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出版發佈會
活動描述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定於2011年7月12日(星期二)上午9時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一層學術報告廳聯合舉辦《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出版發佈會。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謝壽光: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早上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發佈會現在開始。
2011-07-12 09:12:23
- 謝壽光:
首先,由我介紹今天出席會議的領導和專家,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張虎生教授,新媒體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所長尹韻公所長,中宣部輿情局副局級調研員賈學琴女士,人民網副總裁官建文先生,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絡中心周世祿副主任,新媒體藍皮書副主編,上海大學文科發展研究院院長吳信訓先生,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鐘瑛副院長,北京締元信總裁秦雯,國務院新聞辦網際網路新聞研究中心殷秦處長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副所長呂岩梅,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人員劉繼生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團委書記季為民研究員。還有來自於國內和國際的媒體,我在這裡不一一介紹,我們為這些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2011-07-12 09:18:57
- 謝壽光:
新媒體藍皮書是由我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皮書系列的一部新的種類,它從七年首創以來,在傳媒界和社會大眾層面引起極大的反響。儘管是首創,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無論是公眾還是研究部門,給予這部藍皮書的編纂給了極大的寬容和高度的重視,和同類新原創皮書相比,新媒體藍皮書産生的新聞效應是名列前茅的。今天發佈的是第二部新媒體藍皮書,在過去一年裏,中國的新媒體以令人難以想像的速度在發展,它的反響力之大,我們新聞媒體和公眾每天都離不開新媒體産生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這部新媒體藍皮書的原創和出版過程都受到社會和有關方面的廣泛重視和關注。
2011-07-12 09:23:42
- 謝壽光:
今天這部藍皮書的發佈,也得到了領導和專家以及媒體界朋友們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援。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李慎明研究員本來要出席這次會議,但是因為今天研究生院有一個他不能不出席的活動,所以只留下了講話稿,首先我們有請新媒體藍皮書主編,也是新聞研究所所長,由尹所長代李院長宣讀發言,大家歡迎。
2011-07-12 09:25:10
- 尹韻公(代李慎明院長發言):
尊敬的各位來賓、同志們、朋友們: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新媒體藍皮書發佈會,很高興和大家一起探討新媒體這個熱門而有趣的話題。
無論縱覽全球還是放眼中國,2010年迄今是新媒體發展史上極具標誌性意義的一個時期。
2011-07-12 09:25:52
- 尹韻公(代李慎明院長發言):
在發展廣度上,網際網路和手機等新媒體繼續高歌猛進,快速向全球擴張。據統計,2010年全球網際網路網民數量超過20億人,手機用戶超過50億;截至今年3月,中國網民達到4.77億人,手機用戶人數近9億。新媒體幾乎已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緊密相關。
在發展深度上,更值得關注的是,新媒體的社會化水準進一步提高,並全面滲透至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諸多社會領域的各個方面的各個角落。在經濟領域,新媒體已成為經濟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僅以手機短信為例,2010年全球發送手機短信總數6.1萬億條,産值達4270億美元。2010年底在北非、中東蔓延的所謂“茉莉花”革命也被西方媒體稱為“推特”革命,2011年5月16日,美國政府首次公佈了《網路空間國際策略》,這些都表明,新媒體在加速向政治和軍事空間拓展,各國之間的新媒體“大戰”已趨“白熱化”。
2011-07-12 09:26:47
- 尹韻公(代李慎明院長發言):
深深根植于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等諸多領域的新媒體對於國家發展很重要,但是,新媒體是把“雙刃劍”,如何在西方國家主導的全球新媒體發展格局中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媒體發展道路,如何應對新媒體對於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軍事安全等諸多方面帶來的嚴峻挑戰,這些課題在新媒體研究中亟待加強。《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很重視這方面的選題和深入研究,書中關於新媒體與意識形態安全,美國政府的對華網路外交,中國重大網路輿論事件、我國“三網融合”的問題與對策、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運用、網路意見領袖傳播特徵等選題非常重要,論析比較深刻,一些觀點有獨創性。特別是,在如何趨利避害,使新的媒體技術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國家安全與和平發展服務等方面,《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提出了不少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對於相關部門決策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目前的全球人口約為67億,據預計,到2020年網際網路的用戶數量將接近50億,網際網路擴散到全球各個角落指日可待。未來十年,新媒體將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給世界帶來更多變化。再次祝賀《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的出版,也期待著每年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在不斷變化的新媒體世界中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精彩!
謝謝大家。
2011-07-12 09:27:11
- 謝壽光:
非常感謝李慎明副院長的書面報告,而且這個報告有很豐富的內容和思想高度。下面有請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張虎生教授發言,大家歡迎。
2011-07-12 09:28:43
- 張虎生:
首先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全體同仁的辛勤勞動,《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如期赴至面市,作為我國唯一的新媒體藍皮書,這份年度報告已經成為學界、業界特別是新媒體界廣泛關注和認真研讀的具有權威性、前瞻性、原創性的最新研究成果,初讀後回憶是多方面的,突出的印象有兩點:
2011-07-12 09:33:38
- 張虎生:
一,這是一本以業內專家學者的視角,追蹤新媒體發展現狀及趨勢進行科學分析與預測的集結,蘊含著珍貴的資訊價值和重要的參考意義。業界普遍認為,2010年是新媒體實現跨越發展的關鍵年份,但是標誌這種值得飛躍的特徵究竟是什麼?儘管已有諸多各不相同的概括和表述,然而就嚴謹性、科學性而言,本書總報告中提煉出的“三顯”,即新媒體民主品格和中國特色的彰顯,在社會化、融合化中主流作用的凸顯、寓意普及化中有序化的漸顯,無疑更加切合實際,激蕩公允。對2010年中國新媒體發展重要特徵的這一令人幸福的明細歸納,既立足於對大量統計數據的理性解讀,以及對社情輿情的深度研判,更立足於新媒體自身業已成為中國社會輿論中一支主流建設性力量深刻闡變的實際。基於事實、數據、學理支撐和識別深度的總結論,自然會起到引領提綱,萬目皆章的牽引效應。
二,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我國新媒體智庫就新媒體影響下的意識形態與安全課題提交的很值得重視的優秀成果,我國已是網路大國,卻遠非是網路強國,呈現全球化、網路化、社會化發展態勢的新媒體驟然加劇了不同意識形態之間日趨複雜、激烈、多樣化的衝突和交鋒。多位專家學者在本書中對此做了比較系統深入的研究,併為決策資政提出了很多精闢見解和可行性建議,例如對美國《知音》開發新媒體的三大新動向的透視,指出中國將是美國在全球的意識形態滲透對象的論述,都是已經並將為事實所證實的真知灼見。再如,加快運用新媒體構建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將網民、媒界素質教育列為現代教育的緊迫課題等建議,都是事關大局的應用對策。
2011-07-12 09:35:29
- 張虎生:
最後提出三點僅供參考的建議:一是相對於書中關於三網融合的篇幅和和力度而言,加強主流媒體建設和新興媒體建設,形成輿論引導新格局的論述顯得少一些,整合各類媒體形態,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是黨中央準確地把握意識形態領域和輿論傳播環境深刻變化的新形勢提出的指導意見,也是新媒體藍皮書其中應有之意。
二是我國新媒體自身的規範與自律同樣直接關係到意識形態安全,加強法律規範、制度規範、行政規範等硬控制,與健全社會治理體系,紮實持久推進新媒體治理等軟約束,是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兩翼,也是國外的主要經驗和通行做法。建議今後吸納更多學科的專家學者參與具有跨學科屬性的新媒體新聞與傳播的研究。
三是科研成果精在研究、功在實用,建議今後新媒體藍皮書中各個篇章和課題中適當增加相關對策建議的分量。
我的講話僅供參考。謝謝。
2011-07-12 09:43:42
- 謝壽光:
非常感謝張總的重要講話,特別是對這部新媒體藍皮書如何進一步提升內容品質,進一步擴大價值和效應提了三點意見和建議,也值得我們原創認真領會和落實。
下面有請本書主編尹韻公所長講話,大家歡迎。
2011-07-12 09:45:07
- 尹韻公:
首先感謝謝社長的出版社對我們的全力支援,感謝張總,感謝賈主任,感謝老師們,感謝在座的各位來參加這個會,給皮書捧場,非常感謝。這是我講的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今年是第二本皮書,在出版第一本皮書的時候,我説第一本藍皮書是形式大於內容,從第二本開始一定要注重內容大於形式,要注重怎麼提高産品品質,怎麼樣把這個品牌打出去。我非常高興地看到,我們的預期目標基本上實現了。給我的感覺是,今天這本書有些在深度解讀上不如去年,但是總的來説在反映層面上,在反映內容上,在解讀上,我覺得都比去年要好得多。大家翻了這本書也可以看得出來,選題的長度拉長了,作者的隊伍更加彭勃壯大了,這個現象就像我們的網際網路本身一樣,是迅速發展的,也是蓬勃發展的,也是值得可喜可賀的現象。
第三句話,還要感謝張總剛才抓出來的本書的特點和建議,張總是人民日報副總編,是紙媒專家,也是網際網路專家,他後來也長期主管這方面的工作,他看這本書是看得非常內行。比如我經常説過的一句話,網際網路的品格總是一個民族性格的反映,網際網路也是如此。比如説網際網路有很多功能,但是有些民族對功能反映非常敏感,反映非常熱烈,比如説短信,我們這個民族短信發信率最高,我們手機短信一年發的容量,春節七天可能是好多國家加起來的總和。而社交網站,美國的社交網站很厲害,但是中國的社交網站並不是最好的,有的可能不像中國部落格這麼熱。還有網上購物,好多國家網上購物的誠信率很高,網上購物的誠信率很高,網上購物達到80%,中國只有20%或者是30%,這也反映出我們民族可能在誠信度方面不如有些國家。當然,誠信本身也是中國當前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個很大的問題同樣也反映在網路發展方面。
2011-07-12 09:46:02
- 尹韻公:
有一個事情是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我們網上購物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在不到30%的誠信購物當中,誠信度最高的是書籍購物,其他網上購物有時候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當然書籍可能是個特殊的産品,商品損害了也沒有太大問題,大家的容忍度也比較高。總的來説,網上品格也是一個民族性格的反映,這在一定層面是可以看得出來的。
第二個感受,去年我們幸虧做了這本書,因為網路已經滲透到社會的各個方面,現在網路像我們的油鹽醬醋一樣,與人的生活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去年抓住了機遇除了第一本,所以深感慶倖,所以才會有第二本、第三本,如果去年不抓住這個機遇,今年抓住恐怕感覺還是稍微晚了一些,因為今年的發展確實又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明年還會怎麼樣,真是不好説,真是抓了個機遇。從抓住機遇的角度來講,我也想講另一個問題,現在網際網路發展的長度越來越長,空間越來越大,越來越長,我們可做的東西也很多,剛才張總的發言從另外一個層面反映了一個問題,新媒體發展的包容了太多的內容,既然有這麼長度,每個裏面拔出其中一段都可以做成一本藍皮書。比如微網志,我們可以做微網志藍皮書,也可以做新媒體廣告發展藍皮書,因為廣告現在發展勢頭也還是比較好的。
2011-07-12 09:48:05
- 尹韻公:
如果以後我們新媒體藍皮書可以單獨成一個系列,微網志藍皮書、廣告藍皮書,這裡面線索很多,節點也很多,抓住其中任何一個節點出來,都可能成為一個單獨的藍皮書。比如剛才張總講到的“三網融合”,“三網融合”也是個大問題,將來中國的發展非得這樣做不可,雖然現在三網有點要進不進、要停不停的勢頭,肯定還是要進的,而且是非進不可的。三網融合和新媒體發展的關係怎麼樣,將來也可以拿出來做。我想,新媒體發展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示,同時也會帶來很多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在座的都是這方面的專家行家,我相信今後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藍皮書來,而且是加入到新媒體發展藍皮書系列裏來,新媒體藍皮書就會成為一個系列,成為一個單獨的品牌,而且它一定會發展得很好。
我的發言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2011-07-12 09:51:29
- 謝壽光:
感謝尹所長的發言,而且提到一些非常有價值、很有見地的觀點。其實我記得我們新聞所做新媒體藍皮書,有其獨特的先天優勢,他扮演的第三方角色,如果身份換一下,假設你是傳統媒體的領導講這個話,可能其他的人就不好説了。包括像三網融合,楊主任這邊還有這些內容。這是進入了新媒體時代,在媒體時代裏資訊爆炸的時候僅僅與紙質的一些來反映是遠遠不足的,紙質的藍皮書需要的就是代表專家、專業研究機構對新媒體發展狀況的年度追蹤報告,這也是這本藍皮書的價值和使命所在。第二本新媒體藍皮書,剛才主編自己説了,他已經覺得可以放心地給大家。我作為出版者,作為第一讀者,我中肯的説,我曾經説過皮書第一本的時候,從無到有,大家都知道比較容易。關鍵的是第二、第三,今天的第二本,我作為第一讀者,確實和我們預期的目標和要求非常接近了,到底它的成果如何,今天有這麼多媒體朋友,我們有請這部藍皮書的執行主編,新聞研究所劉瑞生副研究員和大家來分享他們追蹤、研究新媒體的成果,大家歡迎。
2011-07-12 09:53:24
- 劉瑞生:
大家好,非常高興又和大家相聚在一起,來研討新媒體這樣一個話題。剛才幾位領導對第二本藍皮書進行了比較精彩到位的點評。首先,我想再強調一點,剛才張總,包括謝社長説了,我們是一個研究機構在做這樣一個新媒體藍皮書,新媒體很熱,大家都很關注。我們從什麼視角來做?一是基於機制,從一個學者,一個研究的角度。二是從深度的視角,我們要做儘量和別人不一樣的效果。剛才在發佈會開始之前,我剛才跟美國之音的記者進行了溝通和交流,這本皮書裏面有一篇報告,就是《新媒體與輿情的安全》,其中深度解讀今年上半年我們有一個熱點事件是“美國之音將為何停播”,當時我們國內的媒體解讀什麼樣的聲音都有,其實裏面有很多錯誤的觀點,不是基於事實的判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們這個報告,我們這個報告到底寫得怎麼樣,張明已經給出基本的評價,我們是基於事實的,比較嚴肅的,第二確實是非常有深度的,是目前為止最有深度,最講事實的一篇報告。
2011-07-12 09:54:34
- 劉瑞生: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本皮書中的主要觀點,我們也只是拋磚引玉,希望能夠引起大家對新媒體的更多關注,同時也和我們社科院新聞所一起合作起來,把新媒體藍皮書辦得更好。我主要跟大家分享兩個主要內容,一是中國新媒體的三個重要發展特徵。二是新媒體的傳播社會影響及熱點解析。
2011-07-12 09:55:39
- 劉瑞生:
一、中國新媒體的三個重要發展特徵。觀察新媒體有兩個重要的視角,一是要從全球來看新媒體;二是從本土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新媒體。2010年是新媒體發展史上極具標誌性意義的一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去年,我們提出一個觀點,社會網路化和網路社會化,2010年以來這兩個態勢在不的提升,同時有三個特徵也在不斷顯現出來,一是民族品格和中國特色的彰顯;二是社會化、融合化中的主流作用凸顯;三是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漸顯。如果我們對特徵也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解讀,我們還是要把它提升出來到底是什麼樣的特徵才能符合新媒體發展的進程。我們新媒體也是我們民族品格和中國特色的彰顯,特別體現在發展方式和文化特質等方面,在文化特質方面。從全球視野來看,全球新媒體發展有兩個特點,一個是高度不平衡性,還有一個就是普及程度確實非常快。我們可以看這個表格,從2000年到2010年,全球每百人網民數量的變化,發達國家每百人網民數量2000年曾經達到24.6人,到2010年已經超過了71.6人,就是網路的普及化已經非常高。發展中國家在2000年每百人僅有2.6個網民,雖然增長了十倍,達到了21.1個網民,但是我們可以看它其實還落後發達國家十年以上。手機也是這樣,手機從數量上來看,我們還達不到發達國家2004年的普及程度。還有像資本、技術、市場佔有方面,發展中國家極大地落後於發達國家。在這樣一個意義上再看中國新媒體的發展就顯得有意義了,2011年確實是中國新媒體發展標誌性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網民數超過4億,年度達到了4.57億,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人成為網民。今年3月,中國網民已經超過4.77億。
2011-07-12 10:00:32
- 劉瑞生:
從縱向的歷史來看,2000年的時候中國網民只有2250萬人,平均百人網民數量還不及發展中國家平均數,我們起步其實很晚。經過十年的奮起直追,我們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到2010年的時候達到了34.3%,已經是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的1.5倍,和發達國家在普及率方面一直在逐年縮小,此外像手機用戶,現在已經近9億。我們走這段路對中國來説也是很不容易的。從語言上來説,我們中國也成為網際網路第二大語種,僅次於英文。還有我們一些民族品牌,像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新浪、搜狐、網易、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移動等民族品牌已成長為新媒體世界“強者”。雖然還有很多問題,但是問題是要在發展中逐步解決的,但是這種新民族品牌的崛起也是不爭的事實。去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達到了5.88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二”,在新媒體方面我們也不甘落後。我們在積極借鑒,而不是盲目招辦他人模式,來堅持政府主導以我為主的新媒體發展方式,開放性引進西方資本和商業資本等層面,我們在逐漸探索一套有效、有度的新媒體發展模式。
2011-07-12 10:01:18
- 劉瑞生:
在社會化影響層面,2010年中國新媒體不僅在形態、傳播方式和社會影響方面極大地超越了傳統媒體,而且有一個時髦的詞叫“社會化媒體”,社會化媒體是指新媒體在社會化中如何提高。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以及經濟産業等層面,新媒體現在已經成為絕對的主流媒體。
在高速普及化中,中國新媒體發展的有序性漸顯,最初的發展我們把它叫做常規發展,近年來這種有序性在漸顯。去年6月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中國網際網路狀況》白皮書,講到“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安全是中國政府的基本網際網路國策”。中國網際網路站總數2010年為191萬個,比2009年的323萬個減少了132萬個。這是中國網際網路站年度總數第一次出現下降,而且降幅達到41%。另一方面,在網站數量大幅下降的同時,2010年中國網頁數量達到600億個,比2009年增長78.6%。説明什麼,一方面我們內容在加強,另一方面我們在管理方面越來越嚴格,越來越規範了。既然網際網路在新媒體領域有一些問題,但是我們這種規範性還是能夠逐漸凸顯出來,這也是一個重要的進步。
2011-07-12 10:09:14
- 劉瑞生:
二、新媒體的傳播社會影響。新媒體已經影響到我們每個人,像保羅萊恩森曾經説過,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的一個器官,確實這個話很形象,一個是影響很大。另一方面,它的影響又表現在兩個方面,像海德格爾最早講技術發展,他講偉大的荒謬,一方面它偉大,確實給我們帶來了進步的偉大的,超出我們的想像。但是另一方面了荒謬,也給人類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這些話還是非常經典的,新媒體對中國的傳播社會影響,2010年以來,新媒體的性質隨著社會化水準進一步提高發生了質的改變,成為了一種社會化的媒體,諸多實踐也顯示出熱點頻發。首先在經濟層面,新媒體經濟和傳統媒體經濟基本上能夠持平,而且這種發展可能會超過傳統媒體指日可待。比較重要的表現,新媒體在政治領域的熱點頻率其實非常多,我們也在關注。新媒體可謂開啟了一個新的政治時代,比方説去年的1月份谷歌退出中國事件,從頭徹尾就是一場谷歌公司和美國政府聯手精心策劃的一場政治圖謀,這其實也説明新媒體也成為美國等西方國家追求霸權戰略和對其他國家進行遏制和施壓的一個重要工具。此外,近年來,美國政府特別重視對華開展網路外交,強推“網路自由”,新媒體成為美國發動政治攻勢的“衝鋒槍”。我們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在網路自由方面有雙重標準,為什麼?最早阻止中國開放網際網路的不是別的國家,其實就是美國。比如在日本神戶舉行的INET92年會上,錢華林研究員已經約見國家公益基金會的國際聯網部負責人討論中國怎麼樣聯入實際網和世界互聯,但卻被其以政治障礙拒絕,不允許中國加入網際網路,但是中國政府沒有放棄,我們終於在1994年全面開通國際網際網路。那時美國政府強力封鎖中國“開放網際網路”,於今天對壓迫中國“網路自由”的雙重標準反差何其大也,這確實值得我們中國思考,也值得美國政府思考。
2011-07-12 10:11:13
- 劉瑞生:
網路民主這個問題比較熱門,從一個學者的角度來看,政治確實有積極的方面,老百姓可以參與政治,但是網路只是一個技術,我們不能把網路技術和民主的形式簡單的結合,民主屬於極其複雜的國家制度,完全把複雜的民主制度訴諸一種媒介工具,那是一種極其膚淺的認識。我們再皮書中也提到,新媒體影響下的意識形態安全是中國當前最重要的,剛才張總也提了,非常好,不僅限于內部的,國際互連網也是這樣的。其實對於大眾媒介和意識形態的關係,美國著名學者早就碩果“媒介就是意識形態”。包括美國學者安德魯.查德威克説:《網際網路政治學國家公益與新聞傳播技術》”中也提出,網際網路已成為西方價值觀出口到全世界的終端工具,這不是我們的觀點,是美國學者的觀點。冷戰結束後,中國已經成為美國的全球第一意識形態滲透對象。這在個報告中也提出了其他學者,包括媒體報道不一樣的聲音,關注的朋友請你看這篇報告,我在這裡不再贅述。但是有一點注意,美國之音絕對不會對華停止傳播。
2011-07-12 10:12:53
- 劉瑞生:
還有一個熱點,去年以來微網志特別熱,所有媒體還有學者都在關注微網志,我們提出一個觀點,微網志真的有那麼熱嗎?這恰恰是需要我們思考的。微網志興起,順應網羅大勢,發展比較快但沒那麼火。2007年中國出現了第一批微網志網站,2010年開始進入較快發展階段。中國大陸推出微網志服務的網站數量從2010年1月的17家12月的88家。從微網志用戶來説,更多的是炒作的虛火要大於實際的發展,包括很多門戶網站宣佈自己的網站過億,去年年底已經宣佈自己過億了,實際上去年年底宣佈的微網志用戶數量只有6311萬用戶,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這值得我們的思考。因為我們可以看,在這個研究中要講事實,要講最嚴肅的東西,用戶到底是指什麼用戶,我們可以看到更多門戶網站和其他媒體宣佈的是註冊用戶,註冊用戶可以有很多水分,獨立用戶相對來説比較公正一些。所以,我們認為微網志從用戶數量來講其實沒有那麼火。微網志功能,是Web2.0的集大成者,很強大但沒那麼能。它只有140個,既是發展的優勢,也是一個發展的瓶頸,很多表達都不是140字能簡單完成的,從功能的替代而言,微網志並不能替代論壇,也不能替代社交網站,還有其他的包括即時通訊也沒有這種替代性功能。這是2010年3-11月微網志、社區網站、社交網站瀏覽時間對比,在微網志這麼火的態勢下,我們看到微網志確實從2010年3月-11月,它的瀏覽時間從1.2%增加到10%,但是它還遠遠落後於社區網站和社交網站,它只是社交網站的六分之一,社區網站是它的2.6倍。所以,微網志“熱象”,其實有病毒式”傳播加上商業行銷的結果,有實的,也有虛火,微網志是個好東西,我們要用好,但是一些商業炒作也要注意,在運營中不要為了利益把微網志炒壞了。
2011-07-12 10:14:34
- 劉瑞生:
微網志還是一種新鮮的媒體形態,微網志還處於成長之中,成績顯著,問題也不少。希望我們溝通來關注微網志的健康成長。現在有人説微網志是一種終結形態,新媒體給我們帶來很多新的感覺,微網志並不是一個新時代的終結,未來更精彩。還有更多內容,請大家看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也希望以後各方多和我們新聞傳播研究所合作,大家一起關注新媒體藍皮書,我們一起把新媒體藍皮書做得更好。謝謝大家!
2011-07-12 10:18:56
- 謝壽光:
謝謝劉瑞生執行主編簡介而非常有深度的報告。下面有請專家發言,首先請人民網官建文副總裁發言,大家歡迎。
2011-07-12 10:20:02
- 官建文:
尊敬的張總、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感謝《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編輯出版單位邀請我來參加今天的出版發行會,很榮幸我提前幾天讀到了這本新媒體藍皮書,剛一拿到就快速翻閱了一下,後來又抽時間閱讀了一些篇章。我的讀後感有三點:
2011-07-12 10:24:46
- 官建文:
第一,這像是中國2010年中國新媒體的一個小百科全書,它提供了2010年中國新媒體發展的大量數據,勾勒出了2010年中國新媒體的發展歷程,從新聞網站到搜索引擎到物聯網,從部落格到微網志客,從數字報紙到多媒體互動雜誌、手機報,從新媒體視頻到數字電視、手機電視,從電子書到電子圖書館,大的事件、大的趨勢和主要的發展數據,這裡面都做了具體的介紹。
第二,這是一本厚重的書,它匯聚了多方的研究成果,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的專家們,還有中國社科基金資助的重大項目的成果,體現了當今中國新媒體的研究水準。
2011-07-12 10:30:28
- 官建文:
第三,這是一本有可讀性的書,儘管這是一部研究著作,很有深度,但是它讀起來並不覺得深奧,書中有大量的調查數據、圖表,文章的前面還有摘要,文章裏面有小標題,觀點鮮明、眉目清楚,閱讀起來比較輕鬆。感謝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給我們提供了這麼好的精神食糧。中國的新媒體發展蓬蓬勃勃,日新月異、日彩紛呈,比較而言,新媒體的研究卻有些遜色,期待我們的研究機構、研究人員,特別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這樣的“國家隊”能夠出版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讓新媒體的研究也像新媒體的實踐一樣那樣亮麗、那樣光彩照人。
2011-07-12 10:31:07
- 謝壽光:
感謝官總裁對新媒體藍皮書的高度肯定。下面有請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副主任講話,大家歡迎。
2011-07-12 10:32:35
- 楊明品: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十分榮幸參加今天的新媒體藍皮書發佈會,我代表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衷心祝賀我國第二本新媒體藍皮書的出版。參加發佈會之前我拜讀了這本藍皮書,這本藍皮書不僅聚焦了我國新媒體發展的熱點問題,對很多前沿問題也進行了分析,而且對新媒體的未來趨勢進行了預測,數據豐富、分析精到,特別是在方法中對於新媒體發展的觀點和判斷我非常贊同,比如説中國新媒體在全球視野中表現出來的民族品格和中國特色彰顯、社會化和融合化的組織作用凸顯和普及化中的有序性漸顯,等等判斷,以及網路的社會化、社會的網路化等等,都很有啟發意義。一些研究報告還提出了很多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總之,這本藍皮書觀點非常多,內容非常豐富,也為廣電總局編撰中國世紀新的藍皮書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和啟示。在此,對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表示感謝。
2011-07-12 10:34:13
- 楊明品:
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資訊技術的深度開發應用和擴散,不斷催生新的傳播形態,而且推動著平臺、産品、內容和終端的多層面的融合和互動,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在新的技術條件下都在向數字化、網路化、移動化、融合化發展。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也將在融合中共生、共長。
首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正在加速融合,這種融合既為新媒體的發展夯實了基礎,又為傳統媒體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
第二,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過程中,雖然融合在實踐和政策層面現在還未有一個清晰的圖景,但是在實踐中這種融合正在加速推進。在市場競爭和深層壓力的作用下,以廣播電視和報刊為代表的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各種方式的融合正在不斷探索和融合中,並且取得了有益成果。
2011-07-12 10:36:45
- 楊明品:
第三,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在制定新媒體領域、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融合,還存在著以傳統媒體的思維方式進行簡單的單向融合和簡單的“一致”融合,實際上是傳統媒體的翻版,這種融合雖然是融合初期的必然過程,但是如果不加快扭轉,勢必會影響到融合的進程,也會影響到傳統的發展,可能會喪失傳統媒體的發展機遇。媒介中對於限行的政策也形成了衝擊和挑戰,對於傳統媒體的管理可以説是一個相對閉合時代和行政的管理,而新媒體完全是開放的和社會化的媒體,這些是融合給管理帶來的難題,如何讓管理促進發展,如何發揮管理的積極作用,需要我們轉變管理觀念、創新管理政策,由傳統媒體下的管理政策向融合媒體,或者新媒體下的管理政策轉型。新的管理政策,應該是政府與社會有關各方的共同治理,這是政策創新的重要問題,而核心是在保證意識形態與文化安全的前提下促進媒體産業的發展。
2011-07-12 10:38:22
- 楊明品:
對於新媒體的發展,人們的未知遠遠大於已知,中國新媒體藍皮書恰恰是全社會思考新媒體發展、總結新媒體發展得與失的平臺,特別是新媒體藍皮書凝聚了各個方面專家學者的智慧與思想,對新媒體發展的方方面面進行年度的檢討和審視,非常有意義、非常有價值。我相信,新媒體藍皮書在整個中國新媒體發展進程中産生的作用不僅僅是一本著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資訊的力量,一種探索的力量,也是一種思想的力量。謝謝。
2011-07-12 10:39:14
- 謝壽光:
感謝楊主任的致辭,我們和廣電總局發展研究院也有皮書的合作,也期待廣電藍皮書的新一版很快就發佈了。下面有請新媒體藍皮書的副主編、上海大學文科發展研究院院長吳信訓教授致辭,大家歡迎。
2011-07-12 10:40:11
- 吳信訓: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學者、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作為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協編單位,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大學文化管理與經濟發展的代表,今天我出席這個盛會,很高興有這麼多的同仁歡聚一堂,祝賀我國新媒體藍皮書在第二個年頭的問世出版,再次説明新媒體年報的編輯出版是時代的需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可以説,當今的時代是新媒體的時代,當今世界,新媒體是發展變化最快的新事物,是廣大民眾參與和應用最廣泛的新事物,也是各個政府最關注的新事物。
新媒體的發展之快,不僅是它自身的面貌、形態與功能日新月異,而且飛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乃至社會交往的方式與狀態,也不斷對人類如何更好地發展新媒體、應用新媒體,從正反兩個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戰。新媒體藍皮書從去年問世,它就顯示著、意味著編輯者們是凝聚全國新媒體學界、業界同仁們的智慧,比較全面地刻劃、展示中國新媒體發展在每一週年的圖景,並且在持續的關注中推進探索中國新媒體乃至世界新媒體能夠持續良性發展,不斷造福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前景與路徑。
應該説,承蒙廣大朋友的關懷,今年的新媒體藍皮書比起去年的第一部新媒體藍皮書,在實現編輯者和出版者的願望上又上升了一個新的臺階。年報全書的內在結構更加耀眼突出,層次分明,視野開闊,理論見解也更加深入。當然,仔細推敲,也還存在著不盡人意的地方,但是我相信,就像現實中新媒體的發展不斷更有佳績一樣,《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的2012、2013、2014也會年年更有佳績,謝謝大家。
2011-07-12 10:41:35
- 謝壽光:
期待和傳媒研究界的專家們進一步合作。下面有請新媒體藍皮書編委、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副院長鐘瑛教授致辭,大家歡迎。
2011-07-12 10:42:35
- 鐘瑛: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上午好!首先衷心祝賀新媒體藍皮書《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順利出版,這是繼2010年新媒體藍皮書首次出版之後的又一必然的巨大收穫,在祝賀的同時,非常感謝皮書的組織者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非常辛勞的付出,在全國範圍內整合學術力量,發佈這樣一個高品質的新媒體研究報告,除了需要高人一籌的學術眼光,更需要強烈的責任心與無私的奉獻精神,我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有幸參與皮書的撰稿,見證皮書的發展,使我與我的團隊得到了很好的鍛鍊,追隨皮書的發展,促使我們不停地追蹤新媒體發展前沿與熱點問題,2011年皮書中收錄的1998到2011年中國重大網路輿論事件及傳播特徵,正是這一過程的小小收穫,該研究報告對1998到2011年重大網路輿論事件210起進行了系統梳理,以1998年為起始,是因為最早的網路輿論事件就是克林頓拉鏈門事件源於這一年,2010年是因為皮書的截稿日期是2010年初期,報告對於廣泛的文獻追索,揭示出我國重大網路輿論事件的基本狀況與傳播特徵,在時間上,網路輿論事件的發展呈現出波浪狀不斷上揚的趨勢,在2008年與2010年形成兩個明顯的高峰,2008年是眾所週知的多事之年,2010年是微網志元年。在空間上,網路的關注度與區域的發展密切相關,在2000年以前,大多輿論事件源於國外,像克林頓拉鏈門事件、應急排華事件、中國大使館被炸事件,到2000年之後,逐漸向中西部發展,2003年以後,東部發達地區一些大城市成為輿論事件的焦點,重大網路的事件更加關注政治、文化、經濟上強勢的階層,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首當其衝,其次是專業技術人員,私人企業主,這與中國社科院十大階層的發展是非常吻合的。
2011-07-12 10:43:15
- 鐘瑛:
在所設內容上,網路輿論事件更多的聚焦于政治與民生問題,官員腐敗與管理能力受到高度關注,在資訊源頭上都是分析之前,我以為網際網路是最重要的資訊源頭,分析之後發現40%的重大網路輿論事件的資訊源是源自傳統媒體,然後再擴散,在網路媒體中,論壇作為資訊源是首當其衝的,其次是部落格。在影響與效果上,網路輿論如果引導得當,它能夠非常明顯促進事件的正向發展。
總之研究顯示網路事件的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目前有不少學者在基於案例分析的基礎上,建構各種分析指標,這些研究都會有利於我們對網路輿論事件規律的掌握,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管理與引導輿論事件的發展。在這些不斷深入的研究基礎上,我相信明年新媒體藍皮書的內容會更加精彩。謝謝各位。
2011-07-12 10:43:55
- 謝壽光:
感謝鐘教授的致辭。下面有請新媒體藍皮書書籍支援單位,北京締元信公司總裁秦雯女士發言。
2011-07-12 10:45:40
- 秦雯: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非常高興再次參加新媒體藍皮書的發佈會。我感覺這一年我們的進步非常大,確實第二本書比第一本書有很大的提升,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對新媒體發展特徵的把握上。剛才幾位專家和老師已經對這本書的成就做了很好的總結,我也再補充三點:
第一,藍皮書從社會科學研究的角度來看和研究新媒體,這對我們本身從事網際網路行業的,我們可能更多的是在面向市場和面向商業環境下工作的,研究機構,甚至新媒體的運營單位非常有參考價值,開拓了我們的視野。
第二,這本藍皮書覆蓋面非常廣,把新媒體的熱點問題都抓住了,而且研究得也比較透。
第三,這本書的數據和事實非常豐富。這是我看到的第二本新媒體藍皮書取得的很大成就。因為還要往下做,我著重講一下希望和建議,為明年的藍皮書能夠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2011-07-12 10:46:27
- 秦雯:
建議一,基本面的概念梳理,比如什麼叫新媒體?什麼叫網路媒體?其實在整個行業裏這方面是比較亂的,尤其在“三網融合”的條件下,其實未來的手機和電視都是網際網路,是不是未來的IPTV、交互電視業可以叫新媒體,這個工作都需要梳理,新媒體發展很快,新的應用、新的模式、新的表現形式是層出不窮的出來,我們每年的梳理對記錄新媒體的發展足跡是很有價值的。
建議二,整個研究體系和研究方法的梳理,我們現在還是在一些節點環節來做某一個點的問題的研究,整個新媒體的構成,怎麼架構體系,站在社會科學的角度,探索出有規律、有方法性的研究。
建議三,一些前瞻性的工作,網際網路的原始驅動力是技術,很多新媒體的新形勢的出現實際上是跟技術密切相關的,在這個前提下,技術對新媒體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包括像這兩年開始興起的微網志、SNS這樣的新媒體的新業態,它的技術特徵是什麼?我們已經把新浪的新聞頻道叫成媒體了,不是把人民日報叫成媒體,和傳統的網路媒體有什麼不同,未來可能的導向可能是什麼樣的,這是需要研究的。這個東西不是商業機構能做得到的,反而是我們社科領域或者學術機構最有功力做這件事的。
建議四,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關係,新媒體從開始有的第一天就離不開傳統媒體,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關係,一方面是新媒體怎麼借鑒傳統媒體,反過來可能更要研究的是傳統媒體在新的環境下怎麼能夠發展和生存。我上次參加官總那邊的研究院成立的時候也談到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業界比較關心問題。
最後,祝賀藍皮書的成功,也預祝藍皮書系列越做越好。
2011-07-12 10:47:12
- 謝壽光:
感謝秦總的鼓勵,非常精到的見解,以及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也有助於我們新媒體藍皮書以及整個皮書系列如何進一步提升。今天出席會議的除了媒體朋友以外,還有南韓首爾大學的姜明球教授,我們對他的到來表示歡迎。
我們期待著明年甚至更早的時候第三本新媒體藍皮書的問世,也希望這本新媒體藍皮書能得到媒體的廣泛傳播和解讀。謝謝大家的光臨,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
2011-07-12 10:47:32
圖片內容: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
- 新媒體藍皮書主編,也是新聞研究所所長,由尹所長代李院長宣讀發言
-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張虎生教授發言
- 發佈會主席臺
- 新媒體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所長尹韻公所長講話
- 新聞研究所劉瑞生副研究員和大家分享他們追蹤、研究新媒體的成果
- 人民網官建文副總裁發言
-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副主任講話
- 新媒體藍皮書的副主編、上海大學文科發展研究院院長吳信訓教授致辭
- 新媒體藍皮書編委、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副院長鐘瑛教授致辭
- 新媒體藍皮書書籍支援單位,北京締元信公司總裁秦雯女士發言
相關新聞:
- 社科院藍皮書:預計今年GDP增速達9.6% 增幅回落
- 社科院藍皮書:我國環境稅開徵進程或進一步提速
- 社科院藍皮書:中國環境稅有望“十二五”開徵
- 社科院藍皮書:日、中、歐美三角貿易結構難改觀
- 社科院商業藍皮書:中國或成最大奢侈品市場
- 社科院藍皮書:中國公民政治參與處於中等水準
圖片大圖:
-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1)》
中國網 胡迪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
中國網 胡迪
-
新媒體藍皮書主編,也是新聞研究所所長,由尹所長代李院長宣讀發言
中國網 胡迪
-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輯張虎生教授發言
中國網 胡迪
-
發佈會主席臺
中國網 胡迪
-
新媒體藍皮書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所所長尹韻公所長講話
中國網 胡迪
-
新聞研究所劉瑞生副研究員和大家分享他們追蹤、研究新媒體的成果
中國網 胡迪
-
人民網官建文副總裁發言
中國網 胡迪
-
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楊明品副主任講話
中國網 胡迪
-
新媒體藍皮書的副主編、上海大學文科發展研究院院長吳信訓教授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新媒體藍皮書編委、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資訊傳播學院副院長鐘瑛教授致辭
中國網 胡迪
-
新媒體藍皮書書籍支援單位,北京締元信公司總裁秦雯女士發言
中國網 胡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