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
活動描述
- 由住建部、國家發改委、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承辦的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定於2013年9月15日在天津市舉辦。主論壇于15日9:00在濱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領導,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即將開始,請到指定座位就坐。
2013-09-15 09:00:24
- 主持人:
出席本屆論壇的的領導和嘉賓有: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工商聯名譽主席黃孟復,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國家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袁桐利,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許文遠,新加坡駐華特命全權大使羅家良,天津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新加坡高級政務司長陳振泉,新加坡原國家發展部部長馬寶山,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副主席黎昌晉,新加坡國家發展部副常務秘書鄭錦寶,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區CEO彭培德,美國工程院院士霍夫曼,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清華大學原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鬥,國際清潔能源主席格勞博,美中綠色能源促進會主席吳錫九,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學教授姚建銓,國家住建部城鄉規劃司司長孫安君,國家發改委氣候變化司副巡視員孫楨,新竹市市長許明財,新竹市議會副議長孫錫洲,中國社科研究所所長潘家華,中國國際交流中心副秘書長張小衝,國際環境創立理事會秘書長齊默曼,天津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朱軍,中國國際交流中心交流部部長許朝友。
有請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先生主持第一階段論壇。
2013-09-15 09:11:38
- 魏建國:
尊敬的全國政協黃孟復副主席、尊敬的新加坡吳作棟名譽國務資政、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第一時段的會議現在開始。
在此,我謹代表論壇舉辦方對各位來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地感謝。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是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天津市人民政府、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聯合主辦,由天津市濱海新區承辦。濱海論壇以生態城市創造和諧未來為永久主題,本次論壇以生態城市與美好家園為年度主題,將通過一個主論壇和八個平行分論壇,圍繞發展可持續和宜居城市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新城鎮化過程中的生態修復經驗分享,國際合作戰略研討等等議題進行深入討論。全面總結國際國內生態城市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探索生態城市建設的嶄新思路和舉措,為未來生態城市的建設提供能施行、能複製、能推廣的參考和借鑒。
各位來賓,論壇的第一時段共有五項議程。首先請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袁桐利代表東道主致歡迎辭。
2013-09-15 09:13:50
- 袁桐利:
尊敬的黃孟復先生、吳作棟先生、彭培德先生、仇保興先生、許文遠先生,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在這秋高氣爽的美好時節,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隆重開幕了。我謹代表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濱海新區向論壇及博覽會壟斷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各位嘉賓表示誠摯的歡迎。
建設生態城市是人類對傳統工業文明的反思和揚棄,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天津濱海國際城市論壇暨博覽會以生態城市創造和諧未來為永久主題,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本屆論壇及博覽會將圍繞生態城市與美好家園這個主題,著力探索生態城市建設的基本規律,總結推廣成功範例,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促進美好家園建設,對於推動全球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必將發揮重要作用。
2013-09-15 09:16:56
- 魏建國:
下面請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名譽主席黃孟復先生致辭,大家歡迎。
2013-09-15 09:28:56
- 黃孟復:
尊敬的吳作棟先生、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金秋時節,秋風送爽,來自世界各地的有識之士相聚在美麗的渤海之濱,參加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三年來,在各方的支援和參與下,濱海論壇博覽會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規模不斷擴大,交流的議題日益廣泛,國際影響在逐步增強,大會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各界交流城市生態建設的理念、展示生態建設成果的長期性和制度性的平臺,對促進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從2010年的生態城市與綠色復蘇,到2011年的低碳發展與生態城市,到2012年的生態城市建設與機制體制的創新,再到今年的生態城市與美好家園,濱海論壇暨博覽會的年度主題的不斷變化,揭示了行動的緊迫性和正確認識形勢的複雜性,再到目標思想引領、會議內涵逐步深化,對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作用也越來越大。
2013-09-15 09:35:48
- 黃孟復:
我相信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濱海論壇暨博覽會一定能辦的越來越好。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飛速的發展,對效率的追求帶來了工業化、現代化的積聚,城鎮化已成為我國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回顧發達國家城鎮化的進程,可以看到,每次城鎮化都會有生態的嚴重破壞和資源的過度利用,城市文化遺産的破壞等等的歷史問題。中國的國情現實迫使我們必須走一條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城鎮化道路。我們的城鎮化不是初級工業化階段的城鎮化,而是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城市道路相適應的城鎮化。我們要走城市與生態、城市與農村、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的協調發展的路子,走可持續發展的路子,這也就是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2013-09-15 09:49:23
- 黃孟復:
這一過程中,城市發展建設至關重要。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立美麗中國,發展生態城市這是城市發展的全新理念,涉及國家社會的宏觀發展,又關乎每個人的衣食住行。本屆大會的年度主題“生態城市與美好家園”正契合這一思想。相信圍繞這一主題的深入討論和探討,交流、凝聚共識,將對加速生態城市建設推動世界實體經濟生態健康發揮積極作用。
2013-09-15 09:52:14
- 黃孟復: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重要階段,堅持以生態理念走新型城市化的道路,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我們應該攜手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以更大決心、更堅實的步伐來推進城市生態化,實現可持續的發展,促進共同繁榮。
2013-09-15 09:59:02
- 黃孟復:
為此,我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加強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積極推動生態城市的發展。在當前世界經濟的大調整、大變革中,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應當抓住生態建設發展帶來的契機,更加注重培育以生態綠色為特點的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加注重傳統産業的調整、改造和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型的産業,更加注重推動生産、流通、分配、消費以及建築等環節的節能績效,更加注重保護和建設生態的環境。各國政府都應當實行有利於生態發展的政策措施,形成經濟社會與自然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機制,引導企業大力開發生態技術,生産生態産品,發展生態經濟,以最大限度的實現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盡可能減少産業發展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和對人類健康的損害。
2013-09-15 10:00:11
- 黃孟復:
第二,鞏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大力倡導生態消費。人們的文明發展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近年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強,隨之而來的環境危機和生態退化的問題,缺乏生態環保意識的社會群眾難以持久,最終人類將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發展生態經濟需要我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價值觀念,把節約文化、環境道德納入社會運作的工序,把資源承載能力、生態環境容量作為經濟活動的重要限制條件,進而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的方式和行為模式。在大力推動生態生態、綠色流通的同時,積極倡導生態消費,引導社會公眾自覺選擇節約、環保、低碳排放的消費模式,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2013-09-15 10:00:19
- 黃孟復:
第三,深化完善經濟全球化機制體制,努力構造綠色發展環境。各國在開展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發展的國際合作中,應當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係的民主化。在經濟上要有共識,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的方向發展;在文化上要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與進步;在生態建設上應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為此,我們主張國際社會應當把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作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助推器,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促進各國生態經濟的成長和壯大,特別是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在科技成果轉化、資金援助、減免債務對重點問題上採取切實措施,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發展中國家應當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2013-09-15 10:02:14
- 黃孟復: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天津濱海新區不但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同時也是建設宜居城市的示範區、發展生態經濟的補償區、開展國際協作的協同區,隨著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不斷深入,一個生態經濟的示範之城、環境友好的和諧之城、生態優美的宜居之城、創新匯聚的活力之城正不斷崛起。這裡展示了中國人民與世界攜手共進追求幸福生活的決心和能力。今天諸位負有歷史使命感的各界精英匯聚在這裡,圍繞“生態城市創造和諧未來”這一關乎人類未來的主題,突出城市為核心、企業為關鍵、科技為先導、教育為根本、傳媒為催化劑、社會為基石,推動生態發展,建設生態文明,進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討全面性、戰略性問題,凝聚共識,這無疑是世界生態文明建設和城市發展史上的一次盛事。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人類必將沿著可持續發展的光明之路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謝謝大家!
2013-09-15 10:04:49
- 魏建國:
感謝黃孟復主席的致辭。下面有請新加坡名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致詞,大家歡迎。
2013-09-15 10:07:32
- 吳作棟:
尊敬的黃孟復先生、仇保興先生、袁桐利先生,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首先要感謝這次會議的組委會邀請我參加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
自從2010年舉行首次會議以來,濱海論壇暨博覽會可謂越辦越好。如今它已經成為政府官員、學者、企業家和對可持續發展有興趣人士齊聚一堂,互相交換意見和交流最重要做法的重要平臺。我很高興來到這裡同老朋友們見面,以及看看天津在各方面的最新發展。我希望在接下來四天,大家能集思廣益想出新點子,彼此互相學習,協助塑造中國和世界城市發展的未來。
2013-09-15 10:08:28
- 吳作棟:
天津濱海新區是討論可持續發展和城市化課題的理想地點。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推動天津成為環渤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去年,天津全市生産總值增長達到13.8%,成為中國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政區。
新加坡和中國享有長久、互惠互利的關係。新加坡向來大力支援中國的發展,並且會繼續下去。一個穩定、開放和繁榮的中國對亞洲和世界都有好處,因為這將促進區域的發展,同時也有利於世界和亞洲地區的和平及穩定。新加坡和中國的合作既深且廣。隨著中國的發展以及發展需要的改變,新中的合作也不斷演進。我們希望新加坡在一些領域的經驗和政策,能繼續對中國具有參考價值,正如我們也會繼續在其他不同領域向中國學習。
2013-09-15 10:08:55
- 吳作棟:
新中兩國一直不斷在尋找進行互惠合作的創新領域。這個想法可在兩國政府間的兩項重要合作項目上獲得印證。1994年,當中國開始進行産業現代化和吸引外資時,我們開展了蘇州工業園區計劃。蘇州工業園區如今已經發展成熟,目前正處於新的發展階段,焦點主要是放在高科技工業和現代服務業上。許多中國城市也從蘇州工業園區的發展中獲得一些有用經驗。
隨著中國的發展,它也自然地開始更關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課題。以犧牲環境換得的經濟增長,將無法讓人們長久獲益。因此,當我在2007年向時任中國總理溫家寶提出發展生態城的構想,他立刻同意了。一年後,即2008年,在溫總理的支援下,天津生態城舉行了奠基儀式。
2013-09-15 10:09:54
- 吳作棟:
我要感謝溫家寶總理和時任天津市委書記、現任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所領導的天津官員,對天津生態成計劃從概念化到具體落實所給予的合作。中新雙方都看到聯合發展生態城的價值,這項計劃致力於實現三方面的和諧:人與人、人與經濟活動及人與環境的和諧共存。對中國而言,天津生態城的發展能讓它預見快速城市化所帶來的挑戰,協助中國獲得應對這些挑戰的知識和創意構想。對新加坡而言,這也是個讓我們分享在中國的發展經驗的良好機會。
有鋻於此,天津生態城的構想並不僅限於是一項商業投資計劃。我們的目標是要把它建設成在生態發展領域,能實現經濟可持續性的思想先鋒。它應採取新穎、創新的生態理念,經實驗後,再將相關經驗複製于其他城市。天津生態城的建設,著眼于打造一個有別於中國其他城市的地方。其潛能在於它能夠對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推動中國城市化的和諧發展,作出有意義的貢獻。
2013-09-15 10:10:45
- 吳作棟:
天津生態城的良好進展顯示中新兩國政府與私人企業界如何通過合作,以負責任的態度和可持續的方式,把一片貧瘠的土地發展成一個宜居生態城。我完全贊同習近平主席的説法,他在今年五月訪問天津生態城時説,天津生態城的成功將取決於它是否可在中國其他地方複製,成為其他生態城的示範城市。我很高興聽到其他中國城鎮已經在研究天津生態城的模式,並採用了部分理念用於它們的發展上。
今天,天津生態城將歡慶五週年幾年。在短短的五年內,它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例如,天津生態城將建設成為中國的首個“國家綠色發展示範區”它同時也廣獲海內外的認可,被視為中國最成功的生態城項目。
2013-09-15 10:11:48
- 吳作棟:
我對天津生態城在以下兩個領域所取得的進步,尤其感到高興。
首先,在實體上,天津生態城已從一片荒蕪的鹽鹼地發展成一個景色宜人的宜居之地。隨著這個城市的發展與進步,更多居民將陸續遷入,他們將能使用生態城內的設施及特別設備。例如,天津生態城即將成為中國第一個為居民和商家供應百分百直飲水系統的城市,來自水龍頭的水將可直接飲用。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動漫園與生態科技園最近完工,天津生態城已準備就緒,能為城內與鄰區居民提供良好的工作機會。至今,已有超過1000家公司在生態城內登記註冊,我深信還會有更多公司相至沓。
2013-09-15 10:13:06
- 吳作棟:
其次,通過這項合作,中新兩國的官員也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他們充分發揮了團隊精神,群策群力,合作無間。我很高興這一項目持續獲得中國政府、天津市以及新加坡政府的強力支援。如果沒有各方面堅定不移的支援,天津生態城將無法取得目前的成就。
從許多層面上看,天津生態城是一項走在時代前端的計劃。在中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城鎮居民人數在兩年前第一次超越了農村人口,城市化的進程將持續加速。從發展生態城所獲得的有用經驗,令天津生態城更有條件支援中國在解決環保問題與促進社會和諧方面所做的努力,並成為可持續發展與城市化的良好示範。
2013-09-15 10:14:43
- 吳作棟:
天津生態城這個項目,同時也可成為中國探索如何通過新穎的合作方式,與周邊國家建立政治信任和加強雙邊關係的參考例子。這類的合作不應只限于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層面,也應包括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層面,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社會和商業領域各層面進行廣泛合作,將有助於在政府之間以及人民之間建立起強韌的雙贏關係,這對各方都有好處。
儘管成立至今僅五年,天津生態城項目已展現出巨大潛力。不過,前方的路依然漫長。到目前為止,我們主要把重點放在發展生態城的實體基礎設施和硬體上。在未來五年,我們將開始把重點放在開發較不明顯、卻十分重要的發展元素上。除了發展硬體,我們也必鬚髮展軟體,例如發展社會基礎設施和促進包容性及和諧增長。隨著天津生態城逐漸成熟,從青少年時期邁入成年階段,它需要同時擁有硬體和軟體來實現一個蓬勃的社會和經濟的生態系統。
2013-09-15 10:14:49
- 吳作棟:
這方面的調整已經開始展開。儘管中國和新加坡在土地面積和地理環境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卻面對一些相同的社會挑戰。去年,新加坡主辦了首屆新加坡-中國社會管理論壇,兩國在論壇上討論了如何促進不同種族、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的社會和諧。天津生態城可從這類的討論中獲益,因為生態城所希望達致的目標,便是希望為居民打造一個富有凝聚力及適合工作、生活和娛樂的和諧社區。
放眼未來,我有信心,雙方一定能夠緊密合作,攀登新高峰,使天津生態城成為促進雙邊合作和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中國已出臺多項構思縝密的發展戰略規劃。應對相關的挑戰,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與此同時,這些挑戰同時也為中國和其他國家帶來許多合作機會。這包括了能夠支援中國實施生態發展和資源節約的項目,以及能促進中國同本區域關係的項目。我們皆是本區域的利益相關者,大家都希望看到這個區域和平、穩定和繁榮,而這也符合大家的利益。
我很高興看到各方代表踴躍出席濱海論壇暨博覽會。謹此預祝論壇圓滿成功。謝謝!
2013-09-15 10:15:55
- 魏建國:
非常感謝吳作棟閣下為我們作出的非常重要、意味深長的演講。
下面有請中國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先生致辭,大家歡迎。
2013-09-15 10:16:58
- 仇保興:
尊敬的黃孟復主席、尊敬的吳作棟先生、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我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共生理念與生態城市”。
城市與自然界的存在是非常悠久的歷史,城市怎麼樣與自然共生,是人類五千多年建成史的偉大夢想,至今我們還在探索。共生城市有三個主要協同集。培育共生城市不僅需要有硬體,還需要有軟體。共生城市應該自演化成長的機制。
共生的現象是大自然最普遍的現象。大到自然界、海洋、陸地,我們處處可以發現共生的現象,各種動物、各種微生物愉快的進行共生。小到人的腸道裏微生物也是共生的,這些微生物與人類間存在相互利用,能量相互交換、資訊相互交換的過程。這張圖就是人類腸道中各種微生物共生的現象。這種共生反映了在城市人類與各種各樣的生物,與自然界完全應該是共生的,認識到這個規律就可以把城市建設成為生態的。
2013-09-15 10:17:10
- 仇保興:
在中國歷史上與西方城市建設史上有一些有差別的城市建設規劃的思路。在中國歷代的文人畫中,理想的城市就是希望用桃花源記刻畫理想城市,怎樣和自然界共生。但西方古羅馬到現在總是把城市看作是機械的、精確的、方塊式的能夠快速規劃、快速建成的城市。中國非常悠久的建城史和中國的風水理論自然有關係。風水所講的就是自然與城市如何共生,城市的選址必須要後枕山,四週環水,還要面屏山。城市和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以2000多年前的環境來講,城市的規劃應該是因天材就地利,成果不必中規矩,完全按照自然來規劃我們的城市,這和古羅馬的方格式的城市有天壤之別。
2013-09-15 10:18:45
- 仇保興:
這張圖是英國人霍華德在100多年前提出的田園城市,也希望打破那種超越自然的城市規劃的模式。所以説中西方文化在工業文明之後在建城思路有趨同的趨勢。
在中國文化中,我們非常崇尚山水城市,山水城市與工業文明的機械式的城市完全不一樣。中國有許多城市有悠久的歷史文明,它非常崇拜城市周邊的山水與城市應該和諧相處,城市只是山水中的一個自然的、和諧的組成部分。而西方有許多理念,比如説納克畢希拉説的“建築是居住的機器”,城市不過是居住機器的放大。這樣一來我們規劃的城市可能很壯觀、很莊嚴、很機械,但是它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或者自然物質的迴圈利用就發生了衝突。
2013-09-15 10:19:28
- 仇保興:
在中國歷史上,古人對山水的崇拜是其他一些文化難以想像的。2000多年前就有中國的規劃師説“山者,萬物之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反之只焉,反鳥集焉,吐生萬物而不私焉。水者,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産也”。水是包容萬物的,中國古代的建城史中把山水城市,山與城市如何進行和諧相處分為九種模式,當然遠遠不能包括中國豐富多彩的五千多年的建城史。共生城市與基建城市相比,能源利用上共生城市非常集約,物資講究迴圈利用,城市按照生態學的原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但是機械城市是經濟效益之上的。它的低成本排放是成為主要的落腳點,城市規劃是按照物理學。
2013-09-15 10:20:39
- 仇保興:
從共生的意義來講。共生城市是混合的用地空間,講究把居住、工業、就業、生態、公園系統的混合在一起,而且尊重多樣化的、尊重地方文化與自然的,但是機械城市遵照嚴格的功能分區,CDB、工業區刻劃的像鐘錶那樣精確,遵循標準化、同質化,在一個區域內不能混同其他功能,這樣造成了所有的機械城市都呈現出千人一面的景象。
從空間結構來講,共生城市是扁平化的,一個城市由不同板塊來組成,共生講求新陳代謝,一切物質和資源都可以迴圈,共生城市講究內部基因的傳承,與傳統文化一脈相承,尊重傳統文化,但是機械城市是層級制的,服務於中心,各個單元雖然是平等的但又是單調的。同時機械城市是外部世界強加的一種城市結構的模式,缺乏系統的內生。
2013-09-15 10:21:39
- 仇保興:
從系統論角度來講,共生城市系統內的各個元素相互之間是存在緊密的共生互利的關係,是自組織的。共生城市講究感性和理性的共存,共生城市是包容的、開放的城市,機械城市是二元論的,是它組織的,帶有人的理性的強化。而且這種機械城市是西方文化佔主導的城市,具有排他性。共生城市是工業文明轉移到生態文明以後,是生態文明主要的城市的依託模式。這種共生城市是資訊化、服務業為就業的主要依託。但是機械城市是工業文明的依託,它對工業化很敏感,一旦工業化衰落就會出現底特律式的衰退和敗落。
這樣一來可以看到,在城市城市或者生態城市設計中應該把“共生”作為核心理念,因為“共生”理念基於豐富的多樣性,來源於無數的微迴圈,這些微迴圈是共生基礎,共生所産生的物質協同效應是能源和能效成倍提高甚至超越物理學的定義。共生是自組織系統最重要的本質特徵,離開了“共生”,我們的軟體就難以著落,而且共生的最高層次是中國文化中的陰陽互補,在處處都呈現出陰陽互補是宇宙的規律,是中國文化的精髓。
2013-09-15 10:22:23
- 仇保興:
共生城市的三個協同集。首先把能源、資源與建築進行協同,大量推行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把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建築完美結合在一起。垃圾處理多樣化,越是到金字塔頂端,垃圾減量化越明顯,對大自然干擾就越小。越是和它共生的垃圾處理模式更會仿傚自然界和生物界的現象。我們在一個社區中把綠色能源組合起來,先把這些綠色能源用小區享用,如果有多餘的再向外網路供應,這樣的綠色能源社區是生態城市的基層組成細胞。我們把雨水收集LID與水迴圈利用。可再生能源與景觀並不衝突,只要精心設計,所有的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都會産生多樣化、新的景觀模式。
2013-09-15 10:34:08
- 仇保興:
城市的服務功能與産業的協同,我們把土地混合使用做到極致,不僅是平面的甚至立體空間都追求土地混合使用,只有不同功能的混合同時追求居住、商業、就業、娛樂都在一個盡可能小的空間滿足多樣化的需求,這樣把人的交通環節減小到最低程度。這種模式的創造是城市的綜合體或者立體城市,是在土地特別緊張的中國和其他人多地少的國家是非常值得推崇的。
另外,可以看到交通與住宅、交通與建築,完全可以按照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果把建築看成是“陽”,交通和其他空間看成是“陰”,這個陰陽應該從微觀到宏觀處處都能夠相互之間組合、相互之間平衡。在高密度的居住區有蜘蛛網一樣的人行道,使得建築與周邊空曠的空間和人性間像陰陽互補一樣得到完美結合。如果把快交通與慢交通進行相互融合彌補,就會方便群眾同時減少大量的碳排放。如果把步行街區的交通、休閒、購物、交流和綠色出行能夠高度協同起來,城市的街道就會變成亮麗的風景。
2013-09-15 10:37:09
- 仇保興:
氣候自然與景觀的協同。中國的建築和中國的城市規劃學中非常講園林與建築協同,園林是“陽”建築就是“陰”,園林與建築是抱合的、是相互共生的關係。這與西方的園林從屬於建築是不一樣的。中國北方到南方,中國的四合院,充滿著陰陽互補的智慧,這是五千年人類為了自然和諧創造出來的文化和值得借鑒的經驗。利用現代科學可以刻畫出,在社區空間造就一個良好的小氣候,使熱島效應降到最低。把可再生能源與建築多樣化,創造出一個既有傳統又富有現代感,充滿多樣化的現代城市景觀。城市完全可以和周邊山水協同,城市和周邊自然完全可以做到共存、共榮、共雅。
我們如何培育有共生理念的生態城市。我們要尊重自演化的成長機制。一個城市必須有非常好的軟體,這個軟體就是共生城市的“自演化”機制。作為一個自主式體制的生態城市共生的基本規律,共生城市必然具有自組織特性系統,是內發的,是人民群眾尊重自然的共同行動。生態城市規劃是具有新陳代謝空間結構的自演進奠定基礎的,而不是設置障礙,過去按照鐘擺式的機械式的設計是阻礙這種演進生成的。一般政府扮演著他組織,民眾扮演自組織。生態城市不應該有結構性的錯誤,這種結構性錯誤一般來講非常容易,中國規劃師容易把路網搞的無比巨大,好像路是為了汽車存在而不是為了人的交往。生態城市的規劃,原來的路網非常稀疏,後來我們改正了,有利於人類的交往,使得它有助於自組織軟體的生成。最重要的就是市民的能動性、創造性,使整個城市朝著生態化演進的最基本動力。
2013-09-15 10:37:25
- 仇保興:
典型的例子是德國的弗萊堡,它被稱為正在演進中的四個生態城市典範。市民成立各種各樣的社團組織,自動要求城市的碳排放下降,能夠使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工業文明時代,我們崇拜的集中化的重大無比的城市基礎設施實際上是一種工業文明的舊思路,非常容易造成這個基礎設施與其他自然環境相互的排斥。其實在自然界給我們的啟示,如果所有的迴圈能夠距離越短,共生系統的複雜性越容易演化,越能夠降低碳排放,能效更高。
同時可以看到生態的修復,是讓城市生態系統自我演化的基礎。要在一個鹽鹼地上建設一個生態城市就要培育原來鹽鹼地所不具備的生態系統的自我演化的機制。比如説水生動植物、陸地上的植物多樣化都通過人工修復,使它充滿多樣性、充滿生機。在景觀設計中,引入自然生態于城市空間中,保留最豐富的、多樣性最好的自然斑塊,這些斑塊是城市的生命之基。新建的城市公園綠地,通過願景性規劃來引導工以正確的方式,促進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的生成而不是相反。城市社區應該由喬木和藤本植物,生態景觀和水環境改變帶來可持續性的改進,這無疑調動市民積極性、能動性。我們持續優化,把它作為過程性的景觀設計,像加拿大多倫多的“樹之城”,該方案以持續成長的樹木來取代持續開發的建築物,讓不斷豐富、不斷積累、不斷多樣化的樹林代替人工景觀,帶來混凝土的反自然力量。政府通過精心組織街道、綠地,形成綠色出行和騎車這樣一種非常安全和舒心的最終把握。城市空間的景觀形成不應該由規劃師一次性決定,應該提供一個不阻礙樹木自然演進的框框,應該引導市民參與機制,使自然與人越來越和諧,生態景觀越來越能夠軟化人工景觀。
2013-09-15 10:40:20
- 仇保興:
在這種過程中,我們非常注重日本或者新加坡在社區的層面發動市民對社區魅力再造,把再造的社區通過政府相互組織評比,使市民了解,這個社區通過軟體的建設,使硬體呈現出更多的生態,使社會能夠和自然和諧相處。結果隨著時間推移和積極性的調動,整個城市的生態化不斷地演進。
共生理念是生態城市規劃編制的迴圈,是決定生態城市成敗的細節。生態城市是組織,政府、社團和民眾基於共生理念的新組織體相互耦合的結果。共生城市的效能提高,應該基於系統的自我演進而不是由規劃師一定終身。公升城市是源於市民的創造和進取精神。現代智慧資訊網路是各個系統整合的紐帶,是市民與政府共同創造的虛擬空間,利用虛擬空間把各個系統的共生的更緊密、更複雜、更具有自我演進的能力。
謝謝各位!
2013-09-15 10:46:56
- 魏建國:
謝謝仇保興部長的精彩演講,他闡述了城市建設的共生理念。下面有請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許文遠先生致辭。
2013-09-15 10:47:13
- 許文遠:
各位來賓,各位同事,各位朋友,在6月份我在西班牙主持世界城市峰會市長論壇,當時共有來自50多個城市的市長和領導參加這次會議,中國也非常積極的參與其中,中國有三個代表城市參加了這次論壇。參會的城市都想學習來自於中國的經驗,中國是如何應對如此巨大而且迅速老化的人口問題,中國如何能讓大都市變得更加宜居,中國如何在沒有消耗大量世界資源的基礎上,從第三世界國家轉變為世界大國。實際上這些問題是很多其他城市共同面臨的挑戰,所以城市的市長們在全世界範圍內尋找聆聽最佳的解決方案。
2013-09-15 10:47:26
- 許文遠:
我們明白一個城市奏效的方案不能簡單的複製到另一個城市,但是分享最佳實踐經驗可以縮短學習過程,同時可以避免其他城市犯過的錯誤,少走彎路,這是過去新加坡48年的發展道路,我們採取了兼收並蓄的方法,我們第一步是觀察其他城市如何解決類似的問題。我們努力去理解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和方法,然後會結合新加坡的政治環境和當地情況,為新加坡制定一個解決方案。當然我們偶爾也會犯錯,但是整體上我們的成果是正面的。我們用了一代人的時間,成功的從第三世界的小村莊發展成為一個現代化的花園城市。新加坡的成功是建立在其他城市的發展經驗上。我們在分享經驗的同時,也在不斷的學習。正是再這樣的環境下,新加坡創辦了“世界城市峰會市長論壇”。我們希望能夠建立一個平臺,讓所有的城市來一起探討如何改善人們的生活。
2013-09-15 10:47:51
- 許文遠:
這也是為什麼在2008年,新加坡創建了“宜居城市中心”,我們的目標是“提煉、匯總和分享有關如何打造一個美好的城市的經驗”。當然,宜居城市中心從新加坡的成功經驗中獲取了很多參考資訊。在一份剛出版的刊物“城市解決方案”(2013年2月)中,宜居城市中心採訪了新加坡的建國總理李光耀先生,以記錄他對於新加坡成功轉型的見解。
主辦單位希望我能夠分享有關新加坡的故事,我覺得最好的方式就是與你們分享李光耀先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宜居城市中心採訪李光耀先生時,曾問他宜居城市應具備哪些條件?李先生指出了六個要素。接下來,讓我詳細説明。
2013-09-15 10:47:59
- 許文遠:
首先,治安良好所帶來的安全感。一座城市必須讓人感到安全和舒適。如果你總是感到恐懼,周圍的環境再美好也無濟於事。這是作為宜居城市的最基本條件。
第二,整潔的市容。在早期的新加坡,李光耀先生發現到路邊的樹林往往被煙塵覆蓋。於是他立即加強了污染控制標準,並且轉移了污染企業。正如他所説:“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小島;除非我們自己保護自己,正確規劃企業佈局,否則我們就會把自己的城市破壞。”
第三,便利的交通。城市必須擁有順暢的交通,因此必須限制汽車數量,提升公共交通的品質。
第四,寬闊感。充裕的城市空間。我們必須建造高樓,但是我們不能把它們建得太密集。我們必須有供孩子和老年人玩耍休閒的場地,給人一種即使身處在有限的空間,也能夠擁有像大國一樣完整設施的印象。新加坡必須保持一種在狹小空間裏的空間感。
第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新加坡有很多與其他城市銜接的直航航線。我們盡力吸引企業把新加坡作為他們的總部基地。這讓我們擁有巨大的優勢。
第六,平等的機會。必須要有平等的感覺,讓人感覺一份歸屬感。因此我們致力讓每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家園。居者有其屋,這些資産會隨著城市的增長而增值。正如李光耀先生所説,“一位屋主會維護其住宅周圍公共空間的整潔,而一位租房者往往只看顧房屋的內部,不掃他人門前雪的。”
2013-09-15 10:54:12
- 許文遠:
李先生還指出了新加坡成功發展的三個關鍵。
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有效率的管理機制。它不能是一次性的,必須是長期保持高效。然後要有一個或者幾個組織來負責具體工作。
其次,機會平等的社會。你必須讓人們相信這個社會是平等而且公正的。我們擁有多種族的人口結構-華人、印度人、馬來人以及其他種族,因此我們的政策必須是不偏袒任何種族的。
再者,廉潔的政府。這是建立在一個不貪污、並以嚴刑峻法杜絕腐敗的政府體制。
正如李先生所述,以上所提的這些都是新加坡發展的基礎。歷年來,我們在這種根基上繼續進步並從中改進,接下來讓我具體説明一下。
首先,我們在建設發展中強調綠化,努力將新加坡打造成一個“花園中的城市”。每個市鎮都致力推動全面的綠化。我們在建築物的頂樓建造花園,同時也鼓勵利用垂直綠化來美化建築物的外觀。我們讓公園分佈在各居民區裏,以使多數的居民在其住家范的400米內便有一座公園。我們擁有出色的公園連道網路,因此人們可以在各公園之間以步行或騎自行車的方式任意穿梭。我們正在將一段廢氣的鐵路轉化為一條26公里長的綠色道路,來完善整個公園連道網路。
第二,我們不斷地嘗試創造更多的空間。我們填海造地,並善用土地資源。我們已開始探討開發地下空間,使其不局限于傳統的運輸和倉儲用途。我們打算向地下更深層探索,考慮各種可能的新用途並拓展地下空間的利用。
2013-09-15 10:54:31
- 許文遠:
第三,我們傾力維護生物的多樣性。我們將10%的土地預留作自然保護區、公園和綠化地帶。這對於一面積狹小且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來説很不容易做到的。我們開展多項工程,來豐富都市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一個成功的案例是針對冠斑犀鳥的保護項目,這種珍惜的本土鳥類曾一度被認為在新加坡已經絕跡,但現在在新加坡卻可發現超過100隻犀鳥。我們也希望能夠成功的讓水獺重現在我們某些河流和濕地裏。也許你們並不知道新加坡還是蝴蝶的天堂。在新加坡有超過300個品種的蝴蝶,對於一個建設密集的城市來説,這個數目誠屬不易。
第四,我們對環境和氣候變化課題高度重視。我們正積極推動降低碳排放,尤其是在建築領域。所有的新建築物都必須超越能源效率的嚴格標準以獲得綠色建築標誌的認證。我們的目標是讓全國80%的建築物,包括現有的建築,能夠在2030年前取得綠色建築標誌認證。這就需要進行強制的改造或翻新、提供財務獎勵和引進創新方法。我們的目標是讓新加坡成為全球綠色建築的領頭羊,並對熱帶地區有專長。如今,我們要求所有的填海造陸項目必須高於最高潮位記錄的至少2.25米,是我們應對長期性海平面上升的方法。
第五,我們在共同交通領域投入大量資金,這樣就逐漸會有更多的上班族願意把他們的汽車停放在家。所有的新市鎮具備了人性化的設施,讓行人和自行車騎士感到更安全。我們正提升城市裏的自行車交通基礎設施,劃出更多禁止機動車行駛的區域,特別是在夜間和週末。我認為城市應該為行人和自行車騎士的安全提供保障。我們還無法達到哥本哈根的水準,但我相信我們能夠縮短跟丹麥在這方面的差距。
2013-09-15 10:54:46
- 許文遠:
第六,我們不遺餘力的保留與歷史、遺跡和回憶的紐帶,一個城市如果缺少這些就會失去靈魂。我們需要發展,但是我們會盡力保存那些古老的建築甚至古老的樹木以保持與歷史的聯繫。例如,我們正發展新加坡最古老的墳場之一--比達達利墳場。雖然我們必須遷移墳墓,以在那塊地段上興建房屋,我們也同時建造一個“追思園”,當中便有一些墓碑與原墳場的遺跡,通過這些來緬懷我們的先賢和保存我們的文化遺産。
第七,我們竭力制訂長期和全面的未來50年的規劃,這套計劃將對新加坡的可持續發展起著指導作用。即使今天,我們仍在為我們的機場與海港于2030年之後的發展而努力。這一切都是為了確保新加坡能繼續在國際貿易中扮演全球樞紐的角色。
就像其他城市一樣,新加坡仍然在進行著建設,新加坡的故事還是繼續被書寫。我們會繼續學習其他城市,加強城市創新。新加坡歡迎合作夥伴在新加坡實驗新的城市解決方案。同時,新加坡還在其他國外城市積極的參與規劃科技園區,建設城鎮以及發展生態城市。
在中國蘇州工業園、天津中新生態城和廣州中新知識城是最佳的案例。他們正在探索改善人民生活的發展道路。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上個月與習近平主席會面時,習主席認為我們應確保這些項目的成功,並且把這些項目複製到中國的其他城市。他補充説,我們應該拓展和深化在其他領域的合作,例如可持續發展、社會管理和環境保護。
2013-09-15 10:55:07
- 許文遠:
天津生態城正是定位於這些目標。今天,這一項目跨過了其五年的里程碑,現在是時候讓我們來用更新的眼光來規劃未來了。首先我們應該鞏固天津生態城城作為生態發展的領導的地位,尤其是在綠色工業和研發領域,讓居民能夠擁有良好的工作。其次,我們要加強天津生態城的互聯性,成為一個典型的衛星城,服務於周邊區域的發展。再次,我們要在天津生態城積極的嘗試創新的社會管理政策,因為社會管理是中國和新加坡雙邊合作的一個首要領域。天津生態城在過去五年收穫頗豐,今後將繼續引領中國相容並蓄和諧發展的道路。
上周,李克強總理分享了一些他關於中國城市化動力的觀點,他強調説“以品質為關鍵,以改革為動力。我們應該以普通群眾的願望為指導,積極有序的推進城市化進程”。這樣一種專注于普通群眾的願望和夢想的方法正是新加坡成功的基石,也是我們書寫過去發展篇章的基石,也是我們書寫下一個發展篇章的指導思想。
謝謝各位!
2013-09-15 10:55:21
- 魏建國:
許文遠先生在演講過程中給我們提出了非常多的真知灼見。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今天上午論壇第一時段的各項議程圓滿結束。
2013-09-15 10:55:37
- 中國網:
茶歇時間。
2013-09-15 10:55:53
- 主持人:
尊敬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主論壇第二時段現在開始,有請本次主論壇第二時段的主持人,第一財經主持人褚琳。
2013-09-15 10:56:05
- 褚琳: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非常榮幸在這裡主持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第二時段的議程,一會兒有七位重要嘉賓為大家進行專題演講,這些嘉賓是分別來自國家部委、天津市以及海外的學術和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相信他們能夠在生態城市以及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方面給出很多良好的建議以及可借鑒的經驗。
現在有請第一位發言嘉賓,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孫楨副司長。
2013-09-15 10:57:55
- 孫楨:
謝謝主持人。尊敬的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很高興與大家就氣候變化政策問題進行交流,我發言題目是“應對氣候變化,主流化、本地化、協同化”。
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重挑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普通公眾和企業界也越來越關注,要真正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必須動員更多的力量。中國政府十分重視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納入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先後出臺了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方案,制定了碳強度下降的目標,提出了綠色發展、低碳發展、迴圈發展的戰略。全面實施低碳發展戰略,除了各級政府的大力推動還必須將其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特別是納入到主流的經濟活動中去。因此,必須創造出一种經濟制度,使低碳技術能夠營利,這就是低碳經濟。從低碳發展這樣一個戰略目標到低碳經濟再到低碳技術,這應該説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低碳經濟扮演著平臺的作用,低碳經濟核心制度是碳市場同時還需要相關稅收及價格政策。
2013-09-15 10:59:27
- 孫楨:
碳市場的建立需要法律的支援。氣候變化立法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整套的溫室氣體排放管理制度,包括總量控制、排放許可、排放交易和數據管理。氣候變化立法很重要的一點是給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明確的賦予一個人格,也就是説它具有自己獨特的目的性,不因經濟形勢的起伏而影響其政策的有效性。經濟發展轉型期間需要低碳發展,轉型成功後更需要低碳發展。
碳排放許可是一項行政許可。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碳排放行政許可必須是切實有必要的。理由有二:一碳排放空間是全球意義上的有限資源,對於一個國家而言是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必須採取政府管制措施;二許可證是碳交易的起點,考慮到碳市場的金融性質,為保證市場安全起點必須嚴格管理。必須看到在需要管理的整個碳排放量中,可能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屬於許可的管理,另外一部分屬於其他。儘管碳交易及其許可證只涉及了一部分的排放量,但産生的碳價格卻對所有經濟活動提供了一個信號。許可證的申請者應該提供高品質的排放數據,可能需要經過第三方的審核,還可能由執法部門進行現場的檢查或者線上監測。而其他排放數據不會如此的高精度,可以採取統計或者抽樣的辦法。因為數據的精度與行政成本、社會成本聯繫在一起,必須採取區別對待的辦法。
2013-09-15 11:00:11
- 孫楨:
至於企業的負擔問題,應該看到參加交易和申請許可的企業雖然承擔了減排法律義務,同時也獲得了一筆金融資産就是碳信用,這對於企業是好事。氣候變化工作還必須得到各級地方政府以及廣大公眾的支援。相對於全球其實國家的行動也是本地化之一。從道德的正確性來講,本地化也是站得住腳的。對於氣候變化的憂慮不能只來源於遙遠的地方或者北極熊,我們必須關心自己居住的城市是怎樣受到了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適應氣候變化的工作必須從本地出發,只有具有憂患意識的人才會自覺地開展行動。從某種意義上説,只有從局部考慮才會在全球行動。我國的區域發展是不平衡的。氣候變化政策的設計必須與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相銜接,與主體功能區規劃相銜接,與此同時必須維護全國的統一市場。
2013-09-15 11:01:56
- 孫楨:
2001年以來我國陸續開展了低碳試點工作,從制定低碳發展規劃到嘗試碳排放股權的交易,到探索碳排放的峰值是兩個內容在不斷深化,現在需要及時地總結經驗,結合法律的起草和政策制定推廣到全國。
近年來,我們對各省區發展改革委從事氣候變化工作的幹部進行了系統培訓,今後培訓工作還要向下延伸,我們還將與一些幹部學院合作,增加氣候變化方面的課程,使其他方面的幹部也能夠得到這方面的培訓。我們還將公開發佈一批培訓教材,有需要的可以免費下載,使更多人受益。我們要推動氣候變化方面的科普工作,今年6月舉辦了第一個全球低碳日活動,取得了較好效果。
2013-09-15 11:02:20
- 孫楨:
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方面,它與諸多的資源環境問題具有根源相同、路徑相通之處。我們必須自覺地發揮它們之間的協同效應,這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安全,擴大森林和植被,加強自然保護,治理局地污染,治理霧霾也是推動低碳發展的機遇。我們不僅要關注二氧化碳的管理和治理也要關注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的管理,特別包括甲烷。
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各項政策的協同效應,必須準確地理解和很好地把握各種資源環境因子間的關係。一些科研單位已經開展了探索,希望儘快成為政策研究者的工具,發揮協同作用也離不開政府各部門的相互配合。當前我們正在開展轉變職能、轉變作風的教育活動,開展反對官僚主義的教育實踐活動,重點是反對本位主義和部門利益,這必將促使我們更好地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各項工作。為打造中國的經濟升級版,建立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作出貢獻。
謝謝大家!
2013-09-15 11:02:40
- 褚琳:
非常感謝孫副司長的演講,他非常認真準備了英文的講演提綱,也照顧到在場的一些外賓。通過孫司長的介紹,我們知道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司開展了很多工作,包括教育、培訓等問題。實際上生態問題,城市可持續,減少碳排放不僅是中國問題也是全球面臨的挑戰,不僅僅是中國關心這個問題,很多世界性的組織和學術機構也在研究和討論。
現在有請第二位嘉賓,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首席執行官的彭培德先生。
2013-09-15 11:02:59
- 彭培德: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首先我要向天津生態論壇表示感謝,感謝你們邀請我來這裡發言,我非常高興我能夠來到這裡代表世界自然基金會跟大家介紹我們的經驗,來介紹我們的視角,關於生態城鎮和美麗中國的視角。我們也非常高興能夠在這裡與大家探討這個主題,地球實際上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總是被地球的美麗所震驚,但是我也知道地球非常脆弱,我們的空氣、我們的水、我們所吃的食物,即便是我們所使用的材料,還有我們使用的藥物,從而來保持健康,所有這些都是生態系統給我們提供的。
2013-09-15 11:03:35
- 彭培德:
但是,人對於資源的需求不斷地增加,這也給生物多樣性造成了很大的負擔,我們相信在最終會進一步的限制人類的可持續發展的前景。根據有關公佈的指數,我們可以看到生物多樣性在逐漸喪失,就像我們在這裡看到的一樣,我們居住在這樣的生態環境中,我們所居住的生態環境中所花費的資源量要比我們供需所花費的資源量更多。我們的資源使用量不斷增加,而生物多樣性卻在不斷地喪失,除非我們改變這樣的軌跡。到2030年我們的數字會不斷發生變化,屆時我們會需要有兩個今天的地球為我們提供所需要的資源。
2013-09-15 11:04:07
- 彭培德:
現在的城市已經成為人口消費的增長點,以及資源使用的增長點,實際上城市已經成為全球的熱點,導致了我們所面臨的很多生物超載和生物多樣性的喪失。在全球範圍內,城市居民消費了70%的化石燃料,而且也是負責70%所産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今天,我們也看到,在全球GDP中城市也佔到了非常大的比例,到2050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70%的世界人口將會居住在城市中,我們來想像一下,大概在一百年前,居住城市的人口要少得多。現在中國是有巨大人口的,這給中國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壓力,中國每人平均生態足跡已超過了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邊界,中國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喪失也是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看一下這些圖表,我們看看黑線,我們獲得了一些小成功比如説熊貓、亞洲象這些稀有動物增加了,但是對於東北虎、揚子鱷的數量都在持續下降。
2013-09-15 11:06:39
- 彭培德:
作為快速發展的新興經濟體,中國面臨越來越多的可持續發展挑戰,尤其是城市發展過程中,2010年來中國的城鎮化率超過50%,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中國的城鎮化在未來二三十年將繼續持續下去。城市化是一個關鍵驅動因素,對於中國未來經濟發展來説城鎮化發展與中國的足跡會密切相關,會導致大量環境挑戰,對於各級政府而言都是如此。左圖是顯示隨著越來越多人遷移到城市地區,他們對於資源消費量在不斷增加。但是如何管理這些資源?如何解決需求方的問題?如何解決土地的供應以及能源供應、水供應問題,如何減少環境影響,如何減少城市的環境消耗的影響。我們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評估,對於中國的領導人來説,在未來的20-30年中解決這些問題非常關鍵。
我們看到中國還有其他國家都面臨著一系列挑戰,現在我們必須要作出選擇,我們如何來設計和建造城市會對於環境産生影響,同時也影響經濟增長,包括對城市建設宜居環境造成很大影響。現在我們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我們收集了很多三贏的城市建設的最佳實踐來自全世界各地,它意味著從經濟角度、社會角度、自然環境的角度來説,這種解決方案都是非常好的,這也是可持續發展的三大支柱。
2013-09-15 11:07:13
- 彭培德:
當我們看到這些案例研究的時候,好的管理以及作出可持續性的選擇是對社會以及對於居於經濟帶來諸多好處。我們不能簡單的減少生態足跡同時促進可持續的經濟增長。城市有著很多的在生態足跡中有很多因素加以利用,作出選擇是可以幫助我們在這個互相連續的體系創造很大的成熟效應。德國的斯圖加特發現,當做環境評估的時候,要讓它的空氣保持非常乾淨的話就必須保持這個城市的綠地,在圖中大家可以看到他們保持了這些綠地,從而確保這個城市的空氣品質是很好的。對於一個三方共贏的城市設計也可以保護自然資源,同時可以實現這些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紐約就提供了非常好的例子,在節水、保護環境以及節省資金方面是很好的例子。過去30年紐約實施了很多創新性的解決方案促進供應與管理需求的問題,在過去200年保護水資源而非不斷地投資于管道系統,這種投資要求資本量非常大,幾乎是100%,目前紐約的飲用水來自河流、小溪和水庫,它們來自城市的北部。對於紐約來説投資于自然資本保護自己的生態系統,實際上就是它的水資源管理的基石。
2013-09-15 11:07:50
- 彭培德:
另外,為了實現三贏,城市解決方案的機制設計也非常重要。柏林就提供了非常好關於綠色融資方面的非常好的例子。柏林1996年創造了這個方案,這是一個合作項目,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門間的項目,這個綠色金融項目上投資可以在十年內收回來,實現了35%的建築物能效增加,綠色金融實際上能夠使得房屋業主減低成本,通過綠色金融創新通過能源公司自己的計算也可以回收過來,他們對自己有一個綠色回報的期望率,他們通過能源效率的提升節省了很大資金,節省的資金可以支付自己的綠色金融貸款,這就不需要額外的多貸資金了。
2013-09-15 11:09:07
- 彭培德:
女士們、先生們,相信的確有選擇幫助我們創建可持續性的城市,提升人們的福祉,中國也正在很多領域進行探索,也給我們列出了很多可持續性發展的例子,日照也投資了可再生能源,天津也在打造生態城市。為了真正做到宜居城市必須有一致性的可持續性的方法。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我們如何能夠重塑或者重走之前的足跡,不能停留在過去的視角中,也要更好地管理我們已有的環境資本,並在城市規劃中進一步的前瞻視角,通過這樣的做才能真正帶來可持續性的城市,今天我們所有做的選擇將會塑造孩子的未來。
2013-09-15 11:10:02
- 彭培德:
今天這個會議真的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在這樣的會議上可以通過交流進一步地去促進可持續性城市化的發展,找到未來的機會,找到未來的挑戰!
最後預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各位!
2013-09-15 11:10:47
- 褚琳:
感謝彭培德先生的精彩演講,給我們介紹了世界其他一些大城市的解決方案比如紐約、柏林,特別是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嶄新概念“綠色金融”,低碳不僅有益於環境甚至可以創造出經濟效益。
下面有請的這位嘉賓會給我們講講一個城市如何向低碳排放進行轉型,如何建設我們的美好家園。他曾經榮獲2010-2011年綠色中國年度人物稱號。有請中國社會科學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司長、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博士進行演講。有請。
2013-09-15 11:11:43
- 潘家華:
謝謝主持人。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給大家交流一點我自己的感想,我們説建設生態城市,尋求的是一種和諧。這樣的和諧需要一個標誌,什麼是標誌呢?低碳就是標誌。如果我們的生態城市不低碳,生態城市就談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低碳城市。
城市化是工業化的産物,沒有工業化不可能有大規模的人口集聚,不可能有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作。工業化的動力是化石能源,工業革命前基本沒有化石能源的消耗,正是由於化石能源提供了大量的高密度高熱質的動力來源,使得我們的城市基礎設施得以建設、得以運作,我們的工業得以拓展,我們改造自然的能力得以加強。沒有化石能源不可能想像我們可以建20層的高樓、50層的高樓。我們設想一旦化石沒有了,工業革命、工業文明還會持續嗎?工業化進程如果到了終結,進入後工業時代。工業文明,也就是現在這樣一種生産和生活方式如果不可繼續,那我們大規模的城市還可以再繼續維繫嗎?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2013-09-15 11:12:30
- 潘家華:
現在有一個問題,低碳轉型在理論上、方法上、理念上都是需要的。問題是工業革命是由技術引領的,有一項技術形成一次革命,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經濟的進步和發展。我們現在的低碳革命,如果説有革命的話,現在沒有一個突破性的技術來引領這樣一場革命。如果我們需要引導這樣一場的革命的話,我們現在需要考慮的是在化石能源消耗殆盡的情況下,這個時間不會太長,工業文明從十八世紀到現在也不過是200多年的時間,我們的化石能源還能支撐多久?西方學者對工業化的可持續時間,按照現成的化石能源大概有一百年左右的時間。
如果化石能源消耗殆盡,城市依賴於擴展和運作的動力沒有了,那麼這場革命如何進行?從目前情況來看,顯然不可能是一種單一技術的革命。應該是一種全方位的,各種低碳的技術的集合體,是生産消費各個方面的,這還只是一個方面,我們説化石能源確實是給我們提供了能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生活品質的提升。同時它也是我們生活環境和生活品質下降的根源所在。
2013-09-15 11:19:03
- 潘家華:
今年蔓延全國300多平方公里的霧霾天氣,應該説化石能源的消耗是一個根源。工業文明,又以化石能源來推動,使得我們在整個思想觀念、倫理基礎方面也形成了一些工業文明的思維定勢,我們知道達爾文的“適者生存”、“自然選擇”,也就是説能夠利潤最大化、能夠積累財富的就應該享受更多的資源、享受更多的財富,對於那樣一些競爭力比較差的或者不具備壟斷資源佔有的這樣一些社會的弱勢群體,按照工業文明的理念他們是不適者,所以他們處於貧困、處於被歧視的狀態也就是自然的。所以這是工業革命以後大量的、大規模的貧富差距、地區差距的出現,這個問題在今天中國的工業化、城鎮化快速拓展的時代也是表現得非常突出。
2013-09-15 11:19:48
- 潘家華:
我們要問化石能源能夠支撐我們的工業化多久?看一組數字,40年前中國還處於工業化的初期階段,我們的能源消費只有美國的1/4,40年後我們的資源消費超過了美國20%。如果我們有能源的話,還應該沿著這樣的道路繼續前行,因為中國當前的城鎮化水準按照統計數字,2012年底是52.57%,七億一千萬人口在城市裏生活,即使是這樣,按照發達國家的水準,達到80%以上的城市化水準的話,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即使不到80%的城市化水準到70%,我們還有3億人口新增到城市的生活空間。而我們的城鎮化水準有人説是不完全的、有人説是有水分的,我們在這七億一千萬統計的城市化人口中間,還有兩億六千萬的農業轉移人口和非戶籍人口,他們是不享受城市均等的社會服務。這樣一些人在城市裏面也是需要生活空間,需要就業、需要基礎設施。我們按照過去40年的發展,按照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我們延續下去的話,我們能夠有這麼多的能源可以支撐嗎?
2013-09-15 11:24:01
- 潘家華:
根據已經探明的儲量和我們現在開採使用量,這個數據並不特別理想,有人説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探明更多的資源,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還可以提高能效,這些都是真的,但是有一個真理,那就是我們的地球是有限的,我們的化石能源的探明儲量不可能無限擴張的。我們的技術效率是可以改進的,但是有一個技術反彈效應,也就是技術的雙面性,一方面是節省能源的、一方面是消耗能源的。有這樣一種情況,即使我們認為是比較豐富的煤炭,在中國它的儲採比只有31年的時間,當然這個數字看來可能有些悲觀,但是這個數字確是我們在探明儲量的具體數字。
能源安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孫楨副司長已經講到,全球已經有一個兩度溫升的目標,就需要我們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顯然就是讓我們控制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燃燒。當然有人説,氣候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不論它是自然還是人為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還有一點,我們人類對自然的干預應該是越少越好,這樣人才能和自然形成一種和諧。基於這兩點,不論是有兩度溫升目標還是沒有兩度溫升目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低碳乃至於這樣零碳的城市轉型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2013-09-15 11:24:59
- 潘家華:
根據已經探明的儲量和我們現在開採使用量,這個數據並不特別理想,有人説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可以探明更多的資源,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還可以提高能效,這些都是真的,但是有一個真理,那就是我們的地球是有限的,我們的化石能源的探明儲量不可能無限擴張的。我們的技術效率是可以改進的,但是有一個技術反彈效應,也就是技術的雙面性,一方面是節省能源的、一方面是消耗能源的。有這樣一種情況,即使我們認為是比較豐富的煤炭,在中國它的儲採比只有31年的時間,當然這個數字看來可能有些悲觀,但是這個數字確是我們在探明儲量的具體數字。
能源安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我們孫楨副司長已經講到,全球已經有一個兩度溫升的目標,就需要我們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顯然就是讓我們控制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的燃燒。當然有人説,氣候變化是一種自然現象,不論它是自然還是人為的,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化石能源是有限的。還有一點,我們人類對自然的干預應該是越少越好,這樣人才能和自然形成一種和諧。基於這兩點,不論是有兩度溫升目標還是沒有兩度溫升目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低碳乃至於這樣零碳的城市轉型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迫切的。
2013-09-15 11:24:59
- 潘家華:
中國經過改革開放30年,我們的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3年的《人類發展報告》,中國的人類發展水準在全世界190個國家的排位排在101位,處在一個中等偏下的水準。相對來説,我們的城市化水準也是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水準,如果我們要進一步發展,提升城市化的水準,顯然需要我們有一個選擇,我們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走這樣一種高碳、高消費的美國道路,甚至這樣一種相對低碳的日本和歐洲道路對中國來講也是可取的,我們要走的是低碳道路。這樣的低碳道路顯然對我們的城市化是一種剛性的約束,我們可以非常集約,像長沙的“天空城市”838米高的規劃,土地集約度非常高,但是把每噸水、要把每一公斤水從地面提升到838米,一個人30公斤、50公斤、100公斤提升到838米,不是靠這麼一點簡單的太陽能就可以了,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那不是集約,那是虛假的集約。我們説綠色也很簡單,只要有能源,海水可以淡化。所以我們城鎮化最關鍵的是低碳,只有低碳我們才有可能實現我們的生態城市。實現低碳並不是神話,世界上很多的城市已經在做這方面的實踐,而且低碳對於我們城市發展來講,就是基於提供就業,提供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清潔的能源保護環境。我們建設美好的家園,維護低碳才是一種可持續的、真正的、美好的城市家園。
2013-09-15 11:31:49
- 褚琳:
感謝潘家華博士的演講。我們知道人類文明在很長一段時間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煤炭以及其他一些化石能源的支撐和消耗。一百多年前,倫敦所發生的霧霾使得英語語匯中多了一個詞“Smoke”,現在京津冀地區也面臨空氣污染的挑戰。大家知道“低碳”是主動選擇,也是在自然資源不斷枯竭的情況下不得不作出的一種選擇,我們只有走生態城市的建設之路,只有進行低碳排放才能保護我們的家園,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
有了這樣的理念我們如何實施呢?還必須掌握相當的科技,下面這位嘉賓就將給我們介紹相關的學術以及成果。他是美國工程院院士,也是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他將和我們分享在技術領域的成果,下面有請Michael R.Hoffmann博士。
2013-09-15 11:36:36
- Michael R.Hoffmann:
大家好!借此機會首先感謝會議舉辦方,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論壇,有著重要的意義,能夠在這樣的論壇上從我的視角探討可持續發展的努力,以及我所在的加州理工大學在這方面的技術是我的一大榮幸。
2013-09-15 11:36:46
- Michael R.Hoffmann:
我們在過去兩年中一直開展合作項目來開發污水處理系統,可以用於城市地區也可以用於遙遠的鄉村地區。之後我介紹一下我們在這方面所開展的項目。在正式發言之前,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可持續性工作。在美國的校院可持續性工作。我的實驗室位於加利福尼亞南部的校園。最近它進行了重建,外部的裝修又重新做了一下,保持了當時的一些歷史風貌。同時我們也對內部進行了更加先進的能效方面的改進,從而能夠從能源、效率方面開展很多試點項目,在這個建築物裏,可以幫助我們實現更高層級的能源效率以及可持續發展水準。在這個具有歷史價值意義的樓中,我們使用了太陽能技術,也使用了生物沼氣和燃料電池的技術,解決建築物的70%的電量,我們通過這樣的方法降低了能耗消耗,與傳統的實驗室相比,我們所使用的能源減少了85%。除此之外,我們也將廢水進行再利用,我們也對表面徑流水、雨水進行收集處理,我們將回收水用於建築物的廁所用水。在這個建築物我們採用了很多現代化技術,讓它是更具有能源效率的建築,更具可持續性的建築。
2013-09-15 11:37:15
- Michael R.Hoffmann:
我們與“蓋茨基金會”開展了合作,我們與他們一起開發了一個自溶式人用衛生間的處理系統。它不僅可以用於發展中國家,也可以用於發達國家,我們的目標最初是有能力將人類所排出的廢物進行處理,最終避免疾病的傳播。通過沒有進行處理的人類廢物導致的疾病的傳播,我們知道對於這些人類廢物如果不進行處理如果直接排到河流、湖泊或者其他水體中比如海洋中,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富營養化問題,也會導致氧氣在水中消耗殆盡。兩年前我們開始了這個項目開發,我們當時想開發出一個衛生間體系,這個體系不取決於污水處理系統或者是成本很高的集中化的污水處理廠,在整個社區中都需要運作的污水處理廠。我們在認真的考慮,人每天都會排泄,每個人在今天早上的時候已經上過廁所了,衝了廁所,我們往往忘了沖走了之後跑到哪了?今天早上我做了一個計算,鋻於中國的人口,一年中中國大概有四億五千萬公斤的人類廢物的生成,每天大概會有22億升的尿液産生出來,這是很大的處理挑戰。我們如何處理呢?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起一個自溶性體系,通過可再生能源達成我們的最初理念。
2013-09-15 11:38:02
- Michael R.Hoffmann:
在“蓋茨基金會”我們提出了這個建議,蓋茨對這個項目非常重視。對於我們來説,對於衛生間的設計我們需要通過衛生間的改造減少世界各地的疾病傳播,我們也希望提供一種體系,這個體系可以在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同時適用。我們有一些流程,這些流程是集中化的,這裡不詳細的介紹它的細節,基本來説是對人類廢物進行處理,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對它進行處理,可以作為副産品生成能源。我們限制了有機化學的因素在水中,我們也會對水進行重新的利用,將它用作中水來衝馬桶,用作洗手的水,這個體系與國際空間站的處理水體系類似,但是與之相比我們這個體系成本更低,大家需要記住的是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在自己的尿液進行處理之後,他們再喝這些處理過的水,我們不想有讓人感到很不舒服的方面。今天早上新加坡也介紹過他們的廢水處理,將廢水處理成可飲用的清潔水,新加坡人現在就在喝自己處理過的廢水。
2013-09-15 11:39:49
- Michael R.Hoffmann:
我們的第二個階段是原型建造。這個階段有很多例子,圖中可以看到我們有一個污物處理設施,這是在一個國際運輸中非常常用的集裝箱內建造的,它的屋頂有非常薄的太陽能電池板,但是效率非常高,這些太陽能的收集器可以幫助我們收集更多的陽光,將它存儲到電池中去。在我們的原型體系中對太陽能進行儲存,圖中有兩個學生在我們試點的房屋外拍了照片,這個試點已在很多校園安裝起來,一會兒我會給大家介紹發展的狀況。我們將太陽能存儲在一個小電池中,就能夠捕獲非常高效率的太陽能電池板中的能源,從而有足夠的能源運作整個體系,能夠將運作的時間從24小時延長到72小時內,收集1天的陽光就可以使這個系統運作24-72小時,加利福尼亞的陽光非常充足。
我們收集馬桶中人類沖走的廢物,再將它進行重新迴圈,對廢物進行處理。根據不同人的需求,在原型中可以看到它有西方的坐便也可以安裝蹲坑,在這裡每天大家都在這裡上廁所,廢物傳輸到後面的管道中,我們也收集尿液,所以這對於男性來説可以使用這樣的器械。(圖)這是我們幾年前開發的一個設備,尿液是進行不同體系的處理,與馬桶排出的廢物進行分別的處理。(圖)這是三個促進器,對於人類的排便進行處理。經過一天之後,它們收集到這個缸裏。整個流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方便我們對人類糞便進行高品質的處理。
2013-09-15 11:42:58
- Michael R.Hoffmann:
整個體系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分開處理尿液以及糞便。開始的時候我們在這裡使用不同的設備對於尿液進行處理,我們可以利用設備對於尿液或者是液體廢物處理後,同時生成能源。這個電源就再次返回到我們的電池存儲系統中,最終作為整個系統的用電供應源。自上而下來看,可以看到這個是反應器的配置佈局以及馬桶裏面的佈局。我們還利用了其他的技術加速和提升廢水的處理。在開始的時候,在我們的收集倉裏,我們使用電極處理器從而提升液體和固體廢物的分離,然後再將液體進一步的分離進行電化處理。之後再進一步對固體進行處理,這裡可以看到進一步的做ECF的處理,這裡含有非常高比例的在尿液中不需要的以及糞便中不需要的有害化學成份。
圖中這個反應器,之後我們再基於電極産品,最大限度優化半導體的性能,讓它最好的發揮作用。在反應系統中利用氯進行反應。我們也使用鹽,我們吃飯的時候,鹽在吃的過程會氧化,從而能夠生成一種消毒的物質,所以我們能夠殺死體內的寄生蟲以及有害細菌。這也是氯在我們體內的作用。在處理過程中,人類液體廢物中處理後還有一些固體,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物質也是存在於人類所排出的廢物中。經過207分鐘的處理後,廢物很大程度上變清了。為什麼開始的時候有泡沫呢?是因為産生了氫氣。在處理的過程中,還有一個有用的副産品就是氫氣,我們可以將氫氣拿了出來,再將它轉換成為電力,在氫電池中進行存儲,一會兒我給大家介紹這方面的實施流程。
2013-09-15 11:42:58
- Michael R.Hoffmann:
在我們的實驗室中,在圓形馬桶設備中,可以看到這些設備使用的非常廣泛。可以看到處理後顏色發生了變化,我們與消毒與時間函數也進行了調查。將液體從固體分離開來在人類的尿液中,隨著時間推移,240分鐘後廢物全部被清掉,生成氫氣,這是水分離技術,這是一項重大項目成果,這是我們研究中心的非常重大的項目。我們生産氫氣、生産高百分比的氫氣。(圖)這裡可以看到在整個氣體的反應體系中可以生産85%的氫氣,也可以殺死細菌。我們進行了240分鐘處理後可以看到,沒有任何活著的細菌存在處理過的尿液中,這些寄生蟲、細菌都被殺死了。
我們也開發了在技術,在實驗室內部來決定DNA、PCR的氫氣。所有的不同物種都可以在我們的實驗室進行分析。這裡是我們開發出的強大體系,可以讓我們很快的測定出是否還存在任何病原體在液體中,在這裡我們還開發了氯對水進行消毒。除此之外,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做相應的測試,看水分離電極體系的效用以及半導體材料的使用,在整個編碼過程中有非常穩定的長期運作體系。這個處理怎麼做的呢?我們使用太陽能,太陽能存儲在電池中,對於水進行氧化,最終生成氧氣。可以同時減少水中的氫氣,在負極上再進行陽極氧化的時候可以對複合物進行氧化。這個體系已經存在多年,它可以用作污水處理,尿液處理,處理之後可以生成相對比較潔凈的水。
2013-09-15 11:43:46
- Michael R.Hoffmann:
接下來我們收集了生成的氫氣再放到燃料電池中。這些燃料電池也是固態的燃料電池,與大多數我們看到的氫燃料電池不一樣。我們的微生物燃料電池是可以給機器人供電的,在圖中右上可以看到是對機器人充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它的材料就來自於對尿液處理後産生的物質,除此之外可以利用這種物質對手機進行充電。在這裡,我們開發了很多電池存儲技術,從而進一步生産可充電的鋰電池,現在正在蓋茨基金會的支援正在開展這個項目。鋰電池是可以充電的,他們可以存儲高至100倍的能源,密度要比傳統的鋰電池相比更高。
(圖)這是控制體系,我們有遠端傳輸能力。無論你在哪個地方都可以幫助你監測不同的組份包括能源的輸入和産出,也能夠幫你了解內部的能源情況。我們看看一個印度的實用案例。在12月份的時候我們會把這些組件運到印度進行測驗,這會幫助我們在印度解決很多的人體廢物的處理問題,我們希望找到一個處理的設備。我們與印度一家公司進行合作,將處理體系內嵌到公廁設施中,我們也在開發更先進的體系,進一步應用在不同的區域,尤其是污水處理體系以及其他體系不充分的地方。
以上是我們和蓋茨基金會共同開展的項目。比爾蓋茨打算繼續支出10億美金支援這個體系的開發,目前這個體系已經開發了兩年時間,這裡我想向其他一些人表示感謝,包括科勒公司對我們的支援。我以上是從實驗室介紹了我們的工作,以及我們的工作如何在實際中運用,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
2013-09-15 11:44:19
- 褚琳:
非常感謝Michael R.Hoffmann先生對最新技術的介紹。大家熟知太陽能熱水器,現在大家也對太陽能廁所有了嶄新的了解。迴圈水最後還是可以飲用的,現在有些人已經開始享用這樣的成果,比如説在新加坡,不知道在座的人什麼時候可以享用到這樣的飲用水。
我們論壇所在地是天津濱海新區,不知道大家對濱海新區有什麼了解。最近統計數據顯示濱海新區有253萬人口,經濟總量達到七千億元,這在中國所有城市中除直轄市外排名第九位,這樣的成績相當不易。濱海新區被譽為中國最有潛力最有活力最開放的新區。作為國際城市生態論壇的舉辦地,生態城市建設、城市可持續發展方面天津濱海新區有什麼經驗可以借鑒呢,現在有請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先生。
2013-09-15 11:47:28
- 宗國英:
謝謝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剛才聽了幾位嘉賓的精彩演講,很受啟發、很受啟示,借這個機會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謝,向出席會議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表示熱烈歡迎。我發言的題目是“以市場化的改革推進美麗濱海的建設”。
建設生態城市是當前世界各國突破資源瓶頸的制約,化解生態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共同的行動。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以負責任的大國姿態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有超過90%的地級以上的城市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明確目標,並正在結合各自的實際因地制宜的開展實踐。天津濱海新區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服務輻射區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近年來以開發中新天津生態城為契機,廣泛利用最先進的發展理念前沿技術和成熟經驗,在推進生態城市建設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
2013-09-15 11:48:37
- 宗國英:
過去三年裏,濱海新區在實現GDP每年20%以上高位增長的同時,萬元生産總值的能耗和取水量保持全國領先水準,重點工業企業的污染物的排放達標率和工業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率均達到了百分之百,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3%,非常規水利用比重達到11%,城市的清潔能源的使用率達到75%,建成區綠色率的覆蓋率達到35%以上,應該説,向著建城、宜居生態城的功能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大步。
但是建設生態城市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濱海新區雖然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需要繼續探索的工作還很多,建設生態城市依然任重而道遠。去年中央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將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天津視察並且專門視察了中新天津生態城,要求天津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加快打造美麗天津。這些都是對我們建設好生態城市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落實好上述的發展要求,把城市建成美好的家園。我認為關鍵是要更好的發揮市場和政府兩股力量的作用,其根本的途徑在於推進市場化的改革。
2013-09-15 11:48:52
- 宗國英:
第一,加快發展融資市場化改革。建設生態城市涉及到經濟的轉型、環境的治理、生態修復等方方面面,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按照國際的經驗,環保投入達到GDP的1.5%以上才能夠遏制環境的污染惡化。達到3%以上才能有效改善生態環境。中國從2001年到2011年十年間在生態環境建設上累計投入了近4萬億人民幣,約佔GDP的1.5%,“十二五”期間這一投入將超過五萬億元人民幣,約佔GDP的1.8%。由此可見中國的環境投入依然嚴重不足,也充分説明單純依靠政府的財政推進生態城市建設顯然遠遠不夠,必須更多地調動和倚重政府外投資力量。今年本月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要在電力、鐵路、電信資源的開發、公用事業等領域推出一批符合産業導向,有利於轉型升級的項目向民間資本開放,釋放出鼓勵社會投資,參與生態城市的積極信號。
2013-09-15 11:51:35
- 宗國英:
濱海新區當前正處在大開發、大建設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的資金需求更加旺盛迫切,為此,我們未來將按照國家政策導向在精打細算用好政府性投資的同時,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的條件,依託高端項目的儲備開闢更多的投資領域,依託各類基金資源暢通各類投資渠道,引導和鼓勵內外資特別是民間資本深度參與生態城市建設,投入到環保設施、綠色産業、科技企業的發展上來,努力突破生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資金瓶頸的制約。
2013-09-15 11:52:55
- 宗國英:
第二,打造便於綠色技術和産品推廣的市場環境。推廣使用低碳綠色技術和節能環保産品,是化解資源環境等一系列發展中的現實問題,解決生態城市的根本途徑。中新天津生態城開建以來,在發展綠色産業、綠色建築、綠色公交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主要得益於應用了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和産品,因此複製中新天津生態城的經驗做法,加快在濱海新區全域建成生態城市,首先必須推廣低碳綠色技術和節能環保産品上做文章,為此我們重點在三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引進更多的技術産品,從而為産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綠色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和産品保障;二是創造更多的市場需求,按照生態城市綠色建設的設計、施工評價標準,全區範圍內推廣使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材料和可再生能源,高標準建設新建城區和示範小城鎮,同步推進成熟社區,既有建築物節能改造,努力把新區所有的建築物建成低碳環保的綠色建築,從而創造更多的綠色商機,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三是創新更多發展政策,主要是圍繞服務産業升級,鼓勵科技創新推進節能減排等,完善政策體系,探索建立有利於城市綠色發展的市場運營機制、市場的價格體系和産品的交易平臺。
2013-09-15 11:53:47
- 宗國英:
第三,全面構建法制化、市場化管理模式。管理方面主要是依靠強化資源環境領域的法制建設,建立健全有利於保護城市生態環境的約束機制和管理方式。中國1979年以來,先後出臺了20余部資源和環境的保護法律,佔立法總數的1/10,為全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以此為基礎,遵循綠色發展導向,繼續完善相關的立法和制度建設,更是新形勢下進一步規範城市發展、打造美麗中國的重要前提。
2013-09-15 11:55:16
- 宗國英:
為此,未來將從嚴格執行國家各項法律規定,一方面把住增量關,將影響環境評價作為引進項目的先導性的指導和硬約束,不斷提高環境的準入門檻,確保不給新區生態系統增加新的負擔。另一方面要用鐵腕治理存量污染,調動政府、第三方評估機構和社會輿論的力量,全方位強化事後監管,健全評價考核體系和行為懲罰責任追究等機制,堅決關停並轉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努力實現增長不增污。
在服務方面,下一步的重點是不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而要在依靠政府力量的同時,建立健全各類公共服務標準的基礎上加快轉變政府的職能,將社會組織可以擔負的事項,市場化路徑可以解決的問題交托出去,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更多社會組織和專業機構參與提供個性化、多樣化的公共服務,真正實現政府和市場兩條腿走路,不斷提高公共服務的覆蓋面和品質水準。
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過去的30年,中國通過深化市場改革實現了經濟的騰飛和快速的崛起。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通過充分釋放改革的紅利,打造經濟的升級版,促進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將是中國發展的主旋律和最強音,也為中國各地推進生態城市建設,構建美好家園提供了發展機遇。濱海新區是中國的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享有在全國先行先試重大改革舉措的優勢條件,未來我們將充分放大這一優勢,將深化改革與建設生態城市緊密結合,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和舉措,努力為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最後預祝本次論壇暨博覽會取得圓滿成功,預祝各位朋友在濱海新區生活愉快,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謝謝大家!
2013-09-15 11:55:58
- 褚琳:
非常感謝宗國英副市長對天津濱海新區經驗的介紹,整個工作非常突出市場的作用。
下面演講的是一位可再生能源方面的專家,他曾經創立了國際可持續能源組織,負責協調全球對於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工作。
現在有請國際清潔能源協會(ICEC)主席及聯合創始人Gustav R.Grob先生。
2013-09-15 11:58:03
- Gustav R.Grob:
尊敬的閣下、朋友,上午好。首先我想講一些歷史,但是我會講得非常短,因為時間有限。下午在平衡論壇中有一個論壇是我主持的,在這裡所探討的就是廢物的管理和燃料電池這一部分,我也期望,今天下午會有更多的人對這樣的論壇感興趣,因為廢物的處理和能源的儲能是非常重要的,以及什麼樣的電池得到開發出來,我也期望在這個論壇上見到更多的大家熟悉的面孔。
其實,在做這個幻燈片的時候,齊默曼先生給了我非常多啟示。我曾經來過天津,也是跟著政府一起過來,而且我還帶著一些大學的人員過來,但是那時是處在鄧小平的時代。我記得三十多年前我來到了天津,覺得天津充滿各種各樣的化學品的公司,那個時候已經提出了一系列需要工業化學品公司安全發展的概念,後來我又在北京組織了第一個可持續發展能源論壇,是1990年的時候,時隔多年之後,再次故地重遊,我覺得真是太好了。其實故地重遊的概念是每個人都會做的,故地重遊的過程中我聽到二氧化碳的碳匯如何處理。所以很多年故地重遊的時候我也注意到這樣的精神提高了提升,在今天的論壇上這樣的精神再次得到了肯定。
2013-09-15 12:03:09
- Gustav R.Grob:
在與中國合作過程中,以及去中國舉辦的各個論壇中,這一路走過來我們看到中國越來越關注環保問題。圖中左邊是30多年前我所看到的,而右邊的是我這一路走來看到了中國這些年一直以來的工作。
我想介紹的是從可再生能源角度看待的一些解決方案,能源對於經濟增長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沒有能源就根本沒有人們的舒適性、沒有移動性可談,重要的是能源一定要是安全的。在我們講話的時候,世界上仍然有非常高比例的電是燃煤方式開發出來的,而這些燃煤電廠帶來的污染是不可忽視的,今天下午平行論壇上大家將聽到更具體的能源解決方案。
2013-09-15 12:10:00
- Gustav R.Grob:
(圖)我們想用可再生能源的方式發電,通過集中電網以及分散式的方式合作,尤其通過可再生能源實現分散式的發電,輔助集中電網的發電方式,在未來的發展趨勢,這是一種切實可行的願景。
能源的供應對於持續增長的人口是非常重要的。由於人口不斷地增長,所以有三個最主要的原因將決定我們在能源使用和供應方面有一些重要變化。第一是經濟上,化石能源的供應總是有限的。第二是化石能源使用過程中帶來非常多健康方面的威脅,全球氣候變暖以及其他領域健康和環境污染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們機構也有非常緊密的合作,我們共同合作過程中發生了化石能源使用與健康有直接相關關係。第三是對化石能源的節約使用,我們在化學行業以及冶金行業中所需要的。最早我來到天津的時候看到10%的化石能源直接用於化學行業,為了能夠保證化學行業的健康可持續性以及環保的發展,就要具體處理在化學行業中,妥當燃燒這些化石能源的具體方式。
2013-09-15 12:11:56
- Gustav R.Grob:
目前,中國的煤炭是非常重要的生産天然氣的能源。(圖)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張圖表。這裡可以看到世界化石能源的消耗情況。目前幾乎消耗了一半的化石能源儲量,化石能源不斷地減少,它在日益枯竭。我們回顧歷史,當時並沒有任何利用化石能源的方法。走向未來,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能源使用方式。中國的人口增長速度,由於計劃生育的政策逐漸放緩,但是非洲、印度的人口增長速度仍然是非常快。
除了可再生能源外,傳統能源都在不斷地減少。本世紀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解決方案,我們的解決方案在於風能、太陽能、水能、可再生能源,以及甲烷能源的可持續使用,相信甲烷在未來一千年會繼續存在,甲烷是可以在廢物中進行處理的,霍夫曼教授在他的發言中也為我們清晰闡述了廢物是非常重要的能源來源,我們可以通過化學方法從廢物中找到更多的能源供應。
2013-09-15 12:25:32
- Gustav R.Grob:
另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圖表,礦物也在不斷減少,包括所有的化石燃料也在不斷減少,消費在不斷地增加,中國的能源消費量過去多年每年超過10%的增長率,相信未來繼續會保持,世界範圍內的能源消費增長是每年2%。就綠色能源來説,我們需要更多的綠色能源,如果可以在這裡進行一個簡單的投資計算,可以看到對於這個世界來説,每年至少需要一萬億的投資于可再生能源用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對於我們在尋找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將不同的投資因素進行考慮,我們當然希望將我們的資金獲得的更好的回報率。希望大家都同意這一點。
(圖)這是全球範圍內的可持續解決方案。(圖)這是一個成本比較展示,成本比較來説可再生能源更便宜,煤炭廣泛的存在。但是煤炭要比風能、太陽能更加昂貴,尤其是考慮中國即將採取的措施解決煤炭産生的污染問題。
2013-09-15 12:26:27
- Gustav R.Grob:
下面看看能源結構的問題,我在德國一次大會上做過類似發言。可再生能源來自不同的領域,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開展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活動,它是一種高潛力的能源,比如地熱能,我們可以更加有效的加以利用,除了利用雨熱泵外,還有很多其他解決方案可以去探索,地熱是一個非常大的潛利用,到目前使用得還不夠,對於很多城市而言,目前正在全球有更多的方式利用地熱能,尤其是歐洲一些城市,現在歐洲也在替代煤廠、核電廠,地熱能是很好的替代。
我建議中國關閉核電站,毫無疑問,中國的核電站的成本非常高。我們再看看福島、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其實,有很多的核電站的事故每天都在發生,只不過有一些事故沒有報出來而已,非常的危險,所以我們現在就要停止核電的使用,它佔到我們電力供應的2%-3%,是完全可以忽視的,但是如果發生任何災難的話,它可以將全人類都毀滅掉。
2013-09-15 12:26:53
- Gustav R.Grob:
(圖)這是巴塞羅那的一個成功的故事。很多年前是有一個巴塞羅那太陽能指令,這是在巴塞羅那的一個城市中要求房屋業主安裝太陽能收集器,這個項目非常成功,很快在西班牙擴展開來。中國也有相關項目。就廢物的使用來説,我們知道廢物是包括人類所排出的廢物,基本上來説還會包括其他的有機廢物,我們可以對這些廢物進行使用,而非是源源不斷地挖掘這些化石燃料,這些廢物是已經存在的,可以對所有的化工原料進行生産,可以利用廢物進行生産,我們希望在這一領域看到有更多的同事可以在生物燃料、生物化學方面取得更多的進展,從而在廢物中産生出更多的生物用品。
我們做過一個研究ISEO能源研究中,我們發現地球上有更多可負擔起的可再生能源,比人類所需要的在不久的將來根據現有的人口增長速度所計算出的需求量大得的可負擔起的可再生能源,比如GEOCOGEN以及METHASYN這種可再生能源體系目前都是非常的有效,尤其是與那些不可再生能源相比成本非常有吸引力。如果我們考慮一下污染者自付費的完全成本原則,我們利用智慧電網的話,可再生能源都能夠完全與不可再生能源相媲美,所有國家都進一步促進自己的可再生能源自給自足率,利用可再生能源,中國也是如此。這能夠極大地通過更加清潔和更加高效的電廠和和運輸模式減少污染。
2013-09-15 12:29:04
- Gustav R.Grob:
另外,就像我剛才所提到的,剩餘的有限的資源可以,而且必須需要對著二重污染具有更加高的附加值的化學和冶金工業所需要的産品。對於交通行業中,目前可以利用更多的可再生能源,而非僅僅是石油。中國在這個領域中正在成為日益領導全球的國家,中國高鐵發展速度比任何一個國家都快,從杭州到上海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例子,之前要花很長時間,現在很快就可以從杭州到上海。另外就是北京和上海間的高鐵。在歐洲我們也有這樣的高鐵,上海還有磁懸浮列車,磁懸浮列車就是歐洲的技術。每種方案都可以進一步考量,從而建立更高效的體系。瑞士就是很好的例子汽車、火車、輪船之間建立起立體交通網路,從而提升很好的交通效率。校車也可以採用清潔能源技術。(圖)這是上海拍的一張混合動力的公共汽車的圖片。汽車非常適合於短距離運輸,而且它是清潔能源,在行業中被廣泛使用。
交通無論如何都是人類的基本需求之一,所以必須通過我們的努力對人類的交通需求加以滿足。我將1992年在裏約時對於未來汽車的描述做了以下總結,未來汽車應該更加舒服更加輕量化,而且必須是零排放、零污染、更加安全,長期的使用壽命,可再生、可迴圈,低維護成本,除此之外要有現代化的導航體系。未來汽車的低維護成本非常重要,可以幫助我們節約大量時間。
2013-09-15 12:30:06
- Gustav R.Grob:
(圖)這張圖有15年曆史,現在世界範圍內,這個圖片上所展示的車型已經被大多數的汽車廠商開發和利用電池。電池技術發展很快,相信中國在這個領域可以成為領導全球的國家。(圖)這是不同的車輛駕駛成本的比較。對於電池來説很多新的技術都産生於中國。
當然智慧電網,我們曾經聽過電腦控制的智慧電網可以滿足我們對電力的需求和分配。(圖)這是瑞士的一個例子,瑞士首先用電動汽車替代了汽油汽車,因為汽油對環境造成了大量污染,相信未來會在中國看到這樣的趨勢。除此之外我們看到了更多的立體交通在城市的發展。航空運輸也會有氫氣的飛機,圖中是德國空客開發的。宇宙飛船也在日益採用清潔能源,這也可以幫助我們保護環境。
2013-09-15 12:31:04
- Gustav R.Grob:
最後我們總結一下清潔能源的汽車可以滿足人類出行的需求,清潔能源的大眾交通必將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公共交通擁堵的問題。我第一次來中國的時候基本上沒有幾輛汽車,大量的自行車,但是今天在大街上令人感到窒息。清潔能源的綜合運輸必須在各個城市間進一步開發。航空運輸也必須更加清潔,我們必須加強不污染環境的運輸體系的開發,在中國也有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要實施更具有電力化的快捷運輸體系,我們要設計更加清潔、更加輕、可再生能源的材料,而且我們在實施這樣的體系建設的時候要以更快的速度建設,我們想要解決以上的問題,拯救我們的地球,就必須快速的解決,否則就要找另外一個地球了,因為一個地球已經不夠了。
大家可以在我們的網站上找到你們感興趣的大多數的解決方案,Www.uniseo.org。謝謝大家。
2013-09-15 12:31:51
- 褚琳:
感謝Gustav R.Grob博士準備了這麼多的翔實資料,也讓我們意識到目前人類的困境,我們不得不轉向清潔能源和綠色能源。
下面有請最後一位演講者,這是一位德尊望重的老科學家,他曾經參與國兩彈一星的研究,在中科院工作了20多年,又在美國矽谷工作了10多年,甚至還創建了自己的公司,雖然退休了很多年了,但他一直致力於綠色能源的推廣。現在我們歡迎美中綠色能源促進會主席吳錫九先生。
2013-09-15 12:32:18
- 吳錫九: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在海量數據時代建設資訊技術的高鐵,發展寬頻帶網路互聯技術應用於智慧城市的建設”。
過去20年來,三次高速的建設把中國的基礎建設帶入了三個階段,使中國的經濟飛躍發展。第一次是90年代高速公路網建設,第二次是20世紀初高速鐵路網,現在高速寬頻網可以建設資訊高鐵,資訊高鐵的基礎是資訊技術革命的第三波科技創新。第一波的科技創新是80年代的半導體、積體電路和電腦,第二波是90年代的網際網路,第三波是正蓬勃發展的高速度寬頻網路技術,它是基於第一波、第二波基礎上結合光纖器件的光纖傳輸網路。
2013-09-15 12:33:25
- 吳錫九:
資訊高鐵技術是新的寬頻光纖網路,用於骨幹網、接入網和數據中心的連接。它的技術特點不是顛覆性的而是不斷發展的,並且具有相互的相容性,允許目前使用的技術不斷升級。資訊高鐵技術的具體內容,我們下午有平行論壇可以具體介紹,這裡不詳細介紹了。這裡首先介紹資訊高鐵技術的三個重要發展方向。
首先介紹資訊高鐵技術在數據中心連接的高速發展。現在海量數據促成了大規模的數據中心集群的發展高速,大規模的數據中心集群是什麼?擁有幾萬台以上的伺服器,機房的面積好像是鳥巢的四分之一或者五分之一。它促成了Infiniband和FCoE和乙太網光纖通道技術的發展。幾年前,中等規模數據中心的伺服器使用乙太網互聯技術,而連接很多節點到HPC(高性能電腦)就需要選擇InFiniband而現在升級到千兆乙太網,能支援HPC,而Infiniband越來越多被應用於高性能企業數據中心。Infiniband提供的優越性包括它的扁平化的拓撲結構,不丟包的,非常低的延遲,對伺服器中心處理器的更少依賴。乙太網的歷史發展整個網路設備無處不在,更方便的解決方案。同時為了解決不丟包的問題,同時發展了乙太網光纖通道。目前世界最快的超級電腦的前500強,從最新的名單來看,226個系統使用Infiniband,188個系統使用千兆乙太網。
2013-09-15 12:34:49
- 吳錫九:
(圖)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到,12年來的變化,Infiniband近來快速發展有超過乙太網的趨勢。數據中心的Infiniband的能可以隨伺服器的增值提高,並且不會産生飽和的情況。它具有高確定性的頻寬利用,大數據、長距離傳輸的時候可以減少丟包或者不丟包,提供非常低的延遲。它和TCTIP老技術相輔相成。微軟公司最近搞了一個非常大的數據中心Bing,它的內容架構採用了40G的Infiniband,比原來用的10G的乙太網效能提高了10倍,成本減少了一半。數據中心能夠直接連入廣域網的網關是資訊高鐵技術的基礎。目前已經有公司在北京完成了三個數據中心的高速數據網,採用了Infiniband的試傳,歡迎大家參觀,在今天下午的分論壇五有具體報告。
資訊高鐵在廣域網傳輸的實例,可以在7000光纖英里的回路上五次來回可以沒有損失,速度非常快、沒有延遲的傳輸數據。乙太網一方面升級到千兆,同時又發展了乙太網光纖通道。把光纖增值稅分裝在乙太網的數據包內,實現了不丟包,解決了乙太網上不丟包而且利用了現有的乙太網,也是一種新的方法。
2013-09-15 12:36:45
- 吳錫九:
第二個資訊高鐵的重要發展方向是支援了現有接入網技術的發展與升級。現在接入網的技術是以固定無源光網路為基礎就是EPON/GPON,為適應寬頻的升級必須進一步升級,要更高升級就要轉向使用多波復用。同時採用可調解光器,就是一根光纖上傳輸更長的波長。可調解光器是下一階段接入通信網光纖的基礎器件。早期因為價格比較貴使用複雜,現在因為光學器件的高度發展,價格降低了,並且進行使用。
國家電網大容量WDM系統今年建成,它創建了國際應用首例,採用了Interconnection,可以傳輸40種不同顏色,網路頻寬由40G變成400G。
2013-09-15 12:37:40
- 吳錫九:
第三個資訊高鐵的重要方向就是軟體定義的網路。它由斯坦福大學的一個研究組提出來新型網路架構,實現了網路流量的靈活控制,為核心網路的應用創造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美國許多大公司特別是矽谷的很多大公司,谷歌、IBM、HP都在大力發展這樣一種軟體定義網路,谷歌已經把它應用於廣域網。它的思路是軟體控制硬體思維,使網路更加可編程、更自動化、更低成本,已經成為多用戶數據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擺脫了基於封閉的和專用的交換機和路由器的硬體轉向開放網路,使用性價比更好的商用系統。將來通用處理器的速度越來越快,就是chip的速度越來越快,動力越來越強大,能夠把Infiniband這些技術吸收到它的晶片中。同時軟體定義網路的使用會提高整個網路系統的性能。軟體定義網路可以基於TCPIP也可以基於Infiniband。因為歷史的原因,用戶比較多,2010年有3.6億,四年以後提高到370億美元,也就是四年內要提高100倍。
2013-09-15 12:37:59
- 吳錫九:
(圖)軟體定義網路,把網路虛擬化,然後將網路服務控制性能從硬體轉移到軟體,應用網路服務功能相結合。隨著軟體定義網路的進一步是服務定義網路,可以用來管理垂直的市場服務,提供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資訊高鐵技術應用於中國的智慧城市的建設有三個方面。第一是結合了中國智慧電網的發展。中國資訊高鐵和中國智慧電網結合是如虎添翼。中國的智慧電網不但是電力提供和管理者,又可以是通訊資訊的提供和管理者,這將是世界創舉。
(圖)資訊高鐵促成三網融合加上智慧電網。海量數據通過通信網、廣播網、網際網路和電力網通過資訊高鐵上就可以互聯互通,然後進入到雲計算的數據中心,最後促成應用層的各種應用,如圖中所示。首先資訊高鐵促進了智慧電網的遠端教育,同時又可以促成遠端醫療、保健和智慧培訓。它促成了智慧交通的推廣,促成了智慧傢具的應用。所以在矽谷蓬勃發展的新一代技術,結合中國的自主創新,應用於中國特色的智慧生態城市,在海量數據時代,鋪設資訊技術的高鐵將成為中美優勢互補,合作雙贏的典範。
詳細的出討論請大家參加今天下午的第五分論壇。謝謝大家!
2013-09-15 12:39:04
- 褚琳:
再次感謝吳老的精彩演講,同時對於第二時段演講的七位致以衷心地感謝,感謝各位在座嘉賓的積極參與,我們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到此告一段落。今天下午有更多的分論壇會繼續深入討論,希望大家繼續參與,謝謝大家!
2013-09-15 12:39:57
- 中國網:
本次直播到此結束,謝謝!
2013-09-15 12:42:10
圖片內容: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主持及發表致辭
- 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袁桐利代表東道主致歡迎辭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工商聯名譽主席黃孟復致辭
- 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致辭
-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先生致辭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許文遠先生做主題演講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進行中
- 主論壇第二時段主持人褚琳
-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孫楨副司長
-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首席執行官彭培德先生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司長、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博士演講
- 美國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教授Michael R.Hoffmann博士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 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先生演講
- 國際清潔能源協會(ICEC)主席及聯合創始人Gustav R.Grob先生
- 美中綠色能源促進會主席吳錫九先生演講
- 媒體聚焦
- 9月15日,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在天津市舉辦
- 中國網現場直播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會刊
視頻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zyhy/20130915xxx_1379226383.mp4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主持及發表致辭
中國網 李佳
-
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區委書記袁桐利代表東道主致歡迎辭
中國網 李佳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中國網 李佳
-
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工商聯名譽主席黃孟復致辭
中國網 李佳
-
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致辭
中國網 李佳
-
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先生致辭
中國網 李佳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中國網 李佳
-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許文遠先生做主題演講
中國網 李佳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進行中
中國網 李佳
-
主論壇第二時段主持人褚琳
中國網 李佳
-
國家發改委應對氣候變化司孫楨副司長
中國網 李佳
-
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首席執行官彭培德先生
中國網 李佳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司長、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博士演講
中國網 李佳
-
美國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學院教授Michael R.Hoffmann博士
中國網 李佳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現場
中國網 李佳
-
天津市副市長、濱海新區區長宗國英先生演講
中國網 李佳
-
國際清潔能源協會(ICEC)主席及聯合創始人Gustav R.Grob先生
中國網 李佳
-
美中綠色能源促進會主席吳錫九先生演講
中國網 李佳
-
媒體聚焦
中國網 李佳
-
9月15日,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在天津市舉辦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網現場直播
中國網 李佳
-
第四屆中國(天津濱海)國際生態城市論壇暨博覽會會刊
中國網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