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中國道路:近十年理論與實踐新進展”課題成果吹風會
活動描述
- 中央外宣辦定於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上午10時在中央外宣辦新聞發佈廳舉行背景吹風會,請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張宏志等介紹“中國道路:近十年來理論與實踐的新進展”課題研究成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中國網進行實時報道,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陳文俊: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歡迎出席中央外宣辦的吹風會。大家知道,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理論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進展,在這項工作當中,中央文獻研究室承擔著重要職責。今天很高興請來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張宏志先生跟大家見面,介紹大家關心的黨的理論創新成果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同時,也給大家介紹他們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的成果,這個課題叫做“中國道路:近十年理論與實踐新進展”。跟張主任一起出席今天新聞發佈會的領導和專家有: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閆建琪先生,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第五編研部主任孫業禮先生,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主任陳揚勇先生,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巡視員張寧先生。他們幾位專家的有關介紹已經發給大家了,供大家參考。下面有請張主任向大家介紹情況。
2012-09-26 09:52:00
- 張宏志:
今天很高興與各位新聞界的朋友見面交流,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對大家的光臨表示感謝,並就我室的工作情況做一下介紹。
新聞界的很多朋友對於中央文獻研究室可能並不是很了解,我先簡要介紹一下我們這個單位的情況。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設立中央文獻研究室,任務是什麼?中央文獻研究室是中央直屬的工作部門,也是研究機構。職責主要是編輯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著作,研究他們的思想和生平,同時負責編輯、研究中國共産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文獻和當代文獻。
2012-09-26 09:56:36
- 張宏志:
中國共産黨為什麼建立此專門機構,這是和中國共産黨承擔的歷史使命和所面臨的複雜環境緊密相連的。中國共産黨從建立之初就面臨著複雜的歷史任務,包括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社會進步、文化復興等。中國共産黨人經過長期地、艱苦地探索,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作為解決這一系列複雜問題的根本指導思想。但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各地環境條件差異極大的國家簡單照搬馬克思主義一些現成結論是不夠的。因此,中國共産黨十分注重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中國的實際問題,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並上升到理論,來指導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可以説,中國共産黨的理論探索不是從既定的理論模式出發,而是在不斷地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因此,中國共産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的總結和傳承。
2012-09-26 09:58:34
- 張宏志:
中央文獻研究室的歷史使命從本質上説就是總結我們黨建立以來的歷史經驗,把規律性的東西上升為理論,形成文獻成果,併為全黨的理論武裝提供教材。在中國共産黨歷史上有兩次重大理論探索的高潮,也兩次形成了重要文獻成果。第一次始於上世紀30、40年代,特別是在延安開展整風運動。中國共産黨總結我黨的歷史經驗,提出了一整套在中國實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的路線、方針、政策。當時毛澤東親自指導編輯黨的歷史文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形成了一批文獻成果。這一時期一直延續到50年代中期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這個時期,中國共産黨初步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開闢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的道路,形成了一批理論成果,其代表就是“毛澤東思想”。這一重要理論成果,解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如何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後,由毛澤東親自主持編輯的《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的出版,可以説這一時期是中國共産黨理論創新的第一個高潮,也是文獻工作的第一個歷史高峰。
2012-09-26 10:00:51
- 張宏志: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共産黨總結歷史經驗教訓,轉移工作重點,集中精力抓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開啟了新一輪的理論探索。這一時期,我們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急需理論創新來指導社會主義建設。就國際形勢而言,第一個變化是20世紀70年代、80年代,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生産力的發展。第二個重大變化是20世紀90年代初,兩極格局終結、冷戰結束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趨勢加速發展。國際環境的變化對中國提出重大挑戰。就中國國內情況來説,也發生了許多重大變化。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初,確定了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改革目標之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中國社會出現了新的變化,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大大加快。
2012-09-26 10:04:05
- 張宏志:
中國共産黨面臨著完成工業化、迎接資訊化、加快城鎮化、實現市場化和應對全球化、適應多樣化、推動多極化等一系列國內、國際任務,使得我黨出現了第二個理論創新高潮。在這個時期,中國共産黨根據當今中國的國情和時代特徵,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先後提出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要理論成果,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和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問題,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012-09-26 10:07:50
- 張宏志:
中央文獻研究室在中央領導下,負責整理、編輯、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中國共産黨主要領導人的理論著作和中國共産黨的重要文獻,形成了文獻工作又一個歷史高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以及十大大以來黨中央關於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論著。從中國共産黨理論探索和文獻工作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共産黨人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獨立探索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問題,創立了一條獨具特色的中國道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産黨總是根據時代的發展變化,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理論,推動了中國道路向前拓展。
2012-09-26 10:10:24
- 張宏志: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而科學發展觀就是中國共産黨對這些問題和挑戰的回答。克服發展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解決民生困難、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科學發展;戰勝外部挑戰、贏得發展機遇,也必須堅持科學發展。科學發展是破解當今中國一切難題的一個關鍵,必須長期堅持下去。可以説在現階段,中國道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科學發展之道路。
2012-09-26 10:11:30
- 張宏志:
我認為,要了解當代中國,了解中國人在想什麼,幹什麼,怎麼幹的,最好、最便捷的途徑就是了解執政的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及其發展變化的歷程,而了解中國共産黨的思想歷程最便捷的途徑就是了解熟悉她的歷史和現實文獻。今天我們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主要從黨的文獻角度介紹我們對中國道路,對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研究和理解。重點介紹近十年來,也就是中共十六大以後理論與實踐的發展。
我先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
2012-09-26 10:13:06
- 主持人 陳文俊:
謝謝張主任。下面請閆秘書長給我們介紹情況。
2012-09-26 10:14:34
- 閆建琪:
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去年也是在這裡跟記者們見面,介紹了我們文獻研究室的重要編研成果。剛才張主任從宏觀的角度講了我們室多年來的一些編研成果,我想利用這個機會和大家講講近十年來的主要編研成果。
我們文獻室的重要職能就是承擔編輯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方針政策的重要文獻,我們編輯了《十六大以來的重要文獻選編》上、中、下三冊,一共是200多萬字,還編輯了《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的上冊和中冊,下冊正在編輯過程中。
在2009年,我們還編輯了《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科學發展》、《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領導幹部學習文件選編》。為什麼要編輯這些書?從2009年開始,全黨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根據黨中央的部署,我們編輯了這幾本最重要的關於科學發展觀論述的讀本,供全黨學習使用。這些小冊子當時發行了七千萬冊左右,委黨員學習起了很大的作用。
2012-09-26 10:14:51
- 閆建琪:
2008年改革開放30年的時候,我們還編輯出版了《改革開放三十年重要文獻選編》,編寫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發展大事記》等。這些重要的編輯成果反映了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從某一個方面反映了十六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歷程。最近,文獻研究室又撰寫了《科學發展觀與十六大以來的理論創新》,對科學發展觀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的形成和發展過程進行了梳理和比較全面的闡述。這是我們主要的編輯和研究成果。
2012-09-26 10:20:32
- 閆建琪:
一方面,對“中國道路”這個課題的研究。十六大以來,理論和實踐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這條道路,這條道路並不是從十六大以來才開始的,這是我們黨九十多年奮鬥積累的結晶,這條道路還在走。
我室十分重視對這個課題的研究。2010年,文獻研究室舉辦了“中國道路”國際論壇,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去年,在建黨90週年的時候,我們文獻研究室又專門成立“中國道路”課題組,撰寫了《中國道路十章》,並出版了單行本,這本書最近被中組部、中宣部推薦為優秀圖書。我們室還在《中國道路十章》這本書的基礎上製作了90分鐘的理論文獻片《中國道路》,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反響很好。今年我們又組織撰寫了《中國道路——中國共産黨的思想歷程》,這篇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下一步我們準備推出《中國道路》叢書,分別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黨的建設等方面,對中國道路的形成和發展作出更加細緻的研究和闡述。
2012-09-26 10:21:52
- 主持人 陳文俊:
謝謝閆秘書長,下面歡迎各位記者提問,提問之前請通報一下自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12-09-26 10:24:28
- 中國日報記者:
剛才主任在介紹時提到“中國道路”,實際就是科學發展的道路,所以我覺得好象科學發展觀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理論,這個理論體系在發展變化的過程當中是一下子發展起來的,還是中間也經歷了一些變化,甚至反覆?這個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另外,文獻研究室對於大部分群眾來説是一個相對比較神秘的部門,最近十年國家的社會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作為一個並不是直接輸出生産力的機構,您覺得文獻研究室對社會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2012-09-26 10:24:52
- 張宏志:
我先回答一下後面的這個問題。關於中央文獻研究室,剛才我已經簡單介紹了職能,下面我從宏觀上介紹一下功能,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資政,一個是育人。從資政角度來説,文獻研究室通過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為我們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提供諮詢。所謂育人,就是通過編研成果,包括我們編輯的黨的文獻和寫的研究論著,我們拍理論文獻片、舉辦展覽等一系列宣傳活動,為全黨和全國人民提供理論武裝教材,以起到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可以説,文獻研究室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有兩點:一是提供智力支援,二是提供精神動力。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問題,請我們第五編研部研究員張寧先生給大家作一下回答。
2012-09-26 10:26:42
- 張寧:
我很願意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這個部門是專門從事十六大以來黨和國家重要文獻編輯研究的一個部門,在工作過程中,我們對於剛才您提到的問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認識。在我們看來,十六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極大地激發了全黨的創作熱情,推動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再一次出現了一個新的活躍期和旺盛期,産生了很多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在這些理論創新成果中,科學發展觀是核心和主體,科學發展觀創造性地提出並回答了在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和怎樣發展這樣一個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是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也是我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2012-09-26 10:29:10
- 張寧:
在這些理論創新成果中,除了科學發展觀之外,我們認為還形成了七個重大的戰略思想,這些戰略思想從經濟方面來説主要是三個:一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是建設創新型國家;三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思想,反映了科學發展觀在解決中國“三農”問題上的新的思路;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思想是科學發展觀在科技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思想,是我們當前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戰略目標和重大舉措。在文化建設上形成了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戰略思想;在社會建設方面,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思想;在國際戰略方面,提出了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戰略思想;在黨的建設方面,形成了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為主線,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思想。除了這樣七個重大的戰略思想以外,在政治建設方面、在環境建設方面、在祖國統一方面、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也都提出了許多新的思路和新的舉措。
2012-09-26 10:31:14
- 張寧:
我們認為這樣一些新的舉措和戰略思想與科學發展觀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之所以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主要有三點考慮:一是這樣一些重大戰略思想和新思路、新舉措都貫穿著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核心理念;二是這樣一些戰略思想和新思路的客觀依據都是對我國基本國情及其發展階段性特徵的科學判斷,都是建立在這個判斷基礎之上的;三是這樣一些重大思想都是在我們黨推動科學發展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這樣一些戰略思想和新思路、新舉措,是科學發展觀在現代化建設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展開,提供了在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推動科學發展的明確思路和政策措施。同時,這樣一些戰略思想和新思路、新舉措,也從不同的角度豐富和充實了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因此也有相對獨立的理論價值。所以,應該把它看作是一個統一的整體。
2012-09-26 10:33:45
- 張寧: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十六大以來我們黨的理論創新成果,內容至少可以從這樣四個層次來把握:一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這樣一些觀點是整個理論創新的精粹和核心。二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對我國發展所呈現出來的階段性特徵作出的科學判斷。這樣一些判斷,是所有這些理論創新成果的客觀依據。三是重大戰略思想和新思路、新舉措,這是科學發展觀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的展開。四是黨中央在圍繞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在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上、制度建設上等等,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這些要求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我們是這樣來看理論創新的整體的。
2012-09-26 10:35:30
- 張寧:
剛才説到,科學發展觀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我們現在的研究看法,這個過程很長,從十六大以來一直到現在都是科學發展觀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可以把這個過程大體上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十六大以後到2004年5月,這個時期主要通過抗擊非典鬥爭的醞釀,到十六屆三中全會上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初步提出,又經過了一些理論建設。2004年5月,胡錦濤同志向全黨同志發出了“把科學發展觀貫徹到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的號召,科學發展觀由此進入了跟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結合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這樣一個過程,是初步形成的階段。
2012-09-26 10:37:37
- 張寧:
第二個階段,豐富和發展。這個階段主要從2004年5月一直到十七大,這個時期科學發展觀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實踐基礎之上,逐步地走向成熟。到十七大的時候,對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根本要求作出一個高度的精闢概括,這也標誌著科學發展觀基本成熟。我們剛才提到的一些重大戰略思想也大體上相繼在這個時期形成了,主要是2005年前後。
2012-09-26 10:39:38
- 張寧:
第三個階段,十七大以後。十七大以後科學發展觀深入發展、繼續發展,主要特點不再是一個抽象的理論,而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指導現代化建設、推進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實踐理論。這個時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科學發展觀從一種理論進一步轉化為推動發展的思路、舉措和能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2008年、2009年開始,全黨進行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活動,科學發展觀在這次活動中進一步轉化為全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實際能力,成為一些具體的政策措施。
二是在這一時期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在應對國際危機衝擊的過程中,我們黨進一步發展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思想,這個戰略思想是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複雜實踐中得到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到了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時候,黨中央把它明確為是今後發展的一條主線。
三是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重要思想,隨著實踐條件的變化和認識的深化,不斷完善。比如在十七屆三中全會上關於農業現代化的比較完整的思路就提出了。到了四中全會提出要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準等等一些思想,把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思想進一步向前推進,同時在六中全會又提出了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以科學發展觀為主題,要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這樣一套思想。
總之,經過了這麼一個階段,科學發展觀是在這樣一些過程中隨著時間條件的變化,隨著認識的深化逐步豐富和發展起來的。
我就介紹到這兒,僅供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2012-09-26 10:40:44
- 閆建琪:
張寧先生是《科學發展觀與十六大以來的理論創新》一書的主編,對這方面有專門的研究。
2012-09-26 10:46:13
- 新華社記者:
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近十年以來,中國的發展成就引起了世界的關注,也引起國內外關於“中國道路”、“中國模式”的一些討論,但是似乎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請問幾位專家所謂“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具體指什麼?另外,中央文獻研究室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取得了哪些具體成果?
2012-09-26 10:48:16
- 張宏志:
關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因為中國高速發展引起國際上很多人的關注,提出了一些關於“中國模式”、“北京共識”的一系列説法,我們主張講“中國道路”,而不主張提模式,因為模式的概念容易使人聯想到過去出現的蘇聯模式。這個概念帶有兩個特點:一是“模式”這個詞兒帶有固定化色彩,一旦什麼事情形成模式就變成規範和定型的東西;而我們中國的發展道路是中國共産黨人根據中國的實際情況不段探索、不斷開拓、與時俱進的道路,而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二是“模式”這個概念,給人一種普世化的概念,好象這個“模式”可以到處搬用,而中國共産黨人主張的是任何一個國家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獨立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各種不同的發展道路之間可以借鑒,但是不能夠照搬。到底什麼是中國道路?我認為,這條道路是指中國共産黨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為指導,獨立自主地探索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一系列問題,最終解決中國現代化問題的一個道路。現階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就是目前我們堅持的科學發展。
至於我們對“中國道路”問題具體研究情況,請我們一編部主任陳揚勇同志給大家作一下介紹。
2012-09-26 10:50:58
- 陳揚勇:
各位記者,我很願意回答剛才這位記者提出的問題。確實,現在我們學術界對中國道路的理解、認識還不是很一致,有不同的説法。下面我只是結合這幾年對中國道路的研究、梳理,談談自己的體會和認識。
要認識什麼是中國道路,我想,提醒各位注意到一個問題,在2007年,胡錦濤總書記講過一句話: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的第一個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道路就是黨的事業的命脈,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改革事業都經歷了尋找正確道路的艱難過程。所以,根據這句話理解,中國道路就是中國共産黨根據中國的國情,引導中國人民為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走過的這樣一條路,也就是中國的革命、建設、改革這樣一條路。
2012-09-26 10:51:34
- 陳揚勇:
在這一條路形成過程中,中國共産黨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們自己的實際相結合,所以有時把中國道路叫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路。這條路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道路並不是從十六大以來才開始,我們理解這條路從中國共産黨成立到現在已經走過了90多年。儘管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的歷史時期所面臨和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太相同,但是我們通過研究梳理有一個發現,中國道路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中國共産黨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來制定自己的政策,走自己的路。如果我們把中國道路比作一首交響曲的話,我覺得這首交響曲的主旋律就是走自己的路,不照搬任何模式,不照搬任何書本和理論。我們如果聯繫中國共産黨90多年的歷史來看這個特點,應該很清楚,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和俄國革命的道路不一樣;在建設時期我們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這樣一條路跟蘇聯搞社會主義走的道路也不一樣;改革開放以來,由鄧小平領導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到今天跟別的國家走的路也不一樣。根據我們自己的國情,走自己的路,我認為這是中國道路90多年來的主旋律。
2012-09-26 10:51:56
- 陳揚勇:
我們認為,中國道路的開端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共産黨的成立;指向是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國家;實踐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程;豐富內涵就是我們黨在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産生的兩次歷史性飛躍,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思想靈魂就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這是我們經過這幾年的研究,對中國道路的理解。中國道路在今天實際上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科學發展之路。這是世界上很多人關注中國道路的一個焦點。
2012-09-26 10:52:10
- 陳揚勇:
這是我對“中國道路”的理解,各位記者們都拿到《中國道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文獻》這本書,我們研究“中國道路”有特定的視角和方法。因為研究“中國道路”有很多方法和視角,我們選擇的視角就是對中國共産黨的重要文獻進行深入解讀。為什麼選這樣一個視角?主要原因是中國共産黨是非常重視理論武裝的一個黨,而理論的載體主要是文獻。我們在梳理中國共産黨90多年的歷程當中發現,在中國共産黨90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當中,每一個歷史關口或者説每一個歷史的拐彎處都有一篇或者若干篇重要的文獻站在這個地方,這些文獻就像路標和航道的燈塔,引領著“中國道路”從昨天一直走到今天,我們把文獻連接起來的話,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中國道路”的路線圖。所以,我們主標題是:中國道路;副標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經典文獻回眸。
2012-09-26 10:52:19
- 德國世界報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你們剛才介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總體情況,但是按現在的説法,包括你們給我們的材料裏面都説“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後會不會用這樣的一個“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代替前面那些複雜的説法?第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裏麵包括“列寧主義”,為什麼這個體系中還要包括“列寧主義”?所有搞“列寧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基本上都完了,你們為什麼現在還要利用這個理論體系?謝謝。
2012-09-26 10:52:36
- 張宏志:
我們講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套表述,是因為這些馬克思主義重要理論成果是針對不同歷史時期,根據不同時代特點,做的理論概括。馬克思主義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方法問題。我們認為列寧主義成功解釋了帝國主義時代世界的主要問題,特別提出了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爭取民族解放的問題。在一個時期內,應該説有明顯的指導作用,如列寧主義成功地預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包括戰前的歷史發展進程。毛澤東思想,主要解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中國,如何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在中國這樣相對比較落後的國家如何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問題,並且對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進行初步的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解決的是在和平發展的時代,如何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建立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國這一系列的問題。所以,我們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主要是從近三十多年來,我們黨在改革開放新時期對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問題進行的一系列理論探索。中國共産黨形成的兩次理論飛躍,一次是“毛澤東思想”,一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特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現在的內涵不能包括毛澤東時代對於中國革命、建設問題進行的一系列理論探索。
2012-09-26 11:01:34
- 張宏志:
今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會不會有進一步的發展?我認為是一定有發展的,因為實現中國繁榮富強的歷史任務沒有完成,中國面臨的時代特徵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沒有發生變化。所以,在這些歷史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還會不斷地發展。
2012-09-26 11:02:02
- 閆建琪:
我補充一下。這位記者,你講到列寧主義為什麼還要提,説因為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已經失敗了。這是兩個概念。我們講列寧主義,正如剛才張主任談到在帝國主義時代,一個落後的國家,像俄國、中國這樣的大國怎麼能夠取得革命的成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列寧主義回答了這個問題,在俄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剛成立的時候,列寧還提出新經濟政策,對建設社會主義提出了很好的思想,而且他對如何建設無産階級政黨也提出了很好的思想。後來史達林模式,就是蘇聯模式不成功,但並不等於説列寧主義沒有指導意義,這完全是兩個概念。社會主義畢竟是新生事物,蘇聯模式不成功,並不代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而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
2012-09-26 11:02:16
- 中國企業報記者:
我是中央文獻研究室的老朋友了,對於中央文獻的職能和研究成果很有了解。我今天想問的問題是,十年以來,中國經濟理論的創新都有哪些,這些經濟理論的創新對中國經濟實踐的發展有哪些促進作用?因為大家都很清楚,現在我們國家目前的經濟形勢説是穩定,實際上很不樂觀,現在也放棄了“保8”的目標,虛擬經濟瘋狂發展,實體經濟發展很不樂觀。您覺得基本理論的創新對這些實體經濟有什麼刺激作用?下一步在宏觀調控方面,應該做哪些改進?
2012-09-26 11:02:42
- 張宏志:
關於具體的經濟政策方面的問題,恐怕得需要請有關方面的職能部門來回答。我們只能就這些年來黨在經濟發展問題上的主要理論創新的思想脈絡給大家做一些介紹。下面請五編部主任孫業禮先生介紹一下。
2012-09-26 11:03:03
- 孫業禮:
這位記者朋友提出的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願意試著回答一下。剛才主要説經濟理論方面有什麼創新。近十年來,我們理論創新的成果主要體現為以科學發展觀為核心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科學發展觀是有關發展的理論,發展要以經濟建設中心,所以科學發展觀裏面有很多關於經濟建設方面的思想,比如剛才提到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等等,這些理論創新都是根據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提出的,對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具體的政策,我們出臺的政策措施非常多,在這兒就不一一介紹了。
2012-09-26 11:03:14
- 中新社記者:
剛才前兩位記者談到了關於科學發展觀和中國道路的問題,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科學發展觀從2003年提出至今,大約走過了將近十年的時間,您認為這十年的時間,科學發展觀對於中國發展的意義何在?第二個問題,科學發展觀和中國道路二者之間又有什麼相關的聯繫?謝謝。
2012-09-26 11:03:28
- 孫業禮: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一個很學術化的問題,我試著回答。
科學發展觀,是對中國共産黨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於發展的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立足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中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時代要求提出來的。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2012-09-26 11:03:44
- 孫業禮:
這兩個問題實際是一個問題,看一個理論,評價一個理論的價值、意義和貢獻,主要應看它解決了什麼問題,完成了什麼任務。在當代中國,最重要的任務,或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實現現代化。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道路也可以説就是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科學發展觀是關於發展的理論,它集中回答了在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實際上也就回答了在中國實現什麼樣的現代化,怎樣實現現代化的問題。所以,對中國道路的貢獻意義非常大。
2012-09-26 11:03:54
- 孫業禮:
那麼,科學發展觀解決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哪些問題,或者為哪些問題提供了好的解決方案呢?我認為至少在這麼幾個方面,科學發展觀實現了重大突破:
第一,它提出堅持以人為本,解決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人和物的關係,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現代化的動力和目的。在人類現代化的進程中,特別是西方國家現代化的過程中,都曾遇到過如何處理人和物的關係問題,都曾出現過重視財富增長,物質積累,忽視人的感受、人的需要的傾向,出現過商品崇拜的拜物傾向。我國的現代化起步和加速過程中,也出現了這樣的現象。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人為本,把發展觀的視角從“物”轉向“人”,轉向人的需求的滿足和人的發展,明確現代化的關鍵是人的現代化,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並不是單純的物質財富的積累,而是要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這就使中國的現代化道路的動力和目的更加明確,對世界的現代化進程也有著重要的啟發。
2012-09-26 11:04:04
- 孫業禮:
第二,科學發展觀提出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解決現代化過程中人與人的關係,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與現代化相伴隨的往往是人與人關係的緊張和社會矛盾的尖銳化。隨著商品化、市場化的發展,城鄉發展差距、地區發展差距、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社會階層分化劇烈,社會利益關係更趨複雜。處理好人與人的關係是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關鍵。科學發展觀注重社會建設,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強調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這樣就使我們有可能走一條兼顧效益與公平,既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又能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係,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現代化新路。
2012-09-26 11:04:12
- 孫業禮:
第三,科學發展觀提出建設生態文明,解決了現代化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使中國的現代化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人類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在全球變暖、水體污染、水源枯竭、水土流失、森林面積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等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加劇,都與人類現代化進程有關。西方國家走的是一條先發展後治理的路子。中國的現代化決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的老路,中國和世界的資源、環境狀況也承載不了,不允許我們走這樣的老路。科學發展觀提出要建設生態文明。特別是胡總書記在“7·23”講話中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原則、目標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貫穿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樣我們有可能走出一條現代化過程中可持續發展的新路。
2012-09-26 11:04:25
- 孫業禮:
第四,科學發展觀提出推動建設和諧世界,解決中國與世界的關係,使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前進。人類現代化的過程中,伴隨著侵略、擴張和戰爭,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上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應該説都與資本主義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爭奪原料和市場有關係。科學發展觀明確提出走和平發展道路,強調中國的發展是和平的發展、開放的發展、合作的發展。中國將始終不渝地把自身的發展與人類共同進步聯繫在一起,既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發展帶來的機遇發展自己,又以自身的發展更好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中國走的是一條與歷史上其他大國崛起不同的新路。這也是我們對世界現代化進程的貢獻。
2012-09-26 11:04:56
- 孫業禮:
第五,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方式,解決增長與發展的關係,使中國的現代化走上創新驅動的新型工業道路。增長不等於發展,這是這些年來世界的普遍理念。在一定生産力水準之上,産品和財富的增長達到了極限。每一次克服經濟危機的過程,也都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生産力有了新的突破,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過程。科學發展觀在提出之初,胡錦濤總書記就曾深刻論述了增長與發展的關係。後來進一步提出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大戰略思想,強調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國家戰略,貫穿到現代化建設的哥哥方面。由此,我們國家就可能吸取發達國家現代化的經驗,走出一條依靠創新驅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2012-09-26 11:05:11
- 孫業禮:
第六,科學發展觀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解決現代化過程中的城鄉關係,使中國的現代化走上工業化、城鎮化、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道路。現代化的過程是一個工業化的過程,也是一個城市化的過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城鄉關係,是幾乎所有國家都曾經或正在面臨的一個棘手的問題。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我國能否由發展中大國逐步成長為現代化強國,從根本上取決於我們能否用適合我國國情的方式,加快改變農業、農村、農民的面貌,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十六大以後,中共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思想。提出了加大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力度,使穩妥推進城鎮化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雙輪驅動,從而逐步解決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新思路。這樣一個思路,使我們有可能受避開現代化過程的一個陷阱,走出一條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農村現代化同步發展的新路子。
2012-09-26 11:05:26
- 孫業禮:
第七,科學發展觀強調加強宏觀調控,解決現代化過程中,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的關係,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道路。人類歷史發展表明,市場的確是現代化過程中資源配置的一個非常好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對人類現代化進程功不可沒。但市場也有很大盲目性,市場的自發調節也帶來很多的問題。也有失效失靈的時候。資本主義國家多發貧發的經濟危機也説明瞭這一點。科學發展觀,通過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總結各國市場經濟的經驗,找到了既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又能加強宏觀調控的做法,這也是國際金融危機過程中,我國能夠保持較好的發展,率先走出陰影,恢復增長的原因。這也是科學發展觀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對世界現代化的一個貢獻。
2012-09-26 11:05:43
- 孫業禮:
總之,科學發展觀解決了我國現代化過程中一些最為重要緊迫的問題,或者説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些解決的方案,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道路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2012-09-26 11:06:03
- 鳳凰衛視記者:
剛才專門介紹了文獻研究室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資政和育人。十八大召開在即,文獻研究會對新一屆領導班子能提供哪些作用和幫助,文獻研究室接下來還會做哪些工作,做好有關資政和育人的工作?
2012-09-26 11:06:20
- 張宏志:
文獻室工作從來都是圍繞黨的工作中心大局服務的,為了圍繞十八大,在總結、宣傳中國共産黨改革開放30年來理論發展歷程和主要理論創新的觀點上,我們還要繼續做好這方面的工作。在十八大之後,我們要圍繞十八大精神的宣傳、教育開展一系列的工作,我們將根據中央的部署逐步開展我們的工作。
2012-09-26 11:06:33
- 主持人 陳文俊:
今天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2012-09-26 11:06:50
圖片內容:
-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陳文俊主持會議
-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兼第四編研部主任張宏志
-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閆建琪
-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第五編研部主任孫業禮
- 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主任陳揚勇
- 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巡視員張寧
- 9月26日,中央外宣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背景吹風會
-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陳文俊有請記者提問
-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 新華社記者提問
- 德國世界報記者提問
- 中新社記者提問
-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
- 9月26日,中央外宣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背景吹風會現場
- 中國網做報道
-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閆建琪會後接受記者採訪
視頻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zb/olderDatagwyxwbxwfbh/2012_09_26_gxb_1348642070.mp4
圖片大圖:
-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陳文俊主持會議
中國網 李佳
-
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兼第四編研部主任張宏志
中國網 李佳
-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閆建琪
中國網 李佳
-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第五編研部主任孫業禮
中國網 李佳
-
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主任陳揚勇
中國網 李佳
-
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五編研部巡視員張寧
中國網 李佳
-
9月26日,中央外宣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背景吹風會
中國網 李佳
-
國新辦新聞局副局長陳文俊有請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佳
-
新華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佳
-
德國世界報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佳
-
中新社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佳
-
鳳凰衛視記者提問
中國網 李佳
-
9月26日,中央外宣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背景吹風會現場
中國網 李佳
-
中國網做報道
中國網 李佳
-
中央文獻研究室室務委員、秘書長、新聞發言人閆建琪會後接受記者採訪
中國網 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