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show=t">文字實錄?show=p">圖片實錄" target="_self">返回直播頁

“政協委員談科技創新能力”記者會

2011年3月9日下午16:30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科技創新能力”。全國政協委員馬大龍、鄔賀銓、尹卓、陳志列、徐冠巨、郭為將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show=t" id="wenzi" class="nav1">文字實錄 ?show=p" class="nav1">圖片實錄 " id="navback" class="nav1">返回直播頁

活動標題

  • “政協委員談科技創新能力”記者會

活動描述

  • 2011年3月9日下午4:30在梅地亞兩會新聞中心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科技創新能力”。全國政協委員馬大龍、鄔賀銓、尹卓、陳志列、徐冠巨、郭為將出席並回答記者的提問。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政協委員談科技創新能力”記者會將於16:30分正式開始,現在委員正在入場。

    2011-03-09 16:15:16

  • 中國網:

    主持人是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新聞組副組長、人民政協報社社長趙珩。

    2011-03-09 16:26:04

  • 主持人 趙珩: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記者,下午好。

    2011-03-09 16:28:03

  • 主持人 趙珩:

    今天我們在這裡舉行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科技創新能力”。

    2011-03-09 16:28:40

  • 主持人 趙珩:

    我們很高興請到六位全國政協委員與大家交流並回答記者的提問,他們是: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大學人類疾病基因研究中心主任馬大龍;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海軍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尹卓;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光彩事業促進會副會長,研祥集團董事局主席陳志列;浙江省工商聯主席,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傳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徐冠巨;北京市工商聯副主席,神州數位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郭為。

    2011-03-09 16:29:05

  • 主持人 趙珩:

    本次記者會時間約一小時,請記者在提問時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的名稱。今天的記者會不提供翻譯,請在座的外國記者儘量用漢語提問。如果不會中文,可用英語提問。下面開始提問。

    2011-03-09 16:30:36

  • 中國中央電視臺和中國網路電視臺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陳志列委員,我們注意到在“十二五”規劃綱要裏面提到要加大科技的自主創新,提高産業的核心競爭力,我非常關心中國的民營企業在這方面面臨哪些困難?中國的民營企業在走向國外市場,更多的佔領海外市場份額方面又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謝謝。

    2011-03-09 16:31:11

  • 陳志列:

    這是一個好問題,中國的民營高科技企業,由於企業特徵所決定,它們沒有一開始就有做強的資源,中國一些上規模的民營企業都是以創新為自己的生存法則。在困難方面,以我們的經驗,我們在全球做生意跟各個國家比較來講,我可以負責任告訴大家,中國政府是當今全世界所有國家政府裏面最支援企業做大、做強、做自主創新,而且可以“走出去”的政府。

    2011-03-09 16:32:43

  • 陳志列: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民營企業的成長,還是有一些瓶頸的問題:

    第一,在走向海外市場的時候,中國的國家銀行,國家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在海外對它們做買方信貸方面的支援,我認為還應該加強。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發達國家,在利用對外援助和國家銀行幫助他們的企業打開別國市場的時候,大面積使用了金融工具,而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已經有這樣做的例子,但是我認為還應該鋪開。

    2011-03-09 16:34:55

  • 陳志列:

    第二,中國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我的觀點是,如果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是1:6.5的話,升到1:4.5,中國民營經濟的創新能力應該比現在強,原因有兩個。一是會形成一個倒逼機制,中國民營經濟無法再做低端的行業,而是必須要走向高端。二是可以讓更多的中國科技人才能夠回流。主要是這兩個觀點。謝謝你。

    2011-03-09 16:38:21

  • 經濟日報社和中國經濟網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請問徐冠巨委員,現在這幾年有很多關係到社會民生的熱點問題,包括農副産品的食品安全問題,包括新啟動的“菜籃子”問題,説到底都跟國家農業科技水準偏低有關係。您多年關注農業科技創新領域,想請問您,從您的感覺來看,現在我們再談農業科技創新跟早幾年相比有一些什麼樣的變化?今年我們應該著重關心哪些問題?解決哪些問題?謝謝。

    2011-03-09 16:39:44

  • 徐冠巨:

    謝謝。非常高興你提關於農業方面的問題,我本人所在的企業已經在農業領域十多年了,對農業領域有些體會和了解。

    2011-03-09 16:41:13

  • 徐冠巨:

    農業相對於其他産業,農業産業的發展水準顯然是滯後了,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這樣的水準,以今天的標準去衡量的話,我們農業的發展水準也是落後了。或者説,農業發展的水準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水準嚴重不相適應。究其原因,還是農業科技創新的水準沒有跟上去。

    2011-03-09 16:43:46

  • 徐冠巨:

    當前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水準已經非常緊迫,這不僅是發展農業産業的問題,還關係到民生問題,所以黨和政府也非常重視。我們作為工商資本,跟農業和民生有這麼多聯繫,我們有責任把農業産業的水準提上去。與此同時,農業産業的水準低也證明了農業産業發展空間大,我希望我們工商企業在過去投資産業發展的同時,現在是可以投入到農業産業領域發展的時候了。

    2011-03-09 16:44:19

  • 徐冠巨:

    在這裡我也提幾點建議:第一,我們政府要出臺政策,加大對農業科技創新企業的扶持力度。今天我們講提升科技創新水準的問題,政府在政策上要對農業加強進一步引導。

    2011-03-09 16:44:53

  • 徐冠巨:

    第二,我們要推動更多的工商資本去投資農業,推動更多的社會資源,或者説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到農業領域當中去。

    2011-03-09 16:45:23

  • 徐冠巨:

    還有一個想法,我認為大力度建設農業科技孵化器是培育農業科技企業和提升農業科技水準的一個好辦法。

    2011-03-09 16:45:40

  • 徐冠巨:

    記者朋友都知道,現在各地都建了很多孵化器和創新中心,但是我看農業科技孵化器少之又少。如果政府在這方面加大力度,把農業科技創新孵化器建設起來,讓農業的創業精英和農業的創業團隊有平臺的支援,有助於創業精英實現創業、團隊的成長,把農業産業這塊短板補上。謝謝。

    2011-03-09 16:45:56

  • 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

    有一個問題請教徐委員。徐委員您好,請問您如何看待民營經濟和中小型企業的科技創新?您對於如何提升民營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有什麼好的建議?謝謝。

    2011-03-09 16:47:13

  • 徐冠巨:

    謝謝。今天我們説提升科技創新水準。第一,我們民營企業提升科技創新水準問題,應該認識到這是我們責任之所在,過去我們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2011-03-09 16:47:43

  • 徐冠巨:

    我們看到一個數字,65%以上的發明專利是來自於民營企業,75%以上的企業技術研發是民營企業,80%以上的科技創新是民營企業。所以,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已經承擔著責任和使命,未來也更加是。

    2011-03-09 16:48:29

  • 徐冠巨:

    第二,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是我們的利益所在。我們企業要有品質的發展,我們需要有品牌附加值,我們需要有科技附加值,那些賺點加工費的時代應該説已經過去了。

    2011-03-09 16:49:20

  • 徐冠巨:

    第三,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也是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我們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據此,我們企業對自主創新這樣一個課題要有抱負,就是説作為一個企業一定要有自主研發能力,一定要有自己的産品,靠模倣國有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2011-03-09 16:49:51

  • 徐冠巨:

    另外,我們要有智慧去創新雙贏模式,去提高科技水準,然後有抱負去影響和引領一個行業的發展。我們更要有巨大的智慧和勇氣,用科技革命對産業的發展産生引領的影響。

    2011-03-09 16:50:14

  • 徐冠巨:

    作為民營企業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從戰略的高度加以重視。我們的戰略如果沒有科技創新能力的支撐,這個戰略就是空的。

    2011-03-09 16:50:41

  • 徐冠巨:

    我們要克服浮躁的心態,要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不斷創新特色、佔領科技的最高峰。

    2011-03-09 16:51:18

  • 徐冠巨:

    第四,我認為在科技水準的提升方面要投入、投入、再投入,可以去看看我們國家的科技投入水準,經費只有1.7%左右,如果民營企業的科技投入與人家跨國公司的科技投入數量去比較的話,我們之間的差距太遠了。

    2011-03-09 16:51:47

  • 徐冠巨:

    不是説投入數量“遠”,而是企業品質差距比較“遠”。如果我們要趕超世界先進水準,我們就要在科技投入上去趕超。

    2011-03-09 16:52:11

  • 徐冠巨:

    再呼籲一點,我們也承認民營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但是我們現在內部有壓力,外部也有壓力,轉型升級的任務很重,政府在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方面應該更有作為。

    2011-03-09 16:52:28

  • 徐冠巨:

    這裡我呼籲社會媒體和政府要營造一種尊重科技知識的氛圍,加大智慧財産權的保護力度,讓社會崇尚科技,企業願意投資科學技術,科技人員勇於投身到科技事業中去。

    2011-03-09 16:52:52

  • 徐冠巨:

    政府要出臺政策,要注意出臺政策時要照顧到民營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在這方面就不能抓大放小了,要雪中送炭。我是來自浙江,我們浙江的中小企業在這方面政策的享受上面可以説是少之又少。我們希望黨的眼光、黨的政策能夠進一步照顧到中小企業。

    2011-03-09 16:53:38

  • 徐冠巨:

    我想再多説一點,我們還要注意科技成果的轉化。我們大專院校、科學院所裏有的是技術,我們中小企業裏面需要的就是技術。但是有技術的不知道給誰,要技術的不知道到哪去拿。

    2011-03-09 16:54:28

  • 徐冠巨:

    我們知道,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召開科技成果交流會,網上技術市場等等,但是我看還要繼續努力。現在科技仲介或者科技服務業的發展嚴重滯後,這也是我們科技成果轉化的問題之一。我們呼籲政府加大科技服務業的投入,增加科技成果的轉化。謝謝。

    2011-03-09 16:55:15

  • 上海文匯報記者:

    剛才徐冠巨委員提到了科技成果的轉化問題,我的問題就是關於科技成果轉化。我們知道目前我國的科技對發展貢獻率其實並不高,科技成果轉化率也不是很高,我們一直提出要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但是這次有委員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表示,如果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為導向的話,對創新能力建設並不是非常有利。

    比如從事工科研究的委員説,即使在偏應用的工科領域,如果做基礎前沿性的研究,很多不是為了轉化。科技成果轉化是一種自然的過程,如果一味的強調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可能對他們的科技的研究是一種傷害,我想聽聽鄔賀銓委員和馬大龍委員對這個問題是怎麼評價的。

    再有,我們和委員採訪過程當中,他們也提到,作為高校的科研人員説,對他們有一些難處。第一,他們沒有做過企業、沒有做過老闆、沒有做過CEO,對於企業行銷這塊是不通的,對於這塊他們覺得很難去做。第二,從研發到市場化當中有一個中間事業,這個中間事業的投入經費是不夠的。但企業很實際,如果這個東西不能直接轉化成産品,對我來説就不需要,企業也不願意掏錢。請問對於這些問題和這些困難怎麼來評價?應該如何解決?謝謝。

    2011-03-09 16:55:48

  • 鄔賀銓:

    作為創新來講,它是一個生産函數的變動。研究本身就是要投入應用,要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同作用才能完成這個創新的過程。因此所有科技研究所産出的東西,最終要轉化成生産,還要在社會上應用得到實踐才能證明,因此轉化總還是需要這些的。

    2011-03-09 16:58:01

  • 鄔賀銓:

    但是更多的還是從高校研究所將這個研究成果轉到企業去。之所以現在轉化率比較低,我認為原因還是比較多。

    2011-03-09 16:59:16

  • 鄔賀銓:

    從高校研究來講,有一些本身的選題並不能夠完全滿足市場需要,因此做出來可能並不能真正符合企業的需要。而且往往學校研究所追求的是發表論文,因此他的研究成果並不是馬上就能夠投入生産。如果説我們的企業本身技術能力不足,拿到這樣的成果也很難轉化。

    2011-03-09 16:59:44

  • 鄔賀銓:

    目前,我們大部分企業比較急功近利,希望從學校和研究所拿出來的東西馬上就能夠生産。往往很多應用型的研究轉制之後,中間很多環節缺失了,等於很多成果沒有中間這個過程,轉化起來有一些困難。很多學校希望只轉産品不轉技術,所以很多工廠拿到這個以後,它能做出這個産品來,但産品的壽命週期比較短,技術創新能力並沒有形成。

    2011-03-09 17:01:03

  • 鄔賀銓:

    我認為,與其談科技成果的轉化,不如更多的談使技術創新能力能夠培育、能夠通過高校研究所跟企業結合,把企業的創新能力培育出來,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目的。如果只是簡單把某個半成品給企業,可能很難實現轉移。

    2011-03-09 17:02:16

  • 鄔賀銓:

    現在企業往往是等學校做出來了再找學校,他沒有參與中間的研究過程,這樣接起來比較難。如果在一開始企業就派人參加學校的一些研究,這樣轉接起來就比較容易。當然這裡面雙方都有一些問題,企業評價院校的成果時總是説,如果不能完全生産的時候,不要出比較高的價錢。

    2011-03-09 17:02:57

  • 鄔賀銓:

    而學校認為,你們根本沒有看中我這個成果的真正價值。所以這裡面需要有一些仲介機構幫助來評價這些成果的價值,然後幫助來解決這個成果在轉産的時候還有什麼問題。我想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學校、研究所和我們企業的問題,政府在這上面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

    2011-03-09 17:03:41

  • 馬大龍:

    我很同意鄔委員剛才講的意見。對於科技成果的轉化,應該可以把它看作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的工作。而且科技成果轉化並不是科技工作的全部,包括很多研究,像基礎研究,實際上也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和技術的工作。所以我覺得不能夠偏廢一個方面,而過度強調另一方面。

    2011-03-09 17:04:32

  • 馬大龍: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我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率確實存在過低的現象。在大學裏、研究所裏,由於目前一些數字化的管理,導致了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是比較滯後的。所以,我認為目前應該更多地強調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

    2011-03-09 17:05:08

  • 馬大龍:

    從大學、研究所的角度看,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動力不足。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説,由於現在一些環境和政策,導致科學家對於成果轉化的工作不重視,往往過度追求一些獎項等等。而成果轉化工作是要費時、費力,所以很多人並不願意從事這方面的工作。

    2011-03-09 17:05:47

  • 馬大龍:

    二是活力不足。由於現有的一些政策對於科技成果轉化是不利的,所以希望今後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活力方面和動力方面,能夠有一些新的改革,能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工作。謝謝。

    2011-03-09 17:06:58

  • 尹卓:

    就這個問題我想補充兩句。因為這幾年我在鄔賀銓副院長領導下,在全國政協也進行了一些調研,調研組對産學研問題進行了很多研究。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説産學研從科研開始到拿到産品,這個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大家要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如果大家形不成利益共同體,各幹各的,科研和産品,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這是永遠都做不到的。

    2011-03-09 17:07:22

  • 尹卓:

    如何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呢?核心問題是,現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評價機制要做改革和調整。比如現在高校很多是以晉陞副教授、教授,教授、副教授,從博士生開始就有量化的要求,比如期刊,這些影響因素會把教授、副教授引向另外一條路:我們看中的是獲得科技進步獎。他們都以獲得科技進步獎為自己的最終目標,不是以産品為最終目標。因此我們説,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他們在參與科研工作裏利益是不一樣的,目標是不一樣的,如何把目標拉到一塊兒去,這就有一個科研院所和高校評價評估機制改革的問題。

    2011-03-09 17:08:56

  • 尹卓:

    就像剛才馬委員説的,讓大家能夠潛下心來研究,而且參加企業科研的人,在評教授和副教授時不會吃虧,雖然拿不出論文,但是我有市場化的産品,也能評教授。但是現在不是這樣,即使你拿出再好的産品,如果沒有一定的學術水準,沒有高水準的學術論文,那教授很可能就評不上。

    2011-03-09 17:11:07

  • 尹卓:

    科研院所也有這種狀況出現,拿不到科技進步獎,你就是沒完成任務。這裡頭有一個評價機制改革問題,真正想産學研結合的話,就是讓企業、科研院所、大學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這樣的産學研結合才是結合到實處。

    2011-03-09 17:11:41

  • 郭為:

    我也來補充一下這個話題。我們經常講産學研的結合,經常講科學技術轉化。首先要弄清楚一點,什麼叫科學,什麼叫技術,什麼叫産品,什麼叫商品,什麼叫産業。

    2011-03-09 17:12:08

  • 郭為:

    科學比如我們講光的“第二線性”的發現,這叫科學。光交換的技術叫技術,光交換的技術。諾貝爾獎獲得者黃琨先生是中國人,在上個世紀60年代做出光交換的技術。光交換機到了上個世紀90年代才出現,真正變成商品化,變成光導纖維大規模的使用是本世紀開始的,一直到我們國家搞大型的光技術。

    2011-03-09 17:12:27

  • 郭為:

    具體在哪個環節上做轉化的工作,這個要分得很清楚。我們是從商品化開始做,還是從産品的時候開始做,還是從技術的時候開始做,還是從最原始的開始做,這是完全不同的,從科學本身的發現開始做是完全不同的。

    2011-03-09 17:12:57

  • 郭為:

    除了我們的轉化工作以外,我覺得我們的科研應該更多去做命題作文,什麼叫命題作文呢?就像我們搞“兩彈一星”,我們集中國家最優秀的科學家,去為國家的國防建設和國家的核戰略服務。

    2011-03-09 17:13:31

  • 郭為:

    這時候就是一個命題作文,首先我們要做出一個産品出來,然後再整合技術資源,再整合科學資源。我們國家這些年來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除了“兩彈一星”以外,比如我們現在的高鐵,也是集中了産學研各方面的力量,怎麼樣能夠使得這個技術成果很快的和市場結合在一起,我覺得這是值得我們國家積極倡導的方式。

    2011-03-09 17:14:02

  • 郭為:

    所以“十二五”規劃裏面説我們要扶持七個重要的戰略産業發展,我覺得國家應該花更大的力氣去研究哪些方面我們應該建立戰略性的産業,從應用需求為導向來推動整個轉化工作。全球來看,從技術向真正産品轉化到形成一個企業,這樣的轉化一定是有限的,要想效率高,就要加大“命題作文”。我就補充這些。

    2011-03-09 17:14:38

  • 主持人 趙珩:

    你這個問題問得真值,四個委員回答你。

    2011-03-09 17:15:24

  • 中華工商時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問給陳志列委員的,去年“兩會”的時候我曾經採訪過科技部部長,他告訴我,其實目前政府對國企、民企在自主創新方面的支援力度是一樣的,對國企開放的同樣也對民企開放,我想請問您是這樣的嗎?我們所了解的民企在自主創新方面,其實最大的障礙是投融資體制不健全,您對此怎麼看?

    另外,請問郭為先生,有一種觀點認為,自主創新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為我們缺乏對民族品牌的認知。您有何見解?

    還有想請問徐冠巨先生,是關於中小企業的問題。我知道您做過大量的調研,浙江珠三角一帶的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其實就是錢的問題和人才的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才能完成自主創新,而走向轉型的道路?謝謝您。

    2011-03-09 17:15:37

  • 陳志列:

    首先我要表達一個觀點,您這個問題等於是問我,國企和民企的自主創新,在國策的享受方面是不是感覺是一樣的。我先説一下立場,我來自於民企。在闡述這個問題之前,我認為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都是中國的企業,我們都肩負著一個歷史使命,就是中國的企業要具有全球的競爭力,那只有走科技創新、自主創新這條路。

    2011-03-09 17:18:12

  • 陳志列:

    正面回答您第一個問題,我的切身體會是,民企對比國企,從中央的政策來説,陽光灑下來是一樣溫暖的。而且我可以強調和肯定,民企做自主創新的動力,尤其是源動力遠遠要比國企大。

    2011-03-09 17:19:11

  • 陳志列:

    因為國企有一些壟斷的資源和政策的優勢,而民企在這方面眾所週知是不能跟它相比的,民企的動力來自於這種生存的動力。全世界的企業,無論各個行業,最最根本的動力是生存。

    2011-03-09 17:19:56

  • 陳志列:

    説民企和國企在享受黨的陽光方面是一樣,我相信大多數記者和媒體是不會同意我的看法的。在這方面我們認為民企自主創新的動力比國企強,剛才徐委員也説了,從發明專利、技術創新,民企的數字優於國企。但結論是説,無論民企還是國企,都應該是中國的企業,它們真正的對手不是民企和國企之間,而是中國的企業和國外的企業,大家一起在全球的市場上的競爭力,咱們比個二三十年,看看誰強,這完全是奧運會的性質。

    2011-03-09 17:20:45

  • 陳志列:

    第二個問題,關於投融資。民企所能享受到的直接融資、間接融資的政策優惠和國企是有差別的。但是我認為在走向海外市場的時候,我呼籲國家的政策性銀行和商業銀行能夠給國企和民企同樣的待遇,我剛才提到過的買方信貸也是這樣的待遇,而且這也合乎國際上的資金和其他發達國家的金融體系對本國的産業在在佔領和進入海外其他市場時候的做法。而中國的銀行界和金融界對本國的企業在海外“打”市場的支援,無論經驗、時間還是政策方面,我認為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2011-03-09 17:21:31

  • 郭為:

    品牌是市場經濟的産物,在計劃經濟時代不需要品牌,因為都是國家統一來做的。作為一個市場經濟的産物,背後一定是它的品質、技術以及企業管理的水準、企業對於客戶的保護等等所形成的。

    2011-03-09 17:22:21

  • 郭為:

    在我自己的經驗裏,比如我們在跟跨國公司競爭的過程中,我並不覺得它的品牌在我客戶的心目中有特別的分量。只要我覺得中國的企業技術含量夠,我認為中國的客戶還是會很歡迎我們的品牌。

    2011-03-09 17:22:43

  • 郭為:

    甚至發展到現在,在很多方面由於我們的技術含量高了,我們給客戶的服務品質好了,可能我們的品牌也許比某些跨國公司在具體的特定環節裏還有優勢。但在總體來講,在高技術的領域裏,中國的企業跟跨國公司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我想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2011-03-09 17:23:16

  • 郭為:

    在環境上,至少在我所接觸的消費者裏面,並沒有任何歧視國有品牌的意識。反過來講,很多時候由於是國有品牌,有時候還得到欣賞、情感上的支援,這是中國市場一個非常好的環境。

    2011-03-09 17:23:33

  • 徐冠巨:

    我們民營企業的地位,由於它的總量所決定,確實不容忽視。50%以上的GDP是民營企業創造的,城鎮75%以上的就業是民營企業創造的,85%的新增就業也是依靠民營企業。以總量來説,它對於社會的貢獻已經放在那裏了。

    2011-03-09 17:23:51

  • 徐冠巨:

    與此同時,據我了解,我們民營企業當前的生存狀況是非常不容樂觀的,尤其是在面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我給大家介紹一些情況,尤其是廣大中小民營企業,比如浙江有一個數字,270萬家企業,但是規模以上企業只有6萬多家,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7000多家,更多的企業就是小企業,大家不知道怎麼去了解小企業的一些情況,全國也都是這樣。

    2011-03-09 17:24:34

  • 徐冠巨:

    包括現在大家都會去招商引資,但是也不要小企業招商引資,只有等到就業的時候會想到他們。所以他們現在面臨的情況就是,一是生産要素缺乏,比如説土地,他想要土地,絕對是爭不到土地的,要資金的話,就是金融發展到今天,他們這些企業,在銀行裏面有帳戶,但銀行裏面不可能貸到一分錢。還有人才,這種情況下,人才能夠到這裡去嗎。

    2011-03-09 17:25:09

  • 徐冠巨:

    二是資訊閉塞,服務不到位。有那麼多民營企業,我們怎麼去服務他們,讓他們的資訊暢通?國際經濟形勢如何?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如何?行業發展態勢如何?誰給他們去説?所以它是處於非常被動的地位。

    2011-03-09 17:25:42

  • 徐冠巨:

    有誰給他們去培訓?有誰給他們去提高?與此同時帶來的是它的管理粗放、管理落後、科技創新水準低下。就是低素質、低水準、低效益,但是他扛的是這麼大的一個蛋糕,85%以上的就業,75%以上的城鎮就業,50%以上的GDP是民營企業創造的,這個問題是要引起高度重視。

    2011-03-09 17:25:57

  • 徐冠巨:

    今天我們説提高科技創新水準,這裡面就有一個全方位創新提高的問題,這可能也是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個重要的方面。現在對於中小企業來講,它當前還是處在要素保障方面,也就是説還處於生存層面上,需要更多的資訊、培訓、服務等方面的支援,需要具體的政策指導,盡可能讓他們能夠把他的注意力集中到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上。謝謝。

    2011-03-09 17:26:45

  • 科學時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請問馬大龍委員。第一個問題,我們知道很多基礎科學研究需要長時間的堅持才會取得重大突破,並且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基礎科學研究對經濟發展做出的直接貢獻。但是另一方面,很多重大原始創新都有賴於基礎科學的新進展,請問馬大龍委員,您認為基礎科學研究在整個科技創新體系中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或者應當處於怎樣的地位?第二個問題,在“十二五”期間的科研經費投入中,您認為應當如何協調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基礎研發之間的投入比重,從而優化科技資源的配置?謝謝。

    2011-03-09 17:27:13

  • 馬大龍:

    在這次政協的會議上,胡錦濤總書記參加了農工黨和九三學社聯組討論活動,胡錦濤總書記講了五點意見,其中第一點意見就是要增強自主創新的工作,而這裡面特別提到了要著力加強原始創新,要加強基礎研究的工作。

    2011-03-09 17:28:13

  • 馬大龍:

    要説作用和地位,我覺得這是不言而喻的。基礎研究是我們原始創新的一個源頭,也是整個科技工作的基礎,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如何做好基礎研究,這確實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特別是在當前浮躁的社會當中,做基礎研究需要長年累月,甚至需要幾代人的積累才有可能取得重要的成果。

    2011-03-09 17:28:41

  • 馬大龍:

    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研究,沒有這樣的積累,我們國家的原始創新,我們國家的科技不可能得到發展,不可能有“可持續性”的基礎。強調它重要性的問題,應該説沒有什麼太多的異議。

    2011-03-09 17:29:06

  • 馬大龍:

    剛才你還提到,在“十二五”期間如何來做好基礎研究的工作。我覺得應該從幾個方面:一是要進一步改善我們的科技環境建設,創造更好的科技環境來加強我們的基礎工作,要防止浮躁的情緒,提倡扎紮實實、按照科學規律的環境來做我們的基礎研究。

    2011-03-09 17:29:37

  • 馬大龍:

    二是人才的培養也非常重要。我們的教育必須進行改革,現在的教育是不利於我們的基礎研究,也不利於我們原創性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現在主要都是要培養這些“技術型”的人才,我們要培養有獨立精神、批判精神的人才,這樣才能真正做好我們原創性基礎研究的工作。三是在科學的人才評估上面也要進行改革,剛才尹委員已經講了,我這裡就不重復了。

    2011-03-09 17:30:16

  • 俄羅斯阿爾法電視臺記者:

    我的問題提給陳志列委員,您創業的歷程和成功的美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尊敬。請從您自身的創業歷程中談談您對目前內地公務員考試的現象,能否提一些建議和忠告?謝謝。

    2011-03-09 17:30:41

  • 陳志列:

    作為一個創業者,我自己下海創業是在18年前,我特別願意回答您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做國際市場,現在每年要花很多時間在國外飛。以我個人的體會,我敢保證説,中國的年輕人是我看到的全世界所有國家內,最願意自己創業的。肯定是第一名,我都不知道第二名是誰。

    2011-03-09 17:31:21

  • 陳志列:

    第二個問題是説,由於中國公務員的數量佔中國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現在你看到説,也許有2000個大學生考公務員,你覺得比例高了,但我認為不高,這並不是代表有更多的人願意做公務員,而是因為中國公務員隊伍的總人數比較少。

    2011-03-09 17:32:20

  • 陳志列:

    如果按整個就業和創業的人比的話,我想這個比例應該20萬比一個是比較合理的,從我的研究來看,確實有很多熱血的青年和有為青年願意做公務員,這只證明中國政府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增加了,並不代表中國年輕人願意創業的更少了。

    2011-03-09 17:32:40

  • 陳志列: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現在中國年輕人在中國創業的機會和得到的條件比我們這些在90年代初創業的人好得多。我舉一個例子證明這一點,我當年創業的時候,只能靠生意掙的錢養活自己,而今天的年輕人,只要有一份很漂亮的,在紙上寫的商業計劃書就能拿到錢了。

    2011-03-09 17:33:27

  • 陳志列:

    而且由於資訊技術的發展,由於整個社會的發展,現在年輕人創業的機會是比我們那個時候,不僅更好了,而且更多了。所以我願意以一個老創業者的身份,以一個今天仍在以創業心態做自己事的中年人的身份,告訴俄羅斯的觀眾説,今天中國的年輕人更願意創業了,願意當公務員的人比願意創業人的數量少很多。謝謝。

    2011-03-09 17:33:53

  • 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網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請問尹卓委員,這幾年中國海軍建設和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先後派出艦隊到亞丁灣、索馬利亞護航,還有執行一些人道主義的醫療救助工作。請問尹卓委員,隨著護航的常態化,如何使得護航在遠海更加的科學和及時有效?我們在這方面會有什麼考慮?

    2011-03-09 17:34:34

  • 尹卓:

    這個問題好像跟我們科技創新關係不是特別大。我就簡單説兩句。

    2011-03-09 17:35:14

  • 尹卓:

    我們海軍從亞丁灣護航到現在已經兩年多了,成果大家也看得到。我們到目前為止,護航有3000多艘商船,其中有1400艘外國商船。在護航區域內、護航編隊內沒有出現過一次被海盜劫持得逞的事件,我們驅趕了很多次的襲擊。

    2011-03-09 17:35:29

  • 尹卓:

    另外,這次撤出我們在利比亞的國民,我主要想説三點:第一,胡主席提出來的“以人為本”的治國理念已經貫徹到黨生活的方方面面,政治、外交、經濟。這次“兩會”大家也看到了,以人為本、改善民生是溫總理報告的主軸。另外,我們軍隊也是這樣,軍隊也把為人民服務,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我們軍隊建設的主要牽引。我們過去的牽引主要是打勝仗,應對戰爭,保護國家安全。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實力在世界各地的拓展,維護我們國家經濟利益的發展是我們軍隊現在建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牽引之一。

    2011-03-09 17:36:19

  • 尹卓:

    正因為這個原因,胡主席提出我們現在是“三個提供一個發揮”。要求我們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護航和護僑、撤僑、保護海外資産的安全是我們多樣化任務的其中之一,説明已經貫徹到方方面面,通過兩會大家看得非常清楚。

    2011-03-09 17:37:31

  • 尹卓:

    第二,我們國家應急機制發揮得非常好,包括外交部提出來“以人為本”的外交理念,人本外交。這次部隊也派出了應有的力量,做我們力所能及的工作,這也都體現了我們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2011-03-09 17:37:58

  • 尹卓:

    第三,我們能力更強了。隨著軍隊的發展,我們有能力完成軍隊、黨中央、中央軍委交給我們的這些任務。我們雖然在整個亞丁灣護航確實花的代價很大,但是我們應該想那條航線上有3萬億美元的外貿,在那條航線上有接近大約1萬億美元的海上物流,另外那條航線上的石油和能源進口占總額的50%以上,我們花這點小錢維護我們整個航線的安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2011-03-09 17:38:50

  • 尹卓:

    同時也看到我們海軍艦艇長期在那裏執行任務,4個月的時間,主機、輔機長期開,一分鐘不能斷。我們的雷達通訊、直升機每天都高航次的去飛行和巡邏。我們的裝備基本上都經住了考驗。這都與因為我們國家的經濟力量相關,這是一方面。

    2011-03-09 17:40:42

  • 尹卓:

    另一方面,是科技的發展。有這麼好的科技支撐我們軍隊的建設,這次我可以非常自豪地告訴大家,類似這樣的任務,如果常態化,我們可以長期堅持下去。

    2011-03-09 17:41:28

  • 華廣網和中國華藝廣播公司記者:

    請問郭委員,您有沒有考慮在“十二五”規劃當中提到加強兩岸在新興産業方面的合作,在數位産業方面您有沒有考慮和台灣企業合作呢?對兩岸的投保協定您有什麼期待嗎?

    2011-03-09 17:42:01

  • 郭為:

    我們這個行業其實和台灣、香港的合作從一開始就有,因為資訊技術,台灣的企業本身在全球就有很大的競爭力。我們去年也在登陸台灣的資本市場進行了TDR,就是説成為大陸在台灣上市的第一家高科技的企業。

    2011-03-09 17:42:28

  • 郭為:

    就是怎麼加強兩岸經的合作。我們現在的合作方式,一方面是通過資本的方式參與到台灣的一些企業的股權、投資等等。另外,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因為我國的“十二五”,包括“十一五”,特別是“十二五”提出來,在城市化的建設,城市化、資訊化、工業化、國際化這個大背景下,需要大量的資訊技術和服務的産品,而台灣發展了這麼多年,有很多經驗和産品,所以我們希望通過和台灣企業、香港企業的合作,把這些産品和業務帶到大陸來,在這方面我們有非常密切的合作。從我們公司本身來講,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兩岸三地的大中華區的高科技企業,這也是我們的目的。

    2011-03-09 17:44:03

  • 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人才是關鍵。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加快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問一下馬委員或者鄔委員,您認為高校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此推動科技創新?

    2011-03-09 17:45:08

  • 馬大龍:

    在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當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應該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這裡麵包括多方面的工作。我們現在正在進行一系列的改革,希望改變過去那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能夠更多地加強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在創新能力方面有新的思路。

    2011-03-09 17:45:55

  • 馬大龍:

    比如我們北京大學醫學部,培養的學生主要是從事醫學領域的學生。包括了人文的教育,還有一些社會的教育、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都安排了相應的課程。另外我們也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一系列教學方面教育的改革,能夠使得我們最終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動手能力有所加強。

    2011-03-09 17:46:40

  • 鄔賀銓:

    我覺得,現在我們國家有1000多所大學,其中有一批是要辦成研究型大學。另外一些雖然説到不了研究型大學,但是好像也覺得非要在SCI、EI上有所提高才能顯出這個學校的水準。 因此我感覺很多學校定位好象有問題,大多數學校應該是面向企業的,應該以培養工程師為主要目的。但是很可惜,好像多年以來很多工科大學沒有把這個口號提得這麼響亮。

    2011-03-09 17:47:21

  • 鄔賀銓:

    當然也有一個問題,我在上大學的時候,畢業的時候,都要到企業和運營單位實習。而現在很多學工科的學生,只在電腦上做實習,根本沒有到企業去,因此不了解這個企業的情況,很難有創新思維。

    2011-03-09 17:48:55

  • 鄔賀銓:

    所以我認為我們的教育,不同的學校應該有不同的定位,更多的學校是面向經濟發展、面向企業,像法國的高等工業學校、德國的一些學校。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叫學院。我們也要反思,怎麼樣更好的為經濟發展和企業服務。

    2011-03-09 17:49:38

  • 陳志列:

    作為一個用人單位來回答您這個問題。中國的大學生的就業方向,很大一部分是科技型企業,由於被動的關係。我是央視聘的青年創業導師,我走進大學,給他們講怎麼創業、講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大學生很歡迎。

    2011-03-09 17:50:24

  • 陳志列:

    今年清華大學MBA的開班課就是我講的,開班之後,他們認為十二萬八的學費交得便宜了。所以我覺得大學能不能形成一種機制,讓企業家和公司的高管有一種機制,不要像我這樣是被動地被央視叫去,讓企業家和用人單位來講講他們希望要什麼樣的人,而不僅僅是那些連朝九晚五打卡都做不到的,偶爾在辦公室坐一坐、不跟社會打交道的大學教授們來教他們創業要現實得多。

    2011-03-09 17:50:57

  • 中國品質報記者:

    我想請問陳志列委員,在深圳的華強和北京的中關村,每一種新的電子産品出來之後,馬上就有山寨的産品出來,您怎麼看山寨現象?您的特種電腦有沒有碰到類似的模倣和抄襲的現象?

    2011-03-09 17:52:07

  • 陳志列:

    我們遇到過,每年都在碰到,只要你是名牌,你是行業領先的,你的産品有相當利潤的話,就有被山寨擠佔的可能。山寨這種現象不能完全規劃為侵犯自主智慧財産權。我們不妨把兩種一起説了,侵犯自主智慧財産權和山寨現象應當加大打擊力度。

    2011-03-09 17:52:50

  • 陳志列:

    我今年的提案是希望相關法律部門來介入和加大執行。説穿了,相關法律部門是可以“抓人”的。如果對這樣打擊能夠提升到“抓人”的程度,甚至是一些刑事責任的話,一定對中國企業界,尤其那些願意把大把的錢和時間投入研發的這些企業,是一個莫大的鼓勵。我甚至可以説,抓一個人都有可能導致中國企業自發的對研發的投入多一百個億。謝謝你。

    2011-03-09 17:53:24

  • 南方都市報記者:

    我想請問的是鄔賀銓委員,現在我們有一個新興的英文詞彙叫“Chinese Copy”,就是把外國已經成型的科技産品,不加改進和完善的複製。比如説Facebook、Twitter、iPhone都有中國版本。我想請問鄔委員,您認為這種做法是不是影響了我國自己的自主創新能力?

    2011-03-09 17:53:59

  • 鄔賀銓:

    你用到“Chinese Copy”這個詞,作為複製一些商業模式,在這點上不能説侵犯智慧財産權,像Facebook、Twitter等等,是一種比較新穎的商業模式,就技術而言,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技術。在這個意義上,國內一些企業模倣這種商業模式來建一些網站,來做這樣一些業務,我想在應用上畢竟在國內還是有不同的國情,你可以注意到,類似的這種網站,有些是可以在國內辦的,特別是電子商務類型的,但是大部分不能成功。而中國自己辦的這種網站反而能夠成功。

    2011-03-09 17:54:34

  • 鄔賀銓:

    這是什麼現象?實際上就是説,即便是學習了國外在資訊應用上的商業模式,還是要結合中國國情和中國的文化才能生存。所以我認為,中國之所以有這種現象,中國在網路上還沒達到完全領先,換句話説就是自己提出一種商業模式,在目前來説是沒有的。

    2011-03-09 17:55:07

  • 鄔賀銓:

    但是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得還是很好的,像淘寶、阿里巴巴,量還是比較大。我相信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以及隨著我們更多的人來關注網路的應用,將來也許其他國家來拷貝我們的商業模式。謝謝。

    2011-03-09 17:55:40

  • 主持人 趙珩:

    由於時間關係,記者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委員,謝謝各位記者。

    2011-03-09 17:56:18

  • 中國網:

    本場直播到此結束,感謝關注!

    2011-03-09 17:56:33

圖片內容:

圖片大圖:

  • 外國記者關注中國科技發展

    中國網 李異濤

  • 資料臺前排人墻

    中國網 李異濤

  • 資料再多一把抓

    中國網 李異濤

  • 等待委員入場

    中國網 李異濤

  • 委員們入場

    中國網 李異濤

  • 發佈會主持人趙珩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馬大龍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尹卓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陳志列

    中國網 李異濤

  • 自信滿滿的委員郭為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徐冠巨

    中國網 李異濤

  • 記者擺開陣勢

    中國網 李異濤

  • 開始提問

    中國網 李異濤

  • “我們軍人有力量”

    中國網 李異濤

  • 全國政協委員鄔賀銓

    中國網 李異濤

  • 記者獲得滿意答案

    中國網 李異濤

  • 記者提最後一個問題

    中國網 李異濤

  • 只恨胳膊不夠長

    中國網 李異濤

  • 會後新聞戰火蔓延

    中國網 李異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