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泉州訊   歷時5個月緊張、激烈、有序的比賽,泉州市第十一屆運動會于9月26日在泉州市體育中心僑鄉體育館順利閉幕。本屆運動會共設置青少組、行業組、群眾組3個組別,其中青少組設置28個大項,行業組設置9個大項,群眾組設置6個大項。共有來自各縣(市、區)、市直各系統、各行業的近萬名運動員報名參賽,是歷屆市運會參賽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競爭最激烈的一次盛會,全面、系統地檢閱了4年來泉州市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産業的發展水準。


為了順利完成本次4年一屆大型綜合性運動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市運會組委會各部門的通力協作下,泉州市體育局強化組織領導,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對運動會進行了週密的部署,制定詳細的計劃安排,全力辦好本次運動盛會。


認真總結  週密部署

制定完善的工作計劃和競賽規程總則


運動會舉辦之前,泉州市體育局在認真總結歷屆市運會成功經驗及第十七屆省運會競賽總則相關規定的基礎上,廣泛徵求各縣(市、區)及有關教練員的意見,積極學習其他體育盛會經驗,並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了《泉州市第十一屆運動會競賽規程總則》和各單項競賽規程,于4月份下發執行。


為確保賽事籌備工作有序進行,泉州市體育局對運動會的各項工作做了週密的部署和安排,制定了泉州市第十一屆運動會總體工作計劃和開(閉)幕式組織方案,確定了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和工作重點,並按照計劃有步驟的抓好各項工作進度的落實,使市運會的組織工作有條不紊。


廣泛參與  嚴格審查

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共同辦好比賽


泉州市體育局認真做好運動員資格審查工作。單獨設立運動員資格審查處及運動員註冊辦公室,于3月份就下發了泉州市第十一屆運動會青少組運動員註冊辦法。4月份接收了各縣(市、區)近8000名青少組運動員的註冊材料,5月份接受了近3000名行業組及群眾組運動員的報名註冊材料,並把運動員的最終審核合格名單通過局網站在對外進行公示和公佈,接受各代表團的監督,增加透明度,大大減少了弄虛作假現象的産生。


為進一步提高縣(市、區)的參與度和擴大賽事的影響力,泉州市體育局在把運動會主賽區設在豐澤區的基層上,經有關縣(市、區)申請,在綜合考慮申請單位的場地設施、後勤接待能力、安全保衛等條件後,將27個比賽項目安排在南安、晉江、石獅、惠安、德化、安溪、永春等縣(市、區)舉辦,並將籃球、電子競技、田徑三個項目交由各單項體育協會承辦,通過此舉充分調動各方舉辦賽事的積極性,進一步發揮單項協會的優勢和組織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和關注體育賽事的良好氛圍。


為了舉辦有一屆特色的運動會,本屆市運會還增設了群眾組比賽。比賽參照全運會、省運會,根據泉州市實際情況,增設了群眾籠式足球、乒乓球、氣排球、羽毛球、三人籃球、健身氣功6個群眾參與面較廣的比賽項目。增加了全民參與性,讓普通百姓能夠通過市運會的平臺參與競技比賽,分享體育競賽帶來的樂趣。


強化培訓  嚴格執法

競技體育水準持續穩步提升


裁判員水準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比賽的順利進行,為確保賽事的公平、公正,泉州市體育局聘請了素質高、業務能力強、資歷深的人員擔任各項目的仲裁委員和正副裁判長,選派了熟悉業務的人員擔任大會裁判員,組成了高水準、精幹的裁判員隊伍。並於賽前組織對各項目裁判員進行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著力提高裁判員的執裁能力,擊劍、拳擊、跆拳道等項目專門聘請了福建省高水準的裁判員來參加裁判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比賽期間,全體裁判員在執法過程中,嚴格履行裁判員守則,做到嚴肅認真、公正準確,為運動員提供良好的比賽環境。


相比上屆市運會,本次市運會青少年組第一次增加了電子競技、攀岩、空手道三個大項,攀岩、空手道將於2010年東京奧運會首次進入奧運會大家庭,電子競技也是福建省首次納入四年一屆綜合性運動會的項目。據統計,本屆市運會共計兩人次打破市運會記錄,優勢項目擊劍、跆拳道的競技水準穩步提升,個別年齡組的成績達到全國青少年組前三;田徑、游泳作為基礎大項,參加人數及水準創新高,乙組100米、400米項目成績達到了該年齡組歷史最佳,位居福建省前列。


通力協作  文體交融

開閉幕式大型文體表演精彩紛呈


本屆市運會開閉幕式涉及32個演出單位,近4000名演職人員,創歷屆之最。開幕式主題為“禮讚新中國•奮進新泉州”、閉幕式主題為“築夢泉州·飛揚絲海”。開幕式大型文體表演分為“序·《祖國頌歌》”、“上篇·《盛世華章》《綠水青山》《雷霆出擊》”、“上篇·《古韻新潮》《奔向大海》《壯麗航程》”、“尾聲·《再創輝煌》”等四大篇章;閉幕式文體表演則有《新時代讚歌》、《在一起更出彩》等七個節目。通過新穎的舞臺藝術,充分展現泉州市上下奮力開創“五個泉州”建設新局面的精神面貌,整場演出大氣磅薄,既展現泉州體育建設成果,又突顯泉州海絲文化。同時,在多媒體視覺設計與製作上,以獨特的視覺創意助力演出呈現出“驚艷、唯美、大氣”的效果,帶給觀眾視聽震撼。(楊漳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