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工作情況報告的專題詢問

   2011年12月30日9:00,全國人大常委會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就關於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中國網進行實時報道,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直播摘要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國務院關於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工作情況報告的專題詢問

活動描述

  • 2011年12月30日9:00,國務院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就關於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工作情況的報告進行專題詢問。中國網進行實時報道,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路甬祥:

    各位委員:現在開會。

    按照日程安排,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今天上午舉行聯組會議,對國務院關於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昨天下午的分組會議已經對國務院的報告作了審議。審議中委員們認為,黨的十七大提出“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戰略目標。為此,一年多來,國務院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教育事業發展的薄弱環節和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積極制定政策措施,紮實推進各項工作,開局良好、進展順利。審議中委員們同時指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全面推進規劃綱要的實施,是新時期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事,寄託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在推進過程中,還存在著經費投入不足,資源配置不均,體制機制不健全等突出困難和問題,任務依然艱巨。為推動規劃綱要順利實施,委員們就建立教育投入可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品質、優化教育結構、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中肯的建議。

    2011-12-30 09:02:28

  • 路甬祥:

    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對這次專題詢問十分重視,今天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的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有: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同志,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同志,

    科技部副部長陳小婭同志,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同志,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同志,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同志,

    衛生部副部長劉謙同志,

    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同志。

    2011-12-30 09:03:51

  • 路甬祥:

    現在專題詢問正式開始。先請六個分組報名和推薦的12位委員作詢問發言。詢問時間請控制在3分鐘之內,回答時間請控制在10分鐘之內。

    現在我們請吳啟迪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09:04:17

  • 吳啟迪:

    我想就教育經費投入問題提出一個詢問。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提高國家的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也是2012年要達到4%。在袁部長的報告中也已經談到這兩年的情況,在2010年現在我們已經佔到GDP的百分比是3.66%,比2009年提高了0.07個百分點。在2011年初從預算安排來講,從全國財政教育支出來講,比2010年增長了14.6%,其中中央財政的增長更加大一點,高於中央財政支出3.8個百分點,已經作出了很大努力。實際上,到了明年就要達到4%這一點,我相信也應該是做得到的。但是,現在我們在人大的調研當中,在各個地方看到的情況,大家都説很困難,不能再提高了,有這樣一種情況。但是我想在這一點上,肯定從財政部、從教育部的角度還是有很多措施加以保證的,也就是説中央和地方到底如何劃分這樣的責任的,這一點是我想提問的。在這裡我想強調一下,這4%確實不是對每一省的,是全國的水準,不是每個省都要達到GDP的4%的。這一點大家都知道。另外一個問題可能更加感興趣,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的行列,所以還應當繼續投入,不僅是2012年、2013年會怎麼樣、2014年會怎麼樣,怎麼樣測算未來幾年每年需要投入的經費保障,建立一個保證教育投入可持續增長的長效機制,在這一點上怎麼考慮的。從這一點上來講,還有一個用錢,要把錢用好,從教育戰線來講,大家都很明確這一點。但是怎麼保證、怎麼評估?國務院有什麼安排。還有,都是財政性投入,從國家教育經費總量當中有一大塊是來自於民間的,是社會捐贈的,包括民辦教育,現在投入的比例相當低。2008年的統計數據佔教育總經費的0.7%和0.5%,這指的是社會捐贈和民辦教育,這方面恐怕需要一些鼓勵政策,因為在世界上我們看到很多國家在這方面比我們做得好一點,有很多政策,這些方面的政策有什麼考慮?怎樣動員社會教育投入的積極性?

    2011-12-30 09:04:37

  • 張少春:

    尊敬的各位副委員長、各位委員,4%的問題是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都是高度重視,並在《教育發展綱要》中作出鄭重的承諾,要在2012年實現這個目標。剛才啟迪委員已經説到了。2010年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3.66%,今年為了實現《綱要》作出承諾的目標,國務院專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的文件,併為此專門召開了會議作出了部署。在這些部署當中,主要的措施有四條,昨天袁貴仁部長在彙報當中已經都説到了。第一條是要嚴格地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的要求,即要求各級政府在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當中超收的分配當中,都要執行法定增長這樣一個法律要求,保證財政支出增幅明顯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幅。第二條是要提高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要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新增財力要向教育傾斜,切實做到2011年和2012年的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要有明顯提高。第三條是要求提高預算內基建投資用於教育的比重。第四條是要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來源渠道,在公共支出儘量向教育傾斜外,還要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的教育費附加制度,全面開徵地方教育附加以及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按比例中來計提教育資金,這樣來多方籌措教育經費。目前上述四條要求的詳細配套文件都已經全部出臺,總體落實情況還比較好,政策的效果已經在逐步顯現。今年1—11月份,全國公共預算安排的教育支出達到12332億,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5.8%,高於同期財政支出增幅1.5個百分點。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也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16個百分點。教育費附加徵收了1231億元,同比增長46.5%,地方教育附加徵收了62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89倍。同時預算內基建的教育支出比重也提高到7%。這樣一個情況,我們判斷,今年的趨勢比去年還要好。

    2011-12-30 09:06:21

  • 張少春:

    啟迪同志還詢問到,為了保證這些措施的落實,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的責任是如何劃分的?根據現行體制和政策的規定,教育的事權和支的責任,中央和地方都有,但主要的責任在地方,地方統籌利用自有財力和中央財政的一般轉移支付以及稅收返還,在這三項主要資金中安排的教育支出要佔到全國財政教育支出的80%左右,各地能否不斷增加教育經費的投入,對如期實現4%的目標至關重要。為了進一步明確各地的責任,按照國務院的要求,財政部專門為此印發了《關於加強對各地2011——2012年財政教育投入狀況分析評價的通知》的文件,提出了加強對各地財政教育投入狀況分析評價的具體辦法和量化指標。這些量化指標包括財政教育支出的增幅、財政教育支出佔公共支出的比例、教育費附加的徵收率、土地出讓收益教育資金計提率,就是剛才説到的四項具體措施的量化指標。各省的綜合得分再根據每一項分值確定的權重來計算得出,同時再考慮財力狀況、主觀的努力程度等這些因素來分成評價的檔次。2012年和2013年年初,財政部將會同教育部對各省進行綜合評價分析,並形成報告上報國務院,以便中央政府進行監督和問責。財政部為此還專門設立了專項資金對如期實現這些指標的省份給予獎勵,教育部也根據這些分析評價結果,將來在各地院校設置、學位點設置以及招生計劃方面要採取相應措施。各省接到這個通知後都相應明確了行政區域內各級政府的責任,也制訂了省對下面的分析評價方案。中央政府在教育支出的責任當中佔到20%左右,中央政府應當帶頭充分發揮這種表率作用,努力增加本級的教育支出。2011年初,中央財政安排的教育預算支出是2964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6.3%,在年初預算的時候就高於財政支出的平均增幅3.8個百分點。再加上一般性的轉移支付,現在看,在中西部的教育支出當中,大頭都來自中央政府。第三,到2012年以後,當我們實現4%以後,各級政府要在這個基礎上繼續加大投入,並構建可持續的這樣一個機制,使教育經費的增長能夠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在這方面,我們在貫徹教育綱要時已經在作出部署。以上是我的回答。謝謝。

    2011-12-30 09:08:24

  • 朱之鑫:

    第二個問題的核心思想我理解是如何調動全社會投入教育積極性的問題。我們感到這次教育規劃綱要寫得非常明確,要“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實際上就是堅持“兩條腿走路、兩隻手推動”。從我們教育的總經費來説,確實像剛才啟迪委員所説的,社會投入部分遠遠地低於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投入。剛才啟迪委員説了2008年只佔到1.2%,我們也作了一個比較,實際上從1999年開始,這個比重是在不斷降低的。我覺得原因有三個方面,一是這幾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的持續增加,改變了教育經費總構成的結構比例,從原來的約68%提高到2008年的約72%,這樣社會資金所佔的比重就下來了。二是大家比較關心的,民間投資進入教育領域確實存在一些政策的壁壘,包括民辦學校的法人地位、産權歸屬、學校權益等都存在不同的問題。特別是在教師權益和財政資助方面,也還存在著不能一視同仁的問題。三是社會捐資教育的有效激勵政策不足。比如接受社會捐贈的工作機制還不健全,資金使用流程的透明度還不高,對捐贈方難以形成積極的反饋。現在來看,促進民間教育,特別是民間投資的增長非常重要。去年國務院有一個“新三十六條”,特別講到支援民間資本興辦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幼兒園、職業教育等各類教育和社會培訓機構。實際上就表明瞭對社會資金進入這些領域支援的態度,現在細則也正在制定。

    2011-12-30 09:21:40

  • 朱之鑫:

    要解決的話,應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儘快修訂完善相關法律和法規,通過修訂民辦教育促進法的實施條例,解決民辦教育的法人地位、分類管理和財會制度等問題。二是在支援鼓勵政策上拿出幾條管用的實招。比如放寬準入門檻,簡化審批程式,對民間資本興辦或參與舉辦教育和培訓機構不單獨設置附加條件。再比如制定分類管理的具體辦法,對營利性和非營利性的教育機構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和管理要求,當然包括委員們非常關心的財稅、金融、用地、價格和人才鼓勵方面的政策,特別是要落實公共財政的資助政策,要開放政府性資金對民辦教育的支援。這裡也向大家彙報一下,這幾年國家發改委也嘗試對部分民辦中等職業學校給予投資的支援,在實施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中,也鼓勵各地推行“公建民營”這種方式,支援公益性、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的建設,從試點和進展的情況來看,有些效果還是不錯的,當然,我覺得還需要進一步總結經驗。三是要儘快建立鼓勵社會捐贈的激勵政策。我們民族有樂善好施、興學助教的好傳統,應該説是非常值得發揚的。改革開放30年來,也使民間的財富有了一定的發展,所以我總覺得在這個時候鼓勵社會捐資助學是對我們教育發展的有力支援。有兩方面,一是儘快建立規範透明、有公信力的捐贈管理架構,形成專業化、規範化和透明度高的運作機制。另一方面,在政策上也要給予一定支援,比如要落實個人教育公益性捐贈支出在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對企業捐資教育的支出也應當研究制定,按一定比例從當年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的政策,這都是我們鼓勵捐贈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最後也説一下,因為實際上完善非義務教育階段成本的分擔機制也很重要,我們現在很大一部分在義務教育階段,那麼在非義務教育階段要合理確定受教育者的個人或家庭分擔比例。根據社會發展的水準,培養成本變動和群眾承受能力,我覺得還要適時調整收費標準,這樣才能更好地集中資金來支援那些我們急需幫助的困難群體和廣大農村,同時要支援教育服務業的發展,鼓勵開辦經營性的教育培訓機構,完善市場調節為主的收費機制,滿足多樣性和選擇性教育消費需求。

    2011-12-30 09:35:20

  • 路甬祥:

    下面請朱永新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09:35:30

  • 朱永新:

    最近幾年,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加大了教育投入的力度,教育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但是總的來説仍然存在著一方面經費短缺,一方面使用不盡合理的情況。比如説職業教育經費,為每位中職學生補貼1500元的做法,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所起的作用就很有限。有些家庭條件好的學生用這筆補貼請客、購物,一些地方弄虛作假、多報人頭騙取經費。如果把這批錢投在教學設施、校企合作或者職業教育的教師隊伍上效果可能會更好。另外現在免費師範生真正到基層的農村學校非常之少。如果不是事先免費,而是實行大學生村官的做法,讓這些學生到農村工作以後再減免他的學費,效果可能更好。所以在明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值達到4%以後,教育經費有了較大的增長,如何保障這些經費使用更合理、更科學?如何劃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事權和財權、責任和義務?是否準備建立相對獨立的國家教育撥款委員會?是否有科學的決策程式確定經費使用方向和重大項目的決定?是否考慮把國家教育經費詳細帳目包括公立大學的財務向社會公開,以接受監督。另外教育規劃綱要把促進公平作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二十字方針之一,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戰略任務,要實現這一目標在教育資源的配置,尤其是教育經費的投入上如何加以保障。比如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的建設,對城鄉薄弱學校的改造,對弱勢人群的教育方面,準備採取哪些財政上的支援?

    2011-12-30 09:42:38

  • 袁貴仁:

    感謝朱永新委員對這個問題的重視和關心。2012年財政性教育投入佔GDP達到國內生産總值的4%,這是對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極大支援,也是對教育系統一個極大的鼓舞。現在的問題是,教育經費大幅度提高之後地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就是一個重大嚴肅問題。我們的考慮,總的精神是要緊緊圍繞“育人為本”這個核心任務和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品質這兩項重大工作,把錢用在到刀刃上,使用好、管理好。

    2011-12-30 09:43:07

  • 袁貴仁:

    在使用上,在我們常説的要保運轉,要保工資,保安全的基礎上重點要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做到四個“傾斜”。

    一是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傾斜。多年來,中央領導和各個部門都非常重視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改革發展的支援,應當説在這一點上大家是有共識的,是有感情的,工作也是有力度,有成效的,但是從現實狀況看,上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還是相對比較落後,和發達地區差距明顯。因此,應當肯定我們這些年的成績,但對我們的工作成效不能估計過高,教育扶貧任重道遠,還需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支援下去。

    二是要向農村義務教育、職業教育和學前教育傾斜。為了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規劃綱要部署了八類教育,從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加上繼續教育六類構成了終身教育,還特別重視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這些都需要統籌兼顧,在經費的投入上有一個科學的、合理的比例。從我們的實際測算看,從這八類教育的發展需要看,也參照國際上的一般管理和平均水準,我們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投入的比例還是偏低,應當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和學前教育的投入。學前教育投入中央已經作出安排,現在需要落實;職業教育投入還需要從長計議,深入研究。我這裡還要特別提到義務教育,儘管我們已經實現了全國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但是義務教育作為國家依法統一組織實施的免費、普及、統一的教育,仍然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為義務教育我們經常講的是“量大、面廣、線長”。我們國家有2.6億學生,其中小學生1億,中學生1億,大學生和學前教育學生各3000萬。義務教育我們有1.5億學生。儘管我們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是應當説鞏固和提高仍是重要任務,特別是剛才永新同志提到的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仍然需要擺在教育投入的重中之重位置,農村義務教育仍然要擺在優先考慮的地位。

    2011-12-30 09:55:27

  • 袁貴仁:

    三是要向特殊困難學生傾斜。由於種種原因,我們有些家庭還難以承擔學生上學的費用,我們有一些學生還難以完成學業,包括了幾個方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孤兒、殘疾家庭等,這就需要政府給他們特殊的關心、關愛,切實幫助扶持,使他們能夠安心學習、健康成長。我們認為,這是政府應盡的職責。

    四是要向建設高水準教師隊伍傾斜。教育品質最根本取決於教師品質,落實規劃綱要,落實總書記將全面提高教育品質的要求,最關鍵、最直接的措施是加強教師隊伍的整體水準,我們應當把錢更多地用到人身上去,要吸引全社會、海內外更多的優秀人才從教、長期從教、終身從教。我們要加大對現有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力度,提高他們的師德和業務水準,我們要對那些優秀的教師、作出了重要業績的教師給予更多的激勵、獎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011-12-30 09:56:07

  • 袁貴仁:

    管理方面,我們要切實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防範財金風險為核心,加強制度建設,抓好四個環節。

    一是分配製度,決定經費投向設立重大項目、確定資金規模的時候,要做到規則先行,科學論證,廣泛聽取各方面建議,必要時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二是監管制度。要完善學校的財會、會計制度,加強學校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推進高校總會計師委派制度,提高監管的科學化水準。國家設立專門的教育經費監管中心,中央編辦已經批准了,使對經費的使用、管理、監督常態化、規範化、制度化。

    三是紀檢審計制度。教育經費從分配、使用到結算,重大項目從開工、建設到驗收,都要有紀檢審計部門的參與,防範違紀違法行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四是資訊公開制度。要進一步完善國家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要制定各級各類學校財務收支公告制度。今年我們高校開始以部門的方式,向社會公開財政的收支狀況,但形式還比較單一,社會知曉度還不高,特別是在網上向社會公開做得還不夠。我們要建立重大項目的使用公告制度,使教育經費的分配使用始終處於社會輿論的監督之下,始終在陽光下運作。謝謝。

    2011-12-30 09:56:52

  • 路甬祥:

    請高洪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09:57:03

  • 高洪:

    我就關於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問題,從教育經費發展和中央財政措施兩個方面進行詢問。

    第一,對於當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不公平問題,人們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強烈的是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義務教育作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這是最應體現教育公平的領域。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教育規劃綱要明確將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請問衡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標準是什麼?影響均衡發展的阻力在哪?有什麼硬性措施保證目標的實現?

    第二,目前我國邊遠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水準與全國水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請問中央財政將採取什麼措施,進一步促進公共教育資源公平配置,縮小區域間教育發展差距?

    2011-12-30 10:03:42

  • 袁貴仁:

    我先回答高洪委員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詢問。

    義務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從1986年義務教育法頒布實施,到今年12月17日四川省通過了國家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少年文盲,也就是我們簡稱的“兩基”國家驗收,中國政府歷經25年時間,全面實現了“兩基”目標,這是中國教育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贏得了全世界同行的讚譽。實現全面普及,解決了“有學上”的問題之後,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像高洪委員所提到的,我們要轉入上好學、促進公平和提高品質上。均衡發展是義務教育公平和義務教育品質的一個結合點,抓住了均衡,也就抓住了義務教育的公平和義務教育的品質,因此均衡發展寫進了200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均衡發展的主要內容是要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四類資源。這些資源,我們還把它細化為八項具體指標,辦好每一所學校。推進的策略,首先是在縣域內的均衡。我們現在所説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主要指的是縣(區)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這裡還需要説明的是,“均衡發展”只指的是“義務教育”,其他的教育不用均衡發展”這個詞。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很艱巨很複雜的工作,難就難在對於學校均衡不均衡,硬體指標達到不容易,但軟體方面可能更難。因為在人們心目中,學校除了硬體不均衡之外,還有學校長期形成的校風、傳統、特色。均衡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普及可以説全面普及,百分之百的都能夠入學,但是均衡不可能有全面均衡、絕對均衡,均衡也是一個歷史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們要在發展中不斷推進,實現相對均衡。

    2011-12-30 10:03:59

  • 袁貴仁:

    下一步我們打算從四個方面來加以推進。

    第一,以學校標準化建設推進均衡。這是均衡的基礎。也就是説,國家要制定學校辦學的基本標準,各地要從實際出發,依據國家標準及制定本地的辦學標準,建一所就要建好一所,對現有的沒有達到辦學條件的,也就是我們經常説的薄弱學校要進行改造,使每所學校都成為合格學校。

    第二,以教師資源合理配置推進均衡。教師資源均衡是均衡的關鍵,擇學校實際上是擇老師,我們要改變老師的初次配置,要通過擴大免費師範生教育和義務教育特崗計劃規模,吸引高水準畢業生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教。要開展縣域內校長教師的交流,要建立義務教育教師國標、省考、縣聘、校用,從組織上推動縣域的交流。城市學校教師晉陞更高一級的職務,必須有到農村學校、薄弱學校任職的經歷,這樣從政策上推動教師的交流。要探索建立到農村任教的特殊崗位津貼,和建設老師週轉宿舍,從保障上促進教師的流動。

    第三,以優質資源共用來推進均衡。要通過建立學校的聯盟、集團化辦學、對口幫扶等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整體帶動各學校教育教學的整體水準。

    第四,以強化督導評估推進均衡。我們要像對義務教育普九進行督導驗收一樣,通過督導評估,對基本實現縣域教育均衡發展進行驗收。教育部已與各省簽訂了共同推進教育均衡的備忘錄,許多省也與縣簽訂了責任書。這個驗收就包括對縣級政府資源配置情況進行評估。要了解學校之間差距的系數。二是要對縣域內解決由不均衡帶來的擇校、減負等熱點難點問題環節進行評估。還要測評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滿意度。

    應當説,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不是限制發展,而是共同發展,不是要千校一面,而是要在基本均衡的前提下鼓勵各個學校辦出特色、風格,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促均衡、在均衡中促進發展。謝謝。

    2011-12-30 10:20:00

  • 張少春: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的第二部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中央財政近年來在制定支援教育事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時,都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給予了必要傾斜。

    一是在計算對地方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均衡性轉移支付、工資性轉移支付中,中央財政把教育作為重要的因素來加以考慮,不斷加大對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十一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總共7.77萬億元,佔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總額的85.8%,年均增長28.9%。其中,中央財政安排中西部地區的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轉移支付3004億元,佔中央財政對地方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轉移支付總額的84.6%,年均增長53%,主要用於幫助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以及加大對貧困學生的資助,等等。

    二是在全國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國家助學體系、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建設等重大政策、措施時,都向民族地區和貧困地區予以傾斜和大力支援。

    三是在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政策設計和經費分擔比例上,始終注意縮小地區間的差距,比如公用經費,中央與西部的分擔比例是中央承擔8:2,中部為6:4,免費教科書經費全部由中央財政來負擔,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費補助和校舍維修改造經費分擔比例上,中央與中西部地區分擔比例是5:5。統算下來,中央財政在改革中是拿了大頭。今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資金846億元,其中,中西部地區安排711億元,佔到84%。

    2011-12-30 10:43:58

  • 張少春:

    四是今年國務院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起,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為集中連片地區特殊困難地區680個縣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每生每天3元錢的營養膳食補助,同時也將“一補”的標準提高1元,這樣小學、初中每生每天分別達到4元、5元。

    五是經國務院同意,財政部、教育部出臺了支援學前教育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將拿出500億元,重點支援中西部地區、東部困難地區發展農村學前教育。

    整體上説,這些措施,都體現了中央政府將逐步地、持續地努力來縮小區域間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心,下一步中央財政將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繼續對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予以支援。

    2011-12-30 10:44:16

  • 路甬祥:

    下面請程津培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10:44:26

  • 程津培:

    謝謝主席。袁部長在給常委會的報告中提到,教育部新成立了一個教育諮詢委員會,我自己剛好被安排在第一小組,即素質教育組作為一名成員,我就素質教育提一個問題。我們看到這個教育規劃綱要中,把教育要以育人為本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我們教育的育人目標是始終堅持培養德智體美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所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素質的提升,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造創新能力以及實踐的能力,本應該是素質教育最核心和本質的內容。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注意到許多學校和老師把素質教育當作一個軟性的任務,覺得抓不著、看不著,還是應試教育來得比較得心應手和受人關注,所以一般在工作安排上,頂多是在初年級,比如小學的一二三年級中多安排一些音體美的課程或者是書法舞蹈之類的,使得學校在某些方面有特色的節目,這樣來應對領導的檢查。但是到中高年級之後,學校的基本精力全部回歸到應試和向考分來衝刺,我們感到目前中小學的學生幾乎就沒有一個歡樂的童年和完整的少年。和我們在座的各位都經歷過的在“文革”前17年的教育相比,那時我們感到學習有快樂,也培養出很多素質非常綜合的人才。應該説,改革開放以後,連續30多年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跟這部分人的貢獻和奉獻關係極大。但是在“文革”之後的幾十年,教育得到大發展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有點令人擔憂的變化。我們孩子的書包越來越重、課業負擔越來越重、學習越來越不快活,換來的並不是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提高,而是我們培養了不少應試機器,所以難怪有一些國外的智囊團人物説中國經濟成為世界第二,沒有什麼好怕的,因為中國沒有核心競爭力,中國人只懂得模倣,不會創造。當然,這話聽起來有些偏頗,也不夠公允,但是反映的問題也的確存在。我覺得問題的實質和癥結就在於我們對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品質的評估,以及對人才的評估和使用制度方面出現了問題。因此,我的問題是教育部將如何改進有關制度,解決好推進素質教育的癥結問題。與之相關的,我們也注意到學生中和社會上的道德出現了滑坡,也出現了像馬加爵、藥家鑫這樣的負面人物。雖然是個別的,但是影響不好。我想請問教育部如何通過改進德育工作,來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生成長的環境。

    2011-12-30 10:44:39

  • 袁貴仁:

    程津培委員提出了一個教育的根本問題。作為一個教育的資深專家,他和我的感受是一樣的。素質教育很重要,但推進起來很有難度。素質教育強調以人為本,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總書記説,這是我們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它是我們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和重大舉措,核心是要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目的是要更多地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黨中央、國務院對實施素質教育非常重視,1999年就作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應該説素質教育的理念已經被社會廣泛認同,不少地方和學校也結合自己的實際,探索了很多有效的辦法,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正像剛才津培委員所説的,我們推進素質教育還面臨一些困難。原因有很多,集中到一點,是我們長期形成的體制機制還不適應先進的素質教育理念,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對學校的評價、對人才的評價,還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因此,最切實的工作,就是要把我們實際做的工作和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理念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改變傳統的,已經習慣了的一些體制機制,以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把我們做的和我們説的、要求的統一起來,我覺得可以簡單概括為做好“三個銜接”。

    2011-12-30 10:45:02

  • 袁貴仁:

    第一,要把學生評價和實施素質教育相銜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

    首先要明確基礎教育的定位和功能,基礎教育就是為一個人終身發展打基礎的教育,是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的教育。這是我們把它作為基礎教育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須面對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上好每堂、每門課。不僅要重視他的課程學業成績,更要注重培養綜合素養,讓他們學會做人做事,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真正做到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德智體美相互貫通。

    二是要改革考試的內容和方式,更加注重對學生平時品行的考察,更加注重對學生所學知識綜合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考察,創造條件、豐富方式,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方法的考察。

    三是要改革高校錄取制度。高考制度一要堅持,二要不斷改進和改革。要在統一入學考試的基礎上,使綜合素質好的學生能夠有更多的入學機會。比如説,對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學生,可以免試保送入學;對有明顯創新表現和業績的學生,可以自主錄取;對於志願到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就業的有社會責任感的學生,可以定向錄取;對於有特殊才能的,在某些方面做出了很重要甚至傑出表現的,可以破格錄取。要使素質好的學生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好學生,有好的入學機會。

    2011-12-30 10:58:11

  • 袁貴仁:

    第二,要把學校評價與實施素質教育相銜接,完善督導評估制度。如果上面是解決什麼是好學生的問題,下面就是要解決什麼是好學校的問題。我們要建立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導向的學校評價制度,把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成才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首先要有正確的辦學理念,要牢固樹立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育人思想。二要有好的服務學生的措施,要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為不同孩子的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我們還要有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關愛每個學生進步,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健康快樂地成長。

    2011-12-30 10:59:41

  • 袁貴仁:

    第三把人才評價與實施素質教育相銜接,改進社會用人制度。社會用什麼樣的人,怎樣用人,對學校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因為升學與就業相聯繫,社會怎麼用,學校就怎麼培養,學生就怎麼努力。我們要切實地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當前存在的單純追求學歷文憑的傾向。我們評價和選拔人才,既要看學歷,更要看經歷和能力,既要看文憑,更要看品行和水準,既要看學習成績,更要看工作的業績。這裡我要特別回答一下程津培委員所説的德育工作,思想道德和思想政治素質是一個人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素質。這就是我們常講的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德育工作,僅2004年中央就發佈了兩個文件,一是《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二是《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採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政策舉措,應當説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廣大學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這一點應當予以充分肯定。但我們的德育工作,的確像剛才委員所説的存在一些問題,就是針對性、實效性不強,吸引力、感染力不夠。

    2011-12-30 10:59:52

  • 袁貴仁:

    下一步我們想重點在“四個加強”方面下工夫。

    第一是加強課堂教學。德育課程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我們要加強大中小學德育課程的建設,構建循序漸進的課程體系,我們要挖掘大中小學每一門課程的德育功能,實現全科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創新德育的方式方法,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做到入腦、入耳、入心。

    第二是加強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生的第二課堂,優良的校風對學生的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影響和作用,我們要切實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我們還要在新情況、新形勢下,善於用網路開展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發揮教師的育人表率作用。

    第三是加強實踐育人。社會實踐是學生砥礪品質、提高覺悟的重要環節,要建好校外的實習基地,要強化實踐教學環節,要組織好學生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社會公益活動,使他們深入基層、深入生活。

    第四是要加強學校、家庭、社會的密切合作。大家都知道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學生是生活在社會之中,我們要建立學校和家庭經常溝通的渠道,要在中小學建立家長委員會,全社會都應當關心和支援學生的成長,共同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環境,使學生在家庭、社會、學校都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健康成長。

    2011-12-30 11:07:40

  • 路甬祥:

    下面請索麗生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11:11:59

  • 索麗生:

    校園安全事故廣義上講是指學生在校內參加學校組織的校園活動以及上學放學途中所發生的傷害事件。其中以小學、初中、高中和幼兒園階段為主,校園安全關係到眾多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長,關係到千家萬戶百姓的幸福和希望。所以,這裡我想就校園安全提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近期連續發生多起接送學生上學放學的車輛交通安全事故,令人痛心。請問有關部門打算採取哪些措施切實保障學生上學放學的交通安全。現在我們看到,正在徵求意見的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對校車進行了嚴格界定,但是有人擔心由於經費投入、校車達標等因素,這一規定反而會導致一段時期內普通家庭的學生特別是貧困、邊遠、山區等地的學生無車可坐,難以就學,有關部門就此作如何考慮。

    二是近年來儘管有關部門和學校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校園惡性案件,學生食物中毒案件、傷害學生的安全事故和擾亂教學事故的治安案件仍時有發生,請問有關部門應當如何採取措施來共同維護和加強校園安全。

    三是我們也了解到,不少基層的教育主管機構和學校為了規避風險和責任,以保障學生安全為由,不惜捨棄或者是犧牲了一些應有的實踐教學或者是體驗類的活動,比如講春遊、秋遊、運動會甚至一些體育課的項目,這種“因噎廢食”的做法,損害了孩子們接受素質教育,促進身心全面發展的應有的權益,請問有關部門對此又做如何考慮。

    2011-12-30 11:12:11

  • 朱之鑫:

    近期發生了多起校車事故,我們的心情非常沉痛。特別是發生在甘肅省正寧縣幼兒園的校車交通事故,教訓非常慘痛。校車問題迅速地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我感到校車問題確實涉及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是關係民生的大事。國務院非常重視,按照總理的批示要求,國務院法制辦、教育部、公安部、發改委、財政部等十多個部門立即行動,著手研究校車問題。

    工作的切入點,我想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抓緊制定《校車安全條例》,這個條例(草案)本月11日已經向社會徵求意見。二是研究建立包括完善校車標準等在內的校車管理制度。關於建立校車制度,實際上在中國來説,應該也是新情況下出現的一個較新的事物,有不少問題都需要研究。這個月8日,發改委會同教育部、財政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稅務總局包括質檢總局等十二個部門共同研究了工作方案,總的要求是: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符合國情、責任明確、可持續的原則,研究提出建立校車制度的頂層設計、標準體系、基本原則和政策框架。目前,我們成立了四個研究小組,從校車的生産、校車的配置、校車的運營和校車的安全管理四個方面,對15個主要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這裡包括研究完善校車標準,制定鼓勵企業生産校車的政策,合理配置校車資源,多渠道地籌集校車資金,以及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的辦法,校車運營線路設計以及支援校車服務的優惠政策等等。

    2011-12-30 11:16:45

  • 朱之鑫:

    實際上還是要建立一套符合中國國情的校車制度。大的思路上,主要有以下幾條原則:

    一是政府主導。建立校車制度的問題非常複雜,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學校的規劃佈局問題、城鄉公共交通發展水準的問題、道路條件的問題,又比如校車和駕駛員的準入條件,校車購置和運作維護資金籌措等等。涉及到的部門和行業都非常多,所以我們覺得統籌協調非常必要,這裡要明確一個政府的主導責任。

    二是要社會參與。一方面,政府不可能“包辦”所有的事項,非常需要社會的支援,多渠道提供服務。另一方面,我覺得校車的安全更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和充分理解。

    三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刀切。我國發展的不平衡特徵非常明顯,地區之間不僅經濟發展水準有差距,自然條件、人口密度、學校佈局,包括財力方面的差距也非常大。建立校車制度,總的來看還不能脫離國情照搬別國的做法。目前國務院多個部門正在抓緊研究,下一步我們將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抓緊起草建立校車制度的意見,並且做好與《校車安全條例》的銜接工作。

    剛才,索麗生委員提到關於《校車安全條例》出臺後,有可能出現短期內學生無校車可坐的情況,實際上,目前這種情況已經在部分地區開始出現。我總的感到,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疏堵結合,既要嚴厲打擊黑校車,規範校車的運營管理,各地也要從實際出發,儘快拿出幾條能夠保證學生正常出行的安全的過渡性辦法。例如,正在徵求意見的《校車安全條例》就設置了一個為期3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裏,用於接送學生的校車不能滿足要求的,可以根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規定,使用其他取得校車標牌的載客汽車。正如剛才向各位委員彙報的,中國的地區差異非常大,我們認為過渡期內的管理要求,一定要因地制宜地由地方政府制定,不能搞一刀切,否則可能會脫離實際地繼續出現一些問題。

    2011-12-30 11:23:06

  • 黃明: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校園安全問題,公安部始終把校園安全問題放在一個突出的位置來抓。近幾年來,與教育、綜治等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特別是去年發生幾起校園案件以後,我們採取了一些超常規的措施。主要在四個方面,一是強力打擊犯罪。要求全國公安機關第一時間接警、第一時間處置,對於發現的犯罪線索主動排查,主動出擊,嚴厲地打擊。今年以來,我們就主動查處了1.2萬起案件,産生了強大的震懾作用。

    2011-12-30 11:23:23

  • 黃明:

    二是強化校園安保。全國公安機關向學校派出26萬民警擔任法制輔導員,指導校園落實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強化安全防範的教育培訓。在校園周邊調整警力部署,落實防控措施,集中整治校園周邊的秩序,及時制止了一批要到校園去滋事的事件,排查整治了一大批校園安全隱患。

    2011-12-30 11:26:01

  • 黃明:

    三是強化整體防控。堅持以面保點,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為了保證校園的安全,去年我們會同有關部門,下氣力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特別是在校園周邊的,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涉校的矛盾糾紛進行全面排查,及時處置了一批在校園周邊可能製造事端的肇事肇禍精神病人,化解了一批涉校矛盾糾紛,還制止了一批可能製造學校案件的苗頭。

    2011-12-30 11:26:10

  • 黃明:

    四是強化長效機制建設。我們在兩次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會同教育部、綜治委研究出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幼兒園安全防範工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的意見》。今年9月又在重慶市召開了現場會,作出了進一步的部署。經過了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牽頭的教育部門做了大量工作,當前校園安全工作應當説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涉校案件連續六年下降,今年又下降了14%。2005年全國涉校案件約佔全國刑事案件的1%,今年涉校案件佔全部刑事案件為0.33%,出現了明顯下降。但是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當前校園安全工作面臨的形勢仍然不容樂觀,必須常抓不懈,一時一刻都不能放鬆。

    2011-12-30 11:26:18

  • 黃明:

    一個方面是因為由於我們處於社會矛盾的凸顯期、刑事犯罪的高發期,這必然反映到校園的安全上。另外一方面,也確實存在著一些地方和單位思想比較麻痹,校園安全措施不夠重視、不夠落實。有的還強調客觀的困難,沒有解決實際的問題。最近,我們組織12個工作組到各地明察暗訪,仍然發現大量的安全隱患和問題。因此,我們要常抓不懈,一抓到底。公安機關將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勇於擔當責任,積極主動作為,充分履行職責,同教育和綜治等部門一道,扎紮實實地抓好校園安全各項措施的落實,推動思想認識到位、責任落實到位、防範措施到位、服務保障到位。突出抓好三個方面的落實,一是繼續狠抓三個部門意見的落實,長效機制、總體措施都制訂了,關鍵是抓好落實。二是要繼續狠抓校園周邊治安秩序整治的落實,為校園安全創造一個良好的大環境。三是要繼續狠抓綜合治理措施的落實,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會同教育、綜治等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實施綜合治理。同時,全國公安機關要進一步增強服務保障意識,為學校各種開放性的活動創造安全條件,為學生外出和教育實踐等活動提供安全的保障。我們相信,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只要我們各方面都積極作為、主動作為,盡心盡力、盡職盡責,扎紮實實地抓好各項措施的落實,就一定能夠把校園安全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準。謝謝。

    2011-12-30 11:26:27

  • 袁貴仁:

    關於校車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先後發生了幾起校車安全事故,造成了孩子的傷亡,教育部門和我們為人父母者都感到十分痛心,非常難過。它向我們敲響了警鐘,務必把校車這個新問題提到重要的議程上來。事故發生後,中央高度重視,國務院法制辦、發改委都分別牽頭研究解決問題的法規和方案。教育系統一定會盡心盡力、盡職盡責做好協調配合工作。要切實加強安全教育,要協調家長進行選擇、設計學生上下學的交通路線和交通方式,有校車的學校要建立校車安全管理制度,確保學生的交通安全。

    關於維護和加強校園安全工作。校園安全涉及到師生的安危,關係到社會的穩定。李嵐清副總理曾經有一句名言,“生命不保,談何教育”。教育系統一直非常重視,特別是在公安等部門的大力支援下,著力抓好幾項工作:一是安全教育和演練;二是加強人防、技防和物防;三是加強責任分工和責任追究;四是加強部門聯動和綜合治理;五是加強平安校園建設。

    剛才索麗生委員特別提到,現在有的學校因為安全問題減少了一些活動。這個現象確實是存在的,我們的態度是明確的,學校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要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組織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和文體活動。重要的是要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學生活動的安全。首先還是要進行活動的安全教育,把活動可能發生的安全問題向學生講清楚,並進行必要的自我保護訓練。二是要採取有效的安全防範措施,制定切實可行的安全防範措施和工作預案,明確有關人員、有關場地的安全責任。三是要解除校長和老師的後顧之憂,為學生購買意外傷害保險,要依法明確安全責任承擔人。要把活動搞好,同時避免活動的安全事故發生。

    2011-12-30 11:32:09

  • 路甬祥:

    下面,請姚建年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11:32:22

  • 姚建年:

    當前為優化教育資源,提高教育品質,各地都在積極推進農村中小學佈局的調整,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由於大批村級小學併入鄉鎮,初中進入縣城,農村學校數量大幅減少,許多學生上學路途遠、不安全因素增加。部分家庭經濟負擔加重,一些地區出現了輟學率反彈的現象。低齡學生住校,過早離開家庭和農村生活的環境,對學生的成長也有不利影響。並校不能搞一刀切,就近入學可以明顯降低安全隱患。請問如何進一步從實際出發,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做好佈局調整工作。

    2011-12-30 11:32:34

  • 袁貴仁:

    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是最近一段時間來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特別是最近幾起校車安全事故發生後,更加引起人們的重視。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前提是要了解這個問題出現的起因和過程。一是全面了解和把握佈局調整的原因。這裡可以概括為“一少”、“一多”、“一高”。“一少”,就是農村學生數量減少,學齡人口減少。全國6—14歲義務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從2000年的2.05億減少到2010年的1.58億,減少了4700多萬。 “一多”,就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增多,除了人口減少之外,又走了一部分。全國進城務工人員目前約2.4億,他們的子女要麼留守,要麼隨遷。2010年隨遷進城讀書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約1200萬。“一高”,就是對高品質教育需求提高。農村學校的規模小了,老師就少了,家長擔心品質難以保證,也導致了學生向城鎮學校流動。從2000年到2010年十年間,由於上述的原因,我們的小學減少了一半,從55萬所減少到26萬所。初中減少了六分之一,從6.4萬所減少到5.5萬所。

    2011-12-30 11:32:48

  • 袁貴仁:

    二是必須正視佈局調整帶來的新情況。佈局調整整合了農村教育資源,提升了教師配備水準,提高了教育品質和辦學效益,總體上是應當肯定的。但一些學校的撤並中,也存在工作簡單化、程式不規範,以及撤並後辦學條件沒有跟上的問題,這是應當予以改進的。學校撤並後,要麼住宿,要麼不住宿。對住宿的學生來説,學校撤並後一些學生到離家較遠的學校住宿,學校不僅要解決教和學的問題,還要解決吃、住、玩、衛生、安全的問題,以及家庭經濟負擔。而不住宿的學生上學,要麼步行或騎自行車,佔到了64%,要麼乘坐交通工具,包括校車、公交車、租用車、私家車等,這也帶來了交通風險。

    2011-12-30 11:53:27

  • 袁貴仁:

    三是要努力解決佈局調整後存在的問題。這裡包括幾點:

    一要明確學校撤並的思路原則,要慎重對待學校的撤並,要充分考慮學生上下學的方便、交通安全、寄宿學校條件等多種因素。不具備條件的不予撤並,對需要保留的教學點要堅持辦下去,而且要辦好。

    二要要明確學校撤並的工作程式,要建立學校佈局調整的聽證和公示制度,充分聽取學生家長和村民自治組織的意見,對經過科學論證和嚴格程式予以撤並的學校,也要先建後撤,解決好不住宿學生的交通問題,解決好住宿學生的生活保障問題。

    三要應對學校撤並帶來的新情況。要改善寄宿學校的辦學條件,加大學生的宿舍、食堂以及廁所等生活設施的建設力度,解決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補助。要辦好有需求的教學點,目前全國有近7萬個教學點,要努力改善它們的辦學條件,配備合格的教師,特別是採用資訊技術,以及教師走教和志願者服務等方式提高這些教學點的教育教學品質。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建立校車制度,規範校車的運營管理,解決好學生的上下學交通安全問題。謝謝。

    2011-12-30 11:53:39

  • 路甬祥:

    下面請叢斌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11:53:50

  • 叢斌:

    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如何提升職業教育的教學效果問題。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中具有重要的特殊地位,但是目前的職業教育狀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的問題有:1、學生的生源逐年下降,教學品質也在下降。2、師資隊伍的力量薄弱。主要表現在職業教育的教師有相當一部分不具有實際操作的技能。3、資金短缺。4、課程建設脫離實際,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教育規劃綱要也提到了,要提升校企合作的力度,但是近年來在實際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由於制度等各方面的限制條件,還沒有達到有機的結合,合作的效果也不明顯。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如果能夠讓國有大型企業自主來辦職業教育,可能效果會更好,這樣可以解決教師的實際能力問題和學生的實訓基地問題,以及學生就業後的去向問題。大型企業可以通過職業教育,預留一些招收的技術工人,這個過程中可以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信譽度,可能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們主動報職業教育。在我國過去有過這樣的實踐,而且實踐效果也很好。我的問題是,國務院有關部門對國有大型企業自辦職業教育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有沒有相應的舉措。

    2011-12-30 12:03:10

  • 叢斌: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關於實施調整高等教育專業設置的問題。袁部長提到,我們已經增設了22個學科和133個專業,這是很好的,但是隨著社會需求的增加,有些原有的學科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但是這些學科並沒有得到加強。比如説法醫學學科,我國宋朝時期就已經有了法醫學的專著,比歐洲早300多年,文革時期我們的法醫專業下馬,改革開放後又重新開工。隨著依法治國進程的推進,社會建設領域中對法醫學的需求越來越明顯,社會公共安全領域有60個事項的處置需要法醫學提供技術支援。本次常委會修改的刑訴法和上次常委會修改的民訴法,對法醫的司法鑒定問題都有了明確的規定,將來的需求量還在不斷擴大,但是目前這個學科趨於萎縮,很多是生源不足,原因有三點。1、畢業生就業主要面向公安和檢察機關,但是要通過公務員考試,這就給法醫專業的學生畢業設置到一道門檻。2、國家衛生考試中心2007年出臺了一個規定,法醫專業畢業的本科生不允許考職業醫師資格,但是公共衛生專業畢業的學生就可以考,這樣唯一一條就業渠道給堵死了。3、學科設置不夠順暢。本科教育是一級學科設置,但是研究生教育仍然按二級學科設置。相類似的情況,林業專業也是存在這個問題,這都是急需的專業。我的問題是,對這類需要及時加強的老的專業,國務院有關部門有何考慮,有沒有具體的措施?

    2011-12-30 12:03:49

  • 杜玉波:

    剛才叢斌委員説得很好,職業教育的確非常重要,在教育規劃綱要和“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都提出職業教育要大力發展。從最近十年來看,全國中職和高職的年招生數翻了一番多,中職從398萬人增至870萬人,高職年招生從130萬人增至310萬人,分別佔同級教育的半壁江山。“十一五”期間,我們的職業院校共向社會輸送了4216萬名畢業生,使得我國新增勞動力技能水準得到顯著提升,但是職業教育相對薄弱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您指出的種種現象和問題,應當説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原因有很多方面,像職業教育辦學條件相對較差,品質難以保證;企業參與的積極性還不高,辦學的活力還不足;重知識、輕技能等傳統觀念影響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解決這些問題,首先是要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在四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第一,著力提高職業教育品質,確保學生能就業、就好業。也就是説要加大投入,優化專業結構,使我們的職教與行業企業需求更好地對接。實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的制度,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第二,落實資助和免學費的政策,減輕學生及家庭經濟的負擔。也就是要全面落實中職國家助學金政策,逐漸擴大中職免學費的範圍,不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去接受職業教育的機會。

    第三,拓寬畢業生發展的空間,為學生提供更多深造的機會。要根據各地産業發展的需求,確定高職院校對口招收中職畢業生的恰當比例,實行中高職五年一貫制培養的體系,開展高職註冊入學試點,加快發展職教畢業生的繼續教育。

    2011-12-30 12:03:58

  • 杜玉波:

    第四,努力營造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社會環境。比如我們舉辦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就想通過多種方式弘揚“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社會風尚。深化用人制度改革,還要建立重能力、重貢獻的用人制度,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待遇。

    叢斌委員剛才提到的國有大型企業興辦教育的問題,就是動員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援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一個重要舉措。

    2011-12-30 12:04:14

  • 杜玉波:

    為了調動行業企業的積極性,我們將抓三個方面重點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制定促進校企合作辦學法規,推進校企合作制度化,依法加強行業企業對職業學校教育教學各環節的參與。二是鼓勵行業組織、企業舉辦職業學校,鼓勵委託職業學校進行職工培訓。這麼做既為企業興辦職業教育留出一個發展空間,也為職業院校主動服務企業發展開闢一個道路。目前,企業舉辦的中職學校佔10%,高職學校佔4%,今後要在政策經費和項目等方面,支援企業辦好現有的學校,同時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舉辦學校,或者與職業學校、地方政府聯合辦學。三是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接收學生實習實訓和教師實踐,鼓勵企業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 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的工程師或者是高級技師擔任教師,這是職業院校教師無法替代的優勢。國務院部門已經出臺了企業支付學生實習報酬有關所得稅政策優惠的文件,教育部會同財政部、保監會等部門也在職業學校推行學生實習責任保險,以有效化解企業和學校安排學校實習的風險。今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政策的支援力度,鼓勵企業以多種方式參與興辦職業教育。

    關於叢斌委員提到的普通高等教育專業設置的問題,確實是應該根據社會需求及時調整,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專業是人才培養的載體,必須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們正在做兩件事,第一件事是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目的是引導高等學校優化專業結構,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來培養人才。目前,這個新目錄已經兩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預計2012年上半年發佈實施。第二件事是修訂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的管理規定,進一步擴大高校本科專業設置的自主權。將來除了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外,高校可以自主設計目錄內的所有本科專業,同時加強專業設置管理,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關於法醫等專業的狀況。這個問題我們了解到,目前全國共有31所高校設置了法醫學本科專業,經行業部門和專家組共同研究,在普通高校本科畢業目錄中將法醫學本科列入國家控制布點的專業,我們希望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深化法醫學的本科專業的綜合改革,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剛才您提到的法醫學列為一級學科的問題,我們將提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認真研究。

    2011-12-30 12:04:24

  • 王曉初:

    下面我就發展職業教育補充彙報一些情況。大家知道,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還是十分嚴峻的,就業總量矛盾和就業結構性矛盾交織,就業結構性矛盾尤為突出。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快培養技能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國7億多勞動者中技能人才只有1.12億人,所以需要加快技能人才的培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同教育部等有關部門,堅持科學的人才觀,大力宣傳“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努力在全社會,特別是在職業院校的青年學生中樹立勞動光榮、技能成才、技能就業的理念,共同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

    2011-12-30 12:11:31

  • 王曉初:

    我們工作的重點有三個方面:第一,暢通技能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健全符合技能人才培養規律的多元評價機制,完善國家職業技能資格體系,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辦法等措施,進一步拓寬技能人才發展空間。

    第二,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強化職業教育的職業化特徵,防止職業教育辦成簡單的學歷教育,大力支援和推動各類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強化操作實訓,開展訂單、定向式培養。我們管理的技工院校作為職業院校的一部分,探索開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以及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培養模式,實現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標準、企業崗位需求有效銜接。

    第三,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加大對優秀技能人才的表彰和獎勵,繼續做好中華技能大獎和全國技術能手的評選表彰工作,繼續把高技能人才納入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範圍,大力宣傳優秀技能人才典型,大力開展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選拔優秀青年技能人才參加世界技能大賽,讓優秀青年技能人才能夠脫穎而出。在政策方面,落實好高技能人才在聘用、工資、帶薪學習、培訓、出國進修、休假等方面已經制定的各項政策,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援力度,引導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之路。

    2011-12-30 12:19:56

  • 路甬祥:

    下面請賀鏗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12:20:09

  • 賀鏗:

    我作為一個老教育工作者,深深感到辦好一所大學、辦好一個專業,第一是要有辦學的自主權,要使不同的學校和不同的專業有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個性。第二是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創造性,學校不可以是一個辦學模式,教學也不可以是一個教學模式。現在我深深感到,教育部對各個學校管得過細、過死,對學校的干預很多。

    2011-12-30 12:24:59

  • 賀鏗:

    我主要提兩個問題:第一,關於教學評估驗收的問題。教學評估驗收,教育部大概搞了十幾年了,90年代初我在學校的時候就開始搞,搞得學校裏怨聲載道,對學校提出進行評估時提前兩三年就通知了,這兩三年學校校長干什麼,一是抓錢把硬體條件改善一下。二是憑關係,將來評的時候可以説説話。三是弄虛作假。什麼備課,教案是怎麼寫的,考試卷子是怎麼搞的,這完全是花了大量的力量去弄虛作假。就做這三件事,最後完了,過去了,所以學校對此意見很大。而這項工作,據我所知,又是教育部下面一個事業單位牽頭在做,我不知道這個事是不是教育部黨組決定支援的。另外,這麼多意見,教育部到底知道不知道?它的實際效果有什麼作用?這是我的一個重點問題。

    2011-12-30 12:25:16

  • 賀鏗:

    第二個問題,就是關於“211”和“985”。應該説,這個初衷是很好的,對有關院校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在評的過程中問題也很多。現在我的問題是,這麼多相關學校、那麼多錢,現在用的效果究竟怎麼樣?據我所知,有一些學校進口了相當多的高端設備、實驗室儀器設備,三五年沒有開箱的不是個別。如果説我們的“211”、“985”沒有後續的辦法管理細則,我認為達不到初衷的目標,所以我對這個問題也有一定看法。

    2011-12-30 12:25:27

  • 袁貴仁:

    高等學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這四大功能,理應享有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權利,對這一點高教法和教育規劃綱要都有明確規定。感謝賀鏗委員對高校自主權的關心。

    在貫徹落實規劃綱要中,我們加快了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和擴大了學校辦學自主權。

    一是更多地向學校放權,包括擴大學校專業設置的自主權。目前,除國家控制專業,像公安、醫學外,高等學校可以自主設置新修訂的本科專業目錄中的所有專業,可以自主設置培養博士、碩士的二級學科,部分學校可以自行審核博士碩士的授權點。擴大招生自主權,現在在80所高校試點自主招生,每年招生規模2萬人左右。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如取消對研究生院設置的行政審批,以後教育部門工作安排也不再以有沒有研究生院為門檻。

    二是指導學校用好權,放權和用好權是統一的,也是相互促進的。在放權的同時要和學校協商,建立學校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的內部監督管理體制和制約機制,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發佈高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要求高校依據章程實行自主管理,制定公開選拔高等學校校長的工作方案,首批向海內外公開選拔兩名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校長,會同全國總工會發佈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保證廣大教職工在學校管理髮展的中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鼓勵高校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

    三是推進改革試點,正像剛才賀鏗委員所説的,我們的辦學自主權沒有完全落實,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們啟動了一些改革試點,探索擴大和落實辦學自主權,促進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方式,成功的、成熟的逐步總結推廣,最終不斷實現學校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

    2011-12-30 12:25:35

  • 袁貴仁:

    高等學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這四大功能,理應享有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的權利,對這一點高教法和教育規劃綱要都有明確規定。感謝賀鏗委員對高校自主權的關心。

    在貫徹落實規劃綱要中,我們加快了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落實和擴大了學校辦學自主權。

    一是更多地向學校放權,包括擴大學校專業設置的自主權。目前,除國家控制專業,像公安、醫學外,高等學校可以自主設置新修訂的本科專業目錄中的所有專業,可以自主設置培養博士、碩士的二級學科,部分學校可以自行審核博士碩士的授權點。擴大招生自主權,現在在80所高校試點自主招生,每年招生規模2萬人左右。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如取消對研究生院設置的行政審批,以後教育部門工作安排也不再以有沒有研究生院為門檻。

    二是指導學校用好權,放權和用好權是統一的,也是相互促進的。在放權的同時要和學校協商,建立學校自我約束、自我規範的內部監督管理體制和制約機制,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發佈高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要求高校依據章程實行自主管理,制定公開選拔高等學校校長的工作方案,首批向海內外公開選拔兩名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校長,會同全國總工會發佈學校教職工代表大會規定,保證廣大教職工在學校管理髮展的中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鼓勵高校探索教授治學的有效途徑。

    三是推進改革試點,正像剛才賀鏗委員所説的,我們的辦學自主權沒有完全落實,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我們啟動了一些改革試點,探索擴大和落實辦學自主權,促進高校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方式,成功的、成熟的逐步總結推廣,最終不斷實現學校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

    2011-12-30 12:30:52

  • 袁貴仁:

    關於“211”和“985”工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在高校領域有兩項重要的標誌性工程,即“211”工程和“985”工程,教育部與財政部、發改委一起對這些學校開展了中期檢查、驗收和評估工作,總的來看兩項工程的決策正確,富有前瞻性,成效顯著,在國內外産生了巨大影響,目前開始進入全面收穫的時期。一是培養了一批高品質、高層次的人才,匯聚了一批國際水準的大師和學者。二是自主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産生了一批代表國家水準的重大科研成果。在自然科學三大獎方面,在社會科學獎方面表現優秀,具體數字我就不説了。三是提高了我國高等學校的整體水準和國際競爭力,縮小了和國際一流大學的差距。我們清醒地看到,在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和需要努力解決的問題。當前,兩項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我們現在211工程是112所,985所是39所,不再新設這兩個工程的學校,開始進入了長期規劃、動態管理、分段實施的階段。同時為了更加注重學科導向,引入競爭機制,實施了“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對非“985”學校中的特色和優勢突出的學科給予支援;實施“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對非“211”學校的國家重點學科予以支援。

    2011-12-30 12:31:03

  • 路甬祥:

    下面請嚴以新委員發言詢問。

    2011-12-30 12:58:32

  • 嚴以新:

    我就民辦教育問題提問。綱要指出,要大力支援民辦教育,依法落實民辦學校教師學生和公辦學校教師學生的平等地位,清理並糾正對民辦學校的各類歧視政策。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已經實施8年了,在民辦教育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一是民辦學校的定位。現在正在進行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登記,現在民辦學校叫做“民辦非企業單位法人”,其定義不明確,給民辦學校帶來一定問題和困難。二是教師待遇。很多民辦學校按最低的企業標準繳納社會保險,退休以後與公辦教師待遇每月差兩至三千元。另外,教師在職稱評定時,沒有足夠的高級職稱名額及評審過程不合理等,造成教師隊伍不穩定,好的教師進不來,留不住。三是最為重要的是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應在土地使用、稅收、公共財政資助等方面制定相關配套政策,鼓勵民辦教育的發展,而8年過去了,這些政策仍未出臺。袁部長報告中指出,正在與相關部委聯合研究制定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請問這些意見何時出臺?是否能夠解決上述問題?

    2011-12-30 12:58:44

  • 袁貴仁:

    剛才在回答社會教育投入的時候,已經説到民辦教育問題。民辦教育是我們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以來,各級各類民辦教育快速發展,到2010年全國有民辦學校近12萬所,佔全國學校數的22%。在校生3400萬左右,佔在校生總數13.1%。其中幼兒園最多,佔47%,其次是高等院校,佔20.9%,義務教育階段少一些。民辦教育為我們國家教育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是三個方面,擴大了教育資源,優化了教育結構,促進了教育改革。但應當看到,像剛才嚴以新委員所説的,由於我們國家民辦教育真正的恢復和興起時間還不長,我們對民辦教育發展的規律特點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有關民辦教育的政策法規還不健全,已有的法規政策也有不少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發展民辦教育的思路就是要把民辦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作為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把支援民辦教育發展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職責。最近,教育部成立了民辦教育辦公室,充實了管理服務的力量,加強了民辦教育全國調研,梳理了民辦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我們正在會同多部門,因為民辦教育事業發展涉及到許多部門,起草進一步促進民辦教育發展的意見,籌備召開全國民辦教育工作會議,對新時期民辦教育發展作出新的部署。

    2011-12-30 12:58:59

  • 袁貴仁:

    現在主要作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要平等對待,對學校,要保證民辦學校在招生、專業設置、學位點審批、對外交流等方面享有同公辦學校同樣的待遇。對教師,要依法推動民辦學校教師在職稱評定、工齡計算方面享受與公辦學校教師同等待遇。對學生,要落實與公辦學校的學生在升學、國家助學貸款、國家獎學金、生活困難補助、就業等方面與公辦學校享有同等權利。

    二是要大力扶持。在政策上,全面清理對民辦學校的各項歧視性政策,重點破解制約民辦學校發展的法人屬性、産權歸屬等難題。在資金上,在教育規劃和教育的重大項目中,把民辦教育放進視野,納入其中。政府委託民辦學校承擔的任務要實行購買,撥付相應的費用。要設立民辦教育專項資金,對辦學品質高、社會聲譽好的民辦學校予以獎勵。

    三是要規範管理,要加強民辦學校的黨的建設工作,改進民辦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健全學校內部治理結構,保障民辦學校師生的合法權益,規範學校的辦學行為。

    四是要推進改革,民辦學校現在存在著許多問題,主要在於對學校是否營利這個界定和判斷上不清楚。我們將積極推動試點,形成完善的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的體制和扶持政策,推動民辦學校持續、健康發展。

    2011-12-30 12:59:09

  • 路甬祥:

    下面請劉德培委員發言。

    2011-12-30 12:59:24

  • 劉德培:

    我的問題是關於創新型人才培養。我們要建新性國家,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創新性人才。我們注意到,目前高校對教師的考核過於重視論文的數量,而忽視教學的能力,對學生的培養過於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實踐鍛鍊。結果造成一些老師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水準的提高上,一些同學只懂書本的知識而缺乏實際的本領,更缺乏創新的能力,這就嚴重影響了高校教學品質的提高,難以培養出創新性人才。我的問題是,在推進教育規劃綱要實施過程中如何加強對學生創新的教育,包括創新的意識、創新思路和創新實踐的教育,如何營造既寬鬆又嚴謹的創新的環境氛圍?

    2011-12-30 12:59:36

  • 路甬祥:

    這個問題請杜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同志回答。

    2011-12-30 13:02:21

  • 杜玉波:

    劉委員提出的問題非常重要。我理解就是要解決創新人才的培養問題。這個問題也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認為,當前培養創新人才,重點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也就是轉觀念、改模式、強師資。

    第一,培養創新人才,首先要轉變人才培養觀念。理念是先導,高校要夯實辦學的核心理念。我們認為,要進一步樹立以人才培養為中心的理念,把人才培養品質作為衡量辦學水準的最主要的標準;進一步樹立以適應社會需要為檢驗標準的理念,把社會評價作為衡量人才培養品質的一個重要指標;進一步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把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教育工作的首要追求;進一步樹立以學生評價為先的理念,把學生評價作為衡量教育教學品質的一個重要依據。

    2011-12-30 13:06:36

  • 杜玉波:

    第二,培養創新人才,核心是要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我們認為,形成創新人才層出不窮的局面,根本上要靠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探索形成科學基礎、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融合發展的適應創造型人才培養需要的體制機制。這方面,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228個高等教育項目中,有60多項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項目。目前,在推進上有四項工作重點,也想在這裡聽一下委員們的意見。

    一是在19所高校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實驗計劃。這個計劃核心是立足高水準研究大學的優勢基礎學科,建設一批國家青年英才培養基地,建立拔尖學生重點培養的體制機制,吸引最優秀的學生投身基礎科學研究。

    二是我們在193所高校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現在開始啟動卓越醫生、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重點是推進高校與行業部門、科研院所和企業的深度合作,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複合型人才。

    三是在17所高校推進試點學院改革。以創新人才培養體制為核心,以學院為基本實施單位。重點在招生制度、培養模式、管理方式、教師聘任這四個方面進行綜合性改革,形成創新人才培養的機制和氛圍。

    四是推進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著眼于研究解決研究生創新和實踐能力不強問題。完善導師負責制,綜合考慮師德、學術水準和創新能力,遴選評價導師。在錄取自主等方面也給予導師更多的自主權,加強專業學位建設,突出職業能力訓練,建立相對獨立的考核評價體系。

    我還想與委員們探討的是培養創新人才,還有一個問題是必須進一步鞏固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沒有高品質的本科教育,培養創新人才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要把本科教育作為高等教育最基礎、最根本的教育。為了提高本科教育教學品質,“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實施本科教學工程,這個工程就是要解決目前專業結構不盡合理、辦學特色不夠鮮明,大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核心內容包括品質標準建設、專業綜合改革、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等等。在這個工程當中,我們將支援開展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這個計劃強調創造條件鼓勵創新,讓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選題、自主設計實驗,在參與科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

    2011-12-30 13:06:47

  • 杜玉波:

    第三,培養創新人才,關鍵在老師。有了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創新型的學生,所以我們認為,關鍵要通過制度建設,促進和保障廣大教師潛心教書育人,為此我們考慮從三個方面來落實:一是堅持師德為先,研究制定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明確師德要求,加強師德考核,實行師德表現一票否決。二是堅持教學為要,制定具體辦法把教授給本科生上課作為一項基本制度,將承擔本科教學任務作為教授聘任的一個基本條件,讓最優秀的教師為本科一年級學生上課,同時改革職務晉陞、薪酬分配辦法,向一線教師傾斜。三是堅持科研為基,出臺相關政策推動教師及時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促進科研與人才培養結合,用高水準的科學研究支撐高品質的教學,改進科研評價辦法,強調科研對人才培養的貢獻度。

    在這裡我要向委員們彙報,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後,教育部按照講話精神研究制訂了關於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品質的若干意見,提出了30條具體措施。其中把培養創新人才作為提高品質的一個首要工作,我們也即將召開專門會議進行貫徹部署。我想,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重要而複雜的任務,是一個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來共同探索、共同推進。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聽取包括人大代表在內的社會各方面的意見,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研究,來努力把這項工作做好。謝謝。

    2011-12-30 13:06:58

  • 路甬祥:

    下面請呂薇委員發言提問。

    2011-12-30 13:07:07

  • 呂薇:

    我的問題是,如何根據經濟發展需要的變化,優化教育結構和佈局。目前我國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創新驅動重要的戰略時期,産業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轉變,製造業也從低端製造逐步向中高端製造升級,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正在加快,人才需求結構發生了變化,對勞動力素質的要求大大提高。

    2011-12-30 13:07:19

  • 呂薇:

    我們不僅需要研究開發人才和科學家,更需要大批的高素質的具有高技能的一線生産者和管理者。但是,現在的教育結構還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技術的發展需要,在辦學層次上高等教育擴招比較快,職業教育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高校的目標定位趨同,綜合性大學比較多,特別是進行大學合併後,專科學校少,結果是人才需求矛盾比較突出。一方面普通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高等技能的人才十分短缺,還有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分佈不平衡,特別是中西部的高等教育資源不足,一些地方大學師資和資金都比較薄弱,教育規劃綱要提出要適應社會需要,優化結構佈局,特別是提出了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請問國務院有關部門在這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今後有哪些具體的規劃和措施?

    2011-12-30 13:07:32

  • 路甬祥:

    這個問題請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同志回答,請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同志補充。

    2011-12-30 13:07:40

  • 杜玉波:

    剛才您提到了幾個問題,實際上是從不同的層面談到了高等教育的結構問題。高等教育結構的調整與優化,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當中的一個重大問題。我們知道,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當中指出,不斷提高品質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高等學校要把提高品質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走以提高品質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結構調整是重要的基礎和前提。我們知道,到2010年,我國各類高等教育總規模現在達到3105萬人,毛入學率達到了26.5%,教育規劃綱要確定2020年高教毛入學率達到40%,未來10年要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適齡人口下降將貢獻10個百分點,這麼一計算,實際上規模增長拉動只是6個百分點,所以説還是要穩定規模,在規模和結構的關係上,重點是調整結構。這6個百分點的發展增量,也是主要用來調整結構的,用於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民辦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公辦高校本科規模相對穩定,十年增加不到2個百分點,這2個百分點也是主要用於優化結構,調整佈局,支援應用學科薄弱學科和教育欠發達地區。

    結構調整的任務概括起來説,我覺得是一個導向、兩個重點。

    2011-12-30 13:14:06

  • 杜玉波:

    一個導向,就是要使高等教育的類型結構、層次結構、學科專業結構區域佈局結構,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來支援現代産業體系和國家創新型體系建設,服務加強社會建設、社會管理和文化繁榮發展的需要,推動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中國特色城鎮體系的建設。

    兩個戰略重點,一個重點是在人才培養的結構上。要加大應用型、複合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力度。具體來説,一是要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明年國務院將再次召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國家發改委也原則同意編制國家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我們將通過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在國家層面努力實現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與現代産業體系的對接。二是積極推進高等教育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建立高校分類體系,制定高校分類管理辦法,按照需扶特的原則,鼓勵高校合理定位,各展特長,在不同地區、不同領域辦出特色。三是建立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的機制。通過目錄指導、規劃引領、分類評估、資訊服務、撥款引導等方式,推動高等學校,無論是綜合性大學還是應用性大學,主動適應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需要,對戰略性新興産業急需人才,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急需人才,以及農林、水利、地礦、石油等基礎行業,和教育、衛生、文化、社會管理等領域的急需人才予以重點支援。四是在研究生教育上,重點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在2015年專業碩士研究生和學術學位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大體上相當,這是一個重點。

    2011-12-30 13:14:12

  • 杜玉波:

    第二個重點是在區域結構上,要大力支援中西部地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具體地説,一是省部共建,與目前高等教育相對薄弱的地方共建22所高校,支援這些高校加快提高教學品質和辦學水準。二是招生傾斜,從2000年到2011年,部委所屬高校屬地招生比例從45%降到了25%。調整後存量及增量主要投向了中西部地區,2011年支援中西部招生規劃,投放招生計劃增量是15萬人,這15萬人就相當於在中西部地區建設了60所每年招生2500人的大學。中西部計劃輸入省(區),2011年最低高考錄取率都超過了60%。高校設置也在科學規劃的前提下向高等教育資源短缺的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三是對口支援。實施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目前已組織了94所高校幫扶67所受援高校,覆蓋了中西部18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四是資金和項目傾斜。2011年財政部專門設立了支援地方高校發展的專項資金,用於支援中西部地方高校的發展。2012年國家發改委也將啟動專項工程,支援中西部高校改善辦學條件。這些重大的措施,都將納入正在制定中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總體方案。這個計劃,即將啟動實施。當然,我也感到,高等教育結構調整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我們力爭用五年的時間使高等教育結構得到顯著改善。謝謝。

    2011-12-30 13:14:21

  • 朱之鑫:

    剛才,教育部已經説得非常全面了,我簡單地補充兩點。第一,從結構上來説,發改委明年準備啟動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在總體思路上,主要是加強中西部高校的基礎辦學能力,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特別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服務於地方發展。二是在建設任務上,主要是“強基礎、重能力、提品質”,在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來加強中西部高校的建設。三是在實施方式上,為了覆蓋中西部更多的學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準備以五年為一個週期滾動實施。四是在實施範圍上,“十二五”時期國家發改委將重點支援中西部地區的普通本科高校。最後一個是大家所關心的,在學校選擇上,為了體現服務地方發展的方向,我們考慮優先支援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科專業合理,優勢突出,有明顯的辦學特色,重視潛心育人的地方高校。具體的學校選擇工作將交給省級人民政府按照上述原則來確定,這項工作近期就要啟動。

    2011-12-30 13:14:29

  • 朱之鑫:

    關於優化教育結構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確定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總量問題。我認為有兩個方面需要向委員們彙報,一是既要考慮國家發展的需求,這是重點,也要兼顧公民個人發展的需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大批高層次的專門人才,而且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在現代社會,人才資源的分佈大體呈一個金字塔型。從規模上講,高端管理型創新型人才的社會需求量,低於中低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一種客觀的必然。我們當前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的時期,産業優化升級和區域梯次發展,我覺得對技能型勞動者在規模和素質方面的要求必然是十分迫切的。今年,我國高校的招生計劃是675萬人,實際上招了將近68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剛才已經彙報了,也有800多萬人。職業教育招生這幾年逐年下滑,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所以從適應國家發展需要和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的角度來看,有兩條要做,一是穩定高等學校的教育規模,二是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2011-12-30 13:14:40

  • 朱之鑫:

    合理地確定高等教育發展的規模,我認為還有一條,就是要充分考慮老百姓接受高等教育的客觀需求,這也是當前我們社會的一個突出特點,要保持適齡青年上大學的合理升學比例,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我們這幾年高等學校的錄取率基本保持在70%左右,隨著生源數量的下降,高考的錄取率還會呈現一種持續的穩中有升的趨勢。可以説,滿足了大部分適齡青年上大學的需求。所以我想,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招生總規模的基本穩定,保持一定的升學機會和選拔比例,非常必要。在這裡,我也呼應一下杜部長講的,在高等教育已經實現大眾化的背景下,政府應該更加關注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問題。剛才我們講到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援,就是一個地區公平的問題。另外,對一些高考升學率較低的地區,國家都已經採取了多種措施,幫助擴大招生規模,提高這些地區的入學機會。

    2011-12-30 13:14:59

  • 路甬祥:

    最後請鄧秀新委員發言提問。

    2011-12-30 13:15:06

  • 鄧秀新:

    我的問題比較簡單,關於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問題。提高人才培養品質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但人才培養品質提高僅僅依託于學校是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需要工廠、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支援。而目前的狀況是高等學校學生實習難以找到企業、工廠。從利益的角度看,工廠企業接納學生實習是虧本的,不賺錢不説,還要承擔安全責任,所以不願意接納。所以在學校裏只好找各種關係,同學或者是家長來解決實習的問題,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實習地點既不穩定,又難保證品質,培養出來的學生動手能力必然好不到哪去。請問對這個問題是否有研究?進一步思考的話,可否從制度或者政策層面如減免稅收或抵扣實習單位的稅收來鼓勵企業、工廠、農場等社會機構接納學生實習,建立類似德國法國的學生實習實踐體系,達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目的。

    2011-12-30 13:15:15

  • 杜玉波:

    首先非常感謝你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這個問題的高度關心。應當講,實踐能力培養是目前人才培養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我們今後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的一個切入點和突破口。多年來,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都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探索,有一些很好的經驗和做法,但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在制度上推進和落實這項工作,仍然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解決的課題。從國內的實踐和國外的經驗看,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考慮。

    第一,高校要把實踐育人擺在重要位置。正如您剛才講到的,加強實踐育人環節是提高高等教育品質的核心要求。最近我們會同有關部委制訂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就是要求高校特別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方法的改革,鼓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科研研究中學習。二是把社會實踐活動與課堂教學放在一個同等重要的位置,採取措施來推動大學生廣泛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生産勞動,包括志願服務、公益服務、科技發明和勤工助學等活動。三是要完善教師實踐育人的規定和政策。教師承擔實踐育人工作要計算工作量,教學的經費要優先用於實踐教學。

    第二,大力推進校企合作,加強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的建設。這對加強實踐育人來講是必不可少的保證。我們鼓勵學校採取引進來、走出去的辦法,使每個企業都成為學生實踐的服務網路。一是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建設校內的實驗教學中心,還可以通過合作培養、合作科研,在企業建立實踐運營的基地。加強畢業生就業指導,強化與用人單位的聯繫,完善學生實習的網路。積極爭取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的支援,拓寬社會實踐的領域。當然,高校自身要提高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能力,使高校和企業合作互惠互利,形成一個長效機制,這確實需要進一步研究。為了加強示範引導,我們聯合財政部,加強實踐教學共用平臺的建設,主要採取了校所合作、校企聯合、學校引進等方式,重點建設100個國家級的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000個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和一批高職實訓基地,並且依託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大學科技園等,掛牌設立學生科技創業實習基地。

    2011-12-30 13:15:32

  • 杜玉波:

    第三,完善激勵政策,調動各方積極性。加強實踐育人環節,不僅高校要有主動性、積極性,更要強調社會的積極性。我們建議至少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完善稅收優惠政策,爭取通過稅收這個政策杠桿來支援企業積極承擔這項責任。二是探索建立學生實習實踐的保險制度,解決高校組織開展實習實踐工作中的後顧之憂。三是允許、鼓勵企事業單位將職工教育培訓費用於學生的實習實訓。四是進一步加大對公共文化設施,像博物館、紀念館和歷史文化遺址、地質公園向大學生免費開放的支援力度。五是將這項工作作為企業社會責任感評價的重要內容。六是各級政府加大對承擔學生實習實踐任務的企事業單位的宣傳表彰力度。

    第四,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這是確保實踐育人的制度基礎。您剛才提到的幾個國家,學生實踐教學制度之所以比較完善,關鍵是對社會的責任、政府的支援政策都有明確詳盡的法律規定。我們認為,實踐育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有必要以法律或行政法規的形式,明確承擔學生實習實踐業務是黨政機關、城市社區、農村鄉鎮、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的職責義務,明確政府通過財政支援、稅收優惠、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援實踐育人的責任。

    2011-12-30 13:18:53

  • 張少春:

    剛才杜玉波副部長已經全面地講到了這個問題。我補充一些稅收政策方面的情況。目前,鼓勵校企合作,鼓勵學生實習實訓,在稅收政策上已有一定安排。比如,在營業稅方面,規定對政府舉辦的職業學校設立的主要為在校學生提供實習場所,並由學校出資自辦,經營收入歸學校所有的企業,對其從事營業稅暫行條例“服務業”稅目規定的服務項目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企業所得稅法》第8條規定,企業實際發生的與取得收入有關的、合理的支出,准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時候扣除。因此,企業、工廠、農場等單位接納學生實習所支付的報酬,只要屬於實際發生,且與企業經營活動相關且標準合理,也可按稅法規定在所得稅前扣除。

    2011-12-30 13:19:04

  • 路甬祥:

    同志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的專題詢問就進行到這裡。會後請辦公廳將各位委員提出的詢問問題匯總,送國務院研究處理,同時要感謝各位委員的參與,感謝國務院各部委負責同志認真地回應。謝謝大家!

    2011-12-30 13:19:18

  • 朱之鑫:

    關於優化教育結構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確定高等學校的招生規模總量問題。我認為有兩個方面需要向委員們彙報,一是既要考慮國家發展的需求,這是重點,也要兼顧公民個人發展的需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不僅需要大批高層次的專門人才,而且需要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在現代社會,人才資源的分佈大體呈一個金字塔型。從規模上講,高端管理型創新型人才的社會需求量,低於中低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一種客觀的必然。我們當前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加快推進的時期,産業優化升級和區域梯次發展,我覺得對技能型勞動者在規模和素質方面的要求必然是十分迫切的。今年,我國高校的招生計劃是675萬人,實際上招了將近68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剛才已經彙報了,也有800多萬人。職業教育招生這幾年逐年下滑,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所以從適應國家發展需要和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的角度來看,有兩條要做,一是穩定高等學校的教育規模,二是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發展。

    2011-12-30 17:21:18

  • 朱之鑫:

    剛才,教育部已經説得非常全面了,我簡單地補充兩點。第一,從結構上來説,發改委明年準備啟動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在總體思路上,主要是加強中西部高校的基礎辦學能力,提高人才培養品質,特別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服務於地方發展。二是在建設任務上,主要是“強基礎、重能力、提品質”,在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來加強中西部高校的建設。三是在實施方式上,為了覆蓋中西部更多的學校,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準備以五年為一個週期滾動實施。四是在實施範圍上,“十二五”時期國家發改委將重點支援中西部地區的普通本科高校。最後一個是大家所關心的,在學校選擇上,為了體現服務地方發展的方向,我們考慮優先支援適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學科專業合理,優勢突出,有明顯的辦學特色,重視潛心育人的地方高校。具體的學校選擇工作將交給省級人民政府按照上述原則來確定,這項工作近期就要啟動。

    2011-12-30 17:23:24

圖片內容:

圖片大圖:

  • 國務院關於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工作情況報告的專題詢問

    中國網 董德

  • 人民大會堂的工作人員為會議做準備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主持會議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吳啟迪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朱永新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與會委員

    中國網 董德

  •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回答問題

    中國網 董德

  • 中國網全程直播

    中國網

  • 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回答問題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程津培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回答問題

    中國網 董德

  • 會場全景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索麗生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回答問題

    中國網 董德

  • 公安部副部長黃明回答問題

    中國網 董德

  •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回答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姚建年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與會委員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叢斌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教育部副部長杜玉波回答問題

    中國網 董德

  •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王曉初回答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賀鏗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嚴以新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劉德培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與會國務院有關部門負責同志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呂薇提問

    中國網 董德

  •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準備材料

    中國網 董德

  •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鄧秀新提問

    中國網 董德

文字實錄 查看全文  正序 倒序 刷新

列印 合併稱謂 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