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12)”暨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發佈會
活動描述
-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香港經濟導報社、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將於2012年6月16日上午8時50分在香山飯店大宴會廳開幕。論壇過程中還將發佈2012年《中國30個省會城市生活品質調查報告》。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主持人: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領導,大家早上好!第六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現在開幕!
今年論壇的主題是:穩定宏觀經濟 推進結構性改革。同時本屆論壇將繼2011年以後第二次發佈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舉辦這次論壇的有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貿大學、經濟研究雜誌社、經濟學動態雜誌社、香港經濟導報社、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等單位。
2012-06-16 08:04:45
- 主持人:
下面是大會第一項議程,介紹部分與會嘉賓。
2012-06-16 08:13:26
- 主持人:
參加本次論壇的有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論壇主席劉樹成研究員,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副主任、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名譽院長、稅務專家郝如玉教授,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教授,著名經濟學家原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兆木,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胡乃武教授,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楊聖明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盛來運司長,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經濟歷史系主任、諾貝爾經濟學獎評委拉爾斯·曼格努森教授。昨天剛兼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按前天專程從瑞典趕到北京來參加這次會議。我們的老朋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駐華首席代表,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戰略政策與評論部副主任Vivek Arora,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石小敏副會長,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資源管理學院院長李曉西教授,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教授,國務院研究發展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李建偉研究員,目前在湘西挂職,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吳國華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經濟工商管理學院黨委書記沈越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主任蔡志洲教授,南開大學當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龔剛教授,湖南大學經貿學院陳樂一教授,寧波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陳科寧教授,人民日報理論部委員經濟社會室主編馬宏偉博士,經濟研究雜誌編輯部主任王誠研究員。論壇叢書出版單位中國經濟出版社毛增余副社長,河北大學經濟學院杜瑞保教授,光明日報理論部主任張艷,經濟縱橫雜誌主編郭連強。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副主編劉英。
2012-06-16 08:14:01
- 主持人:
下面我介紹來自東道主的領導、專家和學者,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王稼瓊教授,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裴長洪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張平研究員,香港經濟導報社副社長曲直先生,香港經濟導報社執行主編楊柏先生,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丁立宏教授,中國社科院外事局副局長王雷博士,中國社科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香港經濟導報社的其他領導和專家學者,在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需要特別向大家介紹的這次會務的總負責人徐雪教授。還有來自近百名全國高校、研究部門、經濟機構以及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的專家學者。參會還有來自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社科院和其他高校的博士研究生。我為所有女士、先生,能夠參加這次會議表示衷心地感謝。
2012-06-16 08:26:08
- 主持人:
另外參加本次會議的新聞單位共有40余家。本次論壇將由中國網、中證網進行網路直播。
下面我們進入大會第一項大會發言,首先由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主席、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劉樹成致辭。
2012-06-16 08:28:13
- 劉樹成:
尊敬的各位專家、學者,尊敬的各位新朋友、老朋友,以及尊敬的各位媒體領導和記者們,大家早上好!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到這一屆已經是第六屆了,第一屆是從2007年開始的,每次論壇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大家高高興興會聚一堂來進行交流,參會學者都是各個專題領域的頂尖的或者知名的專家學者。每次論壇之後出一本文集,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第五屆的。我們的論壇到現在已經辦出了品牌。特別是去年論壇以後,有些單位讓我去講一下形勢,我説我們沒有打過交道,你怎麼讓我去講形勢,他們説看過網路直播的經濟增長週期論壇上你的言論,所以我們的論壇影響度越來越高。我們是幾家主辦單位: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經濟試驗研究院、香港經濟導報社,在這裡向主辦單位的領導們表示感謝,會前會後各主辦單位都付出了很多辛勤的勞動。也感謝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參加我們的論壇,給予我們支援。
2012-06-16 08:28:59
- 劉樹成:
今年的會議又趕上了非常關鍵的時候,社會各界都在關注,都想聽我們第六屆各位專家學者再説點什麼,發表點什麼見解。今年又是特別關鍵的時刻,特別是國內來講當前經濟的態勢處在一個新的情況之下。首先今年要召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是國際國內共同關注的。在十八大召開前夕,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了回落,但是還沒有回穩,面對這樣的情況有很多問題需要探討。特別是中國經濟增長近30%的增長率,現在增長面臨下移,出現的一系列新情況都會引起會內會外的關注。
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遠遠沒有解除,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蔓延,國際上不確定性因素還很多。本次會議我們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精神,希望大家有更多更好的意見發表出來。最後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
2012-06-16 08:31:09
- 主持人:
經濟增長週期論壇在每年的6月中下旬,這個時間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微妙的時候。
下面請東道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王稼瓊教授致辭。
2012-06-16 08:33:07
- 王稼瓊: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作為東道主,我們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在這裡又隆重召開了,年齡上説論壇已經六歲了,能一直堅持下來並且內容不斷創新,影響力不斷擴大,難能可貴。去年又增加了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的發佈,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大反響,這裡我代表首都經貿大學感謝我們的合作單位,特別是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研究雜誌社、經濟學動態雜誌社、香港經濟導報社的通力合作。特別感謝和歡迎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援論壇的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各位同行以及新聞界媒體朋友。
今年以來國內外經濟形勢波動很大,我們的經濟增長目標首次預定低於8%。如何才能實現中央提出的穩中求進的經濟目標,需要我們在座的各位大家進行廣泛而深入的討論,並給出有效的治理對策。本屆論壇邀請了國內外的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國內外的高等高校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的專家學者一起圍繞主題“穩定宏觀經濟,推進結構性改革”進行探討,為克服經濟困難獻出我們的良策。
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已經成為國內知名的學術論壇之一,衷心地希望我們的論壇越辦越好,進一步擴大國內外的影響力,也為全球視角的經濟學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衷心地希望各位來賓一如既往支援和關心首都經貿大學的發展,我們的發展和上水準需要大家的幫扶,最後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祝大家度過一個愉快的週末。謝謝大家!
2012-06-16 08:33:46
- 主持人:
我們校長向來是一言九鼎,他説支援我們的論壇就一定會給予支援,在我們的發言之際,我國的著名經濟學家,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研究員已經入場。
下面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副主任、吳邦國委員長親點的中國稅務專家,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名譽院長郝如玉教授致辭。
2012-06-16 08:36:26
- 郝如玉:
尊敬的論壇組委會、各位來賓、各位學者,很高興再次參加這個會議,在此向第六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的召開,並向第二次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的發佈表示熱烈的祝賀。這是我第四次應邀參加論壇,我是首次以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名譽院長的身份參加。我很高興見證了每一屆論壇的召開和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的發佈,都在國內經濟領域産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我注意到從去年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的發佈開始,標誌著論壇的主題由一個變成了兩個。一個是經濟增長、一個是生活品質。這兩個主題實際上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經濟運作的品質問題。是我國當前面臨的最重要的經濟問題,也是黨和政府、全國人大特別關心的問題。
大家知道,2012年我國面臨著嚴峻而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在國內外都處於非常複雜的形勢。國際上金融危機、歐債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除,而國內政治、經濟上都處於特定時期,經濟結構的調整勢在必行。今年上半年的經濟形勢已經下落,現在爭論很大,有的人説這是必然結果,從中央十七大以來一直調整結構,調整結構的必然結果是增速放慢。但是調整結構以後,GDP和就業聯繫非常緊密,就業又和維穩聯繫緊密,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選擇召開論壇是很有遠見的。
2012-06-16 08:37:36
- 郝如玉:
現在由於政治形勢、經濟形勢、國際形勢的複雜性,決定了我們對於經濟、政治問題的分析、判斷和決策都有非常多的不同意見和不同利益群體的形成。所以現在對於形勢的判斷、對於決策的選擇都處於非常難的時候。比如説最近在研究收入分配的時候,關於稅制,很多人提出我國現行的稅制是間接稅為主體的,從調節收入來看,是想以所得為主體的稅制結構來轉化,從而推進稅率。我在學校的時候也是極力主張這個的,我也非常崇拜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它有助於培養公民的意識,這對國家民主法制的形成非常有好處。現在我到全國人大了,不光因為我的位置變了,和我接觸的材料內容也不一樣了,我看到了更多全國的情況、看到了全國政治、經濟、民眾的想法,現在我覺得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是適合國情的,向所得稅為主體的稅制轉化是不太可能的。現行稅制是先稅後分,先收走然後分給勞動者,這樣勞動者分的比較少。所得稅為主體是先分後稅,先把錢分給大家,再通過所得稅拿回來。當直接從你身上徵稅的時候你是什麼感受呢?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問題。特別是當前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的多利益主體存在的情況下,社會情況非常複雜,從維穩來看是特別值得考慮的。
2012-06-16 08:39:58
- 郝如玉:
我感觸最深得是,我原來特別主張中國19個稅種只有2個稅立法了,其他的都是國務院的條例,現在是三個,去年出臺了車船稅。但是現在我知道直接稅對民眾來説刺激太大了,車船稅的立法就是從按量徵收改成按排量徵收,一下子八萬多條意見,當時覺得壓力很大。個人所得稅更是這樣了,25萬條意見。最後我們表決的時候是不是認定三千作為起徵點,常委會最後又進行了很大的爭論,經過各方面的權衡就選了三千五。關於結構性減稅的問題,稅收對百姓來説太直接了,對百姓的情緒影響太大了。從發展來看,減稅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結構性減稅。比如説個人所得稅,對於工薪稅,對於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也就佔所有企業的,90%的小微企業的徵稅我們應該降它的稅負,個人所得稅是11個稅目,第一個是工薪所得,工薪所得在座的每一位可能都會徵到,這是勞動的報酬我們考慮要減稅。小微企業也是一樣。對於資本利得、財産租賃、財産轉讓所得,過去徵管不太夠,現在應該嚴格徵管。我們個人所得稅産生的非常晚,什麼比較好控制呢?就是單位財務上代扣代繳最好控制,所以控制了這一撥人,形成了當前對工薪徵稅比較到位,而其他方面都不是特別好。現在要反過來做,我們要對其他的所得加強徵收。
2012-06-16 08:42:01
- 郝如玉: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穩定宏觀經濟,推進結構性改革”,再一次抓住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關鍵,具有很強的現實性。我特別注意到每一屆論壇對於宏觀經濟的判斷都是具有前瞻性和準確性的,並且提出過很多好的建議。此外,去年公佈城市生活品質指數以後引起了很大反響,也引起了世界銀行的關注。這也是人大財經委非常關注的一件事,這是很有意義的工作,對提高我國人民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有重要的意義。希望論壇越辦越好,成為這一領域具有國際水準的高度開放的論壇,成為給政府機構提供決策參與的智囊團。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12-06-16 08:46:33
- 主持人:
下面請香港經濟導報社社長曲直先生致辭。
2012-06-16 08:48:04
- 曲直:
尊敬的劉樹成主席,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2012國際高峰論壇,特別是有機會與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國內外知名專家會面,聽取大家對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和經濟發展趨勢的分析,感到無比榮幸。作為論壇的主辦單位之一,預祝今年的會議圓滿成功。
2012-06-16 08:48:22
- 曲直: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國際高峰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了六屆,作為媒體人我一直關注這個具有影響力的高峰論壇,回想2007年舉辦的第一屆論壇的時候,中國的經濟正處於上升的週期,股市上漲、房價上漲、物價也在上漲。與會的領導和專家成就實時穩健的貨幣政策,防止經濟過熱,降低物價水準等,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對策和建議。會議主要內容通過新聞同行的努力在內地和香港得到了廣泛傳播。連續刊載專家發言的香港經濟導報在香港熱銷,並受到了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有關領導的稱讚。
有趣的是,六年後中國經濟增長面臨一個新的增長週期,這個週期與六年前有很多不同,如經濟增長率快速回落,通貨膨脹率雖然與六年前大體相同,目前處於下降過程中。中央政府實施的宏觀經濟政策也是以穩增長為重點,貨幣政策適度寬鬆,財政政策也比較積極。中央提出提出穩增長政策的時間不長,社會各界對這一政策的含義和發展趨勢有不同的理解。經濟導報今年5月也舉辦了中國經濟下滑風險與穩增長的政策趨向的聯合會,與會的專家和學者對當前經濟形勢也進行了準確的分析和判斷,對穩增長的政策空間與戰略途徑進行了充分的探討和積極的建議。
今年我看到這次高峰論壇的日程和材料,不少領導和專家的發言都從不同角度認真研討和分析,希望在今天和明天的大會發言、分組研討中能與各位領導和專家有更深入的探討和交流,並期待經過新聞同行的努力,把這些研究成果與社會分享。謝謝大家!
2012-06-16 08:49:54
- 主持人:
進入到2012年,美國經濟復蘇乏力,歐債危機日趨嚴重,中國經濟在加速下滑,這引起了人們廣泛擔憂。下面我們進入大會第二項大會發言階段,請各位專家學者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經濟發展及其他問題進行熱烈討論。
首先請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學者劉樹成發言。劉樹成主席是把經濟週期理論和中國經濟實踐最早結合起來研究的學者之一,他今天發言的主題是“不可能忽視GDP——當前中國經濟走勢分析”。
2012-06-16 08:57:51
- 劉樹成: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不可忽視GDP——當前中國經濟走勢分析”。前面幾位領導致辭中也提到在今年的國際國內經濟背景下,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意見是多種多樣,不同的角度,我今天也是一個角度,作為第一個發言拋磚引玉,肯定會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主要講三個層次的問題。一、當前中國經濟走勢:超預期較低位運作。二、原因分析:注意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三、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應保持一個漸進過程。
2012-06-16 08:58:48
- 劉樹成: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增速進一步回落,出現了比社會預期更為明顯的放緩。從季度數據看,GDP季度同比增長率,(圖)這個曲線給出了2000年-2012年的趨勢,今年一季度是8.1%,以8.1%作為尺規也就是圖中紅線,可以看到一季度的8.1%是2009年第二季度我國經濟增長率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回升以來,12個季度中的最低增幅。再拉開看,是自2000年起12年來少有的6個低於8.1%的季度增長率的季度之一。前面在這個位置上,2000年四季度、2001年二季度、三季度曾經有過三季度的低於8.1%。在2008年四季度、2009年一季度又低於8.1%。從這個背景來看,今年一季度的8.1%是超預期的較低為運作。原來預期二季度有反彈,現在看二季度的反彈可能性比預期的可能小。
月度來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月度增長,以10%作為尺規分析。(圖)今年4月份、5月份連續的都回落到10%以內。工業的月增長率回落到10%以內,根據經驗判斷GDP的增長就會到8%以下。今年4月,降到9.3%,也是低於社會普遍預期的。4月份的9.3%是2009年6月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率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回升以來13個月以來的最低增幅。5月份雖然略高4月0.3個百分點,但是仍然低於10%。從2000年以來,149個月當中少有的15個低於10%的月份。其他的兩處是2001年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期間。
2012-06-16 08:59:41
- 劉樹成:
在這個判斷出有一個觀點。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超預期回落,既不能反應過度,也不能掉以輕心。“反應過度”主要表現在:一是主張大力度放鬆宏觀調控政策。二是剛剛沉寂一段時間的中國經濟崩潰論、中國經濟危機論、中國經濟硬著陸論、中國經濟滯脹論等説法又浮出水面。“不能掉以輕心”就是要認真分析經濟增速明顯回落的各種可能原因,有針對性地採取各種措施,避免經濟增長的大起大落,保持經濟更長時間的平穩較快發展。
2012-06-16 09:01:44
- 劉樹成:
第二,原因分析。
從目前學術界和社會理論各方面的分析看,對於今年經濟進一步回落我梳理了七個方面的原因。這七個方面的原因都有道理。一是經濟增長率的回落是主動宏觀調控的結果,是預期的結果,包括宏觀調控中偏緊的貨幣政策、房地産調控政策。二是主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結構調整的結果。如果第一個原因是短期政策,第二個原因是中長期政策。三是國際上外需低迷、出口不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發酵。四是國內消費動力不足、投資需求不旺。五是資源、環境、勞動力供給等約束強化,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六是企業經營困難,各種成本上升,資金緊張,市場需求疲軟,企業利潤下降。七是經濟增速回落過程中有慣性。
以上原因也都存在,互相交叉起作用、互相疊加。這裡我想提出的問題是,是不是還有第八個原因,就是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一些地方在反對GDP崇拜,反對盲目追求和攀比GDP的過程中,出現了忽視GDP、淡化GDP的傾向,不再下大力去做好經濟工作,地方的有些領導説不抓GDP,省心又省力。這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如果説沒有這個問題當然更好,我覺得這是需要高度重視的潛在問題。
2012-06-16 09:02:30
- 劉樹成:
從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經驗來看,每個五年計劃或者五年規劃之後的第二年,又趕上各級領導班子換屆之年,我們可以稱之為“雙重推動年”,往往容易出現經濟增長趨熱的態勢,相應防過熱是為主的。今年我們又趕上了“雙重推動年”,按照歷史慣例應該著重防止經濟趨熱,但是反而經濟增幅出現了較大的回落。當然也可能像1997年,當年增速回落的多一些。除此之外其他的雙重推動年或者是經濟回升比較大,1997年是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和國內需求的影響,如果存在上述所説的一種傾向掩蓋另一種傾向的問題,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在現實的經濟運作當中,我們需要把握好GDP增長的速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增長多次出現大起大落現象,大起大落的要害就是“大起”。因為經濟增長速度過高、過急、過快的大起很快會産生“四高”問題,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高通脹,很快造成對經濟正常運作需要的各種均衡關係的破壞,由此導致隨後經濟增長速度的大落。因此反對GDP的崇拜、反對盲目追求和攀比GDP無疑是正確的。
另一個角度看一定時期內GDP增長速度不能太低,如果太低會帶來一系列的問題。增速太低會對居民收入的增長和人民生活帶來困難,GDP是提高和改善人們生活的物質基礎。GDP蛋糕做大了不一定分好,但是沒有GDP蛋糕適度的做大就不能夠分好這個蛋糕。第二個方面看,增速太低也會使財政收入受到影響,財政收入如果大幅度下降,則會有需要財政支援的經濟結構的調整,社會事業的發展、社會保障實現也會受到影響。三是影響企業的宏觀經營環境,較低的GDP增長,從需求面反映市場需求疲軟,影響企業的生産和銷售,影響就業的擴大,就影響到了收入。
2012-06-16 09:04:07
- 劉樹成:
總的來看經濟增速過高會惡化經濟結構,這是我們常説的。增速太低也會惡化經濟結構。經濟增速過高難以持續,經濟增速太低也難以持續,因此要保持一定的適度的經濟增速。現在我們提出穩增長,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速,並非是説簡單的放鬆宏觀調控政策,也不是重返高增長,也不是再次回歸到GDP崇拜或者GDP的追求。而是在新的形勢下,向各級政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就是要把穩增長與轉方式、調結構、控物價、抓改革、惠民生相結合,努力實現和諧發展的主線。
經濟增長率既不能過高也不能太低,多少為宜呢?這個問題學術界大家共同關注和討論,也有不同的意見。這裡我提出一個角度,經濟增長速度的高低多少為宜涉及到潛在經濟增長率的把握問題。有學者前一段正確指出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以近兩位數增長,現在進入到潛在增長率下移的新階段。但是也有學者提出在2013年至2017年我國潛在增長率將由10%的高速降到6%、7%的中速,明顯下移一個大臺階。我個人認為,問題是潛在經濟增長的下移是突變過程,4個百分點忽然下來了,是突變過程還是漸進過程,這是需要討論的。
國際經驗來看,不同國家因其地域大小不同、人口多少不同、資源稟賦不同,國內外環境不同等,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移表現為不同情況。第一種情況,有的國家表現為突變過程,潛在增長率下移比較明顯,二戰以來下移的比較明顯,比如日本。有的國家表現相對平穩的漸進過程,比如南韓。有的國家,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後,一定時期隨著科技發展等因素的推動,可能重新上移。比如美國20世紀90年代。
2012-06-16 09:07:57
- 劉樹成:
每個時期潛在經濟增長率究竟是多少,很難給出精確的測算,可以測算,測算方法也很多,但是哪種很精確是很難把握的。宏觀調控的具體實踐中,往往成為了經驗的把握問題。在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的過程中,如果現實經濟增長率過快、過急的下落,有可能引起經濟和社會的振蕩。對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移,社會各方面(政府、企業、個人)都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為避免帶來經濟和社會的振蕩,宏觀調控應力求使經濟增長率的下移成為一個漸進的過程。比如由高速,改革開放以來的30多年來的10%,先降到中高速8%以上或者10%以下。前一段也有人提出了次高速。然後再降到中速,經過一個中高速階段,然後再落到中速7%-9%。然後再落到中低速6%-8%,再落到低速5%以下,是有臺階的,不是高臺跳水。這樣最好是分階段的下移。
現實經濟生活不是按照我們的主觀意志平穩的下臺階,但是我們可以盡可能的把握經濟增速的平穩下落。特別是我國是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國內需求的迴旋餘地比較大,工業化、城鎮化的縱深發展都有逐步推移的過程,我們有條件使潛在經濟增長率的下移平滑化。在潛在經濟率下移的過程中,就年度經濟增長率來説不一定要直線下落,也就是説並不一定是一年比一年低,年度間仍然有高低波動。不論國內預測機構還是國際預測機構,預測兩年,就是從2011年預測2012年要降,2013年接著降,就一直降下去了,這種觀點也有發佈。我們認為雖然我們處在經濟增長率下降的過程中,但是不排除年度間或高或低的狀況。比如説國內外許多經濟預測機構都預測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比2011年低。但預測2013年的時候,多數預測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率會比2012年略高。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中國2012年的經濟增長是8.2%,明年是8.8%。亞洲開發銀行預測中國2012年的經濟增長是8.5%,明年是8.7%。世界銀行最近兩次發佈,去年11月發佈2012年8.4%、2013年8.3%。今年4月又修訂了,2012年是8.2%,2013年是8.6%。為什麼2013年比2012年高,還有很多分析有待進一步探討。
今天借這個機會發表一些個人看法,作為拋磚引玉,請大家批評指正。
2012-06-16 09:11:15
- 主持人:
劉樹成研究員的發言大概有這麼幾點意思,第一是中國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的影響。第二,潛在産出增長率的下移應當保持漸進的過程。第三,當前不可以忽視GDP,不要人為打壓GDP的增長。這些觀點對於理解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下面請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經濟歷史系主任拉爾斯·曼格努森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宏觀經濟穩定與外部衝擊”,讓我們對他的發言表示熱烈歡迎。
2012-06-16 09:13:45
- 拉爾斯·曼格努森:
大家早上好!我將會從西方國家的一個角度講,我想説在歐洲任何一個國家,他們可能每年都難以達到6%到7%的百分點的,這種比較很難進行非常好的比較,因為我們在不同的經濟增長水準比你們上面。另一方面,如果你看一下增長率,在我們的轉型過程當中,在我們轉向工業社會當中,我們當時經濟增長率最高就是4%,在當時的工業轉型期間,比你們的轉型期間花了更長的時間,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在這裡我不會講中國,因為你們比我更了解這裡的情況,我會講一下當前的這種危機,在一個全球的角度講,不會講在中國面臨的可能性,而是全球面臨的危機。我會講一下這些危機的核心。
他們在全球的宏觀經濟當中起到不穩定的因素,另外為什麼我們空降在這裡?很可能有一些事情,比如到目前為止世界的一些政治家們以及歐洲的政治家們所做的具體事情改變了現在的經濟規則,我現在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世界宏觀經濟在過去20年當中變得越來越不穩定,就像1945年到1990年,為什麼過去兩年與20年前相比有這大多變化呢?有一些背後的原因,但是全球化的金融系統把大陸和國家聯繫在一起是其中的最好一個解釋。
不斷增長的世界的競爭意思就是説這個市場當中的競爭因素變得更加激烈,當資金能夠流動的時候,這樣的勞動力也可以流動了。就像羅伯特瑞此和克林頓後來引用他的話所説的,我們總在恒定的追求一種更好的交易條件,這樣就按時著一個大的公司會儘量的出包,或者到海外出包他們的工廠和投資。當然這種決策不僅僅給其他地方更低的工資和成本,但是這一可以更方便的進入他國的市場,以及更容易或者他國的支援和專家經驗,而且他暗示著每一個以債券或者資産所構成的資本,可以很高速的買賣,這將會潛在的影響一個國家的福利和聘用。
2012-06-16 09:16:13
- 拉爾斯·曼格努森:
有的國家公民發現他們國家的領導人在面對全球背景時顯得無力,在面對國家發生金融危機或者經濟危機時,他們必須不斷減少預算,要保證本國仍然可以吸引外國投資,從選民的角度來看,特別是從那些處在弱勢地位的人來看,他們看不到政府為什麼首先要削減這些赤字,這可能讓他們覺得,他們對現有的民主體制不大感興趣,從他們的背景來看,他們覺得,我為什麼要介入這些東西,為什麼要參與呢?沒有多大必要。我簡單介紹這點,現在的經濟危機既有經濟原因也有政治上的原因,經濟危機可以導致政治上的危機,宏觀經濟不穩定以及波動的金融世界也影響著政治的穩定性,因為它會影響國家對經濟的立法,影響人們的信任,也影響社會福利和社會的動蕩。我想簡單介紹一下當前的金融危機以及我們目前在哪著陸的?
毫無疑問,2008年的金融危機以及以後産生的影響是長期的。2008年秋天爆發的金融危機,它最明顯的影響就是雷曼兄弟的破産,雷曼兄弟公司是2008年10月份破産的。雷曼兄弟的破産既有政治上的背景也有經濟上的背景,一方面我們看到經濟學家鮑爾格曼説的回到了蕭條經濟的時代,就是1990年中期以後回到了蕭條經濟時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自由的金融資本流動開始大量涌現,人們的收入大幅增加,儲蓄也增加,同時對銀行的管制也放鬆了,新市場也開放了。有些與此相矛盾的是,有些人開始強調企業社會責任。同時他們又在更大程度的實踐著股東價值,讓股東價值最大化成為一個主要趨勢,因此股東管理者取代了股東,這成了當時最重要的一個元素,而利益相關的股東在經濟界的地位卻一直在下降。還有人認為,養老基金以及其他的金融機構,他們目光已經變得特別的短淺,也就是説他們對股市的立即升降産生反應,這種股市的快速增長,毫無疑問會對我們資金的流動産生特別大的影響。
2012-06-16 09:20:26
- 拉爾斯·曼格努森:
在拉美國家20世紀90年代末期出現的,在東南亞、在南韓,是在1998年的經濟危機之後,在俄羅斯20世紀早期也看到了這种經濟的下降,在西方國家,從2008年開始,我們也看到了債務危機。而且還有可能在實體經濟的方面的衰退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我們重回蕭條經濟時代必須看成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它必須與政治的放鬆管制有關,也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政治上開始對金融界放鬆了管制。放鬆管制會産生一些優點,同時也産生了許多問題。不過,在許多市場,比如説在歐洲和亞洲市場仍然還是高度管制的經濟,特別是在勞動力市場。同時人們認為金融界放鬆管制是成功的,其實並不如此。一些國家他們沒有受到資本控制家的影響,也沒有受到銀行和其他金融結構運營自由化的影響。因此,這種放鬆管制以及加速了投資活動,在這些國家的內外都加強了投資活動,會産生一些信貸危機,這種信貸危機已經導致了2008年産生了次貸危機,當然這是在美國出現的。
2012-06-16 09:23:36
- 拉爾斯·曼格努森:
在住房上、在消費者的信貸上,在相應的債券上都産生了一些危機,新的靈活的金融計劃,是以對衝基金的形式出現的,已經使得讓個人投資者不可能接觸到某個具體資産的風險。因此,經過幾十年的放鬆管制,人們已經不斷讓經濟的下滑和衰退能夠大幅度的回升,同時這種情況已經變得越來越現實,它進入了全球的政治界,在全球沒有人能夠掌控這種局面。説實話沒有人能夠取代美國,有一些新出現的經濟超級大國,它們是想來替代美國,當然中國是其中的一個國家,但是不可能取代美國,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自穩定全球的經濟。一些國家,比如説美國和中國,能夠在全球經濟中保持穩定,至少他們可以為全球的經濟復蘇奠定基礎。一個穩定的全球機制,應該與全球的資本主義相符合,也應該避免全球經濟上的,因為金融資本的擴張而出現過度的不穩定。我們的一些機構,其中的一些是非常好的,他們的工作做的也非常不錯,比如説IMF、WTO、世界銀行,還有一些金融機構他們不能夠為一些國家毫無節制的行為進行限制。實際上,許多的經營都是競爭性很高的,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今天在全球市場,我們看到人們需要有一個新的超級大國出現,能夠在混亂狀態中建立一個穩定的局勢。所以,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我們從哪個方向看到這種新的超級大國出現。
2012-06-16 09:25:12
- 拉爾斯·曼格努森:
目前的經濟危機,我們可以把它分成三部。第一是金融泡沫,這是因為雷曼兄弟在2008年破産而顯示出來的,在破産之前已經出現了很長時間的危機了。第二是需求和失業的危機,這是在2009年出現的,這導致許多國家的GDP快速下降,我所在的國家瑞典,經濟狀況仍然很不錯,2009年瑞典經濟的下滑幅度不到6%,與其他很多國家相比是很好的了。第三是預算和債務危機,這種危機很明顯,是從2010年開始的,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目前面對的是第三個階段,就是歐洲的希臘有這種債務危機,還有其他的一些歐洲國家不能按時償還債務,這種情況可能會持續幾個月的時間,不過我們不知道,這種結果是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的,從金融危機開始一直到債務危機出現,這種順序的出現不是偶然的。2009年經濟嚴重下滑,導致失業率上升,在美國、在歐洲國家都出現這種情況,同時要求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資金,特別是對那些國家債務佔GDP的比例已經很高的國家,以及出現了債務赤字的國家,特別是那些PIGS國家以及愛爾蘭和冰島,這導致這些國家在國際的資本市場上要進行更多的借貸活動,因此這些國家要對國家借貸所支付的利率大幅上升。到目前為止,在歐盟國家,特別是在歐元區成員國家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全球金融市場認為這種儲備資金來為一些債務國家進行借貸的風險很高,比如德國和瑞典就是這麼認為的,他們認為所有的問題都是在2010年出現的。
2012-06-16 09:28:24
- 拉爾斯·曼格努森:
從20世紀30年代的經驗看,我們吸收什麼樣的教訓呢?西歐和美國當時出現了經濟大蕭條,雷曼兄弟的破産也給了我們深刻的教訓,我們不能僅僅依賴市場的力量,我們還要適當的處理市場的力量,來對市場形勢進行管理。就是説,我們要對銀行業進行大規模的資本重組,我們需要有一個非常好的重要的經濟政策。在此之後,突然這種推移的政策已經停止了。從2010年開始採取的措施,一直是施行節儉政策,特別是在歐洲一些國家實行這種節制政策。這些國家的領導人,他們要不斷地進行儲蓄資金,特別是德國的總理默克爾,以及法國的前總統薩科齊,他們是這麼做的,他們的政策就像我剛才説的,就是要儲蓄資金,他們的一些節制措施從2010年就開始實施了,這所謂的歐盟預算所有計劃。這個計劃可能是太激進了,美國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瑟夫瑟裏茲把它稱為經濟的“自殺式”的方案,因為每個人不可能在同時都存下一些錢,這肯定會導致需求的下降和經濟的衰退,而且對發展會産生嚴重影響,現在我們的情況是要對銀行進行大規模的重組。第二就是要採取一些經濟節儉的政策,現在我們是在第三個階段,我們是力求再度實現經濟的增長,但是在當前的情況下,特別是在歐洲許多國家人們債務非常高,我們應該如何實現這種新的經濟增長政策呢?這是我們目前的處境。
2012-06-16 09:31:05
- 拉爾斯·曼格努森:
剛才我説有些事情必須要做,是為了停止目前的金融危機。首先人們談了很多結構性的改革,比如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流動性、積極性,來促進社會福利,來改變養老金系統,或者我們把它稱為對就業友好的政策,結構性改革有許多建議,在流動上、在勞動力上、在資本上、在資金上都有很多的建議。另外一個方面,人們建議採取一些措施,這是與管制相關的,對金融體系進行管制。採取不同的措施來減少金融行業所面臨的風險。而且對金融體系要進行更多的管制,還有一些討論,我們討論的是稅收體系,當然還要減少預算赤字,增加稅收,在一些國家我認為這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較高的稅,我們可以説是不可避免的,所有的這些方法,就像剛才提到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結構,需要一個長期的戰略,需要花一些時間才能起作用,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執行力上面的合作性。財務方面的立法,更多的稅收,儘量的減少預算,這也許需要長期的戰略,但是在短期如果希望解決巨大的問題,如果通過需求來説是不太現實,因為對於較高稅的話,會降低增長率。
2012-06-16 09:34:55
- 拉爾斯·曼格努森:
為什麼當前沒有一個固定的解決方案,我想我們應該好好看一下在希臘這個星期到底發生了什麼,因為這樣一個新政府的大選,星期日就要出爐了,有了計劃選項,一個是他們將會保守的,儘量進行一種合作,把保守一方佔據主流,可以在歐盟進行合作,包括國際的監控和保守政策。另一方面,事情可能會很快解決,他們盡可能做一些政策,爭取為未來爭取一個比較好的位置。如果左派贏了的話,在政治版圖上你會看到一個條件,他們和歐盟、IMF將會進行一種打包的政策,我們也不知道最後誰會佔上風,IMF和歐盟也許會説不行,你們不能走的太遠,你們必須現在償還以前欠的債,有這樣一個條件,可能希臘會在債務上失敗,不能還債,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結果是什麼。所以我建議你們仔細看一下電視機,看看到底希臘發生了什麼。謝謝大家。
2012-06-16 09:38:47
- 主持人:
拉爾斯·曼格努森先生的講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他認為全球面臨的危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放鬆了對市場的管制。危機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泡沫,第二個階段是GDP快速下滑,第三個階段是預算和債務危機。我們目前正面臨著第三個階段。要解決這個危機,不能僅僅依賴於市場,需要有一個好的政策干預,也不能依賴於人們的節儉和儲蓄,應當刺激經濟增長,不要讓市場自發的調節經濟。但是怎麼在高債務下刺激經濟增長是一個難題,這個難題就讓IMF和歐盟辯論,看看誰勝,大概這麼一個意思。
下面請中國最高的經濟理論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研究員做報告,他報告的題目是“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選擇”。
2012-06-16 09:44:39
- 裴長洪:
謝謝主持人,最高的研究機構恐怕名不符實。我的題目得做一下説明,近兩年以我們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為主要研究團隊的隊伍,這兩年在廣東、在上海、在杭州三個目前中國最發達的地方做了關於轉型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的研究,關於這方面的認識,今天可能像張平、劉霞輝等研究員都會談談他們參與這些研究的看法和認識,儘管我們的認識還是很初步的。我今天在這裡談的是杭州市給我們下一階段關於轉型升級研究任務的一個題目,人家希望這個結構調整不但從産業上,不但從所有制結構等各方面進行研究討論,還要深入到企業去,企業到底轉型升級究竟應當走什麼路子,因為結構調整的最重要路子在企業上,我講一下對這個題目的思考供大家參考。
2012-06-16 09:45:08
- 裴長洪:
當前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性,就不説了,一些企業希望我們有強刺激的政策,這實際上是不現實的,恐怕還得回到目前的宏觀政策環境,按照我們的説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這樣的環境下考慮自己的事情,一般來講,企業的轉型升級首先大家會想到資本替代、技術替代,就是這個企業怎麼通過設備投資、怎麼通過改進技術,總而言之要花錢,通過投資來弱化過度的依賴廉價勞動力的狀態,也有很多企業是這樣做的,空間也是比較大的。我們在廣東調查也發現,很多企業都是通過大量投資、大量的資本替代、技術替代,減少對勞動力的依賴,走這條路子,當然也很好,只要有這個能力。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講,前面的這條路子,只能是那些有投資能力的企業能夠這樣做,大多數企業並不具備大規模投資的能力,中國的企業,特別是加工製造業的比重很大,在加工製造業當中,低端的加工製造業恐怕在很長時間內都會存在,他們怎麼辦?他們需要不需要轉型升級,答案是肯定的,他們需要轉型升級。他們轉型升級做什麼呢?他們又沒有錢,當然也有別的路徑,比如説通過強化管理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強化資源檢查等等,像這樣的一些措施把現有的工作做好、做優,這也是日本人講的“良品製造”,實際上在中國的一些企業,相當的一些企業在很長時間內,他們在分工當中只能處在低端的地位,但是分工中的低端,不等於要求産品品質、工藝技術就一定是低端,甚至也不一定談判地位就低端,比如説和人家做貼牌加工做的很好,你這個牌子只有貼在我這個企業身上,這個牌子才有名堂,假如説我不貼你的牌子,我做的很好,我要貼別人的牌子,他甚至可以炒掉品牌商,他的談判地位就提高了,所以低端製造未必地位就一定是低端的,所以高端、低端是有辯證法的,但是現在影響我們大多數的低端加工企業變成這種優秀的製造商,它的困難在哪呢?困難在於我們的勞動制度。我們現在的沿海的一些企業,據我們了解,大概是普通工人半年換一批,技術工人很難招進來,絲毫都沒有能力資本的積累,我們現在一講能力資本就是博士、科研隊伍,但是現在企業最缺乏的就是有一定技術的工人,前兩天我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韓俊對我説,他在國防大學聽課,他説我們解放軍現在最先進的部隊的操作手都是初中生,我們現在在一線勞動的,在真正生産線上的工人,技術積累非常不夠,過去我在計劃經濟時代,我當過工廠的二級工,那時候的八級工確實是有水準的,但是要熬到八級工沒有二、三十年的功力是熬不到的,但是現在我們的制度很妨礙我們的大多數企業升級,並不是沒有升級的路徑,關鍵是有很多障礙的因素。
2012-06-16 09:49:26
- 裴長洪:
第二個路徑: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的轉變。我們製造企業在發展過程當中,可以是自己轉型的,可以變成服務型製造,什麼意思呢?這個思想主要來源於外包,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國外的跨國公司進行戰略調整,因為貿易自由化、市場交易成本降低,原來企業的理念是做大做強,後來他們發現可以做專做強,我可以把業務外包,把非核心的輔助業務都外包,目的是使自己做專做強,把有限的資源集中到最有效的地方去,這種轉型在跨國公司當中已經發生了,比較典型的案例,比如説IBM公司,IBM公司最後就是自己的服務收入在營業總收入的比重不斷提高,製造收入的比重下降,甚至降到了一半以下,所以前幾年IBM公司把電腦的生産線賣給我們聯想集團了,我們的媒體歡呼,説你看我們多厲害,現在把IBM公司的電腦生産線收購了,當然這也很值得驕傲,但是作為IBM公司來講,這實際上是一種轉型,它要把自己變成服務供應商,當然還有一點兒製造。
我們現在企業的問題是外包比較困難,外包的困難主要是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外包以後市場交易很困難,我們的營商環境比較糟糕。第二方面是企業的經營理念,我們現在的理念是做大做強,而且政府也鼓勵你做大做強,這個也對,做大了可以再批200畝地,企業也得到激勵。實際上在市場交易方面,在國際上也是困難的,也有風險,因此在國際經濟學,在行銷學當中有一個新概念叫什麼呢?供應鏈管理。實際上通過發包和接包的企業之間建立起一種供應鏈的內部市場,實際上是這樣一種關係,目的就是為了弱化外部市場交易的困難,這是國際上的經驗。這種實踐實際上為我們打開了企業轉型的一條思路,我們的外包不一定要和接包的企業脫離關係,這種市場關係可以建立在內部化的市場的關係上。
在我們國家,這種服務型的製造也是有案例的,比如説廣東,他們許多加工貿易的企業,原來就叫OEM貼牌加工,後來發現無論是外銷還是內銷都要有自己的設計,一些企業一邊做設計、一邊做加工,就變成了設計加工,慢慢一些企業除了給自己做設計,也給別人做設計,這就開始變成了服務供應商。最後可以變成完全的服務供應商,和其他的加工企業也是一種內部市場的關係。
2012-06-16 09:54:07
- 裴長洪:
還有別的案例,比如説杭州娃哈哈礦泉水,這一家企業大家都知道,前兩年它的營業額已經是500億,一家賣錢塘江水的企業,能夠把錢塘江水賣出500億來應該是很厲害的,礦泉水有什麼高不可攀的技術門檻?有什麼不可逾越的管理障礙?都沒有。它的訣竅就是不斷生産外包、行銷外包,所以大家拿到的娃哈哈礦泉水指不定是哪的水,可能是錢塘江的,也可能是黑龍江的,還有可能是潮白河的。這就是這個企業從生産型轉向服務型製造的路徑。可以説在每個地方都有這樣的案例,而且不僅僅是你有一定的技術訣竅或者技術專利能夠這樣做,不一定,你有某種核心競爭力就可以做這件事情。
2012-06-16 09:56:42
- 裴長洪:
第三個路徑就是改造商品市場。我發現目前在經濟管理實踐當中,從政府來講,政府部門搞領導最有經驗的是什麼市事情呢?搞開發區,上項目,這是最有經驗的。但是説到商品流動領域,很多領導不是太熟悉,同樣在我們的教學研究界對中國的商品流通研究也很不多,就商品流通來講是重內貿、輕內貿,到底我們國內市場商品流通怎麼一回事?我們不是很清楚。這是我們轉型升級的一大問題,包括我們現在遇到的不斷週期性的物價上漲都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個人的看法,國內市場的商品流通在世界上是最有特色的,這個特色特在哪呢?特在我們的商品市場,我們現在從我們能夠觀察到的,像零售商、超市等,這些我們和國外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説沃爾瑪、家樂福、蘇寧、國美這樣的零售商既搞批發貿易又搞零售貿易,所謂全球採購、全球銷售,這種的大型貿易商,還有在城市裏的大量批發貿易商,再多一些商品種類,比如説建材、化工産品,在我們的居民生活中見的就不多了,你走到外面一看,中國將近9萬多家的商品市場,這個商品市場既搞批發貿易又搞零售貿易,一看這些批發商、零售商都是什麼呢?我們商品市場的組織形式非常的獨特。它的組織就是商業地産商加上各種分散的商戶,再加上各類的服務供應商,再加上公共服務,形成一個商場,既搞批發貿易又搞零售貿易,目前國內的商品流通當中,50%以上的批發貿易是在商品市場裏完成的,絕大多數的農産品是在商品市場裏完成的,而且我們的農産品流通是兩頭批發,場地批發一道到銷地又批發一道,所以為什麼我們的流通成本高。
2012-06-16 09:58:12
- 裴長洪:
我們是這樣一種模式,這種模式的高中低的類型很多,最高級的階段,我個人認為大概是義烏這樣的商品市場,當然這樣的商品市場全國不會超過100家,特點是一方面有製造業做基礎,同時這個商品流通和各種服務業相結合,有商貿、會展、旅遊、運輸、酒店服務、金融服務等等,産業鏈非常長,而且商戶的品質比較高。這樣的商品市場實際上是向我們提出了一條流通組織、流通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方向。生産企業轉型升級遠遠不夠,大量的商貿企業、服務企業也需要轉型升級,但是方向在哪呢?我在基層搞調研,領導問我們有什麼抓手呢?我個人認為抓手就是改造商品市場。如果全國的商品市場有三分之一能夠達到義烏這樣的水準,我們的流通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同時對商品市場的研究,確實是研究中國國內市場商品流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著眼點。
2012-06-16 10:00:40
- 裴長洪:
第四個路徑:走出去。到海外建立生産經營基地,利用海外的生産經營資源,利用技術市場,已經説了很多年,但實際上做起來也很難。且不説它有很多風險,當然還有很多國內扶持的因素,我們的政策支援也不夠。但是普遍有一個誤解,覺得落後的地方可能勞動力就一定比中國的便宜,這可不一定。比如説非洲很落後,非洲的勞動力不一定比中國便宜,因為非洲人的勞動制度、保障制度,在某種意義上比中國的要求要高。實際上中國這種製造型的企業走出去成功的案例不是非常多。海爾在美國搞了一個企業,我問青島市的商務局,問他們搞的怎麼樣,他們説不知道。我説你們為什麼不知道,怎麼不去調查一下呢?他們説我們不敢調查。我説為什麼呢?他説因為海爾的董事長是中央委員,青島市委書記不是中央委員,我們比他低,所以不敢去調查。這就給我一個很大的疑問。如果真搞得很好,那肯定國內有很多宣傳,之所以不做宣傳就是不好意思説,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除了走出去,還有一個就是走到中國的內地去。中國的內地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向,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説富士康在深圳的工廠,到河南鄭州,那條生産線沒有什麼改變,實事求是地講富士通的生産線從製造業水準講不是很低,到了河南以後,那家加工企業是10萬人,去年一家企業的出口是100億美元,所以河南省歡呼,去年2月底我在河南開會,他們的領導很高興説打造內陸開放性高地,就是因為有了富士康去年100億的成功經驗,他們今年要搞300億,今年一季度全國外貿出口數字都不好看,但是就河南好,原因是因為富士康這家企業。但是這裡面也有問題,什麼問題呢?
2012-06-16 10:01:50
- 裴長洪:
我在浙江講這個案例,企業家就和我説,你講的都是大企業,因為富士康企業的老總郭臺銘,他到了河南,省委書記、省長都要見他,沒有人敢招惹他,他説我們到河南不被人家吃掉了嗎?這也是這麼回事,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我們去年在廣東調查,廣東的産業轉移,他們説“騰籠換鳥”,當然也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為什麼不成功呢?這個鳥走了,産業鏈就斷了,沒有新的鳥進籠子來了,或者有的企業轉出去了就沒有關係了,所以企業這種轉移,像中西部地區的企業轉移就遇到這兩個難題,這樣的路徑能不能走的通呢?我覺得需要依舊,當然我這種説法沒有依據,因為確實需要實踐。第一個問題,小企業到內地去怎麼生存?恐怕單家企業確實很難生存,但是在沿海地區,企業一般都是扎堆,是不是應該集群式的轉移?集群式的轉移可能就需要轉出地和轉入地的政府做協商,因為有一個交稅的問題。第二個問題,就是“騰籠換鳥”,鳥沒了籠子空的問題,這個問題恐怕是轉出地和轉入地的産業分工問題,也就是剛才講的服務型製造供應鏈的內部市場關係怎麼建立的問題,這可能都是一些新問題,在企業的轉型升級當中,我相信會有一些成功的案例成為我們研究的對象,能夠提供一些發展的方向。
2012-06-16 10:06:15
- 裴長洪:
在轉型過程當中,政府做什麼呢?過去我們的地方政府管理經濟活動,重要的內容是批地,土地批組搞開發區建設,招商引資,這是經濟管理的主要內容或者重要內容,可以説不少地方,包括中西部地區,那些縣長、縣委書記、市長、市委書記一天到晚忙這個事情,當然還有別的,但是這個是最重要的。這種事情在企業抓性升級,特別是在發達地區,可能會成為經濟管理活動的次要內容,就像在廣東搞調查沒有地了,上海恐怕更是這樣,政府幹什麼呢?政府的注意力就需要轉移,從土地的資源開發向土地的節約利用方面轉移。比如在城市的管理當中,城市的中心區包括建成區向城區過渡,好多規劃需要調整,城市要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過去開發區有一個錯誤的概念,開發區基本上是生産型的,到底服務業的功能怎麼體現?這一般都很少考慮。但事實上現在的發展,開發區要向建城區過渡,最大的標誌就是服務功能要配套。服務業需要在裏面得到發展,這是城市政府要考慮的問題。土地怎麼集約利用?向建城區過渡當中服務業怎麼發展?城市怎麼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怎麼安排?主要的注意力應該轉移到這方面來。當然還有別的,就是總結企業的經驗,發現典型,首先要提高你自己的認識,我們做調查研究的首先要提高你的認識,這就是所謂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通過典型來引導企業實現典型升級。
2012-06-16 10:07:33
- 裴長洪:
比如剛才講的服務型製造,假如一個地區有更多的服務型製造企業,第一年有50家,第二年有100家,不斷的增加這樣的企業,先從企業開始轉型,它的服務業就發展了,服務業供應商就發展了,而且這種發展肯定是有一個效率保障的。現在我們最怕的是什麼呢?現在各地説發展服務業,領導的壓力也很大,我去江陰,江陰的市委書記和我們講,他們怎麼怎麼先進,聽上去很先進,但是有一個苦惱,領導一問服務業比重太低,他就很難以啟齒講這個問題。像江陰市這種地方就適合搞第二産業、搞工業,而且它的工業效率就很高,現在非逼他搞服務業,一個縣域面積大概不到1000平方公里,離無錫就半個小時的路程,完全可以江陰就是地方製造業,無錫搞服務業,這樣有區域之間的分工,完全也是可以的。但有時候我們的領導不講這個,就要求你必鬚髮展服務業,結果他也不得不下很多指令,用很多資源搞服務業,結果效率很低。這樣就可能使我們的製造業、第二産業、服務業的效率都很低,就會出現我們在上海調研裏面所説的結構性減速的現象。這是在經濟管理實踐當中要研究的問題。
2012-06-16 10:10:12
- 裴長洪:
再就是關於集群式的轉移,以及本地企業和轉入地企業之間的專業分工的聯繫,也就是內部市場關係問題,這就超出了以往政府管理經濟活動實踐的範圍,需要重新探討。因為時間關係我就説這些,謝謝大家。
2012-06-16 10:12:00
- 主持人:
裴所長作了精彩發言,當前企業轉型升級到了關鍵時期,要做好企業的轉型升級,裴所長提出了五個路徑,通過這五個路徑轉型升級必鬚髮揮政府正確的作用,這對於目前企業的轉型升級還有宏觀經濟的轉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012-06-16 10:13:24
- 主持人:
第一小節的會議到此結束,下面是茶歇時間。
2012-06-16 10:15:36
- 張平:
這一節我們就將繼續,主題是兩個內容,一個是三位主題發言人的演講,每個人有20分鐘。此外一個重大的東西,就是我們的生活品質指數發佈會,由於上一節耽誤了半個小時,所以我們的時間也會延遲,所以《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得到12點才能發佈,現在我們第一位發言人有請國家貨幣基金委員會的Vivek·Arora先生為我們演講:資本流動流動:最近經驗及其與中國的相關性。
2012-06-16 10:35:08
- Vivek·Arora:
今天非常榮幸來到這裡給大家演講。我非常高興回到中國,但是我知道要提講國際的角度,而不是專門針對中國的。因為在這裡中國人更有資格來談中國,就像很多發言人所説的的那樣,現在是全世界很困難的時候,很多國家在經濟危機當中,中國也不可避免。現在有很多風險,甚至希臘大選馬上就要出來了,我想簡短説一下,同時政策制定者需要解決和關注他們自己的問題。尤其在中國,一直使使我感覺移動我的,也一直在移動大家的,是中國解決長期的策略問題,甚至今天有一個經濟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問題,這些都是長期的問題,現在這些消費是一個巨大的主題,很多人在這方面進行溝通,包括國家的一些政策,我在這裡相對關注一個窄的方面,就是資金流動,現在並不是因為這不是今天最主要的問題,主要是因為現在確實有很多這樣的討論,而且對中國來講是非常有用的,中國現在在討論全球貨幣系統的時候,中國是很重要的一個部分,現在中國的貨幣更走向世界化。很多國家他們可以看到中國成功運作貨幣方面的改革,他們可以向全世界提供教訓,尤其是一些貨幣兌換的正確方面。我們在這裡説到資本的流動,所以貨幣自由化流動也是中國的一個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管理貨幣流進和流出,因為很多人有這方面反對的聲音,但當前首先的一種討論就是大家需要全球的理解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好,來管理資金流,以及管理他們的流入和流入。
2012-06-16 11:02:09
- Vivek·Arora:
自由化的安全問題。我們要面臨這種風險,但是也有好處,但是怎麼在風險和好處當中找到一種均衡。其中很重點的一個詞兒,美國和歐洲的政策都是很重要的,他們對全球的國家,尤其是新興國家有一個很好的啟示作用,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怎麼解決國際體系的問題,有些國家實在是太大了,僅僅是政策上一點小的變化,對其他國家也會産生蝴蝶效應。
首先,因為我確實對中國有興趣,我將對中國方面做出少量的評論。首先我想説,全球的經濟現在危險性仍然高,世界上很多地方增長很慢,最新的預測當中,2012年仍然是負增長,中國差不多是8個百分點,我相信世界的其他地方是穩定的。看一下歐洲接下來的幾個月當中歐元系統會受到什麼衝擊,在美國的債券會出現什麼問題,主要就在於全世界經濟當中,將會對中國經濟産生負面的影響,我們不可避免地曝露在世界經濟面前,有人説這可能是使中國受益,實際不是的,中國現在已經充分融入到世界經濟當中,就像我一開始説的總是有挑戰的,甚至增長低於8%,現在仍然有一種挑戰性,多少我們怎麼樣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的問題,以及環境友好型的增長。
2012-06-16 11:04:18
- Vivek·Arora:
我們中國剛剛發佈了“十二五”計劃,非常綜合性,要重構經濟,並且要從過去的過度依賴出口,到現在更多依賴國內消費的轉型,我想過去過於依賴輸外,現在我們看看它到底對全世界有什麼影響,因為全世界現在穩定性比較低,這種不穩定性隨後會轉移到中國,投資存在的一些問題,有時候會充分驅動資金的積累,但是有時候非常高的風險,包括一些不能回來的貸款等等,包括一些勞動力成本過低問題等等,所以長期來講,這種政策是不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我覺得這是一個疑問。現在中國是“十二五”計劃時期,大家考慮的非常週到,財務這方面有哪些影響呢?對中小企業有什麼影響呢?是不是充分鼓勵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是不是解決了社會的問題呢?包括教育系統是不是有了好的作用呢?在這個部分,是中國需要重要解決的一些問題。所我們再回到資本流動的問題上,我相信這是一個非常狹窄的概念,我相信我主要想説明的點就是全世界有這樣一種討論,就是我們怎麼樣一種資本的流動,這樣的一種資本會影響全球的經濟,會對金融穩定性産生影響,在全球討論關於不均衡之中,就像支付均衡,除了經常帳戶還有一個資本帳戶,這是資本帳戶的一個重要的一部分,這個資本計算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資本的流動有這樣的影響,尤其對於宏觀經濟政策是有影響地,所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全球經濟當中。問題就在於,這裡沒有哪一個固定的方面,當前我們説到貨幣,畢竟是要進行交換的,我想大家都希望貨幣在交易當中是安全的,大家現在從購買當中,有的國家他們在不斷增加他們的外匯儲備,有的人使用新的財政政策,有的人進行新的資本控制,現在很難達到一種共識,就是這種政策是合適的還是錯誤的。
2012-06-16 11:06:45
- Vivek·Arora:
國際社區在最近幾個月當中,大家一直希望有一種共同的認知,G20去年發佈了一些結論,確實IMF也做了一些工作,關於資本流動的情況。我主要的想法是,並不是有這樣一種固定的指南和規則,然後每一個國家都得遵循這樣的藍圖,並不是這樣的,更多的問題是在於很多的國家有他們自己的資本流動,很多國家有很巨大的資本流動,但是有很大的穩定性,把所有的這些經驗放在一起,我們到底怎麼樣從資金流動量大並且穩定性大的國家獲得一些教訓,就像G20所説的,他們有一些結論。我們也準備了一些基本的資料,關於資本自由化和怎麼樣管理資本的流動,以及像美國這樣一些資本源泉國家怎麼控制他們的現金流。一個主要的方面就是自由化,大家都充分理解,我們的資本自由化能夠解決成本的問題,降低成本。如果我們資本的市場更加開放的話,它使得中國的人和公司可以多樣化他們對資本的獲得途徑,所以增加了他們的安全性,這將會允許小的企業和消費者更容易獲得一些資本,因為我們國內開放資本的帳戶可以擁有全世界的資本,這塊有一個非常好的方面。
最近的一些研究顯示出現在如果開放出一個資本帳戶是未來的一個非常好的方向,整個市場上會逐漸開放資本的帳戶。尤其是對那些欠發達的國家,我相信也許對某些國家可能給不出那麼多的好處,大家現在像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他們肯定能從自由化當中得到好處,同時有一個自由化的成本問題。如果你有這樣一種現金流,可能顯示出國內的過熱或者改變了一些交換率等等問題,這裡確實有這麼一種權衡,到底是自由化還是它的成本,這個問題現在並不是一個多大的問題,不能光依靠自己,我想大家共同解決這個問題,當前的好處和成本,一個國家到底是不是自由化,到底他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個依賴與具體國家的情況,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一個國家選擇希望能夠自由化的話,那麼到底怎麼實現自由化,怎麼安全獲取,而避免承受風險,這是我們當前要考慮的一個焦點。
2012-06-16 11:10:36
- Vivek·Arora:
自由化的過程,三個主要的問題在於:一是預先條件,一個是順序以及速度。關於預先條件,危機已經告訴我們一些教訓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一個很有力的系統、有力的機制、有力的監管,在我們進行自由化之前,現在監管很差或者沒有這樣先進機構的話,或者沒有很熟練的財政系統,有時候甚至使用這套自由化卻不理它,從而産生一些問題,這些事情你們已經知道了,我需要再提醒你們。順序這塊,有的是外國直接投資,通過銀行等等,資金有短期、長期的問題,所有這些現金流當中,到底選擇先開放哪個應用工具。現在有的人認為小的風險流應該最先開放,外國的直接投資等等,長期優先於短期,輸入優先於輸出,中國也可以採用這種戰略。
全球的危機基本上來自於某些資訊,我們首先應該先進行監管。我們按照正確的順序去進行是很重要的。另外我們有一個固定的想法,自由化一定是一個好的事情,一定要去做的,尤其一些新興國家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他們希望進入下一個階段,獲得更多的利潤,他們需要從資本自由化當中獲得好處,他們的方向到底是什麼。大家可以看到很多新興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土耳其、巴西、俄羅斯,這些國家都開始顯示出這樣不同方式逐漸開放的資本帳戶,並不是非常快的開放全了,但是是逐漸的,中國現在也在遵循這樣的趨勢,中國的資本帳戶已經在80年代開放了,達到頂峰是1994年那時候有一個關於外國投資的進一步的自由化,包括1994年又開放了匯率,包括2001年加入WTO,我們又有了“十二五”計劃,這次我們把資本自由化、人民幣的商品化作為一個長期的目標,在中國是朝向這樣的一種方向,這是國際社會都希望看到的,我相信這將會在未來得到支援。
2012-06-16 11:13:41
- Vivek·Arora:
資金輸入在輸出之前,長期比短期更加優先,這樣的話,方向還是朝向整個往外走的自由化。政府逐漸宣佈了未來的一些步驟,包括更多外國投資在人民幣的資産投資,等等這些政策。我想在未來,雖然還沒有定下來,但是我們相信會跟隨這樣一種人民幣的趨勢。這是和國際經驗所建議的正確方法是一致的,它也和改革開放總的趨勢是一致的。70年代你們有了改革開放政策,試圖增加和國際的競爭和交流。不光是中國和外國企業之間,中國國內企業的一些競爭,大家都鼓勵這樣一種競爭和交流。人民幣的國際化還有一些政策,所有的這些都需要資本帳戶來支援,中國到底往哪移呢?可以説總體方向是正確的。因為中國現在是一個大的經濟體,對全球如此重要,和全球的經濟充分整合了,所以在中國變化的政策,包括一些資本帳戶的政策都一種潛力去影響全世界。所以它到底怎麼樣塑造全世界呢?很難預測。但是我想中國肯定有一些影響,包括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會更加靈活,很可能會影響其他國家貨幣政策,尤其在亞洲。因為中國是一個整個供應鏈當中的核心環節,很多像越南、菲律賓、荷蘭,他們都把産品供應給中國,在中國進行組裝然後再提升原來的價值再出口到美國、歐洲。我們現在有一種調查,其他的亞洲國家允許他們更加靈活的兌換人民幣。如果資本輸入在中國增加的話,把中國作為一個目的地的話,中國的經濟政策將會更加強壯,有更多的一些勞動力,所以外國的投資會更多進入中國,這個沒有人太多反對的。因為外國直接投資從90年代到現在一直穩定增長,這樣我們也有理由繼續相信外國投資會繼續增長。相對於輸入,輸入有時候我們要控制,它的提升增長比較困難,有時候我們要監控錢的方向到底是什麼,這方面我們沒有太多的經驗,一方面向外流的自由化,給中國更多機會多樣化向外的投資,他們需要往外流這個錢,另面全球的經濟並不像中國那麼穩定,因為這樣的彙報有時候很低,風險很高。獲得好處到底能否彌補其中的風險是一個重要考慮。整體上講,流入和流出應該是很大的。
2012-06-16 11:23:50
- Vivek·Arora:
中國和其他國家正在進行的改革,比如今天早上提到的一些其他國家的改革。從長期來講,這種自由化肯定産生很好的結果,我相信中國這樣的GDP的增速對全世界的GDP增速産生影響,我們應該以一種更科學的方式解釋這樣的事情。在中國的自由化將對全球經濟産生重要的影響,所以我們可以回到有些國際的教訓,有些關鍵的問題,輸入、輸出、資金的原産國,像那些新興經濟體的進入,在全球金融危機發生以後非常有用,因為全球現在經濟比較弱,有些國家通過一些對於匯率政策改變,可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包括像CFM等等方法能夠進行這樣一種控制,再就是加強本國的保護,在這裡資本的流入可以成為我們的經濟政策的一個工具,所以有的時候有一種資本的人性,懲罰那些總是使用外國貨幣的。你不能去換這個錢,不能有過大的錢流入,一定要把政策進行很好的預算。我覺得對於一個國家來將,尤其在較大的金融市場上,你們要很好的解決這樣一種可變性,提供很好的一種政策,至於資本輸出的話,我覺得輸出這塊可能有一些宏觀經濟的問題,到底有沒有很好的監管系統。這裡邊有一個規則就是使用這樣一種錢的輸出,使用這樣一種方法,避免一些巨大的調整,避免突然的戲劇性的調整。
如果説到資金自由化的話,對你們來説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一下資金輸出國國家的政策,你們知道並不光是新興市場國家加入資金流動,主要的一些資金流動是來自於有錢的國家,在這種全球危機的時候,資金流動也就崩塌了,因為經濟崩塌了。新興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是接收的主要國家,非常重要是,不光是看新興國家政策,也要看資本輸出國家的政策,我的意思就是吸取這樣的教訓,實際上中國的政策對於全世界非常重要,如果較差的金融監管將使世界的危機擴大。有些強有力的國家,包括資金輸出國家,他們的資金貨幣政策對於整個資本流動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需要在制定政策的時候,需要考慮一下到底其他的國家,包括資本接收國和資本輸出國的政策怎麼樣,我想這不光對國內是很重要的一點。非常感謝。
2012-06-16 11:24:04
- 張平:
非常感謝Vivek Arora的精彩發言,他提出了帳戶開放的順序,而且這方面有大量的資料,因為我不斷提醒他時間,耽誤了他很多精彩的講演,表示遺憾,我們可以在底下再交流。
下面有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郎麗華院長,發言的題目是:本輪經濟週期的波長與政策衝擊。經濟週期一直是本論壇的一個核心議題,郎院長一直繼承了張院長的題制,繼續接過經濟波動週期的做法,下面有請。
2012-06-16 11:29:35
- 郎麗華:
因為張老師一會兒要做一個指數發佈,所以我代表他。
發言分成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關於經濟週期的規律與本輪經濟波長的波長。第二是政策衝擊與本輪經濟週期的波長之間的關係。第三是對未來經濟走勢的判斷。第四是對新一輪政府行為的態度和政策取向的建議。
2012-06-16 11:31:17
- 郎麗華:
第一個問題。談一下本輪經濟週期的波長。首先看一下經濟週期的規律,我們看到了儘管世界經濟運作受各種因素的衝擊顯得雜亂無章,但還是有規定的,這個規定就是如果從世界經濟週期的波谷來看平均9-10年左右就會出現一次世界經濟的衰退,並進入波谷,這是符合蘇格拉週期的典型特徵的。
首先看一下世界經濟運作週期。1978年以來,世界經濟運作從波谷來看,經濟了三個週期,1982年到1991年是第一個週期,1991年到2001年是第二個週期,2001年到2009年是第三個週期。波谷年分別是1982年、1991年、2001年和2009年。週期的平均長度是9年,這是世界經濟運用週期情況。
世界經濟運作週期在很大情況上受大國經濟週期的影響,主要受美國經濟週期的運作。把美國經濟運作週期和世界經濟運作放到一起看一下。基本上是完全一致的,美國經濟運作從1978年以來經歷了三個週期,波谷年分別是1982年、1991年、2001年和2009年,平均波長也是九年。為什麼美國經濟會影響世界經過週期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經濟規模佔世界四分之一左右,所以它的情況就會影響到世界經濟週期的運作情況。中國對世界經濟週期會産生什麼影響?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中國對世界經濟週期影響越來越明顯,從這個圖形上可以看得出來,以2005年為一個線的話,2005年以前中國與世界經濟運作週期不是特別匹配,2005年世界經濟開始往上走,但是美國經濟已經下調,到2009年美國經濟達到低谷。世界經濟從2005年開始上行到2007年才開始下行,這個情況正好受中國經濟的影響。因為中國是2005年經濟上行,到2007年達到波峰,2007年以後開始下行。所以可以這樣預測伴隨經濟規模的擴大,中國經濟影響力的提高,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週期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
2012-06-16 11:37:50
- 郎麗華:
中國經濟週期呈現什麼樣的特點?1978年以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經濟週期從波谷年來看經歷了三個週期,這三個週期分別是1981年-1990年、1990年-1999年、1999年-2010年還是2009年,一會兒解釋一下。波谷年可以肯定的是1981年、1991年、1999年,最後一個波谷年,本輪經濟週期的波谷年到底是2009年還是2012年,這是我們現在要解釋的一個問題。如果從季度波度來看,本輪經濟週期,它的波谷年應該在2009年,因為2009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率是6.6%,但是如果從年度數據來看,2009年經濟增長率是9.2%,比較高,在高位運作,所以沒有達到股指,從年度來看中國經濟週期波谷年應該在2012年,就是今年,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長率大概在8%到8.5%之間,這樣來看,前幾輪中國經濟的波長都是9到10年,但是這一輪達到13年。
2012-06-16 11:38:30
- 郎麗華: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情況?本輪中國經濟的週期為什麼會延長?大家都在解釋這個問題,我們也認為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釋本輪經濟週期為什麼會延長,比如説有需求因素、內外需求都比較低迷,供給因素比如成本上升,包括來自國內外的,還有一些其他的外部干擾。最主要的我們認為是本輪週期波長延長源於兩次政策衝擊,這兩次政策衝擊就是劉所長曾經説過導致大起大落,第一次政策衝擊是2008年的4萬億支出導致經濟的大起,表現在經濟增長率表現由2009年一季度的6.6%上升到2010年的12%,大落體現在第二次貨幣政策衝擊導致經濟增長率由12%回調到現在的這種局面。本輪經濟週期當中2007年是波峰年,2008年和2009年經濟週期開始出現逆轉,掉頭向下進入本輪經濟的收縮期。一般來説,經濟收縮期包括衰退和蕭條階段,實際上是經濟自身進行修復和調整的過程,只有經過充分的修飾和調整,經濟採用近來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並在此基礎之上,進入下一輪經濟的擴張階段。
但是本輪經濟週期的收縮期,經濟調整並不充分,實際上任何一個時期,經濟蕭條的階段都是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的最佳時期,這就因為在經濟的繁榮時期,由於所有的企業都有利可圖,這種賺錢效應是經濟上的優勝劣汰難以實現,結構調整也難以進行。在本輪經濟週期當中,由於政策的衝擊,導致經濟週期經濟的調整非常不充分。我們看到第一輪政策衝擊就是2008年政府的四萬億支出,這四萬億投資刺激經濟的措施,把本來要在2009築底的經濟迅速拉起,使實際的經濟調整期只有5個季度,並且導致週期谷底的經濟增長率過高,達到9.2%。這就為2011年和2012年出現再次探底埋下了伏筆。
2012-06-16 11:39:08
- 郎麗華:
第二次政策衝擊是始於2010年央行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在四萬億投資的刺激下,從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經濟加速增長,經濟增長率由6.6%上升到12%,並且GDP一度達到12%的高度,為日後的通貨膨脹構成極大的壓力。結果2010年價格水準開始上升,全年同比上漲3.3%,進入到2011年,價格水準開始加速上漲,四個季度的CPI同比增長率分別為了5%、5.7%、6.4%和4.6%。由於通貨膨脹日趨嚴重,央行開始緊縮貨幣政策,表現在從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央對存款類金融機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總共上調了12次,客觀地説從緊的貨幣政策抑制了通貨膨脹率的上揚,也抑制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了經濟的大落。因此我們認為政策衝擊是導致本輪經濟週期波長延長的最主要因素。
未來經濟形勢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們認為,2012年,中國經濟有可能完成築底。2013年將進入新一輪的擴張期主要建立在這樣幾個基礎之上:首先是外部環境,第二是中國經濟週期的規律第三是中國經濟的實力。
首先看一下外部環境,根據美國和世界經濟週期波長規律,儘管目前美國經濟復蘇乏力,而且有歐債危機的影響,但是自2010年以來,美國和世界經濟已經進入了新一輪擴張期,這是世界經濟運作的總趨勢,從實際經濟運作來看,2010年,美國和世界經濟的增長率都在上升,世界經濟增長率達5.3%,美國經濟增長率5.3%,2010年分別將至3.9%和1.7%,今年也可能繼續出現回落,但是不太可能出現2009年負增長的情況。
2012-06-16 11:41:26
- 郎麗華:
所以,無論從經濟週期的運作規律來看,還是從實踐的情況來看,世界經濟也已經走出經濟蕭條的陰影,進入了新一輪的擴張期,當然經濟擴張也一定是在波動中完成的。世界經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主要是通過中國的對外貿易傳導的,並且中國的對外貿易也存在明顯的週期性,中國經濟週期和世界經濟週期決定著中國的對外貿易週期,其中,世界經濟週期與中國的出口週期高度正相關。既然為例幾年世界經濟總體呈現擴張趨勢,必然會對中國的出口貿易産生正面影響,當然這種正面影響肯定也是波動的。
所以我們認為這種情況會進而激勵中國經濟的向上增長。退一步講,即使世界經濟出現二次衰退,中國經濟仍然具有保持強勁增長的可這個結論和各位專家的結論是一致的:主要基於兩個原因首先根據中國經濟週期的運作規律,如果沒有政策衝擊,中國經濟事實上已經進入了擴張期;其次,中國當前具有保持經濟強勁增長的條件和實力,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廣闊的國內市場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廣闊的國內市場足以化解由於世界經濟衰退對中國外貿出口的負面影響。比如説沒有被壓制的潛在的需求——房地産需求,現在有部分房地産已經在上揚這個是擴張的壓力,只要放鬆行政控制,就可能拉動經濟增長。第二個方面是強大的經濟實力,比如説中國現在有3.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較高的國內儲蓄率,這些都為實行擴張性的經濟政策,進而實行促進經濟增長奠定基礎,同樣這些也可以抵禦通過金融渠道對金融經濟增長的負面國際傳導。因此,無論是根據中國經濟運作的外部環境來判斷,還是根據中國經濟自身的運動規律來判斷,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在總體上都呈向好的趨勢。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新一輪週期中政府的行為調整與政策取向。
我們首先看一下政府行為的調整,根據對中國上一輪,在2008年政府的支出,4萬億支出的作用,有兩個方面的作用,第一方面確實遏制經濟下滑的趨勢,減輕經濟衰退給人們帶來的痛苦,避免了更多的企業破産和更多的人員失業,使經濟迅速上揚。但同時,由於過大的支出在時間上過於集中,使這一期間的經濟增長具有“急速刺激型”的性質,難以具有持久性,並造成了經濟的不充分。因此在本輪週期中,如果政府推出新一輪政策,我們建議應該避免重蹈覆轍,避免在數量上過於龐大,時間支出上過於集中。
2012-06-16 11:44:19
- 郎麗華:
關於政府的宏觀政策調整的問題,我們認為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應該以一國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為客觀依據。我們運用HP率波和經驗分析的方法證明,現階段我國經濟是存在經濟適度增長區間的,最優適度區間為9%-10%,次優增長區間為8.5%-10.5%,基本能夠容忍的增長區間8%-11%。從這個角度來講,保持8%是必須的。
現在有很多觀點,關於中國經濟增長率應該保持在什麼樣的水準上。其中一種觀點就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率可以保持在8%以下,認為這對於長期可持續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我們認為,在經濟增長方式實現轉變之前,中國潛在産出增長路徑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而適度增長區間取決於潛在産出增長路徑的高低。而潛在增長路徑的高低則取決於經濟增長方式。剛才國家統計局的盛局長提到,目前中國經濟的增長階段仍然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階段,處在這個階段,資本積累仍然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因此粗放型、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這就意味著較高的經濟增長率也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這种經濟增長階段下,如果認為地把經濟增長速度打壓到適度區間之下,將會導致大範圍的失業和社會的不穩定。
伴隨著經濟增長方式的逐步轉變,潛在産出的增長路徑才能夠逐漸下移,所以潛在産出增長路徑的下移的前提條件是經濟增長方式的改變,從政府宏觀調控的目標來説,我們認為政府應該把經濟控制在適度增長區間之內。因為,如果在適度增長區間之外就會出現較高的社會成本,比如説如果高於上限産出會出現正缺口,就會導致資源過度利用,結果資源短缺,通貨膨脹,如果經濟增長處於適度增長區間的下限,出現産出負缺口,就意味著經濟資源未能充分利用,人們的生活水準會受到影響。所以,不管是經濟增長率過高還是過低,在適度經濟增長區間之外,都會産生很大的損失,造成社會成本。
因此我們建議政府的政策調控目標應該是以適度增長區間為依據。與此同時,各位專家已經提到過,現在經濟回落時期是經濟調整的最佳時期,在經濟回落期間政府應該充分利用有利時機,加速結構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和經濟結構,提高經濟增長品質。
這個是我們對關於宏觀調控經濟形勢和經濟週期以及波長的一些思考和研究成果,不足的地方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2012-06-16 11:48:41
- 張平:
感謝郎麗華院長。下面有請劉霞輝教授繼續講轉型升級。
2012-06-16 11:52:48
- 劉霞輝:
謝謝主持人給我這個機會。下面向大家彙報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課題組近期的研究,因為時間短,我彙報主要要點。
2012-06-16 11:53:29
- 劉霞輝:
第一,三個經驗事實。
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經濟演變的階段性。我們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經濟發展的階段理論和劃分的基本細則。大致顯示出“S”圖形。我們認為經濟階段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S的底部是慢速的階段,中間是兩個階段,上面的頂部是一個階段,按照我們的經驗規律,把這四個階段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第一個階段是生産要素導向階段,大概在每人平均GDP三千美金以下是這個階段。第二階段是投資導向階段,中國目前GDP在每人平均五千美金左右,正處在這個階段。東部某些城市已經躍過這個階段,總體中國還沒有越過,這個階段最大特徵是投資導向,投資拉動經濟是我國經濟的主要特徵。投資表現在幾個方面,政府以促進民間投資和所有的公共支出作為重要手段促進投資力不斷上升,以至於支撐中國的經濟增長。中國投資力已經接近50%了,既然是投資導向,必然投資是比較高的。高到什麼程度合理,目前還沒有客觀標準。第二是企業發展速度比較快,但是技術能力比較弱。這也是我國現在很重要的特點。第三是人們的生活水準還沒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相對收入水準還比較低。目前階段勞動者的收入水準雖然有比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絕對水準是比較低的,所以內需對於經濟的拉動作用主要是靠投資體現,消費者的消費需求相對增長速度慢于投資需求。第三階段創新導向型。如果在一萬美金以後,企業能夠保證創新的動力有可能進入創新階段,但不是必然的。在創新階段出現了兩個情況,一是企業得到更大規模的發展,抗風險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增強,由過去的投資推動變成內需驅動,慢慢這個經濟體的內需發展的比較成熟、企業也比較成熟、投資不是這個經濟的主要力量,創新和人力資本成為了驅動的主要力量。但是並不是每個經濟體必然從第二階段轉成第三階段,可能直接轉到第四階段,富裕導向。收入水準已經達到高水準,但是社會上人們更多依賴於過去積累的資本進行其他的投資驅動,不投向産業了。此時我們看到,第一人民的收入是高的;第二經濟體的發展水準是高的;第三經濟增長率是低的;第四內需是強勁的;第五內需是嚴重萎縮的,所有投資的投向都不投在實體經濟,而投在虛擬的經濟上面,所以導致這個經濟體的發展速度嚴重喪失。
2012-06-16 11:54:28
- 劉霞輝:
第二個經驗,工業部門的高勞動力份額。發展水準很高的國家經驗證明,這些國家在進入工業化水準以後能夠保持長期的工業部門的高勞動力份額。所有發達國在30%的勞動力份額,最短三五十年,最長一百多年。(圖)圖表明歐洲大部分國家高勞動力份額都維持在五十年以後,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部門快速萎縮。但是幾個是比較特殊的,比如説德國,目前為止的工業部門份額還維持在30%以上,事實表明高勞動力份額並不是那麼容易達到的。我們看幾個中等收入國家目前為止的工業部門的勞動力份額還沒有達到30%的水準,中國的統計可能有所偏頗,即使是這樣中國也可能不超過30%的水準。東亞地區的這些國家已經成為工業化中期或者已經進入工業化很長時期的勞動力份額還沒有達到30%。其他國家更沒有達到30%。大部分發展中國家都沒有達到。所以30%的勞動力就業份額是判斷一個國家工業水準能不能維持和能不能繼續發展的重要依據。
第三個經驗事實,第三産業的高勞動生産率。發達國家國家在工業化佈局以後很快進入了城市化,他們的服務業發展水準很高。到底有多高呢?現實表明所有高發展水準第三産業的勞動生産率平均高於第二産業的勞動生産率。進入20世紀中後期以後,雖然第三産業總體來講勞動生産率和第二産業的勞動生産率相比有所下降。(圖)以1作為標準,兩個相等就是1,大於1就是第三産業大於第二勞動生産率。大部分發達國家長期維持著第三産業的高勞動生産率。(圖)從所有發展中國家來看,這裡主要是南美國家,除了極少數國家很短的時間超過1以外,更多是3%、4%左右,所有不發達的國家第三産業嚴重落後於第二産業,第三産業得不到合理髮展。中國是什麼狀況呢?(圖)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第三産業的勞動生産率也是偏低的,大概是0.7%,趨勢還在不斷下降,説明第三産業目前為止存在比較大的勞動生産率的問題。
2012-06-16 11:57:02
- 劉霞輝:
第二、啟示。
這三個經驗事實是形成結構和結構轉型需要注意的幾個點。下面從三個經驗事實看看有沒有理論來解釋,現在看三個啟示。
(一)行政結構必然和經濟發展的階段是有關係的。形成結構過程中有什麼原理,牽引這個經濟體為什麼往特定結構走,我們認為這三個原理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結構調整在任何國家都不是由政府主導的、是市場引導的,效率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勞動生産率是牽引著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轉型的主要推動因素,所以結構轉型必須是效率引導的。是什麼在引導效率呢?我們認為現代企業制度或者是現代企業的變革從低效率的勞動部門或者從低效率的産業部門向高産業部門的轉移是整體的效率轉變的基礎,也就是廣義的庫茲涅茲規律。第二,引導結構轉型的重要變化是勞動者或者消費者的行為發生很大變化,我們命名為廣義恩格爾定律,恩格爾定律就是我們的食用的食品和其他的用品之間的佔的整個比重,同中國來看,中國從改革開放以來,恩格爾定律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恩格爾系數不斷下降由60%下降到30%,恩格爾定律在中國發揮了很大作用。廣義恩格爾定律是除了吃穿住行還有一個影響勞動者的廣義需求,引導結構變革的是廣義恩格爾定律在一定時期發揮很大作用。中國目前就可以看到廣義恩格爾定律發生很大的作用。第三是需求偏好相似理論。一個國家和地區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在不斷接近的時候,人們的消費行為也在不斷地接近,消費結構不斷地相似。説明當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的經濟從低端向高端走的時候消費層次和消費水準是可以進行國際比較的,可以進行數量研究的,總體來説是向更高級的、更舒適生活轉移,這是廣義恩格爾定律發揮作用的重要依據。中國結構轉型最大的難題是我們所處的經濟階段必然決定了是投資導向型的消費,廣義恩格爾定律發揮著作用,但是相對來説傳統的恩格爾定律還在繼續發揮作用,這是第一個約束。
2012-06-16 11:59:31
- 劉霞輝:
第二個約束是目前為止經濟增長的特徵還處在傳統機制上。我們進行了三個方面的總結,第一是非均衡的經濟增長戰略。第二是要素的快速積累,就要剛才講的投資導向。第三全球,幹中學機制。這三個也制約著我國的結構轉型。我們認為中國未來的結構轉型必須通過效率引導,政府雖然在中間起到比較大的作用,但是必須記住政府不能取代市場、政府不是企業、也不是個人。結構轉型必須通過所有人們的行為、企業的行為以及産業變革來實施。
我們提出了以下意見。通過市場化改革引導和實現結構調整。必須保持製造業的競爭優勢,不能把製造業快速從城市中趕出去,實施快速的退二進三。推動服務也與工業的結合及提高服務業的貿易水準。通過政策引導結構調整,特別是通過政府特殊政策的支援,比如金融、稅收支援,使得企業和個人在經濟轉型中發揮主動作用,使結構向良性方向轉化。以上是我們彙報的主要內容。謝謝大家!
2012-06-16 12:03:51
- 張平:
從全世界的結構變革看,提高效率才是根本。現在隆重請出張連城院長進行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發佈。
2012-06-16 12:04:18
- 張連城:
我代表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發佈2012年的城市生活品質指數,今年的主題是“生活成本拖累生活品質滿意度的提高”。
向大家彙報四個方面的問題。首先彙報對本次調查的幾點説明。
2012-06-16 12:05:48
- 張連城:
2011年我們首次對30個省會城市的生活品質進行了調查,並且發佈了城市生活品質指數,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和人們對生活品質的普遍關注。為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品質和經濟運作品質的提高,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繼去年以後在2012年從3月-5月利用三個多月的時間對35個城市的生活品質進行了調查。
下面是35個城市,今天將公佈35個城市通過調查所取得的生活品質的結果。
為了使本年度的調查結果更能客觀、全面、準確的反映城市生活品質的水準,今年的調查工作做了一些調整,包括對指數體系的調整。第一個方面的內容調整是增加了調查的城市樣本數量,從去年的30個省會城市樣本的基礎上,增加到現在的35個城市,大連、青島、寧夏、廈門和深圳這五個計劃單列市納入其中。第二個方面本次調查採用國內通用的電腦輔助電話調查方法,前三或前四位電話號碼保證調查樣本在空間上分佈的廣泛性,後四位號碼是隨機抽取的,保證了調查的隨機性。這次調查增加了問卷調查的樣本數量,總計共撥打21.8萬多個電話,産生有效隨機樣本9516個,比去年增加了近50%,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調查的精確度,95%置信度下指數的絕對估計誤差從正負0.27下降到正負0.24以內。
在計算客觀指數時,所有涉及到人口數據今年採用的是常住人口,顯然使用常住人口計算有關每人平均收入或者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可能更能客觀反映一個城市的生活品質。
城市生活品質指數體系(CCLQI),包括主觀滿意度指數、客觀滿意度指數(社會經濟數據指數)。主觀滿意度指數包括五個分指數:生活水準滿意度指數、生活成本滿意度指數、人力資本滿意度指數、生活保障滿意度指數、生活感受滿意度指數。這五個指數通過8個主觀問題問卷調查形成。客觀指數包括五個方面:生活水準、生活成本、人力資本、社會保障、生活感受的客觀數據的計算獲得的指數。這五個客觀分指數涵蓋了8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
2012-06-16 12:07:02
- 張連城:
今年和去年不同,去年把主觀指數取40%的權重,客觀指數取60%的比重,加權平均得到總指數,加權平均的方法賦予了更多主觀因素,所以今年不再進行加權平均,而是把主觀滿意度指數和客觀指數單列。
第二,主觀滿意度指數體系的調整和調查結果。
通過對主觀滿意度指數的調查我們發現生活品質滿意度指數,今年已經越過臨界點進入滿意區間。中國城市生活品質主觀滿意度指數,每個城市主觀滿意度指數都是由最左邊一欄的五個分指數算術平均得到的。五個分指數涵概了八個主觀問題。這八個主觀問題都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通過電腦輔助電話調查的方式獲得答案。並且給各種答案以不同的賦值。例如對第一個主觀問題提出:你對您的收入現狀滿意嗎?如果他説非常滿意是100分。他説非常不滿意是0分。要説差不多、一般就是50分。生活成本滿意度指數,我們問:您所在的城市的生活費用或者生活成本是高還是低?他説很高就是0分,他説很低就是100分,他説不高也不低就50%。
2012-06-16 12:08:58
- 張連城:
通過電話調查我們今年得出的35個城市的主觀滿意度指數的結果是:
第一:長春。第二:杭州。第三:石家莊。第四:濟南。第五:合肥。排後五位是:貴陽、蘭州、南昌、昆明、哈爾濱。北京排在第28位,去年是第20位。上海排在第20位。廣州排在第25。35個城市生活注意度的平均值躍過了滿意和不滿意的臨界點50.88分。需要説明的是,總體上看去年的平均值是49.71,今年是50.88,儘管差不多,但是是質的飛躍。
從單個城市來看排名上升幅度較大的城市有長春,去年的第10名到今年的第1名。石家莊去年的21名上升到第3名,福州從去年的11名上升到第6名,天津從去年的第17名上升到13名,鄭州從去年的第19名上升到第15名,長沙、上海、呼和浩特、武漢都是排名上升幅度較大的城市。排名幅度下降較大的城市有貴陽由去年的第15名下降到今年的第35名,蘭州由第二名變成第34名,哈爾濱去年排名第2,今年排第31名,海口去年排名第一今年排名23。
為什麼這些城市有的進步?有的退步?完全可以從下面的五個分指數的變化中得到説明。從地區分佈來看,(圖)綠色是主觀滿意度比較高的,我們稱為一級地區。藍色是主觀滿意度次之的地區。主觀滿意比較差是橙色。地區分佈呈現從東到西、由高到低的變化順序。
主觀滿意度總指數排名有高有低可以從五個分指數得到説明。城市生活水準主觀分指數,主要用收入現狀和收入預期描述。排名靠前的五個城市:杭州、合肥、行口、福州、長春。後五位排名是蘭州、瀋陽、太原、南昌、西安。
城市生活成本主觀分指數,滿意較高的城市:合肥、濟南、長春、石家莊、天津。排在最後五位是:北京、烏魯木齊、大連、深圳、上海,這些城市的滿意度指數比較低。
2012-06-16 12:13:49
- 張連城:
城市人力資本主觀分指數,我們用您本人或您的子女受教育狀況是否滿意描述,我們向受訪者提出問題,您認為您所居住的城市安全嗎?排在第一是寧波、二是長春,然後是石家莊、福州、青島。最後五名是西安、南昌、貴陽、昆明、太原。
城市社會保障主觀分指數,用醫療保障、養老保障、安全狀況描述,杭州、寧波、長春、廈門、重慶排名靠前,長沙、海口、南昌、昆明、貴陽排後五位。
城市生活感受主觀分指數,通過對生活節奏和生活便利度的調查,認為生活節奏比較慢、生活比較便利的城市是銀川、廈門、杭州、長春、南京。城市生活感受主觀程度較差的城市是蘭州、呼和浩特、昆明、北京、哈爾濱。
從全國35個城市總體情況看,在構成主觀滿意度指數的5個分指數中,受訪者滿意度依次降序排列是人力資本滿意度指數59.42,社會保障滿意度指數59.19,生活感受滿意度指數55.63,生活水準滿意度指數是51.28,都越過了臨界點50分,唯獨生活成本滿意度指數28.91,主觀滿意度總指數平均值50.88。
2012-06-16 12:15:49
- 張連城:
在主觀調查中,今年增加了我們指標體系外的專項調查就是35個城市的房價預期調查。通過撥打的20多萬個電話和9000多個有效樣本得出的數據是海口、西寧、貴陽、蘭州、廈門這些城市的分數接近60分或超過了60分,這説明在這些城市預期房地産價格還有較大的上升幅度。只有青島和杭州兩市預期房地産價格可能會有所下降。而濟南認為房地産價格在未來一兩年可能不升也不降。我們提出的問題是:你認為你所居住的城市房地産今後(1-2年內)是漲還是跌?如果説大漲100分、如果説大跌0分,如果説不漲也不跌50分。通過對城市房價預期調查發現低於50分的城市只有杭州、青島。一個城市是臨界值濟南,其他32個城市都在50.39-64分之間,均值達到54.99,存在著普通的房價上漲預期,數據表明,除杭州、青島兩城市預期房價看跌,濟南看平,其他32個城市預期房價都在看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這次調查是在房地産調控最嚴厲,包括宏觀調控、行政控制、政策打壓的大環境中,3月-5月中得出的數據,這種環境下人們仍然存在著房價上漲預期,因此在中國房地産價格恐怕不漲也難。
2012-06-16 12:16:52
- 張連城:
第三,35個城市生活品質客觀調查。
東部地區的生活品質總體佔優。再回顧生活品質體系,客觀指數包括五個分指數,涵概8個一級指標和20個二級指標。今年在指標體系當中引入了房價收入比和基尼系數這兩個數據。這兩個數據對衡量生活品質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反映生活品質客觀指數的20個社會經濟指標我們進行了重新歸類,最終都體現在五個客觀分指數當中,使每個分指數涵概的內容變得更加科學,今年的客觀指數與去年相比更客觀、全面和準確的反映一個城市的客觀生活品質。
20個客觀指標,其中紫色的指標是今年新增加的。20個指標用歸一化平權的方法,形成8個一級指標,再把8個一級指標求平均比如收入、水準、生活改善指數,形成五個客觀分指數,五個客觀分指數再加總除以五就是每個城市各客觀指數。
城市生活品質客觀指數計算方法,就是像我們剛才所説的幾點,通過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中國城市生活品質客觀總指數的得分和排名是,前五名的城市:北京、廣州、深圳、上海、南京。排在後五名的是:西寧、南昌、重慶、烏魯木齊、蘭州。需要説明的是,我們雖然在這個表當中把2011年的排序也列入了,但是需要説明的是今年的排名和去年的排名沒有可比性,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來計算每人平均收入水準、每人平均綠地面積等等,今年使用的是常住人口,去年使用的是戶籍人口,所以今年的排名數順序和去年的排名順序沒有可比性。但是我們還是把兩年的數據都列在這裡。客觀生活指數的地區分佈來看,與主觀生活品質地區分佈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總體上還是東部地區佔優。
2012-06-16 12:33:17
- 張連城:
生活品質客觀指數的排名順序也可以由五個分指數來説明。第一個分指數是城市生活水準客觀分指數,包括我們剛才所的消費率、每人平均財富、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這些客觀的數據都是從官方發佈的文件當中獲得,具有權威性。
生活水準客觀分指數,北京、上海、杭州、廣州這些大城市排名居前,且西寧、銀川、浪蘭州這些城市排名居後。
生活成本客觀分指數,計算方法和前面的方法是一樣的,城市生活成本比較低的城市有呼和浩特、昆明、長沙、石家莊、南昌、重慶等等這些城市,而生活成本較高的城市是海口、北京、杭州、上海、太原、寧波、烏魯木齊這些城市。
城市人力資本客觀分指數。我們使用的是教育提供指數和教育文化娛樂支出比等等指標來衡量,通過對這些指標的計算,城市人力資本客觀分指數排名靠前的是廣州、南京、西安、北京、太原、上海,排名靠後的是西寧、青島、石家莊等中小城市。
城市社會保障客觀分指數。我們用社會保障覆蓋率、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失業保險覆蓋率等客觀數據來描述。通過計算的結果是深圳、北京、廈門、上海、廣州等這些大城市排名靠前,而西寧、南寧、福州等城市社會保障客觀分指數偏低。
最後一個指數是生活感受客觀分指數,這個指數包括生活便利指數、生活環境指數,今年又加了已減基尼系數指數,用這些指數來描述城市居民生活感受,排名靠前的是北京、深圳、武漢等城市,排名靠後的是重慶、成都、鄭州、貴陽、合肥。
從全國35個城市總體情況來看,生活品質客觀總指數的5個分指數依次降序派排列是:人力資本、生活水準、生活成本、生活感受,最後是社會保障,平均值得54.56,也略過了滿意和不滿意的臨界點,50分。最後我向大家彙報的一個問題是結論和啟示。
通過本次調查給我們的第一個結論和啟示是城市居民的滿意度有所提高。這實際上剛才已經説了,去年是沒有越過50分這個臨界點,今年已經基本越過了臨界點,表明質的飛躍。
2012-06-16 12:34:13
- 張連城:
生活品質滿意度的整體提高可能説明中央政府的民生工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我們的經濟生活當中,去年的兩個反差依然存在,第一個反差是快速的經濟增長與生活品質的提高,從1978年到2011年,中國年均經濟增長率近10%,但是沒有能夠給人們的生活品質的提高奠定一個好的基礎,或者説人們的生活品質並沒有因為經濟的快速增長得到相應的提高,特別是主觀滿意度總指數只有50.88,客觀總指數平均值也只有54.56,這可能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就是中國快速的經濟增長主要是投資拉動的,而不是消費拉動的,人們從高速經濟增長當中沒有能夠分享到贏得的經濟增長所給予的好處,至少低於人們的預期。
第二個反差是城市生活品質的主觀感受與實際生活品質之間存在反差,這在大城市當中尤為明顯,例如北京的客觀指數排名第一,而主觀滿意指數排名第28,廣州客觀指數排名第2,但主觀滿意度指數排名第25,深圳客觀指數排名第3,主觀排名第30,上海客觀指數排名第4,但主觀滿意度排名第20。這也許能夠證明行為經濟學所揭示的一個財富與幸福的悖論,更多的財富不一定能夠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幸福,因為人可能是非理性的經濟人,如果一定要把財富和幸福整合在一起的話,那麼人們對財富的幸福感主要來源於鶴立雞群的那種幸福快感,別人每月只有500塊錢,我每個月有一千萬,這才會産生一種財富的幸福感。
給我們的啟示,在經濟發展和人們收入增加的同時,應當更關注於人們的主觀福利。比如一個人參加工作每月的收入是五千,如果他失業每個月的失業也是五千,那麼這個人很可能選擇就業,而不是選擇失業,他認為就業可能給他更大的幸福感,而失業是一種失落。從這個意義上講,增加就業可能比增加社會保障更能提高人們的幸福感。
第三個結論和啟示是:城市規模過大,可能不利於人們生活品質的提高,尤其不能增加人們的幸福感。本次調查表明,生活品質滿意度(主觀指數),排名前10位的城市有:長春、杭州、石家莊、濟南、合肥、福州、寧波、青島、廈門、銀川。在這些城市當中,沒有像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這些大城市的排名都在20以後,説明城市規模可能或對居民生活品質的滿意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城市規模、城市的集聚效應可能存在一個度,越過這個度邊際效用可能為負值。儘管我們還不知道這個臨界值是多大,但是像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規模,可能是不利於人們生活品質主觀滿意度提高的,控制這些城市的規模已經是當務之急。
2012-06-16 12:36:32
- 張連城:
第四個結論是控製成本,已經成為提高生活品質的緊迫問題。生活成本的主觀滿意度與去年相比,進一步下降,去年生活成本的滿意度,30個城市平均值是32.7%,今年生活成本滿意度35個城市的指數平均值是28.91%,通貨膨脹率上升,通貨膨脹預期和房價預期居高不下可能是導致生活滿意度指數下降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中國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已經進入世界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直列。例如美世顧問管理公司在6月12日的一個調查結果是,中國已經有三個城市進入生活成本最高的世界城市之列,第一是香港,排名第9,第二是北京排名16,第三是上海排名17。金融時報在2012年6月12日,有一篇文章題目叫“中國的大城市的東西貴嗎?Yes。宜居嗎?No”這也從外國人的視角反映中國的生活成本在急劇上升。
2012-06-16 12:36:58
- 張連城:
最後是房價的變動令人擔憂和無奈。
本次調查顯示,房地産價格存在著上漲預期。根據宏觀經濟學的原理,預期房地産價格上升如果很普遍的話,就可能會導致下一期的房價水準真實上升,而房價水準的上升會進一步推高通貨膨脹水準。另一方面,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城市居民對於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和高起的房價非常不滿,但是另面城市居民又存在著一個房價上漲的預期,顯然顯示了百姓對房價上漲的擔憂和無奈,中國城市生活品質研究中心研究院對本次35個城市生活品質的調查,給我們的啟示就在於中央民生工程的深入實施有利於居民生活品質的提高,但城市居民的生活成本仍舊偏高,只有進一步有效地遏制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穩定物價總水準,管理好通貨膨脹預期,才能進一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質。
對於地方政府來説,在重視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更應注重民生建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創新和保障改善面生的制度性安排,在城市居民實實在在改善的同時,更要提高城市居民對城市生活品質的滿意度。這可能是給我們的一個最重要的啟示。
我的彙報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2012-06-16 12:37:25
- 張平:
謝謝大家,大家辛苦。(上午會議結束)
2012-06-16 12:37:45
- 郎麗華:
各位專家、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
2012-06-16 13:59:27
- 郎麗華:
今天下午第一位發言人是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教授,他報告的題目是“三重因素疊加下的經濟回調”。
2012-06-16 14:00:36
- 張卓元:
謝謝主席。我對當前經濟回調講點看法。
2012-06-16 14:00:51
- 張卓元:
今年中國經濟出現比較明顯的回調現象,GDP的增速將從2002年以來,第一次要降到9%以下,有的季度,比如第二季度,甚至有可能降到8%以內,我們現在只有按季度算GDP,沒有按月份算。為什麼會出現經濟回調現象呢?我個人認為主要有三重因素決定。第一,這是2003-2007年連續五年GDP的增速高達兩位數以及兩位數以上,大量透支資源、環境和過分壓低勞動報酬,因此要求經濟再平衡的結果。記得2004年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討論經濟形勢的時候曾經有兩種不同意見,一種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如果超過兩位數,特別是連年超過兩位數必然會走向過熱,需要適當的疏解宏觀經濟政策。另一種認為中國經濟怕冷不怕熱,增速高一點沒有必要進行緊縮。當時我個人是持前一種意見的。但是當時主流的觀點,包括領導人的講話是持後一種意見的。經濟的兩位數增長一直持續到2007年,那時候才有比較多的人發現經濟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逐漸嚴重起來。同時還出現所謂“三過”問題,固定資産投資過快、信貸投放過高、貿易順差過大的問題突出。2007年GDP增速達到14.2%,2008年CPI漲幅達到5.97%。所以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講到當前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的時候也説突出的是經濟資源增長環境代價過大。即使2008年不爆發國際金融危機,中國調整經濟也勢在必行。調整經濟首先要求把過高的經濟增速適當的降下來,這是我考慮的第一個因素。
2012-06-16 14:01:26
- 張卓元:
第二,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反應有點過度,主要是靠大規模投資、“鐵公基”項目和天量的投放貸款造成的後果。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至今一些主要的發達國家,還受它的困擾,特別是歐元區。與此同時,還要看到這些危機和1929年的經濟危機有相當不同之處,這次危機只是使2009年全球經濟收縮0.7%,此後幾年恢復為正增長。2000年、2001年全球經濟分別增長5.1%和4%,預計2012年全球經濟仍將增長3%多。現在回過頭看,我國2009年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是否有點過度,4萬億的投資刺激計劃,近10億的天量貸款帶來了又一次大規模的粗放擴張。2009年全球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負增長,其他國家低迷的情況下國經濟增速高達9.2%,2010年進一步增長10.4%,使得國民經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加突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如果當年刺激計劃不是那麼龐大,貸款不是那麼天量,假如保持7%-8%的增幅,這也是全世界最高的。2010年和2011年的通貨膨脹率,包括房價的上漲率就不會那麼高,轉方式、調結構就有可能取得一定的進展。現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政策選擇的餘地也可能會大一些。但是這已經都過去了,遺留下來的問題只有以後慢慢解決了。
2012-06-16 14:02:54
- 張卓元:
第三,這是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持續高速增長,每人平均GDP超過五千美元以後,經濟增速將逐步放緩的必然結果。我國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以後,經濟迅速起飛,1979年-2010年年均GDP增速9.9%,2011年GDP達到47萬億元人民幣,經濟總量從2010年開始成為全世界第二位,每人平均GDP2011年達到5400美元進入中等偏上國家行列,這是令世人矚目的成就。根據世界銀行對許多國家經濟發展史的研究,一個國家在進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以後,如果繼續延續粗放擴張,追求經濟增速,不更新發展思路和戰略,不協調好經濟增長和保護自然環境關係,不改善居民的收入分配結構,讓老百姓分享發展的成果,就容易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無法跨進高收入國家行列。中國從2003年就提出要科學發展,又提出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這些都是避開中等收入陷阱的正確選擇。要實現科學發展,切實推進轉方式、調結構就必須放棄微增長主義,適當放緩經濟增長增速,主要精力用在提高經濟增長品質和效益上,做到經濟轉型、産業升級人人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要促進經濟增長向出口拉動投資拉動向消費、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真正做到這三個轉變就要告別兩位數的增長,逐步進入次高增速或者中高增速的新階段。中國經濟回調是同經濟轉型結合在一塊兒的,是為經濟轉型創造比較良好的環境。當前中國經濟轉型有兩個目標,一個是要克服國民經濟比例失調,一個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投入轉變為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力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這兩個目標是相互促進的,克服重大經濟比例失調包括基本收入差距擴大是轉方式的必要前提。轉方式能夠有力促進經濟實現再平衡。我們要為這兩者之間做到良性互動而不懈努力。
2012-06-16 14:04:54
- 張卓元:
從上面可以看出來今年中國經濟增速回調有客觀必然性,是很正常的。當然不能夠回調過猛,比如增長率一下子跌到7%以下,這樣首先政府和官員就承受不了,因為今年要召開黨的十八大,經濟增速如果跌幅過大,不僅就業問題比較突出,政府的政績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政府採取一些刺激措施,穩定經濟增長是必要的。今年一季度GDP增速降到8.1%,這個數字是可以的。4月份以來的經濟情況,特別是4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0.7%、出口增長4.9%、工業增加值降到9.3%,5月份9.6%,稅收增長2.6%。這些情況促使政府出臺穩增長措施,包括加快批准大型項目建設,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降息,放寬市場準入,進一步鼓勵民間資本擴大投資等等。1-5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4%多一點,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名義增速達到20%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實際增速達到了兩位數,出口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特別是5月份,就業形勢比較穩定,沒有出現2009年初大批農民工回鄉的現象,這決定了中國經濟增速今年不太可能掉到7%,現在的問題是刺激措施不能再搞天量的貸款,不宜以“鐵公基”項目帶動。總的方向是逐步使消費成為主要的增長動力源,這個問題很多經濟學家都指出過,我這裡就不再詳論述了。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2012-06-16 14:06:52
- 郎麗華:
謝謝張教授,他提出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再平衡問題,這是我們未來經濟發展的一個深層次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了經濟發展目標的問題。下一位發言的是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胡乃武,他發言的題目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潛力分析。
2012-06-16 14:08:56
- 胡乃武:
各位專家學者,我發言的題目是“我國未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潛力分析”。我想談三個問題,第一,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趨勢。但是我們對未來我國經濟增長前景不必持悲觀態度。第二,我國未來雖然有快速增長的潛力,但是我們應當保持一個適度的經濟增長。第三,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結構基礎。
2012-06-16 14:12:25
- 胡乃武:
第一,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趨勢,但對我國經濟增長前景不必持悲觀態度。2010年以來,我國經濟經歷了下行階段,經濟增長率直線下降,2012年一季度GDP下降到8.1%,是近十個季度的最低點。第二季度經濟下行趨勢依然明顯,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增長乏力,特別是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負面拉動作用增強。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有著多方面的原因,這裡主要從國內需求、國內需求和經濟結構三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2012-06-16 14:13:18
- 胡乃武:
(一)目前國際經濟正處於經濟週期的復蘇階段,致使我國經濟外部需求不振。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受到重創,主要經濟體經濟恢復仍然緩慢。美國經濟雖然開始回升,但是由於它出臺再工業化政策,改變産業主要方向,實施貿易保護主義,製造貿易摩擦,所以對外需求增長有限。歐洲國家面臨債務危機,處於經濟衰退邊緣。新興市場國家經濟增長活力不足,並受控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因此我國經濟增長受到外部需求不振的嚴重制約。
(二)從投資需求看,投資和消費需求的增長仍然無法彌補外部需求的下降,隨著政府在金融危機時期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政府投資趨於下降,加以民間投資增長緩慢,在消費需求方面由於居民收入增長速度大大慢于經濟增長速度,醫療和養老保障體系沒有到位,所以依靠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遠遠沒有發揮出來。
(三)國內經濟結構不協調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收入分配結構、區域結構和城鄉結構都存在不合理的狀況。近幾年來,鋼鐵、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産能過剩問題仍然突出,房地産業的火爆使得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受到衝擊,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平穩發展。面對當前經濟發展下滑的態勢,一些學者對未來我國經濟發展持悲觀態度。認為我國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會下滑到7%以下,甚至認為會出現滯脹,對此我不敢茍同,我始終認為在未來10-20年,我國仍然有著持續快速增長的潛力,認為在20030年之前,我國仍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發展的階段,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加速發展,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的增長都有著廣闊的空間,就拿城鎮化來説,國家統計局2011年統計公報顯示,我國的城鎮人口已經達到6.9億人,城鎮化率達到51.3%,未來20年我國的城鎮化率會達到70%以上。目前,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1.5億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在內則有4億人,這4億人由農民轉變為市民,他們的消費需求必然有較大的增長。伴隨著城鎮化的加速發展,城市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建設以及第二産業和第三産業的投資都會迅速擴大,所有這些都説明,未來我國經濟有著以內需經濟拉動為主的持續快速增長的潛力。
2012-06-16 14:14:26
- 胡乃武:
下面講第二個問題。我國未來雖然有快速增長的潛力,但我們應當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未來20年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繼續追求10%以上的高速增長,而應該保持適度的增長。根據我們的初步預測和分析,在未來20年中,前10年平均增長率預計為8.5%以上,後十年平均增長率預計為7.5%以上,總體能保證百分之百以上的增長率。我之所以對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持樂觀態度,主要基於以下兩點考慮:其一,這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是粗放型的,經濟發展對能源和資源的依賴度過高,單位GDP的能耗和資源消耗都顯著高於發達國家,而我國的每人平均能源和資源佔有量卻大大低於發達國家,能源和資源的支撐能力已經不允許我們繼續追求10%以上的高度增長。其二,解決我國經濟結構方面諸多問題,奠定我國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結構基礎,亦需要我們保持一個適度的經濟增長,以便為我國經濟階級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仍有充裕的迴旋餘地。
2012-06-16 14:15:25
- 胡乃武:
下面講第三個問題。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結構基礎。當前,我國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在需求結構方面,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不協調,投資需求增長過快,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消費需求增長緩慢。內需外需不協調,外需的增長是對外開放的必然結果,把對外依存度過高,經濟增長受外部影響過大,這會增加我國經濟增長髮展的外部不確定性的風險。在國際方面一是産業層次低,我國製造業已經形成穩步優勢,據有關部門統計,在國際標準分類的22個大類中,我國製造業有7大類名列第一,有15大類名列第三,但是由於我國處在世界製造業産業鏈的中下游,所以總體的附加值不高。二是産能過剩問題突出,不僅鋼鐵、化工等傳統産業産能過剩,而且在一些新興産業也有所顯現。在産業結構方面,我國的産業結構的演進大致符合一般經濟規律,就是從一、二、三逐漸轉變到二、三、一,開始向三、二、一轉變。但是目前我國第一産業的基礎地位仍然不強,第三産業發展繼續滯後。在收入結構分配方面,收入差距過大,居民收入在GDP增長中所佔的比重過低,帳戶收入所佔的比重偏大,這是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
2012-06-16 14:17:07
- 胡乃武:
優化或調整我國的經濟結構,應當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2012-06-16 14:20:40
- 胡乃武:
一是遵循産業演進規律,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直至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第三産業發展了,就可以增加就業崗位,減輕就業壓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二是調整收入分配結構,顯著提高居民收入佔GDP的比重,相應的降低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使職工的工資隨著勞動生産率的提高而提高,實施結構性減稅,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使企業保持合理的盈利水準。
三是積極發展戰略性新型産業,使列入“十二五”規劃的節能環保産業、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高端轉裝備製造業和新能源汽車産業儘快地形成産業化體系,這類新興産業代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正在形成新的一次産業革命,這正是我國實現經濟趕超和跨越式發展的新的歷史機遇所在。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2012-06-16 14:21:01
- 郎麗華:
謝謝胡乃武教授,我感覺今天的發言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從經濟增長方式上來説,中國必須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從可持續的角度來説,中國必須進行結構調整。今天上午和下午的發言,各位嘉賓都闡釋了這樣的觀點,這是一種共識。
下一位發言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楊聖明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關於加快廣義價格改革問題。有請。
2012-06-16 14:22:22
- 楊聖明:
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大家好。我今天講的題目是:關於廣義價格改革問題。這個題目下講三點:第一點什麼是廣義價格改革?第二點為什麼現在要強調改革?第三點是怎麼樣改革,提三點意見和建議。
2012-06-16 14:23:44
- 楊聖明:
第一,什麼叫廣義價格?廣義價格一般又稱為生産要素價格,也就是我們要投入到生産過程當中的一些産品價格,就是生産投入型的價格,這三個詞兒差不多,這就是廣義價格,它和最終産出的價格是不一樣的。最簡單的理解就是生産要素價格,第一要素是人,人這個勞動力的價格就是工資,第二要素就是資本,資本的價格就是利息,第三要素是資源的價格,土地的價格等等。這就是今天説的廣義價格,我今天主要是談這一類的價格改革問題。
2012-06-16 14:24:21
- 楊聖明:
為什麼要強調這個改革呢?三點理由。第一,是我們繼續推進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我們的經濟改革並沒有完成,還要繼續往前推進,而這個推進的總方向還是要到市場去更好的作用,特別是在宏觀經濟調控方面,要發揮作用。我們通過市場的改革,讓什麼發生作用呢?就是要價值規律發生作用。大家知道,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而這個規律可以説考慮調節手段,比如説在資本經濟條件下也是通過這個手段,經濟危機也是一個調節手段,把過去的一些問題都能充分的曝露出來,而且能夠慢慢找出解決的辦法。所謂調控的作用是政府有,價值規律也有,這個作用必須進一步的發展市場經濟,才能給價值規律提供一個活動的場所,而價值規律通過什麼作用呢?通過價值。只有價格合理,價值規律才能起作用,如果價格不合理,或者是南轅北轍,那就要強硬地拿回來,所以針對價格必須在合理的範圍內進行調節,否則市場經濟不起作用。所以今後市場的改革還有很多的路要走,特別是我剛才説的資本問題、勞動力問題、匯率問題、利息問題,各種能源問題、各種資源問題,比如説土地和水等重要資源,水的價格是非常重要的,土地大家也知道,這些價格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這些價格不合理,何談市場經濟,這是基礎。這是我們今後推進改革,要價值規律發揮調節作用,必須找一個合理的價格,通過改革把我們的價格,特別是要素價格,調整到基本合理,很難説完全合理。現在是很不合理的。
2012-06-16 14:25:34
- 楊聖明:
第二,是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需要。我們現在的價格扭曲,好像效率很好,有一些企業和行業很好,但是價格不對,國家壟斷的價格,他坐那兒還能得到那麼多利益。銀行賺得錢太多了,它怎麼賺的呢?就是存貸差很大,而且獨家壟斷利息,銀行的效益怎麼説呢?我們許多的廣義價格是扭曲的,比如勞動力價格,有的説太低了,特別是在一些重要的行業,比如説農産品,農産品為什麼今年這裡不行了,明年那裏不行了,主要是農民的收益太低,勞動力都不在農村幹了,都跑城裏來了,那農村怎麼辦呢?所以我覺得農業的很多問題還是在農産品價格不合理、農民收入不合理。在價格改革當中,還有很多的問題,農産品裏頭,土地價格、水價格,我們農産品裏面有沒有土地的成本在裏面呢?有沒有水的成本在裏面呢?這裡面都有問題。我們現在許多的行業,由於價格扭曲引起功勞也是扭曲的,也的行業看起來功勞很大,有的行業看起來沒有功勞,實際上是價格不合理。我認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各個行業要有一個合理的價格體系,才能促使其轉變增長方式。
2012-06-16 14:30:37
- 楊聖明:
第三,正確處理國內外的經濟關係需要。國內外經濟關係很複雜,我們就説一下匯率,大家知道中美關係是很重要的,匯率是低了還是高了,匯率的高和低,我認為要考慮兩個問題,一個問題要考慮重要貨幣的關係,比如説和美元的問題,人民幣匯率究竟定多高。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東西是國內的價格基礎,人民幣對外價格不能脫離對內價格的基礎,對內的價格可以説是勞動力的價格、資本的價格、土地的價格、能源的價格,生産要素的價格是人民幣匯率價格的國內基礎,我們現在的人民幣匯率,美國人認為太低,應該使匯率再升值,20%、30%,甚至有的經濟學家提到50%、60%。我們從國內來看呢,我們國內的生産要素價格很多是低的,比如工資、土地、水、環境治理、能源價格,這些東西都沒有算進去,如果把這些價格搞好了,我們的匯率不是低了,而是品高了,這是從國內價格的基礎來看,人民幣匯率已經偏高,而且有虛擬升值因素。我們看國際經濟關係,不僅僅看國外,而且我們要看我們自己國內的基礎。以上是我講的三點,為什麼要強調改革。
2012-06-16 14:32:20
- 楊聖明:
下面講三個建議,第一個建議是要正確處理廣義價格改革和狹義價格的關係。廣義價格改革,最早提出來的“張伯元”同志他是在1996年主編的《價格模式轉換的實踐》提出來的。到現在多少年了?我們的廣義價格改革取得的成果比較少,廣義價格改革進展是很慢的,裏面存在的問題是很多的。
第二個建議是正確處理成本和價格的關係。成本應該是價格的基礎,在價格裏,成本要佔80%以上,甚至要變成85%,我們現在天天講價格,不講成本,成本在中國可以説問題相當之多。
第三個建議要正確處理市場和政府的關係。在價格當中,我有一句話“把價格問題完全交給政府不行,完全交給市場也不行。”必須交給這兩個,這兩個怎麼樣結合是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有時間的話再繼續討論這些問題。
2012-06-16 14:33:55
- 郎麗華:
楊老師提出了廣義價格改革的問題,1996年就提出來了,這麼長時間還是沒有解決這個問題,看來是很難的一個問題,值得我們大家去關注。下面是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小敏老師發言,他的題目是:臨界點的中國。
2012-06-16 14:35:32
- 石小敏:
謝謝大會給我發言的機會,我第一次參加這個會。“臨界點的中國”,我想講兩個觀點。一個是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繼續了,領導人也是這麼説的,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2012-06-16 14:37:00
- 石小敏:
(圖)這裡有一個圖大致模擬一下中國本世紀以來,和80年代、90年代以來不一樣,主要是2002年到2008年這段時間。這是一個拓撲學上的,好像一個"8",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好像這個8字環,上面的圈代表國際市場,下面的圈代表國內市場,主要是2002年到2008年的增長模式,一個建議的模式,我們這裡形成一個真正發展的主戰略,叫做“招商引資、出口製造”,80年代、90年代的所有改革,其實給2002年以後我們這個戰略鋪了很多的基礎條件,有很多硬仗和艱難的探索。但是跨國公司大規模進入中國是本世紀以來,上面的國際市場應該比下面的環子大20倍才對,下面是我們的國內消費市場,現在國內消費市場只佔GDP一半,相當於國際市場的1/20。我們招商引資指導處出口以後,外匯帶來了雙順差。在2008年的時候,我們的國際收支順差已經佔到三分之二以上了,貿易順差三分之一,大宗原材料、各種零配件進口,進來以後,我們這個地方有一個控制調控手段,就是本世紀以來央行的一個最大的變化,它的吞吐基礎關係靠售匯賣匯了,90%甚至百分之百,實際上以前靠給國有企業貸款、給財政貸款,或者再貸款,現在主要靠售匯賣匯,到了2006年的時候,我們的外匯佔款已經超過了我們經驗的每年需要投放的基礎貨幣量,2006年,已經達到一萬億美元的外匯了,以後外匯佔款越來越多,基礎貨幣投出去太多了,央行就發央行的債券或者央票,不斷提高準備金率,來回收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保持貨幣的流動性不要過大。到2008年的時候,我們的準備金率已經從2002年以前平均5%-6%的水準提高18%-19%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
2012-06-16 14:38:06
- 石小敏:
2006年以後我們應該多少放一點兒匯率了,但是不能放在哪呢?主要是金融壟斷不能放,金融壟斷主要靠三個環來管制,利率、匯率、市場準入。這三個環子哪一個放開壟斷就流走了,所以不能放,結果就變成外匯收入越來越多。2008年以前,國際市場不斷擴大的時候,這個效果還不太顯,但是2008年危機發生之後我們就出問題了。從2000年以後,我們的經濟壓不住的好就出來了,資金越來越充沛,財政越來越好,全世界市場經濟最快的,之後國內的建設也開始起來。
2012-06-16 14:43:17
- 石小敏:
但是我們的投資在2008年主體上是圍繞招商引資指導出口的,比如港口的建設,造船、工業開發區的建設七通一平、水電煤氣配套。比如沿著開發區周邊的道路,比如説總部經濟建設,城市裏頭的星級賓館為招商引資服務的,大規模的投資實際上是圍它來轉的。到2008年的時候,因為我們有奧運會,有一部分投資開始轉入和出口關係不大的産業,但是主要是圍繞招商引資,所以這個迴圈非常快,每迴圈一環中國就膨脹一翻,六七年下來,中國就變老二了。但是2008年打斷了,國資市場萎縮,出口不行了,我們的港口負增長,造船負增長怎麼辦?怎麼辦?我們要刺激經濟了,經濟短期跳水。這時候我們的現狀是什麼呢?央行的準備金率18%-19%,生産能力過剩,那麼大的鋼材、水泥等等的生産能力往哪放?原來是十大戰略振興十大産業,怎麼振興鋼材産業呢?國家建立大倉庫收購鋼材,後來發現一年之後都銹了,誰要呢?然後就問計於民,主要問政府部門和央企,大家的意見“造船造房子”,結果那麼龐大的投資,本來投資就很大,2008年我們的毛投資率,固定資産投資的現價和GDP相比,不扣折舊的已經佔55%了。結果2009年到65%、2010年到69%,2010年是最高的,40萬億的GDP,28萬億的固定資産投資。這麼發達的投資市場就減到這裡來了,我們造船、造房子是為了內需,當時我們的內需是什麼呢?大家舉起一個旗幟:城鎮化。説中國還有20年城鎮化的需要,只要城鎮化不斷發展,土地價漲,房價又漲。結果不到兩年的時間發現不行了,幹不動了,從2010年的下半年通脹起來的了,就受不了。發現賣也賣不動了,2010年就開始滿調,2011年又調了一年,這是2012年上半年,又不敢打下去又得慢慢調,但是貸款不能那麼放,利率又有點兒提高了。我們的房子大概是四個部分,一個是公務員用房,通常佔20%左右,一個是拆遷用房,各地不一樣,有的地方拆遷比例很大,這佔了大概四成,還有六成是什麼呢?一部分是投資加投資,保值,還有一部分三成左右就是剛需,最後一個才是市場的剛需。價格一不漲,所謂的投資出去了,現在拆遷等等的困難也在下降,而剛需因為價格漲了一倍到兩倍,所以從2011年下半年房子的銷售就20%、30%的往下掉,到了今年一季度,這個調和去年的同期比又下了很大,這就是我們現在的一個現狀。
2012-06-16 14:44:56
- 石小敏:
我想説的是我們非常輝煌的一個發展模式,到2008年截止了,我們轉向造船、造房子,但是現在轉不動了。我們從2002年到2010年,八年的時間,包括兩年的經濟危機,我們的GDP翻了一翻半,我們的外貿出口翻了兩翻半,外匯翻了三翻半。2008年以後我們轉向這個內需卡住了,2008年以前我們什麼氣氛呢?國際化、全球化、市場化、法制化。當時舞臺上的明星最耀眼的名人是跨國公司的老總。2008轉向這裡以後,不行了,國進民退了,舞臺上最耀眼的明星是大銀行央企,是地方融資平臺,是審批機構。我們的效益是大幅度下降,光投資下降至少比2008年以前下降了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別的效益就不説了。我們走到現在,今年已經很明顯了,這一塊所有四萬億三年內引出了多少投資呢?總數大概是83萬億的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裏頭六七成甚至更多轉到造船、造房子裏來了,現在高鐵這樣子、房地産這樣子。整個這塊佔社會總資金的大概一半到60%以上。這一塊攜帶週轉,本身越轉越慢,已經掉了三分之二了,我們知道社會所用資金可用量是存量乘以週轉速度,由於它的轉動也帶動了其他部分的調轉,現在整個社會資金總量的週轉速度和正常情況下相比大概已經掉了一半以上了,這就是我們的存量資金80幾萬億,顯得還那麼大的時候,我們的實際可用資金已經減少了,減少的非常之多,減少了幾十萬億的可用資金。銀行收不回來這個錢,銀行還要新貸款。銀行想借民間通過理財産品回來,否則銀行的利潤從哪來呢?。所以今年一個措施反映了銀行的窘境。這邊下調貸款利率,那邊在提升存款利率。在2009、2010年地方政府和房地産貸款的時候,假如6到10的貸款利率,土地價一年漲20、30甚至更多,所以這個貸款對他來説是負10%、20%的利率。現在情況是房價每年下降10%、20%,貸款利率下降5%,實際利率是20%、25%,誰能救他們呢。銀行現在沒有錢了。所以真正所謂的小微企業、民間資本現在貸款無門,他們要貸只有高利貸,現在國家想給他們錢都沒有渠道,這就是現狀。
2012-06-16 14:50:30
- 石小敏:
去年10月有一篇發表在中國改革上的文章。中國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一年左右的時間已經跨過了臨界點,從下滑到開始急速下滑。我們説30年來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經濟的發展雖然是階段性的,但是總體上在上升。但是這幾年來,中國整體上也在滑坡,特別是最近這一年多來在加速滑坡。所以我説“臨界點的中國”,中國現在真正的狀況是在滑坡,我認為是擋不住的。當談改革的時候,所謂的改革都是空談,基本上沒有真正改革,改革開放已經離我們很遠了。這是我講的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前景判斷。現在開始加速滑坡,滑到哪兒?到原狀?不太容易。現在斜著滑的,旁邊是坑是溝?還是懸崖?現在要思考了。十八大是很好的時機,如果我們能夠很深刻的結合這30年全球的發展經驗、我們自己的發展經驗,真正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態度,反思我們、總結我們。十八大之後用真正的改革辦法來調整我們的結構,獲得重新增長還是有可能的。但是現在氣氛還不夠,所以短期內經濟的硬著陸,現在大家的共識是掉到6%、7%在中國就是硬著陸了,如果統計部門力度不夠就到了。但是如果改革真正的勇氣、意志和決心不夠,無法突破既得利益格局,中國在短中期第一步掉到中國特色的資産負債表的坑裏,第二步長期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是中國大,中國的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是1/4的日本模式和3/4的拉美模式。
謝謝大家!
2012-06-16 14:52:17
- 郎麗華:
謝謝石小敏先生的精彩演講,中國經濟到了臨界點,硬著陸是不可避免的,大家要共同努力。又提到了我們後面一位發言人要講的問題,就是主權負債表的問題。
有請南開大學當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龔剛教授發言,題目是“論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
2012-06-16 14:54:42
- 郎麗華:
謝謝石小敏先生的精彩演講,中國經濟到了臨界點,硬著陸是不可避免的,大家要共同努力。又提到了我們後面一位發言人要講的問題,就是主權負債表的問題。
有請南開大學當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龔剛教授發言,題目是“論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階段”。
2012-06-16 14:54:42
- 龔剛:
我這個題目和今天霞輝的四個階段的理論有點相似,我分的更簡潔一些,分了兩個階段。
2012-06-16 14:55:51
- 龔剛:
一、關於“兩個階段”的立論
發展經濟學中有幾個概念,“二元經濟”,與此相對應的就是劉易斯拐點,發展中國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無限的剩餘勞動力,關鍵是剩餘勞動力消化完以後是否達到了發達國家水準,不,只能算是中等收入國家水準。還有一個概念Kuzners曲線,它説到底就是有拐點存在。關於Kuzners曲線有很多,有收入分配的、環境的、區域的、內需、産業結構、國際貿易、國際投資,經濟增長方式的Kuzners曲線。這裡有一個數據消費佔GDP比例,在經濟發達中心消費佔GDP很高,然後逐漸下跌,到一定程度又開始上升。投資佔GDP比例也是同樣如此,也有一個Kuzners曲線,一開始很低,然後開始爬高,然後再下跌。當然中國還在繼續爬高。
2012-06-16 14:57:12
- 龔剛:
(圖)Kuzners曲線就是在一個分水嶺有一個拐點。發展經濟學中還有所謂“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就是進入拐點以後拐不出來了,到一定階段每人平均GDP不能上升了,陷入了拐點。陷阱或者拐點實際上代表了Kuzners曲線的拐點。這後面是什麼呢?經濟發展就是每人平均GDP水準的提高,而不是大家的每人平均生産率。每人平均GDP水準的提高有兩大因素,從純數學角度分解就兩個因素,你以前存在著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現在我用起來了,每人平均GDP水準一定提高。第二對於已經使用的勞動力,我更有效的使用,增加勞動生産率。這兩個原因意味著兩個發展階段,根據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GDP每人平均水準的差距,發展中國家要追趕就是要完成一個過程,一是剩餘勞動力的消化階段,二是勞動生産率的提高過程或者説技術追趕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不一定是完全分割的,我個人認為某種程度他們是相互連接的。所以我把它從剩餘勞動力的角度來劃分為兩個階段。
綜上所述,發展經濟學的Kuzners拐點,中等收入國家的陷阱、二元經濟概念事實上都暗含著在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發展過程所必須經歷的兩個階段,而拐點、中等收入及剩餘勞動力消化可以看成兩個階段的分水嶺。
2012-06-16 14:58:11
- 劉霞輝:
當前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第一階段是有這些特點,剩餘勞動力的大量存在,確實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我國農村居民佔30%以上。第二階段是剩餘勞動力已不復存在。當前是什麼階段呢?我認為剩餘勞動力已經不多,有研究説是四千萬、八千萬。我們看電視有一個現象出現招工局長現象。溫家寶去年在求是雜誌上説過勞動力成本的上升看成是推動通貨膨脹的長期和剛性要素。最近統計數字工資增長率已經大於GDP的增長率,非事業單位的工資還不是很高,名義增長14.3%,實際增長8.5%,但是城鎮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工資名義增長18.3%,實際增長12.3%,大於GDP的增長率。當然是私營單位的工資更能反映市場狀態,非私營單位的工資有很多政府因素在裏面。中國毫無疑問是經濟大國,GDP佔世界第二,鋼産量已經連續十幾年為世界第一,石油消費佔世界第二,中國當然處於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交替期。
2012-06-16 15:00:17
- 劉霞輝:
到了第二階段,經濟增長模式應該怎麼樣的呢?經濟增長就是投資主導的,投資主導實際上也意味著剩餘勞動力的消化。投資是建廠,建新廠房需要新工人,投資了,建了新廠,沒有新工人進來,投資是無用的。所以前提的條件,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方式的前提條件是社會中存在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現在剩餘勞動力沒有了或者漸漸的很少了,要體現為工資的上漲。未來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之間的矛盾可能會越來越激化。一部分是通貨膨脹上升、GDP和通貨膨脹是正相關的,以後這個數據估計會不斷地往上移動,有可能在較高的通貨膨脹下實現較好的滯脹率。這樣一對矛盾在不同國家和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具有不同程度的表現。在經濟發展的第一階段,這一矛盾並不十分突出,從而中國可以相對較小的通貨膨脹來實現經濟社會的高增長,為什麼。然而,當中國經濟進入其發展的第二階段時,這樣一對矛盾將表現更為突出。
2012-06-16 15:03:49
- 劉霞輝:
第二階段經濟增長的動力。第一階段的經濟增長把需求控制住就可以了,經濟增長既有供給也有需求。第二階段從供給角度來講動力非常不足,首先有大量的上調動力,第二有大量的投資,生産能力逐步過剩,體制改革等等還會使得勞動生産率提高。到第二階段以後,彈性的需求是沒有問題的,宏觀調控實際上就是調控需求,是不考慮供給的,但是我們一定剩餘勞動力消化以後,我們供給的動力本來有兩個: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和剩餘勞動力,現在剩餘勞動力沒有了,唯一動力就是勞動生産率的提高,而勞動生産率的提高只能來自技術進步。所以新的經濟增長方式本質上是以一種以技術進步為核心的供給推動型的經濟增長方式。
2012-06-16 15:05:20
- 劉霞輝:
宏觀調控和制度改革。第一階段任務相對簡單,將剩餘勞動力使用起來,投資、建廠就使用起來了。從而宏觀調控對維持經濟的高增長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第二階段任務更為複雜,第二階段是要提高勞動生産率,高效使用勞動力,這時候宏觀調控起到的作用可能不是很大,相對應的制度更為重要。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制度,我們需要的制度一定要保證産生足夠的激勵機制,我們具有競爭意識、創新意識、研發意識,實際上更多是體制改革,不僅僅是針對國有企業的體制改革,還有針對教育體制,比如技術研發問題,國有企業根據沒有技術研發,中石油企業規模很大,肯定列入世界五百強的規模,但是有沒有研發。所以我想説,更多的中央文件是提倡創新,創新和研發是不一樣的概念,創新就是把已有的知識轉化為勞動生産率,創新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投資,這個前提條件是足夠的技術資源。企業裏面有很多技術存量,有很多圖紙、有很多設計、有很多專利,這些東西如果沒有是沒有用的。以前談創新是引進技術,幹中學,我們永遠是幹中學嗎?好的技術人家也要封鎖的,必須要自行研發,自行研發是很大工程。中國真正想趕上美國成為大國必須要靠自行研發,這是中國趕上發達國家的唯一途徑。
謝謝。
2012-06-16 15:06:16
- 劉霞輝:
謝謝龔剛教授,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目前發展所處的階段。其實我特別一個關心剛才提到的問題是目前中國剩餘勞動力在減少,未來面臨就業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現在高校最關心的就是就業難問題,將來一方面怎麼把剩餘勞動力減少,同時又出現了結構性失業問題,怎麼樣結合起來,怎麼樣創造更多新的就業機會,適合新的高校就業生。
2012-06-16 15:12:03
- 劉霞輝:
下面有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教授,他演講的題目是:內需可持續增長的結構基礎以及政策選擇。
2012-06-16 15:12:29
- 楊瑞龍:
本來我想談一個結構問題,後來考慮到在有限的時間內談這個問題題目太大,還是談一下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看法,這可能比較簡短一點。
2012-06-16 15:12:50
- 楊瑞龍:
首先,去年年初開始我們宏觀經濟一路下行。因此很多人,特別是媒體對學者提出了批評,説你們沒有預見中國經濟在2009年一季度以後,一路復蘇以後出現了急速下滑。如果大家關注人民大學宏觀經濟論壇,我們在2009年年底四季度的宏觀經濟分析報告中已經預見到中國宏觀經濟的未來走勢並不是“V”字型的走勢,也不是“U”字型的走勢,而是“W”型不對稱的走勢。我們當時的判斷是:在經濟內在慣性政策持續刺激和世界經濟反彈多元作用下,中國宏觀經濟在2010年延續增長的態勢,從GDP同比增速來看,中國宏觀經濟在短期內呈“V型”,在中期呈現“W”走勢,在2011年到2012年依然存在較強的中期下行。為什麼我們作出這個判斷?我們認為2008年下半年的強有力的刺激計劃可能帶來相當多的負作用。因為這樣的刺激政策,主要是以政府為主體的投資拉動型的復蘇。這樣的復蘇主要是以重化工業為主體的復蘇,並且以大規模出口流動性為代價的復蘇。這樣的復蘇可能在之後研發資産價格的泡沫化以及通貨膨脹。並且在資産價格的泡沫化會擠佔實體經濟,並且這樣的刺激計劃並不能夠有效的解決結構問題。所以當時我們判斷2011年-2012年經濟將重新下行。到2010年底我們進一步明確了判斷,2008年-2012年將遵循“W”走勢。2010年四季度到2010年四季度中國宏觀經濟多重力量的作用下可能步入次蕭條。因此説我們還是相對比較準確的預測到在2009年就預測到2011年的走勢,就是所謂的不對稱的“W”走勢,中國經濟重新走入下行通道。
2012-06-16 15:13:51
- 楊瑞龍:
本輪下行可能比我們的預期還是要超出一點,就是下行強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從現行數據來看,二季度下行速度在加速擴大,有可能跌破8%。之所以出現超預期的下跌主要有以下因素:一是世界經濟復蘇步伐放緩,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持續發酵對中國外需和資金面的衝擊超出了預期。本輪的經濟下滑在相當大程度上是具有輸入性衰退的特徵。我們以為中國經濟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世界經濟,其實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度是有限的。而中國經濟被世界經濟綁架的內在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我們不要夜郎自大,其實我們還是被世界經濟所掌控的。二是國內刺激政策的退縮以及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的出臺,導致了宏觀經濟緊縮效應比預期大。現在看來相當多的政策存在著過度的嫌疑,2011年導致了中國資金鏈過於緊張,監管套利行為大幅度上揚,金融扭曲和金融風險在2010年被極大的放大,特別是過快的退出的資金計劃使得投資速度下滑特別快,導致了投資項目的連續性出現問題。三是資産價格回落導致的去杠桿與生産價格下滑,這樣加劇了企業經營環境的惡化,資金鏈緊張、銷售鏈緊張,比預期的還要冷。金融加速器和成果加速器的逆轉加大了經濟下行的力量。四是由於國內短期事件,去年有伊朗事件,有朝鮮事件,以及國內數據的下滑導致市場情緒波動比較大,國內經濟主體的信心和預期在2011年出現惡化,從而導致資金流動速度和過穩流動速度出現內生型放緩。我們不能不説本輪經濟放緩與上一輪金融危機有很大關係。
2012-06-16 15:16:09
- 楊瑞龍:
2008年的刺激計劃有四大後遺症,流動性氾濫帶來的經濟泡沫問題,産業振興帶來的産能過剩,進一步惡化了經濟結構問題。地方投資快速擴張帶來了地方投入資金的過度擴張産生的一系列問題。國退民進與政府信用擴張帶來的市場秩序的倒退的問題。除了這四大後遺症,在上一輪的刺激計劃中,結構扭曲問題進一步嚴重了。所以在以上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2012年5月份經濟下滑的速度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2012-06-16 15:20:11
- 楊瑞龍:
有的人擔心會不會4、5月份加速下滑的態勢,再加上外部環境的惡化,有人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出現崩盤式的下跌,外國媒體也有這樣的説法,認為2012年中國有好戲看了。我們不這樣認為,只要及時出臺相關有效刺激計劃,中國的宏觀經濟在下半年止跌反彈是完全可能的。因為中國無論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有比較大的空間。我們的通脹再降到3%,我們的貨幣政策還是有空間的,特別是財政政策。在2008年、2009年這麼強大的刺激計劃,下滑的過程中我們的財政收入還是增速的,中國的財政還是有比較大的空間的。特別是政府掌握了很多政策工具,包括行政手段。穩增長主要是穩投資,穩投資還是有辦法的。去年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主要是政策的結構性進行調整,今年四、五月份連續的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特別是貸款利率的下調,意味著全面的參數性貨幣寬鬆政策已經全面出臺,伴隨穩增長、穩投資政策的出臺,我們認為能夠有效逆轉投資增速和消費增速疲軟的局面。這樣強勁的政策調整將有效逆轉市場信心,打破去杠桿化與去庫存化的機制,從而使得中國的宏觀經濟在今年下半年徹底反彈有了可能。全年中國GDP的增速超過8%是完全可能的。
2012-06-16 15:21:18
- 楊瑞龍:
但是又不能對今年下半年的經濟反彈抱有太高的期待,儘管我們的穩投資政策是逐步有效的,但是確實存在不確定性和下行偏向。我們依然面臨世界經濟疲軟和風險上揚的衝擊,歐元區西班牙的主權債務危機進一步惡化,歐元區的爭吵不斷,看來歐債危機在中期內看不到解決的希望,這也是不確定性因素。二是房地産調整的步伐雖然有所減緩,但依然嚴重制約著房地産投資。三是資源配置的扭曲也將在短期穩增長的政策下進一步惡化,我們肯定出臺一系列的穩投資政策,但是穩投資政策還是會延續過去以政府為主導的刺激性計劃,這樣的刺激性計劃是有辦法讓經濟逆轉的,但是可能惡化,或者讓我們過去存在的結構問題繼續出現,不能有效的解決,這些下行的因素決定了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的反彈,不僅不會十分強勁,同時充滿了不確定性。總體上來看下半年經濟反彈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反彈力度不會強大。
2012-06-16 15:25:09
- 楊瑞龍:
沒有速度的時候我們盼速度,有速度的時候我們罵速度。什麼原因呢?中國目前的體制和機構對增長速度是有很大依賴性的。儘管我們知道高速會帶來很多問題,但是低速會帶來更多的問題,低速必然將失業的增加,必然導致社會不穩定,必然導致財政收入下降,逐步下降也會打破産業迴圈系統。所以我們當前對速度之所以有這麼大的依賴性,完全取決於目前的經濟模式。下一步在所有穩投資的計劃經濟反彈是有可能的,但是這樣的反彈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中國的問題是遠慮大於近憂,我們深層次的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我們要擺脫對速度的依賴,一方面要看到,中國經濟發展到現階段,GDP的潛在增速是在下降的,一定不能按照過去30年的超過10%的速度來要求,未來十年、未來二十年我們GDP的速度是下降的,因此不能對未來增長速度有過高期待,用過高期待制定政策就會使得經濟大起大落。同時一定要在本來經濟刺激計劃下,強調通過政策的調整怎麼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我們的深層次問題,剛才好多老師講過了包括要素價格、國有經濟的改革,政策的推出、經濟體制都包含在裏面,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解決經濟增長的品質問題。之所以説遠慮大於近憂,在於追求速度沒有問題,但是有了速度不等於問題解決了。所以還是在講增長的一定不能忘掉我們的根本速度。謝謝大家!
2012-06-16 15:25:20
- 郎麗華:
謝謝楊瑞龍教授的“遠慮大於近優”。下面邀請廈門大學經濟學院李文溥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我國行業間工資收入差距變動趨勢及其成因的研究。
2012-06-16 15:27:46
- 李文溥:
更正一下,我現在在廈門大學宏觀經濟研究中心,我們做的一些研究和前面幾位所講的有一些差別,前面都是講的非常宏大的,今天我們是講一個很小的。這個研究和去年我在這裡報告的研究有一些相關性。主要是討論了一個問題,關於如何提高居民消費的問題。
2012-06-16 15:29:01
- 李文溥:
要想提高收入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提高勞動報酬。要提高勞動報酬在我們看來主要是要通過改變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初次收入分配的格局非常重要,去年所得稅調整為代表的再分配的調整,實際上在調整我們國家的收入分配格局上沒有什麼作用。我們關注到非農産業,非農産業中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競爭性部門是值得我們關注的,關於這個問題去年我已經講過了,製造業佔全國就業的27.8%,創造了近三分之一的GDP,創造了86%的出口,但是平均工資是最低的5個部門之一。我們可以發現製造業的工資在中國如此之低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可以發現中國製造業的平均周薪只有中國金融業的不到50%,但是注意看一下發現美國、德國、英國的製造業平均周薪和金融部門的周薪幾乎是一樣的。和日本相比的話,雖然日本金融部門高一點,但是也沒有高到中國這樣的程度,只有俄羅斯和中國有一點兒相像。這樣的話,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
2012-06-16 15:30:02
- 李文溥:
第二,勞動力成本不等於勞動力價格。我們現在談的關於勞動力成本喪失的概念,就我看來談的是勞動力價格。勞動力成本的話,實際上還是要除上一個勞動生産率的。我們去年做了一個研究,計算的結果是但為勞動力成本(ULC),我國勞動力成本在喪失的話基本上是一個為命題,1999-2009年,我國製造業小時勞動生産率年均提高15.16%,同期,小使勞動報酬年均提高了13.81%,這個13.81%包括我們社保這些年繳的提高,如果扣除的話只有10%多一點,這樣的話,我們的單位成本力成本比十年前還降低了12%。所以説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喪失,我個人看法它基本上是一個為命題。
去年在這裡談過了,和國際比較來看,可以發現中國的單位勞動力成本不但較低,而且和國際上的趨勢是相反的,國際上單位勞動力成本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大部分是向上升的趨勢,而我們倒過來是向下的。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製造業勞動工資水準的提升,實際上並沒有妨礙中國製造業利潤率的喪失,這是我們去年做出的研究結論。
2012-06-16 15:35:33
- 李文溥:
這個研究結論得出一個命題是改善收入分配差距,必須進一步提高,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競爭性部門的工資水準。前面我是概括一下去年的研究內容。下面,後來我們又在考慮一個問題,提高製造業的工資會不會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範圍的工資和物價的螺旋性上升,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BS假説以及Scandinavina模型:貿易部門的工資水準上升導致非貿易部門的工資水準上升,大家知道製造業實際上是一個貿易部門,關於這兩個假説在中國到底出現了什麼情況?大家知道,一般均衡理論認為:在勞動力自由流動的競爭市場中,不同行業間的工資收入存在著傳遞效應,如果是一個競爭市場不同行業之間的工資差距應該是趨於收斂。收斂意味著,在競爭市場中,如果勞動力是均質的,各部門的勞動複雜程度及勞動強度、勞動條件相同,那麼,全社會不同行業的工資水準將趨步趨近於某個社會平均工資水準,但是我們可以發現中國自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行業間工資水準的變動出現了與競爭市場相反的趨勢,我們的行業間工資差距在不斷擴大,我們用行業平均工資的標準差來進行反映,結果發現標準差大概擴大了11.5倍,由標準差考慮到絕對工資,我們又轉化為平均工資變異數,這樣就沒有和平均工資相關的系數。結果發現1994年到2012年這17年間,我們的平均工資的變異系數大概接近擴大了一倍左右,從0.212擴大到了0.319。這樣大家可以發現,這個行業間的工資標準差和平均工資變異系數17年間在不斷擴大。
2012-06-16 15:36:34
- 李文溥:
這個擴大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所有行業的工資分成幾個部門。第一個部門是競爭性行業,我們可以發現,底下這一條虛線是非農的競爭性行業的平均工資的變異系數,我們看虛線,這17年來,含競爭性部門的工資平均變異系數不但沒有擴大而且是在縮小的。與此同時,我們可以考慮如果把一部分的交通、運輸、倉儲、郵電當中的競爭性部門分離出來,加進去的話,雖然在2003年、2004年有一個跳動,但是大家可以發現隨後也在下滑之中,由此得出一個結論,非農行業中的競爭性行業平均工資變異系數,大家可以發現,1994年-2001年中農行業中的競爭性行業平均工資變異系數基本維持在0.20左右隨後在波動中緩慢下降。1994年-2001年競爭性的行業平均工資變異系數為0.20左右,2002-2010年這個系數縮小到0.173,所以近17年來競爭性部門內部的平均工資水準在收斂,這是第一個結論。
2012-06-16 15:38:33
- 李文溥:
第二個結論,加入了農業以後的競爭性部門,我們把農業也加進去,發現這樣的一個結果。加入農業以後,整個平均工資的變異系數從0.2上升到0.35左右,加入農業新的競爭性行業平均工資變異系數與原有的非農競爭性行業的平均工資變異系數,除了在1996到2003年趨勢相倣以後,2004年以後也是大致相同,也就是説,競爭行業儘管加入了農業,但是2004年以後他們的收入差距也沒有擴大的趨勢。
2012-06-16 15:40:07
- 李文溥:
相反大家看一下,壟斷行業平均工資的變異系數。大家可以發現,壟斷行業的平均工資變異系數在2003年之後急劇擴大了。也就是壟斷行業作為一個部門,他們內部的工資差異正在不斷擴大,這個擴大,大家可以發現,1994年到2002年,壟斷性行業內部的平均工資變異系數比較穩定,只有0.15左右,那個是0.2,從2003以後,壟斷行業內部的收入差距迅速擴大,到2010年超過了0.3,比2002年擴大了近一倍。這樣可以得出論,壟斷性行業的勞動力市場也在進一步分化當中。
壟斷性行業和競爭性行業從這一張圖當中也可以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隆冬性行業和競爭性行業的平均工資的變異系數也在不斷擴大當中。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發現1994年這個系數是0.16,到2009年擴大到0.26。這樣可以發現整個工資的差距主要是由壟斷行業和競爭性行業之間的平均工資差距在擴大導致的。
我們把統計分析總結一下:第一,20世紀中期以來,中國行業間工資水準的變動出現了與競爭市場或市場競爭化相反的趨勢:行業間工資差距不斷擴大;
第二,近17年來我國行業間工資差距擴大的根源在於壟斷性行業,與此同時,競爭性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則趨於收斂。
第三,農民進城打工主要進入的是競爭性行業,這樣我們可以發現,壟斷性行業也是導致城鄉收入差距擴大的關鍵性因素。
2012-06-16 15:40:58
- 李文溥:
後來我們在這個基礎上,利用1994年-2009年的審計數據做了一個面板的PVAR模型,做完這個主要考慮這些部門的工資傳遞效應,結果發現了一個問題。什麼呢?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競爭性行業和壟斷性行業之間工資的傳遞效應是一種非市場化的工資傳遞效應,這個非市場化的工資效應傳遞體現在什麼地方呢?
2012-06-16 15:43:57
- 李文溥:
第一,高工資水準的壟斷性行業的工資上漲難以向低工資水準的製造業傳遞,相反製造業部門的工資提高在短期內就引起壟斷性行業的工資更快的報復性上漲,這樣的話就導致了工資傳遞效應是內市場的傳遞過程,就導致越傳遞部門間的收入差距越擴大。第二可以發現以製造業為代表的城市非農競爭性行業和農業部門之間,這裡説一下我們把農村分成兩塊,一塊叫農村非農業部門,一塊叫農村的農業部門,這樣發現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競爭性行業與農業部門之間不存在著相互的收入傳遞效應,也就是説,城裏的競爭性部門收入喪失,農業的收入不會有太大的變化。這樣的話,城市當中的製造業為代表的競爭性行業和農村當中的非農就業部門之間存在著相互的收入傳遞效應,製造業工資的上漲是會更快帶動農村非農就業部門的收入上升,但是卻不會導致農村農業部門的收入上升。這樣可以發現,從工資傳遞角度看,我們研究得出的初步結論是近17年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存在著市場退化現象,這個退化是導致中國勞動力市場被分割成好幾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壟斷性部門,第二個部分叫城市競爭性行業,第三個部分叫農村非農部門,第四個部分叫農村農業部門。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發現,壟斷性部門自己內部也在分割成各自不同的市場,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我們可以發現中國的勞動力市場不是二元的,實際上現在至少是四元的甚至是多元的。
2012-06-16 15:45:10
- 李文溥:
我們認為行業工資結構不合理是現階段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進程受到阻滯的一個重要方面之一,同時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負面效應。可以發現現有工資的發展趨勢説明一個問題,第一是壟斷性行業的體制改革資金嚴重不到位、不徹底。壟斷性行業保持了20年前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的工資侵蝕利潤的分配取向,而且現在不僅僅是工資在侵蝕利潤,而且在侵蝕其他部門的收入。我們可以發現,壟斷性行業正在把國民經濟其他部門創造的價值轉化為本行業的收入,為不合理的提高本行業的工資水準創造新的條件。
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競爭性行業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居領導地位,行業收入被轉移,在行業內部,由於有效維護勞動權益的組織缺失,勞資雙方在工資決定中的力量嚴重不對等,出現了“利潤侵蝕工資”的相反傾向,所以製造業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平均工資水準最低的幾個部門之一。我們可以發現,講到這裡大致已經講完了。我們的結論也很簡單,就幾句話。中國要想解決收入分配問題,要想擴大消費,必須啟動新一輪的改革。我的發言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2012-06-16 15:46:24
- 郎麗華:
謝謝李文溥教授,他們長期關注製造業的發展,去年的題目就是關於製造業水準的提高對出口競爭力的影響,今年又提到我國行業收入分配的問題,而且提出一個政策性的結論就是壟斷行業必須得改革,這對政策制定是非常尤其是意義的。
上半場的發言就到此結束,大家休息15分鐘。下半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春學教授主持,謝謝大家。
2012-06-16 15:47:29
- 中國網:
(茶歇)
2012-06-16 15:48:15
- 楊春學:
下半場的會議現在開始。有請中國社會科院經濟研究所張曙光教授發言,大家歡迎。
2012-06-16 15:49:04
- 張曙光:
今天就我這個題目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從鄧小平南巡講起,第二個問題講市場經濟工具論,第三個問題講中國改革。
2012-06-16 16:08:07
- 張曙光:
今年是鄧小平南巡20週年,國內搞了很多慶祝紀念活動,活動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於鄧小平南巡來推動中國的改革。但是很多紀念的文章也好,包括《從春天再出發》也好,我覺得這些文章寫的都有點兒不完全不符合事實,或者説有些東西該講的話沒有講,不該講的亂出一氣。鄧小平在1991年的春節來到上海,對當時的任上海當市長的朱鎔基講了一些話,而這些話和第二年鄧小平南巡講的話大同小異,講話以後《解放日報》的副總編兼黨委書記周瑞金和評論部的李銀河還有上海政策研究室的史志宏三個人化名“皇甫平”寫了四篇評論文章,第一篇發表在元旦,最重要的是第三篇3月22日發的,一個是2月15日發的,第三篇是改革開放的步子要更大一些。而講話裏邊,就批評了一些人,社會主義姓“資”姓“社”的一個問題,而且引用了朱鎔基的一段話“何以解憂,唯有改革”,但是鄧小平講話以後,“皇甫平”的四篇文章發表了之後,北京全面批判,批判的主力,當時在《思潮》首發,《真理》、《追求》、《求是》、《高教戰線》、《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從4月份批到12月份,用的工具也是鄧小平的反資産階級自由化,批的對象也是鄧小平姓“資”姓“社”,當然還有好多。所以,後來有的人説“黃浦行”的四篇文章是南方向北方的一次北伐,我説是一次失敗的北伐。這是批不光是報紙上批,而且還有背後很多活動,背後的活動一個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一位副主任和周瑞金是朋友,他寫了一篇文章批評姓“資”還是姓“社”,對周瑞金説要在解放日報發,你一發就不批你了。周瑞金説這一段刪去我就發,所以沒有發。人民日報的社長高迪到了上海找周瑞金問這篇文章有什麼背景,因為高迪以《人民日報》的身份去的,不是以中央的名義去,所以讓周瑞金糊弄他,他説沒有什麼背景,第三篇文章還是我們社的一個老同志寫的。他説你寫一個材料我們回去不批你了,而且當時的李鵬總理10月份到了上海在上海幹部會上批皇甫平,説他的文章把人民的思想搞亂了,我們剛把人們的思想統一到計劃為主、市場為輔的基點上來,你現在又講市場經濟、又講計劃和市場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這不把黨內思想搞亂了嗎。
2012-06-16 16:08:43
- 張曙光:
我們院的核心給中央寫一篇報告,意思讓中央圍繞反自由化,所以不要繼任以口實,咱們不要改革開放。這就是這一場批判的最終目的。但是鄧小平還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在當時的嚴峻的形勢下,鄧小平居然能夠堅持下來,而且通過南巡扭轉了這樣的形勢,繼續推進了中國的改革開放,儘管當時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偏移的方向,但是他能夠用南巡的方式最後扭轉這個方向。
2012-06-16 16:23:08
- 張曙光:
鄧小平南巡以後,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是很重要的一條,建立確實推進了中國的改革。當然以後中國市場化的改革也逐漸地走偏,走偏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講的第二個問題,我們從中央、從鄧小平對於市場經濟的看法。市場經濟是什麼?是不是僅僅一個提高資源效率資源配置的一個方式,還是市場經濟是一套制度結構?是一套規則體系?是一套理念?看來只要我們提高效率,只要他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其他的東西都不要,道德基礎不要,理念更不要。這個話,我抄了鄧小平的三段話,給大家念一下,一個是1987年的一段話,“為什麼一説市場就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呢?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嗎?只要對發展生産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第二段,鄧小平1991年春節在上海講的,“不要認為一説計劃就是社會主義,一説市場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麼回事,兩個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第三段,南巡講話,“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我想鄧小平的話非常清楚,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央接受了鄧小平的意見,1992年3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做出決定中有一段話“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要善於運用這些手段,加快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
2012-06-16 16:28:37
- 張曙光:
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市場經濟從理念上走偏根源在什麼地方?我想就在這個地方。這個問題領導是這麼接受的,理論界有沒有責任?我認為理論界有責任。我們到了1992年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當時對這個問題的討論主要是從資源配置方式上討論的,大家可以回去翻一翻當時經濟學界的有名人物的文章就可以看到。這個認識對不對?是對的。但是不完全。這個認識比改革開放初期前進了一大步,理論界確實在這個問題上有貢獻,但是這個認識本身不完全,因為作為資源配置方式仍然是手段,所以我們搞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際上接受的就是市場經濟這個工具,所以我説市場經濟工具論。我也不是有先見之明,我是在研究過程中看這些文獻才發現這個問題。所以我覺得理論界在爭功同時也要想一想要負什麼責任,不能只有功勞沒有責任,我看是不可能的。所以從這點上説,理論界當時也有他的難處,就是要側著身子作戰,一方面要迎戰那些計劃派的關於對市場經濟的批評,所以圍繞這一點才有這麼一些結果。從這點上説,我覺得有一點可能我們得想,我覺得鄧小平接受市場經濟工具論是非常合理的,為什麼呢?它符合鄧小平的哲學理念,因為鄧小平的哲學確實是實用主義,毛論是最好的,市場經濟工具論也符合他的觀點,所以他很容易接受。從這點上來説,鄧小平和毛澤東一個最大的區別就在這點上,鄧小平實用主義,毛澤東有些理想主義,比如1958年搞食堂、搞大躍進,是搞共産主義,這種共産主義到底是什麼?我想大家也清楚。從理論界來説也有一個進步,我們知道這個事情並不是現在才開始。
2012-06-16 16:28:49
- 張曙光:
實際上三十年代社會主義的大論戰就討論這個問題,蘭格的模擬市場社會主義就是市場經濟工具論,我們改革開放初期很多文章批判了蘭格,但是到了後來又從另外一個方面把蘭格拿進來,所以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我們真值得思考,我們的很多理論恐怕是有問題的。
2012-06-16 16:34:31
- 張曙光:
最後一個問題,講南巡是要改革,中國確實目前也面臨著一個改革的形勢。因為改革不是日子或過的時候,而是出現了危機,是統治者和被統治者都不能按照原來的生活方式生活下去的時候,現在確實面臨這樣一個危機的形勢。但是要改,我覺得恐怕很難。我們説改革是一個制度變遷,制度經濟學裏面講制度是重要的,但是我覺得理念比制度更重要。因為有這個理念才能選擇那個制度,沒有理念恐怕沒有目標,只會向後看,沒有理念也不可能去承擔改革的風險。所以我覺得理念非常重要。現在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覺得就在於政府太強,以至於強到了一個無限政府,是一個不受約束的政府,是政府可以無所不能、無所不為,而市場扭曲,社會又太小,不可能對政府形成約束,這是一個根本的,所以我們理念上要不要建立一個有限政府,建立一個有政府的權力是有約束的政府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我覺得我們要推動改革,現在零打碎敲是不行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根本的問題首先理念上要有突破,理念上突破不了一切都免談。謝謝。
2012-06-16 16:34:39
- 楊春學:
謝謝張曙光教授,下面有請北京大學蔡志洲教授為我們發言,大家歡迎。
2012-06-16 16:37:02
- 蔡志洲:
我的發言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國際比較。國民經濟核算中心就是做統計工作的,所以我在這裡説不上很多的研究,關於今天我的報告沒有什麼很深入的研究,只是把一些事實呈現給大家。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增長是一個非常好的長期趨勢。2011年,我們是1978年的22.48倍,年均經濟增長率9.89%。最近十年來,我們的GDP是當年的2.95倍,年均增長率是10.36%,這是我們中國的一個情況。中國經過這樣一個變化以後,在國際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我們看一下,中國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在國際比較中間,我們經常用兩種辦法:一種是匯率法,一種是PPP方法,PPP方法存在一個問題,簡單説你到底從高端對低端比,是以美國對中國比,還是以中國對美國比,這樣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一個美國朋友説,我住著中國兩三千萬的大別墅,開著賓士車,那在中國值多少錢啊。如果這樣比的話,中國的麵條很便宜,在中國一碗麵條5塊錢,在美國得要5美元。這樣不同的比較得出的結論又不一樣。不同的人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所以説匯率法是比較唯一的能夠得出比較結論的方法,我們支援這個方法。而且隨著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它會越來越接近於發達國家,它的匯率會和發達國家的購買力評價越來越接近,是這樣的一個問題。
2012-06-16 16:37:33
- 蔡志洲:
首先看一下美國的情況,美國在1978年國際經濟中間的份額是27%,到2000年上升到30%,説明美國經濟是有活力的。20年間,它的份額在不斷增加,到了最近這十年來,它的份額在下降,下降了7%,下降的這7%是哪出來的呢?很大的原因是中國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經濟開始往上發展,然後讓它下來的,在國際比較中間,一個份額的變化主要受三個因素的影響:匯率、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第三位是日本,日本的份額1978年在世界上是11.7%,2000年變成了14.5%,在這中間有一個廣場協議,日元升值造成它的上升,現在它的份額只有8.6%,屬於往下走的階段。這是一些最大的共同體的情況,不詳細説了。
過去30年來實際經濟增長,這個也給大家做一個參考,這個30年是1980年到2010年的情況,中國在過去30年倍數是17.74,年均增長10.06,過去101倍數是2.71,它的增長是10.4%,這一頁上邊大家看一下發達國家一個沒有,有幾個特徵,一個是金磚四國全部在上邊,中國、俄羅斯、巴西、印度,這是屬於經濟增長很強勁的國家,還有東盟、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這兩塊經濟的增長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再看看G7國家,就是美國以外的國家最近10年的GDP系數,以日本為最低,1.07倍,年均增長為0.7%,加拿大最高,年均增長1.87%。從1978-2010年的長期增長來看,以德國為最低,1.68倍,年均增長1.74%。以英國為最高,1.94倍,年均增長2.24%。而美國最近10年為1.17倍,年均增長1.6%,最近30年為2.26倍,也就是説我們改革開放的時候,新技術革命開始,它在過去那20年取得了很大進展,而在2001年網際網路泡沫之後美國經濟實際上已經出現了問題。
2012-06-16 16:39:04
- 蔡志洲:
當前價格反映的經濟增長。這也是按照國家的實力來排序的,這個排序和前面一頁是一樣的。包括匯率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看這一列為2000年的倍數,年均增長情況,美國的年均增長是4.14%,其中通脹佔了3.0%多,沒有匯率問題,中國經濟增長10%,通貨膨脹4%點多,剩下的是匯率的變化,是這樣一種情況,所以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非常強大的。日本年均增長,通貨膨脹低,匯率變化少,經濟增長慢,這是日本的情況,世界上其他的幾個大國,普遍來講,我們看比較高的,一個是巴西,一個是印度,還有一個是俄羅斯,這幾個是屬於國際地位在變化的。現在中國的變化是這樣的,中國從2000年到2010年、2011年,中國取得了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增長,因為你過去只是再一個份額1.8%到3%的區間,在世界沒有什麼影響的,到了最近這十年,使中國份額從3.7%到9.4%,現在馬上到10%了,所以中國的份額不斷提升。
2012-06-16 16:40:52
- 蔡志洲:
中國經濟發展到這個規模,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在不斷擴大,世界經濟對中國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規模發展到這麼大的時候,我們的經濟增長也要受世界經濟的制約,而且對世界的影響也在不斷擴大,也就是説,我們現在在不斷講中國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的領導地位在不斷提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個事實讓我們感覺中國的經濟到了現在這個時候,到了這樣一個規模,它的增長還是非常有前途的。像大家今天討論的很多微觀問題,我覺得這些微觀問題都會解決,比如剛才張老師講的市場經濟的問題,現在大學老師教書全部是按照您那套教的,我們要證明將來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懂理念體制、資源配置的,這些短期問題,在20年後都會解決,中國經濟增長擴展到這樣一個規模,按照這種發展來講的話,加上中國的經濟增長,加上價格的上漲,加上中國的匯率變動,可能中國達到美國的水準,經濟總量超過美國的水準,而且還擴充到美國的經濟增長本身不會太遠,不光是在座的同學,我們這些老同志也是能夠看到的,所以到了這個規模的時候,經濟的增長率再下來,前兩年講課的時候,我畫了一個圖,這個圖就是我們經濟增長是按照等比上去的,是這樣一個線,現在中國講就業目標,每年增加900萬,講的是等差的數,GDP現在增加5萬億的話,到了十年之後,就是100萬億了,100萬億匯率稍微調一調就超過美國了,每年增加5萬億的話,就是5%,5%也很好了,哪怕中國經濟慢慢遞減到5%的話,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是非常強勁的,從前邊的表裏面比較出來,而且還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高速經濟增長,這個是我們的一個長期展望。
2012-06-16 16:42:19
- 蔡志洲:
看一下2010年的每人平均GNI水準的國際比較,挪威85000元美元,中國香港是32000多美元,中國是4260美元,排121位。這實際上按照世行的標準已經超過了中等收入水準,到達中等收入國家,這個中等收入是什麼意思?照我理解,它是在180多個國家排序中間,處於中位數的地帶,所以是中等收入,但是和世界平均水準9000美元比起,才是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還差的遠,假設其他條件都不變,經過我們的努力翻一番,達到世界平均水準,中國這麼多人,那就是一個不得了的事情。謝謝大家。
2012-06-16 16:43:37
- 楊春學:
下面有請北京師範大學沈越,大家歡迎。
2012-06-16 16:45:08
- 沈越:
謝謝主持人,去年會議上我也有一個發言,發言題目是:反危機措施的反思。這一年多以來,反危機措施的負效應逐漸顯現出來。今天我借這個機會,發言的內容換了一個題目,當前歐債危機成因及其前景。
講三個問題。一、三次危機與三大經濟模式。二、歐陸社會模式,德國人叫社會市場經濟,法國人稱之為社會模式,歐陸社會模式與歐債危機的關係。三、歐債危機的影響和前景。
2012-06-16 16:45:56
- 沈越:
上世紀以來共發生了三次重大危機,這三次都表現為金融危機,但是性質和成因有很大區別。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東亞政府主導型的市場經濟密切相關。尤其是與中國強政府的經濟模式有密切相關。危機的原因是由於趕超型經濟的泡沫破滅而觸發的。泡沫的破滅是從泰國開始的,但是起源點是90年代初期,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的一個副産品,中國形成了增長的泡沫,膽子要更大一點、步子要更快一點兒,這個泡沫拉動了東亞經濟的泡沫。由於當時中國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沒有自由開放,所以中國有幸遭受危機衝擊最小,治理危機也比較得力,但是始作俑者是政府推動的趕超經濟使得經濟過熱。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是英美自由市場經濟的産物,危機直接動因是華爾街創新的金融衍生品製造金融泡沫的破滅。2009年已經顯露出來的歐債危機則和歐洲的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有直接關係。説的具體點,歐洲人生産的太少,消費的太多,尤其是採取了公共消費過度導致的歐債危機。
現代社會是由市場權力、政府權力、公民權力三大權力體系組成的。三次危機可以理解為這三大權力體系結構失衡的結果。東亞國家尤其是中國政府太強大,所以説如果出現經濟問題始作俑者就是政府。公民的權力被忽視,市場的規則被扭曲。美國則是市場力量過大、資本力量過大。它在一定程度上俘虜了政府,抑制了公民、政府的權力。而歐洲國家是公民權力過大,抑制了市場和政府的權力。要消除這樣的形勢才能解決歐債危機的根源,歐洲社會的超穩定結構使得克服歐債危機的改革很難徹底。
2012-06-16 16:47:06
- 沈越:
為什麼很困難呢?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實質是社會模式對市場原則的輕視。政府無力改變這種狀況。一方面造成經濟增長長期乏力,另一方面造成公共支出超出公共收入。具體來講有六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過度保護僱員權利和僵化勞動力市場。歐洲一個多世紀以來形成的就業權高於勞動市場規則的原則,以至形成了很多非市場化的勞動力市場。歐洲勞動法嚴格限制企業解雇職員。過度勞動保護的市場與歐洲所特有的僱員共同決策制有明顯的關係,就是在勞動和僱員,在企業內部僱員權利最大。勞資協議之間的勞資協議談判是工會壟斷了勞動力的供給,僱主壟斷了勞動力的需求,是兩個壟斷組織在勞動市場上。企業承擔遠超過工資的附加勞動成本。最低工資保護增大了企業成本,又抑制了低收入者的進取精神。勞動時間在全球最短,發達國家中勞動時間美國最長,日本其次。另外歐洲的公共部門比私營部門強大,公共部門享受比私營部門更優惠的就業條件,龐大的公共部門進一步弱化了勞動市場的靈活性。很多克服歐債危機的一些措施,直接波及到私營企業的企業所以示威、罷工不斷。
2012-06-16 16:48:41
- 沈越:
另外一個原因,不堪重負的社會福利體系。具有濃厚福利色彩的福利制度。人口老齡加劇社會福利體系負擔,五六十年代,社會只需承擔退休者7-8年的養老負擔,現在已經超過20年,預計2030年將達到25年-30年。面對這樣的情況,歐洲國家進行了推遲退休年齡的改革,但一些國家的退休年齡仍然偏低,比如説法國在這次危機中才成功把退休年齡推後兩年,從60歲推後到62歲。其他名目繁多的福利措施,高額的住宅補貼,這是二戰以後的傳統,二戰破壞了歐陸大陸,尤其是像德國這樣的國家,給勞動者很優厚的住房補貼。優厚的家庭生育福利,女人生小孩,男人休産假。生小孩的補貼是累進制的。土耳其、阿拉伯人就生三四個孩子,這樣大人就可以不工作了。另外教育制度上,歐洲人把受教育權視為是一種基本人權,所以不僅對本國公民實行免費的高等教育,對外籍公民也是免費的。公營部門雇傭享有更優惠的福利,比如説希臘國有經濟的職工會打字有補貼、會講外語有補貼。
2012-06-16 16:50:17
- 沈越:
第三個原因,歐洲多元民主政治制度的負面效應。多元民主制度導致了政府和市場權力的下降,主要是兩個方面,民主制度下的社團主義盛行,各個利益集團不僅是主權債務推手,也是阻滯改革措施的主要動力。多元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多黨政治制度,使政府執政能力很差。一方面左翼的政黨大搞福利,討好選民,右翼政黨也大搞福利,另一方面執政能力差使改革措施落不到實處。前不久希臘的大選説明瞭這個問題,三個主要政黨的選票都沒有過20%,不可能組織起強有力的政府對歐債危機進行改革。
2012-06-16 16:51:31
- 沈越:
第四個原因,發展又不成熟的一體化加重了危機。經濟一體化擴大了歐盟內部經濟發展差距,但在福利制度上,落後國家向先進國家看齊。德國是最大的獲益者,德國現在的經濟是兩德統一以來最好的。5月份失業率是6.7%,低於美國。反過來看南歐諸國,因為他們沒有市場壁壘,南歐國家的經濟就更困難,他們的市場被經濟發展的國家所佔據。貨幣一體化也弱化了困難國家緩解危機的手段,一方面沒有貨幣主權,不再通過通貨膨脹這個捷徑消化財政赤字,只有靠債務。另一方面困難的國家無法通過本幣貶值推動出口、推動經濟增長。政治一體化落後使歐元區的財政赤字佔GDP的3%、債務佔GDP60%的上限形同虛設,他們搞的財政聯盟就是強化政治一體化緩解危機矛盾。
2012-06-16 16:52:08
- 沈越:
第五個原因,歷史和文化原因。我概括為兩個方面,歐洲長期的民主社會主義和基督教對公平的追求。歐洲國家的民族和宗教差異也是導致危機的很重要原因,歐洲北部的經濟很好,日爾曼民族和新教倫理傳統與南歐國家的拉丁族和天主教佔主導的文化價值觀上的差異。北歐國家的日爾曼種族勤奮自律的産生有助於化解危機。德國有一個典型例子,2012年通過了2010年議程,2010年議程提前解決了政府債務負擔太重的問題。所以説現在德國經濟在歐洲非常好。南歐缺乏自律和享樂性的文化,助推了歐債危機的發酵,似乎看到了當年希臘文化和羅馬文化解體時候的一些狀況。
2012-06-16 16:52:47
- 沈越:
第六個原因,2008年危機衝擊以後恢復乏力。增長乏力使主權債務問題凸顯。當前歐盟國家應對危機措施上面臨兩難選擇與分歧。德國堅持供應學派主張,實施財政緊縮性與結構改革措施,這有利於根治主權債務,但是有一個困難會抑制經濟增長。多數危機國家主張實施凱恩斯主義措施,即通過各種方式向市場注資,美國的經濟學家也給歐洲提建議。
希臘大選以後有三種可能:1.大選以後産生願意緊縮政策並有執政能力政府,履行先前與歐盟達成的援助協議。此方案可以提供示範,而且有根本上解決危機的可能,但是可能性不大。2.可能是不能産生有能力履約的政府,各國採取強硬措施,迫使希臘退出歐元。希臘退出歐元對希臘來講是災難性的。當然它的後果也比較好,其他國家在希臘的教訓下,可能有助於歐債危機的解決。3.不能産生有力履約的政府,但是與歐盟重新談判,估計明天的大選很可能是第三種結果,但是歐債危機還會繼續發酵,久拖不決。謝謝大家!
2012-06-16 16:54:46
- 楊春學:
下面有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建偉教授發言。
2012-06-16 16:55:36
- 李建偉:
從今天下午到現在已經有很多老師和專家都對經濟形勢從各個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分析。我還是想就這個問題談一談我個人的意見。主要是談三個方面。
2012-06-16 17:00:52
- 李建偉:
一是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深入回調的影響因素。二是下一步我們發展的內在形勢和外部環境。三是一季度以後我們的經濟增長趨勢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景。
2012-06-16 17:01:32
- 李建偉:
一季度經濟增速回調幅度比較大,從發展階段來説,很重要的就是我們還處在中長期的回調階段,從需求角度來看,很重要的是出口增速大幅度的下降惹的禍。我們的投資和消費實際增速都是比去年同期要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在提升的。從發展的趨勢來説,這裡有一張圖(圖),總的來説,我們現在還處在2007年下半年以來的回調時期,但是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有了一個深度下滑,偏離了取值線,是一個短期波動。這個短期波動出現了一個深度回調,大家知道這種短期波動很重要的原因是外部衝擊,這個外部衝擊就是出口。我們的出口今年一季度增速下降了很多,它對整個GDP增速的貢獻同比下降了2.9個百分點,我們的出口增速為什麼會出現這麼深的回調?主要還是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國際市場需求,特別是美歐日進口增速出現了一個比較大幅度的下降。從國內這個因素來説,很重要的就是我們國內的政策,特別是人民幣升值幅度比較大,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們一季度人民幣名義匯率和對美元的匯率大概比去年同期升值了4.62%,這個升值幅度對我們的出口影響是比較大的,去年我們做過分析的時候也説過,人民幣匯率是一把雙刃劍,從抑制物價上漲這個角度來説是很有效的,只要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我們按人民幣算的價格大幅度下降,國內收入型的通貨膨脹壓力也訓練回調,但是另外一個方面,它必須導致我們的出口增速回調,我們必須付出經濟增速下降的代價,現在我們經濟增長速度下來了,與人民幣升值還是有比較大的關係。
2012-06-16 17:02:10
- 李建偉:
經濟增長的內在趨勢是一種什麼樣的趨勢?我還是比較贊同上午郎麗華院長説的,未來幾年中國比較適度的增長區間是在9%到10%,我也做了一個曲值分析,不考慮任何外部衝擊,大體上我們的GDP增速到2015年,基本上平均要在9.5%左右。這個增速比2000年到2010年下降了0.8個百分點,總體有所回調,如果沒有大的衝擊,保持9.5%左右的適度增長還是有可能的。下一步的外部發展環境,我感覺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悲觀,總的來説還是比較樂觀的,一個是看歐、美、日三大經濟體的增長現狀,雖然歐元區的經濟增速在下降,比較疲弱,但是日本和美國經濟增速在今年一季度都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回升,特別是美國增速,在去年的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連續回升,一般來説,連續兩個季度回升就説明美國經濟已經進入了一個上升通道,也就是説,基本上可以肯定美國人已經從他們自己挖的深坑中爬出來了。下一步他會怎麼走?因為美國經濟還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它的經濟增長狀況,特別是進出口狀況,不僅是對中國,對其他國家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也做了一個預測分析。它的增長在今年一季度以後還會延續前面兩個季度的回升趨勢,持續回升。
2012-06-16 17:03:24
- 李建偉:
我們有一個預測,基本上它會持續回升,在2013年一季度以後,它會回歸一個相對穩定的增長狀態,平均增速大概3%左右,剛才有老師已經做過分析前30年美國GDP的平均增速2.75%,如果回到3%的增長也就是略高於中長期的平均增速,它會回歸於較快增長,只要它的經濟回歸這樣增長,它的進口就沒有問題。如果不考慮別的因素,我們也相信日本和歐元區的進口也會有一個回升,隨著美國進口的回升,他們的經濟這一塊都會升,他們的進口也會有一個回升,當然還有一個不利因素。就是沈教授剛剛分析到的,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問題,日本、美國,他們的失業率都在下降,隨後歐元區的失業率在不斷提高,像他們的投資增速在持續下降,他們的市場需求是非常低迷的,財政收支狀況也沒有很大的改善,至少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還是比較高的。我個人感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確實成因很複雜,但是更多的對市場的影響,特別是對投資的影響還是被嚇的,國內有一句話説“癌症病人有一半是被嚇死的,另外有一半是被治死的”。現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主要發生在小國,像德國的經濟增長狀況還是不錯的,只要德國不出問題,應該説歐洲的經濟也出不了什麼大的問題。特別是股市波動很大,很重要的還是信心問題,對未來擔心比較大,它的經濟增長狀況不好主要還是被嚇的。
2012-06-16 17:05:14
- 李建偉:
下一步中國經濟的發展前景。最近我們做了一個預測,分了四種情景,一個是基準情景,一個是比較情景,大家很多人做預測,預測就是猜謎,風險很高,為了降低風險,可以多分析幾種情景。第一種情景是國內外的政策相對穩定,具體的條件不再説了,因為時間有限。另外是國內的政策比較穩定,如果美國政策緊縮,這個影響也不是很大,後邊兩種情景可能和大家今天一天的對下一步的增長是怎麼回事,會往上走還是往下走,整頁也是一個作證。如果國內繼續擴張,比如説未來的財政支出增速能夠保持在21%左右,它是一種什麼情景。還有一塊是下一步人民幣升值,因為人民幣升值對我們的經濟增長影響是非常大的,又會是一種什麼情況?基本的結果可以看這一張圖,總的來説,如果像美國的進口、經濟增長都像我們預期的那麼好,那我們的經濟增長沒有問題,在今年二季度保持8%左右的增長,隨後也會探底回升。也就是説全年大約增長8.6%左右沒有問題,隨後恢復一個比較適度的增長。如果我們採取擴張,大家都比較擔心2009年那樣,採取擴張型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財政支出上去再大幅度提升,那我們的經濟增長肯定能拉上去,這就像我們的房價一樣,如果一放經濟增速上去還是比較容易的,下一步我們的潛在增長率會慢慢回調。還有一種比較可怕的分析是,假如我們的人民幣像今年一季度一樣,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升值幅度,每年升值4.62%,那麼下一步會怎麼樣?雖然短期之內經濟增速會有小幅度的回升,比如説今年回升8.3%左右,但是隨後就會往下走,好多人説經濟增速回調在7%左右的目標也能實現。這是對經濟增長的一個基本預測結果。
2012-06-16 17:06:49
- 李建偉:
再看一下我們對CPI的預測。大家都知道,去年我們的物價,特別是下半年以後有點兒回調,漲幅在下降,今年二季度1.7%,這個總趨勢還會往下走,隨後隨著經濟增速的回升,我們的物價漲幅肯定也會再度上升。只要不採取過度擴張的政策,漲幅可能有望保持在3%左右比較適度的通貨膨脹區間,當然如果要採取擴張政策,大家也能看到,這個可能還會漲到4%以上。
總體來説,有三點結論:一是一季度經濟增長幅度大幅度回調,主要還是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的結果。二是未來發展環境有望得到改善,特別是對美國的經濟,我記得有一個專家説過,他説美國的實體經濟實際上沒有那麼壞,我感覺這一輪美國的經濟進入危機以後二次回調在去年的三季度已經到底了,慢慢的進入回升,只是回升的高度有多高,只是一個幅度的差別。三是我們的經濟增速只要國內的政策別出現大的調整,在二季度探底回升的趨勢是確定的。我就講這麼多。謝謝大家。
2012-06-16 17:09:45
- 楊春學:
下面有請商務部吳國華司長發言。
2012-06-16 17:11:02
- 吳國華:
我是會議發言代表唯一來自業務實際部門的,我從實踐中來談一些觀點。今天我講這個題目,其實這個題目早已經有人破解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的“三駕馬車”的組合差異在哪。發展中國家必須要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而且用這個理論指導了中國,創造了中國奇跡。石小敏同志的“8”字形理論很好。很多亞非拉領導人向中國請教中國的奇跡怎麼産生的,我認為石小敏的8字形可以一定程度上描述出來。前幾年我們在探討科學發展,轉方式的過程中還不到位。莫名其妙的出現了一些妄自菲薄的理論,突出表現在貶低出口作用,甚至將出口與消費對立起來。我理解出口和消費並不是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模式好壞的本質區別。剛才張曙光老師説很多年前有人把計劃和市場當做本質區別,那是錯誤的。我們在出口和消費問題如果當做經濟發展模式本質好壞的區別也是犯錯誤的。我認為轉方式不能光從凱恩斯的需求理論來考慮,是出口主導型、投資主導型,不能這樣。我們的轉方式應該是改變微小體系,從供給方面來看要技術趕超,在經濟總量趕超的同時要實現技術趕超和品牌趕超。為什麼德國在歐債危機中好于希臘。德國從來不貶低出口更不放棄出口,德國堅持培養技術、培養品牌。出口不管怎麼説都是實體經濟,如果搞投資主導型可能有四大後遺症,其中一個是泡沫經濟,出口是實體經濟。
2012-06-16 17:14:12
- 吳國華:
這幾年理論界忽悠政府打壓出口的方面是有失弊的。剛才楊聖明老師用了“虛高”,我同意這個觀點。人民幣不合理的快速升值,自毀長城。剛才李文溥授做了更多的分析,找出了這幾年問題的所在,問題出在哪?出口上。我們2008年應對危機和1997年不一樣,1997年朱鎔基同志當時就説絕不能放棄出口。到2008年,我們不敢談出口了,過分依賴於投資,所以4萬億,搞“鐵公基”建設,楊瑞龍教授概括為四大後遺症,這是理論上的一個重大偏差。所以石小敏教授畫的8字形,下面多了一個尾巴,我都同意這幾位教授的觀點。我更加同意張曙光老師講的,理論界也要負責任。
2012-06-16 17:15:57
- 吳國華:
下一步我們要共同深化對轉方式內涵的理解和認識,要理清轉方式的思路。轉方式絕不是把出口轉為投資,更重要的是要實現技術趕超、品牌趕超。在處理“三駕馬車”的關係上,在2020年前我們要三管齊下:投資、出口、消費,三者不可偏廢。想過早成為消費大國,不可能。根據規律要具備三個條件,三個60%才能成為消費主導型大國,中産階級達到60%、城鎮化率實現60%、第三産業比重達到60%的時候才能夠有資格説我要轉為以消費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我們抓好一招就可以了,穩人民幣,再不能盲目升值了。現在逐步擴大消費,還沒有到完全依賴消費的時候。我們擴大消費的第一條是提高消費能力。第一是加工資,要拆除三座大山,改善消費預期,教育、醫療、住房。最近商務部在跟蹤社會商品零售品總額的時候發現一個問題,消費能力另一方面和價格水準有關係,如果價格太高了,消費不起,就降低了消費能力。最近我們找了幾家全國最大的百貨商場的交易情況,他們出現了一個共同情況,出口下降的同時,消費也在下降。他們發現跟我們的二元經濟模式有關係,這些商場前五個月的客流量、交易筆數都大幅度下降,但是交易額保證在8%左右,什麼原因呢?因為奢侈品消費量增加。那部分有錢人對於奢侈品的購買量在增加。但大部分中産階級,中低收入者消費不起了。因為物價漲得太厲害了。為什麼商品漲的那麼厲害呢?這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現在各種生産要素價格都在漲,房價在漲,所以商品裏的經銷商的定價必須要漲。
2012-06-16 17:16:40
- 吳國華:
我們認為下一步在擴大消費能力方面必須要控制好房價、控制好物價。這個問題仍然是目前中國經濟運作的主要矛盾。GDP下滑不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還是房價。要素價格上漲不僅傷害了出口也傷害了國內貿易。前一段時間經過我們的努力,政府提出了要房價回歸,這個方向是對的,必須要堅持。房價不回歸這是妄人之言,它不僅傷害出口,傷害消費,合起來就是社會不公平,本質上是對先富起來的人對後富起來的人掠奪。現在我們限制購房一套,但是商住兩用房沒有限制,還是可以購置好幾套的。工資上漲我們認為是以人為本,包括資源的價格上漲也是需要的,油價上漲不能説不合理,但是房價應該要繼續堅持,最近有人忽悠要放鬆房價控制,要貸款打折,如果這樣被忽悠,可能前功盡棄。擴大消費能力還有一個問題,剛才講了要素價格推高了商品價格。另外過去稅費體制是有問題的,大家不理解為什麼同樣的中國産品在國外賣的很好甚至很便宜,這跟稅費體制有關係,這跟稅費體制設計有關係。現在我們設計的體制不是以擴大消費為導向的。比如郎鹹平做了一個計算,一百元的商品裏64元是稅。我認為他説的有一定道理,這個稅按照國際規則出口的話,64塊就沒有,按照美國規則只要徵5%的聯邦稅就可以了,是很低的。所以影響了我們商品的價格。當然還有很多其他方面,我國的公路收費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我們當年兩條腿走路,用商用借款啟動了道路建設,但是也要反思,投資回收以後要怎麼處理。美國公路的定價比較低,有些高速公路也收費,但是我們定的很高,我們要通過高定價把投資收費,把收費權賣給繼續高價,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國務院對於流通工作、稅費問題非常重要,馬上要開會解決這些問題,相信經過這一次GDP的下滑,對於理論上會有更好的檢驗和修正,使得我們的認識進一步提高。謝謝大家!
2012-06-16 17:20:29
- 楊春學:
下面有請寧波大學陳昆亭教授發言,大家歡迎。
2012-06-16 17:25:25
- 陳昆亭:
感謝主辦方提供這麼好的機會和大家交流。今天確實學習了很多,我的題目是:我國經濟中長期增長趨勢與短期波動關係。今天關於增長這塊已經講到了很多,其中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目前比較清楚的問題是經濟增長在走向一個下降的階段。
2012-06-16 17:25:44
- 陳昆亭:
實際上這個研究是一個很不成熟的東西,與其説是研究,不如説是我這個階段以來的思考,所以在這裡和大家一起討論。第一個問題,中期增長趨勢是怎麼樣的?長期會怎麼樣?另外一個問題,目前的下降與中長期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多大程度上是中長期趨勢變化影響的結果,多大程度上中長期趨勢變化的一個反映。目前短期的下降以及針對下降採取的措施是否會影響長期發展的趨勢,如果是的話,如何影響?另外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我國經濟可以採取什麼樣的措施?這是這個階段很多人都在考慮的問題。
2012-06-16 17:28:23
- 陳昆亭:
關於短期與長期的爭論。作為短期措施,關於貨幣政策和財政刺激是否有效的爭議由來以久,很早以前就有了,近來也有很多這方面的爭論,比如説盧卡斯認為短期的這種政策的有效性是值得懷疑的,認為政府支出只不過是擠出了私人的支出而已,並不會産生很好的乘數效應。也就是説,財政這樣的手段不一樣是有效的。另一方面,其他的一些人認為財政是比較有效的,包括凱恩斯主義的學派,這樣的爭論非常多,香港著名經濟學家謝丹陽教授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這些措施就像一個人受傷了,短期治療和長期的措施肯定是不一樣的,短期的話肯定是要求他休息,從長期來看的話,要求他增加鍛鍊,如果不增加鍛鍊的話,不能有效的恢復,可能將來還會受傷。所以這種措施是不一樣的。這就説明短期政策和長期政策之間是不一致的。
最近關於財政政策或者短期內政策的討論也比較多,一個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提出了這樣的問題。美國認為現在處於這種狀態是長期持續保持在低水準或者蕭條的階段,而他的利率已經下限,到了已經不能再下調的狀態,貨幣政策的手段已經非常有限,這兩個研究比較有代表性的提出,在這種情況下,實行財政政策的乘數是比較大的,這是他們的研究結論,在特殊時期財政政策會很有效,這個乘數會非常大。
2012-06-16 17:32:16
- 陳昆亭:
總結這樣類似的比較有代表性的研究,基本的結論是在正常情況下,財政乘數是比較小的,但是在特殊時期乘數可能比較有效,短期的激勵政策有利於經濟的恢復,而且可以改變長期的趨勢方向。
這裡面提出一個比較根本的問題,短期的波動性和長期趨勢方向之間會有一個什麼樣的關係?也就是説,短期的這種政策以及短期本身的這種波動性,會不會改變長期趨勢的發展方向。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一點。如果説不會,剛才提到的一些問題是,目前短期的蕭條基本上認同是受到長期趨勢的影響,潛在的這樣水準在下降的結果,實際上我們需要解決的,如果是短期的因素或者短期的政策、短期的波動不會對長期趨勢方向産生影響的話,我們重要的目標還是要解決長期發展向的問題。乾脆讓短期的波動好了,我們不用管,假如説短期有影響,短期的這些政策以及波動性會改變長期趨勢的方向,那我們的作為應該是有意義的。也就是説,我們找到這種理論的依據,我們應該採取一些短期的政策,那它應該是有效的。也就是説,不光是短期內有效,而且可能是長期有效,到底是不是呢?到底短期和長期是一種什麼關係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關於波動性,也就是短期和長期之間的關係研究。有一點尷尬,歷史上形成的研究習慣是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的問題,自然地形成了分割的兩塊,研究長期增長趨勢的人不怎麼關心短期的波動,研究短週期的人也是常常考慮短期的問題,而沒有太多注重長期趨勢,是形成分割的兩塊。也有這麼一個群體,他們在關注短期波動性和長期增長趨勢之間的關係。時政研究也有不少,第一個方面實證的研究,這些研究都提出會有正效應的,有很多人根據歐洲、美國很長的歷史數據總結,有一部分研究發現,短期的波動性跟長期趨勢增長之間是負相關的,有一部分人研究的結果是正相關的,也就是時政研究的結果發現是矛盾的。而且很多人認為都是正確的,也不能説誰是正確的,因為他們所依賴的數據和使用的方面本身沒有問題,那到底是誰錯了?到底這個矛盾是怎麼回事?
2012-06-16 17:35:41
- 陳昆亭:
包括最新的實證研究,因為時間關係就不展開了,大概也會分為正反兩方面的結論。關於這方面的實證研究,總要去解釋,還吸引了很多人從模型、從機制的角度去分析、探討到底波動性和增長趨勢之間應該是什麼樣一種關係?結果也是兩派,一部分人説得出的結論是正的,另一部分人説是負的,他們也有依據,比如説産出的波動性上漲會導致收入不確定性,會導致謹慎型儲蓄增加,從而均衡的增長率會上升,這是一種機制,聽起來也有道理。還有一些結論,比如説産出的波動性上漲會導致投資的下降,均衡的增長率會是下降,這又是一種機制。總之,實際上更細分的研究在這裡沒有辦法展開。我們現在的問題就很矛盾,到底是正是負呢?
2012-06-16 17:37:35
- 陳昆亭:
還有一些混合機制的研究。這種研究最終的結論提出折中的解釋,説實際上影響波動性與趨勢增長之間關係的一些核心的變數,一些核心的參數決定了這種關係符號的正負,而這種關係的研究提出了多種解釋。比如説偏好函數的大小,還有一些風險結構等等,包括人力資本增長的機制,甚至有一些關鍵的結構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這種關係。
這些研究都基本上基於發達國家或者西方國家的研究,我們國家的情況到底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對我們國家進行省級數據的實證研究。我們研究結果大概有30個數據,時間的關係就不細看了,大概有這樣的關係。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總體來看,波動與增長的關係呈現這樣一個結論: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前30年表現出負相關的關係,後30年表現出正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説,大概在1978年改革開放之前和之後他們的關係發生了逆轉,這個很有魅力。為什麼?我們要找到影響這種關係的關鍵因素是什麼,是改革開放嗎?改革開放是一個很籠統的説法,到底是什麼,這裡面值得研究。
2012-06-16 17:39:20
- 陳昆亭:
我們用週期的方法做出了這樣的一些關係,基本上發現了這樣的一些結論。大部分的省份在1978年之前的結果是有基本上波動性會有超前一點點,或者比較分散一點點的負相關的關係,而在1991年到2010年的數據表現出比較一直的正相關的關係。
我們也做了一些模型方面的研究,我們基於內生人力資本形成機制的模型研究,我們的基本觀點發現,在形成人力資本時假定有兩種機制,一種是主觀學習的辦法,另外一種是非主觀就是幹中學,發現這裡面關鍵的參數影響很大,如果是主觀學習佔優,那麼這時候可能是正相關的,反之可能是負相關的。
2012-06-16 17:41:11
- 陳昆亭:
引申分析。經濟社會環境中的關鍵因素,比如説偏好參數、人力資本形成核心要素貢獻比等,決定波動性與增長趨勢方向的關係。當前熱論的財政乘數大小的爭執與此有類似的關係,我們沒有足夠的證據,我們只是一個猜測,我們想把這樣的關係引向目前的討論,目前有很多關於我們要不要採取財政措施,或者是要不要貨幣等等這樣一些措施,我想首先還是要考慮是不是有一些關鍵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説,我們財政乘數的大小會受什麼影響,如果我們目前的這種狀態導致財政乘數是零的話,那麼財政部要搞了,沒有用,因為我們的利率仍然有空間,我們的貨幣政策也有空間,存在的研究指出在正常情況下,也就是説,貨幣政策在仍然有空間不受制約的情況下,採取財政的手段是會受到貨幣政策自動抵消的結果,所以值得去做深入的討論。
2012-06-16 17:44:09
- 陳昆亭:
關於當前就不再展開更多的討論了,當前內外的形勢,美國是持續不振,貨幣政策受限,利率接近於零,歐洲難以自拔,中國存在持續下降的風險,主要是中長期發展的潛力下降,民營經濟狀態不佳,金融系統存在局部區域性風險。這是主要的問題,應對這些問題,我們給出兩條的意見:一是解決長期經濟潛在增長的問題關鍵要提高教育、科技研究部門收入,引導頂尖優秀青年向教育、研究等科技基礎領域回流,才是激勵進步最根本的辦法。二是推進利率市場化是解決當前民間金融問題的根本。我們最近跟蹤民間金融這個問題有一個階段,包括溫州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簡單給出這樣一個結論,不加證明。謝謝大家。
2012-06-16 17:44:32
- 楊春學:
下面有請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常欣教授發言,大家歡迎。
2012-06-16 17:45:26
- 常欣:
感謝大會給我們這樣的機會,把我們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關於中國主權資産負債表及其風險評估的成果和各位交流彙報。這個成果是分上下兩期在《經濟研究》的第六期、第七期刊表。今天借這個機會把課題主要觀點做介紹,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進一步查閱經濟研究雜誌。
課題的主要內容包括了研究背景和意義,編制中國的主權資産負債表2000年-2012年,對於中國總債務水準和全社會杠桿率的測算,對中國特色資産負債表的擴張機制鏡像分析,中國主權資産負債表風險評估、主要政策爭議。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大背景是從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來,對中國的主權債務風險各方面關注度都在提高,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風險有一些擔憂,有人據此就開始唱衰中國,我們覺得這種背景下編制中國的主權債務表,進而對中國主權債務風險進行評估。
2012-06-16 17:45:54
- 常欣:
資産負債表作為一種方法它的功能可以概括為三個:摸清家底、透視風險、結構體制性特徵和結構性特點。從國際編制實踐來看,這種方法作為一種比較成熟的核算方法,形成于上世紀60年代,之後有一些國家經濟學家編制本國的資産負債表。從新發達國家官方發佈資産負債表的比較成熟的是加拿大和英國,中國在這方面起步比較晚,國家統計局在1997、2007年分別出版過編制方法,但是官方負債表處於內部試編階段,還沒有公開發佈數據。
資産負債表編制是一種核算方法,但是在此基礎上有人把資産負債表作為一種研究方法或者分析方法開始在金融危機之後得到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國內在近一兩年來用資産負債表的方法進行分析和研究的文章不斷地增多。在這樣大的理論和實踐背景下我們也作出我們的嘗試和努力進行編制和風險評估。從事這項研究還是有一定風險的,從數據可獲得性受到了一定限制,特別是長時間序列的數據的獲得有一定的難度。從估算方法上也存在一定的爭議和不足,可能對這項研究成果的精確性不敢高估,只是希望提出我們編制的基本方法,分析框架,謹慎的蒐集,估算各類數據,用這些成果進行風險的評估,這是我們的初衷。
2012-06-16 17:47:46
- 常欣:
中國主權資産負債表試編的基本思路。我們編制的是主權資産負債表和國民資産負債表不同,國民資産負債表是各個部分的國民資産的加總和合併。我們是和政府和主權相關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金融機構,一部分非金融國有企業,我們理解為廣義的政府資産負債表,這裡不包括居民部門和私人企業部門在內。如何界定主權資産,是政府所擁有和控制的資産,是政府實際能夠動員和支配的資源。中國主權資産包括六項:國有經營性資産,包括非金融企業的國有資産和金融企業的國有資産,國有非經營性資産、政府所擁有的資源性資産,這裡重點對國有土地資産進行估算,對外主權資産就是國際投資頭寸表中官方持有的儲備資産,全國社保基金的國有資産,政府在中央銀行的存款。
2012-06-16 17:50:23
- 常欣:
主權負債包括政府直接負擔的負債,包括政府隱性擔保産生的或有負債,主權負債包括了中央政府的債務內債和外債,外債是採用寬口徑的界定,寬口徑是除了一般意義上的國務院部委直接介入的外債,我們把私人部門的外債也納入我們考慮的範圍內,這是從最後的財政兜底機制出發的。第二是準國債,就是政府部門和政策性機構發行的有財政擔保的債券,主要是政策性銀行的金融債。第三類是地方政府的債務,又包括了兩類,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非地方融資平臺的債務。第四是國有債務。第五是不良資産及其轉化形式存在的或有負債,還有隱性養老金債務為主的社會保障基金缺口,這個是支養老保險制度轉軌過程中舊體制所遺留的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規模,簡單説是轉軌成本,和人口老齡化相關的測算是不包括在內的。如果大家關注媒體所披露的研究機構關於2050年中國養老金缺口將達到75%的規模,他們把人口老齡化因素納入進來,我們是單純考慮轉軌成本。
2012-06-16 17:52:20
- 常欣:
(圖)我們把2000年-2010年的主權資産六類的加總和合併的情況。從表中可以看出相對於其他資産,非金融經營國有資産、管理儲備資産增長非常迅速。主權債務來看(圖),增長比較迅速的有幾類,中央加地方的政府債務、國有企業債務、處置不良資産形成的或有負債。(圖)這是反映了各類主權資産和主權負債加總得到的整個主權資産和主權負債,以及相減得到的政府凈值的變化情況。11年來主權資産和主權負債都處於增長態勢,但是主權資産的增長比主權負債增長快的形勢,所以政府凈值也是處於不斷增長的態勢中。
2012-06-16 17:54:15
- 常欣:
(圖)2010年中國主權資産負債簡表。主權資産的最終合計142.3萬億,主權負債72.7萬億。這是寬口徑的政府凈值的概念,有些需要剔除和替換。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産,它的變現能力比較差有必要剔除。國有土地資産使用權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轉然,所以用土地出讓金做了替代,這樣得到的主權資産凈值變成了20萬億左右。無論寬口徑還是窄口徑,中國主權資産負債表比較健康,短期內沒有發生主權債務危機的可能。
2012-06-16 17:56:16
- 常欣:
關於主權負債簡表的説明。一是測算過程中資産方來講可能存在低估的問題,一方面源於更多是賬面價值而沒有考慮市場價值。二我們測算國土資源價值的時候只考慮農業用途來講,但是土地用途的改變也存在低估的問題。還有變現能力問題,還存在著重復計算的可能,也有高估的可能。負債方可能存在的問題,我們把確定性的負債和或有負債簡單的加總,我們沒有考慮選取的風險概率,這樣直接加總可能也存在高估的可能。儘管存在這樣的問題並不影響我們總體判斷。
第二大部分,關於中國總債務水準和全社會杠桿率的測算。主權資産負債表是衡量和公共部門相關的風險,總債務水準和全社會杠桿率是全社會整個體系的風險考慮,這樣測算是考慮風險不同部門之間是進行轉移的,特別是考慮到風險可能從私人部門轉移到政府部門或者公共部門,從全社會考慮風險可以為考慮主權資産負債表風險提供很好的提示。主要方法是對四大部門:金融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政府部門、金融機構部門。這裡沒有考慮地方政府債務,這是處於國際比較的需要。發達國家經驗來看地方政府的債務是自主承擔的,從IMF統計規則來講也是不把地方政府的債務包括進來的。最後是金融機構部門的債務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債和其他金融債。最終得到的國際比較的總結論是:總量看中國的總債務水準2010年,債務和GDP的比例168.9%,低於大多數發達經濟體,比其他的金磚國家要高。我們總判斷是全社會杠桿率適中水準,溫和可控。但是近年來的增長態勢是上升比較快,應該保持警惕。
2012-06-16 17:59:28
- 常欣:
從債務結構來看,值得關注的是中國的非金融企業的債務佔比比較高,這是中國債務結構中突出的特點。我們最終測算結果2010年非金融企業部門的債務佔GDP的比重105.4%,這個比重高於有關研究基於OECD國家所得到的企業債務部門的臨界點是90%,我們得到的結果是高於臨界點,所以隱藏的風險值得關注。
2012-06-16 17:59:46
- 常欣:
第三大部分,關於中國特色資産負債表擴張機制。在中國特色資産負債表擴張機制,資産方主要體現為對外資産、基礎設施以及房地産資産的積累,這與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結構變遷緊密相關,在負債方,各級政府以及國有企業負債擴張明顯,總體上超過私人部門,包括企業和居民的負債增長,從而形成大量的主權負債,這與中國政府主導型的趕超體制密切相關。如何理解所謂政府主導型的趕超體制,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地方政府層面來看,現有的政治激勵機構和財政激勵結構上,地方政府有強烈的增長偏好,有增長優先戰略,所以地方投資衝動比較大,地方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另外和政府主導型的金融體制存在著放貸衝動,這種放貸衝動決定和政府主導型的金融體制相關,這種金融體製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所謂的大而不倒,國而不倒,中國銀行業的産權結構和資産結構下,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佔銀行業的股權結構的三分之二,在銀行業資産結構中四大國有銀行的資産份額佔半壁江山,所謂的國而不倒、大而不倒帶來預算軟約束的問題和道德風險的問題,可能會刺激借貸衝動。第二個是因為在現有的政府主導型的金融資源配置體制下,這種資金的性質配置趨向比較明顯,而且現在對銀行業這種風險控制強調的比較大,所以控制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對稱,可能使得獲得政府隱性擔保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銀行對它有特殊的青睞,形成了國有企業情結或者地方政府情結。這樣的情況下形成所謂的貸款財政化的傾向。三是在現有的金融格局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依然高度依賴於利差收入。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下,銀行業還是依賴於放貸規模擴張的信貸競賽的格局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的借貸衝動和銀行放貸衝動結合産生了大量中國的主權負債,這和西方國家的主權負債形成機制非常不同。西方國家的負債是私人部門向公共部門轉化,中國的主權負債是政府本身是債務産生的源泉。
2012-06-16 18:01:09
- 常欣:
第三大部分,關於中國特色資産負債表擴張機制。在中國特色資産負債表擴張機制,資産方主要體現為對外資産、基礎設施以及房地産資産的積累,這與工業化與城鎮化的結構變遷緊密相關,在負債方,各級政府以及國有企業負債擴張明顯,總體上超過私人部門,包括企業和居民的負債增長,從而形成大量的主權負債,這與中國政府主導型的趕超體制密切相關。如何理解所謂政府主導型的趕超體制,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地方政府層面來看,現有的政治激勵機構和財政激勵結構上,地方政府有強烈的增長偏好,有增長優先戰略,所以地方投資衝動比較大,地方對資金的需求量很大。另外和政府主導型的金融體制存在著放貸衝動,這種放貸衝動決定和政府主導型的金融體制相關,這種金融體製表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所謂的大而不倒,國而不倒,中國銀行業的産權結構和資産結構下,國有股和國有法人股佔銀行業的股權結構的三分之二,在銀行業資産結構中四大國有銀行的資産份額佔半壁江山,所謂的國而不倒、大而不倒帶來預算軟約束的問題和道德風險的問題,可能會刺激借貸衝動。第二個是因為在現有的政府主導型的金融資源配置體制下,這種資金的性質配置趨向比較明顯,而且現在對銀行業這種風險控制強調的比較大,所以控制機制和激勵機制不對稱,可能使得獲得政府隱性擔保的地方政府、國有企業,銀行對它有特殊的青睞,形成了國有企業情結或者地方政府情結。這樣的情況下形成所謂的貸款財政化的傾向。三是在現有的金融格局下,銀行業的經營模式依然高度依賴於利差收入。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下,銀行業還是依賴於放貸規模擴張的信貸競賽的格局依然存在。地方政府的借貸衝動和銀行放貸衝動結合産生了大量中國的主權負債,這和西方國家的主權負債形成機制非常不同。西方國家的負債是私人部門向公共部門轉化,中國的主權負債是政府本身是債務産生的源泉。
2012-06-16 18:01:09
- 常欣:
中國主權資産負債表風險評估。有兩類風險值得關注,一是資産負債表錯配風險,一是貨幣錯配風險,二是商業銀行與地方政府的期限錯配風險、企業部門的資本結構錯配風險。或有負債風險,房地産信貸風險和社保基金缺口的風險。
最後強調一點,資産負債表的風險點短期內集中在房地産信貸和地方債務上,中長期風險集中在對外資産負債表和企業債務和社保欠帳上。但是無論哪個風險都和發展方式密切相關,所以要化解這個風險根本的還是要轉變發展方式,這是我們最終的一個判斷。謝謝。
2012-06-16 18:06:40
- 楊春學:
現在有請湖南大學經濟學院陳樂一教授發言。
2012-06-16 18:07:38
- 陳樂一: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下午好。感謝大會組委會給我提供這麼一個發言的機會。我彙報的題目是我國地區經濟週期的差異性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經濟一直保持著年均10%左右的增長率,但是地區經濟差距大、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一直難以得到有效改善,目前,協調區域經濟發展已成為政府經濟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之一。政府對區域發展和區域差異問題高度重視,學術界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
一些學者對我國地域經濟增長差異進行了研究,但是現有文獻主要是側重研究地區間經濟增長的差異,系統研究地方經濟週期差異的文獻比較少。經濟週期一般分為收縮和擴張兩個階段。當各地區經濟週期存在差異的問題時候,比如説同一時期有些地區處於週期的擴張階段,而有些地區處於經濟週期的收縮階段。如果中央政府採取一刀切的反週期調控政策,就會不利於部分地區的經濟發展,導致地區經濟過熱和過冷同時並存。而實施差異化的宏觀調控政策能起到促進各地區經濟穩步增長的作用,對於一個發展中國家而言,國內地區經濟週期差異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2012-06-16 18:08:13
- 陳樂一:
基於此,本文根據1953年-2010年相關數據,對我國28個省市地區經濟週期之間的差異問題進行一個初步的研究。
首先是四個經濟週期的特徵指標。
與現代經濟週期研究相比,傳統經濟週期研究有以下優點:一是避免抽取時間序列波動成份過程所面臨的模型選擇的問題,採用不同的模型,通常會獲得不同的結果。二是研究結果不受時間序列是否平穩所影響。另外,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開始關注傳統經濟週期的研究,例如Harding.D,本文主要還是用傳統經濟週期理論研究我國各地區之間的經濟週期的差異性。
已有的經驗研究中,識別傳統經濟週期特徵的指標很多,我們選取的指標原則是:盡可能選擇少的指標,但又盡可能全面地體現出經濟週期的特徵。從這一原則出發,Harding.D和A.pagna認為,週期的長度、深度和形態可以比較全面地體現出某個經濟週期的特徵,關於週期的長度,他們認為,可以通過計算經濟折價階段的持續時間來衡量,比如波谷到波峰之間的橫向距離為擴張階段的持續時間,波峰到波谷的橫向階段為收縮階段的持續時間。
2012-06-16 18:10:11
- 陳樂一:
關於週期的深度,可通過計算經濟週期的波動幅度來衡量,波谷到波峰之間的垂直距離與擴張階段的波動幅度,波峰到波谷之間的垂直距離為收縮階段的波動幅度。關於週期的形態,Harding.D和A.pagna他們認為,我直接翻譯為“溢值”,用這一概念來表示,“溢值”的概念是對經濟週期的形態進行衡量,溢值就是為週期轉折中增長路徑對理想增長路徑的偏移,也可以理解為理想值減去實際值,其中理想增長路徑為週期轉捩點的直線路徑。按照這個定義,溢值與實際實際增長路徑的二階導數值得有關很大的關係,溢值是用來衡量週期階段是凸型的還是凹型的,具體而言在擴張階段溢值為波谷到波峰間實際增長路徑對理想增長路徑的偏移,其中,理想增長路徑為波谷到波峰之間的直線路徑。
2012-06-16 18:12:37
- 陳樂一:
(圖)A圖就是凸型擴張,B無圖就是凹型擴張。C圖表示凸型收縮,D圖表示凹型收縮。
(圖)A圖和D圖表示剛開始的時候變動平緩,快結束的時候變動劇烈。
計算圖中的陰影面積是比較複雜的,在實際計算溢值的過程中可以簡化為週期轉折的理想值減去實際值。根據前面的分析,我們全面描述一個經濟週期的特徵,需要有一個指標擴張階段的持續時間、波動幅度、溢值,還有收縮階段的持續時間、波度幅度、溢值,這些都是傳統的方法。
2012-06-16 18:14:38
- 陳樂一:
我國地區經濟週期差異性的分析。
我國地區層面較完整的統計數據在1994年後才有,而研究經濟週期問題時,通常需要較長時間序列的統計數據。因此,我們採用年度數據進行分析,在劃分週期方法上,引用的國內學者常用的“谷-谷”法,對各地區的經濟週期進行劃分。根據1953年-2010年,我國28個省市地區的實際産出增長率,採用“谷-谷”法進行週期劃分,然後分別計算各地區經濟週期擴張與收縮階段的持續時間、波動幅度、溢值。就是表1。
2012-06-16 18:15:26
- 陳樂一:
(圖)這個圖顯示了1953年-2010年我國地區28個省市地區經濟的差異是明顯存在的,同一時期有些地區處於擴展階段,有些地區處於收縮階段。這個差異是明顯存在的。
表1顯示的是8個省市對擴展階段和輸出階段的持續時間,擴展階段和輸出階段的波動幅度,以及擴展階段和輸出階段的溢值大小。
通過表3可以發現1953年-2010年我國各地區經濟週期擴張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為2.59年,收縮階段的平均持續時候為2.38年,擴張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略大於收縮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而擴張與收縮階段的平均波動幅度差不多。
2012-06-16 18:17:26
- 陳樂一:
1953年-2010年我國各地區的經濟週期特徵存在很大差異,從持續時間上看,從波動幅度上看,從溢值上看都可以看,我國地區經濟週期的長度、深度形態上都存在著很大差異。
1978年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經濟體制的變化不可避免地影響經濟週期的運作。我們以1978年為分界線,分析1953到1977年,與1978年到2010年兩個時期我國的各地區經濟週期特徵。
2012-06-16 18:19:15
- 陳樂一:
表2分析的主要還是八個省市由1953到197年擴張階段和收縮階段的持續時間、波動幅度、溢值大小。
1953年-1977年我國各地區經濟週期擴張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為1.91年,收縮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為2.21年,所以擴張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略小于收縮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擴張階段的平均波幅為24.38%,收縮階段的平均波幅為26.12%,擴張階段的平均波幅小于收縮階段的平均波幅。擴張與收縮階段的溢值平均值都小于0。差異度是很明顯存在的。
2012-06-16 18:20:28
- 陳樂一:
表3顯示的是1978到2010年的情況。結構是一樣的。表3顯示了1978年-2010年我國各地區經濟週期波動的特徵,經濟週期擴張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為3.39年,收縮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為2.61年,擴張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大於收縮階段的平均持續時間,擴張階段的平均波幅大於收縮階段的平均波幅,擴張階段溢值小于零。可以看出我國地區週期經濟特徵存在很大的差異,從持續時間、波動幅度、溢值上都可以看出來。
表4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週期差異性的比較分析,這個差異程度到底變大了,還是變小了,有一個簡單的分享,改革開放後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改革開放以來,根據這個表,我國各地區經濟在週期長度上的差異是最大,在深度以及形態上差異程度在減小。
2012-06-16 18:21:26
- 陳樂一:
我們的結論就是,本輪從經濟週期長度、深度、形態等方面的6個指標出發,研究了1953年-2010年我國地區經濟週期的差異性。通過這些指標發現6個指標上面我國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首先地區經濟週期差異性的存在對中央政府差異化的反週期調控政策提出了要求,各地區經濟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發展水準不一樣,實行差異化的反週期調控政策非常有必要,區域化差異調整問題在戰略層面,國家有西部大開發、東部跨越式發展等戰略,但是就缺乏具體執行層面的戰略政策,難以將戰略政策的效用發揮出來。所以國家調控政策不能搞一刀切,應該多出一些地區差異化的政策,促進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地方經濟週期的差異化,為進一步促進區域經濟合作提供了現實性和方向。比如處於週期擴張階段的地區和處於收縮階段的地區可加強合作,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促進生産要在地區間的合理流動,促進産業在地區間有效轉移和承接,實現地區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如何因地制宜的制定系統化、差異化的宏觀調控政策,需進一步深入研究影響地區經濟週期差異性的因素有哪些,這將是本課題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謝謝大家。
2012-06-16 18:22:33
- 楊春學:
會議到此結束。(結束)
2012-06-16 18:26:19
圖片內容:
- 主持人宣佈開幕,介紹與會嘉賓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致辭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 王稼瓊 致辭
-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名譽院長郝如玉致辭
- 香港經濟導報社社長曲直致辭
- 論壇主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做大會主題發言
-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經濟歷史系主任拉爾斯·曼格努森發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作主題發言
-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發言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戰略、政策與評論部副主任艾文耕發表主題講話
- 會場全景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郎麗華發言
-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增長室主任劉霞輝作主題發言
- 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院長張連城發佈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
- 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院長張連城解釋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統計標準
- 中國社會科學院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發言
-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胡乃武發言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楊聖明發言
-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曉敏發表主題發言
- 南開大學當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龔剛發言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發言
- 廈門大學李文溥教授發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發言
-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
-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分黨委書記沈越發言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李建偉
-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吳國華發言
- 寧波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陳昆亭發言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常欣發言
- 湖南大學經貿學院副教授陳樂一發言
- 會議結束時,神九升空的鏡頭吸引了許多與會代表的目光
- 會場全景
相關新聞:
圖片大圖:
-
主持人宣佈開幕,介紹與會嘉賓
主持人宣佈開幕,介紹與會嘉賓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劉樹成致辭
中國網 戈昊怡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 王稼瓊 致辭
中國網 戈昊怡
-
全國人大常委、財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名譽院長郝如玉致辭
中國網 戈昊怡
-
香港經濟導報社社長曲直致辭
中國網 戈昊怡
-
論壇主席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做大會主題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經濟歷史系主任拉爾斯·曼格努森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裴長洪作主題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戰略、政策與評論部副主任艾文耕發表主題講話
中國網 戈昊怡
-
會場全景
中國網 戈昊怡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郎麗華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增長室主任劉霞輝作主題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院長張連城發佈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
中國網 戈昊怡
-
首都經貿大學中國經濟實驗研究院院長張連城解釋中國城市生活品質指數統計標準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社會科學院委員、著名經濟學家張卓元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胡乃武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楊聖明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石曉敏發表主題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南開大學當代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龔剛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廈門大學李文溥教授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
中國網 戈昊怡
-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分黨委書記沈越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李建偉
中國網 戈昊怡
-
商務部流通業發展司副司長吳國華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寧波大學商學院副院長陳昆亭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副主任常欣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湖南大學經貿學院副教授陳樂一發言
中國網 戈昊怡
-
會議結束時,神九升空的鏡頭吸引了許多與會代表的目光
中國網 戈昊怡
-
會場全景
中國網 戈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