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發佈會

   中國社會科學院定於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上午9:00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舉辦“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發佈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直播摘要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發佈會

活動描述

  • 中國社會科學院定於2014年6月25日(星期三)上午9:00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學術報告廳舉辦“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藍皮書發佈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趙天曉: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由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以安全、融合、創新為主題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版發佈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現在正式開始。

    下面請允許我先介紹出席會議的嘉賓: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高翔;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的出版者,也是大力支援者,也是我們合作單位的領導,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新媒體發展報告的主編、中國社科院新聞所所長唐緒軍;新媒體發展報告副主編、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院長吳信訓教授;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教授;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總編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中外媒體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潤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匡文波教授;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教授;中央電視臺節目評價中心主任徐立軍研究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羅自文教授;人民網研究院綜合部主任唐勝宏教授;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祝華新教授;在主席臺就座的還有《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的兩位副主編黃楚新副研究員;劉瑞生副研究員;出席今天會議的還有我們邀請到的人民日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新聞社、中新社、中國青年報、中國日報、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廣播網、新浪網、千龍網、路透社等40多家媒體單位的朋友們,以及我院職能部門以及新聞所的全體職工。

    2014-06-25 08:29:56

  • 主持人 趙天曉:

    下面發佈研討會正式開始。首先,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高翔致辭。

    2014-06-25 08:59:46

  • 高翔:

    今天是媒體研究界的盛會,首先熱烈祝賀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持編撰的第五屆中國《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順利出版,非常感謝這部新媒體藍皮書的各協編單位、數據支援單位、出版單位和各位作者,以及關注中國新媒體發展的專家學者。傳媒業界的朋友們,對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大力支援,我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最近這幾年在科研研究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業績,展示了很好的發展勢頭,與在座各位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援是分不開的。過去的一年,對整個中國人民意義非常大,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看,舉世矚目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順利召開,作出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中國未來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改革發展確定了總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有了更加監事的實踐基礎。

    2014-06-25 09:00:55

  • 高翔:

    過去的一年對中國的新媒體而言,也是黨中央給予前所未有、高度重視的一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中強調,新媒體在國家戰略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完善網際網路管理領導體制,形成從技術到內容,從資産安全到打擊犯罪的網際網路管理合力,確保網路的正確運用和安全。今年2月27日,中央又專門成立了中央網路安全和資訊化領導小組,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組長。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組織編撰的這部《新媒體發展藍皮書》反映了過去一年我國新媒體發展狀況,對網路安全、網路布陣、新媒體移動化發展趨勢、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社交媒體等諸多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與去年出版的新媒體藍皮書相比,選擇內容、品質都有了較大提升,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學術研究永遠沒有完美的時候,這就是學術的科學性所在,也是它的吸引力所在。我們的新媒體藍皮書每年都有進步,這就是社會科學研究工作者不斷探索的結果,也是對社會發展不斷進步的客觀反映。

    2014-06-25 09:02:08

  • 高翔:

    特別值得讚賞的是,這部藍皮書較好地兼顧了學術性、前瞻性、現實性和知識性,不僅對新媒體發展現狀的把握,同時也對新媒體發展的未來趨勢作出了有理有據的預測,還提出了不少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這對相關部門的決策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今年發佈會同時也是新媒體發展的研討會,會議的主題是安全、融合、創新,我認為這個主題出得很好,既有網際網路的新媒體,是一個新生事物,近年來發展迅速,對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的影響越來越大。對我們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社會交往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安全是前提,融合是過程,創新是出路,它可以保障安全,怎樣有效融合,如何促進創新,這都是重大的學術研究課題,需要我們進行深入、持續地研究和探索。因為黨中央政府對網際網路絡是新興媒體的高度重視,作為黨中央、國務院重要的思想庫和智囊團,中國社會科學院,我們應該在這些方面有所作為。

    2014-06-25 09:14:34

  • 高翔:

    在中國社科院黨組確定的經驗創新工程五個重大研究課題中,新媒體管理和輿論導向問題研究是其中的一項。這項研究以新聞傳播研究所人員為主力,聯合我院、政治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所、法學研究所等單位協同攻關,可以説是結合了多學科的力量。我們的研究主要集中有關新媒體兩大戰略問題,一是如何建立現代科學與新媒體管理體系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説明中指出,從實踐看,面對網際網路技術和應用飛速發展,現存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主要是多頭管理、職能交叉,權責不一、效率不高。同時隨著網際網路媒體屬性越來越強,網上媒體管理和産業管理遠遠跟不上形勢發展變化。

    2014-06-25 09:15:33

  • 高翔:

    在研究中我們將著重對習近平同志提出的我國新媒體管理上所存在的這些問題,提出一些有用、管用、實用的政策建議,促進儘快構建起《決定》所提出的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相適應的現代、科學的新媒體管理體系。其二是如何建立科學有效的新媒體輿論引導機制。這是我們這個重大課題研究的第二個重點。當前,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輿論鬥爭的主戰場,網上輿論工作已經成為宣傳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4-06-25 09:16:12

  • 高翔:

    習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議》説明中特別強調,如何加強網路法治建設和輿論引導,確保我們的資訊傳播有助於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以及我們面臨的現實突出問題的解決。從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新媒體的輿論引導與傳統媒體的輿論引導存在巨大差異,尤其獨特的規律性,我們的任務就是要把這些規律梳理清楚,為建立起科學的新媒體引導機制提供理論支撐。

    目前,我們的這項研究工作正在進行中,已經推出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比如收錄這部新媒體藍皮書的兩篇,一篇是微傳播科學中的強媒體,2013年中國微網志發展報道;另外一篇是新技術與新應對,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分析。我們希望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對該課題研究給予關注和支援。新媒體要融合資源創新運用,我們的新媒體研究也要融合智慧創新思路。我個人認為,新媒體像空氣一樣越來越明顯、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給我們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提供了嶄新而遼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又一個亟需深入研究的重大問題。新媒體的繁榮發展要求,黨和國家對新媒體的高度重視,使我們的研究走向深入的強大動力,希望新媒體的研究者們抓住當前這個寶貴的機遇,多研究重大問題、關鍵問題,為我國新媒體的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最後,祝本次發佈會和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4-06-25 09:19:37

  • 主持人 趙天曉:

    謝謝。院黨組、院領導都非常重視和支援新聞所的工作,秘書長今天也是親臨會場,為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既有專業性又有理論性,同時還有指導意義的講話。接下來請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教授致辭。

    2014-06-25 09:33:32

  • 謝壽光:

    各位專家、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早上好。非常感謝兄弟單位中國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和我們共同舉行新媒體藍皮書2014年發佈報告的發佈會,作為主辦方,我首先代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向唐緒軍所長為首的研發團隊表示衷心的祝賀,向參與、支援這部新媒體藍皮書原創的有關各方,特別是對上海大學的吳院長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整個皮書系列中,我們新聞傳播類的藍皮書超過20種,每一部各有特色。兩周前人民網網際網路藍皮書發佈會時,我就問唐緒軍教授,這兩部藍皮書的重合度,因為研究的方嚮往往是體制,我作為出版者,我最關心的是重合度有多高。這兩部藍皮書其實並不重合。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他們需要研究、關注的領域巨大,而且他們各自的方法,數據來源有相關性,也有各自不同的側重點。正因為這樣,這部新媒體藍皮書連續出版五年,剛剛秘書長説是越辦越好,後面是有數據支撐的,我可以肯定地説,它所有新聞傳播類的皮書中,這部藍皮書是名列前茅的。

    2014-06-25 09:33:46

  • 謝壽光:

    今年這部藍皮書的發佈,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就是傳統媒體在加速、加劇整合洗盤的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又在加速融合的大勢下推出的。以人民日報的客戶端上線為標誌,今天的傳統媒體,如果還能存活下去的話,除非你有特別精準的客戶群體和核心的用戶群,如果不再和新媒體融合,我覺得傳統媒體要存活下去還真是不太好。因為從大的方面説,圖書出版行業,一般情況下它和報紙、期刊,因為它不是依靠廣告生存的,也正是因為這樣,它的發展前些年也一直不如報紙和電視網路,規模都算比較小的。相應的,圖書在中國的出版是有門檻的,受到的衝擊相對要靠後一些,但我們今天已經明確地感受到,如果傳統出版不加速轉型,命運和遇到的狀況和今天的相當一部分傳統媒體是一樣的,有的可能會死得更難看。面對這種背景,深入地去研究新媒體的發展,現在監控都不是以年度為單元了,而是到了周、到了月度的狀況,如果不及時跟蹤,深入地研究,加快調整,重新謀劃,無論是企業還是産業,都會遇到巨大的危機。

    2014-06-25 09:37:59

  • 謝壽光:

    正是這樣,這部藍皮書的發佈,它作為第三方研究者,以更加冷靜、嚴謹的態度,通過數據的分析,對新媒體的發展狀況給予全方位的、深度的關注,首先對於新聞傳播界、對於我們這個産業來説,它的參考意義和價值應當説是巨大的。所以它不只是我們作為一項學術成果,其實是含有巨大商業價值的研究報告。因此,我們希望媒體對這部成果加以轉換,廣泛地使用,讓更多業界人士、社會公眾真正了解這部有重大參考價值的研究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媒體在利用這樣的成果時,我記得我在每次發佈會上都會説到,因為研究只代表研究者的看法和觀點,無論是結論、使用的方法、採集的數據,畢竟有自身的局限性,這時候要想正確地解讀,我希望以更加客觀、更加公正,不要對某些結論過多炒作,去年的新媒體藍皮書,有一家媒體就有誤讀的地方,我們的研發團隊及時進行回應,解答、辯證,也正是這樣,客觀上把我們這部新媒體藍皮書的傳播效應和社會效應進一步得到了放大。作為皮書的出版方,我們也會對他們課題組的經驗加以總結和推廣,不是説把書出版出來了,發出去了,你的任務就完成了,持續不斷地對這些成果,對媒體的反映,對社會公眾的反映進行觀察、辯證、追蹤,應當説既是對自己的研究成果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也是進一步提升我們的研究品質、研究報告,最終將完善智庫建設的重要一部分,在這點上,以唐緒軍所長為首的研發團隊應該説是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今天皮書的合作方也可以進一步借鑒和吸取。

    作為出版者,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和新聞所加強合作,也和在座的各位媒體、各位新聞傳播界的研究團隊加強合作,按照今天會議的主題,融合和創新,這不僅僅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而且是不同研究機構、出版機構,我們是一個融合的時代,是一個互利共贏的時代。謝謝大家。

    2014-06-25 09:40:09

  • 主持人 趙天曉:

    新媒體發展報告能夠得到它的傳播效果,一方面有研發團隊的功勞,更離不開出版者的辛勞,所以再次謝謝謝社長以及他的團隊。下面請皮書的主編,也是我們新聞所所長唐緒軍介紹2014版的主要內容。

    2014-06-25 09:46:16

  • 唐緒軍:

    各位早上好,感謝謝社長這幾年來我們配合得很好,出版社也為我們皮書的編撰品質的提升付出了很多辛勞,感謝各位作者、協助方以及數據支援單位,下面我概述一下今年的這本新媒體發展報告的基本概況。

    新媒體藍皮書,我今天主要介紹的內容有五個方面:一、新媒體藍皮書的特色與亮點;二、中國新媒體發展之概況與態勢;三、中國新媒體領域的熱點與焦點;四、中國新媒體傳播的影響與分析;五、中國新媒體未來的展望與建議。

    2014-06-25 09:47:54

  • 唐緒軍:

    一、特色與亮點。這部新媒體藍皮書是國內第一部全面關注新媒體發展狀況的藍皮書,系列出版,今年是第五次發佈,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主編,由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吳信訓工作室、上海大學文化與繁榮新媒體發展研究基地協辦,數據支援單位主要是北京締元信。在這裡我要特別對吳信訓教授給予感謝,我們這本藍皮書在初創時是很困難的,屬於白手起家,但是吳老師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援,在此我提議鼓掌向吳老師表示敬意。

    我們編撰這本藍皮書堅持的原則是五個方面,一是時代性,二是開放性,三是全面性,四是前沿性,五是專業性。去年也是6月25日,也是在這個報告廳,我對此做過介紹,我就不再展開了。我們研究的重點是五個方面:一是關於新媒體概況態勢。二是分析新媒體熱點和焦點。三是探悉新媒體傳播影響。四是展望新媒體未來趨勢。五是提出新媒體發展建議。正是因為我們有我們自己的定位,有我們自己的原則和我們關注的重點,所以我們跟其他新聞傳播類的藍皮書就有所不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特點。

    2014-06-25 09:49:23

  • 唐緒軍:

    (圖)這是今年的藍皮書,2014版。今年的藍皮書主要確定了三大主題:一是安全。二是融合。三是創新。每年的藍皮書我們都在為確定一個主題很費思量,因為新媒體發展很快,它是延續性的,怎麼確定當年的主題,需要我們對各種現象進行歸納、分析、總結,今年我們設置了五個板塊,一是總報告、二是熱點篇、三是調查篇、四是傳播篇、五是産業篇。整個藍皮書的作者隊伍是産學研相結合的,匯聚了國內50多位新媒體前沿的觀察者,形成的報告一共是30篇,內容涉及網路空間安全、微信、微網志、社交媒體、輿情、傳播媒體轉型、新媒體産業發展、主流媒體輿情引導等等。

    2014-06-25 09:49:42

  • 唐緒軍:

    二、中國新媒體發展概況與態勢。我們有一個總體的判斷,四點:一是為傳播成為主流的傳播方式。二是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正在加速融合。三是新媒體的社會化屬性不斷增強。四是新媒體的安全成為最重要的國家戰略。

    基於這四個總體判斷,我們把它分析了七大態勢:一是移動化的趨勢明顯。我國的網民規模已經達到6.18億,網際網路的普及率達到了45.8%。這其中新增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73.3%,總的規模達到5億。手機繼續保持第一大上網終端的地位,證明中國的新媒體應用正在向移動化方向發展。二是全面進入微時代。微網志、微信、微電影、微視頻、微支付、微傳播,所有這些在2013年突然爆發蔚為壯觀,出現了新媒體發展中的微時代景觀。三是微信成為標誌性特徵,2013年是微信快速發展的一年,微信的用戶已經達到6億,海外註冊用戶超過了1億,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佈了超過20種語言的版本,國內外活躍用戶超過2.7億。所以今年的藍皮書中間專門有一個分報告是研究微信的。四是新聞客戶端成為公眾新聞接觸新的入口。這裡有非常多的現象昭示著新聞客戶端已經成為普通大眾接觸新聞、每天了解國際國內外大事的一個新的入口。五是社交媒體成為新的傳播平臺。集中體現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集中召開的時候,這期間微信、微網志對這次會議熱烈討論各種網民轉發的資訊數量非常多,社交媒體能夠為政治傳播提供一條深入民間、繁榮有序、潤物無聲的傳播途徑,拉近領導人與民眾的距離,是政治傳播和公共外交的重要工具和嶄新平臺。六是大數據加速推進應用創新。我們認為2013年是大數據技術的落地之年,儘管這個概念十多年前就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它一直沒有具體的落實,2013年在技術上有了突破性的發展,國內國外逐漸對大數據技術的使用漸起成熟,大數據市場的體量將進一步放大。七是4G時代開始了。2013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獲得了4G牌照。我們認為隨著我國4G的商用,將會給以資訊傳播業為主的傳播行業帶來重大的機遇和挑戰。4G會大大促進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各種新的媒介以及應用也會蓬勃發展。

    2014-06-25 09:50:30

  • 唐緒軍:

    三、中國新媒體領域的熱點和焦點。對去年一年的新媒體現象進行梳理,我們概括了七大熱點問題:一是移動網際網路成為新媒體發展的新引擎。這和剛才我們的基本判斷相一致,有很多的事實支撐著我們這個判斷。二是發展新媒體提高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剛才高翔秘書長也提到了,中央新一屆政治局在2013年密集地作出了多項加強重視新媒體建設的有關決策,這表明瞭黨中央對新媒體的高度重視。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怎麼樣發展好、利用好、管理好網際網路,是全面看待和處理網際網路各方關係的焦點。中央也成立了安全領導小組,所以在這一方面,新媒體的發展已經提高到了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三是新媒體産業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新媒體産業在全球經濟的增長中顯示了其強勁的發展態勢,對中國而言,新媒體産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轉型換代一個重要的推動力。四是網路空間安全成為全球關注的話題。2013年有兩件大事:一件是美國棱鏡門事件的曝光。二是中央決定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這兩件大事足以使得2013年以網路空間安全載入史冊,網路空間安全問題已經延伸到了國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等領域,而不再僅僅是資訊安全的問題,我們有一個基本的觀點,在美國的影響下,網路空間安全問題首先是一個政治問題,其次才是社會問題,最後才是技術問題。五是各方合力整治網路傳播秩序取得成效。2013年國家有關部門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規範網際網路新聞資訊傳播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要求網路名人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傳播正能量,並提出了“七條底線”。最近國家信管辦又在國際上提出了各國必須遵守的基本共識。這也説明,我們在推進網路使用以及網路管理是同步進行的。六是傳統媒體向新媒體的融合轉型成為趨勢。新媒體時代,如何應對新媒體的變革和挑戰,是全球傳媒業的一件大事,傳統的傳媒業無法回避的一個重要的課題,也是關乎傳統的傳媒業生死存亡的一個大的問題,所以去年以來,各種融合,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加速了這種融合的趨勢。七是網際網路金融及跨界滲透備受關注,這裡最重要的就是微支付,網際網路金融不僅使網路金融有了很大發展,傳統的銀行業也在積極向網際網路金融業進軍。

    2014-06-25 09:51:57

  • 唐緒軍:

    四、中國新媒體傳播之影響分析。我們概括了五大影響:一是以國家發展制高點、頂層設計新媒體強國戰略。2013年以來,無論是中國還是全球,隨著行動通訊和網際網路的高度融合,新媒體的移動化轉型趨勢明顯,高度的網路化、社會化、移動化、融合化新媒體已經大大超越文化傳媒産業,成為向諸多産業領域強勢蔓延的支柱性産業,也成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地和高地。我們國家不斷出臺新媒體發展國家戰略,這對於新媒體産業發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和長期的推動意義。

    二是經濟規模不斷擴展,推動中國産業全面升級,2013年我國的資訊消費整體規模達到2.2萬億,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約10萬億,物聯網産業規模突破6千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規模達到1059.8億,網路廣告市場規模突破千億大關,中國網路視頻市場規模達到128億,線上教育市場規模達到839.7億元,移動支付金額9.64萬億元。新媒體在促進整個經濟不斷擴展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微傳播政治熱興,提升黨的網路執政能力。去年以來網路反腐是最大的亮點,黨中央加大了反腐肅貪的力度,尤其重視網際網路的作用。2013年9月,新版中紀委、監察部網站上線,接受網路信訪舉報,政微網志在影響力、傳播力、互動性等方面都有了較大提升。

    四是新舊媒體加強融合,共建傳播格局。主流媒體新聞網站和商業新聞網站共生的新聞傳播大格局已經形成。儘管有摩擦、有博弈,但是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的。五是微平臺不斷滋生新文化,微表達匯聚成能量。過去一年網路流行的新詞不斷,反映了當前社會轉型期網民個性化、矛盾化自娛性、情緒化的心態。微傳播成為新的文化載體,微信、微網志等新型移動網際網路業務成為新的拜年方式。基於強關係的微信群已經成為廣大用戶表達溝通的主要渠道。

    2014-06-25 09:54:24

  • 唐緒軍:

    對於中國新媒體未來之展望,我們提出了十大展望,八點建議。十大展望:一是網際網路普及率今年會達到50%,手機網民將大幅增長。二是移動網際網路全面進入爆發期。三是新媒體資本市場將掀起新一輪上市並購的熱潮。四是4G成為新媒體投資的熱點領域。五是網際網路金融進入深水區。六是電子商務開啟新的商業模式。七是移動視頻之爭愈演愈烈。最近總局出臺的文件也顯示出了移動視頻之中的一種現象。八是寬頻發展提速。九是主流媒體加快微傳播轉型。十是新媒體成為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力量。

    我們提出八點建議:一、高度重視新媒體安全,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二、充分把握新媒體發展機遇期,著力推進自主技術創新。三、加快部署4G基礎設施建設;四、高度重視新興媒體與經濟金融行業的融合。五、推動形成開放有序、活躍的資本格局。六、主動積極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七、充分發揮新媒體促進社會發展的正能量作用。八、加強法規建設,提高管理水準。

    2013年中國新媒體經歷了急劇的移動化發展,同時加速的社會化與融合化促進新媒體的功能不斷拓展,社會影響強勢延伸。在國家頂層設計的強化下,中國新媒體在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新媒體超越傳統媒體成為跨越諸多領域的超級産業,並進一步成為中國社會轉型關鍵期的結構性因素,新媒體與政治、經濟、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斷釋放出正能量,中國正邁步從新媒體大國走向新媒體強國。

    微傳播改變中國,新動力促進發展。詳細內容請大家參閱我們的這一本新媒體藍皮書。謝謝大家。

    2014-06-25 09:56:27

  • 主持人 趙天曉:

    緒軍所長用20分鐘的時間把這一本書的重要內容作了導讀,謝謝。下面請報告的副主編之一,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吳信訓院長發言。

    2014-06-25 09:57:52

  • 吳信訓:

    尊敬的各位學者、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們,大家好。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今年已經走過五個年頭了,出版第五屆,作為一開始就共同謀劃發展的一員,出席今天的發佈會既高興又淡然。高興的是一度致力於理論與實踐密切聯繫的學術研究報告,堅持五年,而且不斷在內涵品質上提升,還獲得了全國皮書系列二等獎,實屬不易。淡然的是,今天皮書已經成了燎原之勢,新媒體也已經無處不在,所以思維中更多是冷靜。我們的新媒體發展報告怎樣才能始終在引領實踐中保持應有的活力,我們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工作室的團隊曾經也比較多關注移動閱讀終端産業,數字電視産業,IPTV,手機電視,數字報紙等媒體産業發展趨勢,以及新媒體與社會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我們注意到,新媒體已經越來越不是新媒體自己的事情,新媒體已經不再是在傳媒産業發揮作用,而是在現代工業、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現代國防以及節能環保等廣泛産業、行業、事業中發揮公用。比如今年全球熱衷探討的主流話題—智慧城市,它與新媒體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

    2014-06-25 09:58:22

  • 吳信訓:

    其次我們還需要指出,今天全球關注智慧城市還是片面的,我們可以預見,智慧這種圖景也離我們不會太遠。實際上,整個人類社會正在數字化浪潮中加速飛向智慧社會的目標,在一定意義上甚至可以説新媒體是人類智慧社會的催化劑,但是新媒體將怎樣催化智慧社會,在這樣一個世界性的重大課題面前,中國如何贏得最主流的創造,産生最重大的産業經濟效果,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幸福帶來更多實惠,做出最傑出的貢獻,這些都是擺在我們新媒體研究者肩上的重任。我和我的團隊希望為此作出貢獻、應有的努力和成績。謝謝各位。

    2014-06-25 09:59:20

  • 主持人 趙天曉:

    我們今天的發佈會暨研討會分為三節,第一節發佈階段就告一段落。下面轉入由楚新同志主持的研討環節。

    2014-06-25 09:59:46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前面嘉賓對時間的良好把握。各位尊敬的領導、各位記者、各位同事,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的新媒體藍皮書發佈及研討會又開始了,去年也是在同樣的地點,同樣的時間,舉行我們的新媒體藍皮書發佈會,雖然我們新媒體藍皮書發佈會的研討會是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時間,可是新媒體的發展經過一段時間發展之後,卻為我們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帶來很多變化,今天我們有幸邀請到來自學界、業界的很多專家學者聚會,和我們探討新媒體一年來帶來的重要變化。

    下面請來自中國人民大學的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喻國明帶來新媒體發展的精彩觀點。

    2014-06-25 10:00:10

  • 喻國明:

    新聞所關於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的確是做了一件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事情,因為中國的新媒體在中國社會發展當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渠道,是一個通路,是一個傳播的平臺,它更大程度上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一種基本的結構方式,或者是一種基礎性架構,整個社會生活逐漸的或者正在和未來用新媒體的方式聯結在一起,形成新的社會構成,形成新的社會力量對比,形成新的資源分配。我們這個社會正在由於新媒體的作用,它在發生著最為深刻和最值得關注的變化。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制度規制、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一定要站在這樣一個新的起點上,新的邏輯上去實現新的社會治理和社會治理模式的創新,簡單用過去傳統社會的法條、制度規約去對今天的現實來進行規管,我想這可能在相當大程度上不合時宜,就是所謂的按照過去的管理模式畫延長線,會越來越艱難,成本越來越高,效果越來越差,其實我們已經看得到。

    2014-06-25 10:01:00

  • 喻國明:

    我想舉最近的一個例子,這兩天在發酵過程中,就是所謂的今日頭條和新京報等等媒體內容提供單位和新媒體之間的爭論。我們從傳統業出身,情感上自然會比較偏向於作為內容生産者的傳統媒介,但是我認為這樣一種關聯本身是一種天作之合,今日頭條如果沒有優質的內容生産者,它的價值本身也是無可延伸的。但如果像新京報這樣的媒體,如果沒有今日頭條這樣懂得今天的用戶,懂得今天的行銷規則、最為現代化、基於網際網路邏輯的終端建設,它的價值哪怕再好也行而不遠。美國最頂尖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從西方世界價值評價角度來説不可謂不高,最為頂級的內容和價值生産者,如果不架構在網際網路邏輯、不架構在網際網路所提供的用戶洞察和那樣一種關係渠道的基礎之上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它的價值在今天就越來越難以實現,越來越難以變現為社會的影響和商業價值,實際這兩者之間的結合本身沒有任何問題,應該樂見其成。現在是在於這種收益分配如何進行新的創新,因為這種結構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我要用創新的方式來看,如何分配他們的商業價值,這才是這個問題解決路徑所在。如果用傳統貨幣回報方式來進行規範化回報,對於網路公方來説,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東西,它最為負極的解決所謂的導流和流量優勢,如何把這種導流和流量的優勢變現為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就是引領模式創新的關鍵,如果能把流量變成一種新的價值分配方式,也許網際網路公司能接受,內容生産者也能接受。最近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總局最近的表態,我覺得就是站在過去那樣一個規則的立場之上在拉偏架,但事實上作為國家主管部門,應該站在産業、行業發展的更高高度上去協調不同的力量之間的創新,而不是用傳統的規約去管它。

    2014-06-25 10:03:43

  • 喻國明:

    我們僅舉這樣一個小例子,在其他更加重大、敏感的問題上,其實我們政府規管部門、實際操作部門,都有同樣一種錯誤的或者是不是基於網際網路邏輯的操作,我想這可能恰恰是我們今天面對新媒體發展,尤其是面對新聞所推出的非常優質的研究成果時,我們重點應該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成果能夠有助於社會發展向著代表時代、代表這個社會、代表技術發展方向的話,我想我們就在這個盡到了自己的心力,盡到了自己的綿薄力量,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非常感謝新聞所在這方面做了一個非常好的事情,也需要比較仔細的和深刻地消化新媒體報告當中的很多有益的、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把它劃為在整個學術研究和對實踐分析中的生産力,推動行業和領域發展的一種動力。我就説這些,謝謝。

    2014-06-25 10:05:00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喻國明教授帶來的精彩觀點,的確,他分析得今日頭條和新京報為代表的傳統媒體關係,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如何共處,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新挑戰。有人説與新媒體合作是找死,不與新媒體合作是等死,專家教授在今後寫藍皮書時還要進一步探討。下面請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總編輯、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胡智鋒老師帶來精彩觀點。

    2014-06-25 10:05:51

  • 胡智鋒:

    我説三句話:一是祝賀與感謝。非常熱烈地祝賀第五本新媒體藍皮書正式推出,而且這部是吸納了最近國內皮書很多優秀的營養和成份,創新型的、結構非常完整和獨特,又非常實用的皮書,所以我熱烈祝賀皮書正式推出,我相信這部皮書不僅對新媒體本身的梳理,而且對我們從事學術研究和從事各方面工作的人來説,都是很有益的,類似于做年度報告的工作,這樣一個全新的架構,我看了一下,有些是過去沒有的,有些是重新打包整理的,現在的五大塊梳理,還有剛才所長所説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梳理,架構、思路清晰獨特,又特別結合我們的需求,所以我説這是一個非常棒的報告模板,值得學習。也感謝給我一個參加這個發佈會和研討會的機會,能夠得以跟這麼多行家、同行一起交流。也感謝皮書的從業者,特別是幾位主編,包括在座的唐所長以及書記的支援、所裏的支援,吳信訓教授,包括楚新和瑞生先生的辛苦付出,這種辛苦付出不會白白付出,一定會得到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這是第一句話。

    2014-06-25 10:06:33

  • 胡智鋒:

    第二句話,我個人沿著喻國明教授的話往下講,他剛才更多是從社會規制的角度來看新媒體對現在整個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巨大挑戰和衝擊。我換一個角度,是從文化藝術的角度,新媒體的發展,剛才除了我們從社會層面上,政治、經濟、科技、産業等巨大的影響,我個人由於學科的站位,更多關注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我關注到,新媒體,特別是這幾年新媒體的發展對整個文化生態和藝術生態帶來了具有革命性的影響,這種影響一個是在價值觀層面,一個是在格局和生態方面,還有一個是在方法論層面,這幾個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影響。

    首先從價值觀層面來看,由於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各類新媒體的出現,對過往的傳統價值應該説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嚴重挑戰。這個挑戰從大家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來,在家裏可以看到,夫妻兩個人在一個空間、一個屋檐下,一人拿一個手機,可能一個人在衛生間,一個人在客廳,甚至是通過機器,而不是通過人在交流,大家對著機器在笑、在樂、在回應,但是這種人與人之間反而疏淡了,這帶來了生活價值的巨大影響。過去的很多理念、價值觀,比如説集體主義、比如説英雄主義等等價值,在今天可能遭到挑戰,更多的是對更具個體價值的一些價值所取代,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重大變化。

    2014-06-25 10:07:15

  • 胡智鋒:

    二是在生態和格局上,我們大的文化生態和藝術生態由於網際網路等新媒體的介入而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我以藝術格局和生態為例,在過去我們會非常清晰地類分出音樂、美術、戲劇等各種類型的藝術類分,一直到電視藝術,但是新媒體的出現是把所有的藝術類型給沖淡和削減了。在新媒體舞臺上,各種藝術幾乎變成了一個看起來更立體化,但實際上更平面,這種情況使得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美術等等在新媒體的融入後,自身在快速轉型,現在我們看到的美術,原始意義上的油畫現在可能被新型的、所謂數字的設計所取代。原始意義上的音樂現在也被網路音樂所衝擊,還有所謂的數字媒體藝術、新媒體藝術的説法,把整個藝術格局、藝術家族切割成傳統的和傳媒的兩大類型,所以我正在領銜牽頭在論證和推進一個學科,叫傳媒藝術學,在傳統藝術的劃分基礎上,根據新媒體的介入把整個藝術格局切分成傳統藝術和傳媒藝術,而其中根本的一個來源就是新媒體的介入,這是第二個問題。

    2014-06-25 10:18:48

  • 胡智鋒:

    第三個問題在方法論層面。新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我們對所有的研究,方法論層面可能質化或者量化研究,科學和人文的研究方法、界限也越來越模糊,現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其實這個皮書報告本身的方法就是混合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其實給我們更多的啟示,在未來我們在新媒體時代,我們所有的研究其實都可能因此而發生變化,我們需要做好準備。

    最後一句話,表態。因為我現在手頭裏一個是作為傳媒大學長江學者的基地,傳媒藝術與文化研究中心。還有就是我主編現代傳播。在這幾個平臺上,我一直在關注和推動新媒體的研究,特別是在現代傳播,我們早在98年就開設了新媒體研究的專題,後來衍生出一個獨立的專欄,我們也希望各位在皮書的引領下,盡可能給我們寄來大作,我會在第一時間積極回應,為各位大家和同行的精彩文章呈現,我們多做一點服務,做好我們的服務。我就説這些,謝謝。

    2014-06-25 10:21:52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胡智鋒教授為我們帶來的精彩觀點,他從新媒體對價值觀方面,生態格局以及方法論方面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下面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崔保國教授。

    2014-06-25 10:26:15

  • 崔保國:

    各位老師,首先是祝賀新媒體藍皮書第五年發佈,堅持五年下來,而且已經成了一個體系,我覺得這是非常值得祝賀、敬佩的一件事情。今天在這兒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思考,就是我讀新媒體藍皮書,我覺得裏面有很多亮點,給我一些啟發,在這兒有很多傳媒研究的大家,我覺得這本新媒體研究的藍皮書是更加全面、更加系統、更加透徹論述新媒體的問題,我最大的感受和思考是傳媒研究也好,新媒體研究也好,需要我們有一個系統的思維,怎麼研究新媒體,新媒體已經提了那麼多年,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方法論的框架,這個框架我覺得已經很不錯了,但是還值得我們去思考、探討和改進。怎麼研究新媒體?我覺得目前表面上看新媒體有重要的幾方面:

    一是新媒體是改變整個傳媒方向性、結構性的重要因素。新媒體的發展在今天的傳媒研究來講是有一個方向性改變的重大衝擊,這是我們研究新媒體多少年來一個最重要的主題,新媒體給我們帶來什麼。

    2014-06-25 10:44:58

  • 崔保國:

    二是新媒體會改變傳統媒體,好多年來我們主要的主題就是研究傳統媒體的數字化轉型,這是一個重要的話題。新媒體在去年開始,我們逐漸看清了一個勢頭,新媒體不僅僅是改變了我們的傳媒,而且新媒體可能會改變社會。新媒體對民主化進程,對整個政治決策的影響方面有了不少研究。另外一方面,新媒體實際上改變著傳媒,改變著我們傳媒的結構和生産方式,同時新媒體,特別是電子商務的出現,改變了流通,新媒體又改變著金融。如果把流通金融、生産結構和一些産業結構,像IT産業、TMT的崛起,對整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生活都會發生影響。這是從大的趨勢或者是前些年重點研究新媒體的熱點和大的領域來,今後新媒體發展應該怎麼思考?每年除了發佈藍皮書,因為我們原來也一直做傳媒産業發展報告藍皮書,做了十年了,我也在思考這個問題,像喻老師、吳老師、胡老師,都是我們傳媒界的大師,是要制定框架和系統,這個系統總體上傳媒研究是怎樣一個體系,傳媒研究裏面新媒體研究一定是最重點和最前沿的一部分,新媒體研究應該是怎樣一個體系。新媒體研究在傳媒研究中,哪些是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哪些是還沒有解決的問題,我們通過每年的發佈,一方面是把新解決的問題確實是創新的,而且也知道未來要解決的問題在哪個地方,實際上我們現在太缺少這樣一種有思想交鋒的、有實質探討的研討會。當然,過去也做過不少藍皮書的發佈會,我覺得今天的新媒體發佈會,以後一是分享思考,二是要有一種提議,希望通過發佈新的成果,真正探討實質性的內容,能夠推動學術往前發展。謝謝。

    2014-06-25 10:45:45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崔保國教授,新媒體藍皮書走過了五個年頭了,再往下走的話應該在新媒體的研究方法當中,新媒體的研究系統當中怎麼進行更好的創新,我希望以後有機會和崔保國教授的藍皮書有共同的探討。下面有請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中外媒體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潤華教授。

    2014-06-25 10:46:19

  • 唐潤華:

    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賀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最新版本的問世,這個藍皮書不僅對新媒體産業和研究有重要的價值,而且對傳統媒體的機構和從業者也有重要的價值,因為這本藍皮書和今天研討會的主題,安全、融合、創新,對於傳統媒體來説,現在融合是一個熱詞。從去年以來,從中央到主管部門、主管領導,到具體的傳統媒體機構,都在非常熱烈地談論媒體融合發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媒體融合或者媒介融合在國外十幾年前就已經開始,而且學界,包括國內的學界也是多年來一直都有很多的研究成果,但是從主管部門和傳統媒體機構的負責人,熱烈討論媒體融合,這確實是值得肯定的,雖然他們比國外的業界和學界的研究晚了將近十年的時間。

    2014-06-25 10:46:54

  • 唐潤華:

    我們的傳統媒體機構和管理者對媒介融合或者是融合發展,現在把它提高到了這麼高的日程,我覺得是因為新媒體的發展使傳統媒體走到了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鍵點,但現在許多傳統媒體的負責人和一部分從業者他們對傳統媒體的前景或者發展,認識是模糊的,甚至是迷茫的,常常體現為兩極化的趨勢:一種是過於消極和悲觀。除了傳統媒體消亡論,特別是報業消亡論的廣泛流行,還有一種説法,傳統媒體轉型是找死,不轉型是等死,反正都是一個死,這體現了他們對自己發展前景的極度悲觀。另外一種是盲目樂觀,認為不管怎麼樣,傳統媒體還是有比較美好的前景,現在的傳媒生態不是新媒體和傳統媒體此消彼長,而是會此長彼長,兩個都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果我們對當今傳媒的生態和傳播環境的演變有比較清醒的認識,如果我們好好讀一下新出版的新媒體藍皮書就會發現,這兩種觀點可能都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傳統媒體現在確實是衰弱,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歐洲和美國,傳統媒體比較發達的國家,他們的衰落已經非常嚴重,以美國為例,美國報業的廣告收入近十年來萎縮了50—60%,就業規模萎縮了40%,現在如果還不承認傳統媒體的衰落,這可能是不符合事實的。

    2014-06-25 10:47:10

  • 唐潤華:

    但是衰落並不等於消亡,傳統媒體影響力和它的規模生産量在急劇下降,但不會徹底消毀,不會出現等死或者怎麼死這種極至化的局面。我覺得傳統媒體萎縮到一定程度後,會有和以前相比比較小的生存空間,但是哪些生存能夠生存下來,什麼樣的媒體能夠有所發展,這可能是傳統媒體本身要去探討的問題,要走出一條創新的道路才能夠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所以如何應對新媒體的挑戰,如何走出融合發展的道路,這可能傳統媒體以及傳媒研究者今後要探討的問題,也是明年的藍皮書需要重點研究和關注的話題之一。謝謝大家。

    2014-06-25 10:48:19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唐潤華主任,他重點提出了在新的媒體環境下對傳統媒體如何轉型,提出了很多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尤其指出我們對待這些傳統媒體轉型的態度,既不能太悲觀,也不能過於樂觀,而且用大量的數據提出了佐證。每年新媒體藍皮書的順利出版都離不開每個行業當中、學界業界中的專家教授提供的富有很多實質性研究的非常好的報告,今天請來了來自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教授匡文波,為我們帶來精彩觀點。他寫的報告是微信發展報告,最近我也看到大家都在議論微網志和微信的關係,有人説微信用戶中産階級居多,微網志是屌絲用戶居多。我們看看匡文波教授是怎麼解讀的

    2014-06-25 10:48:31

  • 匡文波:

    非常感謝,由於時間關係,我談幾點感想。我更多認為微信不是一個簡單的産品,就像微信的廣告一樣,它改變了生活方式。的確是這樣。它帶來的影響和衝擊,文章裏也寫了,我只談一點,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實際我是一個非常堅定的紙媒淘汰論者,因為我們看媒介融合,實際上目前來説都是傳統媒體被融合、被合併,都是傳統媒體往新媒體方向發展,媒介融合是單向融合,並不是雙向的。從感情上來講大家不希望紙媒被淘汰,我們不從理論方向探討,傳統媒體的轉型,比如盈利模式,實際上傳統媒體的轉型研究很多,有一個問題沒法解決,盈利模式。紙質媒體發行量下滑,相應的廣告在下滑,傳統的廣告已經大大低於網路廣告,我們國家傳統媒體做了很多嘗試,全世界都一樣,但是我們發現所有的嘗試都沒有帶來盈利,比如過去的網站,如果獨立核算會發現沒有幾家盈利。現在手機APP做了很多,根據我的調研,目前所有的媒體做的手機應用,新聞客戶端,其實沒有幾個盈利的。前幾年炒得比較熱的傳統媒體的官方微網志,其實如果算盈利的帳的話是虧損的。很多傳統媒體還熱衷於做微信的公共平臺,這就帶來一個新的問題,大家都通過微信的平臺去做,假如傳統媒體能夠通過微信平臺找到一條活路的話,我覺得只有一種可能性,到最後恐怕所有的傳統媒體等著被騰訊收購,很簡單,因為你用了人家的渠道。從媒體發生的角度來講,尤其從新媒體盈利角度來講,實際是渠道為王,並不是內容為王。傳統媒體的優勢在內容,但我們看看中國移動,前幾年大家都做彩信報,做了半天都是給中國移動打工,3塊錢一個月的時候,結果有2塊錢是交給中國移動的。做了半天我們發現彩信報做到最後,三個電信運營商的彩信報的用戶是最多的。説到大家一窩蜂地去做微信平臺,像很多傳統媒體所説的,一旦對騰訊的渠道形成依賴時,恐怕就等著被他收購了。

    2014-06-25 10:48:50

  • 匡文波:

    説來説去,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盈利模式。説到新媒體的盈利模式,其實就兩種,我們可以探討,一類是免費下廣告,就是免費使用,免費閱讀,加廣告。傳統媒體的網站,手機APP等等,包括官方微網志、微信平臺,在訪問量、用戶上和搜索引擎、門戶網站、社交網站等等完全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所以從廣告上來講不可能和他們相提並論的。第二類模式是收費模式,網際網路開闢了一個免費時代,要想在網路上收費是相當難的,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你提供的資訊或者説你提供的服務具有不可替代性,才有可能收費。蘋果為什麼收費?蘋果商店非常成功,道理很簡單,你用一部蘋果手機,對不起,如果你不想讓你的蘋果手機變成功能手機,很多時候你是必須要去蘋果商店付費下載的,否則的話大量的遊戲、大量的應用是沒法獲得的,因為它提供的服務具有不可替代性,因為蘋果的系統是封閉的,封閉的系統帶來的一種壟斷性。很不幸,我們絕大多數傳統媒體提供的內容不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想去收費是相當難的。我發現新媒體産業鏈上,做內容的,尤其是做語言的是弱勢群體,賣不出去什麼價錢,尤其在中國的網際網路,有一個很特殊的狀況,版權保護非常薄弱。百度文庫是赤裸裸的侵權行為,打開百度文庫,本來在座各位老師的書和文章去下載是商業行為,應該付費,但不可思議的是,在中國還能存在下去,這也是很大的問題。報紙的網站,只要有一篇資訊,有一篇新聞是獨創的,60秒之內肯定會背拷走,我們的內容生産者在整個新媒體産業鏈上是一個弱勢群體,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對中國版權保護極為不利。

    2014-06-25 10:49:41

  • 匡文波:

    最後一點,中國傳播媒體轉型我認為比西方的傳播媒體轉型可能更困難一些。因為中國的官方媒體都是政府辦的,轉型中還面臨體制上的阻礙,這恐怕是我們背負的一個新包袱。剛才談了傳統媒體的未來,談到微信對傳統媒體的衝擊。實際上微信給我們帶來便利時也帶來很大的挑戰:一是網路輿論的研究,網路輿論的管理上又面臨新的挑戰,因為微信的管理比微網志要更困難,不可能像去年政府大力整頓大V的方式去管理微信,微網志是大眾傳播,而微信屬於人際傳播加群體傳播,微信的傳播中,如果政府採取類似于去年管理微網志的管理方式去管理的話,會面臨一個法律問題,微信的傳播屬於個人通信範疇。每個公民都有個人通信的自由,如果政府去嚴格管理微信的話,會帶來一個問題,就是政府有沒有權力去管理個人通信,在不涉及到國家安全的情況下,有沒有這個權力,這是一點,帶來更大的挑戰。

    2014-06-25 10:50:30

  • 匡文波:

    二是安全的問題。我看到今天的報告第一篇文章就是安全,的確是這樣。手機媒體的發展帶來一個很可怕的個人隱私的問題,大家都覺得其實離自己很遙遠,其實一點不遙遠,只要你使用手機,每一條資訊,包括你的短信,包括手機的QQ,包括你的微信記錄,所有的資訊都存在騰訊的伺服器上,政府要查每一個人的資訊是非常方便的。大家不要覺得離我們很遙,新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沒有隱私權的,而且手機還帶來很可怕的一點,就是能給你定位。微信其實有位置資訊,還有一款類似的軟體,叫陌陌,定位功能也很強大。過去位置資訊掌握在移動運營商手裏面,現在有位置資訊,我們可以通過各種軟體掌握位置資訊,就帶來很大的難題,個人隱私保護怎麼辦?比如我查一下在座的各位老師現在在社科院開會,是個良民,可不可以查一下老師是在哪兒過夜的?所有的資訊其實都可以被查到,在中國來講,其實對個人隱私的保護,資訊的安全,形成的挑戰遠遠超過西方國家。我們不是旁觀者,其實我們也一樣。

    2014-06-25 10:51:13

  • 匡文波:

    微信還帶來一個問題,惡意的使用。很多軟體本身,包括微信在內,其實軟體本身是中性的,但是你也可以通過微信的定位功能去找一夜情等,如果把微信打開會發現,如果不把提示音關掉,這一天什麼事都不用幹了,會響個不停。

    實際上所有的産品,包括新媒體在內其實都是雙刃劍。現在流傳一句很有名的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人與人之間最遙遠的距離就是面對面坐在一起你卻在玩手機、發微信。謝謝大家。

    2014-06-25 10:51:23

  • 主持人 黃楚新:

    謝謝匡文波教授,他給我們帶來了很多資訊。雖然匡教授是研究新媒體的專家,可是他也是捍衛傳統媒體發展的堅定捍衛者。他今天給我們帶來的微信發展報告應該是內第一篇比較全面的,在大城市中作為一個問卷調查比較系統的調查報告,對微信的用戶群體、結構、年齡、收入等等各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調查統計,同時對微信的發展出現的問題也作了很多建議。下面請另外一位新媒體藍皮書的作者,從去年以來網路安全問題,網路空間安全問題是全球關注的話題,方興東教授是我們國家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也是近幾年非常關注我國網路空間安全的專家,下面有請他為我們帶來的相關觀點分享。

    2014-06-25 10:51:53

  • 方興東:

    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藍皮書的發佈,我是寫了其中安全這一章,這個內容我就不具體講了。5月底我們國家成立安全方面的協會,我們用微信大概三天時間,匯聚了這個領域幾乎所有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大概是兩個500人的群,16個300人的群,兩個500個人的群三天就爆滿,16個300人的群有12個以上爆滿,三天時間,整個協會與傳統的協會組織方式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6月初討論一個話題,關於銀行區IBM的話題,當天晚上8:30—10:30,圍繞這個話題一共討論整理的紀要大概有2804條內容,有50多個專家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僅僅兩個小時時間,這種傳播方式,我覺得在微信之前根本是不可想像的,包括今天早上我在路上來的時候,因為參加新媒體研討會,所以我在車上建了一個群,是300人的群,一下拉了250人,關於新媒體方面,大家可以加我的微信,98837,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起碼從我的感覺來説,如果你不在微信上,好象這個人已經不存在了。

    這些説明什麼?大家都在談網際網路思維。什麼叫網際網路思維?説白了就是我們要前看,要走在這個趨勢前面,不要過早被這個趨勢打趴在地上,就是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從媒體來説,衝突應該是最劇烈的,尤其是2013、2014年,我覺得是各種衝突真正爆發的轉捩點。一方面,為什麼微信、微網志這麼發達?因為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一個大規模同時線上的時代,QQ是有2億的同時線上,微信基本上沒有下線的概念了。有的同時線上以後才真正形成了虛擬空間,就是我們所説的網路社會。所謂的網路安全,不是説我們一個國家網路本身的安全,而是一個國家在網路裏面的安全怎麼保證。我們研究傳播,通過網路怎麼進行傳播,而是在網路空間中我們的傳播應該怎麼做?大部分傳統媒體在網路空間中是沒法傳播的,所以必然是要被邊緣化,要全軍覆沒的。

    2014-06-25 10:53:00

  • 方興東:

    這些説明什麼?大家都在談網際網路思維。什麼叫網際網路思維?説白了就是我們要前看,要走在這個趨勢前面,不要過早被這個趨勢打趴在地上,就是所謂的網際網路思維。從媒體來説,衝突應該是最劇烈的,尤其是2013、2014年,我覺得是各種衝突真正爆發的轉捩點。一方面,為什麼微信、微網志這麼發達?因為網際網路已經進入了一個大規模同時線上的時代,QQ是有2億的同時線上,微信基本上沒有下線的概念了。有的同時線上以後才真正形成了虛擬空間,就是我們所説的網路社會。所謂的網路安全,不是説我們一個國家網路本身的安全,而是一個國家在網路裏面的安全怎麼保證。我們研究傳播,通過網路怎麼進行傳播,而是在網路空間中我們的傳播應該怎麼做?大部分傳統媒體在網路空間中是沒法傳播的,所以必然是要被邊緣化,要全軍覆沒的。

    這個過程中怎麼尋找新的定位?去年斯諾登的事件,包括今年的網安小組,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8月8日,如果順利的話,阿裏上市,市值大概2千億美金,以前我們一直認為美國是全球網際網路的絕對領導,但是阿裏上市之後基本形成了中美兩強的格局,大概在資本上來看,中國的網際網路網民是他的2.5倍,但是從整個資本的市值來看,阿西上市之後也基本形成了5千億美金比8千億美金的勢均力敵的格局。原來美國獨霸天下,一下子出來一個跟他齊驅並進,而且可能三五年迅速超過他的格局,這個巨頭肯定不願意接受。這個衝突遠遠比南海衝突會來得影響大。

    2014-06-25 10:57:36

  • 方興東:

    昨天晚上和美國的一個傳播學院長在討論。因為今年的全球網民是30億,絕大多數都是來自於發展中國家,所以下一個30億網民,就是八年、十年時間會徹底改變目前的網際網路格局。目前包括美國也好,他們根本就沒有做好基本的思想準備。本週五我們要開一個研討會,關於網際網路時代的原創到底是什麼,源頭是來自於今日頭條,剛才喻老師也説了,這能反映各路人在轉折關頭、變革關頭人的心態。不管是相關的管理部門也好,還是産生媒體也好,還是傳統的網際網路公司也好,還是傳統的學者也好,在這個事情上表現的東西,再過三年五年之後再來看,我覺得是會讓大家比較羞愧的事情。

    我昨天也發了一條微網志,如果説原創,誰是真正的原創者?網際網路裏面他轉發了我十多年文章從來沒給我過稿費,但我發文章不是為了收稿費,而是為了讓更多人看到我的文章,我相信絕大多數原創者是為了讓更多人傳播,而不是為了更好地收費。版權保護的內容我覺得已經是很邊緣的東西,但是我們用一個很邊緣的規則要來管理整個網際網路,這個東西到底應該怎麼辦?現在搜狐每天新生産的內容有沒有1%是真正原創的?所以我們研討一下,網際網路時代的原創到底誰是真正的原創者,原創者到底希望拿到錢還是希望作品更大範圍傳播,規則應該怎麼制定?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新媒體這麼多專家學者,以後能多有一些碰撞,三五年以後趨勢性的東西多爭論,以後每年總結、盤點過去一年的內容時會有更多新的發現。接下來如果要多交流的話,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是加我的微信。謝謝大家。

    2014-06-25 10:58:52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方興東教授,新媒體最核心的就是分享資訊,我們可以探討任何感興趣的話題。剛才方教授也提出了,在網路安全當中提出了很好的觀點,尤其是關係到版權保護的問題。全球的網路空間安全會議會在倫敦召開,這次報告中方興東教授對網路空間安全提出了很多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措施、建議,值得大家一讀。下一位有請來自中央電視臺節目評價中心主任徐立軍,也是一位來自業界的研究新媒體的專家。

    2014-06-25 11:03:03

  • 崔保國:

    我問一個問題,至今為止,咱們對網際網路的出現都是讚揚的,這本藍皮書,包括我們過去做藍皮書都是讚美網際網路,或者是客觀描述網際網路,基本上都是網際網路狂歡的狀態下研究網際網路,我覺得這個態度和這個思考在學術界是不正常的。共産主義來的時候我們狂歡,資本主義來的時候我們還狂歡,市場經濟來的時候我們狂歡,WTO加入的時候我們狂歡,但是30年以後會不會網際網路來的時候我們狂歡,30年以後坐在這兒的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都是傻瓜。剛才方興東講,未來幾年可能會再增加30億網民,真的會這樣增加下去嗎?如果再增加下去,人還能活嗎?這是我們學術界該有的思維,剛才説要思考兩三年以後的問題,騰訊説無法思考半年以後的問題,網際網路界和傳媒界沒法考慮半年以後的事情,但是我覺得學術界還是要考慮30年、20年以後的問題。謝謝。

    2014-06-25 11:06:57

  • 方興東:

    崔老師的觀點我很認可,確實有很多問題是需要研究的,但是大方向來説,中國在八年之內進入10億人同時線上的時代,這是必然會到來的過程。10億人同時線上之後,彼此間怎麼傳播,大家怎麼生活,包括我們國家各方面的安全怎麼保障,會遇到大量的問題,崔老師有不同觀點,但我還是很樂觀,10億人在網際網路空間中能做的事情,限制空間是遠遠不能達到的,這肯定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人類肯定會往進步的方向發展。但是這裡面確實會有大量的問題,但是問題我們研究是比較少的。

    2014-06-25 11:08:36

  • 主持人 黃楚新:

    新媒體的確發展非常迅速,有時候不是用一年時間衡量,我們學界的心情可能會更迫切一些。崔教授認為三五年太久,我們等得太久。的確,我們以後對新媒體當中出現的任何問題,有請來自學界、業界的大腕們有機會進行探討。下一位有請來自中央電視臺的節目評價中心主任徐立軍。

    2014-06-25 11:08:56

  • 徐立軍:

    謝謝。我復議一下方興東先生的意見,從電視人角度來説,我們非常關注中國另外6億網民會在什麼時候出現,會在哪出現。我注意到方興東在電視研究上發表的文章,關於智慧電視的發展,也説下一個中國6億網民將在農村,將在三四線小城市出現。作為電視人,我非常關注,這些人目前是電視觀眾。

    今天非常榮幸參加這樣一個發佈會和研討會,剛才聽了各位專家學者的意見,非常的受啟發。我站在一個傳統媒體,也是傳統電視媒體的立場上來説一個意思。

    第一,剛才新華社的老師也是説到了,現在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已經成為了中國中央主要新聞單位國家級媒體相當緊迫的政治任務,也許今年年初以來傳統媒體的轉型將迎來一波新的行情。今年春節一過,2月份和4月份中央領導同志專門連續兩次召開關於傳統媒體和新型媒體融合發展,建設新型主流媒體的座談會,確實也用到了一些非常重的詞彙,比如説救亡圖存,傳統媒體到了救亡圖存的時候。中央電視臺也是如此,年初全臺的工作會議上,我們的臺長從來沒有過的在整個報告當中用6頁篇幅在講新媒體,作為電視臺的臺長用6頁的篇幅講新媒體,以前在中央電視臺的工作中有半頁紙講新媒體。剛才提出了用一到兩年打基礎,用三到五年能夠取得突破性進展,甚至提出來努力達到國際一流媒體的水準,我個人感覺體制內的最大推動力來自這裡,如果以前的傳統媒體對於新媒體轉型和網際網路的話,有的可以看一看,有的可以等一等的事情,現在已經成了不得不做、而且非常緊迫的政治任務,一波新的行情,傳統媒體向新型媒體轉化,可能會有一個新行情出現。

    2014-06-25 11:10:45

  • 徐立軍:

    從這個意義上説,新媒體藍皮書的發佈,其實是我們非常急迫等待的一項東西。電視人現在非常焦慮,剛才有專家説一方面是盲目樂觀,一方面是盲目悲觀,還有一種感受是非常極度的焦慮。確實,傳統行業向網際網路進軍,傳統媒體作新媒體,從現在來看中國沒有一個例子成功的,何況要達到世界一流水準。剛才方興東也提到了,目前中國真正的網際網路或者新媒體做到全世界一流水準的,從事實來説可能只有騰訊和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千億美元以上的水準。我們傳統媒體人在做新媒體這個事情上面臨著成堆的難題,都亟待得到解答,比如説PC時代我們已經跟不上了,傳統媒體想追上是很難的。移動端能否趕上,都想彎道超車,恐怕這是非常大的難題。比如我們都想做入口級和平臺級的産品,PC機已經被網際網路佔領,手機也被網際網路佔領,下一個網際網路的入口可能會是電視機,或者是汽車,作為傳統的電視媒體,有沒有可能通過什麼方式能夠在這樣一個智慧電視或者是電視機成為網際網路的一個終端入口時代,我們能不能佔住,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包括我們都面臨的一個難題,到底是借船出海還是自己造船出海,傳統媒體都做自己的客戶端、APP,做自己的網站,前不久中央衛視、芒果TV實施獨播的策略,不再分銷他的節目,這在市場上也引起熱議,這個問題怎麼解決,到底是搭自己的平臺還是借已有的網際網路平臺來出海,這也是剛才方興東提到的,電視節目到底是在自己的網站上傳播、獨播,還是借已有的手段來傳播?

    2014-06-25 11:12:14

  • 徐立軍:

    我個人在做的一些研究和探索,電視節目的新媒體傳播的價值到底如何測量?以及如何兌現,也向大家彙報一個數據。今年年初,2014年央視春晚,在新媒體和電視傳播上,我們拿收視時間來看,電視傳播和網際網路的了收視時間是100:7,電視上傳播如果100分鐘的話,網際網路傳播是7分鐘。最近熱播的世界盃,我們發現這樣一個比值已經達到了100:72,就是100分鐘在電視上看,72分鐘在網際網路上看,世界盃的網際網路收視已經達到4成以上。一個很具體的問題,電視節目新媒體傳播的價值該如何測量,以及這個價值如何兌現,很多急迫的難題亟待得到解答,我們期待皮書包括社科院、學界給我們業界一些解答。

    最後一點,其實當在思考新媒體問題或者做新媒體戰略或者頂層設計時,我們會發現自己都沒有看清網際網路,傳統媒體的人想看清楚網際網路簡直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我記得柳傳志先生説過,他們的企業家都習慣於做戰略時往前看三步,踏前一步先試一試,如果能踏實再往前走。網際網路思維時不斷試錯,快速迭代,所以身在傳統媒體想做新媒體的戰略規劃和思考,確實是很難的,數據滿天飛,我們到底應該採信誰的數據,誰的更靠譜、或者誰的觀點更有遠見?其實,社科院新聞所應該承擔這樣的角色,比如説社科院的嗲差數據,或者社科院認證採信的數據,我們是否更願意來採信。從這個意義上説,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皮書來給業界以參考,最後祝賀皮書的發佈和出版。謝謝大家。

    2014-06-25 11:13:19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徐立軍主任,他給我們帶來傳統媒體,尤其是中央電視臺作為國家級電視臺,他們對新媒體是怎麼想的,以及所為,來自業界的聲音的確為我們對新媒體的思考,新媒體不管以什麼樣形態出現或者存在,也得離不開傳播媒體的根基或者基因。下面有請來自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執行院長羅自文給我們分享觀點。

    2014-06-25 11:13:56

  • 羅自文:

    我簡單説兩句,非常感謝社科院新聞所給我這個機會,能夠在第一時間內看到新聞媒體藍皮書裏面精彩的內容,更重要的是能在第一時間聽到專家、大師級的人物對新媒體發展狀況的梳理,給我一些啟示。】

    我和大家分享一個小的切入點,大家前段時間都看了新聞,鄭州的搏強新觀念生活培訓學校,因為戒網癮虐死一個9歲女生。這個事件給了我們很多思考,我想提示的是,青年是網路最重要的群體,青年也是將來社會發展的重要依靠,青年人怎麼樣使用新媒體,使用新媒體的青年人,他們學習、生活各方面的影響在哪兒?這是值得我們重要思考的。現在青年人很多情況下不使用傳統的面對面溝通的方式,更多使用新媒體來溝通,青年人現在也很少參加社會的實體組織,更多是參與網上虛擬的組織。我們也知道,青年對社會觀點和對觀點的分析評價也很多是通過新媒體産生和形成的,新媒體和青年的關係,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作為學校或者社會、政府組織,怎麼樣通過新媒體的形態來引導青少年健康的發展,這可能是從事青年和傳媒研究的學者需要關注的。

    最後預祝新媒體發展報告在第六屆更精彩。謝謝。

    2014-06-25 11:14:36

  • 主持人 黃楚新:

    非常感謝羅自文院長,他跟我們分享了他的研究成果,也發表了很多相關的文章。今天非常感謝來自學界、業界的各位專家,剛才我看了一下表,非常的準時,雖然專家們平時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們有很多研究成果,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在我們的論壇當中奉獻更多研究成果,可是由於時間有限,但是把握時間非常精準,再次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感謝他們為我們帶來的一場非常精彩的學術盛宴。第三個環節有請我的同事,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的副主編劉瑞生來主持第三個環節,媒體互動時間。

    2014-06-25 11:15:24

  • 主持人 劉瑞生:

    大家上午好,到了第三個環節,這個環節其實是我非常期待的,為什麼?因為在第一個單元由高翔秘書長做了很高屋建瓴的講話,接著唐所長很概括、很簡練的語言把整個皮書最亮麗、最新的觀點展示出來,還包括吳老師很精彩的講話。在第二個環節,很有幸請到了來自國內的很多專家,他們都從自己的領域提出了對新媒體的思考,到這個時候,其實每個人都可能已經有了很多問題,我有很多,因為我關注到在微網志、微信、網路上有很多互動,我希望把場外的互動也延伸到場內,雖然時間很短暫,但是希望利用這個機會。我們的提問有兩種方式:一是可以直接點專家來提問。二是可以提出問題,我來給您選專家。下面互動環節開始。】

    我先拋磚引玉,今天來出席發佈會的有很多重要的嘉賓,我首先問方興東博士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方興東博士是部落格網的創始人,中國網際網路最前沿的深度觀察者,在網路上有人稱你為網路民族主義者。我想問您,今年是中國網際網路全面進入國際網際網路第二個十年,下面將邁入第三個十年,第三個十年中國要從新媒體大國走向新媒體強國,您認為我們首先要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2014-06-25 11:16:48

  • 方興東:

    這個題目很大,我們第一個十年基本完全跟著美國走,2000年的時候我們不到他的1/10,第二個十年出來一些本土有特色的。第三個十年應該更精彩了,下一個30億網民,發達國家80%的人都已經上網了,下一個30億網民可能90%都可能在第三世界國家。中國來説,可能下一個6億網民基本在農村,三四線城市,谷歌也好、Facebook也好,美國是體會不到這些人的需求是什麼樣的,應用習慣、收入水準等等。只要中國不犯大錯誤,戰略上不犯大錯誤,我們未來十年全球網際網路空間中中國的崛起是勢不可擋的,水漲船高,帶著就起來了。2000年前,我們當時想做一個10億美元的網際網路公司是很大的夢想,那時候微軟、甲骨文是5000億美金的市值,現在我們也出來了一兩千億美金的公司,美國這些公司目前領先的也還在三五千億美金。所以從數據推算就知道,未來五到十年,我們的網際網路一定會順利超過美國。網際網路是美國發明的,很多規則,包括伺服器,很多東西在他手裏,包括原創性技術,新舊霸主的交替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辦?確實是需要我們國家最高層要有智慧。我們的很多政府部門,大家每天的辛勤勞動都是在國內,到了2013、2014年之後,我覺得我們真正的發展戰略核心問題是中美問題,站在這個角度來看,發現我們原來折騰的很多東西都是自己折騰自己。如果把國內的戰略焦點,包括我們使用的力氣,如果從國內跳到國外來看,接下來是中國走出去,更不能封閉,很多規則必須跟國際接軌,做網路強國,只要我們不封閉,遵循網際網路精神,開放自由共用,我們一定會在各個層面上全面超越,只要順勢而為就行了,不需要我們多聰明、多偉大,只要能夠跟對潮流就可以。

    2014-06-25 11:18:32

  • 主持人 劉瑞生:

    順勢而為,只要按照網際網路規則去做我們自然能夠成為網際網路強國。

    2014-06-25 11:22:46

  • 提問:

    我提一個文化安全的問題,去年這個會的時候問到底渠道為王還是內容為王?當時有一位專家回答説只要渠道暢通了,內容為王。今年是甲午戰爭100年,研究的歷史來説,不客氣地説很多東西是錯的,最簡單的例子,日本首先侵略哪個地方?我們的主要媒體,包括新華社,對甲午戰爭的回憶的事實是錯誤的。如果我們是網際網路,所有的東西,渠道暢通了,那麼內容上怎麼保證我們的文化安全?

    2014-06-25 11:23:06

  • 唐潤華:

    雖然我不能代表新華社,任何對新華社的資訊都是歡迎的。這位嘉賓提出的問題,説實話,我不知道怎麼回答。還是講講內容和渠道的關係,我一直主張內容為王,就好象一個家庭,內容是王,但是還需要一個後,要不然生不出孩子。什麼是後?就是盈利模式。只有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的前提下,這個王才能生出一個健康的孩子,才能夠持續發展下去。

    從文化的角度講也是這樣的,我們現在的文化傳播,或者是以文化為基本內容的資訊産品的傳播,很多情況下不是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而是通過行政的,或者是單向的灌輸為主,如果能夠找到一種合適的,通過市場化的手段來傳播,可能傳播效果會更好一點。

    2014-06-25 11:25:07

  • 主持人 劉瑞生:

    感謝嘉賓的提問和唐潤華老師的回答,我覺得唐潤華老師其實已經講出了內容建設、文化安全方面的關係,這兩方面其實都是需要加強的。接著提問。

    2014-06-25 11:26:16

  • 提問:

    我記得剛才匡文波老師説微網志的用戶是屌絲,微信用戶是具有中等以上收入的人群,我想知道這樣的判斷是基於什麼樣的研究,或者是什麼樣的評價?因為原則上説,只要你在網上註冊賬戶,微信、微網志都能夠進行交流,都可以使用。但為什麼同樣是社交平臺,他的用戶會有這樣的區分?為什麼會這樣?

    2014-06-25 11:26:44

  • 匡文波:

    我們的問卷調查並沒有發現微信的使用和收入有什麼關聯,因為微信的平臺門檻是很低的,本身是免費使用的,只要有一部智慧手機就可以。去年整個一年全球智慧手機銷售第一次超過了功能手機,所以智慧手機的價格也在一千元以內,沒有太多門檻問題,其實並沒有發現和收入有什麼關聯。可能網路上有這麼一種、有這麼一種表述,我個人不認為和收入有什麼聯繫。

    任何一個産品都有一個生命週期,微網志的用戶主體數量在下滑,中國網際網路用戶高速增長的情況下,微網志在下滑。而微信正好相反,屬於成長期,微網志相對的衰落是微信造成的,很多人是這麼認為的,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是兩個生命週期的産品,一個是走下坡路,一個是走上坡路,而且兩個産品之間並不存在直接的關係,微網志屬於大眾傳播的産品,微信是人際傳播。微網志用戶數量相對下滑,微信用戶急劇增長,有人認為微網志下滑是微信造成的,並不能這麼簡單的得出這個結論。

    2014-06-25 11:27:06

  • 主持人 劉瑞生:

    我補充一點,關於微信和微網志用戶的區別,其實有一個總結叫微信用戶多中産,微網志用戶多屌絲。其實是一個很形象的概括,針對微信和微網志這兩種媒介,它處於不同的發展期,用戶的基礎,包括發展的特徵,都還有很大的區別。特別是微網志已經成為相對更穩定的媒介方式,而微信還處於快速的發展中,所以會呈現出這麼大的差異。

    下面一個問題。

    2014-06-25 11:27:46

  • 提問:

    各位老師好,我想提的問題是:新媒體的發展使我們走入了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但是一方面表達的渠道雖然暢通了,但是多了很多問題。涉及到媒介素養和輿論生態的問題,我的問題是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對輿論生態進行優化以達到規制和自由的平衡?

    2014-06-25 11:28:00

  • 喻國明:

    關於微信和微網志的區分問題,其實説屌絲也好,説中産也好,分類本身可能過於表像化。微信活躍的是社會關係資源豐富的人,圈子很多,微信各種各樣的圈子很多,微網志上對關係資源的擁有本身沒有要求,這是按照關係資源來劃分的。微信是咖啡廳或者客廳式的文化,無法進行外部檢索,所以更大程度上是圈子文化,有人形象地説微網志實現了人的言論表達自由,微信實現了人的結社自由,當然這是不嚴謹的説法。我們理解社交媒介,其實要從社會關係資源的多和少、類別的豐富和多樣角度去理解、劃分,可能是更加有效的區分方式。

    至於説到現在良莠不齊,就被經常拿這個事兒説事兒。我想第一點就是對中國的聲音、老百姓的聲音、社會的聲音表達形態本身要有一種符合實際的認識,我是做輿論研究的,輿論本身就是眾説紛紜的,這就是輿論的實態。讓老百姓去表達,必然會伴隨著所謂的良莠不齊、真假難辯,甚至要允許人們在那個地方胡説八道。如果沒有這樣的雅量,沒有社會寬容度,每個人的表達都必須是正確的,是不能有偏頗的,那誰都敢張嘴説話,每個執政黨也敢張嘴説話,因為執政黨也經常説錯話,就是在禁絕表達的一個理由。我想這就是對什麼好的表達,什麼是不好的表達,一定要有一個符合社會實際的認識,我們要允許大家説錯話,我們自己都要説錯話,為什麼不允許普通老百姓説錯話呢?

    當然,錯到什麼程度,比如他有現實的、直接的利益性和人身性的傷害時我們需要用規制的方式進行限制,但如果僅僅涉及到觀點,僅僅涉及到看法,僅僅涉及到觀念形態的東西,應該有更多的寬容度,畢竟我們現在已經進入到二十一世紀,這就是我們所説的這樣一個什麼是好的輿論表達、意見表達的一種基本認識,我們不能夠把每個人的表達都定成是一個哲學家、學者、基督式的,句句是真理,每一句都不犯錯誤。毛澤東當年在人民日報讀者那篇社論裏就説,要求人民日報一句錯話都不能講,一個錯詞都不能有,是做不到的,而且對我們黨的政治影響也不好,毛澤東50年代中期時已經認識到這一點,我們今天在管理輿論,讓眾説紛紜的表達能夠釋放出來的時候如果還堅持那樣的觀點,我想顯然是不合時宜的觀點。

    2014-06-25 11:28:19

  • 喻國明:

    當然,對於輿論上是需要有正能量的,我也贊成應該有健康的導向,但是這種健康的導向一定是在相對充分的表達基礎上,什麼是好的輿論形態,或者是社會表達意見形態,就是要有一種允許人們暢所欲言的形態。在這種意見的對衝當中,如果我們能夠制定一個相對良好的規則,這種良好的規則並不簡單壓抑每一種弱勢的表達意見,使他多多少少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樣一種意見的對衝才能夠真正産生所謂的社會共識,用一個主體,用自認為可以代表民意、可以代表中國聲音方式去表達,一定是專制的、一定不是正確的,我想這是一個基本邏輯的問題。什麼叫中國的聲音?什麼叫好的輿論形態?實際必須是在一種平衡的、相對充分自由的表達當中才有可能形成,不一定每次都能形成正確的結果,但是如果沒有這樣一種充分的表達和意見的對衝,什麼叫中國的聲音?一定是被扭曲的,社會的最大公約束,社會的基本共識是難以形成的,這就是我對於這樣一個問題的基本認識。謝謝。

    2014-06-25 11:29:20

  • 主持人 劉瑞生:

    感謝喻國明教授的精彩回答。下一個問題。

    2014-06-25 11:29:44

  • 提問:

    我注意到今天的主題,第一個是安全,由細節安全提升到國家安全。我想問一下報告的主編唐教授,政府對新媒體加強管理之後帶來的影響有哪些?因為我們是媒體從業人員,感覺從去年之後新媒體的表達自由還是或多或少受到了禁錮。

    2014-06-25 11:30:13

  • 唐緒軍:

    我們提出安全這個主題,主要是基於去年出現的一個大事,斯諾登事件,大家都知道的的。斯諾登事件對整個網際網路的影響,對資訊傳播的影響,對公權力在資訊時代如何使用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而且這個影響是很深遠的。因此,如何在促進新媒體的使用,讓它推進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同時也遏制使用過程中帶來的負影響,這是管理者應盡的責任。管理者有幾個方面的主體:一是政府。二是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商。三是媒體從業者。四是各個用戶的媒體使用者個人。每個主體不一樣,所承擔的責任、負擔的義務也不一樣,政府有責任規制網路的使用,公民有意見表達的自由,但是這個表達的自由,它的前提是守法,自由是法律所規定的範圍之內的活動,而不是為所欲為。因此,政府在提出一些規制的規定過程中,可能有不符合實際的,可能跟現實有脫節的,我説過,新媒體的發展日新月異,但是政府的規制是不可能跟上技術發展的,它總是落後的、滯後的,因此政府的規定我們是要遵守的,但是政府的規定也必須要與時俱進,這是兩個方面。在不斷地規制進步的過程中,共同保障網路使用的安全、健康。

    2014-06-25 11:30:37

  • 主持人 劉瑞生:

    時間有限,溝通無限。虛擬的溝通有限,而新媒體的溝通是無限的,我們溝通的渠道很多。歡迎大家在對新媒體藍皮書的關注中把我們的溝通延伸到各個渠道中。希望大家持續關注我們新媒體藍皮書的發展。謝謝大家。下面有請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趙天曉作總結並宣佈研討會結束。

    2014-06-25 11:31:21

  • 主持人 趙天曉:

    從九點到已經接近兩個半小時了,從整個會議的過程來看,應該説大家參與踴躍,發言積極,提出很多新穎的觀點,同時互動交流也很充分。總結起來一句話,今天我們的會議取得了圓滿成功,作為會議的結語。一是要感謝院領導,特別是高翔秘書長今天親自到會,對我們新聞所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支援。二是感謝緒軍所長、壽光社長,以及吳信訓院長,對我們新媒體發展報告所作的精彩闡釋。三是感謝各位專家學者的精彩發言、深入研討。四是感謝依然堅持在直播現場的以及有些已經開始離會準備發稿的新聞媒體的朋友們,感謝他們辛苦的勞動。五是感謝新聞所的全體職工,也包括我們的學生們,他們為這個會在會前就做了很多準備,也保證了我們會議的正常進行。由於時間關係,所內的同志沒有安排更多發言機會,我們回所之後將組織專門的討論。

    去年6月25日,我們在這兒開了發佈會,一年之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是6月25日開了2014版的發佈會,在這兒我們提前發出邀請,明年不敢保證是6月25日,但肯定是30日之前,我們明年會繼續開2015版的藍皮書發佈會,在這兒對大家提出正式邀請。

    今天的直播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2014-06-25 11:31:38

圖片內容: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4)發佈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現場。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翔致辭。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趙天曉主持發佈會。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出版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致辭。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主編、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唐緒軍介紹皮書內容。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副主編、上海大學中國藝術産業研究院院長吳信訓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副主編黃楚新主持研討會。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喻國明教授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總編輯、長江學者胡智鋒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教授崔保國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中外媒體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唐潤華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匡文波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網際網路實驗室創始人方興東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中央電視臺節目評價中心主任徐立軍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執行院長羅自文發言。

    中國網 董寧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副主編劉瑞生主持媒體互動。

    中國網 董寧

文字實錄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列印 合併稱謂 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