

    本場記者會的主持人是政協大會秘書處新聞組組長、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唐惠秋。

    2011-03-10 09:47:50

  • 中國網:

    各位政協委員開始入場就座。

    2011-03-10 09:56:24

  • 主持人、政協大會秘書處新聞組組長、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 唐惠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文化建設”。

    2011-03-10 09:56:38

  • 唐惠秋: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六位全國政協委員與大家交流並回答記者的提問,下面我簡要向各位記者朋友介紹一下出席今天記者會的委員情況:

    2011-03-10 09:58:08

  • 唐惠秋: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先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先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姜昆先生;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先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一級導演尹力先生;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政治部文工團副團長、全國青聯常委韓紅女士。

    2011-03-10 09:58:38

  • 唐惠秋:

    本次記者會時間約1小時,請記者提問時通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今天的記者會不提供翻譯,請在座的外國記者儘量用漢語提問。下面開始提問。

    2011-03-10 09:59:35

  • 中國文化報記者:

    各位委員上午好,今天我的問題涉及到“幸福感”,今年兩會“幸福感”成為了熱議的焦點。目前涉及的範圍大多集中在物質方面,那麼在精神領域,我們的文化、藝術應該怎樣給老百姓帶來“幸福感”呢?另外我們的票房收入是越來越高了,文藝演出也越來越多了,但是很多觀眾反映,能滋潤他們心靈的內容越來越少了,請各位委員談談自己的想法。謝謝。

    2011-03-10 10:00:10

  • 馮驥才:

    很高興跟各位記者見面,在兩會期間跟很多記者都交談過。關於幸福感的問題,其實我也在思考。兩會文藝界的演員毫無疑問是關心國計民生,關心老百姓的幸福感,但是人的幸福是立體的、多方面的,有物質的幸福,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2011-03-10 10:01:01

  • 馮驥才:

    過去我們生活比較困難,改革開放30年來社會極大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品質迅速提高,我們享受了越來越多的充裕的物質生活。但是下面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精神,我一直在想一個問題,我們國家現在富起來了,而且是迅速的富起來了,我們有信心越來越富,但是富到哪兒去是一個大問題。

    2011-03-10 10:01:57

  • 馮驥才:

    這就給我們文化提出了一個問題,文化要承擔什麼責任。文化要承擔的責任就是使人們精神幸福,就是讓人們充分享受一種社會文化。所謂文化,最終還是享受社會文明,文明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種種心靈的東西,還要享受非常好的藝術作品,有創新的、高品質的藝術作品。我們現在經常提到廣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覺得精神的標準就是這樣的標準。

    2011-03-10 10:02:50

  •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今天我們談到的主題是文化建設,文化建設離不開人才的培養。這兩年“藝考熱”也成為了議論的熱點。我們看到在藝術、教育不斷普及的情況下,“藝考熱”以及整個藝術人才培養在創新方面還有哪些需要突破,或者説在人才體制培養上各位委員有哪些建議和意見?

    2011-03-10 10:04:18

  • 龍瑞:

    文化建設,特別是藝術繁榮,裏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才培養的問題。新時期就需要有新時期和文化相適應的尖端人才。

    2011-03-10 10:06:42

  • 龍瑞:

    作為國家畫院來説,就非常著重對人才的培養。培養人才是多方面的,一是要善於從方方面面選拔和提升有這方面能力的創作人員。另一方面,還要選擇對當前文化發展有全方位關照和思考的人員,另外也要建立人才選拔的機制。也可以突破原有的人才選拔方面的規章制度。可以説,只要是好的藝術家,應該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精神。

    2011-03-10 10:07:09

  • 湖南電視臺記者:

    請問馮委員,今天我們動不動就聽到文化産業、文化産業化這樣一些詞語,您會不會擔心有文化被産業化的問題出現?怎麼看待它們之間的關係?另外,如果和廣大文藝創作者來分享一個心得或者一句話的話,您會選擇什麼樣的心得來分享?

    2011-03-10 10:08:14

  • 馮驥才:

    我覺得文化産業這些年來在整個國家的文化領域是裏是一個關鍵詞,大家很關注文化産業,國家也大力發展文化産業。這裡面有一個問題需要思辨。

    2011-03-10 10:09:23

  • 馮驥才:

    我昨天在一個會上談一個觀點,多年以前文化界提出了一個概念,是費孝通先生提的,叫“文化自覺”,提出來以後慢慢就轉化為政府和國家的一些思考,近些年來國家對文化的思考越來越深入了,我覺得國家的“文化自覺”開始樹立起來了。

    2011-03-10 10:09:56

  • 馮驥才:

    我特別注意這兩屆政府的工作報告裏有這麼幾句話,去年政府工作報告裏溫總理講了一句話,説“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今年總理《政府工作報告》裏談到“文化”的第一句話説“文化對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影響更深刻、更久遠。”我覺得説到了文化的本質,國家的文化自覺是非常重要的。

    2011-03-10 10:12:03

  • 馮驥才:

    但是只有國家的文化自覺是不夠的,國家的文化自覺必須轉化成全民的文化自覺,這樣我們國家的文化才有希望,社會的文明才能進步。由國家的文化自覺轉為全民的文化自覺,我認為現在的社會有兩個思潮性的障礙,一個障礙就是文化的政績化,還有一個是文化的産業化。文化必須進入官員的政績他才重視,否則他就沒有興趣。如果誰有興趣,我會延伸講。

    2011-03-10 10:13:27

  • 馮驥才:

    文化産業是一個名詞,是從20世紀初美國開始興起的,有一個非常確切的概念,就是工業生産的模式,也就是説是可以成批生産的。面對大眾消費對象,有一個層面,一種服務性的和經營性的行業是文化産業,這個産業我們過去沒有,它是一個現代産業,我們在國家社會現代化的過程中,過去沒有,我們現在有,我們還要大力的發展,這是沒有問題的。

    2011-03-10 10:14:26

  • 馮驥才:

    但是文化産業需要科學的發展,這又是另外一個問題。還是回到原點上,思辨文化産業的問題,現在出現另外一個詞,我覺得非常荒謬,就是文化産業化。

    2011-03-10 10:14:55

  • 馮驥才:

    “文化産業”是一個名詞,它有確定的、特定的內含,它有特定的標準、特定的本質。“文化産業化”是一個動詞,因為有些文化是不能産業化的,因為文化是精神性的,精神性的東西就沒法産業化。我們現在經常説的一個詞就是“打造”,因為只有産業才能打造,文化怎麼能打造呢?精神的東西怎麼能打造呢?你説唐詩能打造嗎?你説愛情能打造嗎?我説我和我老婆用五年的時間打造一個愛情,怎麼能打造呢?

    2011-03-10 10:15:37

  • 馮驥才:

    文化産業化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使文化的産業超越它的界限,把不能産業化的文化産業化,一旦産業化了就必須按照商業規律來操作,它必須來追求商業的目的,就是利益最大化,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時候,你反過來一定要傷害文化的追求,甚至於你傷害了文化的原則。

    2011-03-10 10:16:02

  • 馮驥才:

    所以我需要特別強調一個詞,就像前幾年我們犯過的錯誤一樣,醫療的産業化和教育的産業化的錯誤,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認識。“文化産業化”是一個貶義詞,如果哪個地方説,我們這兒文化産業化了,那個地方的文化一定會出問題。這是我對文化産業化的看法。

    2011-03-10 10:16:41

  • 馮驥才:

    關於第二個問題,現在我們的社會確實比較浮躁,浮躁的原因跟整個社會的拜金主義分不開,也跟官員的政績化分不開。我覺得官員的政績化體現了官員的價值觀,官員的價值觀是最容易影響全社會的,如果官員做的一切事情都跟政績掛鉤,這個社會一定會浮躁起來。

    2011-03-10 10:16:55

  • 馮驥才:

    在這個時候,我們的文化人,我們的藝術家,一是創作要冷靜,二是還要沉在你的藝術裏面。我們首先要冷靜地思考,文化人永遠有文化的良心。還有我們的創作者要潛下心來,我們沉到藝術裏,我們在藝術裏拿不出東西來。

    2011-03-10 10:17:07

  • 香港有線中國旅遊與經濟臺記者:

    我首先想提問的是馮委員,我想延續您上一個問題,因為剛才您提到過,您認為我們文化行業、文化産業不能是靠打造的,不能搞突擊,是要有一個長時間的積澱和積累,是需要去涵養的。我們國家發改委有關報告中也指出,我們要重視文化項目的創新,同時也要推進這些重大文化項目的建設和産品的創新。我想問,一個是産品的創新,一個是文化産品的建設,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應該注意一些什麼?

    2011-03-10 10:17:37

  • 香港有線中國旅遊與經濟臺記者:

    另外一個請問姜昆委員,您是一個經常把歡笑能夠帶給朋友們的人,您的相聲,包括您的文藝作品大家也非常喜歡。我們想問您,您認為您的幸福指數有多少,您怎麼看待文化行業,好的文藝作品對我們幸福感提升中所起到的作用?謝謝。

    2011-03-10 10:18:34

  • 馮驥才:

    我覺得一個國家的文化建設有一點很重要,對於文化産業我需要補充一點,我看了很多文件,我們的政府從來沒有提過“文化産業化”這個詞。後來文化部的部長蔡武同志專門對新華社的記者講過一次,説文化部從來沒有講過“文化産業化”這個詞,這是一個思潮,但是這個思潮毒害甚深,它阻礙文化的發展。

    2011-03-10 10:19:18

  • 馮驥才:

    我們這次政協委員,在這次兩會裏特別強烈地發出這樣的聲音,想制止這樣一個有害文化發展的思潮。剛才你説文化建設最關鍵的是什麼,我覺得最關鍵的還是應該多依靠“全家”。

    2011-03-10 10:20:45

  • 馮驥才:

    因為人文的知識分子在一個國家的建設中應該有一個重要的地位,我們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我們在衝破文化大革命當時的思想禁錮,我們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在那個社會的巨大轉型中,知識分子當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因為寫商會文學走向文壇。

    2011-03-10 10:21:20

  • 馮驥才:

    那一批作家當時滿懷激情,那時候在北京更多的會議,當時對“兩個凡是”、“思想是檢驗實踐的真理”的大討論,是“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浪潮”,那是有人文知識分子參與、一個充滿激情和思辨的浪潮。

    2011-03-10 10:23:14

  • 馮驥才:

    我們改革開放很難一開始起步,人文知識分子就對社會有巨大的貢獻,但是當整個社會轉向以經濟為中心的時候,知識分子就弱下來了,我覺得更多的應該讓人文知識分子來參與。如果人文知識分子的聲音強硬的話,我們就不會出現660個城市都“千城一面”文化的悲劇,我覺得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在很短的時間把自己幾百個千姿萬態的城市都變成一個模樣。

    2011-03-10 10:23:27

  • 馮驥才:

    當然我更憂患的是我們下一輪農村的變化。這裡非常重要的是要依靠我們的知識分子,因為我們的知識分子,我們的文化人,我們的藝術家背靠著五千年的文化。中國是東方的書香門第,文化的珠穆朗瑪峰就在我們中國。

    2011-03-10 10:25:21

  • 馮驥才:

    人文的知識分子最知道我們五千年的精華是什麼,也知道什麼是我們文化的真正繁榮。所以我覺得我們應該依靠我們文化界的知識分子,讓他們參與到社會的建設和發展中來。

    2011-03-10 10:25:46

  • 馮驥才:

    因為我也是姜昆的粉絲,剛才那位記者提的問題也是我的問題,所以現在就該讓姜昆説了。

    2011-03-10 10:26:05

  • 姜昆:

    這位記者提到了文化創新、文化創意,包括一些新作品。我補充馮老師説的,産業的問題我老覺得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曾有很多人跟我講過,説你們是創意産業。

    2011-03-10 10:26:21

  • 姜昆:

    創意産業是什麼?舞臺上,原來都是“舞美”是布景,比如這邊可以畫一個畫,那邊出一個幻燈,但現在改成LED了,LED就不用畫了,要畫就在電腦上畫。一開始是大螢幕,後來給切割了,這裡是一個方塊,這兒是一個三角,有的可以在頂部,有的在底部,就就形成了一個産業。從此舞美的那個隊伍可能萎縮了,做LED的人特高興,什麼都有,他的人也多了,利益也多了,由此而産生了一個産業鏈。

    2011-03-10 10:27:18

  • 姜昆:

    這個産業鏈有搞創作的,舞美設計的在電腦上設計,把人弄到電腦上去,電腦又把腦袋弄下來,換身子,形成這樣一個龐大的隊伍,這個可能是文化産業,或者創意産業所引起來在産業結構上的變化。我不知道我説的對不對。

    2011-03-10 10:27:49

  • 尹力:

    講得太好了。

    2011-03-10 10:28:13

  • 姜昆:

    尹力説我講的太好了。尹力説真正的産業是在我們這兒開始的。電影廠一開始的時候不叫電影廠,叫“車間”。他説我們這兒就是産業,你別給我們往別的地方弄,他説我們一開始就是這樣定的。

    2011-03-10 10:28:32

  • 姜昆:

    關於我的幸福指數的問題,我也感到特奇怪。我説幹嘛今天老問我幸福指數,我參加政協二十多年了,也從來沒問過幸福指數。這就是説現在人們的日子過好了以後,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你是不是日子過好了以後,還有不滿意的地方?

    2011-03-10 10:29:01

  • 姜昆:

    我説人是在比較當中生存的,我經常到全國各地去演出,我尤其到了那些中等城市和小城市,我覺得人家的幸福指數比我們高得多,尤其比大城市高得多。你看那些老人晚上在廣場裏,燈光和噴泉都有。各方面也有福利,比如有些地方老年人坐車不花錢。

    2011-03-10 10:29:39

  • 姜昆:

    我説我呢?他説你能啊,你快到了那個年齡了。我覺得,不管他們從文化建設也好,從物質享受的方面,幸福指數是特別高的。

    2011-03-10 10:29:57

  • 姜昆:

    如果你問姜昆你幸福不幸福?我説這個節目我寫好了就幸福,寫不好就不幸福。畢竟這麼多年活躍在舞臺上,逐漸也感覺著離著時代比較遠,真正好作品還是出在年輕人的手裏。

    2011-03-10 10:30:44

  • 姜昆:

    我跑到大學裏去,聽他們講相聲,人家大夥兒呵呵樂,我就跟外國人似的,就不樂。我就不知道樂什麼,人家就在説人家是在説“大長今”。但是我沒看過,我就不知道。後來人家一説“小強”,我説“小強”是什麼?他説“小強”就是蟑螂。我就又不知道了,把我弄得暈頭轉向。

    2011-03-10 10:31:01

  • 姜昆:

    所以出現了好的藝術作品,大家高興,讓大家喜悅是一個時代的産物,如果距離時代遠了,有時候我覺得我挺不幸的,我怎麼好像都不知道了。所以還是應該好好學習,好好增加自己的幸福指數。

    2011-03-10 10:31:13

  • 馮驥才:

    我覺得姜昆沒有什麼幸福指數。第一,北京老堵車,各種應酬,天天安排,手機短信沒完沒了,安排晚上這頓飯在哪吃,天天推這個又推那個。沒完沒了的給人簽名,如果哪段相聲不逗人笑就捱罵。他給人那麼多的笑容,沒有人給他笑容,所以沒有什麼幸福指數。

    2011-03-10 10:31:22

  • 《澳門報道》記者:

    我想問三位老師,你們對凈化當下的語言環境有什麼見解?同時也想請三位老師談一談文藝工作者對語言的使用以及規範方面影響負起什麼樣的責任和義務?

    2011-03-10 10:31:36

  • 馮驥才:

    韓紅最有權力説,因為她的語言都是唱出來的。

    2011-03-10 10:34:38

  • 韓紅:

    沒有,因為我不是説相聲的。姜昆老師是最有發言權的。

    2011-03-10 10:34:51

  • 姜昆:

    我簡單説一句,剛才這位記者關心的問題也是政協很多委員關心的問題,我們一位書畫家協會的副主席説,“我把現在很多現象歸結于高雅變高興、知識變知道,理想變夢想”。我聽了之後也很有感觸,我覺得高雅的東西讓人高興,但所有的高興的東西並不見得是高雅的。知識僅僅滿足於知道不行,可能還要更深入。

    2011-03-10 10:39:28

  • 姜昆:

    現在我們孩子説,把理想變成了夢想,夢想是理想當中的一部分,並不是説把理想變成夢想就是我們人生當中追求的目標。在這方面需要各行各業在一起共同打造一個比較好的文化環境。我就説這些。

    2011-03-10 10:40:34

  • 韓紅:

    我覺得剛才這位記者談到的關於語言當中夾雜著英語,首先在港澳臺地區最流行,還真不是我們這兒,是你們那兒。為什麼這麼説呢?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的體現,尤其是80後、90後,有的時候還真的就體現在中文裏面夾雜著英文。

    2011-03-10 10:41:07

  • 韓紅:

    為什麼這麼説呢?我們小的時候才開始有英語,估計姜昆老師、馮老師他們小的時候就沒有英語,沒有專門要上英語的這門功課,當然我不是指二位已經老了。小時候我們就規定要學英語。

    2011-03-10 10:41:47

  • 韓紅:

    我覺得一個國家教育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人文的發展,足以可以證明,包括文化的發展,足以可以證明一個國家一個程度的進展。所以我一點也不排斥中文裏夾雜英文的話語,只不過有時候我會説,麻煩您説國語。

    2011-03-10 10:42:44

  • 韓紅:

    比如現在網路上出現了一些詞,像“給力、浮雲、神馬”…,但是我覺得很有意思、很有創造力。

    2011-03-10 10:43:08

  • 韓紅:

    我們這個國家確實需要一些創造力,尤其是在文化上的創造力,因為文化、文藝是完全一個絕對自己內心個人獨白的東西,它是非常充滿個人個性化色彩的東西,我覺得沒有一個規範,非要説你必須要説很好的國語,當然新聞聯播得説國語。

    2011-03-10 10:43:26

  • 韓紅:

    對於語言上我們沒有必要去規範它,因為中國已經發展到今天,數字化的時代,我們已經跟世界接軌了,完全可以允許説話裏面夾英文。

    2011-03-10 10:43:42

  • 韓紅:

    其實剛才幾位記者在這裡問幸福感,我這心裏急的跟什麼似的,很想説。因為姜昆老師沒有幸福感了,是因為他老讓別人笑,沒人讓他笑。我有幸福感啊,因為我的生活裏就要求自己變成真正的阿甘,我個人覺得,想得越多、琢磨的越多,就越不幸福。

    2011-03-10 10:43:54

  • 韓紅:

    吃飽喝足了,把事幹完了,然後睡覺是最幸福的。“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愛誰誰,睡覺”。我覺得如果我們每個人把心打開,讓自由的東西、自由的空氣都呼吸在自己的胸膛裏,內斂的力量是比任何都快樂的事情。

    2011-03-10 10:44:09

  • 韓紅:

    還有一點,當我們每個人的眼睛裏都看到的是一尊尊佛像的時候,你在生活當中看到的每個人都變成了一尊佛。其實快樂、幸福是累計在我們內心深處的一座座堡壘,我覺得“堅持”這兩個字是最好的信仰。

    2011-03-10 10:44:22

  • 中國文化報記者:

    我想問一下在近年來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正在向縱深發展,在明年上半年即將完成全國2000多家國有文藝院團的轉企改制,在這樣一個浪潮當中,我們的國有文藝院團應該怎麼樣來面對市場的競爭,重塑市場的主體?謝謝大家。

    2011-03-10 10:44:38

  • 尹力:

    因為在座的委員當中來自文藝院團的還沒有,我是來自於中國電影集團。剛才大家談到文化體制改革,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關於文化立法的論證和調研我們參加過多次,這也是政協對文化體制建設、文化轉制,對於産業的論證。其實文藝院團的改革在分組會議的時候大家都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見。

    2011-03-10 10:45:29

  • 尹力:

    剛才馮驥才委員也談到,知識分子的文化自覺、文藝作品的文化表達應該能夠記錄當下這個時代。剛才姜昆在談的時候也説,電影製片廠具有天然的産業屬性,電影製片廠叫廠長,叫攝影車間、洗印車間、服裝車間、美術車間,所以在電影産業改制的過程當中,除了有它天然的屬性,另外它具備科技和工業化的基礎,所以這方面走得很順暢。但是是不是所有文藝院團的改制都能夠跟它的産業屬性、文化屬性、專業屬性相符?委員們也會有不同的看法。

    2011-03-10 10:45:52

  • 尹力:

    比方説馮老師長年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還有我們多少年傳統的手工藝,呂章申館長一會兒有機會向大家介紹剛剛落成的國家博物館。文化的這幾大塊有的是不能作為産業的,作為公共文化系統的,改革開放30年,國力提升了,人民富足了,人們有權力享受公共文化帶給人們的收益。

    2011-03-10 10:46:14

  • 尹力:

    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和保護,比如説崑曲,包括玉雕、象牙雕刻,它的受眾本身就是少數,怎麼能夠讓它作為文化的活化石傳承和延續下去?顯然一刀切的做産業化可能會遇到現實的瓶頸問題。我相信我們全國政協文藝界的委員,特別是來自基層院團的委員,他們在這些方面都有切身的體會和非常好的建議。

    2011-03-10 10:46:32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還是要請教馮委員,這兩年您一直是在致力於傳統文化的保護上,我不知道過去這一年效果如何?這些年來,我們在毫不猶豫地拋棄。您剛才也談到了憂患,除了憂患之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麼?目前的文化界有“Lead”能力嗎?

    2011-03-10 10:46:46

  •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

    另外,您剛才提到了劉心武先生續寫的《紅樓夢》馬上要出版了,而且一齣版就是100萬冊,您如何評價?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這是一個好方法嗎?

    2011-03-10 10:47:22

  • 韓紅:

    馮老師,今兒您凶多吉少了。今兒大家都是奔著馮老師來的。

    2011-03-10 10:47:48

  • 馮驥才:

    物質文化遺産都在國家博物館裏,一會兒你們一定要聽聽我們的館長講,激動人心。我先講講非物質文化遺産,剛才我説到“國家自覺”,“國家自覺”在非物質文化遺産變得明顯的這個問題。國家最近頒布了《非遺法》,我們知識界呼籲了很多年,千呼萬喚始出來,但是有一點姍姍來遲,但是有比沒有好。

    2011-03-10 10:48:09

  • 馮驥才:

    因為我們現在有了一系列的保護,比如國家名錄保護,2006年評的518項國家非遺,2008年我們評的是520項,現在第三批已經評完了,國務院還沒有批准。如果批准之後,我們估計是在1300項左右。現在是四級保護體系,國家一級、省一級、市一級、縣一級,加起來我們有400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産。

    2011-03-10 10:48:42

  • 馮驥才:

    我們問過南韓的專家,南韓是100齣頭,但是我們並不認為我們多就比他們的成績大。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絕大部分的文化遺産後面並沒有專家,這是一個最大的問題。過去我們所謂的非物質遺産,民間文化是生活文化,它從來不是一個學術的對象。

    2011-03-10 10:48:59

  • 馮驥才:

    現在進入了學術領域,把它作為人類學的、民俗學的、文化學的、歷史學的、美術學的等等的時候,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過去沒有專門的專家。跟日本不一樣,日本的無形文化遺産每一項後面都是一群專家。我們為什麼沒有專家的根源是什麼?我們沒有專家,一旦文化遺産申報成功了,問題就顯現出來了。

    2011-03-10 10:51:04

  • 馮驥才:

    現在因為産業化的思潮,很多地方認為非遺就是一種資源,就往市場推,認為推了就是保護,推了就是發展。他們也有很多歪理邪説,這樣就出現問題。比如很多地方剪紙就不能用刀刻了,而是用機器壓,皮影也是拿機器壓。

    2011-03-10 10:51:30

  • 馮驥才:

    問題在哪?傳統的工業手工文明變成了現代的工業的機器文明。文明一改變,文化的本質又發生了變化。還有進入市場以後,比如長治這個地區,光布老虎有幾百種,它的布老虎的風速非常多,有辟邪的,有小孩滿月送的。各個村落民俗都不一樣,我們是“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中華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華文化本身的多樣性,但是進入市場之後。最近我發現,他們現在基本上都進入市場了。

    2011-03-10 10:52:14

  • 馮驥才:

    進入市場以後,有的地方就開始往布老虎上面加亮片了,所有的布老虎基本上跟明星大腕在舞臺上一樣,文化的內含沒有了,文化裏面豐富的內容沒有了,成了一個商品的包裝性的東西。實際文化的地域性沒了,這也是文化的一個最大損失。

    2011-03-10 10:52:50

  • 馮驥才:

    專家應該做什麼呢?我最近就提出一個想法來,我們做源頭紀錄,比如我們剛才説的布老虎,在我們的大學裏就有一個組,現在正在做的。沿著黃河流域這五個省,在所有有布老虎的村莊裏,現在還有最後一代,基本是做70歲以上傳承人的原始記錄,記錄以四種手段,文字的、照片的、錄音的、錄影的,全入檔案。

    2011-03-10 10:54:33

  • 馮驥才:

    因為我們保護文化遺産,不是我們現在拿它發財,我們要留給後人,要給後人共用。我們必須要讓後人知道我們原來的東西是什麼樣子,它源頭是什麼樣子。

    2011-03-10 10:55:18

  • 馮驥才:

    在兩會期間我們還開了一個會研究。很多年來,我們對中國民間口頭文學的記錄,一個民族的文學是兩大塊,一個是文字的,精英創造的,文本的文學。還有一種是普通百姓創造的、集體創造的口頭的文學,我們歷史上第一部作品,《詩經》就是口頭文學的一個整合。對於我們的口頭文學我們這些年來記錄了多少?

    2011-03-10 10:55:32

  • 馮驥才:

    史詩、敘事詩、神話、歌謠、故事、傳説、諺語、謎語、燈語、歇後語,我們蒐集到現在有8億5000萬字,而且都是手抄的,我們現在要把它數字化。當然我們通過各種各樣的辦法,想法阻擋非遺産業化和政績化的潮流。但是專家要做的事情,要做必須承擔的事情,我們要繞到産業和市場的前面,做源頭記錄的工作。物質性的部分請館長講。

    2011-03-10 10:55:41

  • 今日資訊報社記者:

    國家博物館剛剛落成開放,據我所知,建築面積達20多萬平方米,現在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儘管它的建築面積是世界一流的,但是裏面的展品和藝術品和5000年來的文明史留下來的瑰寶。您作為國家博物館的館長,怎樣去打造?

    2011-03-10 10:55:50

  • 今日資訊報社記者:

    另外,我已經聽到也看到政協委員提出來要效倣2009年國家重大美術工程創作的做法,發動國家的藝術人才啟動一個“中華文明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請問您對這個建議有何打算?另外,國家博物館的建設您有什麼想法和策劃?謝謝。

    2011-03-10 10:56:18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

    今天我們幾位委員談文化建設,我覺得談文化建設,國家博物館的建設是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可能有的人不知道,國家博物館的建設是我們黨中央、國務院在“十一五”期間投資建造的最大的惠民文化工程。

    2011-03-10 10:56:35

  • 呂章申:

    正像剛才這位記者朋友問的,世界第一大博物館建築面積將近20萬平方米,這是了不起的事情,花了25億。前兩天香港特首曾蔭權先生來參觀,參觀完了之後他説“呂館長,我為中華民族而驕傲”。同時,他説25個億,在香港我200個億我也建不了這麼好。

    2011-03-10 10:57:01

  • 呂章申:

    所以我借這個機會給朋友們介紹一下,剛才這位記者朋友問得好,你光建築面積大不行,你傻大傻大的行嗎?裏面還得有東西。

    2011-03-10 10:59:22

  • 呂章申:

    我們國家博物館在建館的前期就遵循了一個建館的方向,就是要和我們這樣一個大國相稱,與我們五千年文明相稱,與當今蓬勃發展的偉大的社會主義事業向稱,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相稱,用這個方向來指導國家博物館的硬體和軟體建設。

    2011-03-10 10:59:30

  • 呂章申:

    同時,我們還有一個辦館方針,叫四個立館“人才立館、藏品立館、業務立館、學術立館”。國家博物館沒有人才你能稱得上國家級的博物館嗎?這個人才有專業人才、管理人才、經營人才。産品立館,既然是博物館,你的“博”,展品必須得多。過去是65萬件,去年2月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決定把國家從50年代開始珍藏的將近40萬件文物劃撥到國家博物館。

    2011-03-10 10:59:42

  • 呂章申:

    我當時講的是,“這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項善舉”,一下增加了40萬件,這40萬件還都是級別很高的文物,裏面玉器幾萬件,瓷器、書畫、佛像等,這一下充實到國家博物館裏了,106萬件。不僅建築是世界最大的,而且進入了世界五大博物館的行列。這就説明在文化建設上我們國家這個投入是很了不起的。

    2011-03-10 11:00:04

  • 呂章申:

    2006年國務院常務會議11月份批准初步設計和概算,2007年3月動工,去年底就竣工了,正好“十一五”期間。今年3月份要陸續開館,開館之後,一個是在建築怎麼樣和過去老的建築有機結合。不知道昨天政協會哪位記者參觀了,國家博物館到明年就是100年的歷史了,成立的時候是1912年7月,當時是蔡元培先生倡導,魯迅先生還捐贈了他的收藏。

    2011-03-10 11:00:22

  • 呂章申:

    第一個館址在國子監,在那兒辦公了六年,然後搬到了故宮的端門。新中國成立之後,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建立革命博物館儲備處,而後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建址,建國十週年的時候建成了並作為十大建築之一。可見我們第一代領導人在經濟那麼困難的時候,對文化項目就高度重視。

    2011-03-10 11:00:46

  • 呂章申:

    十大建築裏面有一大半都是文化建築。由於當時的經濟確實困難,人民大會堂17萬平方米,這邊革命歷史博物館才6.5萬,周恩來總理當時就想,人民大會堂肩膀高,歷史革命博物館這邊肩膀低,以後要解決這個問題。50年之後,今天把這個願望實現了。這説明什麼?説明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確實強大了。

    2011-03-10 11:00:56

  • 呂章申:

    分析一下,這一百年來,從國家博物館就能看到我們中國復興這一百年的歷史,第一個館設在國子監。第二在端門,第三十大建築還不夠,這次20萬,這是我們國家崛起復興的一個象徵。可別小看這個,這是我們國家的祖廟,它是我們國家歷史文化的一個最高殿堂,這一下子我們的軟實力就大大提升了。

    2011-03-10 11:01:07

  • 呂章申:

    有的外國人蔑視我們,説我們是暴發戶。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在我們的博物館裏面陳列,將來這裡面有48個展廳,65000平方米的展覽面積,世界最大。第一個陳列已經開了,叫“復興之路”,就是講“鴉片戰爭”以來我們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怎麼樣通過不懈的努力來找中國復興的道路。有的記者已經看了,六個展廳6000平方米。

    2011-03-10 11:02:32

  • 呂章申:

    第二個基本陳列是“古代中國”,古代中國是一個通史性的。1959年有一個版本,1988年有一個版本,這是第三個版本,用10個展廳一萬平方米。把我們五千年的文明分八塊,從遠古到夏商西周再到秦漢一直到明清,用了差不多3000件文物擺出來。一到博物館先看五千年文明,看了以後他們都會肅然起敬,中華五千年,證物都是在這兒。

    2011-03-10 11:04:21

  • 呂章申:

    而且還有青銅器的陳列,玉器、瓷器,古代書畫、古代佛造像、古代的錢幣、明清的傢具等等專題陳列。也就在這兒能看到我們國家五千年的文明,能看出五十六個民族的各個藝術門類、古代的和近現代的。青銅器、佛造像3月25日開,瓷器3月26日開,潘天壽、李可染、黃胄的藝術展也在這裡開。

    2011-03-10 11:06:18

  • 呂章申:

    我們館裏也創作了很多經典,剛才這位記者問到,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要開始了?其實重大歷史題材的創作不是現在,從1951年開始,也就是博物館建成之後,我們新中國成立了,我們黨奮鬥的歷史在1951年就開始有大型美術題材的創作。

    2011-03-10 11:06:34

  • 呂章申:

    國家博物館藏著一大批經典的美術創作,比如説開國大典、狼牙山五壯士,國家博物館在中央大廳,在23號就把這個叫“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現代美術經典作品陳列”的專題開了。大家可以看到,50年代、60年代創作的重大題材。

    2011-03-10 11:06:58

  • 呂章申:

    革命題材這一塊已經有了,前年創作的,將來國家博物館,文化部和中國文聯會共同合作,要創作一些重大的歷史題材。國家博物館要參與歷史題材的創作,因為殿堂很大,需要畫很多大畫。剛才在下面馮委員還講,看了人家俄羅斯的大型歷史題材的創作很震撼,我們將來也會陸續的這麼做。

    2011-03-10 11:09:28

  • 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雜誌記者:

    龍瑞委員您好,我想問的是,現在畫家關於遺産稅的看法問題。最近兩年因為畫家去世沒有留下遺囑而留下子女的遺産糾紛也不少,現在也在呼籲關於制定遺産稅,在國外很多國家許多大畫家連一幅畫都無法留給子女,因為遺産稅非常高。

    2011-03-10 11:09:47

  • 中國法學會民主與法制雜誌記者:

    現在中國的這些名畫家對於遺産稅的問題是怎麼看的?畫家的創作,作為一個精神文化的財富是應該留給子女,還是應該留給社會、留給大眾?

    2011-03-10 11:10:09

  • 龍瑞:

    好不容易輪到我一個問題,還是比較難回答。因為我還沒有到考慮我的遺産稅的時候。但是這個問題還是值得關注,我對稅法這方面確實了解甚少。但是從藝術家角度來講,藝術本身應該是社會的。藝術家如果在百年之後把好的藝術品貢獻給社會、貢獻給國家,這是非常值得稱讚的,也是值得效倣的。

    2011-03-10 11:10:19

  • 龍瑞:

    同時,國家也應該在這方面建立一些和稅收相關的制度和條例。這方面確實也聽到一些有關這方面引起的爭論,包括家裏面産生的一些矛盾,但是這更多的屬於私人問題。一個藝術家要從他的工作上來説,從社會公德著想、從社會著想和從國家的發展角度著想。如果他個人不願意捐,是個人的問題。

    2011-03-10 11:11:04

  • 香港明報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韓紅委員。之前在微網志上你已經提到了,這次您提案是關於救助流浪兒童的,您也説這是唯一一次機會對媒體講這件事情,我想聽一下有關這個提案您的看法。另外,還注意到您最近還關注到內蒙古兩位老人,好象您的目光一直在幫助和救助弱勢群體上,為什麼會是這樣?

    2011-03-10 11:11:26

  • 香港明報記者:

    想聽一下馮委員,您覺得中國的文化人是應該對救助一些弱勢群體起到什麼樣的作用?

    2011-03-10 11:11:47

  • 香港明報記者:

    最後一個很小的八卦請問韓委員,知道您現在簽約了香港的一家唱片公司,會不會像其他明星一樣通過優才計劃移去香港呢?

    2011-03-10 11:11:57

  • 韓紅:

    我等你多時了,我想這個話題一定有人問,我有備而來。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我不是搞法律出身,所以關於打拐兒童的事情,是牽扯到法律的。我自己備了個稿子,以免説錯話。

    2011-03-10 11:12:27

  • 韓紅:

    首先,從微網志打拐到今天,我只在人民大會堂政協開幕那天,面對幾百家媒體的圍攻,説了一句話,説“我對政府充滿信心”。直到昨天讓我看到了希望,為什麼?大家都知道,昨天民政部部長正式回應了這個話題。

    2011-03-10 11:13:33

  • 韓紅:

    早在我們的總理在人民網上和網友互動的時候,總理就談到,原話是“我責令民政部、公安部積極、迅速辦好流浪兒童的事情。”到昨天民政部已經正式宣佈。

    2011-03-10 11:13:48

  • 韓紅:

    第一,對流浪兒童加大力度的治理、管理,而且在中國從今年開始,就將又重新修建一批福利院。這是我提案當中也涉及到的,政府已經給予答案了。福利院的增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2011-03-10 11:14:06

  • 韓紅:

    第二,明確了困境兒童該去尋找幫助的方向。如果孩子是被拐來的,你就向公安機關報案,如果孩子是因為父母的問題,沒有能力養孩子和教育孩子的話,你就到民政部去請求,民政部按照政府規定的幫助和撫養。

    2011-03-10 11:14:16

  • 韓紅:

    第三,DNA驗血平臺已經開通,DNA數據庫已經建成了。另外,在這兩天開會當中,據我了解,以前給寄養在家的孩子們不到600塊錢,現在所有孩子寄養在親屬家裏的600塊錢,沒有人管的、沒有寄養的是1000塊錢,這是具體的數字。

    2011-03-10 11:14:28

  • 韓紅:

    關於微網志打拐,我在微網志裏看到微網志打拐的時候,當時我跟于建嶸的觀唸有一些不同。首先我感謝通過微網志打拐這個事情,使我們更多的人看到了這個群體,看到了曾經我們沒有想到被拐兒童、流浪兒童這樣一個特殊群體,感謝他們能夠把這個新聞發佈在微網志上。我跟于建嶸教授有不同的是,他呼籲的是微網志打拐、解救兒童,我想的更多的是,當孩子被解救出來以後後續安置問題,孩子救出來以後誰去養?

    2011-03-10 11:14:41

  • 韓紅:

    第一,更新觀念,增強未成年人的國家保護意識。簡而言之,以前我們都覺得孩子是我們父母的事情,小孩兒有什麼問題了,是小家庭的事情。其實不然,孩子固然是家庭的,更是國家的,少年強則國強。所以,當家庭這個功能失靈的時候,如果國家能夠給予保護意識,孩子就有著落了。有些小孩兒父母雙全,但是長期遭受到對孩子的打罵、對孩子的虐待,造成了這個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愛,得不到家庭的保護,得不到這個家庭給他的撫養和教育,這時候國家有保護意識。孩子是家庭的,更是國家的。

    2011-03-10 11:16:40

  • 韓紅:

    第二,設立專門的兒童保護機構。可以説,兒童的保護在我們國家這麼多年,政府給予了很多幫助、支援、扶持。但是,在某些法律很難涉及到的地方,有些擦邊球的地方,就給這些人販子一定的空間。我覺得,公安部、民政部等直接關係兒童權利的政府部門是不是可以建立專門的兒童保護司局。我簡單解釋一下,現在流浪兒童的管理都是跟流浪的大人,要飯的、乞討的、陳情的等等都是在一起管理,孩子和大人一起管理,我覺得會造成很多的不便。所以,我的建議是,公安部、民政部等能夠直接關係兒童權利的政府部門建立專門的兒童保護的司局,以加強政府對困境兒童的國家保護。

    2011-03-10 11:18:00

  • 韓紅:

    第三,希望國家能夠根據合乎國情的,建立“三級監護干預機制”。一是,防患于未然的早期社區干預。社區要知道這個孩子家裏父母的構成,比如家庭環境的構成,如果成份比較複雜,政府就可以早期在社區進行引導,開導家庭培訓指導,以及針對高風險家庭制定個性化的幫助和干預。

    2011-03-10 11:19:54

  • 韓紅:

    二是,有效而及時的行政干預。前兩天我碰到一個孩子,14歲,父母離婚以後,孩子判給了父親管,可是父親根本沒有辦法管,這個已經被扔掉三次了,孩子每天睡在水泥管子裏。第四次的時候更殘忍,把小孩兒從副駕駛的門一腳給踹出去,孩子渾身是血。這時候孩子還沒有滿18歲,他怎麼向公安機關、法院提起申訴呢?沒有辦法。

    2011-03-10 11:21:28

  • 韓紅:

    這時候我們國家是不是可以出臺一個法律,取消父母的臨時監護權,因為你沒有辦法養孩子,你沒有辦法去培養他,你沒有辦法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你已經嚴重影響到孩子成長了。這時候政府是不是可以出臺相關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取消父母監護權。

    2011-03-10 11:21:40

  • 韓紅:

    最後,提出可操作的明確司法干預權。我們國家的兒童,3.41億未成年,佔總人口的近1/4,還是那句話,歸根結底,家事就是國事。我們作為政協委員,我們作為社會的所謂知名人士,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我們自己的自身影響,呼籲加大未成年人法的力度,幫助未成年人法能夠完善,使孩子們有一定的保障,我想孩子們就是未來的主人翁,是棟樑之材。所以,孩子以後不僅是他的家庭的,也是我們的,也是你的,也是他的,也是全國家的。

    2011-03-10 11:22:03

  • 馮驥才:

    我剛才聽韓紅講的很感動,我挺欣賞這樣的善行義舉。我不欣賞用善行義舉給自己塑造自己的。比如我是名人,通過做一些慈善的事情塑造我,我不喜歡這個。我希望藝術家用自己的心靈來對待這個世界。

    2011-03-10 11:22:33

  • 馮驥才:

    剛才記者問我,作為一個作家對弱勢群體是怎麼看的?我説很簡單,作家就是兩個立場,一個是個人的立場,個人思想獨立的判斷的立場。還有一個立場是平民的立場,因為作家一定有一個人文的精神,他是受人性使然,他一定要關愛這個社會,我想這是一個很自然的事情。

    2011-03-10 11:22:57

  • 馮驥才:

    歷史上所有好的作家,都是站在弱者的這一面。還有一個記者問我劉心武《紅樓夢》的事,心武的小説我到現在還沒有看,已經出版了嗎?如果有,我趕緊訂一本去。

    2011-03-10 11:23:44

  • 馮驥才:

    我覺得心武的事是個人的想法,這個事挺浪漫的,反正我不敢去寫《紅樓夢》,因為太難了。《紅樓夢》是曹雪芹個人的創作,劉心武又是一個現代的作家,兩個作家之間距離那麼遠,怎麼去細寫?就像給維納斯安另外一隻胳膊一樣,古往今來那麼多的大雕刻家誰也不敢,所以心武這件事也是挺有勇氣的事。

    2011-03-10 11:24:34

  • 馮驥才:

    心武原來在中央電視臺講《紅樓夢》,我覺得挺有意思,挺有個人的想法。我倒希望他通過續寫有一些新的想法,能夠對文學有一些另外的啟發,就是我沒有想到的東西。我覺得現在是文學創作很自由的時代,所以很多作家有各式各樣的選擇使我們的文壇很精深是很好的事。這個書沒出版之前我先不判斷,我們看完了再説。

    2011-03-10 11:25:17

  • 中央電視臺、中國網路電視臺記者:

    我想再問呂館長一個問題,最近不少博物館都免費開放了,大家都非常高興。請問這些博物館免費開放以後,今後的維護、運作方面的資金怎麼解決?剛才您也談了國家博物館的人才和展品增加的計劃,這些光靠國家投入是不是就夠了?

    2011-03-10 11:25:44

  • 呂章申:

    博物館免費不是今年才開始的,前兩年國家博物館正在改擴建,沒有遇到這個問題。現在馬上就開了。黨中央、國務院為了關心弱勢群體免費開放,希望大家都能來。但是國家博物館處在天安門廣場,又是國家的最高文化殿堂,它和省市的還不一樣。

    2011-03-10 11:26:17

  • 呂章申:

    現在我們正在制定票務方案,有很多人擔心,如果全免費開放,天安門廣場的人流很大,一天好幾萬,如果是夏天熱了到那兒去乘涼,冬天冷了到那兒去取暖,國家博物館可能就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但是基本陳列是一定要免費的。

    2011-03-10 11:26:40

  • 呂章申:

    古代中國和復興之路,因為還有很多外展,比如第一個外展,德國的三家博物館,人家都是國寶級的文物,他對文物溫濕度控制和人員參觀的控制高度重視。如果人滿為患到這來了之後,溫度和濕度達不到要求,對文物的破壞都是很嚴重的。

    2011-03-10 11:27:14

  • 呂章申:

    天安門廣場還有一個安全的問題,一是為了控制人流,二是為了國家博物館這個最高殿堂有一個很好的觀看環境。希望大家理解這一點,這也是為了我們民族這個文物的長遠利益,我們的文物不能三百年後後人就看不到了。就跟故宮似的,人滿為患,磚都磨了一半了,如果磚換成新的,就不叫故宮了。

    2011-03-10 11:27:41

  • 呂章申:

    所以我們要站在國家長遠的高度。比如説免費開放,確確實實照顧弱勢群體,買不起票的。但是我們還有很多不是買不起票的,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票價是不定的,可以擱5美元,也可以擱10美元,也可以擱1美元,你這是對社會公益事業單位的一點貢獻。如果為了控制人流預約,因為博物館太大,一天能夠容納2萬人的話,都預約的話,光預約機構的隊伍就得上百人了。

    2011-03-10 11:28:32

  • 呂章申:

    你説的還不是用這個費用維護的問題,還要對文物的保護和整個社會,天安門廣場安全的問題。當然,我對黨中央、國務院免費開放是忠心擁護的,也必須要實施,國家博物館就這一個,怎麼樣可以和其他博物館有不同,根據實事求是的情況,現在還在報批當中。謝謝你。

    2011-03-10 11:30:26

  • 中國民族雜誌社記者:

    我想問一下馮驥才委員,您從2003年開始就撰寫了全國政協提案,關於搶救少數民族文化瀕危的提案,我一直很關注。這麼多年來,您每年兩會都在提,但是具體的落實怎麼樣?我記得您在提案當中有一個建議,不知道落實的怎麼樣?我們很關心這個問題。

    2011-03-10 11:30:51

  • 馮驥才:

    文化遺産搶救實際是一個時代性的使命,是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我們五千年的文明是一個線性的發展下來的。但是我們面臨轉型期,這個轉型有兩個,對我們自己的國家是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度,全世界開始全球化的時代。

    2011-03-10 11:31:43

  • 馮驥才:

    整個人類正好是一個第二次文明轉型期。第一次是從漁獵文明向農耕文明的轉型,第二次是從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而我們腳底下的正好是一個巨大的人類文明轉型的時期,而且是從文革進入改革的,是一個突然劇變的時代。所以隨著經濟迅猛的發展,我們社會生活的節奏也在猛烈加劇和變化中,所以各式各樣的問題都會提出來。

    2011-03-10 11:32:01

  • 馮驥才:

    我覺得知識分子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必須有一個先覺的想法。我們講歷史,歷史不僅是站在現在看過去,我們還要站在明天看現在。實際社會轉型最重要的使命還是傳承的問題,從上個世紀末中國的知識界就開始討論這個問題。

    2011-03-10 11:32:20

  • 馮驥才:

    所以20世紀初期在2001年的時候,我在政協就提出要建立一個提案,後來國家很快採納了,中宣部和文化部都採納了,文化部還有一個保護工程,我們中國文聯、中國民協有一個搶救的工程,做了十年。我剛才已經講了國家的基本體系有什麼,專家自己要做什麼,這點非常明確,我們絕對不會放棄我們要做的事情。

    2011-03-10 11:32:30

  • 人民政協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首先想問尹力委員,因為您是影視方面的專家,在今年兩會電影分級問題也備受關注,請問您對電影分級有什麼看法?第二個問題請問龍瑞委員,您是著名的國畫畫家,您對國畫的繼承和創新有什麼看法?

    2011-03-10 11:32:42

  • 尹力:

    大家有目共睹,中國電影界這兩年得到了民主的發展。從七年前電影産業化之前,全國的電影産量和數量、票房都微乎其微是非常低的,那個時候電影進入到低谷,大傢俬下裏談話都是説怎麼能夠爬坡,從最谷底看到一些希望。隨著入世,中國加入WTO,大家更看不到希望了,覺得美國大片一進來,肯定對國産電影是一個致命的、毀滅性的打擊。但是短短幾年過去了,我們看到中國電影界不光是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産業化的規模也逐漸形成。

    2011-03-10 11:33:09

  • 尹力:

    去年達到了我們幾年前連想都不敢想的100個億的票房,電影界都非常欣喜。這個數字本身不值得炫耀,跟傳統的電影大國比,這個數量仍然是非常低的。另外跟我們13億潛在觀眾的基數比,這個數字也是微乎其微的。

    2011-03-10 11:33:51

  • 尹力:

    電影這幾年快速發展,我們也看到東西部發展的不平衡,影院票房集中在東南沿海這些城市。電影從去年國務院頒布了關於繁榮電影的指導意見,這從建國以來,由國務院專門頒文針對電影還是第一次。若干年以後我們回眸這個文件,回眸2010年的春天,我想對電影來講都是重大的轉折,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2011-03-10 11:34:11

  • 尹力:

    確實,電影的快速發展也帶來很大的問題,我覺得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它的緣起,另外一個是它的終端。去年我們達到了526部影片、100億票房,城市中心影院、多廳影院的建設一天增加4.5塊銀幕,這個發展速度在全世界來講沒有先例,是另人瞠目的。

    2011-03-10 11:34:24

  • 尹力:

    緊接著帶來一個問題,影院的快速成長,不斷增加的觀影人群,我們拿出什麼東西給觀眾看,這就涉及到我們的緣起。大家看到這幾年的電影,有一部《建國大業》,4.5億的票房,其中有將近一半的觀眾是十幾年沒有進過電影院,走進影院人們發覺國産電影比過去好看了,電影院比過去好多了,十年沒有走進電影院的人會覺得過去的電影院的概念已經完全變了。

    2011-03-10 11:35:03

  • 尹力:

    前面小孩兒哭,邊兒上大人嗑瓜子,一站起來椅子“霹靂啪啦”亂想。今天的影院講究的是視聽的享受,所以未來的潛力很大。

    2011-03-10 11:35:20

  • 尹力:

    再有涉及到創作的緣起。剛才記者提到的兩個問題,如果説幾年前我們不能預料到今天這個快速發展的話,甚至去年62億票房的時候,我們還在想是不是能夠有三年甚至五年時間電影能夠破100億,短短一年過去電影就突破了100億。

    2011-03-10 11:36:15

  • 尹力:

    存在的巨大問題就是我們怎麼用,不是個人的好惡,不是少數人來決定一部影片的題材和它最終的結果。這涉及到更多的風格、樣式、題材的開拓,我覺得在這些方面應該讓它進入到法制化的軌道,才能保證電影有更強勁的後勁可持續地發展。

    2011-03-10 11:37:11

  • 尹力:

    去年除了國務院頒布的《關於繁榮電影的意見》以外,還有一個不被廣大媒體和公眾了解的,12月份美國好萊塢六大公司在WTO框架下起訴中國“關於中國娛樂分銷案”的最後裁決。我相信中國電影取得今天的成就,很大一方面是長久的國産電影,政府推出的保護民族電影的成就,還有一個是電影人的努力。

    2011-03-10 11:37:38

  • 尹力:

    第三,廣大觀眾對國有電影的追捧和支援。如果我們更加展望今後,能夠有創作、製作的後勁,我覺得在法律框架之內,首先是委員們多少年呼籲的關於電影法的出臺。電影法出臺在很大程度上被公眾誤讀了,因為今天很多帶有暴力的影片可能不適合青少年看,由於沒有分級制度,老少通吃。

    2011-03-10 11:38:34

  • 尹力:

    很多影片在香港,包括新加坡,以及亞洲的一些國家可能都是有年齡限制的。由於沒有分級,我們國內所有的人都可以去看,包括有一些吸毒的場面、吸毒致幻的結果,包括暴力。我相信一個商業影片、一個類型影片在這些方面或多或少會有一些表達,如果沒有分級,老少通吃的話,會在視覺和內容的接受上有問題。

    2011-03-10 11:39:11

  • 尹力:

    但是為什麼這麼多年分級制進行不下去?只要涉及了分級制度,總是被誤讀成好象就是同意和允許拍三級片。前兩天有一個報道,瀋陽市衛生部門在娛樂場所發放安全套,整個社會就説這個舉動本身意味著嫖娼、賣淫是合法的。這有一點相似之處,怎麼能説一設立分級制就可以允許拍三級片呢?這是一個重大的誤讀。

    2011-03-10 11:39:25

  • 尹力:

    另外,在電影快速發展過程當中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包括大家廣受詬病的置入性廣告,相應的法規也要對今天的這個問題作出規範。我了解很多廣告仲介公司和代理公司已經形成了這個市場。現在一個電影、一個電視劇剛剛在立項階段就有這樣的仲介公司來找你,我能夠植入什麼樣的品牌,用臺詞還是用影像來表達?

    2011-03-10 11:42:20

  • 尹力:

    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關於文化立法也進行過調研,從政協委員的角度出發,我們是不斷的呼籲關於電影的立法,能夠讓我們更多的創作進入法制性的軌道。我們幾次在政協會上呼籲,中國電影雖然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現實題材的作品,表達當下的作品,面對快速變化的中國,這個影像的記錄在後人來看應該是一種另類的文化讀本。

    2011-03-10 11:42:42

  • 尹力:

    電影人的失缺、失語、無語、缺席給我們當下的創作造成了極大的遺憾。中國電影有非常好的傳統,上世紀30、40年代,上世紀80、90年代,出現過那麼多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當下、針砭時弊、為民代言的好作品。

    2011-03-10 11:43:04

  • 尹力:

    今天現實題材的缺失有幾個很大的問題:一是過度的娛樂化,還有,對電影的審查管束來自方方面面。比如拍公安題材可能公安部的意見很重要;涉外題材有外交部;民族問題有國家民委;涉及宗教的有宗教局。

    2011-03-10 11:43:20

  • 尹力:

    我覺得全國人民在享受看電影權利的同時,應該給電影更多寬鬆的機會。我相信有了政府的支援,有了公眾的支援,有了觀眾的熱愛,我們雖然起步低,但是這樣才能跟咄咄逼人的美國好萊塢抗衡,才能保護國産電影這一塊屬於我們自己的文化園地。

    2011-03-10 11:44:50

  • 龍瑞:

    我最後佔用大家一點時間。剛才那位記者提到關於弘揚和繼承中華文化這塊,我特別感覺兩會期間在政協會議中得到了高度重視。特別是在當前的文化建設中,繼承和弘揚中國文化這塊還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思考的。

    2011-03-10 11:45:08

  • 龍瑞:

    特別是在當前的文化建設中,需要更全面、更系統的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文化身份,可以説也是我們的一種文化立場。特別是我感覺到傳統文化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從我們中國人來説,過去把我們的文化看成是安身立命的文化認同的紐帶,現在在文化建設中,特別需要我們有文化的認同感。

    2011-03-10 11:45:45

  • 龍瑞:

    在這塊上,特別是像我們的傳統文化,有對世界人類的文明有巨大貢獻的,特別是裏面還有人文關懷的、自成體系的,我一直感覺在傳統文化上,不僅是一種文化形態,還是一種文化的生態,它是動態的,是自成體系,但是同時又能隨勢推移、與時俱進的,這些文化理念必然是能夠貼近人\以人為本的文化。我想對傳統文化再深入的研究特別有時代意義。

    2011-03-10 11:46:44

  • 龍瑞:

    另外,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光大,在當下提高我們民族審美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現在相對來説,在很多方面整體審美能力、民族的審美能力相對低下。在這個時候需要我們提升和重視我們的民族審美能力,只有通過這種,特別是剛才馮驥才委員一直強調的,從我們的民族文化的繼承中,對我們民族文化的自覺、自信、自強是有非常大的作用。這一點上也是我們現在創新的源泉。

    2011-03-10 11:47:54

  • 龍瑞:

    我一直在想,文化的語錄應該流進每一個國民的心口,同時要洋溢在每一個國民的臉上。所以在這次政協會議中,不管是從政協的方方面面,這幾年來在傳承中華文化這塊做了很多工作,特別是在我們的書畫藝術、民族藝術這塊做了很多工作。

    2011-03-10 11:48:18

  • 唐惠秋:

    謝謝龍瑞委員。各位委員有特別需要説明的問題嗎?

    2011-03-10 11:48:36

  • 馮驥才:

    好像沒時間提問了。借著跟媒體見面的機會,提個小建議給媒體,希望記者能夠把這些意見帶給你們媒體的老總。現在從我們做文化的人的角度來看,有媒體版面過分娛樂化的現象,我建議把娛樂版和文化版分開。

    2011-03-10 11:49:02

  • 馮驥才:

    原來的文化版和娛樂版是分清楚的,現在是混在一起,甚至於慢慢的有娛樂版而沒有文化版了,但是對於一個民族的文化,像一棵樹上的果子一樣,在普通的大眾消費的層次上,你張嘴就可以吃果實,連摘都不用。還有很高一層的,很雅的文化,你不費勁是摘不到那個果子的,你得使勁往上爬。

    2011-03-10 11:49:56

  • 馮驥才:

    中間還有一層,你得跳就能摘到,你摘到的時候還有摘到的一種快感,這個是文化版面特別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引導。現在大眾娛樂的資訊非常多,如果有文化這個版,大部分都是政治效應的文化版,純文化的資訊特別少。所以我特別希望媒體能夠把文化版和娛樂版分開,給文化更大的空間,使文化跟大眾有更多的聯繫。

    2011-03-10 11:50:19

  • 馮驥才:

    非常感謝各位媒體記者跟我們見面,謝謝各位。

    2011-03-10 11:50:39

  • 唐惠秋:

    謝謝委員嘉賓,謝謝現場的記者朋友。記者會到此結束。

    2011-03-10 11:51:11

圖片內容: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會前靜悄悄

    中國網 李異濤

  • 等待嘉賓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席馮驥才

    中國網 李異濤

  • 政協大會秘書處新聞組組長、兩會新聞中心副主任唐惠秋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秘書長姜昆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畫院名譽院長龍瑞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電影集團公司一級導演尹力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呂章申

    中國網 李異濤

  • 80後活躍

    中國網 李異濤

  • 馮驥才委員等待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記者開始“發難”

    中國網 李異濤

  • 姜昆委員露嚴肅一面

    中國網 李異濤

  • 馮驥才委員答記者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今天是個好日子”

    中國網 李異濤

  • 教育臺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我的個神,難死我了”

    中國網 李異濤

  • 給自己打氣

    中國網 李異濤

  • 終於輪到我了

    中國網 李異濤

  • 韓紅委員笑答

    中國網 李異濤

  • 呂章申委員作答

    中國網 李異濤

  • “請大家口下留情啊”

    中國網 李異濤

  • 馮驥才委員向媒體提出意見

    中國網 李異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