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直播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09)開幕式

   第三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09)將於2009年6月20日—21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本屆論壇邀請到眾多國內外經濟專家出席,將以“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為主題展開討論。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09)開幕式將於20日8點15分舉行。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頁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09)開幕式

活動描述

  • 第三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09)將於2009年6月20日—21日在北京隆重召開。本屆論壇邀請到眾多國內外經濟專家出席,將以“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為主題展開討論。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09)開幕式將於20日8點15分舉行。中國網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香港經濟導報社聯合主辦的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2009)即將開幕,上百位中外經濟專家出席本屆論壇,專家們將圍繞“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的主題展開討論。

    2009-06-20 08:03:15

  • 主持人 張連城:

    各位先生、各位女士,早上好!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現在開始!今年的主題是“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記得2007年第一次召開這個論壇的時候,當時的題目是“金融穩定與中國經濟增長”,2007年以後,果然出現了世界的金融不穩定。去年我們的主題是“物價穩定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去年也是全世界的物價最不穩定的時候。今年我們的主題預示著雖然會出現世界經濟動蕩,但是中國的經濟可持續增長肯定是沒問題的。

    2009-06-20 08:15:18

  • 主持人 張連城:

    首先,由我來介紹與會嘉賓: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經濟所老所長、論壇顧問張卓元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論壇顧問林兆木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全國政協委員、論壇主席、經濟研究雜誌主編、經濟所老所長劉樹成研究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首席代表艾文耕;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先生;中國社科院財貿所所長、論壇顧問楊聖明研究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與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經濟所、經濟學家、論壇顧問張曙光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資源管理學院院長李曉西教授;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經濟係終身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博士;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分黨委書記沈越教授;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胡永剛教授;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論壇顧問胡乃武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主任李建偉研究員;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係高級研究學者、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沈坤榮教授;國防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盧周來教授;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文溥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程國強研究員;國務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吳國華研究員;經濟學動態雜誌白麗建女士;人民日報理論部經濟社會組主編、主任記者馬宏偉博士;中國改革報理論版主編谷亞光研究員;湖南大學經貿學院陳樂一教授;香港經濟導報記者、論壇副秘書長張立研究員;《經濟縱橫》雜誌主編趙玉琳研究員;經濟日報出版社副總編輯鬍子清編審;中國經濟出版社劉一玲編審;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長張平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張曉晶教授;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汪紅駒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經濟增長理論室劉霞輝研究員;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當代西方經濟理論室主任楊春學研究圓;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常欣研究員;首都經貿大學校長、北京市政府顧問、政協委員文魁教授;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郝如玉教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附校長丁立宏教授;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常務副院長朗麗華教授;首都經貿大學雜誌總社編輯部主任焦建國;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田新民教授;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祝合良教授;首都經貿大學學院副院長徐雪教授。

    2009-06-20 08:23:20

  • 主持人 張連城:

    另外,還有許多來自學校、研究部門和機關學者。參加這次會議單位的有中國新聞社、中國網、中國日報、第一財經日報、上海政權報、上海經濟通訊社、香港文匯報、新華社、人民日報、經濟日報、21世紀經濟導報、南華早報,對他們的到來我們表示熱烈歡迎!其中中國網對我們的會議做全程直播,對此表示感謝!

    大會第二項,有請中國社科院經濟所所長、論壇主席劉樹成研究員致辭!

    2009-06-20 08:31:25

  • 劉樹成:

    各位專家、學者,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們主辦的這次高峰論壇已經是第三屆,我們論壇的名字是“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國際高峰論壇”,這一論壇的特色從名字上可以看出是帶有增長與週期的研究。特別是對於經濟形勢、宏觀調控的研究,可以從多個方面、多個學科的角度,從增長和週期的角度,各位專家都有很深的建樹。這次會議從前兩屆來看,無論是會場氣氛、研討深度以及會後的成果都含有一定水準。

    今天召開的第三屆論壇的主題是“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論壇仍然是由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和香港經濟導報社聯合舉辦。我作為主辦單位之一,向各位專家、學者的到來,向各位媒體記者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借此機會,我想説明一下我的看法。

    2009-06-20 08:32:54

  • 劉樹成:

    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到現在從美國次貸危機過來已經有兩年時間,從金融海嘯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將近一年。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來講,從月度的動態角度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叫急速下滑階段,經濟增長進入這一階段。從2008年7月開始,特別是從10月開始明顯,一直到今年一季度。第二階段叫起穩回升階段,前兩天國務院開常務會議,也是説進入了這一階段。可以説從今年二季度開始,到今年年底,大概是這樣的階段。起穩回升的特點就是停止了急速下滑,或者是扭轉了經濟增長急速下滑的趨勢,我們採取了一系列擴張性的宏觀調控政策,初步見到了成效。第三階段叫全面回升階段,進入新一輪週期。大部分的行業,或者大部分的經濟指標都進入了全面回升。而在起穩回升階段並不是所有行業,而是部分領頭的行業和部分領頭的指標有些回升。進入2010年以後,我們可以進入全面回升階段。

    2009-06-20 08:36:53

  • 劉樹成:

    第二方面,按照這三個階段來確定的話,我們現在處於起穩回升階段,就應該把討論的重心不是簡單的歸為復蘇、U型、W型等等,我們的思維應該開始向下一階段轉移,就是在經濟增長的速度,或者在週期波動過程中,逐步地進入起穩回升或全面回升時,我們應該更多的考慮轉變經濟增長方式需要做哪些事情。

    2009-06-20 08:39:17

  • 劉樹成:

    我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有兩件大事需要特別強調。第一件就是推動科技創新,第二就是擴大消費。

    (1)每次重大危機都會推動重大的科技進步,或者説重大的科技進步也會推動著經濟從危機中走出來,進入回升。雄彼特曾經説過,創新在危機恢復中的作用,雄彼特所指的創新是對經濟生活産生實際影響的生産手段的新組合。這種新組合指出五種情況:第一,採用一種新産品,或者採用産品的一種新特徵;第二,採用一種新的生産方式或新的商業方法;第三,開闢一個新市場;第四,控制一種新的原材料供給來源;第五,實現一種新組織,包括造成一種壟斷地位或打破原有的壟斷地位。這五個方面都算是生産手段的新組合和創新內容。

    2009-06-20 08:40:13

  • 劉樹成:

    (2)如何擴大消費需求。在當前,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外需大幅度下降,我們就擴大內需。擴大內需目前來看,起穩回升主要還是靠投資,而投資主要是靠政府投資。下一階段,如何啟動民間投資,特別是如何提高居民收入來提高我們的消費,恐怕這個大題還沒有破。事情大家清楚,如何做,如何通過有效提高居民收入來擴大消費,恐怕目前還沒有很清晰的路線圖。特別是在近期內,投資率偏高、消費率偏低的狀況很難有所改變。但是如何改變這種局面,還要提出有利措施,這就需要大家進一步研討。

    借此機會我就説出幾點看法,供大家引用。最後祝高峰論壇順利成功,祝各位專家學者身體健康、精神愉快、萬事如意!謝謝。

    2009-06-20 08:42:12

  • 主持人 張連城:

    劉樹成研究員每年參與政府總理報告的撰寫工作,所以他的講話對於我們的學術研究有指導意義。下面請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文魁致辭!

    2009-06-20 08:43:36

  • 文魁: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香港經濟導報社聯合舉辦的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今天在這裡隆重舉行。我首先代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對此次論壇的順利召開表示中心的祝賀,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2009-06-20 08:44:07

  • 文魁:

    近兩年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給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造成了重大影響,給中國經濟的穩定增長帶來了巨大挑戰。“保增長、促就業、調結構”已成為當前我國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理論界和政府決策部門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高峰論壇的基礎上,今年我校繼續聯合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香港經濟導報社舉辦高水準的學術論壇,邀請國內外著名專家雲集北京,並以“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為主題,分析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探討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取向。我認為本次論壇的主題好,層次高,專家多,我們希望得到各位專家的真知灼見,相信一定能夠取得豐碩的預期成果。

    2009-06-20 08:44:59

  • 文魁:

    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高峰論壇是我校聯合國內一流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共同成立的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組委會每年開展的系列活動之一。近三年來,通過開展一系列的學術交流活動,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高峰論壇已經成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最活躍的品牌增長點之一,在國內已經産生了較大影響。我校將一如既往地支援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的高峰論壇開展下去,並衷心希望本論壇越辦越好,儘早成為國內外知名論壇。

    預祝此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2009-06-20 08:46:36

  • 主持人 張連城:

    下面請中國稅務專家、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郝如玉教授致辭!

    2009-06-20 08:47:23

  • 郝如玉: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是第一次參加這個論壇,首先我向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我看了論壇專家委員會的名單和歷次與會代表的名單,發現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聚集了國內研究宏觀經濟的大部分著名學者,還有老一代的著名經濟學家,大家每年就中國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運作的情況、未來走勢,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的效率等問題進行的深入討論,這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到今天論壇雖然剛剛舉辦第三屆,但已經在國內産生了重要影響。

    2009-06-20 08:47:48

  • 郝如玉:

    經濟增長是世界各國永恒的主題,經濟的週期性波動是客觀規律。2008年以來,在全世界範圍內爆發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經過2000年—2007年的高增長後,于2008年也進入了收縮階段。今年,中國政府要確保GDP增長率不低於8%,目前時間已經過半,從現在看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因此,在這種形勢下召開這次會議,更凸顯了本次會議的重要性。

    我注意到論壇在2007年第一次召開,主題是“金融發展宏觀穩定與經濟增長”,2008年的會議主題是“中國經濟週期與物價穩定”,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世界經濟動蕩與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政策選擇”。僅僅從會議的主題看,論壇的每次會議都把握住了中國經濟的脈搏,所研究的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同時,我還翻閱了你們出版的兩本會議論文,發現早在2007年6月,你們就已經預測到2007年中國經濟增長已進波峰,2008年將掉頭向下,2009年將完成觸底的事實。

    2009-06-20 08:48:40

  • 郝如玉: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非常關注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每個季度都要召開相關會議,研究宏觀經濟的走勢,以及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效益。作為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我非常關注你們的研究,希望能夠加強聯繫,使我們的論壇成為一個給政府機構提供決策、參考的智囊團。

    最後,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並且祝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越辦越好。謝謝論壇主席劉樹成研究員和秘書長張連城教授,謝謝大家!

    2009-06-20 08:50:34

  • 主持人 張連城:

    下面進入大會下一項,大會發言階段。首先,請林兆木研究員給我們做學術演講,他報告的題目是《危機對我國經濟增長格局的影響》,大家歡迎!

    2009-06-20 08:51:28

  • 林兆木:

    同志們下午好!去年發生的國際金融危機和它引發的世界經濟衰退,給我們提出許多需要深入研究和回答的問題。今年論壇的主題和前兩屆一樣,出得都很好。研究世界經濟動蕩對於我國的影響,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和我們應當採取的對策,這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這個問題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討論世界經濟動蕩對於我國經濟近期影響,第二是對中長期發展,也就是對中長期增長格局,以及發展戰略的影響。我想就最後一個方面,談我的幾點認識。

    2009-06-20 08:52:13

  • 林兆木:

    第一點,中國經濟當前正在經歷這次週期性的挑戰,它的原因和特點。我認為國內經濟的結構失衡引起的週期性調整和世界經濟嚴重失衡引起的世界經濟衰退,在時間上重疊在一起,而且互相影響。這是這次週期性調整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它的一個顯著特點。因為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對外開放的不斷提高,發達國家的經濟衰退對我國經濟影響不斷加深。但是由於發達國家的經濟週期和我國的經濟週期在時間上有一致的情況,也有不一致的情況,所以影響有大有小。

    2009-06-20 08:53:44

  • 林兆木:

    例如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出口業有很大衝擊。但由於當時美歐等發達國家正在處在週期的上行階段,所以總體看來,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的衝擊沒有這次嚴重。又比如2001年,美國經濟由於資訊技術泡沫破滅導致衰退,後來又受到9·11事件的衝擊,但當時我國經濟正在開始新一輪週期的上行階段,國內需求迅速上升,所以很快就彌補了對美出口所受的影響。

    而這次有三個過去沒有遇到的情況:1、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和它引發的世界經濟衰退,它的來勢之猛、國際範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都超過上世紀30年代以來的任何一次危機,可以説是一次潮水大起大落。這是由於多年來世界經濟嚴重不平衡引起的,因而必然引起世界經濟的大挑戰。2、國內經濟正在經歷大起大落,就是前些年高速度增長導致的失衡,必然經歷一次深度調整。3、世界經濟與國內經濟兩個大的失衡,導致世界經濟和國內經濟兩個週期性的深度調整,在時間上正好重疊在一起,使得這兩個因素互相加速和影響,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嚴峻局面。

    2009-06-20 08:54:46

  • 林兆木:

    下面我想具體分析一下當前我國正在經歷的這次週期性調整的特點。

    從歷史上看,改革開放以來,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我們經歷過兩次週期性的波動和調整,但那兩次的顯著特點都是由於投資的膨脹引起了通貨膨脹,與農業的波動,糧食欠收正好結合在一起,引起了國內經濟的波動。

    這次雖然也有總量上的矛盾,但是和上次週期引起的通脹相比是不一樣的。上兩個週期的通貨膨脹當時金融消費價格指數在1989年和1994年分別高達18.8%和24.1%,而這一輪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最高的是2007年和2008年,分別是4.8%和5.9%。之所以如此,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2009-06-20 08:56:40

  • 林兆木:

    第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社會總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絕大多數商品已經由賣方市場轉為買方市場,價格由市場供求調節。

    第二,國內資金供求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國內和企業、居民的儲蓄率本世紀以來就比較高,過去財政向銀行透支,銀行貸大於存,通貨膨脹等問題很嚴重。

    第三,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以後,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利用國外資金資源和市場機會,利用國外資金資源市場來調節國內供求的餘地,機會多得多,餘地也大得多。

    第四,證券市場和房地産市場的發展分流了相當一部分資金,金融機構流動性過剩,沒有完全表現為商品價格,而是表現為市場價格。

    第五,中央政府從2004年以來針對經濟高速發展當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進行了宏觀調控,把住信貸和土地兩個閘門,同時大力加強糧食五年豐收。這樣就使得總供求的經濟總量矛盾逐步得到釋放和緩解,沒有集中爆發,沒有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

    2009-06-20 08:58:25

  • 林兆木:

    既然如此,沒有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什麼經濟還會進行週期性調整?我認為這次經濟週期性調整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結構性的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成為引起週期性波動和週期性調整最主要的矛盾。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新階段,已經是工業化、城市化,加大發展的階段。經濟高速增長以及對外開放的擴大,促進了重化工業的加快發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但由此也引起投資和消費失衡,內需與外需失衡,三資産業結構不合理,以及資源消耗過多、産品污染加重等問題。

    2009-06-20 09:00:38

  • 林兆木:

    本輪週期如果從2000年算起,到2008年,這九年當中GDP累計增長1.33倍,應該説速度相當快。但與此同時,在高速增長中確實積累了上面所説的結構性問題。這些結構性矛盾必然導致經濟發展由擴張到收縮。2000年5月我當時做了一個課題,就是關於經濟週期和反週期的宏觀調控。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關於經濟週期的幾個問題。在這篇文章中曾經寫到:聯繫歷史經驗,現在制定深遠規劃也需要注意,由於近幾年處於經濟週期上行階段就完全肯定未來五年不會發生經濟週期性波動。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個經濟週期的上升期都只有7年,如果週期規律重復出現,2009年前後就有可能出現轉折,也就是由上升轉為下降。我認為即使沒有國際金融危機和它引發的世界經濟衰退的衝擊,我國這次經濟週期性調整也遲早要發生。當然,如果沒有外部因素猛烈衝擊,我國經濟週期可能以平穩的方式來進行,而不會在短時間大幅度下滑。

    2009-06-20 09:01:53

  • 林兆木:

    第三點,我想説一下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和它引發的世界解決衰退的原因和特點。我認為這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世界經濟嚴重失衡導致的一次週期性大調整。從2003年以來,美國經濟擺脫2001年衰退,走向復蘇和繁榮的帶動下,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連續幾年前進增長。但是在世界經濟這一輪的增長中,世界經濟不平衡加劇,國際金融體系潛伏的風險正進一步積累,最終導致國際金融危機全面爆發。

    我認為在這個問題上,作為金融海嘯的發源地和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難辭其咎。美國貨幣為了刺激經濟增長,從2000年初開始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利率從2000年的6.5%的高點連續13次,到2004年6月1%的最低,這就使得美國金融舉措的杠桿率大幅度提高,金融機構、企業,政治和居民的債務大幅度增長。

    2009-06-20 09:04:36

  • 林兆木:

    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對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沒有硬杠桿約束。我在文章裏列舉了很多數字,比如美國政府當年新增債務佔GDP的比重,2001年是0.39%,2008年上升到5.9%。美國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2001年是58.6%,到2008年上升到75%。據報道,新的財政年度,去年10月到今年9月30日,美國財政赤字將達到1.84萬億美元,為三個財政年度的4倍,佔GDP比重大概13%左右。應該説這在和平時期,這種高的財政赤字是非常罕見的。

    在美國政府債務大量超過收入的同時,美國私人消費也是大筆下降,消費佔GDP比重2000年到2008年達到了70%左右,比歐盟27國高出12個百分點,高出日本13個百分點。美國商務部的數字顯示,按國民經濟核算,美國經濟超支率,所謂超支率就是私人和政府的總支出與GDP的差值佔GDP的比重。這在2000年—2008年平均是4.7%,2006年達到5.7%。

    2009-06-20 09:06:38

  • 林兆木:

    美國為什麼能夠長期消費大於支出,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它利用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當中作為主要的結算貨幣和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通過發行美元向全世界借債,又通過以美元為主體的浮動匯率制度使美元持續貶值,讓全世界為美國的鉅額政府債務和經濟透支來分擔。正是因為美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GDP在2007年佔世界GDP的25%,據匯豐銀行的報告估計它的消費佔全世界消費37%。瑞士一個研究機構分析得更高,佔42%。GDP佔25%、26%,消費又超過GDP的10個百分點以上,這樣一種超支使得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也使得全球經濟不得不過分地依賴美國市場,因此美國成為全球商品和資本的凈輸入國。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07年美國貨物貿易逆差高達8194億美元,而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07年全球49.2%的資本流向美國。正是美國鉅額貿易逆差和政府債務加快了美元貶值速度,使美國大舉向國外借債以彌補鉅額雙赤字的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從中獲得巨大利益。

    2009-06-20 09:08:54

  • 林兆木:

    (二)利用華爾街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特殊地位,通過金融創新推出眾多金融衍生産品,而又沒有嚴格加以監管,導致全球虛擬經濟惡性發展,産生巨大泡沫,最後闖出大禍。據國際清算銀行披露的數據,2007年全球外匯資金和金融衍生産品全年交易量合計達到3259萬億美元,相當於2006年全球GDP總和的67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日平均流動量在1.5萬億美元以上,約相當於全世界日平均實際貿易額的50倍。由於各國大量購買美國的資産債券和金融衍生品,使美國得以將鉅額經濟透支的國內風險轉嫁給世界,而危機一旦爆發也就很快擴散到全球。從這一角度可以看出世界經濟不平衡的加劇和美國經濟嚴重隱患的發展,最終導致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以及世界經濟的衰退。

    2009-06-20 09:14:24

  • 林兆木: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這次危機過後,我國經濟增長格局不可避免將發生重大變化,像前些年那樣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資帶動經濟高速增長的條件不僅在危機中已經改變,而且在危機後也不可能恢復。過去和現在美國當局總是要別國做負責任的國家,這次危機暴露出正是美國應當是實行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做對全世界負責任的國家。因此迫於世界輿論壓力和美國自身利益的需要,危機過後,美國不大可能再繼續依靠無限制的經濟透支來支撐過度消費。

    同時,美國等發達經濟體為應對危機而大規模增發國債和貨幣,必然帶來新一輪的美元貶值和世界性的通貨膨脹,帶來新一輪石油、糧食等初級産品漲價,危機也將使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競爭更加激烈。因此我國外貿出口在危機過後不和平再恢復到危機前那種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面。

    2009-06-20 09:16:11

  • 林兆木:

    從國內來看:1、隨著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約束的強化,以及勞動力、土地、資本、外匯等要素成本的上升,過去那種依靠低成本優勢支撐出口高速增長的路子已不可能再繼續下去。2、經濟前幾年投資過度擴張,我國不少行業已經出現産能過剩,加上去年以來實施4萬億元刺激經濟的所有計劃,不少領域的投資在未來幾年接近飽和或已經飽和,不可能像前些年有那麼多的投資熱點,也不可能像前些年保持那樣高的投資增長率和投資率。

    2009-06-20 09:18:35

  • 林兆木:

    為了解決國內經濟結構失衡問題,並應對危機對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格局的影響,我國今後在發展速度、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上需要進行重大調整。

    首先介紹有關經濟增長速度的問題:一、首先要看到2003—2007年五年的高速增長是有許多的特殊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GDP年均增長為9.8%,因此有一種流行觀點認為,我國GDP潛在增長率在9%—10%,我曾經也贊同過這樣的判斷。由於2003年—2007年GDP增長連續5年在10%以上,也有觀點認為我國GDP潛在增長率在10%以上。現在看來,對經濟潛在增長率的高估和在實踐上追求過高的速度,對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不利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2009-06-20 09:20:07

  • 林兆木:

    二、要看到我國2003—2007年高速增長,但是同時也付出了過大的成本,今後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條件。例如美國上世紀中期,GDP潛在增長率為2.5%,其中包括每年新增勞動力1%的增長和勞動力生産率提高1.5%。這樣定義和計算經濟潛在增長率有一定的前提條件,這個前提條件就是假定社會總供求是平衡的,市場競爭是完全有效的,資源、環境對經濟增長的外部約束包括經濟、法律的約束是完備的、有效的。

    2009-06-20 09:23:26

  • 林兆木:

    從我國來看,這些假定的前提條件現在還不具備。因此,研究GDP潛在增長率,除了考慮新增勞動力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兩個基本要素外,還要考慮國內外市場需求的容量,以及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綜合這些因素,我贊成劉國光同志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所講的“就目前條件來説,我國潛在增長速度大約在7%—8%左右,這在中國是一個中速,但在世界卻是一個高速。我們應當珍惜這個速度,不要再以兩位數以上的速度為正常現象和實際的追求目標。”

    從我國“十五”規劃提出的經濟預期增長率是7%,“十一五規劃”提出的預期增長率是7.5%,這也符合中長期經濟潛在增長率的估計。如果能長期平穩保持這樣的速度,特別是使這樣的速度建立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礎上,是需要我們付出巨大努力的。如果要達到這樣一種認識,需要全國上下各方面統一認識,更需要從發展戰略、制度安排、體制改革和宏觀經濟決策上作出相應調整。

    2009-06-20 09:24:27

  • 林兆木:

    關於另外兩個方面的調整:一個是關於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的調整,這兩方面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已經講得很多。問題是前些年經濟形勢好、速度高,部分把解決這兩個方面問題的緊迫性掩蓋了;而現在經濟形勢逆轉、速度下滑,又使得政府、企業和社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擴大投資、提升速度上,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可能又會退居次要地位。雖然現在也強調要把當前扭轉經濟下滑和調整結構結合起來,但是在解決多年積累下來的結構失衡和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的政策措施和工作力度看來還是很不夠的,所以需要有一個中長期的戰略調整思路。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以下僅從調整需求結構方面談談我的一點思考。

    2009-06-20 09:26:07

  • 林兆木: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有效需求是決定經濟增長速度的主要因素,而需求結構又是決定生産供給結構的主要因素。我國前幾年結構失衡主要是需求結構,內需與外需、投資與消費的失衡,因此調整結構需求具有決定性意義。在擴大出口和調整投資方面,最大的潛力、期望所在是調整需求結構,這當中重要的方面就是擴大消費。但是消費在GDP的比重在持續下降。我認為很重要的是要調整國民收入結構,一個是大的收入,一個是國家和居民的收入。第二方面需要調整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收入結構。同時還有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增加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方面的財政支出,由此來逐步縮小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在城鄉、地區,不同群體之間的分配差距。

    2009-06-20 09:28:15

  • 林兆木:

    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方面不僅要做減法,在危機來的時候,市場競爭壓力會迫使一些企業退出市場,這是當前需要做的事情,加強政府行政力度。同時更要緊的是要做加法,同時要做除法。現在我們看到美國、日本、英國都是把發展低碳經濟作為今後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方向和主要動力。所謂低碳經濟,我理解一個是發展清潔能源,第二是在高碳排放當中解除一些危機。我國的能源和GDP總量相比,能源消耗過大,利用率較低,不符合能源結構比重。煤炭在能源消費當中佔70%,去年是70.2%。因此調整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潛力很大。在這方面既要做減法,還要做加法,就是加大節能減排,使之成為在新形勢下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攻方向。在經濟結構調整做加法,還有加大對社會事業的投入,包括教育、衛生、社會保障。

    2009-06-20 09:30:44

  • 林兆木:

    我在文章裏列舉了一些數據,我國在財政方面的支出比重遠低於發達國家,同時也低於中等收入國家。應該在這方面多實踐,包括發展和改革兩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乘法方面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研發先進技術,搶佔高新技術領域的制高點。

    謝謝大家!

    2009-06-20 09:32:25

  • 主持人 張連城:

    感謝林兆木研究員的發言。下面請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研究員做《“十二五規劃”應著力解決經濟失衡實現持續較快發展問題》的學術報告,大家歡迎!

    2009-06-20 09:33:39

  • 張卓元:

    各位專家、各位嘉賓,早上好!我發言的題目是《“十二五規劃”應著力解決經濟持續均衡較快發展的問題》。

    按照常規,明年也就是2010年,中央全會的主題是提出“十二五規劃”建議,國家要著手制定“十二五規劃”。國家發改委今年就應該為明年規劃的建立準備系統資料,並提出初步意見。最近有文章對“十二五規劃”提出建議,所以我個人也想對“十二五規劃”提出一些想法。

    2009-06-20 09:34:24

  • 張卓元:

    第一、“十二五規劃”應當著力解決多年積累下來的幾次失衡問題,以實現經濟的持續、協調、較快增長。我個人認為,中國經濟經過2003—2007年連續五年的兩位數增長,積累了不少矛盾和問題,突出的為四大失衡。

    1、外需和內需的失衡,內需不足。1998年在東亞金融危機的時候,我國出口占GDP的比重是18%,但是到了2007年,已經上升到佔36%,貨幣和服務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和拉動比例太高。如果外需一萎縮,影響就很大。

    2、投資和消費的失衡。最終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佔的比重太低。居民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六五”和“七五”是佔50%以上,“八五”和“九五”是45%多一點。在2001年的時候,居民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還佔到45.2%,但是到了2007年已經降到佔35.6%,2008年佔到35.3%,比一般國家居民消費支出佔GDP比重到了60%—70%左右,低了一半。這幾年我們一直在強調擴大內需,但是實際上擴大的主要是投資的需求,居民消費需求一直在下降。

    3、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資源、環境已經成為中國經經濟持續增長的最主要瓶頸。1990年,中國主要礦産品的對外依存度只佔5%左右,這幾年已經上升到50%,風險比較大。

    4、城鄉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協調。2003年,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時候就提出了這個問題,但是經過五年到現在,還沒有非常明顯的改觀。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使中國爆出四大失衡問題非常突出。在四大失衡中,特別是內外需的失衡和投資與消費的失衡更加突出。

    2009-06-20 09:38:53

  • 張卓元:

    最近,中國宏觀經濟消費通訊刊登了兩位老前輩的文章,一個是國家計委的老領導,一個是國家體改委的老領導,他們説我們現在有兩個失衡,一個是外需和內需失衡,一個是投資和消費失衡,結構調整首先要調整這兩個失衡。我剛才説,我個人認為有四個失衡。

    現在看來,中國經濟要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可持續較快發展的軌道,就要著力解決上述四大失衡。首先是前兩個失衡的問題,調結構不是短期就能見效的,因此需要做比較長期的規劃,明確主攻方向,一步一步的推進。所以,我個人認為,“十二五規劃”應該著力解決多年積累下來的幾個失衡問題,使中國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2009-06-20 09:42:37

  • 張卓元:

    第二、靠內需保增長,要同調結構相結合。面對過去金融危機,中國政府于去年11月調整宏觀經濟政策,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出臺了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大措施,提出了到2010年投資4萬億元的刺激經濟計劃。在這同時,各地積極響應,很快制定了20多萬億元的刺激計劃,這些舉措使今年全國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大幅度提高。今年1—5月,全國城鎮固定資産投資5萬3千多億元,同比增長32.9%,實際增長大概到40%,因為投資的價格在下降。而2008年,全國年固定資産投資實際增速只有15%,因為那個時候固定資産投資品的價格是在上漲的。也就是説,今年的固定資産投資,1—5月的增速比去年快一倍以上,與此同時,信貸也大上漲,1—5月份,新增貸款達到5萬8千億,超過了今年兩會期間提出的5萬億的設想。

    2009-06-20 09:44:09

  • 張卓元:

    由於這次投資刺激計劃,特別是地方的投資計劃,很多是投向基礎設施和産能已經過剩的第二産業。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除了最後一個以外,都是第二産業。因此,一些經濟學家擔心,這些舉動雖然可以在短期內促進經濟的回暖,但是將弱化原來已經嚴重失衡的投資和消費的結構以及産能過剩問題。

    因此,呼籲政府應當把擴大內需的重點從投資轉為消費,把投資主要投向民生工程,實行更加積極的消費政策。這些意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兩會期間,4萬億的投資刺激計劃就做了不小的調整,比如把廉租住房同戶籍改造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從原來的2,800億元增加到4,000億。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方面原來只有400億,後來加到1,500億。加快自主創新和結構調整的投資從1,600億增加到3,700億。將鐵路、公路、機場、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電網改造從原來的18,000億下調到15,000億,做了不小的調整。

    2009-06-20 09:46:26

  • 張卓元:

    但是總的來看,擴大內需主要擴大投資需求,特別是有些地方還是上了兩高一資和以前環評不合格的項目,以及加劇産能過剩的項目。按照現在的勢頭髮展下去,今年投資和消費的結構不但不能改善,還要進一步惡化,最終消費,特別是居民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還會進一步降低。其結果就有可能是經濟在短期刺激以後,不久又以最終消費需求跟不上,民間資本跟不上出現回調。因此,雖然大家都希望經濟呈現微型的發展,有可能走向U型的走勢。

    因此,我認為擴大內需、保增長一定要同調結構相結合,特別是同調整投資和消費的結構相結合,哪怕要走U型的發展軌道。這種軌道也許比W型的走勢好,這可能有助於我國經濟走上科學發展的軌道。目前的經濟走勢還有一個危險的,就是走向製造。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使中國的流動性過剩,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際上原油和大宗資源産品價格的上漲,原油價格如果繼續上漲,現在已經到了70美元多一點,如果將來漲到上百美元一桶,對中國經濟極其不利,必然帶動相關産品價格上漲,帶動勞動力上漲。我們要求盡力防止一方面經濟增速下行,比如下行到7%而又出現物價上漲4%的局面出現。總之,要把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同調整結構結合起來,對中國的長遠發展是至關重要的。

    2009-06-20 09:48:56

  • 張卓元:

    我想講的最後一個問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要同深化改革相結合。實施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要同深化改革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得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緊密聯合起來,才能夠使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好的發揮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前幾年,為了追求經濟的超高速增長,經濟發展中許多緊迫的問題要及時處理。比如當時煤電油運非常緊張,怎麼樣緩解它的矛盾,發改委恐怕花費了99%的精力。因此對改革問題不夠重視,有的改革比如2006年有關部門已經提出了改革能源價格的意見,但是可能因為怕因此影響企業的成本,從而影響經濟的增速,就放下來了。因此,給我們的印像是對有些改革抓得不夠緊,進展不大。現在看來,為了緩解經濟收縮中的矛盾,為了更好的發揮財政政策在促增長中的作用,還是應當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比如理順價格關係、價格改革,特別是能源和資源産品的價格改革。最近,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我認為這是很好的。相應的包括天然氣、電價等等,也應該加快改革。

    2009-06-20 09:52:01

  • 張卓元:

    第二,是要深化壟斷行業的改革,放寬服務業的市場準入,引入競爭機制。對於加快金融、電信、鐵路、公共事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的發展,優化産業結構,提高第三産業的比重,增加服務業的就業崗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保增長主要是要保就業,而要增加就業崗位,主要是要發展第三産業。因為我們增加就業崗位主要靠第三産業,要打破各種玻璃門,在可以放開市場的所有領域放開市場,引入競爭機制。

    2009-06-20 09:54:13

  • 張卓元:

    第三,要儘快推進金融體系的改革,包括要建立銀行的存款保險制度。

    第四,要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儘快實現向公共財政轉移,要擴大消費改善民生,就要使財政儘快的從經濟建設型財政向公共財政轉型,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財政支出,應該將大部分用於民生工程,增進人民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的福利,這對合理調整投資和消費結構也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最近又提出,對於房地産市場健康發展和支援地方財政有重大意義的,比如物業稅,這個問題現在應該進入議事日程。

    2009-06-20 09:54:59

  • 張卓元:

    第五,推進政府改革,轉變政府職能。

    第六,要推進各項有助於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準,有助於擴大消費的有效改變,包括比較大幅度的提高財政對農村合作醫療的輔助金額。我一直認為,一個小小的感冒就要花一、二百元,農村一年的醫療合作資金才一兩百塊錢,太低了。要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繼續推動家電和電子産品、汽車等大規模、低價格進入農村市場,提高最低生活補助標準,建立廉租房等保障性用房的穩定性資金來源,建立對農民工失業的援助等等。

    2009-06-20 09:56:36

  • 張卓元:

    第七,要改革規劃體制。現在是各個省市的規劃在先,國家的規劃在後,使得國家的規劃對各省市的規劃沒有發揮指導作用。各地規劃加重起來,特別是經濟增長的指標常常大大高於國家指標。建議從雙模規劃開始,應該先定國家的規劃,再定各個省市的規劃,使得地方規劃和國家規劃能夠相銜接,同時要強化人大對規劃執行的監督,不要使規劃成為一紙空文。

    2009-06-20 09:58:49

  • 張卓元:

    “十一五規劃”提出了要素性指標,特別是節能減排,18億畝耕地紅線等等要素性指標,開始得到廣泛關注。“十二五規劃”要繼續完善要素性指標,使“十二五規劃”更好的發揮作用。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進入攻堅階段,有些改革容易受到利益群體的阻撓和反對,改革非常難邁步。因此,必須要有黨和政府自上而下的有力推動,才能夠使改革深入下去。當前,經濟形勢比較嚴峻,這也有利於大家努力從改革找出路,使改革有比較大的動力。重要的是要抓住有利時機,適時推進必要改革,積極配合擴張性的宏觀經濟政策,早日實現經濟復蘇。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2009-06-20 09:59:45

  • 主持人 張連城:

    張研究員做了非常精彩的發言。下面,我們請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研究員做報告,許局長是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最早的學者型官員,他今天發言的題目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週期與通貨膨脹週期的比較研究》,有請!

    2009-06-20 10:00:50

  • 許憲春:

    謝謝張院長,非常高興有機會在這裡發言。我發言的題目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週期與通貨膨脹週期的比較研究》。我想談兩個方面的情況。一個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基本情況。第二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週期與通貨膨脹週期的比較。

    2009-06-20 10:01:27

  • 許憲春: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情況。

    首先,我們很清楚反映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情況的基本指標,反映經濟增長的基本指標是經濟增長率,不變價GDP增長率。反映通貨膨脹的基本指標有兩個,一個是CPI,一個是GDP縮減指數。CPI反映的是居民購買貨物和服務的價格指數。GDP的縮減指數可以從兩個角度看,一個是總增加值的角度,它是反映增加一種隱含的價格變化。從最終産品的角度,它除了反映用於居民消費、政府消費的最終消費,還有投資産品的價格變化和進出口産品的價格變化。所以這兩個反映通貨膨脹的指標範圍是不同的,各有各的用處。CPI就是居民感受最直接的。GDP縮減指數更全面。所以這兩個是被通用的。在我國經常用的是CPI,GDP縮減指數沒有發佈指數,最近發佈不變價的GDP,所以這個數據可以算出來。

    我們通過這個表可以看一下(PPT展示),一是經濟增長率,從改革開放1979年—2008年,年均經濟增長是9.8%,累計經濟增長是15.5倍。用CPI反映通貨膨脹率,年均增長是5.7,累計增長4.2倍;用GDP縮減指數反映通貨膨脹率,年均增長5.5%,累計增長4倍。我們可以看看,無論是用CPI反映的通貨膨脹率,還是用GDP縮減指數反映通貨膨脹率,兩者之間比較接近,5.7%和5.5%,累計是4.2倍和4倍。所以我們常常用CPI來反映,至少對於中國來説還是有道理的,兩者比較接近。從這個表中我們還可以看到,無論是用年均經濟增長率還是用累計的經濟增長率,它都遠遠高於通貨膨脹率,這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比較突出的特點。

    2009-06-20 10:02:16

  • 許憲春:

    這張表中我們可以做一個國際比較,表中給了一些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大國的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指標。第一列是經濟增長,第二列是用CPI表示的年均通貨膨脹率,第三列是用GDP縮減指數反映的年均通貨膨脹率。中國以年均9.8%的增長,年均通貨膨脹率在5%多一些,經濟增長率遠遠高於通貨膨脹率。我們還可以看到日本是年均2.4%的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率在1%左右,它的經濟增長率也是高於通貨膨脹。德國的年均增長率是2%,通貨膨脹率也是2%左右,基本持平。英國和義大利,它的經濟增長率比通貨膨脹率低,最突出的是俄羅斯,1978年到2007年之間,俄羅斯的年均經濟增長率只有0.1%,而它的通貨膨脹率在20%以上,主要是蘇聯解體之後,那段時間通貨膨脹比較嚴重。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同國際主要發達國家與新興大國比較,我國的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還處於比較好的狀況。

    2009-06-20 10:05:26

  • 許憲春:

    第四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CPI上漲率與GDP縮減指數上漲率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做簡要的歸納,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GDP縮減指數上漲率與CPI上漲率的變動趨勢相同。CPI上漲率上升時,GDP縮減指數上漲率也是上升;反之,CPI上漲率回落,GDP縮減指數上漲率也是回落。第二個特點,GDP縮減指數上漲率與CPI上漲率的波動幅度有所不同。相對來説,CPI的波動幅度大一些,GDP縮減指數相對小一些。這是我講的第一個方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情況。

    2009-06-20 10:08:21

  • 許憲春:

    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週期與通貨膨脹週期的比較。

    這張圖我們都看到過,特別是上一屆的會議上也有這張圖。黑色線是經濟增長,是從1979年到2008年的經濟增長。紅色線是CPI上漲率,黃色線是GDP縮減指數上漲率。大家可以看到,CPI的上漲率和GDP縮減指數上漲率的變動趨勢性幅度不同,經濟增長率從改革開放以來,明顯的表現出三個週期。第一個週期是從1981年到1990年,第二個週期是從1990年到1999年,第三個週期是從1999年到2009年。這裡隱含著一種推測,2009年新的一個摸底。

    第一個經濟增長週期,1981年到1990年,谷值是5.2%,1984年是處於波峰,峰值是15.2%,1990年處於波谷,谷值為3.8%,從高到低再到高的週期。第二個週期是1990年到1999年,1990年是低谷,3.8%,1992年是波峰,峰值是14.2%,1999年又到了一個新的波谷,谷值7.6%點多。第三個週期從1999年到2009年,1999年是波谷,7.6%,07年峰值13%,2008年回落到9%,估計今年還會到谷底。

    2009-06-20 10:11:19

  • 許憲春:

    第一輪週期經濟增長從波谷到波峰只用了三年時間,從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六年時間。第二輪週期從波谷到波峰只用了兩年時間。這兩個週期長度相同,都是9年,兩個週期的經濟增長都表現出陡起平落的特點。與前兩輪週期不同,第三個經濟增長週期從波谷到波峰用了8年時間,從波峰回落到谷底,估計僅有兩年時間。這輪週期表現出平起陡落的特點。

    第一輪週期波動性最大,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相差11.4個百分點,從15.2%到3.8%。第二輪週期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相差10.4個百分點,從3.8%到14.2%。到目前為止,第三輪週期增長穩定性最好,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只相差5.4個百分點,也就是7.6%到13%。

    2009-06-20 10:13:44

  • 許憲春:

    我們從季度來看。90年代的週期,也就是第二輪週期中,從季度上峰值在1992年第四季度,那一季度的經濟增長是16.5%,但是峰值連續六季度回落,到1994年二季度回落到12%,累計回落4.5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季度回落0.75個百分點,這個回落幅度也是比較大的。第二輪週期中,從波峰到波谷經歷了28個季度,經濟增長率回落了接近10個百分點,從16.5%一直到6.6%,到1999年已經回落到6.6%。再看這一輪經濟增長,在2007年二季度達到峰值,是13.8%,連續七個季度的回落,回落到6.1%,今年一季度是6.1%,累計回落7.7個百分點,平均每個季度回落1.1個百分點。

    這輪週期無論是連續回落時間長度和累計回落幅度都大於上一個週期,這是我們建立季度性結算以來,持續時間最長、回落幅度最大的一次。這個週期從峰值回落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包括國際金融危機因素,也包括我國週期性回落的因素。我們在經歷了連續五年的兩位數高速增長以後進入週期。所以經濟增長率回落主要是兩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回落速度如此之快,持續時間如此之長,國際金融危機起到了主要作用。

    2009-06-20 10:14:51

  • 許憲春:

    我們再看通貨膨脹週期。從數據來看,改革開放以來通貨膨脹也表現為三個週期。第一輪週期是1982年到1990年,比經濟增長週期的起點遲一點,但是結束點都是一樣的。1982年經濟增長處於週期的波谷,谷值是2%,到1988年通貨膨脹率達到峰值為18.8,1990年谷值為3.1%。第二輪週期是1990年到1999年,1990年是波谷,3.1%,1994年峰值24.1%,1999年谷值是負1.4%。第三輪週期是1999年到09年,1999年谷值是負1.4%,2008年峰值5.9%,2009年很可能形成新的谷底。

    2009-06-20 10:17:20

  • 許憲春:

    第一輪週期通貨膨脹率從波谷到波峰用了6年時間,從波峰回到波谷用了2年時間,通貨膨脹率呈現出在波動中上升,快速回落的特點。第二輪週期從波谷到波峰用了4年時間,從波峰回落到波谷用了5年時間,通貨膨脹率呈現出從波谷緩慢上升然後加速上升,從峰值快速下降然後緩慢下降的特點。第三輪週期從波谷到波峰用了9年時間,從波峰回落到波谷估計只用1年時間,通貨膨脹率呈現出在波動中小幅上升,從波峰快速下降的特點。

    2009-06-20 10:19:14

  • 許憲春:

    三個週期中,第二輪週期通貨膨脹率的波動性最大,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相差25.5個百分點;第三輪週期次之,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是相差16.8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第三輪週期的穩定性最好,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間只相差7.3百分點。

    本輪週期通貨膨脹率從峰值回落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包括國際金融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增速減緩,從而導致需求下降,進而導致我國進出口産品價格下跌,也包括我國經濟增長週期性回落因素導致國內需求下降,從而導致國內産品價格下降。其中,國際金融危機是主要影響因素。

    2009-06-20 10:20:45

  • 許憲春:

    我們把經濟增長週期和通貨膨脹週期做一個比較。通過對通貨膨脹週期與經濟增長週期進行比較可以看出以下特點,第一、通貨膨脹峰值滯後於經濟增長峰值。第一週期,經濟增長率在1984年達到週期峰值,通貨膨脹率在1988年達到峰值,滯後四年。第二輪週期經濟增長率在1992年達到峰值,通貨膨脹率在1994年達到週期,滯後兩年。第三輪經濟增長率2007年達到峰值,通貨膨脹率2008年達到峰值,滯後一年。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通貨膨脹峰值滯後於經濟增長峰值。

    2009-06-20 10:21:43

  • 許憲春:

    第二個特點,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同時回落到週期谷底。第一輪週期經濟增長在1990年回到谷底,通貨膨脹也在1990年回到谷底。第二輪週期經濟增長在1999年回到谷底,通貨膨脹也在1999年回到谷底。第三輪週期,通貨膨脹和經濟增長很有可能在今年同時達到谷底。這些特點表明,經濟增長率上升時,往往帶動通貨膨脹率上升,經濟增長率回落時,往往帶動通貨膨脹率回落。但是經濟增長率上升到峰值時,通貨膨脹率滯後一定時期到達峰值,經濟增長率回落到谷底時,通貨膨脹率往往同時回落到谷底。這説明經濟增長率回落時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力度要大於經濟增長率上升時對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力度。這一特點揭示了通貨膨脹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聯繫。

    2009-06-20 10:23:21

  • 許憲春:

    通過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比較,我認為第三輪週期是比較好的。經濟增長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額比較小,年均通貨膨脹率比較低,通貨膨脹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也比較小。所以從經濟增長率的大小和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的穩定來看,第三輪週期是比較好的。可見三個週期具有共同特點,年均經濟增長率大於年均通貨膨脹率,經濟增長波動幅度小于通貨膨脹的波動幅度。

    就這兩點之間的關係相比較,第三論增長週期是比較好的,是難得的高增長、低通脹,經濟運作比較平穩的時期。如果不是國際金融危機的統計,這輪週期我國經濟運作會更加平穩。當然,由於長期經濟增長的積累,也積累了很多矛盾,我主要是從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兩個數據來揭示兩者之間的關係,至於經濟增長背後的很多問題,可能很多學者都會進行揭示。

    謝謝大家!

    2009-06-20 10:24:54

  • 主持人 張連城:

    許局長的發言非常精彩,目前關於寫經濟增長週期和通貨膨脹週期有兩篇,其中一篇是許局長今年發表的文章,這方面的研究還不是很多。謝謝許局長的發言!下面請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研究員發言!

    2009-06-20 10:25:36

  • 張燕生:

    非常感謝會議主辦方能夠給我一個機會,一方面是向在座的學長學習,還有一方面是把個人研究的不成熟想法在這裡與同行們做一個彙報。我想談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談金融危機可能會給我們的中長期帶來什麼影響。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中長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第一,大家很擔心三、五年內,或者三、五年後,世界經濟會不會進入滯脹?當前的國際環境更像1929年—1933年,還是更像1979年以前的兩次石油危機的世界經濟?如果像大蕭條,擴張的貨幣和擴張的財政是對應的。如果是兩次石油危機的滯脹,事實證明,緊貨幣、松財政的組合是不對應的。我認為我們面臨的很重要問題就是當今的國際環境和未來世界主要國家的宏觀政策,我們會怎麼選擇。

    2009-06-20 10:26:05

  • 張燕生:

    第二個問題,去全球化的問題。在中期或中長期,全球化的趨勢會不會出現本地化、區域化。比如美國的華爾街進行的一個投資,對亞洲人來講就會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亞洲也要建立一個亞洲的華爾街金融中心。美國一個華爾街、倫敦一個華爾街、亞洲一個華爾街,這樣的組合是不是能夠更好的對衝全球的系統性風險。美國現在在增加儲蓄、減少消費,亞洲現在在擴大消費、減少儲蓄。這樣一個政策組合有沒有可能,亞洲會通過增加我們的消費、減少我們的儲蓄,促進區內的貿易、區內的投資和區內的貨幣合作,來減少最終産品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這樣對世界經濟的失衡和未來的世界經濟是不是會更加的穩定?如果這樣,會不會出現一個區域化的新浪潮。另一方面,會不會出現一個去虛擬化的中長期趨勢。也就是説,在全球系統性風險上升的情況下,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之間的偏離會不會重新轉向。這些問題都會對未來的國際環境産生重大影響。

    2009-06-20 10:28:10

  • 張燕生:

    第二個是中國目前的經濟。對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我個人有幾個看法。我認為,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正在進入復蘇的通道,從比較有代表替性的指標—PMI的指標看,我們會發現中國本輪調整的冰點可能是在去年11月份,中國經濟走向止跌、起穩、復蘇實際是從今年3月份開始。我個人有一個觀點,世界經濟的冰點可能在什麼時候?世界主要國家的冰點會不會在今年5月份,也就是説,世界經濟的冰點會不會比中國要滯後6個月到9個月,會不會有這樣一個變化?我們就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世界經濟本輪到達冰點的時間比中國晚6個月到9個月。

    2009-06-20 10:32:01

  • 張燕生:

    我們經常會看這麼一組數據,會發現2008年四季度是美國金融危機全面惡化的時間,但是我們會發現,美國金融危機的全面惡化之前的三個季度,中國對歐洲、美國、日本的出口增長的份額是下降的。對這個下降的解釋,我個人解釋為三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成本上升導致的。全球性的油田、糧價、資源價和國內人民幣匯率、勞動合同法帶來的勞工成本提升,將接近20%所産生的成本上升的壓力。

    第二個因素,從2007年底到2008年中,宏觀調控開始了國內經濟的調整。簡單的説,就是緊貨幣、壓投資、減順差。

    第三個因素,我們很多地方所進行的産業結構性調整。

    2009-06-20 10:32:30

  • 張燕生:

    這樣帶來一個變化,就是中國本輪的調整比美國金融危機所形成的外部衝擊從時間上講要早6個月到9個月。因此,我們通過這張圖可以發現,當2008年四季度,美國經濟全面惡化的時候,中國對歐、美出口産品的份額出現了持續上升的趨勢。我們會發現,本輪的調整從時間上既有內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衝擊,內部的因素所産生的變化從時間講是早6—9個月。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中國經濟復蘇的勢頭實際上是不夠穩定的。從數據看,我們會發現4月份的數據,包括工業增加值,從3月份的8.3降低到4月份的7.3,我們發現進入了復蘇的通道,但是進入復蘇通道的基礎是不夠穩定的。我們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做了一個模擬,我們發現4萬億目前的措施在今年所發揮的效益基本抵消美國金融危機全面惡化對我們所形成的外部衝擊。如果結果是這樣的,今年的GDP保8%,在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城鄉消費和地方、社會的投資。

    2009-06-20 10:34:03

  • 張燕生:

    我們現在的研究,包括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城鄉消費和地方、社會的投資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包括我們的審計署最新的審計報告,地方資金的配套率低於50%。而且我們的調查研究也發現,銀行存在息貸,尤其是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和對製造業的信貸,而且城鄉的消費不排除在下半年可能會出現波動。從這個角度講,在宏觀政策上,我們的一個基本建議就是目前出現的問題主要是需求端的問題。因此,用總量政策不如用結構性政策更加有效,用貨幣政策不如用財政政策更加有效。

    2009-06-20 10:35:04

  • 張燕生:

    最後一個問題,我談一下中國經濟長期變化有三個因素,我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個因素,未來的15年,中國的低成本優勢可能會告一段落,我們農村的剩餘勞動力預計在未來的15年基本上會轉移完畢。那麼,低成本的優勢如果在未來15年告一段落,新的競爭優勢是什麼,它可能會對我們的宏觀經濟産生什麼影響?我們認為,它將可能對我們的加工貿易的貿易方式産生嚴重的影響。因為加工貿易的貿易方式是過去30年,國際資本和中國的農民工結合的一種重要貿易方式。我們會發現,加工貿易的順差在去年基本等於貿易的總順差。

    2009-06-20 10:35:34

  • 張燕生:

    如果中國的農民工基本轉移完畢,如果低成本的勞動力基本告一結束,那麼加工貿易的貿易方式和這一部分的國際資本會不會留在中國,會不會轉移到其他地方,有著更加年輕的勞動力,有著遠遠便宜我們的勞動力資源的地方。如果發生了轉移,就意味著今後的貿易順差還會不會有這麼大。甚至我們會提出一個問題,未來的15年,我們還能不能夠保持貿易順差?這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2009-06-20 10:36:33

  • 張燕生:

    第二,我們長期的因素就是未來的15年可能會面臨巨大的調整,就是前面學長談到的,就是從模倣創新到自主創新的轉移,這個調整對我們來講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們現在的研究有三個比較極端的觀點:

    第一個極端觀點,我們現在的工業企業基本上不具備自主創新的能力。我們研究所研究發現,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93%的企業很少有研發創新的投入。我們的研發産出,就是發明專利,高度的集中在少數的技術型企業和央企,其中華為這一家公司就佔了比較高的比重。

    第二個極端觀點,目前的自主創新環境很難支撐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

    第三個極端觀點,目前,前30年的招商引資在直接的技術外溢方面的效果並不很顯著,但間接的效果是很顯著的。這和我們目前的要素比重的結構和優勢有很大的關係。

    2009-06-20 10:37:02

  • 張燕生:

    第三個長期變化的因素,是今後15年面臨著從外向型經濟戰略向國際化經濟戰略的轉型和調整。外向型基本是一個比較出口導向和招商引資鼓勵為主的一種貿易激勵機制方向,這在未來的15年也面臨著巨大的調整。也就是説,未來這三個問題的解決,我們有15年的過渡期,這15年能不能夠順利的完成這三個轉變,對我們下一步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我們的加工貿易的轉型升級方向提出了幾個挑戰。第一個,當農村的剩餘勞動力基本轉移完畢,80%的外商投資企業會不會發生重大的跨境轉移?第二個,當國際資本發生了轉移,而港澳臺的資本如果不能夠成功的實現轉型升級,本地的企業又很難進入,那麼加工貿易的生産體系未來的前途是什麼?第三個,我們以保稅加工所建立起來的加工貿易的生産體系如果轉成內銷體系,就是用鉅額的財政資源建立起來的體系是否有利於下一步建立起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2009-06-20 10:37:48

  • 張燕生:

    最後,我們下一步的加工貿易發展方向,核心的問題是提高本地的增值,提高本地的配套,以及提高本地企業作為主體的新方向的轉型。在這個方面,我們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謝謝大家。

    2009-06-20 10:38:49

  • 主持人 張連城: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機構,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很大程度上都構成了國家發改委的政策導向,所以張燕生所長的講話給我們的今後研究有很大的啟示。

    下面進入茶歇。

    2009-06-20 10:39:03

  • 主持人 劉霞輝:

    論壇第二節現在開始,我是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的劉霞輝。下面有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首席代表艾文耕先生做主題發言,他的題目是《全球金融危機下的中國經濟》,大家歡迎!

    2009-06-20 10:46:54

  • 艾文耕:

    謝謝,非常感謝能夠邀請我出席今天的論壇,我非常高興能夠出席今天的論壇,成為今天上午第二階段的第一位演講者。我想簡單的介紹一下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目前世界經濟的狀況,再談一下中國的經濟狀況,對於中國經濟狀況我只談一部分。

    大家都知道,對於目前的國際金融危機,這個背景大家非常了解,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導致世界經濟危機,世界經濟開始下滑,蔓延全球。關於全球經濟的總體狀況,似乎全球的經濟目前的走勢還比較弱,2009年將會是非常困難的一年。在最近幾個月,有一些指數,尤其是在美國、日本的一些指數比2009年第一季度已經有所好轉,但這些都是初期的跡象,所以總體的狀況並不是很樂觀。

    2009-06-20 10:47:48

  • 艾文耕:

    關於中國的狀況,大家都知道全球金融危機對於中國肯定是有影響的。但是對於中國的金融市場好象影響並不是很大。對於中國的影響主要是影響到了中國的出口,由於中國的經濟增長從2008年中期開始大幅下挫,一直延續到2009年第一季度。在4、5月份的時候,一些主要的經濟指數甚至已經不是正的,像工業産值沒有之前那麼強勁,我想之前的演講者也談到了經濟復蘇還沒有到成熟的時期。但是現在中國的經濟狀況比其他的國家要好,中國對於全球的經濟增長還是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國之所以沒有受到其他國家那麼嚴重的影響,是因為中央政府作出了及時的政策回應,他們的政策回應非常重要,因為來得非常及時。政策非常正確,非常積極,規模非常大,我認為這個政策落實得比較好,所以相信中國的經濟狀況比2008年上半年好,同樣比世界其他地方好得多。但是現在完全談復蘇不是很合適宜,在任何情況下,我想中國還是面臨很多的挑戰。

    2009-06-20 10:49:20

  • 艾文耕:

    2009年和2010年以及短期時間,主要的挑戰是隨著世界其他地方經濟開始復蘇,那種復蘇的狀況肯定也是各國有各國的狀況。尤其在消費層面,在發達國家已經不可能像以前那樣,所以對於中國的出口需求也會下降。即使世界復蘇之後,對於中國産品的需求,就是對中國出口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小。所以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如何能夠實現平穩較快的發展,因為現在的出口狀況比原來差很多。

    同樣,我們還要擴大內需。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能夠促進內需,是否能夠有一個創新的方式,較快的實現這個目標,來提高消費。尤其是私人消費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這個挑戰非常的明顯,中央政府也一直認真應對這一挑戰。現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國內的需求如何能夠快速的提升。從長期的角度來説,中國的人口還是較大,在未來的10年中還會繼續增長,這對於像養老金、公共財政和GDP增長都會有一些影響。

    2009-06-20 10:51:36

  • 艾文耕:

    第二,隨著經濟實現重新平衡,從其他的角度來看,可能對於出口和國內的市場有一些影響,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我們應該重視這個問題。同樣面臨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資源問題,中國如何能夠更好的利用資源,以及未來資源價格該如何把握,可能也會成為未來增長的一個因素。我想這也是三個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這些都是長期的挑戰。今天論壇的主題也是中國經濟增長和週期論壇,所以我今天對於長期的效果不會談太多,還是主要談短期的效果。

    2009-06-20 10:53:19

  • 艾文耕:

    我們來看一下2009年的GDP增長,在所有的發達國家都出現了負增長。現在的問題是始於美國兩年前的次貸危機,逐步蔓延到全球,這也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於70歲以下的人來説,這也是我們一生中所見到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和衰退。對於整個世界來説,現在我們預測整個GDP的增長在2009年是負1.3%,2010年能夠實現復蘇,但是非常弱。今年的世界經濟增長有所萎縮,這可能也是二戰以來的第一次,全世界的經濟在萎縮。

    2009-06-20 10:55:08

  • 艾文耕:

    首先,罪魁禍首就是發達國家。美國的GDP可能會下滑3%,歐元區大約會下滑4%,日本大概會下滑6%。這個預測是在4月份做出來的,因為在4、5月份有一些指數剛剛出爐,可能對於美國和日本有一些較好的因素。對於發達國家經濟確實在不斷放緩,在萎縮,所以他們對於從發展中國家進口的需求也在下滑。目前,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資産出現了問題,所以他們需要改變這種狀況,他們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改變這種狀況,所以就是始於發達國家。現在沒有一個所謂的脫鉤現象的發生,所以在發展中國家的GDP增長,包括一些新興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日本等國家都會受到影響,在2009年的經濟會出現放緩。

    2009-06-20 10:56:33

  • 艾文耕:

    金融危機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現象,現在中國雖然經濟有所放緩,但它仍然是世界增長的一個最大的貢獻力量,所以從過去到今年中它一直如此,今年它可能會出現更加重大的作用。就像我之前所説的,人們可能把現在的狀況和大蕭條時期對比,在某情況下有相似之處。

    這是我們一生中面臨的最嚴重的衰退,是一個全球同步衰退的狀況。但是這個和大蕭條時並不是完全一樣,有兩點不完全一樣。第一,在債務方面,第二在政策方面。在大蕭條時期,主要國家的GDP萎縮超過30%,有的可能是20%,所以那個時候全球近乎崩潰。雖然這次經濟有所下滑,但是下滑的速度遠沒有這麼高,原因是因為我們作出了政策回應,這些政策在此次下滑時期非常的積極。總體來説,這些政策也非常的正確。

    2009-06-20 10:58:16

  • 艾文耕:

    大蕭條時期沒有國際合作,因為在那個時候他們可能對其他國家提高關稅,調整其貨幣,貨幣貶值,這就使得全球的貿易近乎崩潰。那個時候生産在下滑,就業率在不斷下降,所以這是那一次大蕭條的主要原因。現在雖然有一些貿易壁壘,但是和大蕭條時不一樣,所有國家的合作程度比以前高得多,他們可能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其他組織合作。這次我們在政策上作出的回應比大蕭條時好得多。

    當然,中國在這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我也期待中國在未來起到更好的作用。中國的政策不僅對中國非常重要,對其他地方同樣重要。在2008年中期,帶動全球的經濟下滑,這可能會影響到工業生産、就業、收入。同時我認為還有兩個因素,一個是房地産行業,還有一個就是産能過剩問題,在2008年顯得尤為突出。在2008年,大家知道消費者的銷售開始大幅下降,房地産有所下降,所以對於土地和房地産的投入會有所減少。同時,在很多其他領域,過去幾年可能投入也非常多,像汽車,這些可能會造成一些産能過剩。在這個時期,對於這些産品的需求可能沒有這麼多,這就造成了産能過剩,也導致了經濟有所下滑。

    2009-06-20 10:59:28

  • 艾文耕:

    關於工業生産,佔到中國GDP的一半。隨著工業生産在2008年早期同比增長20%,但是在2009年降低到15%,所以中國GDP同2007年比有所下降,在2009是6%。現在我們看到一些最初的復蘇跡象,可能在4、5月份有一些行業已經復蘇,但是並不是很成熟。如果這些行業能夠延續復蘇的跡象,對中國還是一個好事。對於需求方面,這也是在顯示出微弱的復蘇跡象,比如在零售領域,最近幾個月有所提升。

    2009-06-20 11:00:46

  • 艾文耕:

    固定投資主要來自於2008年11月份政府的刺激機制帶來的,在去年9月份可能只佔到20%,但是在中國的4萬億宣佈以後,這方面大幅上升,甚至到50%左右。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來,趨勢是非常重要的,具體的數據並不是很重要。從2008年第四季度,在很多數據方面有所上升。對於零售也是如此,你會看到這樣一個趨勢,但是在實際的銷售額2009年漲到17%,比2008年有所上升,貿易盈餘也有所上升。中國很多都是加工貿易,由於外國的需求減少,所以中國的出口也有所減少,但是2009年的狀況可能會好一些。

    2009-06-20 11:02:38

  • 艾文耕:

    除去總量的下滑,還有一個貨幣影響,很多都是以美元結算。從這個考慮進入的話,在2009年前幾個月凈出口有所下滑,總體的貿易2009年第一季度比2008年好一些,原因:第一是政府的積極政策回應,最主要的就是中國的財政刺激計劃。實際上中國政府還採取了很多其他措施,比如説較為寬鬆貨幣政策,這是從2008年8月份開始實施的,甚至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到中國之前就開始實施了。在2009年前5個月的投資甚至達到了5.8萬億,這在2008年只有4.9萬億。所以信貸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2009-06-20 11:03:54

  • 艾文耕:

    大家也可以看到,這些政策確實産生了影響。雖然它可能有一些危險和風險,但是我認為不至於導致大規模的通貨膨脹。雖然它可能會在長期産生不良資産或者是産能過剩,但是目前來看這個政策非常好。大家也可以看到,中國在很多領域進行了改革,比如説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金融體系,所有這些都做得不錯。我想重點提一下財政政策,中國政府和其他政府不一樣,它出拳非常快,那個時候很多國家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嚴重性,但是中國的政策非常及時,出拳很重、很快。所以這種措施在中國很正確,沒有犯其他國家的錯誤。

    2009-06-20 11:05:16

  • 艾文耕:

    這個措施非常及時,規模很大,主要在基礎設施,這對中國的長期增長比較重要。另外一個投資領域就是人民的福祉,提高人民的養老金等等。但是我們要意識到,中國在中短期內會遇到一些挑戰,就是如何提高私人消費。因為在之前,儘管出口在未來有可能回升,但是不可能回升到危機之前的高度,在這種情況下看看如何能夠促進私人消費,財政政策會做出什麼回應,在稅收方面有什麼會促進私人消費,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2009-06-20 11:06:46

  • 艾文耕:

    我們還可以採取其他的政策,來促進消費,來減少産能過剩的問題。我們知道現在消費過低,工業産能有一些過剩,所以從中長期角度來説,這兩者需要協調。如果過多的産能不被使用,就相當於浪費掉了,還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資産的問題。所以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財政政策如何採取其他的措施來提高私人消費,同時,財政政策和其他的政策如果再加上減少經濟風險和不確定性的話,可能效果更好,這樣人們會更舒適的消費,不會有後顧之憂。

    2009-06-20 11:07:40

  • 艾文耕:

    關於改革,我認為是必要的,要解決不平衡和消費的問題。我認為主要有兩種改革:第一,改革是要減少普通人民生活的不確定性,這可能會在老齡化或養老金,或者是醫療等方面進行改革,因為人們現在對醫療交了很多錢。同時,另外一個領域就是教育。現在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也試圖解決這些問題。在中國有很大的養老金規模,但是從長期角度來説,這些改革對中國是長期的挑戰,所以總體的目標是減少人們對生活不確定性的擔憂。

    2009-06-20 11:08:51

  • 艾文耕:

    同時,中國的儲蓄也是一個問題。在中國,除去家庭儲蓄之外,還有很大一部分是企業儲蓄。對於一些中小企業,主要是像一些家庭作坊和家庭型的企業,他們並不是很好的獲得一些金融服務,因為銀行更願意借給一些大企業,而中國的資本市場目前並不夠成熟。總的資本市場能夠融到的資金很少,所以他們唯一能夠找到自己的資金就是通過儲蓄。我想在很多其他國家的經驗可以被中國所借鑒,比如銀行應該更多的給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如果這一點能夠改善的話,中小企業就能夠得到融資,不管是通過資本市場或者是債券等等,這樣大型企業就可以直接去資本市場融資,就能夠給銀行更多的空間貸給中小企業。

    2009-06-20 11:10:08

  • 艾文耕:

    我覺得大家理解起來非常的容易,但是在這方面我們正在採取更多的措施,比如我們可以支援中小企業,讓銀行更多的支援中小型企業,並且能夠給他們提供更多的貸款,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資金。因此,這些措施是我們正在採取的措施。同時,對於居民來講,我們要增強居民的消費。

    2009-06-20 11:11:05

  • 艾文耕:

    最後,我想總結一下全球金融危機對中國有一定影響,但是這個影響還是沒有影響到中國的金融體系,沒有像其他國家一樣,影響到中國的金融體系。但是對於其他亞洲國家造成了很多影響,中國政府對這個現象應對非常及時,也是非常正確的。中國現在有非常積極的財政政策,使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不那麼嚴重。但是我們現在的經濟回暖不是那麼的好,因此我們在中短期的時候還面臨很多挑戰,而我們面臨的最重要的挑戰就是怎麼樣能夠重新促進經濟發展,在同時我們要推動國內的消費,而不是完全要依靠于出口。因此,我們的財政政策要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可以採取其他措施,包括養老金的政策,在教育、醫療方面進行更多的投資,以及建立起一個更好的金融體系。

    2009-06-20 11:11:39

  • 艾文耕:

    我們也許在2009年或2010年的時候能夠消除金融危機,但是還有其他風險和危機,也許這些挑戰比這一次金融危機的挑戰更加嚴重,但是這只是在其他的研討會上要討論的問題。

    我非常感謝大家的傾聽。

    2009-06-20 11:13:06

  • 主持人 劉霞輝:

    謝謝艾文耕先生的精彩演講。下面有請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先生,他演講的題目是《重新平衡經濟,實現持續增長》。

    2009-06-20 11:13:53

  • 杜大偉: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我非常高興能夠有這樣的機會出席今天的研討會,同時也能夠和其他的各位嘉賓、學者在一起。今天我想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重新平衡經濟,實現經濟的持續增長》。

    2009-06-20 11:15:02

  • 杜大偉:

    在去年,我們也看到了這種情況,我們發現幾乎在主要的發達國家都出現了簫條,比如在美國和歐洲都出現了這種情況。在長期的經濟繁榮時期,他們的經濟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在經濟危機發生之後,這些主要的發達國家的GDP都遭受了重挫,包括在日本也是這樣,它的經濟開始有一個急劇的下滑。

    但是在中國,中國對於這三個主要大市場的出口開始驟減。在這之前,它對三個大的市場的出口大約佔10%,這種出口也是非常好的。但是當這三個主要市場發生了金融危機時,它對這三個主要大市場的出口驟減了大約25%。這是一個巨大的影響,對於中國及其他的發展中國家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和影響。

    2009-06-20 11:15:27

  • 杜大偉:

    我們來看一下中國的出口和中國的進出口狀況。紅色線是中國的出口,中國的出口一直在不斷上升,從2001年開始的經濟繁榮期,一直在不斷上升,在過去的10年之內也是不斷上升。在去年秋天的時候,月出口額度達到了一個頂峰,但是之後,發達國家出現了經濟危機,中國對這些地區的出口也是大幅度下挫,在短短幾個月就下降了1/3。因此,這種情況導致了上千萬的人們失去了工作,特別是在廣東以及上海這樣的沿海城市也遭受重大影響。

    2009-06-20 11:16:34

  • 杜大偉:

    我們來看進口狀況,也就是藍色線代表的狀況。它也是在全球經濟的下滑期間有了大幅度下降,中國的進口主要都是由加工業所産生的。中國的情況不僅僅是由外部的影響所産生的,中國的房地産市場在2007年的時候達到30%,但這之後就有了一個下降。下降是在2008年前半年,主要是由於中國房地産內部的市場情況造成的。

    2009-06-20 11:17:15

  • 杜大偉:

    從我的角度來看,在那個時候,中國的房地産市場是過熱了,因此中國房地産市場開始有一個下降,然後在2008年下半年時出現了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産生了外部影響。這個下降大約是在2009年中的時候下降了14%,一直到2009年第一季度從13%下降到6.1%,這是中國的房地産市場佔GDP的增長比重。實際上,6.1%的數字和其他國家的情況相比還是比較高的情況。剛才國際貨幣基金的演講人講到,在日本以及在美國,在2009年同期下降的幅度還是比較大的。

    2009-06-20 11:18:05

  • 杜大偉:

    為什麼中國的經濟情況相對比較好?是因為我們採取了經濟的刺激措施,這個經濟刺激措施能夠使中國的經濟保持在健康的發展水準,特別是它是非常有益的,因為有很多的經濟刺激政策都是針對於基礎設施行業的。比如在建築行業、鋼鐵、水泥等行業。在中國的房地産行業受到影響的時候,這些行業還是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因此,經濟刺激的措施直接幫助了這些受到嚴重影響的行業。但是,這种經濟刺激措施不能夠緩解勞動密集型出口行業的衝擊,因此有上千萬的人們失去了工作,有很多的企業、工廠都關閉了。我們這樣的一個措施實際是不能幫助所有的人來渡過這段困難時期的。

    2009-06-20 11:18:55

  • 杜大偉:

    同時,我們還要看到,我們要花更多的投入,投入到社會支出和加強安全網的建設。因為現在有很多的工人,有很多的企業,他們在2009年以及2010年的這段日子會過得比較艱難。但是現在有一個比較好的消息,就是中國的財政實力還是比較強大的,中國的強大財政實力可以保證大規模的經濟刺激。有些人可能會想,中國的經濟刺激措施會比較大,但是我覺得,中國還是有這樣的實力可以提供資金來支援這樣一個大規模的經濟刺激狀況。因為中國的貿易盈餘還是比較大的,是在經濟繁榮時期已經積累了比較大的經濟盈餘。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紅色的線就是財政盈餘,在後期是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説,中國的財政收入和其他幾年相比是負的。但是因為中國有比較大的財政盈餘,同時它在這段時期還可以有一定的財政支出。雖然2009年前幾個月收入低於預期,但是政府在今年頭一個季度的支出還是增長了35%。通過這種狀況,我覺得中國可以有實力支援經濟刺激狀況,有更多的政府支出。因為中國的收入開始下降,所以中國的財政狀況不是那麼好。但是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可以支援中國的經濟刺激狀況。

    2009-06-20 11:20:25

  • 杜大偉:

    我們來看經濟刺激措施對於工業的影響,這是工業的經濟增加值。紅色線是工業增加值,在2008年時達到了頂峰,在2009年開始下降。這是因為中國的房地産市場開始下滑,因此從這開始,中國在工業增長附加值方面有所下降。藍色線是工業消費,工業消費也是在下降的。但是從2009年開始,這種狀況又有了一個轉變。從2009年3月開始,這也就是經濟刺激的措施開始有了一定影響。但是,中國經濟還是有疲軟的狀況。

    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政府的投資對於拉動經濟復蘇的狀況。這是政府的投資,還有一些金融市場的投資,以及私有部門的投資,這是對於固定資産的投資。我們看紅色線是政府對於固定資産的投資。在經濟繁榮時期,政府對於固定資産的投資開始有所下滑,因為當時經濟過熱。現在,中國的經濟開始有了下滑,中國政府就會覺得這是比較好的機會,在這時開始進一步對固定資産進行它們所需要的投資。現在我們有更多的處理污水的計劃,比如對於地鐵、修建交通軌道的計劃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國家所需要的固定資産投資。

    2009-06-20 11:22:43

  • 杜大偉:

    在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私人投資。當然,私人投資是比較慢的,可能這些私有部門非常關心,他們的私有投資在當今的金融危機狀況下是不是會得到一定的回報。我們可以看到,對於私有部門的投資還是有大幅度下降。在經濟繁榮時期,對於私有部門的投資非常多,非常快,但是從2009年初,尤其是2009年前半年,私有投資開始有所下滑。比如對重工業,一年之前達到50%,後來開始有一定的下滑,企業可能會關心是不是産能有些過剩,因此他們的利潤就會大幅度下降。在這種情況下,這些企業就不會在這方面進行投資,他們也不會對他們的公司進行一定的擴張,因為他們的産能已經具有了。這是過去十年的一種情況,因此在某些企業、某些工業産能是過剩的,在未來,在這些過剩的工業當中就不可能會有更多的投資。

    2009-06-20 11:24:37

  • 杜大偉: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復蘇。在政府投資拉動的經濟復蘇。我想中國應該考慮一個新的增長模式,就是現在的出口不能夠像以前扮演的重要作用,比如日本、美國、歐盟區的市場就不一樣了。我們看紅色線,這是整個的工業情況,實際上他們有了赤字的情況出現,所以這些國家想吸引更多的投資。從2007年開始,這個達到了頂點,美國的貿易赤字現在越來越多。GDP7%、5%的狀況實際是不可持續的,美國市場現在正在向其他國家大量舉債。這種情況使我們有了經濟危機,所以美國要採取具體措施以應對這種情況。

    2009-06-20 11:26:50

  • 杜大偉:

    現在美國需要有更多的儲蓄,必須要進行更多的出口,美國的市場就像中國市場一樣,美國的市場應該出口更多的市場,而且要進行更多的儲蓄,這樣才能夠保證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而一些發展中國家,它的出口模式和以前是不一樣的,他們不能夠像以前一樣,把他們的産品出口到美國市場,這對於很多的其他發展中國家都是一樣的。

    我了解的中國更多是依靠國內消費。現在我們有一個比較好的狀況,中國的消費水準還是比較好的,儘管中國的經濟有一定下滑,有的消費是由於國民的核算或零售等等,但是中國的消費率還是在上升的。儘管中國經濟有一定下緩,但是中國的經濟還是比較健康的,而且中國的消費也在不斷上升,中國在未來會是繼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一個引擎。

    2009-06-20 11:27:52

  • 杜大偉:

    現在中國政府也在這方面做更多的投資,中國政府可以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振興居民消費。比如我們在公共教育、衛生、安全保障方面做更多的投入,政府要讓人們堅信他們非常安全,他們可以把現在的儲蓄用來進行消費和採購。同時,還有城鄉人口流動,通過城鄉人口流動,我們可以促進消費,並且提高人們的生活水準。通過調查發現,城鎮人口的生産率比農村人口的生産率高三倍,同時他們的消費水準也比農村的消費水準高三倍。因此,當農民要流動到城市的時候,他們的消費水準就比以前在農村的時候高三倍。當然,他們在城市的收入也會比較高,他們也有更多的技能,他們可能會把家庭帶到這個城市,同時他們也可以在城市接受教育。因此,這是中國的增長源、增長點,它可以提高整個的利潤率,同時也能夠提高中國整個的消費水準,因為他們想去城市,想買房子,想買真正的公寓。因為中國人口比較多,所以在這方面,他們的消費支出也會比較多。

    2009-06-20 11:29:05

  • 杜大偉:

    另外,政府要採取的措施就是要提高居民儲蓄的收益率,這要在金融部門進行一定改革。在經濟繁榮時期,中國的利息率經常是負的,實際上它的利率經常高於CPI、通貨膨脹數。我們要把這個利率變成負的。在其他的情況下,可能會有很多人把他的錢投入到更多的消費中,比如買汽車等等。但是我想,我們應該提高居民的儲蓄收益率,這一點有助於中國經濟實現平衡。因此金融部門要有一定的改革,在未來要完全開放中國的金融部門,也許我們可以採取不同的步驟,可以讓我們的居民儲蓄收益率更高。

    同時,我們要減少一些壁壘。比如大銀行應該重新分配他們的市場份額,小銀行能夠有競爭力,這樣中小銀行能夠進一步擴張,開一些新的分行,甚至建立一些其他的銀行。金融改革可以給普通家庭更好的收入,並且能夠為經濟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2009-06-20 11:30:13

  • 杜大偉:

    另外,重要的改革區域就是物流和零售。在很多方面,中國和美國非常相似,比如國家的土地面積。中國的物流支出佔GDP的20%,也就是説,把貨品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外一個地方,並且把它存儲出來,這部分佔中國的20%,而美國只佔10%,這就使得美國的物流領域更具競爭力,他們提供的服務更加高效。在中國,基本上沒有很大的國家物流公司,在交通和物流方面,中國的行業還是比較分散的。所以如果中國要更多的依賴國內市場,就必須要有好的物流公司。一週前我在廣東,我也和很多的私人公司談過,對於他們來説,如果在國際上銷售,他們的物流做起來更容易,比在國內的物流做起來要容易多了,這對於他們也是非常頭疼的問題。相反的來説,他們在國外的訂單非常少,在國內的訂單非常多,但是在國內的物流做起來卻非常困難。

    2009-06-20 11:31:46

  • 杜大偉:

    最近還有一些趨勢,就是購買本地貨,很多政府都出臺規定及一些刺激項目,必須用當地公司的比如鋼鐵、汽車,這些相當於本地保護主義,這也不利於中國發展更具競爭力的市場。

    最後,我想過去的出口導向型經濟也非常好,但是現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很快就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另一方面,日本和美國的進口會進一步下滑,所以中國一定要改變其發展模式,從而改變全世界的變化。如果你更加專注于國內消費,可能會有更加成熟的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良性週期”,在每個國家消費都是指服務業,在我們談到中國如果能夠更多依賴於消費的話,也就意味著中國要大力發展服務業。服務業更多的來説是以勞動力密集型,並不需要很多的知識,所以隨著中國不斷發展服務業,也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能夠給更多的大學生提供就業崗位。如果這樣,人們的收入也能夠有所提高,也能夠加大人們對於服務的需求。

    2009-06-20 11:33:57

  • 杜大偉:

    這樣的週期如果能夠把它開始起來,在服務領域就能夠發展,消費也有所提升,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迴圈。當然,出口對於中國仍將重要,但是我想在未來可能出口不會像過去那樣重要,因為過去中國過度依賴出口。在未來,我認為出口領域增長速度不會像過去那麼快,所以僅靠出口不會維持中國8%或9%的增長速度。在未來,如果中國不採取新的發展模式,是不可能實現8%—9%的增長速度的。

    中國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機中表現得非常好,但是現在的增長很多都是基於政府的支出。在下滑時期,不可能所有的增長都依靠于政府支出,比如將赤字維持在5%,尤其在這樣一個下滑時期,這是個非常明智的決策,但是赤字不能增長過快。比如今年過後,中國就需要尋找其他的增長源泉,我認為出口不會是下一個答案。但是中國的消費很有可能成為使得中國實現快速增長的新的源泉。

    謝謝!

    2009-06-20 11:36:30

  • 主持人 劉霞輝:

    謝謝杜大偉先生的精彩演講。下面是本屆論壇的兩個主題發言,第一個主題發言是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經濟週期的形成與中國的經濟復蘇》。

    2009-06-20 11:38:26

  • 張連城:

    我主要從經濟週期的制度特徵和形成機制的角度來分析中國經濟復蘇的條件和政策選擇。我把經濟週期的形成分成兩個層次,一個層次是經濟週期形成的直接原因,這是總需求和總供給的失衡。總需求的衝擊和總供給的衝擊都會導致經濟危機。形成經濟週期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經濟週期的根源,根源於經濟制度本身的某些特徵。經濟週期的根源應當根源於制度本身,我所説的制度是計劃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制度。在計劃經濟制度和市場經濟制度下都存在一種自然本能,這種自然本能要麼把經濟自動推向過熱,要麼把經濟自動推向過冷。什麼叫自然本能?按中國的話説,自然本能類似于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存在一種自然本能,計劃經濟當中存在一種力量和機制會自動的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經濟推向擴張。這種自然本能形成的制度特徵就是傳統的公有制,機制就是企業的預算約束。在軟預算約束條件下,企業的擴張和消費會形成兩種驅動,在很短時間內就會把經濟推向到過熱的狀態。

    2009-06-20 11:38:58

  • 張連城:

    市場經濟條件下也存在一種力量和機制,這種力量和機制既能夠把經濟推向擴張階段,也能夠推向收縮階段,但常態是自動把經濟推向到收縮,一直到谷底。形成這種力量和機制的根源就是財産和私有制條件下的硬條件約束,還有公有制條件下産權制度安排所形成的企業的硬預算約束。在硬預算約束條件下,企業需求利潤由於一種自然本能,只要企業追求這種本能時不受到政府或其他部門的特殊約束,或者沒有高水準的社會保障機制,那麼每隔一段時間就一定會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從而自動把經濟推向簫條。

    資料證明,在本輪經濟週期當中,把經濟自動推向收縮階段的機制已經形成。比如在本輪的擴張階段之前,僱員收入佔國民收入當中的比重是59%,而到2007年10月,僱員在國民收入的分配中只佔47%,所以每隔幾年,由於企業追求利潤,就一定要把利潤限制在相對狹小的範圍內,這樣就一定會導致有效需求不足。

    2009-06-20 11:43:05

  • 張連城:

    由於經濟當中存在兩種不同的機制,它就一定會使在計劃經濟制度下和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週期出現不同的特徵。在計劃經濟條件下,由於存在一種自動把經濟推向過熱的力量和機制,擴張期一般很短,最多兩三年。但是它的收縮期在政府控制經濟過熱要費很大的力氣,在這種情況下需要5到6年的時間,或者5到7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收縮期。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存在著另外一種機制,所以擴張期一般比較長,通常要長達6到8年之久,而收縮期通常只有1—2年的時間,甚至更短。比如美國的收縮期平均是11個月,最長17個月,最短7個月。

    中國經濟的經濟運作情況證明了這一點。我們從1956年到2009年的中國經濟運作可以看到,每次從谷底到波峰只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而從波峰到谷底在計劃經濟年代都需要5到6年的時間。即使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以後,特別是市場化的成份比較低的計劃經濟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依然沒有改變。我們看1981年到1984年只用三年時間就完成了擴張期,而壓縮這個收縮期卻長達6年之久。從1992年到1999年到谷底,用了6、7年的時間才完成收縮。但是1992年以後,中國實行市場化的改革,市場經濟成分越來越大,所以當中國經濟基本進入市場經濟的軌道以後,擴張期已經延長至8年之久。

    2009-06-20 11:45:12

  • 張連城:

    依此類推,如果經濟週期的過長規律不變,那麼收縮期一定會很短,一到兩年就可以完成。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目前處在下降的階段當中。我們看這張圖,從1992年—2007年,從上一個波峰到下一個波峰,週期長達15年之久。15年是不是破壞了中國經濟波長9.5年的規律性?我認為沒有,這剛好是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轉換的一種必然結果。因為計劃經濟的收縮期長,而市場經濟的擴張期長,所以在這裡形成了15年的V字型的大缺口。

    根據我們對經濟週期規律的認識,如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擴張期長、收縮期短,我們可以預期下一個經濟週期的擴張期一定會長達7、8年之久,而下一個週期的收縮期也會只有1—2年之間。這就是平起陡落,這很可能是今後中國經濟週期的一個最大特點。這是第一個問題,理論部分在人民日報6月16日第七版理論版也發表了這篇的文章。

    2009-06-20 11:47:12

  • 張連城:

    第二個問題,中國經濟復蘇需要具備什麼條件。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復蘇都要具備一定條件,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觸底階段,要實現中國經濟的儘快復蘇,至少要具備兩個條件。如果除去外部條件,國內需要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必須積蓄足夠的能量,特別是目前,政府在孤軍奮戰,進出口持續下降的情況下,就必須通過提高居民的購買力來積蓄復蘇的能量。而居民的購買力增加,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但是在經濟簫條階段,要大幅度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幾乎不可能。在現階段要積蓄能量,增加購買力的主要措施和手段就是大幅度的降低物價水準,只有物價水準的大幅度下降,才能增加人們的可支配收入。

    2009-06-20 11:49:00

  • 張連城:

    經濟復蘇的第二個條件就是地區進行結構調整,沒有結構調整就不可能實現經濟復蘇。因為經濟的衰退和簫條本身就是調整,實質就是調整,並且在經濟簫條階段是經濟結構調整的最好時期。因為在經濟擴張階段,大小企業,不管效率高低的企業都能賺錢,要進行結構調整不太可能,而現在是最好的時期。所以調整既包括存量調整,也包括增量調整,這就意味著必須允許相當多的企業倒閉、破産,國家沒有必要保護那些效率低的企業不破産、不倒閉。

    2009-06-20 11:50:34

  • 張連城:

    根據我們上面説的兩個條件和中國經濟週期的運作規律,我想提幾點儘快促進中國經濟復蘇的政策建議。

    中國今年要確保經濟增長率8%,要完成這個任務是非常艱巨的。我認為,如果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7.5%—8%之間就是非常成功的,要想達到8%以上幾乎是不可能的。為了能夠實現我們的經濟增長目標,我想第一個政策建議就是要積蓄經濟復蘇的能量,來增加有效需求。其中,第一,要利用這種可能的有效手段,來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購買力,增加有效需求。比如通過繼續減稅,包括所得稅的起徵點,增加轉移支付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和完善教育制度的方法來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第二,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放開價格,允許價格向下調整,甚至是大幅度調整。這是促進經濟復蘇的首要條件,因為它是增加居民購買力的首要條件。例如中國現在的房地産市場,中國政府利用各種手段在托舉房地産市場的價格。我想托舉房地産市場價格對於中國各級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很大的好處,但是對於房地産市場的復蘇絕對沒有好處。目前房地産市場價格絕不是正常的。其次是資源産品的價格和資源要素的價格,還有壟斷企業的産品價格也是居高不下,這對經濟復蘇也沒有好處。所以在這個方面,政府應該放棄對市場的過多干預,而對於壟斷企業要進行更多的干預。

    2009-06-20 11:51:24

  • 張連城:

    第二個政策建議,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建議。建議政府進一步出臺新的調整政策,這些有利於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有利於經濟增長方式的轉換。經濟結構調整還有一個內容,就是上一輪經濟擴張期表現出的瓶頸企業應該給予政策支援,但是必須建立在技術基礎之上,堅決淘汰技術含量低的落後産能。

    另外,為使下一輪的經濟擴張在新的技術基礎之上,應該出臺新的固定資産制度,這些制度和政策應該有利於企業進步。目前發達國家固定資本折舊率在20%—25%,意味著4、5年之間他們就可以完全更新自己的設備,而且對於提前更新設備政府要核減所得稅。而中國企業的固定資本折舊率只有10%—15%,這不利於技術進步,所以這個政策應該有一些改革和新的政策出臺。

    2009-06-20 11:53:53

  • 張連城:

    建議三,反週期的經濟政策的取向問題。在這個方面,中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有一種存在把經濟自動推向過熱的力量和機制,所以在計劃經濟條件下,政府如何控制經濟過熱是最大的難題和主要任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於存在不同的機制,所以政府如何促進經濟增長是它的主要難題和任務。但是中國現在既是市場經濟,但是也存在計劃經濟成份,所以在中國,無論是刺激經濟增長,還是抑制經濟過熱,無論是抑制通貨膨脹,還是實現充分就業,都是艱巨的任務。我想,在反週期的政策取向方面應該重視第一點。

    2009-06-20 11:56:46

  • 張連城:

    第二點,根據中國經濟週期的運作規律,宏觀經濟政策的轉換要及時。原則上説,當産能出現正缺口,特別是處於繁榮階段,就應該使用緊縮性的政策。而當經濟向下調整的時候,就應當終止擴張性的財政政策,要使用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在這個方面,我們有兩次是失誤的,一次是在2007年和2008年。2007年,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已經跌到趨勢線的下面,出現負增長;2008年,經濟已經跌在圓圈的下面,缺口越來越大。而且在2007年,中共十五大上,我們還在提“要繼續實行適度緊縮的財政貨幣政策”。到2008年上半年,還在提“要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貨幣政策”。直到2008年下半年,有一千多萬人下崗失業以後,才説要施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顯然這種轉換是滯後的。

    2009-06-20 11:58:10

  • 張連城:

    第二個是2008年中國經濟掉頭向下,因為2007年的波峰在第一季度,實際上2007年下半年經濟就開始下滑了,到2008年下滑的幅度很快,但是我們仍然繼續實行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比如説在2008年上半年我們依然6次上調了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顯然是不對的。在2008年下半年9月25日以後才開始下調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這説明政策是有滯後性的,這種滯後性給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一個不可估量的負面代價。

    從分析和經驗的角度看,政府在制定宏觀政策時要注意兩個9.5%。第一個9.5%是中國經濟增長趨勢,我們用HP率和其他方式計算,結果是中國從1978年到現在,還有以後一段時間,中國正常的經濟增長率都在9.5%左右,當然不同的學者對這個看法不同,但是大體上都是這樣看的。只要經濟接近9.5%附近,這個時候的政策應該是中性的,越過9.5%説明經濟要熱,低於9.5%增長率,説明中國的經濟要冷,所以政府要注意這個9.5%的邊界。

    2009-06-20 11:59:44

  • 張連城:

    第二個9.5%是中國經濟波長的規律。按波峰年計算,1978年到2007年三個週期平均波長是9.66年,按波谷年計算1981年到2009年也是三個週期,週期的平均長度是9.33年,一個是9.66,一個是9.33,我認為是平均是9.5年中國就完成了一個週期。如果這個判斷是對的,根據這兩個9.5%進行宏觀調控就可以避免經濟政策的滯後性。

    謝謝大家。

    2009-06-20 12:01:33

  • 主持人 劉霞輝:

    謝謝張教授非常簡短而精彩的發言。下面有請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做主題演講,他的題目是《全球失衡、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的復蘇》。

    2009-06-20 12:02:18

  • 張曉晶:

    謝謝主持人。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各位前輩,非常榮幸能有這樣的機會向大家彙報社科院經濟所的課題組做的有關世界危機和中國經濟復蘇的課題,我是代表課題組來發言的。

    我們這個資料在會議資料裏面有,是在2009年的第五期。記得在去年6月20日左右,我們也有這樣的論壇,當時我在論壇上提到了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時候落下來。記得當時還是比較樂觀的,因為是6月份,其實這根稻草就是在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閉時落下的。我們到9月25日才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才採取了措施。現在來看,首先我們要回答一個問題,這個危機是怎麼産生的。其實之前很多專家和前輩都已經提到了,有很多原因分析,我們主要是從貨幣的霸權角度來分析我們的危機是怎麼産生的。主要講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失衡與危機的關係,第二是危機衝擊下的中國經濟有什麼反映,第三是復蘇的條件。

    2009-06-20 12:02:51

  • 張曉晶:

    首先來看失衡的問題。之前失衡的問題討論很多,但是很多外國專家認為失衡可以持續,慢慢的大家就忽視了這個問題。實際這個問題很嚴峻,如果不解決,未來危機還會發生。我們來看失衡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可以從這張圖上看到1970年以來的全球失衡,從這個圖上看到中國是在不斷上升的,美國的逆差是不斷擴大的。這中間有一個特點,在80年代初的時候,美國開始出現逆差,70年代沒有出現逆差,90年代的時候它接近平衡。在80年代的時候,日本、德國,主要的順差國家支撐美國的逆差,到90年代,特別是中後期,中國來支撐美國的逆差。到了新世紀,支撐美國逆差的國家就更多了,中國、日本,也包括德國,還包括石油輸出國組織。

    2009-06-20 12:04:26

  • 張曉晶:

    我們來看失衡到底是怎麼造成的。為什麼我們説貨幣霸權是核心因素。可能在座的IMF專家不一定認同我的觀點,但是我們通過自己的分析,包括我們的報告中的模型,我們認為這是比較核心的因素。這個核心因素怎麼來看,它的影響機制是什麼?首先,美元霸權本身可以導致:第一,美國要向世界注入流動性,因為是美元本位,它必須保持逆差。而其他國家,為了持有美元,“原罪”因素,所以它必須保持順差。這樣就顯然出現失衡。

    這個失衡的局面在全球的經濟狀態下,如果是一個平等的市場交易,它本身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總要互通有無。美國因為它的貨幣霸權會過度使用它的特權,為什麼?因為它不面臨硬約束,而面臨軟約束,而這個約束來自於國內政策。而國際上在1999年就有了IMF項目,是FSAP的項目,就是金融部門評估項目,希望IMF作為一個國際組織來評估很多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穩定情況。有很多國家已經加入了,美國絕對不加入,美國不希望有別的國際組織對它的金融政策、貨幣政策指手劃腳,更不允許其他國家懷疑自己的金融穩定情況。所以我們看到,我們現在出現危機,很多人開玩笑説,如果我們當時強制美國加入這樣的組織,有可能會監控它的金融狀況。在不面臨外部約束的情況下,美國通過自己的美元霸權,更多的向全球徵收土地稅,當然還可以獲得很多其他好處。這是基本的機制。在這個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流動性自然會推動市場價格、金融市場泡沫,最後會導致危機。我認為這是核心因素。顯然不解決失衡問題,危機還會發生。美國有一個著名的組織叫“31小組”,很多有名的官員和學家都是他們的成員,他們也得出這樣的結論,顯然這樣的判斷不是課題組的一個判斷,而是大家的共識。

    2009-06-20 12:05:43

  • 張曉晶:

    第二,我們想説這個危機對中國是什麼樣的衝擊。我們通過一個計量分析來看一下,其實外部衝擊對中國的影響很大。我們這次難逃這樣的命運,所謂的脫鉤不存在。我們從2006年一直到2008年,通過季度數據來看,GDP的波動在2001年之前,在加入WTO之前只有3%,我們假定它是全球波動因子,比如説是次貸危機的因素,只有3%。那麼到現在,特別是2001年以後,減少了一半。

    舉個簡單例子,從13%到9%的4%,比如説波動是4%,很可能2%就是次貸危機導致的,也就是説,一半因素可以由國際因素來解釋。接下來通過相關係統分析也會發現,在2001年,我們受到的公共因子影響是很微弱的,是負的0.049%。但是2001年之後我們受到的影響是0.766%。所以我們現在所遇到的問題,通過計量分析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我們不能夠脫離國際的形勢去發展。也就是説,中國經濟想復蘇,如果外部環境不發生真正的好轉,也是很困難的。這是非常基本的判斷。

    2009-06-20 12:09:03

  • 張曉晶:

    中國經濟看起來出現一些好的跡象,國外用一些綠芽等提法,確實很好。但是,我認為復蘇的基礎最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復蘇是由政府的力量所帶來的。首先是投資方面,是政府主導的投資。當然,近期我們看到所謂市場面的投資也有所回升,但是總體來講,政府投資仍然佔最重要的比重。第二是消費,現在消費增長用的是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這中間包含政府消費,也有人説包含企業消費,政府消費顯然佔很大比重。另外有很多刺激消費政策起了作用,家電、汽車下鄉,還有地方消費券等等。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隨著我們面臨的經濟外部環境,包括自己的復蘇比較微弱,我們的老百姓收入的增長是緩慢的,甚至是有所回落的,特別是農民工的收入是下降的。顯然,沒有收入支撐的消費增長是很困難的。第三是出口增長,大家都在考慮出口退稅起到很大作用。如果我們想在未來保持比較好的,出口能夠起到作用的話,我們有沒有財力支援出口。這些都是問題。

    對此我們給出一個重要的判斷,單純依靠政府的力量來帶動經濟增長是有很多問題的。這裡概括三個大問題,第一個問題,沒有社會投資的跟進,光有政府投資這是光桿司令,沒有杠桿效益。4萬億的投資有很多是配套的,政府沒有那麼多,我們需要地方政府,需要銀行,需要社會投資來配套。現在來看,這個配套怎麼樣,特別是地方政府沒有錢了,我們的資金到位只有48%,這都是很大的問題。

    2009-06-20 12:11:07

  • 張曉晶:

    第二,過度的依賴政府力量會壓抑市場本身的力量。比如國進民退的問題,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一個趨勢,特別是我們希望提高産業集中度來對抗所謂的外部風險,這裡面很容易發生這樣的情況。第二個是擠出效應。

    2009-06-20 12:14:07

  • 張曉晶:

    第三,過度的政府推動會帶來財政風險。這裡有四個方面,1、投資計劃落實。如果我們看投資增長和信貸發放,這兩個非常吻合,也就是説銀行的錢來自於政府。如果出現産能過剩問題,未來壞帳是不可避免的。2、地方配套資金不到位。關於地方債務我在網上看到已經達到4萬億,但是這個數據肯定是比較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沒有房地産第二次財政收入,顯然地方政府的配套資金有問題。3、財政收入在遇到危機時急劇下降,而公共債務會大幅上升。有兩名專家研究表明,危機之後的三年中,它的債務增長達到86%。4、未來財政支出的進一步增加。我們總説支出多,收入少,會有困難,其實很多方面還沒有支出,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支出佔的比重很低。我們還有哪方面沒有支出?比如遇到危機,國有企業把工人都保住,不能推向市場,因為我們沒有社會保障、工作保障。西方是可以直接減弱的,因為它有大量的社保,有大量的工作保障。

    所以,我們一定要依靠市場的力量,或者説經濟體的彈性。我們知道一個力量來了,你有了彈性,受的損傷會比較小。富有彈性的經濟體可以從兩個方面更好的完成復蘇的任務,第一是最快的速度,第二是最低的成本。速度方面光靠市場的力量,不考慮政府的力量,是很難實現的。現在説只要是政府投資,我們肯定能保8%,甚至保9%,我不太認同。因為這樣會帶來很多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成本。如果我們要考慮成本,必須要強調經濟體的彈性。經濟體的彈性包括幾個方面,一個是宏觀經濟政策的應變能力、商品勞務的順暢流通,行業準入限制的取消,這些提法本身並不是很新鮮的提法,其實更多的是利用市場的力量。

    2009-06-20 12:14:34

  • 張曉晶:

    我們看大蕭條的教訓就在這裡。大蕭條出現以後,很多國家開始動用政府的力量,發現沒有政府的市場更糟糕。政府的力量應用過度,特別是胡佛新政和羅斯福新政都採取了很多的管制措施,比如説貿易保護,提高關稅,限制國內競爭,限制移民等,所有措施的結果是使得簫條時間進一步延長,這裡都是有數據的。

    很有必要的是,在勞動力市場、行業管制、資源能源價格等很多方面都應該推進我們的改革。首先是勞動力市場的彈性,這次中國經濟遇到這麼大的問題,而沒有真正出現混亂,最主要的原因是勞動力市場的彈性。中國有那麼多的勞動力,但是由於勞動力市場具有彈性,這些農民工返鄉以後到城裏來能夠接受穩定的工資,在這個情況下實際上使得農民工的問題並沒有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他可以接受穩定的工資了。如果説要提高勞動力的彈性,還需要做的就是取消戶籍制度,只有勞動力的自由流動才能夠更好的使得勞動力價格不會因為某種情況的限制而導致勞動力價格提高,導致企業成本上升。另外,非正規渠道也是很重要的,特別是我們要注意在地方有保護主義,比如不允許外地農民工到本地來,這些都是有問題的。

    2009-06-20 12:19:12

  • 張曉晶:

    第二,商品勞務市場流通,我想強調一點,購買本地貨的規定確實有,這是某些地區的保障措施,我覺得這個措施不適合全國的情況。我想特別強調內外貿易問題,其實它是分割的狀況。現在外面遇到問題,我們需要把外銷的産品賣到國內,但是因為以前外銷廠商面對國外市場,並不面對國內大商場,其實它並不知道怎麼樣進入這樣的領域。這裡有很多的障礙,顯然要實現內外貿對接。向國外賣不出去的産品可以銷售到國內,怎麼樣形成這樣的一個好渠道,應該説中央政府正在研究,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但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2009-06-20 12:21:19

  • 張曉晶:

    第三方面就是提高社會投資的積極性。對於打破壟斷,在2009年的改革部署中已經強調了這一點,但是怎麼樣落實,這是一個大問題。特別是一些金融、電信、鐵路等壟斷程度比較高的,而且實際上利潤比較高的行業,能不能在非常時期向民營經濟進行利益分配,這個不是很容易落實。

    2009-06-20 12:22:04

  • 張曉晶:

    最後,儘管匯率問題比較敏感,最近剛剛看到一篇文章,是IMF的經濟學家6月18日發的文章,説要解決失衡問題,人民幣還是要升值。我覺得這裡的問題不是升值貶值的問題,重要的是要在危機時提高匯率的彈性。大蕭條就是現實,只有那些更早脫離了金本位制的國家才能夠獲得了自己獨立的貨幣政策,能夠更好的促進國內的經濟政策。我覺得中國也應該在這樣的時候逐步改進匯率機制,使得匯率機制能夠形成對抗外部風險的第一步防線。

    我的演講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2009-06-20 12:22:36

  • 主持人 劉霞輝:

    謝謝張教授視野寬廣、有心得的分析。下面有請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胡乃武教授做“中國經濟的反危機政策與復蘇前景”的發言。

    2009-06-20 12:24:34

  • 胡乃武:

    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好!我發言的題目是“反危機政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經濟的復蘇前景”,主要講三個方面。第一,講一講反危機政策的國際經驗。第二,講一講中國應對危機的政策取向。第三,講一講中國經濟復蘇的前景。

    2009-06-20 12:25:06

  • 胡乃武:

    第一點,反危機政策的國際經驗。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國的反危機政策回到了凱恩斯主義。在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時期,凱恩斯提出了反危機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以擴大有效需求,實現充分就業;同時,他認為,貨幣政策對反危機作用是有限的。次貸危機發生後,美國政府雖然認為財政刺激和金融救助要花費巨大的財政成本,但是如果放任市場自發調節,花費的社會成本就會更大,調節的時間就會更長,甚至有可能陷入長期的簫條之中。

    與凱恩斯的反危機政策主張不同,日本從20世紀90年代就實行了零利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美國和世界其他一些國家也普遍實行了低利率的擴張性貨幣政策。那麼,究竟應該怎樣看待低利率貨幣政策的作用,它能不能刺激經濟增長?正如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主席伯南克所指出的,日本經濟之所以走不出危機,主要是因為單純依靠擴張性貨幣政策,而擴張性貨幣政策又主要是依賴貨幣供應量的擴張。

    美國吸取了日本的經驗,實行了零利率政策條件下的擴張性信貸政策。雖然在零利率條件下無法降低利率水準,但是能夠擴大信貸,刺激經濟增長。通脹緊縮預期是對零利率政策的主要威脅。就在我們擔心美國貨幣政策的通貨膨脹後果時,美國擔心的卻是可能發生的通貨緊縮。在通貨緊縮預期的條件下,零利率政策是擴張性的,而在通貨緊縮預期的條件下,零利率政策是緊縮性的。

    2009-06-20 12:26:53

  • 胡乃武:

    第二點,談談中國應對危機的政策取向。國際經驗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主要歸結為兩點。第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應該與需求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當然在面臨大的經濟危機時,我們應該以財政政策為主,以貨幣政策為輔。第二,通貨膨脹預期有利於刺激消費,促進經濟復蘇。而在危機中,通貨膨脹預期來自對經濟不足的信心。

    為了應對這次金融危機,各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積極促進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和教訓。首先,在危機發生後,我國迅速調整了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實施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具體地説,通過增加國債發行規模,擴大中央財政體制,推行稅率改革,保持貨幣供應量的合理增長和優化信貸結構等措施來積極擴大內需。

    2009-06-20 12:29:55

  • 胡乃武:

    在消費方面,大幅度增加保障投入,提高城鄉之間最低生活保障水準,努力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醫療和教育等方面的問題,大幅度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在投資方面,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實施4萬億的投資計劃,總體用於加快建設保障項目工程、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環境保護、自主創新和結構態度等等。同時,進一步擴展投資的渠道和領域,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參與政府項目的建設。

    其次,樹立信心,目標明確。在去年年底時,胡錦濤主席提出“對於經濟危機的治理,堅定信心比什麼都重要。”溫家寶總理也多次強調,“信心要比黃金還重要。”這樣的信心來自兩個方面:一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宏觀調控體系逐步完善,政府的調控水準逐步提高。尤其是通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我國政府取得了促進經濟增長的經驗,並且在這一次危機中和其他主要國家相比,我國的金融體系比較健全,比較穩健,財政赤字規模較小,宏觀調控具備較大的操作空間和迴旋餘地。

    2009-06-20 12:30:51

  • 胡乃武:

    二是去年四季度以來,出臺了一系列的經濟刺激政策,這些經濟刺激規模大、力度強,政策效果已經充分顯現。居民的消費預期接近目標,市場信心不斷增強。但是,與其他發達國家不同,中國除了面臨金融危機的壓力外,還面臨著調整産業結構的任務。縱觀世界經濟發展史,每次大的危機都伴隨著産業結構的重大調整,這種結構調整對企業和區域與國家的發展來説都是一種機遇。因此,我國政府出臺了調整和振興的規劃,把調整和振興結合起來,通過調整産能結構和落後生産能力可以形成新的增長點。同時,還通過稅收形成經濟杠桿,支援各種要素,向加強自主創新方面來集聚,促進技術進步。

    2009-06-20 12:31:55

  • 胡乃武:

    第三點,中國經濟復蘇的前景。中國經濟的復蘇將會經歷三個階段和三個轉捩點。1、經濟增長速度由下降轉為回升。2、經濟增長速度恢復到正常水準,産業缺口不再擴大。3、産業水準恢復到正常水準,産出缺口完全消除。根據我國前3個月份作出的數據,CPI同比下降1.4%,低於上年的1.5%。商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5.2%,增長的幅度快於10月份的14.8%。除去附加因素以外,實際的消費進一步攀升到17.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長速度明顯快於4月份的7.3%。廣義貨幣供應同比增長25.7%。當月新增貸款額高達6645億元,高於10月份的5918億元。長期貸款比重上升到73%。這反映了有更多的流動性進入了實體經濟。從各種宏觀經濟數據看,我們預測第二季度GDP增長率將超過第一季度。但是這只是標誌著經濟復蘇過程的第一點。

    目前經濟回升的基礎還不夠穩定,出口下降、企業經濟效益下降,財政壓力和就業困難,使我們感到很難實現緩解。擴大外需的比重一時難以實現,所以經濟的持續復蘇依賴於國際環境的好轉。從目前的情況看,全球經濟持續走弱,主要發達國家何時走出低谷尚不清楚,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加劇,又使得我們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5月份我國進出口額同比下降25.9%,進口和出口同比的經濟幅度雙雙擴大,其中出口的經濟幅度增加到5.9個百分點,這就顯示了中國的外部需求沒有達到根本的好轉。

    謝謝大家。

    2009-06-20 12:33:22

  • 主持人 劉霞輝:

    謝謝胡教授的精彩演講。在這裡,我代表與會的所有代表和老師以及學生,感謝上午給我們做精彩演講的各位專家!上午的會議到此結束,謝謝!

    2009-06-20 12:35:13

  • 主持人 郎麗華:

    下午的會議現在開始!首先歡迎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原所長楊聖明教授發言,他發言的題目是《當前經濟危機顯露的特殊規律性》。

    2009-06-20 13:46:13

  • 楊聖明:

    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學者,我今天的發言,題目是當前經濟危機顯露的特殊規律性,實際是講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講經濟危機是一個大學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第二個問題是講這次經濟危機我們應該學點什麼東西,其中有四條。

    2009-06-20 13:59:41

  • 楊聖明:

    首先,我開始講第一個問題,經濟危機是一所大學校,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我們現在讀書、看報,博士、碩士天天都在學習,但是我認為現在對年輕人來講,這次經濟危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機會,從這個學校學的東西在書本上是沒有的。所以我們要重視這次學習的機會。有的人説,一個人一輩子也就經歷過一次,經過兩次的人都很少。那麼我們在這方面能學什麼?在80年以前,1929年發生了一次大危機,這個大危機震動了全世界,而且全世界的經濟下降了很多。但這次的危機給人們的教訓是什麼?從危機當中吸取什麼經驗教訓?怎麼樣管理經濟?80年過去了,有兩點重要的收穫。

    2009-06-20 14:01:10

  • 楊聖明:

    第一點,總結出凱恩斯主義。1936年出版的《就業和貨幣通論》,沒有1929年的這次大危機,就沒有這本書。這本書從理論上一直延續到現在,上百年的時間,這個理論成果可以説是很好的。這是學習和總結的結果。

    2009-06-20 14:02:02

  • 楊聖明:

    第二點,在世界上出現了所謂“羅斯福新政”,美國的經濟從那時候徹底發生變化。經過羅斯福新政,美國經濟大變樣。雖然它經受危機帶來的損失,但是羅斯福新政可以説是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是從危機中得出的兩條,這兩條從理論來説,是對雅蘭斯彼(音)的自由市場,就是所謂市場自由主義的一種反動,從雅蘭斯彼(音)所謂自由主義發展到凱恩斯主義,這個危機是一個轉折,是一個里程碑。

    2009-06-20 14:02:22

  • 楊聖明:

    第二次大危機是1973年—1979年的世界性石油大危機。這個石油大危機確實很沉重,像匈牙利一年的GDP幾乎都因為石油漲價給吃掉了,那個時候各個國家損失都很大。這次的大危機又有什麼經驗,又能學到什麼東西?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所謂裏根和撒切爾的“新自由主義”,甚至包括弗裏德曼的自由主義,他們的自由主義和之前的不一樣。為什麼這是新的自由主義?因為美國弗裏德曼,以及後來的裏根,包括撒切爾,他們所提倡的是新自由主義。這個主義到了政治上起作用是從裏根上臺以後,撒切爾上臺以後,裏根上臺是1979年大危機結束。這30年來,從中國和全世界來看,是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比較興旺的時期,包括各國的政治決策、經濟決策都在其中。這是第二次經濟危機給我們的收穫和經驗、教訓、理論上的新東西。

    2009-06-20 14:07:39

  • 楊聖明:

    當前,這次危機也不亞於前面的兩次,比第一次弱一些,但是比第二次強。它的影響也是全世界的,損失也是巨大的。這次我們從經濟危機中應該學點什麼?我希望在座的,包括我和年輕人經常説,這是你們一輩子經歷一次的大危機,應該從中學點什麼。這是全世界的人都在思考的,政客思考,學者在思考,大家都思考,看看從中究竟有什麼經驗和教訓,今後有什麼收穫,究竟怎麼做,這是一個新的題目。各國和各界都在總結這個問題。

    2009-06-20 14:09:31

  • 楊聖明:

    第二,當前的危機應該學點什麼,我認為應該學四條。

    1、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相互適應規律。上午的同志發言叫“去虛擬化”,我覺得這個不準確,你把虛擬化去了行嗎?你把增長去了行嗎?中國的“去”字是不準確的。我是説兩個東西要適應,而不是把那個去掉,而留這個。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哪個都需要,哪個都不可缺少。在現在的市場經濟下,沒有虛擬是不行的,關鍵是兩個的分寸,兩個的關係要擺正,要考慮協調。

    我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兩個不協調,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尤其在美國,美國的虛擬經濟膨脹得很厲害,它的實體經濟在走下坡路。過去的實體産業現在都不行了,鋼鐵、汽車、建築、IT産業,還有房地産産業,它的實體産業現在就是軍工和高科技,但是它的軍工和高科技又不向發展中國家出口,所以它的實體經濟的優越性發揮不出來,總是搞虛擬經濟,所以它的虛擬經濟超過了實體經濟,這是我們應該吸取的。

    2009-06-20 14:10:06

  • 楊聖明:

    2、商品與貨幣相互適應規律。市場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商品,一個是貨幣,缺一不可。我們總説市場,市場就是商品和貨幣的交換從而形成了市場,買賣發生了市場,不管是什麼市場,由於買賣東西,兩個東西一交換,形成了市場。這兩者關係在當前來講也是至關重要的。

    現在美國重要的是生産和發放貨幣。這個貨幣是廣義的,除了美元以外,還有各種各樣的衍生品,包括他們的國債、股票等等發到全球。而它的商品發不到全球,它的商品發到全球的沒有幾種,航空母艦不能發到全球,F16戰鬥機、衛星也不能發到全球,它只有拿貨幣,所以它的貨幣可以大量生産。而其他發展中國家,只有生産商品,到那兒換為貨幣,也就出現了美國逆差,發展中國家的順差。把他們的産品換成美國的國債、股票、美元,一動幾千、幾萬億美元,有多少的股票和期貨都放在那兒。美國也不出口石油,最大的就是出口貨幣。這就説明,這種商品與貨幣的市場分工是一個重要的思考對象。這種分工繼續下去行不行?我們過去研究國際貿易,我不知道這是國際貿易還是水準貿易,我認為這是新興的國際分工。這是我講的第二點,商品和貨幣的關係要適應。

    2009-06-20 14:14:31

  • 楊聖明:

    3、政府與市場互補規律。這兩個是貿易對立體,是一個生命的共同體,誰也離不開誰,過分強調哪一個都不對。過去説要政府,不要市場;那麼反過來説,要市場,不要政府行嗎?也不行,所以市場和政府必須要適應。怎麼樣適應,各個歷史時期有各個不同的重點,怎麼去適應,我的論文裏面都有,不再強調了。

    2009-06-20 14:17:09

  • 楊聖明:

    4、公私互融規律。國有經濟、公有經濟和私人經營是公私的關係,公私關係我們這次也要好好思考。這兩個東西也不能走極端,説一公就靈,一私就靈。我的這篇論文就很好的説明瞭,説一公就靈嗎?也不靈,一私也不靈。現在的私有制在全世界都靈,私有制在中國、在世界存在著幾千年,如果説一私就靈,那麼全世界的所有國家早就成為了發達國家。非洲、亞洲、拉丁美洲都有私有制,但是為什麼問題成堆呢?我們改革開放30年也不是一私就靈,我們是把公和私聯繫在一起,所以它才有好的效果。

    這一次我們從美國來看,從西歐國家來看,他們過去強調的是私有制多一些,這一次他拿出了公有制的東西向私有制來注資,救那些私人公司。這就是他們把私有制的經濟也不行,也暴露出了問題,為什麼私有銀行不能自救啊,為什麼要政府拿錢,美國政府拿出了多少?有人説光救市發達國家拿出了94000億美元,這是一個很大數字。

    我們從美國的經濟來看,過份的強調私有也不行。我現在提出第四條,就是公私互融。可能有人説,你這是折中主義,但是你説的這個在我這裡應該是和諧主義,我們現在是建立和諧社會,所以應該是和諧主義。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

    2009-06-20 14:18:01

  • 主持人 郎麗華:

    謝謝楊聖明教授提供了新的思考。下面有請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曙光教授做發言,他的題目是《妨礙以改革和調整保增長的理論誤區》,大家歡迎!

    2009-06-20 14:22:14

  • 張曙光:

    大家下午好!從這一次源於美國而具有世界規模和性質的經濟金融危機以來,中國政府迅速採取了刺激經濟的政策,現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對當前的經濟,大家可能意見比較一致,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在觸底回升。但是未來的狀況會怎麼樣,很多人還有很大的分歧。我想對未來的經濟走勢提兩點看法。一個是許憲春局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發言,裏面講到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的關係,他説:當經濟增長達到高峰以後,必然有通貨膨脹也達到了高峰;而當經濟回落到低點,通貨膨脹也回落到低點,而且以三次週期來證明,我覺得有很好的依據。

    當前的經濟增長我不擔心總體反彈,但是根據現在咱們的形勢來看,總體反彈以後有可能同時出現通貨膨脹。因為一方面是現在貸款增長很快,到5月份,原來是4.58萬億加上1.2萬多億,全年大概是10萬億,而且現在政府還在講,“要堅定不移地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就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有一個10年的時間,現在是不是應該給市場一個新信號的時間了?我覺得未來回升以後,這才是我們可能遇到的風險。

    2009-06-20 14:23:10

  • 張曙光:

    第二,如果是這樣話,有可能政策又會要減。結果是什麼?大家看1998年以後咱們執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經濟從1999年到2000年上升了,但是到2001年又掉下去了,到了2002年、2003年才上來。為什麼上來?因為有兩項非常重要的改革措施出臺了。一是2001年末,中國加入WTO;第二,中國城市商品化的進程大大加速,以至於在2003年咱們出臺了第一個要緊縮房地産的121號文件,因為房地産成為了中國推動經濟增長新一輪中很重要的因素。

    但是現在來看,也許在國外,最近圍繞著G20的會議有一些政策出臺,比如説要建立世界獨立貨幣的打算,還有就是同一些國家進行貨幣互換,還有貿易向下的人民幣結算,進一步推進人民幣的結算進程。我覺得這是對的。但是在國內來看,沒有什麼像樣的改革辦法。

    2009-06-20 14:27:11

  • 張曙光:

    你可以看到現在發達國家遇到了危機,裁員、減薪、關門,咱們現在的口號是不能裁員,不能減薪。要調整,不能裁、不能減,怎麼個調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為的是保增長易,調節度難。形勢好的時候,我們不用改,形勢不好的時候改不了,所以從資源要素價格的改革就可以看出這一點。

    更重要的是我們有兩個理論上的誤區在影響著我們的改革和調整。一個是所謂的國家經濟安全,一個是所謂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國家經濟安全確實是個大問題,是個重要問題,應該關注,應該保障國家的經濟安全。但是問題在於怎麼來實現國家的經濟安全,我覺得這才是更重要的問題。也許在很多事情上,目標並不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它的手段。

    2009-06-20 14:29:35

  • 張曙光:

    舉兩個例子來説明,咱們怎麼保障國家經濟安全。一個很重要的辦法就是要做大做強國有企業,要建立幾十個國有大集團公司,在很多重要領域要佔到主導地位。圍繞做到這一點,有兩個很重要的辦法,一個是對這些國有壟斷部門進行利益輸送。前幾年大家可以看到,企業利潤增長很快,而最重要的是國有部門,特別是國有壟斷部門的利潤增長很快。為什麼它們增長那麼快?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大家都在講的,現在的産業經濟學的教科書裏面也講的,它可以利用它的市場壟斷地位,把價格定為均衡價格之上,這個好理解。但是中國不光有市場壟斷的問題,而且有行政壟斷的問題。也就是説,咱們的政府把很多重要的資源低價給了壟斷部門,把大量資源要素的租金變成國有部門的壟斷利潤。租金有多少?有人説,如果把統計、礦産、各式各樣的資源算起來,大概每年有上萬億。大家想一想,壟斷部門佔有的資源也就壟斷了租金,這才是中國壟斷部門的高額利潤的一個秘密。

    2009-06-20 14:30:48

  • 張曙光:

    第二是給這些國有部門注資。最近聽説要給三大傳媒集團注資450億,有人民日報、新華社和中央電視臺,因為西藏事件和去年的地震以後,咱們在對外宣傳上不得力。所以你可以看看,其實這些壟斷部門壟斷了大量的資源,現在還要給他們注資。中央電視臺缺錢嗎?不缺錢。咱們過去是國退民進,現在是國進民退。

    2009-06-20 14:32:18

  • 張曙光:

    第二個例子是糧食安全,13億要吃飯,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一個是傳統的糧食會不會出現饑荒,第二個是現在的糧食安全會不會出現毒奶粉事件。我主要講傳統糧食安全。13億人要吃飯,當然要保證糧食安全。圍繞著糧食安全,就要有耕地保護,問題在於要保護多少耕地,要怎麼保護。現在的18億畝,據説是前幾年的會上有人隨便説了一句,就變成了現在的18億畝紅線。這樣一個政策是一個利益不相融的政策,你是把保護耕地的全部成本放在農民的身上。這個政策的結果就是最能保護耕地的人—農民不保護,因為農民的平均收益太低。地方政府也不保護,地方政府要擴大城市的建設用地,要為城市建設融資,就要徵地。開發商也不保護,當然開發商是要擴大他的用地面積。

    現在這個政策只有中央政府在保護,要通過一層一層的制度來保護耕地,下面和上面的利益不一致,下面不保護。所以政策執行出現了以下結果:法律不允許,農民卻非要蓋小産權房,農民是無法無天的暴民。地方政府為了擴大城市建設從農民那裏徵地,所以他成為了地主、惡霸。開發商唯利是圖。中央政府是不是好一點?也不好,言行不一、出爾反爾。你可以看看,利益不相融的政策就是這樣一個結果,所以説耕地是保護不了的。要使得利益相融,就應該逐步使種糧的收入達到平均收入的水準。

    2009-06-20 14:33:12

  • 張曙光:

    第二,要集中力量辦大事。把這個説成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於是使得人民在這個問題上處於不適的狀態。其實,集中力量辦大事是任何一個集權企業的行為方式。從咱們現在來看,該集中的沒有集中,不該集中的集中得太多。比如説集中力量辦大事,咱們要做一個大工程,要圈哪些地,官員一圈就開始徵地,裏面發生的問題很多。這個結果違背了基本的道理,雖然説集中力量項目辦成了,但是你侵佔了別人的産權,而且沒有辦法去維權。現在的維權主要是陳情,是合法的,但是但是要通過陳情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很難。要集體維權也很難,所以是沒有維權的可能性。

    2009-06-20 14:41:20

  • 張曙光:

    第三,咱們建立十個名校,用合校的方式建名校。大學的合校有幾個成功的,怨聲載道。現在大學的錢多了,以為拿錢可以堆出名校了。結果可以看到211、985,985一期不行就二期,二期不行還有三期,錢有,學校的面貌變了,但是教學品質提高沒有?我覺得很值得懷疑。因為我們違背了教育的基本規律,把教育完全拿到行政上,使得教育變得商業化、官僚化,而學校裏面的自主權利基本上被剝奪。如果這樣,想建立10個名校基本上不可能。

    所以我覺得,要推進中國的改革,要推進我們的調整,通過改革和調整來保障中國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恐怕在這兩個問題上我們要重新的思考。

    2009-06-20 14:43:28

  • 主持人 郎麗華:

    感謝張曙光教授。下面有請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教授做演講,他的題目是《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2009-06-20 14:45:24

  • 田國強: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朋友,下午好!我連續參加了三屆論壇,收穫不小,因為我對宏觀具體的經濟形勢有一些數據和想法,我非常受啟發。我們談經濟週期,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既有它客觀的原因,也有它的主觀原因,還有中國的特色。參加首屆中國經濟增長與週期論壇的時候,我就談到中國的經濟週期同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一樣,有峰谷,也有低谷,只要是市場經濟都會有。因為有一些不確定性,造成了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有一個波動。

    中國的經濟週期是有它的客觀性,也有它的特殊性。我要談的是從第一次到今天第三次重復的一個觀念,就是政府行為對中國經濟週期的影響,並且加大了它的不穩定度,於是高峰和低谷加大了。

    2009-06-20 14:45:48

  • 田國強:

    我在第一次論壇上講到,中國有8次經濟週期,到現在是第9次。1954年、1957年、1961年、1967年、1976年、1981年、1990年、1998年,這幾個日期,如果與中國政府行為加在一起,不妨就得出一些結論,絕大部分低谷,除了1954年、1981年、1998年,其他情況下與中國當時的形勢有關係,和政府行為有關係。

    我在思考這個問題,用小平同志的兩句話來開頭,有非常深刻的經濟學思想,就是“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穩定不光是談社會、國家和政治的問題,還包括政策性的穩定。政策不穩定,麻煩特別大。去年我提交的文章,當時對中國的大起大落,對大幅度的打壓,對中國的經濟改革感到猶豫,提出了一個十八字的方針。看看這一次中國的情況,就會感覺到政府的行為確實很大。因為經濟形勢就像中醫,應該進行綜合治療,在身體不太好時應該是一種協調。中國的政策是什麼?上半年是大瀉藥,下半年是大補藥。我特別喜歡上午幾位嘉賓的講話,許憲春先生對三個週期進行了比較,我非常贊同。一方面,是經濟週期自身的原因,另外一個是有國際上的影響。

    2009-06-20 14:48:06

  • 田國強:

    外部的因素是不可控的,但是應該有潛在性。經濟學不可能拿社會做實驗,最需要的是前瞻性,而不是馬後炮,不是説問題出現了才解決,而是説有一個事先的機制,靠的就是經濟學的邏輯,但是我感覺到我們在這個方面有所欠缺。

    美國導致的世界經濟危機從根本上説是市場剩餘,而政府過度的相信自由經濟市場所導致的。大家知道金融不僅是一種商品,同時還是一種強大的外部團結性。經濟學家説得很清楚,政府必須歸責。除了這兩個因素以外及,一個是經濟週期本身出來的,另外一個是外部的情況,那麼能不能夠在事前做一個最壞的估計,而不是根據數據。我經常説,數據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但是我認為,數據不是完全的,不能完全依賴數據。去年上半年的情況就是過度依賴數據,而不考慮經濟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為從投入到産出有幾個月的滯後。在這種情況下,産生經濟問題的成因分析就顯得至關重要。

    2009-06-20 14:52:07

  • 田國強:

    中國經濟在2000年到現在有一個下降,又使得世界經濟危機導致中國經濟的進一步下滑,我覺得這些都能理解,但是我並不認為這個幅度有這麼大。因為中國的經濟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和世界經濟有很大關係。我剛才説幾次金融危機,中國的經濟低谷,1957年有三次負增長,這幾年的低谷都是由政府的行為造成的。這一次從這麼高的比例下浮到這麼大,我覺得政府的政策缺乏前瞻性。中國經濟要發展,怎麼樣讓中國經濟有可持續性的發展,就是制度的原因,政府應該盡可能的減少經濟大起大落,用政府的行為帶動經濟。我想談的一個基本結論,就是政府行為加深了經濟週期的波動性。這是第一點。

    2009-06-20 14:55:03

  • 田國強:

    第二點,我們應該怎麼做。要讓中國的經濟能夠得到可持續的,平穩的發展,首要的一點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的對策,就是增加政策的穩定性和前瞻性。這方面需要對經濟學的內在邏輯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從根本來説就是對經濟的分析,對當前的狀況有一個很好的把握,這就需要我們的領導和學者專家更加深入到第一線,深入到各個階層、農村和企業裏面去,了解這種情況。包括同時了解國際經濟形勢變化的最壞的情況,這樣把它的上曲線和下曲線找出來。從短期來説,中國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上海也是這樣,第一季度只有3%,如果沒有股市和房市,上海只有1%。

    我想從上海推到全國的話,解決當前最大問題的辦法,首先就是要增加老百姓對中國經濟的信心,這一點至關重要。我還是非常贊成這次政府用4萬億,使得中國的房市和股市穩定下來。絕大部分中産階級能夠可用的錢由於房市和股市下降,使得老百姓不敢用錢。這次世界金融危機對中國重新崛起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美國的弱點從根本上暴露出來了。

    2009-06-20 14:56:30

  • 田國強:

    還有一個是老百姓的信心問題,這是和政府的政策、國家和社會的穩定緊密相關的。當然,還有一個就是要保護外貿的穩定性。因為中國的經濟在很大的程度上還是具有較大的依存度,騰籠換鳥的做法不可以,不符合客觀現實。我們需要産業升級,但是産業升級需要有步驟和有序,因為任何一個政策都在約束下做事情。我想這是短期的。當然,保持外貿和出口貿易的穩定,對人民幣的升值,中國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來決定。有一些政策是不是能夠適當的調整,比如説勞動法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經濟波動。

    從長遠來看,就是從制度層面、市場來規範。因為市場經濟可以有一個好的市場經濟和一個壞的市場經濟,我們如果要得到一個有效的市場,就必須有一個有效的政府。政府的大規模主導經濟,在出現為難的時候是很有效的,但是在長期情況下,不應該這麼大的一個幅度,而應該建立一個制度,從根本上、從制度上解決這些問題。

    2009-06-20 15:00:24

  • 田國強:

    我覺得,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許多問題,包括教學的問題、農村的問題、不平等的問題,我有一篇文章談到了。下一步改革的關鍵是解決教育公平與和諧發展的關鍵,是合理的界定政府和市場的邊界。美國的這次金融危機是過度的崇尚市場,以為市場是萬能的。政府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市場失靈的時候,早就想好辦法,就會很好的解決。中國度過了幾次真正的轉換,就是在經濟出現危機的時候,能不能夠比較理性的,前瞻的解決問題,這是很重要的。

    2009-06-20 15:03:13

  • 田國強:

    第二點,就是能不能有步驟的産業升級。我説中國的經濟在30年之內活力是非常大的,在30年內超過美國有非常大的可能性。産業升級應該是有步驟的,既不能夠完全停下來,也不能夠是一刀切的産業升級。因為隨著中國每人平均收入的增長,勞動力成本、出口産品的競爭力越來越低,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提高人力資源的力度。

    第三點,更深層次的問題,就是如何培養創新性人才,這是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這是至關重要的問題。現在中組部、教育部,包括中央都在談高層次的人才。我覺得中國必須要有前瞻性,是我們向技術性含量行業邁進的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大幅度提高高層次人才。

    這是我的發言,謝謝大家。

    2009-06-20 15:04:37

  • 主持人 郎麗華:

    謝謝田國強教授。下面的演講者是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資源管理學院院長李曉西教授,題目是《短期與中長期分析結合的思考》,大家歡迎。

    2009-06-20 15:06:17

  • 李曉西:

    很高興參加這個會,我是第二次參加。我覺得從這個會議受益很大,準備得很充分。我今天講的題目是《短期與中長期分析結合的思考》,短期和中長期裏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思考。因為我們在當前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會從各個角度來考慮,但是最後會選擇一個綜合的考慮。我參加麥肯錫的會議時發現,討論消費的時候會討論到儲蓄問題,也會涉及到投資和內外需的問題,這些東西要綜合起來考慮。如果不結合的話這幾塊的考慮就更難。

    我想在最近幾個月的討論中,有兩句話是比較重要的,一個是“不要用中長期的分析來否定短期政策”。因為我們現在做短期政策,行政性東西很強,如果是應急,可能有些公司要容忍。第二,用中長期的戰略思考或戰略安排來調整短期的措施。

    我在前幾次會議上提出政府雙重化的經濟職責的想法,我想一個是正常的觀點,一種是緊急事件,這兩種都是存在的。當政府在一個方面做應急管理時,像美國動用了國有化的力量,但這僅僅是政策措施而已。反過來講,我們希望政府界定好危機時間和範圍,明確應急手段和管理的轉化,控制行政手段干預並長期化,適當的聯合正常管理,這對我們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2009-06-20 15:06:49

  • 李曉西:

    下面我圍繞主題談一下。如何從中長期角度來制約和修正短期措施,第一點是更加重視城鎮化,縮小二元經濟。第二點繼續工業化,但要強調新型與均速。第三,堅持制度改革與創新。第四推進國際化促進內外需的協調關係。

    在城鎮化中,城鎮化對於我們經濟發展的作用非常大,對於我們應急當前的累計也是非常大的。我們根據一般國際上的説法,比如城市競爭力S型曲線,我們的水準雖然低,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全世界提高的平均水準比我們慢得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要不要加快城市化?在2010年,我們的城鎮化有可能到46%,到2014年可能到50%。關於城市化,我們自己也出過一本報告,那裏的指標更多一點。

    在當前,圍繞應對金融危機,很多同志提出城市化的發展,王建同志提出一個想法,城市化是走出當前低谷的唯一通道。他提出幾句話,值得我們思考。一是工業化創造供給,城市化創造需求。城市化和工業化是需要配合的,而我們這麼多年來,工業化快一些,城市化雖然比較快,但是比例還是小一點。他認為如果以城市化為打手來做應對金融危機的設計,有可能比振興十個産業更有效。

    2009-06-20 15:10:19

  • 李曉西:

    中國城鎮化要既快又實的進行。我們不要輕易提擴大城市化,提高速度,我們要把城市化工作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這句話的含義就是把城鎮化推得快一點。我看到一些科學院同志做的報告,他們對城市化中的假城市化、壞城市化做了很多批評,説明我們的城市還有很多問題。有些城市化做了以後,農民問題都沒怎麼管,以後社會隱患非常大。因此我們特別要防止損害農民利益的城市化。

    另外在城市化中,要關注並有選擇地推廣成都城鄉統籌的經驗,促進城鎮化更能健康發展。“城市化就是農民是要被消滅的階層,農業是最沒有前途的。”這種提法讓人感覺不舒服。雖然我自己不是農民,但是我的祖先也是農民,農民創造中華燦爛的文化,我們不要把農民搞得臉上無光。因此我想城市人的利益和農民利益要統籌考慮。另外很多專家提新興城市化,我比較感興趣,我覺得新興城市化界定了城市化中的問題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2009-06-20 15:15:08

  • 李曉西:

    前一週我參加了成都市的城鄉統籌會,他們提出了三個集中,六個一體化,四大特性等等。我在大會發言主要談了幾點,農民作為個體時缺乏市場競爭力,他們怎麼樣組織起來。我調查成都和都江堰,我提出農民自辦專業合作社,合作社聯辦企業,這些企業走進市場,提高競爭力。而不是靠農民單打獨鬥支撐市場,這個現在非常困難,這在城鄉統籌中提出很多東西,值得我們研究。

    這是我去看都江堰農民的新居(照片展示),農民現在有了國家的支援,全國各省的支援,他們的房子在很快的恢復,災後重建,但是有一個問題,這些農民能不能再組織起來成為市場競爭的主體?這是非常關鍵的,否則他們越來越過份的依靠政府,這對他們的長遠是不利的。特別要給大家指出那張圖是非常有意思的,這是我在農村發現的一個文件,蓋了3個章,第一個是中共中央,第二個是國務院,第三個是中央軍委,主要是針對抗震救災的。我説我在國務院待過八年,還沒見到文件有這樣三個大章,所以我看到這個以後,這説明從中央到國務院對災後重建高度關注。

    2009-06-20 15:18:00

  • 李曉西:

    工業化和當前的金融危機是有必然的聯繫的。比如説金融危機中的産業結構,傳遞的産業鏈條怎麼樣?比如通過金融環節影響中國的金融,通過貿易環節影響中國的貿易,金融渠道和貿易渠道又是什麼關係?我們推出十大産業振興,想通過工業化方式走出困境。工業化和應對當前金融危機和世界經濟衰退肯定有關係。昨天我們討論,提出産業結構與消費率提高相關,其中三産比較高有利於提高消費比率,三産比重越高,就業和消費水準就越高。

    2009-06-20 15:21:18

  • 李曉西:

    這是政府提出的十大産業振興、鋼鐵、汽車、船舶等等,有部分服務業,也有部分二産。我想從中引出一句話,當正常的經濟發展時,我們想到工業化,當出現金融危機時,我們同樣想用工業化對付金融危機,可見中國發展工業化不管在什麼時期下都是非常重要的。為什麼會這樣?這説明中國處於工業化中期。我們的報告裏僅僅與美國對比。也就是説,中國現階段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雙重期中間,它的很多特徵在中國是異軍突起。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肯定要完成我們的規劃,不管出現什麼情況,完成工業化是不可否認的。

    2009-06-20 15:23:00

  • 李曉西:

    從今年的新情況可以看出,工業在中國經濟的主導作用還是很大的,今年5月沿海省份的重工業有一定的起色,這是一個亮點。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前一季度的經濟是3.8%的增長,到5月份是8.9%。1至5月份,一産、二産、三産的投資增長也是很快的。從這些東西引出一個思考,如果我們僅僅從二産為主搞工業化,中國投資率偏高的格局是無法調整的。我曾經有一個説法,中國30年代9.7%的增長,全世界範圍內來看中國的模式多麼棒,但是中國儲蓄率低,中國人勤勞、節約,中國人餓著肚子要把經濟搞上去,這個全社會都在關注。那麼現在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大家説中國人的勤儉、節約反而不對,就是消費搞不上去。我們現在在反思,我們的道理對還是不對。是因為美國不對,引出中國人也不對。

    2009-06-20 15:24:12

  • 李曉西:

    消費肯定有合理的消費,低消費肯定有合理的低消費和不合理的低消費,高消費有合理的高消費,也有不合理的高消費。按照美國的消費,美國的經濟學家説需要用9個地球來支撐美國的能源需求,如果中國要達到美國的消費方式,那麼全世界要達到18個地球,因此是不可能。反過來講,中國的低消費是不是完全是對的?也有很多不對。中國的儲蓄率高、和消費低合理部分就在於中國處於工業化的階段,工業化的階段肯定投資高。中國正處於轉軌階段,收支兩方面都是不穩定的。有很多原因造成消費低。因此我想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可能還是要用更加複雜的説法,不能簡單説。而且如果要考慮可持續發展,它的工業化要求更不一樣,節能、環保、資源,這些非常重要。在這種前提下搞工業化,工業化的速度就不會像以前那麼快,好煤挖了,壞煤不要馬上轉換。這種概念下去,中國是要破産的。所以我們想在可持續發展的工業化制約條件下,走新興的工業化,這樣的速度明顯低一點。我説要勻速,不要是超高速的,而是按照市場規律、合理的比例來做。

    2009-06-20 15:26:04

  • 李曉西:

    第三點,我想簡單講講堅持制度改革和創新。這次金融危機我們看到市場的非理性繁榮,從市場來看,危機是市場長期非理性繁榮的産物。歐美市場經濟的出現情況會不會走向社會主義等等,現在的討論非常多。現在來看,市場和政府的關係確實很重要。

    2009-06-20 15:29:40

  • 李曉西:

    前不久,經濟學家克魯格曼給奧巴馬寫了一封信,説奧巴馬你不怕社會主義者,但是怕馬克思主義者。但是我在看奧巴馬上臺演説的時候,這句話都沒有提到,都沒有看到奧巴馬對馬克思主義進行譴責,包括對新興的國家。他的信很有意思,説政府干預又在給銀行支援貸款,不要害怕搞工程、搞就業,不要怕別人説你是馬克思主義者,這些東西都是可以做的。我們請哈佛大學的Cooper教授來做一個報告,説應對危機的美國銀行國有化是短暫的現象,就幾年時間,金融危機一過去它就會把金融機構資産出售。我們從香港政府應對1998年金融危機的舉措看得非常清楚,當年香港政府採取的措施非常厲害,很多人都説香港的自由主義經濟已經復蘇,其實它就是政府管理的應急手段而已。

    因此我想我們要辯證地看待市場改革的成果。一方面,不要讓市場化絕對化。十七大提出五句話,把市場化放在中間統籌考慮,非常好。任何一個東西絕對化都是錯誤的,市場化也是這樣。我們很多人一説市場化,教育改革改壞了就是市場化,怎麼辦?教育、衛生要公益性,公益性就是財政拿錢,財政能拿那麼多錢嗎?財政的效益怎麼評估?現在教育的課題費他們正在評估,非常鬧心,這麼多錢下去哪個評估,怎麼好,怎麼壞?

    2009-06-20 15:31:16

  • 李曉西:

    我的建議是,如果學校的錢有70%來自於人民、市場、企業,還有30%你愛怎麼評怎麼評,70%不用你們評。一個企業家給我們捐錢的時候就會考慮,我也希望他們不要這麼累,我們要多渠道的得到資金。但是現在學校越來越難,大家都眼巴巴的希望政府給點錢。這個格局究竟好還是不好,這就是減少市場化的一個方面。因此在這裡,公益性的背後有財政性。醫療産品有很多是非市場化的,比如SARS、豬流感當然是公共産品,你鑲牙政府憑什麼給你買單,那是你的私人産品。

    2009-06-20 15:34:15

  • 李曉西:

    合理的消費和儲蓄率,這個我就不多講了。我們在擴大內需時不要讓外國人過度解讀我們的擴大內需,這個解讀我們不能接受。我們在全世界是一個內外協調,全球化是雙方共同形成一定的經濟關係,中國出口雖然多,但是你們的資本市場大,中國是難以應付的。在國際收支上,資本向下和貿易向下加起來是一個概念,你不能光看貿易是向下。因此,我現在覺得,我們一定要保護自己出口的利益,不要輕易説我們要擴大內需,把出口轉過來。

    最後簡短的結論就是把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聯繫起來,是一種短期與中長期結合的觀察視角或方法。當前中國的投資、消費、出口三架馬車投資擴張明顯,對經濟有較大拉動。同時也要進行過渡,必須要統籌考慮,對於投資、消費、儲蓄、外需做一個綜合評價。

    謝謝大家。

    2009-06-20 15:35:56

  • 主持人 郎麗華:

    感謝李曉西教授。下一位演講嘉賓是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文溥教授,他的演講題目是《轉變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導向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比保增長更艱巨》

    2009-06-20 15:37:42

  • 李文溥:

    我來自東部,可能更多的是對東部情況的觀察而得到的思考。大家都知道,導致我國經濟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兩個,外部是外部需求的萎縮,另一方面是結構失衡。關於結構失衡很多人講了很多,我歸納為兩高一低,實際就是高進出口、高投資和低消費。我的擔心是這樣持續的兩高一低可能使再生産難以為續。我們可以發現兩高一低是在本輪經濟週期中得到非常明顯的體現,到2007年,進出口是8.9%,投資是42.1%,消費降到了49%。

    我現在要提出的一個問題是,兩高一低的國民收入支出結構是源於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為導向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所導致的。所以兩高一低的根源是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長期沒有轉變粗放型增長方式。所以我説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為導向的,這是有時間界限的。我認為在經濟水準發展較低階段,依靠加工貿易、雜項製品出口比較符合我國當時的國情和比較優勢。但是在經濟發展到一定水準之後,資源的相對價格會發生變化,原來很便宜的東西開始貴起來,原來很稀缺的東西逐漸變得不稀缺了。

    2009-06-20 15:38:14

  • 李文溥:

    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我們説經濟增長方式是有可能自己逐步轉向集約型增長。但是我們發現,這個轉向的過程在中國非常緩慢,30年轉向基本沒有發生。政府主導型經濟阻滯了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改革開放分層制導致各級政府對增長率的追求,就是GDP挂帥。要想增加經濟增長率,就必然需要高投資,要高投資,在資本短缺的情況下,就必然不惜一切代價的吸引外資,要吸引外資就要優惠政策,要優惠政策,就使本國要素的土地、勞動、銀行居民存款被嚴重低估。這樣的話,就使得資本報酬偏高,使勞動、土地報酬偏低。本國要素:報酬、勞動、土地、居民存款、利息、環境,這些報酬都偏低,國外要素報酬偏高。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本國要素報酬偏低就導致了居民收入增長速度與經濟增長速度之間差距擴大。

    2009-06-20 15:40:16

  • 李文溥:

    我們最近做了一項研究,發現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東部地區的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速度,這個相對速度與本地區經濟增長速度相比低於中部,中部地區低於西部。這樣的話又發現一個關係,就是居民收入增長的相對速度與每人平均FDI呈負相關關係。為什麼出現這種現象?經濟增長了,但是增長的紅利被國外要素奪取了。

    與此同時,我又注意到一個問題,近15年來,中國的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前15年出現了相反的變化趨勢。前15年,我們説基本是朝著市場化的國民收入結構的演變過程,但是近15年來,國民收入結構出現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佔GDP比重大幅度下降。國民收入分配向資本所有制傾斜,勞動力報酬所佔份額不斷下降。我們可以發現1990年到2005年,企業所得增加了8點幾個百分點,同期勞動者報酬佔GDP比重下降12個百分點。

    2009-06-20 15:42:33

  • 李文溥:

    近10年來,我們發現財政收入佔GDP比重上升10個百分點,也就是每年一個百分點。這張圖是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所佔的比重變化,大家可以發現,變化的拐點發生在1994年的稅制改革,由於稅制改革使中央稅佔整個財政的比重從原來的22%提高到56%,地方稅從原來的77.98%下降到44.3%。這樣就導致一個問題,地方政府一下窮了。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無法對抗,地方政府原來有花不完的錢,現在得罪不起中央。那麼馬上採取一個措施,馬上向老百姓要錢。我注意到地方財政收入這些年在東部的增長主要是依靠土地的招配。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以廈門為例,廈門在2005年土地集中收入80億,2006年160億,2007年260億,2007年本級財政收入只有160億。與此同時,廈門的房地産價格馬上騰飛。2003年,廈門的房價均價不過3000元,到2007年均價已經到12000元。這樣導致一個問題,政府的隱性稅收通過房價轉嫁給了老百姓。

    2009-06-20 15:43:53

  • 李文溥:

    城市化並沒有使農民致富,也沒有城市居民獲得受益,相反是他們承受了沉重的稅收負擔。由於這樣的結果,老百姓不能不存錢,城鎮居民的儲蓄率,如果以1990年為一個數,1990年到2007年,從15.3%增加到27.5%,農村儲蓄率在22.6%。這樣就導致居民消費佔總消費的比重在不斷下降。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就更持續下降,如果以2000年為頂點,是46.4%,到2007年只剩35.4%。不到十年時間,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下降10個百分點還不止。

    居民收入增長相對緩慢,有關民生的公共品供給不足,居民消費不振,消費對增長拉動能力不足。增加只能靠投資,投資形成的龐大工業生産能力,在國內由於居民消費不足無法消耗,結果就只能依靠國外市場來實現。於是,經濟增長率形成了投資推動出口拉動的格局。如果我們還是以國內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為導向,壓低國內要素價格的情況下,我們可以發現經濟增長永遠都是粗放型的,因為不要錢的資源誰不會粗放型的使用呢?如果我們還是希望大規模的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必然的結果就是國內的粗放型經濟增長不可能調整,因為要素價格過分低廉必然會導致這樣的結果。

    2009-06-20 15:46:45

  • 李文溥:

    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是導致兩高一低的國民收入支出結構失衡。我們問一下,每年居民消費下降一個多百分點,整個國民經濟的消費每年下降一個百分點,這樣的一種格局還能再維持幾年?第二,危機過後,中國還能不能維持目前的出口份額?我們的進出口8.9%是建立在美國的逆差7.8%基礎上,美國如果回到逆差3%—4%,中國剩下多少出口額?這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很顯然,大家都清楚,兩高一低失衡結構的調整,建立在居民收入、居民消費的增長。這恰恰是誰也沒有辦法的事情,為什麼?大家可以發現,現有的保增長措施實際是在加劇既有的失衡。當然有人説是暫時的,我也承認該這麼做。但是為了中長期,我們能做什麼?很多人告訴我説,可以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我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居民收入的增長是建立在國內要素報酬水準提高的基礎上。也就是説,這是市場決定的,只有你到市場上拿到高收入,你才能夠根本的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所以現在馬上提出一個問題,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政府可以做一點事,但是根本的格局改變是我們怎麼樣才能提高國內要素的報酬。

    2009-06-20 15:49:21

  • 李文溥:

    實際上很簡單,提高國內要素,提高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這毫無疑問,提高它獲取報酬的能力。但是大家都知道,做鞋子的勞動不可能在一朝一夕變成做原子彈的勞動,而你沒有這個本事,你就拿不到這個收入。所以,我現在只是提出問題,我沒有辦法解決。而且我很擔憂,因為國際經驗表明,出口導向型經濟在國外需求萎縮之後,調整需求結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2009-06-20 15:50:45

  • 李文溥:

    我們來看一下。這是日本GDP構成,日本從1990年之後,陷入經濟衰退。在十年的衰退期當中,大家可以發現它也一再努力要擴大國內需求,要調整結構,但是15年過去了,它的消費僅僅上升了3個百分點。再看南韓,自從1997年之後,它也陷入了這一困境。大家可以發現,1997年—2005年,接近十年的時間,它的消費佔GDP的比重基本上是維持不變的。我不希望中國成為步日本、南韓之後的第三個國家,但是我們不能不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靠什麼來解決中國現有的問題。

    剛才李曉西教授講得很好,他説靠城市化。但是我很擔心,現有的城市化只會使我們的消費越來越萎縮,因為現有的城市化是政府在一邊剝奪農民,同時又剝奪城裏人的城市化,這樣的城市化是不可能提高消費的。沒有任何答案,只是希望在座的給我答案。謝謝大家!

    2009-06-20 15:51:24

  • 主持人 郎麗華:

    謝謝李文溥教授。下一位演講者是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沈坤榮教授,他演講的題目是《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經濟增長的現有格局與兩難困境》。

    2009-06-20 15:52:17

  • 沈坤榮:

    剛才主持人講的論文具體化了一點,我想還是向李文溥老師學習,我還提供了另外一份論文。實際也是接著李文溥院長的話題來展開。我提供的題目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兩難困境與政策選擇》。我同樣來自於東部沿海地區,可能在地方上觀測經濟運作的現實和前沿,最近也在企業和地方做了調研,在這裡向大家做一個簡短的彙報。

    2009-06-20 15:52:42

  • 沈坤榮:

    實際上,從經濟危機産生的,從現有的經濟增長和格局來看,我想出現了一個兩難的困境。我想外需的減少,由此帶來的就業問題都是與國家所走過來的傳統發展模式相關。我想把剛才李院長講話的內容延續下去,他剛才講到了兩高一低,就是高投資、高出口和低消費,帶來了30年的快速增長。應該説這個成就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走上了這條道路也是很合理的。到目前來説,成就也是很大的。但是高投資、高出口、低消費的增長方式給現有的資源約束和環境污染帶來巨大的壓力。我記得十四屆五中全會之後就提出了兩個發展方式的轉變。這種轉變實際也在悄悄的試行。比如東部有些地區提出騰籠換鳥的政策,東部沿海地區提出來是不是産能分解的過程。在地方政府做的時候有它的不得已而為之的過程,在局部可能是可行的。

    2009-06-20 15:53:27

  • 沈坤榮:

    去年4月份之前,比如東部的廣東省提出騰籠換鳥的政策,産業升級,帶來了很多原來勞動力跟不上和企業搬遷、轉移帶來的社會成本。在局部問題不是很大,我們説經濟學很難實驗,但是這次全球的經濟危機給我們的産能升級帶來了現實的考驗。本來想小部分的搬,比如東莞搬,轉到長三角地區,長三角地區再轉到其他地區,但是這次全球金融危機讓這些人無處不轉,所以騰籠換鳥的結果是鳥是趕走了,但是鳳凰也沒有飛進來,變成了空籠子。這樣一來的結果,進一步增長很難,難以為繼,但是事業一直在做。所以我想從操作層面來説,維繫現有的增長模式和增長格局很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提出來要轉。

    2009-06-20 15:54:37

  • 沈坤榮:

    我們確實面臨很大的問題。最近和地方政府在“十二五規劃”前期時就遇到,我們是低社會保障制度,我們面臨社會壓力,還有低人力資本,讓我們做鞋子的人不可能編軟體,所以服務外包這種産業的發展,充其量是部分的利益,沒辦法解決幾千萬,甚至半個億的大量轉移。這實際和低産業結構是捆綁在一起的。這次金融危機讓我們退出來,退的過程是民生問題凸顯,讓我們走到了一個非常尷尬的退也難的境地。中央政府走到了一個境地,要超過11%,但是如果低於8%,社會的群體性事件、不穩定因素就會增加,這些都是和低社會保障、低人力資本、低産業結構有關。所以我們是進退兩難的境地,這是我國現有的經濟格局。怎麼辦?出路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剛才李院長説沒有答案,當然很難。比如要應急,應急的措施很多,保增長有很多,比如4萬億的投資。

    2009-06-20 15:55:38

  • 沈坤榮:

    我再講一個問題,就是長遠,剛才講的是制度安排。我們現在必須把問題往前走,基層還是有很多的辦法。這裡有一個問題,首先是要調整財稅制度的改革。1994年中央和地方的分權制度改革,它的邊際效應釋放完畢,它的改革已經走到了盡頭。過大的中央收入和地方之間的博弈關係進一步扭曲了我國的經濟行為。我曾經在2004年經濟研究上寫過一篇文章,叫做《稅收競爭、地區博弈與中國經濟增長的績效》。當時在2004年講到我國為什麼走上空而不實,一放就亂的局面,這與資本形成、投資效益和地方政府的行為有關。去年也發表一篇文章,就是轄區間的競爭和FDI的引入走到盡頭的關係,這種關係必須讓我們放棄原來的東西。到了現在,進一步扭曲了,這種關係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後,讓我們看到了它的捉襟見肘。比如為了體現政府的責任,因為我們要轉移支付,救更多的下崗職工等等,所以需要稅收。但是沿海地區是稅收大省,為了稅收,政府緊張得不得了,這兩天拼命壓政府,地方政府喘不過氣。壓到最後,是走向誤區。比如地方政府用貸款來交稅,逼得很多企業沒有辦法,只能放棄在中國的經營,或者離開了中國的投資環境。這種東西使得政策走向了反面。

    2009-06-20 15:56:49

  • 沈坤榮:

    我覺得財稅體制的改革,讓我們不得不思考,錢來自政府,其實最後企業的福利很有限,還有政府主導的刺激經濟政策,所有的錢都到了地方政府層面、國有經濟層面。最近發現,中小企業得到的貸款額度在不斷萎縮,感覺到這次危機讓他們生存的空間更小,而中小企業恰恰是就業的載體,是社會穩定的基礎。所以我們好象走到了政策的對立面了,這是要思考的,要調整這樣的關係。

    2009-06-20 15:59:33

  • 沈坤榮:

    第二是關於競爭機制的改革。我最近在做這個研究的時候與前面是聯繫的。另外,要素市場的構建,加快創新。怎麼樣鼓勵自主創新、自主品牌的企業的成長,怎麼樣鼓勵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怎麼讓他們能夠促進增長,這些是政府要思考的,而不是高高在上,我扶持你,最後是搞死它。當然,在現有的條件下,我們的骨架確實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所以在現有的環境下,還要抓好全球化的分工體系,怎麼樣抓好新興工業、裝備産業、能源産業,這些産業確實要做好。我最近參加一個調研發現,這些問題如果放棄了以後,尤其是重化工業,雖然它很先進,但是這是國民經濟的骨架,我們怎麼樣合理的推進,確定佈局,這是我們要深入思考的。這是從長遠的角度去考慮。

    2009-06-20 16:00:37

  • 沈坤榮:

    當然,短期的東西不要背離長遠的方向,尤其是值得考慮的是政府的邊界。有些政策本來非常好,但是因為它為了上交,所以扭曲了它的行為。這是我要提交給大會的一個基本內容,我想講的東西就是這些。還有一點,關於地區差距和很多技術分析都在其中。謝謝大家!

    2009-06-20 16:01:47

  • 主持人 郎麗華:

    感謝沈坤榮教授。下一位演講者是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胡永剛教授,他演講的題目是“中國此輪經濟調整的性質與政策反思”。

    2009-06-20 16:02:21

  • 胡永剛:

    首先感謝首都經貿大學經濟學院邀請我參加這次會議。我想借今天這樣一個機會,與大家交流一下我對這次中國經濟調整的性質,以及對我國財政政策和措施的一些思考。我們講經濟週期,大致上可以分成三類:一類是內生週期,一類是外生週期,還有一類是政治週期。在外生週期中,我們比較多的運用了技術衝擊。外生週期也包括政府支出、稅收等等的衝擊,也包括貨幣政策的衝擊。所以這一類屬於外生衝擊造成的經濟波動。第三類就是政治衝擊,在美國比較明顯的就為選舉有意識的調控政策,使得他在選舉之前,把經濟調整到最好的時候,他就容易再當選。

    2009-06-20 16:02:51

  • 胡永剛:

    許多發言者談到,中國的經濟週期大部分是屬於政治週期。在90年底末,東南亞金融危機造成的東西。也就是説,中國的週期大部分是由政策和外部的衝擊造成的。這次經濟週期形成的原因是什麼呢?我自己的看法是由兩個效率:一個是政策造成的。我們知道在2007年,由於我們國家認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全面過熱,所以我們在2007年6次上調利率,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並且在2008年繼續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這樣一些政策,在2007年完成這麼大的宏觀調控政策,即使沒有外部的負面衝擊,中國的經濟在2008年的時候,這些緊縮支援的效益也會在2008年下半年發揮作用。也就是説,中國的經濟增長即使沒有外部的負作用,也會在2008年的下半年開始放大。

    增值效益和制度效益發生作用的時候,我們遇到了罕見的國際經濟危機,這樣使得加速了中國經濟的下滑。如果中國的經濟沒有這麼高的對外部的依存度,我們對世界經濟的依賴達到了64%。由於這麼大的外部依存度,這就使得國際金融對中國的影響加大了。這是中國這次調整的主要原因。

    2009-06-20 16:05:27

  • 胡永剛:

    這次危機發生之後,我們的經濟增長率從去年開始下降以後,中國的經濟是不是到了一個拐點,這是一個大問題。既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重大的實際問題。去年12月份,我和人大的一個院長交談的時候,他説10%的增長率在中國已經成為一個歷史了。我去年參加這個會議的時候做了一個發言,我現在仍然是樂觀的,所以我説這一輪調整不是中國經濟的長期拐點,甚至不是週期性的拐點。

    在經濟的波動裏面有的比較短,有的比較長,世界上認為低於三年的波動,比如説雪災、地震等也會引起經濟波動,三年的波動是一種暫時的干擾。為什麼説不是長期的拐點,為什麼説甚至不是週期的拐點,也就是説我們需要觀察。這一次增長率的下降能夠持續多長的時間,如果持續三年以下,並不是一個週期性的調整。雖然政策可以造成經濟週期,但是這次的調整是不是週期的拐點,這還需要觀察。

    2009-06-20 16:07:30

  • 胡永剛:

    我自己的看法是,中國正在快速的上升,這是中國所處的歷史階段決定的。這裡有幾個原因。我們説中國的增長之所以比較快,主要是由投資拉動。為什麼中國有這麼高、這麼大的投資率,一般在30%的投資率,因為中國的資本比較少。也就是説,中國的資本回報比較高。我去年説,中國資本的回報率和美國差不多,大概是10%。

    我想,只要中國的資本仍然低於世界的平均水準,那麼中國的增長率就會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中國的高速增長才能維持。目前中國的每人平均收入大概處在世界的中下層,就這個意義上來説,我們説雖然投資已經投到很多了,但是由於13億人口一平均,我們的平均資本還是少。我們從模型和實際經驗上都可以看到,如果一個國家的資本比以前多了10倍,每人平均收入就會比以前高10倍,每人平均收入就是每人平均資本的函數。

    2009-06-20 16:09:25

  • 胡永剛:

    由於中國每人平均資本相對比較少,就是每人平均的住房面積、擁有的車輛和世界有一個距離,這就意味著我們的投資還會高速的增長。所以,很多觀點説要兩高一低。在我看來,投資並不高,而是正常。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中國的投資過熱了,但是我去年講了一個觀點,就是中國的投資並不過熱,主要是看判斷的標準什麼。我們説它是不是過熱,它的標準就是投資的回報率是多少。對於高達10%的投資回報率,我們很難説你的投資過高了。所以中國未來的投資拉動還會發揮作用,這就是中國還會高速增長的原因。

    2009-06-20 16:10:49

  • 胡永剛:

    第二點,消費量。這裡寫的是居民消費佔GDP的38%,這是全亞洲最低的數據。我思考的問題是,中國的消費是不是因為傳統原因,始終是在存錢。2007年我在美國參加一個會議,當時有一個美國學者告訴我説,美國並不是歷來就是高消費的,中國人也不可能永遠有這麼高的儲蓄率。我説中國是由傳統文化決定的,他説傳統文化也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個學者説,你的下一代和你的消費是不是一樣,下一代的下一代的消費水準是不是永遠這麼低,他的儲蓄不是永遠這麼高。他的話使我改變了想法,就是中國不可能永遠存這麼多的錢。中國的消費是會增長的,是會向世界的平均水準收斂的。美國比較高是70%。從現在的數據來看,中國的數據開始增長了。

    我有一個圖,我觀察到中國的消費開始有超過GDP增長的可能,就是説如果真的消費從38%上漲到60%,這對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的經濟增速有一個拉動作用,這是並不悲觀的第二個作用。

    2009-06-20 16:12:39

  • 胡永剛:

    第三個是改革開放。為什麼改革開放能夠帶動中國經濟增長,我們的高速增長就是從1978年開始的。我們的改革開放和蘇聯不一樣,他們是漸進的,我們的改革是一步一步深入的,農村的承包,然後是擴大企業自主權,現代企業制度等等,不斷的向前發展。橫面也是這樣,先是東部沿海,後來是東部地區,現在中部也是這樣,也在大規模的招商引資,也有特區和改革等等。如果東部的增長開始慢下來,中部和西部,包括東北地區能夠跟上去,那麼它對經濟拉動還有一個持續作用。從去年的數據看,中部、西部和東部的增長不僅是GDP,而且消費增長都已經超過了GDP。這可能是暫時的,但還需要觀察。

    所以我們講,從今年1月度的數據,我很吃驚,中國大中企業的利潤下降到39.9%,而民營企業的利潤增長3%。這裡面顯示了兩種機制的效率完全不一樣。這個數據可能不準,我都不信,在經濟條件這麼不好的情況下,民營經營還能增長。但是它顯示了兩種制度之間的效率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如果改革開放還能繼續,那麼中國的增長潛力就必然存在。

    2009-06-20 16:14:05

  • 胡永剛:

    對此輪經濟調整的政策反思。我國在這次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之後,採取了比較果斷的措施,我覺得這些措施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通過這樣一些措施也使我們思考一些個問題。第一,這種投資是不是有效,是不是應該這麼大的規模。因為中央宣佈了4萬億投資以後,馬上各個地方在1個月以內宣佈的投資超過20萬億,到現在已經是40萬億。我們知道美國增加7500億美金的投資,相當於5萬億人民幣,他們做這樣一個舉措,是經過上面的反覆辯論,經過了兩個領導的辯論才決定的。那麼這些錢佔GDP是中國的20多倍,也就是説,他的GDP比重是很小的。但是我們2007年的國民生産總值是27.6萬億,4萬億是我們GDP的六分之一,這是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的,一個常務會議就可以決定一個國家國民收入六分之一的支出。所以這樣一種支出是不是可行的。比如十大振興行業等,鋼鐵行業需不需要振興。也就是説這些投資投下去會不會造成生産的過剩,將來有更大的危機來糾正。

    2009-06-20 16:17:28

  • 胡永剛:

    我們説美國的危機産生於房地産,然後是金融的衍生品。在這個危機當中,實際上市場經濟有它的作用,美國經濟過熱了,房地産過熱了,你不糾正,讓市場糾正。讓房地産的價格下跌,賣不掉,衍生品發得太多了,就是讓在你危機當中發不掉,這是市場的調解作用。

    那麼我們國家靠什麼來調節,我們的政府如果不能夠利用這次市場給你的約束,而且在這個條件下你不斷的加大投資,對經濟影響到底是好是壞,我覺得應該打一個問號,就是政府採取的是對的,但是它量度和約束是不是合適的。

    2009-06-20 16:19:09

  • 胡永剛:

    第二,中國政府的支出是40萬億,不考慮城市,它相當於2007年的國民生産總值翻一番,就是在5年當中能夠完成。我在去年12月份開會的時候談到這個觀點。這些支出在5年之內完成,就相當於國民生産總值翻一番,相當於國內增長按照14%的速度增長,這個高的增長是一個好事情,並不壞。但是大家知道有一個數據,2007年我國生産的總值佔世界GDP的5%,但是消化的能源佔世界能源消耗的15%,就意味這我們如果翻一番,消耗能源可能是30%,這可能嗎?世界把30%的能源給中國消耗,這不可能。

    還有一個是財政問題,現在是以政府支出為主,我主張是減稅為主,美國就是先減稅,然後是政府支出。這裡面的區別是,減稅就是把錢給企業,給個人,他們花的方向就是國家應該花的方向。如果是大家拿錢去買房子,那就是房地産業發展,如果是買汽車,那就是汽車業在發展,而政策是沒有辦法確定方向的。計劃經濟搞了這麼幾十年,是政策的失誤。所以財政的政策是減稅,而不是增加政府支出為主。我們連續17年稅收的增長遠遠高於GDP的增長。

    2009-06-20 16:20:37

  • 胡永剛:

    第二,我主張加大貨幣政策的力度。現在主要是財政政策,我們現在説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為什麼呢?我們説現在不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還有時間實行嗎?現在不實行什麼時候實行?我認為下調利率最優的時機過去了,如果我是央行的行長,一定是下調2個百分點,現在我們是全世界最高。就是説這兩個的目的就是增加持續性。

    2009-06-20 16:23:13

  • 主持人 郎麗華:

    謝謝胡永剛教授。按照會議日程,現在是茶歇時間。下半段由主辦單位之一,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平教授主持,並做總結發言。下面開始茶歇!

    2009-06-20 16:23:55

  • 主持人 張平:

    今天下午最後一節會議現在開始!第一位發言的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建偉,他的主題是《我國經濟增速深度下滑的影響因素及其未來發展趨勢》。

    2009-06-20 16:24:13

  • 李建偉:

    去年開會,我們的主題是有關通貨膨脹的問題,主要是與國內豬肉價格有關係。今年主題是全球經濟動蕩,雖然發生了豬流感,但是和豬的關係不大,最終的原因還是美國的原因。這個問題前面幾位嘉賓談了很多,我想從三個方面談個人的看法。

    2009-06-20 16:25:08

  • 李建偉:

    第一個方面,怎麼來看待當前經濟運作的態勢。我聽了前面幾位嘉賓的演講,我很贊同,但是我有一個結論,就是你不能輕言經濟已經觸底,也不能輕言經濟已經開始復蘇。為什麼?從這輪經濟的原因來看,我從四個方面做了分析。第一方面,從週期回調的角度來看,沒有美國的金融危機我們也會回調,因為我們的經濟已經進入了中長期的回調階段。我也贊同許憲春上午分析的,我們已經進入了中長期的微調階段。從短期波動、中期波動、中長期波動和中長期趨勢四個方面看,2008年以來平均是28%,其他的是中期因素,與美國金融危機有關。當然,這裡有一個因素,中長期因素對回調的影響從2008年三季度以後開始加強。從這個角度來説,你不能説一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回調到了6.1,你就説它已經見底了。

    2009-06-20 16:26:47

  • 李建偉:

    回調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中期回調,中期回調還在加重,後面還有出口的東西。2008年四季度回調的程度很大,從中期來看我們還沒有回調到底。即使有價格回調,陡降,我覺得也沒降到底,所以你不能説它已經見底。

    從第二個方面來説,為什麼不能輕言説復蘇?美國金融危機對我們的影響確實很大,但是除了回調以外,還有內部因素、産業結構需要升級等等。我們要回調,最重要的原因是出現深度回調,主要是因為美國的金融危機,就是出口。出口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我們也做了簡單的估算。大家可以看到,第四季度大概是同比降幅47%是由出口導致的,一季度是2.06%。如果沒有我們沒有消費旺盛,投資在政策下出現了快速反彈,2008年一季度我們的GDP增長率還不到1%。第二産業的增長值是負的,就是有可能出現像美國、歐盟、日本的情況。從這個角度來説,現在我們的經濟出現了向好,這種向好是一種什麼樣性質的向好?比如説投資,5月份是38.9%,這種速度的提升很重要的是刺激性政策的作用。無論是政府直接投資還是3月份以後各級經濟恢復較快,這些都是政策性層面。第一個是項目審批,過去不批的現在批了,從銀行來説,過去不貸的現在貸了,從支出的角度來説,我們的支出力度比較大。下一步,這種政策力度還能保持嗎?特別是應用投資方面,它還會持續增長嗎?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消費增長速度很高,實際增速是1992年以來最高的時期。已經夠快了,你讓老百姓再去拿更多的錢,保持消費更快的增長,可能嗎?我覺得不可能。因為在收入預期下降的情況下,你讓老百姓擴大消費不現實,能保住現有的消費額就已經不容易了。消費需求又不行,你讓老闆投資,他投嗎?老闆都是計算經濟利益和回報的。所以現在你只能説,目前的好轉是政策性的反彈,而不能説是復蘇。復蘇之説的情況到現在是不確定的。

    2009-06-20 16:28:51

  • 李建偉:

    當然,還有幾個原因。一個是初級産品價格方面,這幾年初級價格産品價格上漲,每年都要花很多錢買原油和鐵礦石。2008年多出了6萬億美元,相當於GDP增速下降1.5個百分點。特別是2008年8月以後,價格下降很快。前期搞原材料大幅度下降,特別是鋼鐵和石油化工這一塊,把這個問題搞得很突出,但是這個問題是因為前期的價格,高價進口原材料造成的損失而顯現的結果,並不是説價格下跌以後對我們的經濟有負面的衝擊。

    還有企業去庫存化的問題。去庫存,是增加值的構成部分,但是無論怎麼説,去庫存化是一種需求變化,是經濟合作的結果。所以這方面過度的管它,是本末倒置。當然,我們也做了一些評估,對2008年的影響是不大的,同比降幅5%,今年一季度存貨出現問題,比2008年一季度多回調了2000多億。這也是需求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2009-06-20 16:33:11

  • 李建偉:

    總的來説,從原因來看,我們現在的好轉只能説是一種政策性的反彈,能不能轉換為經濟的回升,還需要觀察。需要觀察下一步經濟到底怎麼走,我們也做了一個判斷。應該説,下一步經濟的回升取決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國內政策的力度和持續性,這是我們可以調控的,我們現在調控的空間餘地比較大。另外就是取決於美國金融危機的走勢,這是我們不能調控的,是我們無法掌控的。對於這個問題有很多的爭議,有人説2009年到底,有人説2010年開始復蘇。我覺得,對美國金融危機的看法,我們一直比較悲觀,現在説2009年見底的説法太多了。就像2008年9月份之前,美國人總是告訴大家沒事,9月份以後狼來了,現在又告訴我們狼走了,誰相信?反正我不信。從根源來説,美國金融危機就是來個方面,一個是房地産泡沫破滅了,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基於房地産市場,房地産信貸的經驗不行,它的泡沫也破滅了,這是雙重泡沫破滅的結果。

    2009-06-20 16:34:36

  • 李建偉:

    在1989年的時候,京津房地産泡沫的回調需要5、6年的時間,這次雙重泡沫破滅危害更大,你説經過一兩年就到底了,正常的回調也得到2012年。如果説這種判斷,這種回調見底不見底有兩種説法,一個是説從增長週期的角度來説是不是見底,比如4%、5%已經見底了,但是以增長速度角度來説見底,它持續的速度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所以我們有一個判斷,美國的金融危機不到2012年很難説見底。

    2009-06-20 16:37:16

  • 李建偉:

    基於這種判斷,下一步我們的經濟到底會有什麼樣的發展態勢。短期來看,在政策的拉動下,二季度、三季度會出現反彈,但是隨著政策力度的弱化,現在的商業銀行也不是傻瓜,在前三季度快速增長以後,現在信貸規模在收庫,這是正常的。那麼我們財政支出的力度,1—5月份已經完成50%多,還剩下一點,隨後可能會慢慢的弱化。也就是説,前期擴張性政策的作用可能會導致二、三季度的經濟反彈,如果美國、歐盟不再進一步弱化,四季度有可能再度回調。從長遠角度來看,如果我們的外部環境沒有大改變,我們強有力的政策也不可能連續持續幾年。所以從中長期來看,即使在經濟短期內,也不排除出現再度回調的可能。這是我的基本看法。謝謝大家!

    2009-06-20 16:38:28

  • 主持人 張平:

    謝謝李建偉的精彩發言。下面有請商務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吳國華為大家做講演,主題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困難》。

    2009-06-20 16:41:29

  • 吳國華:

    我主要是把今天聽會的學習體會向大家彙報一下。這次論壇的主題是增長,我想在這裡講一個問題,就是三駕馬車的組合法,包括有些人寫了一些話進去,把依賴什麼為主轉為依賴什麼為主等,其實這種轉變是組合的轉變。對於這個東西怎麼看待、怎麼把握很重要,這涉及到具體的政策走向,弄不好會誤導決策。

    2009-06-20 16:41:56

  • 吳國華:

    我的理解,這個東西不能一刀切,一定要不同國家、不同階段、不同組合,採取不同的原則。不同國家,中國、美國、歐盟,這種不同國家不能套用一個模式,即便是同一個國家,包括美國在不同階段,三駕馬車也是不同的主要方式。剛開始工業化的時候,它就是出口,以工業化為主。然後是德國。我們有一個數字,美國完成經濟貿易順差是100多年,德國是70多年貿易順差,日本是20多年貿易順差。正因為他們有這樣一種模式組合,所以才實現了經濟起飛,成為了世界經濟強國。但現在人家到了後工業化時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美國,它可以以消費為主。如果時間倒退兩百年,它不敢這樣説。

    2009-06-20 16:42:54

  • 吳國華:

    我的這個觀點上午有些教授做了論證,張教授提出了15年我們才能完成勞動力的轉移,這是階段性的。在這個階段中,我們不可能超越,這是中國最大的國情。中國13億人口,有人説做勞動密集型産品不好,我們的13億人口都做原子彈嗎,美國也不可能都做。還有的老師論證城市化,杜大偉的資料也在印證這個,農民工到城裏來,他的消費比在農村高三倍。一句話,中國現階段不能套用美國的模式,我們的願望是好的,一塊錢頂八塊錢,但是現在不是時候。

    2009-06-20 16:44:10

  • 吳國華:

    我們的專家、學者經常到歐美做學術交流,我覺得應該有機會到非洲做學術交流。在非洲的一些國家,它的三駕馬車或者經濟拉動模式很簡單,就是消費拉動,沒有基礎建設,政府老是更疊,所以非洲的很多國家經濟增長非常低,安貧樂道式的。第二,有些國家是封閉式的,做一點基礎設施投資,也有一點消費,但是幹了幾十年還是發展中國家,老是落後。光靠內需拉動,撐死是7%的增長。但如果是跨越式的發展,比如像中國的奇跡,那就要另外想辦法。實際是有機會的,主要看你能不能把握,願不願意把握,就是外需帶動內需式的三駕馬車同時拉動。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説,通過外需培養內需,通過外需帶動投資,就有可能實現10%的增長,如果離開這個,它絕對達不到。

    2009-06-20 16:45:03

  • 吳國華:

    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到中國來磋商,他們研究了一個成果,不是按照我們進出口的表來算,他只算了一下中國的三駕馬車對經濟的貢獻,他算的是出口的貢獻,出口帶動消費、帶動投資的貢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成果算下來是1/3。

    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以外需帶動內需,主要有兩個途徑可以發揮作用,一個是基本收入,首先要有消費能力,個人收入分配問題。現在我們有一個發現,這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受害最深的是農民工。因為金融危機來了之後,沿海地區的一些農民工收入降低了,無班可加,有的地方的農民工打出靜坐的標語是“我要加班”,按照新的勞動法有雙倍的工資。這樣的話,因為農民工自己不幹活就會影響他的消費能力。

    2009-06-20 16:47:07

  • 吳國華:

    外需會影響企業收入,企業的利潤來源,如果他覺得有市場有利潤就會自動提供投資。所以我們為什麼著急,4萬億投下去,民間投資好象沒有見到什麼氣色。因為民間投資不會拿他個人的錢,他會有一個風險,根據風險和利益再作出決策,如果沒有市場,他是不會投資的。所以一呼百應的是地方政府,真正的民間投資要取決於企業的收入。

    2009-06-20 16:48:32

  • 吳國華:

    我們做了今年的數據,發現增長較快的行業不用政府號召,投資效果一直不壞,投資很積極。我們有很多數據研究,發現2001年到2008年出口和財政收入的關係非常大。表面看出口要退稅,其實這是以退為進,退得越多,財政收入增長越快,這就是外向型經濟的奧妙。我們發現,先把財政搞起來,就是政府的投資,4萬億下來怎麼辦,還有政府的消費能不能發揮作用。

    關於出口對經濟的貢獻有兩種方法。有人經過長期研究,每10個百分點增長2.5個百分點,如果用三駕馬車的方式來計算,後面是1.5個百分點。這個問題爭論太久了,到底哪個重要爭論太久了。我們也認識到這是法治呈螺旋式上升的過程,這體現在前不久召開的國務院第66次會議,在新聞公報中説國務院作出判斷,擴大內需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長遠發展的長期戰略方針。關鍵詞在“長期”兩個字,而外需的作用是可以增加就業、促進企業發展,拉動內需。外需的間接作用是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有利條件。這與前兩年的説法不一樣,説明我們在螺旋式的上升。

    2009-06-20 16:52:08

  • 吳國華:

    關於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其實這也是這次論壇必須要回答的問題。但是,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作出回答,答案是外部需求萎縮,出口減少。這在新聞公報上明確作出了判斷。三駕馬車中,投資目前不用操心,它的增長將近50%。為什麼説不是我們最大的困難?因為它不是我們的主要依靠,不可長期依賴,主要是因為赤字。第二,如果靠目前的投資方式來加大投資力度,會造成産業結構扭曲。最近我們辦了一個行業協會座談,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4萬億拉動了誰,誰受益最大?以鋼鐵行業為例,鋼鐵行業受益最大的不是那些好的、大的鋼鐵企業,而是唐山的那些農民企業家,因為他生産落後的産品,而我們的4萬億是鐵路、公路、機場,需要的是鋼鐵、水泥,過去要調控的東西,這回他佔便宜了,國家救他了,這些農民企業家掙錢了。而我們造船運鋼板、汽車鋼板的企業還是苦不堪言,因為4萬億拉動不了他們。這樣造成了結構扭曲,這是我們投資面臨的問題。所以到目前,這是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的。

    2009-06-20 16:56:28

  • 吳國華:

    第二是消費。大家用消費彌補出口,其實我們從調出來的數字可以看出,這段時間消費本身增速回落,那麼它怎麼能彌補。儘管政府做了很大的工作,包括商務部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大概有300多億,但它到底有多大的空間?因為整個消費真正要啟動,是取決於輸出分配比。外貿對接問題很重要,我們也在研究。

    最後的結論,把思想統一到國務院的判斷上來。

    2009-06-20 16:57:54

  • 主持人 張平:

    下面,我們請沈越教授做精彩演講,他的題目是《當前我國經濟保增長的幾點思考》。

    2009-06-20 16:58:43

  • 沈越:

    謝謝主持人給我這麼一個機會。我沒有系統的研究,講四個問題。第一個問題,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及其國內外因素分析。第二個問題,關於消費問題。第三個問題,關於投資問題。第四個問題,關於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關係的問題。

    2009-06-20 16:58:58

  • 沈越:

    當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是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美國次貸危機我給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次貸危機階段,對中國基本沒有影響。金融危機階段,對中國的影響不大。當這個危機涉及到實體經濟的時候,對中國的影響就越來越大。原因是因為中國的實體經濟對外依存度非常高,而金融市場是相對封閉的,所以出現這樣一個情況。

    2009-06-20 16:59:41

  • 沈越:

    在分析中國經濟下滑問題時,中國人習慣把外國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分開,我覺得這兩個問題應該聯繫起來。實際上,中國的這次經濟下滑或者經濟調整是和前幾年的泡沫有關,而這個泡沫又和美國、發達經濟體的金融泡沫有著密切關係。在發達經濟體金融泡沫的支撐下,中國實體經濟高速增長,2002年到2007年超過10%,到2007年達到13%,利潤大幅增長,財政收入每年超過30%的速度增長,對此我們還可以開出一系列的單子。

    2009-06-20 17:00:22

  • 沈越:

    由於出口增長明顯快於進口增長,貿易順差就像井噴式的。2001年的外匯儲備只有1600多億,到2007年是16000多億,接近2萬億。中國的外匯儲備又不得不去購買美元的資産,這就推進了美國的金融泡沫。所以説,尼爾·弗格森用Chimerica描述的現象,G2説法也不是空穴來風,因為解鈴仍須繫鈴人。中國和美國兩者都需要對結構進行調整。美國的結構調整應該是少消費、多出口,而中國的結構調整應該是多消費、少出口。

    目前,面對危機有一個問題,就是救市和順市而行的問題。不是所有的下滑都可以救,屬於金融泡沫的,實體經濟産能過剩的,它會伴隨著發達國家的金融區泡沫化、虛擬化,中國也有去産能過剩化以及結構調整的問題。我很贊成前面學者的發言,可能10%以上的增長速度在中國未來的相當長時間裏不再會出現,因為以前超過10%的增長速度是和發達國家的金融泡沫有密切關係的。

    2009-06-20 17:00:55

  • 沈越:

    第二個問題,關於消費拉動的問題。這次經濟下滑主要是由於外需的下滑而引起的,在國際經濟短期內得不到恢復的情況下,怎麼來保住增長,就只有靠內需,靠消費和投資。當然,大家都贊成靠消費,但是靠消費可能願望很良好,但是短期內很難做到。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消費增長實際很快,如果從絕對數來看,今年1—5月份,如果扣除物價因素,增長速度會達到17%。

    中國消費的比重之所以比較低,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從微觀的角度講,是消費的習慣不可逆和消費習慣的剛性。因為現在的消費主體大多是從苦日子過來的,他都有一個儲蓄的慾望,儲蓄趨向很高。可能到80後、90後,甚至2000年後的“月光族”的孩子們成長起來主導中國以後,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才可能發生比較大的變化。

    2009-06-20 17:02:47

  • 沈越:

    目前刺激國民消費的措施最有效的就是減稅和財政直補的項目。比如家電汽車下鄉、小排量汽車購置稅下調、家電以舊換新補貼措施,這些是比較有效的。而其他的很多關於刺激消費的建議都是帶有長期性的問題。從短期來講,效果不明顯,有點疑似“黑板經濟學”的味道,至少從短期來看是這樣。

    2009-06-20 17:04:17

  • 沈越:

    我覺得大概有三個觀點,第一個觀點是認為現在消費比重比較低,是因為在國家、企業和居民三者的分配結構上向國家和企業傾斜,居民的收入結構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很低,因此要提高消費在三駕馬車中的地位,就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比重。但是這個問題我個人覺得短期內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這不僅僅涉及到經濟結構問題,還涉及到政治結構問題。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經濟體系在日益現代化,但是我們整個的社會結構還是計劃經濟時期的政治結構,在三大權利體系中,資本的權利、政府的權利和公民的權利嚴重失衡。資本的權利和政府的權利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在不斷擴大,而公民的權利、勞動者的權利在遞減,因此就決定了這種國民收入的分配結構。

    當然,這一現狀的改變可能和公民消費的建立、居民權利、勞動者權利的增長有關,和政治體制改革有關。我很贊成李文溥老師的發言,可能功夫還在經濟學的文章之外。這是我的一個觀點。還有,通過健全社保制度來改變預防性儲蓄動機來拉動消費。但這也不是短期的。

    2009-06-20 17:04:53

  • 沈越:

    第三個觀點,縮小收入分配差距,來增大消費選項。我做了一個具體的説明,大多數要縮小差距,也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做到的。比如城鄉差距和工業化、城市化的長期任務有關,行業差距和完善市場組織結構有關,抑制腐敗更不容易。

    我有一個結論,在目前的體制結構和經濟結構下,刺激消費可能只有財政直補與減稅措施才具有明顯的快速效應。要使中國經濟結構作出重大調整,包括下一代的消費習慣養成,以及這一階段調整要以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為先,否則這一結構很難有根本性的變化。

    2009-06-20 17:06:27

  • 沈越:

    第三個問題,關於投資需求的問題。由於消費需求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改善,因此我們目前的保增長可能還主要依靠投資擴張,儘管大家對投資增長的評價不是很高,但是在目前的情況下,卻只能依靠它。去年11月,中央4萬億的計劃出臺,擴內需的計劃使投資的增長有了明顯的改善。城鎮固定資産投資從26.1%提升到今年5月份的32.9%,但是增速結構卻不樂觀。

    2009-06-20 17:08:21

  • 沈越:

    中國的投資需求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政府主導的投資,1—5月份,這部分的增長速度達到40.6%。中央一動員,國有控股企業就投資。另外,受政府較小的民間投資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民間企業的投資,它的投資需求可能會受到政府主導投資的拉動,但是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市場前景的恢復,尤其是我們的民間投資大量集中在加工工業,這一點和出口、世界經濟聯繫在一起。民間投資還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居民的住宅投資,這方面非常不樂觀。1—5月份,房地産投資僅僅增長了6.8%。

    2009-06-20 17:09:15

  • 沈越:

    當前要調動投資需求的關鍵是啟動民間企業投資尚需時日,取決於世界經濟的恢復和我們整體經濟。房地産投資主要取決於房價泡沫的擠出,只有在房價泡沫適當擠出,房價下跌以後,消費者才會把自己的儲蓄轉換為投資,購買住房,才會帶來房地産的繁榮。目前的格局仍然處於房地産商、地方政府和消費者抗衡的階段,互相扛著。在這一問題上,我很贊同張曙光老師的政策建議。目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個人認為,從根本來講,是政府的權利和資本權利勾結的一個産物,既傷害了農民的利益,又傷害了城市居民的利益。低價從農民那裏拿地,高價出售給房地産商,房地産商又以高價從城市居民那裏獲取利益。之所以形成這種勾結,原因是因為政治權利壟斷了土地獨家供給,所以我贊成張老師的觀點,我説18億畝先別動,把農民的宅基地允許入市,打破政府權利壟斷土地供給的現狀,房價可能下跌,房價下跌就可能拉動消費者購房的需求,從而引起房地産投資的增加,對保增長作出貢獻。

    2009-06-20 17:11:00

  • 沈越:

    關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關係問題。我覺得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二者是對稱的,對於擴張性的政策來講,財政政策最有效;對於緊縮性的政策來講,可能是貨幣政策更有效。因此在當前,我主張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謹慎的、配套性的貨幣政策,關於這一點我不太贊成胡永剛老師的觀點。

    我的結論是保增長在短期內主要依靠投資增長來彌補外需不足;在政策選擇上要多依靠財政政策,輔以必要的貨幣政策。從長期來講,較高的增長將依靠調整兩高一低的結構,這是一個漸進的長期過程,這個過程不僅是單純的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問題,還必須以經濟體制改革和政治體制改革為先導。謝謝大家!

    2009-06-20 17:12:35

  • 主持人 張平:

    謝謝沈越教授的講演。下面有請蔡志洲教授給我們做精彩講演,大家歡迎!

    2009-06-20 17:13:33

  • 蔡志洲:

    北京大學中國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是國家統計局和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共同組建的研究機構。國民核算,統計局的專家在起作用,後面是我們在做,我們的研究帶有明顯的統計特點。所以説,我的發言主要是統計表,與大家看看中國的統計數據,從統計數據中看看能不能得出一些結論。

    2009-06-20 17:14:01

  • 蔡志洲:

    我們首先看一下,這是中國2000年—2008年的GDP。2000年的數字,不到10萬億,到2008年已經到達30萬億,真的是了不起的成就。所以每次站在講臺上和我們的學生講經濟增長的時候,真的是充滿自豪,這是中國這些年的變化。被我們這一代人趕上,真的是很大的幸運。

    第二個表是中國各個年份經濟增長的數據,我們只要看最下面的一欄,2001年—2008年,平均增長是10.2%,2003年—2007年是11%,30年平均是9.8%,基本上保持10%左右的增長。10%是一個等比級數,特別厲害。我們看2000年還是10萬億時候,現在已經是30萬億,這是了不起的成就。

    2009-06-20 17:15:14

  • 蔡志洲: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個數據,最後一欄,2000年中國的數據是佔美國的12.3%,到2005年佔17.9%。看2000年我們是日本的4倍,到2005年我們就變成它的一半。後面的表是最新發表的非正式數據,我們相當於美國的29.46%,接近30%,是日本的87.16%。中國經濟增長如果能夠實現8%,日本再衰退,中國就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這只是按照匯率來計算的結果。按照購買力來計算,中國是日本的兩到三倍,所以中國是這樣一個強大的力量,真的不容易。

    2009-06-20 17:16:26

  • 蔡志洲:

    我們再看看中國出口的經濟增長情況。從2000年開始,我們是27.84%,到2001年變成26.78%,到2003年達到34.59%,然後是35%、28.42%,每年在遞減。但是這些都是非常高的增長率,這個增長率雖然是按照現在計算,剛才的10%是按照固定價計算,但是這也是不得了的事情。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我們的出口依存度在迅速提高。

    2009-06-20 17:18:19

  • 蔡志洲:

    現在我們來看中國在世界上的情況,只看2007年的數據,中國僅次於德國,在2007年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二大出口國,而且出口數量和它非常接近,這説明中國的出口比美國還要大。所以再往下發展,中國很可能超越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齣口大國。不過,中國出口的是什麼,大家都知道。德國出口的是什麼,大家也知道。出口是一個什麼概念?我們學過基本論,是一個總産品的概念。總産品裏面有增加值,就是V+M,它所佔的比例我們就比人家小得多,但是在總量上我們超過它,這説明我們對世界貢獻的影響在加大。

    2009-06-20 17:19:56

  • 蔡志洲:

    那麼是誰在推動著出口的迅速增長?這裡有一張表,我們看看外商投資企業的比重增加了3%,從54%到57.10%。國有企業從31.49%降到18.46%,而私營企業的比重從7.93%漲到20.32%。所以説,主要是民營企業的迅速發展在推動著中國的出口發展。反過來,經濟如果衰退了,受到衝擊影響最大的也是民營企業。

    2009-06-20 17:20:46

  • 蔡志洲:

    再來看中國外貿依存度的變化。進出口總額佔GDP的比重在1978年是9.74%,現在是66.82%。同樣,外貿依存度,或者是出口依存度,實際是一個強度指標,這説明中國的出口規模和GDP的比重與德國差不多。但是真的要比的話,它不是同量的統計量,因為這邊是總産品,那邊是凈産品。所以我們要討論一個問題,也是我今天發言的重點,就是中國的出口産品中,把一個企業的出口産品扣除中間投入,生産出來的增加值,這個增加值按照投入産出表計算,計算中國一般的行業,製造業的中間投入所佔總産品的比重大概是在60%—75%之間。我們用70%來算,把出口的總産品扣除70%的中間投入,剩下就是增加值。計算出來以後,出口産品創造的增加值,把這個增加值和歷年國內生産總值相比,出口産品中間的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是9.4%、10.7%、12%多,最後到13.1%。我們的結論就是出口産品的增加值大概在GDP中所佔的比重是10%—15%左右。也就是説,30萬億的GDP中,出口創造的增加值大概有3萬億到4.5萬億之間。現在我們講它的影響,出口每增長10%,對GDP的增長貢獻就是1%。你增長20%,那麼就是2%。我們不從支出法來講,我們從生産法的角度來講。

    2009-06-20 17:21:29

  • 蔡志洲:

    這樣我們得出幾個結論,第一,從生産法角度講,出口産品增加值佔GDP比重大概在10%—15%之間。第二,以2008年我國30萬億GDP計算,外向型經濟所創造的增加值約在3—4.5萬億之間。第三,出口産品每變化10%,對GDP變化的影響在1%以上。這樣一來,就像5月份如果GDP下降26%,那麼對GDP影響應該是在2.6%以上。因為我們是在經濟下降的通道中,從百分之十幾掉到9%是正常的發展速度,那麼現在掉了26%,實際你應該掉2.6%以上,大概是3%左右。這確實對經濟産生了一些影響。

    2009-06-20 17:23:59

  • 蔡志洲:

    這個影響就按我們的生産能力沒有辦法消化,現在一下降了20%,出口的情況就嚴重了。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世行對世界經濟有一個估計,每次估計都在調低對各國經濟增長率的估計。世界金融危機已經過去,但是實體衰退才剛剛開始。這樣的話,你就不知道26%到什麼時候。當然,我們的26%明年再往下巨跌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今年要想抵禦金融危機,要消化過剩的生産能力,就要加強內需,就是短期的內需。比如給我們大學老師提工資,你提了不能降下來,不是短期內的,發消費券好不好?好,這是短期內需。買電視機好不好?好,是短期內需。以後還可以把規模搞上去。所以加強短期內需以後,把國外的關度過以後,我們把政策再調回來。

    謝謝大家!

    2009-06-20 17:25:26

  • 主持人 張平:

    感謝蔡志洲教授精彩的演講,而且把關鍵的數據給我們講述得很清楚,讓我們有了深刻理解。下面請盧周來教授演講!

    2009-06-20 17:27:54

  • 盧周來:

    大家下午好!論壇的主題關於經濟增長,所以我想講軍費開支與經濟增長。這個話題可能比較冷,正是因為比較冷,所以我前面主要是介紹性的,聯繫當前實際會有我的一些看法。

    2009-06-20 17:28:21

  • 盧周來:

    首先,關於軍費開支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可以追溯到庇古和凱恩斯。庇古在《國際經濟學》出版的第二年就寫了《戰爭經濟學》,所以我們現在經常把庇古稱之為我們的鼻祖。另外一個研究軍費經濟增長的是凱恩斯,凱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通論》,我們非常榮幸聘請他作為我們的老總。但是他的觀點正好相反,他認為軍費開支擴張實際上是軍事需求的增加,可以彌補總需求的缺口,所以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他有一個著名的話是“戰爭和開金礦一樣,對人類有好處。”後來我們查了查關於凱恩斯的理論哪來的,實際是裏根政府的國防辦公室的一個報告中提出的。

    2009-06-20 17:30:40

  • 盧周來:

    現在的研究主要從1970年代中期開始,所以我介紹現代國防經濟學的理論研究,最早是Benoit運用計量經濟學的估算方法得出一個結論,認為國防負擔重的國家通常具有最快的經濟增長率,而那些國防負擔輕的國家經濟增長率往往最低。這個結論引發了大家的興趣,從他出版的一個手冊中,列出了29個典型性的研究。其中比較正式的模型有三個,一個是凱恩斯模型,這個模型強調了經濟增長中需求與總供給的決定作用,尤其是強調了經濟穩態增長時,軍費開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009-06-20 17:34:14

  • 盧周來:

    他認為影響途徑有三個,一個是創造總需求,二是擠出總需求,三是結構分析,影響私人投資、民用預算比例、技術進步、資本産出率等等。

    第二個是費德爾—拉姆模型,他是國防經濟學家。分為民用部門與軍事部門,他分析出軍費開支對經濟增長的規模效應,實際外部效應和要素生産率差異,是外部性的影響。

    第三個是公共産品模型。主要認為國防是一個純公共産品,是靠稅收。但是他也認為,國防的要素生産力有一個擴散效應,用這兩個比較,就決定了經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2009-06-20 17:35:37

  • 盧周來:

    還有很多經驗研究,我提交了一個論文,將來大家會看到。尤其是公共産品模型值得討論,它包含了幾個結論。第一,如果一個國家有自己的國防工業基礎,這個國家就具有研究與發展的潛在民用效應,起積極的規模效應會變大。第二,在發展中國家或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簫條時期,往往存在失業現象,這時軍事部門擴張對經濟增長有好處。第三,如果一個國家處於大量的資本閒置狀態,軍費開支增加也是有好處的。

    關於中國經驗成果研究。應用這些模型研究中國的軍費開支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基本結論認為中國的國防開支促進了經濟增長,國際範圍內基本是這樣一個結論。國內的研究成果是從2001年,第一個研究成果是社科院陳渤、李雙傑完成的,他們運用費德爾—拉姆三部模型,得出結論是中國的國防指出對於民用非公共經濟部門的經濟成長有積極作用。他認為國防部門的開支對經濟增長有好處,但是非國防公共部門的開支對經濟增長有壞處。

    2009-06-20 17:37:47

  • 盧周來:

    首次運用凱恩斯模型分析的是中央財經大學國防與經濟管學院的陳渤博士,他的模型結論比較意外,他認為中國國防支出對經濟增長存在負效應。作者承認結論比較意外,因為中國的國防負債很低,不應該有負作用。他找的解釋是可能是我國的軍民一體化程度不高,國防性發揮的外部效果不夠造成。

    陳渤的上述結論得到了胡鞍鋼和劉濤雄的支援,他們用兩個部門模型做了序列數據分析。結果表明:國防開支的規模效應與經濟增長的關係是正向,也就是説,國防開支大小對經濟增長影響是正的,不存在擠出效應。但他也認為,外部性是負的,認為是軍民相容度不夠造成的。在這之外還有一些學者用計量角度,比如陳渤還做了一個檢驗,他認為軍費開支與經濟增長在中國沒有長期聯繫。

    但另外一個成果是魏汝祥的成果,他做了一個研究表明,國防支出對經濟增長是非常明顯的,有顯著的促進作用。除了對中國經濟研究之外,還有一些人利用對中國經濟研究發展的模型,尤其發展比較大的,因為原來的模型都沒有考慮到,把國家安全當成外向變數。正因為這樣,胡鞍鋼和劉濤雄把軍費開支內需化,由國家安全環境防止國家掠奪來決定,把這個東西記憶體化。

    2009-06-20 17:41:00

  • 盧周來:

    在這方面,陳炳福也發表了文章,將國防支出、國家安全威脅作為一個內生變數納入到內生經濟增長模型之中。認為國防支出對中國經濟增長有促進作用。另外他認為,軍費開支有效維護了中國的國家安全,這一點非常重要。比如朝鮮戰爭該不該打,有很多爭議,但是沒有人説一個問題,朝鮮戰爭打了以後,中國維持了50年的和平環境,這50年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有什麼影響,沒有人做研究。

    2009-06-20 17:43:21

  • 盧周來:

    我重點介紹一些啟示。現代國防經濟學對於軍費開支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係研究基本秉承並拓展了庇古與凱恩斯的思路。一方面看到了庇古所提出的負面影響,另外也看到了凱恩斯所提出的正面影響。與此同時講外部效應,基本上軍費開支和經濟增長關係是有正和負的影響合成的結果。三個模型目前都有缺陷,其中共同的缺陷是把軍費開支決定為最重要的因素,國家安全視為外生變數,沒有考慮到軍費開支的直接後果,就是國家安全對經濟增長的長期影響。我們已經習慣了,和平環境對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像空氣一樣,沒有辦法評價價值。

    2009-06-20 17:44:04

  • 盧周來:

    國外的經濟研究往往採用大樣本的面板數據和採用簡單的線性方法,同意軍費開支促進經濟增長的只佔9個,都是採用線性方法,這個也有缺陷。因為軍費開支對經濟增長影響是非線性的。三個模型中還有一個經濟研究有共同的地方,什麼情況下軍費開支有利於經濟增長呢?就是在總需求不足,總供給相對過剩的時候,比如説中國現在的情況;第二是大量人力資本與物質資本被閒置的時候;第三是軍費開支導致的軍事能力如果能與民用部門有比較好的結合渠道。這三個條件存在的時候,軍費開支促進經濟增長。給我們的啟示是當一個國家處於經濟發展時期,資本始終處於較為緊張的狀態時,適度降低軍費開始可能更有利與經濟增長,但是當一個國家處於下降通道,生産能力相對過剩而被閒置時,適度提高軍費開支有利於經濟增長。

    2009-06-20 17:45:36

  • 盧周來:

    幾乎所有的關於中國的相關研究表明,中國軍費開支規模並沒有對經濟增長造成擠出效應。絕大多數研究表明,即使考慮安全因素,中國軍費開支總體上促進了經濟增長。如果考慮過去60年間中國軍費開支帶來的中國經濟增長的相對和平環境,考慮進未來大國崛起過程中需要應對的安全環境複雜性,中國軍費開支對經濟增長不僅有利,而且必要,未來還有適度的增長空間。

    2009-06-20 17:46:43

  • 盧周來:

    當前的政策含義涉及到當前的金融危機會不會導致世界性戰爭。按照現代經濟學的研究,軍費開支是促進經濟增長的條件之一,歷史上也是有跡可尋。比如190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1929年—1933年的二次世界大戰,二戰結束後,二戰動員體制巨大的産能過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導致了朝鮮戰爭。1960年危機導致越南戰爭,1987年危機導致海灣戰爭。2000年開始的新經濟泡沫破裂導致美國進入伊拉克和阿富汗。現在基本觀念不是左派的觀點,而是説金融危機有兩種説法。一種是説三年危機的解決不是説羅斯福新政,而恰恰是羅斯福新政惡化産生的結果而産生的矛盾,而正好打了一個仗。二戰是強制性的把過剩的生産能力消化掉,所以他們説戰爭是解決危機的方式,但是這個觀點在歷史上是處於左翼的觀點,是他們説資本主義解決不了危機,必須用戰爭手段解決危機。

    2009-06-20 17:47:28

  • 盧周來:

    弗裏曼也説過,只要國家不遭到大規模破壞,戰爭和衰退是不會並存的。軍費開支會刺激經濟發展,是二戰而不是新政結束了大蕭條。李楊翻譯了一本《通貨緊縮》的書,它講到每當經濟線出現簫條快於低谷時,就會出現一個拿著槍的美國大兵,槍指的地方就是經濟上升到一個巔峰的地方。所以説美國打一次仗,就出現這樣一個情況。

    我的最後結論是目前中國增加國防開支是必要的。謝謝!

    2009-06-20 17:48:43

  • 主持人 張平:

    謝謝盧教授的精彩講演,使得我們一下精神振奮。下面有請楊春學主任發言!

    2009-06-20 17:49:20

  • 楊春學:

    我想提出一個問題,1989年,福山提出一個觀點,自由市場制度與政治民主制度的結合是歷史的終結形態。今天的觀點不僅是福山的,大多數人都持這種看法。中國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創造經濟增長,但是怎麼到位,肯定和福山總結的有差別。差別在哪兒?大家為什麼對中國的經濟增長感興趣,實際處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人説崩潰論,還有人説通向強國之路的新模式,後面的模式當然是讚美的,但是西方的媒體對中國有一個總結,就是禁止自由加專制制度,但是中國學者不敢這樣説。

    我覺得對中國的模式應該是三個,中國由三個模式構成,一個是經濟模式,一個是政治模式,一個是社會模式。經濟模式中有基本經濟制度,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第二是要素市場的特殊制度性安排。現在勞動力市場相對比較自由,可以説是一種自由勞動市場。但是對土地來説,儘管有集體所有制的土地,但是政府對土地的強力控制,為什麼説強力控制而不説國有制,政府現在對集體所有,相當於國家所有、全民所有一樣,都是按照這種方式來處理的。另外還有金融市場,都是政府權利控制的。第三個方面是對外開放程度。

    2009-06-20 17:49:46

  • 楊春學:

    第二大方面,協調方式。中國的經濟是以市場作為基本的資源配置方式,政府干預為輔。政府干涉資源配置的基本方式,以特別的金融制度安排來控制信貸流向,政府直接投資。目標:讓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然後實現共同富裕。

    政治模式中,我們要討論政治決策的哪些特徵和機制推動了經濟增長奇跡的創造。我本人分為幾個方面,一個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主義,我們説改革開放以來,以經濟為中心來發展。再加上後來的三個有利。我個人理解,只要不捨棄一黨執政這樣一個最根本的支柱,所有能夠提高經濟增長力的方式就是改造。它能夠通過大規模的改造,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問題,包括今天也有學者提到了。但是它本身會存在很多問題。我們要改造一個城市,對舊城進行改造,以民主的方式改造,還是以強制的方式改造,效率肯定不一樣。

    第二方面,地方政府之間的經濟發展競爭。這也是屬於導致中國經濟為什麼出現增長的重要方面,因為它是與發展主義相對應。我們對政府官員的提拔考核指標有直接的內在聯繫,對於地方政府官員,千方百計發展地方經濟和他直接相關聯的。中央和地方之間的關係問題在中國的歷史上仍然是中心問題,我們改革樹立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我們化解了很多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矛盾。

    2009-06-20 17:51:49

  • 楊春學:

    第三大方面,以強制的方式開發和利用土地、礦産資源,以積累政府作為經濟主體之一的資本。剛才我們説地方政府成了經濟發展的主體,它對經濟進行投資,它的錢哪兒來的?

    第四方面,實現以增長化解矛盾的政策:這種政策不重視社會福利,但卻有利於民間資本積累。

    第五方面,經濟發展與政治民主的互動。有人説近30年,中國的增長奇跡並非是人民以自由為代價換來的,改革開放以後中國人民根本就沒有自由,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是經濟增長。我們説有公民自由、言論自由,我們的公民自由權利在不斷提高,儘管沒有達到西方國家的水準,但是我們在進步。再説説政治自由,我們在政治自由方面,儘管政府和官員的選拔是一種制度,但是我們能發揮一點,進行公示的時候,你幹了壞事老百姓投票你當不了。

    由此帶來對經濟增長的力量,我找不到妥善的語言,所以我個人認為是經濟增長率不可能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實現,這些都是從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的角度來講的。

    2009-06-20 17:53:35

  • 楊春學:

    下面是中國模式的社會行為層面。這方面我要討論的問題有幾個,個人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變化,個人利益與集團利益之間的關係變化,儒家文化是否是中國模式的價值基礎。中國的儒家文化是不是還活在我們的心裏面,我本人沒看到。現行中國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個方面,經濟子模式的問題,如何為走向共同富裕之路奠定基礎。儘管我們不能實現共同富裕,但是為將來真正走向共同富裕奠定基礎經濟。第二是如何解決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增長。因為環境問題中和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動力有關,這個東西比較要命。現在我國對政治模式的討論相當於討論經濟模式一樣,原來我們討論經濟模式要討論姓資姓社的問題,我們現在對政治的背景和所有的討論方式是一樣的。圍繞自由和平等的看法,一部分人認為,平等和自由是普世價值,我們的體制改革還是應該為滿足和實現普世價值而努力。另外一個觀點是,我們根本就不存在普世價值。我們中國有獨特的價值,是通過中國的民主制度實現的,我們要從實際當中總結。

    2009-06-20 17:56:12

  • 楊春學:

    我們能不能像鄧小平同志那樣很巧妙的就市場的問題來解決它,“普世價值”存在了,自由、平等是屬於普世價值。我們實現這個價值的方式是實實在在的來評價,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從理論深化它。

    第三,如何抑制貪婪的市場主義和日益嚴重的腐敗。

    小結。儘管中國模式只是一種過渡形態,我們討論的是改革過程中形成的基本制度。儘管中國模式存在一些傾向,為什麼它還是創造出經濟增長區。這只能證明改革開放以前的制度太糟糕了,而不是説我的制度怎麼完美。謝謝!

    2009-06-20 17:59:22

  • 張平:

    謝謝春學的講演,給我們做了思想體操,能夠在純的理論體系下奔跑。今天我作為主持人,感謝專家,也感謝諸位堅持到現在。我還想説兩句話,來做一個簡短的小結。

    2009-06-20 18:01:19

  • 張平:

    我是中午11點鐘才從中東飛回來,對比兩種轉型地區,深感中國的經濟彈性和在這麼多年的積累是非常有其積極含義的。今天聽了一下午的發言,我有很多感想。其中的一個重要感想還是講干預問題。我們討論這麼半天,我們反思了資本主義的市場萬能主義,同時也有很多人重新開始反思另一個問題,就是政府干預是不是也是萬能的,是不是也會陷入另一種誤區。今天,已經有很多的學者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因為現在面對危機,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無疑是中國多年的存量在面對危機時的直接反映,而且也是非常恰當的反映。但是這個東西可不可持續,什麼時候用完,怎麼算這個帳,確實值得討論。

    2009-06-20 18:02:09

  • 張平:

    我們的財政收入,原來我們説財政支出3%,但是以上半年的財政收支來看,我們怎麼算是3%,原來算收入增長10%,財政下降20%,但現在的結果是上半年收入下降10%,財政支出增長30%。以此作為基準,我們能看到的數據是今年的赤字會達到5%,甚至更高。我們的底子也大,還有持續的發債能力,但是這種債持續下去,如果不能激起市場的自然力量恢復,不能夠使經濟增長回到沒刺激時的正常增長,我們靠長期的刺激下來是越來越困難的。所以政府干預一直是我們進行趕超的重要問題,但是干預也會導致我們的增長模式難以轉變,影響我們的增長。

    這是我今天聽了很多人討論中一個重要方面。

    2009-06-20 18:03:19

  • 張平:

    第二,我們要討論的總結了三次週期也好,四次週期波動也好,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是每一次週期在低谷的時候,有一大批資産在支援著中國的經濟。比如1988年的農業部門衰退導致了1989年GDP下調。很快是南巡,再加上宏觀架構的分稅制改革、稅率改革等等一系列的變化,所以每次在面對危機的時候,我們除了使用政府的動員經濟能力均配有一個強大的改革資産。1998年加入WTO,啟動城市化,金融壞帳的貼帳,允許消費信貸等等因素,都能看到它對未來十年有重要改革資産。

    這次我們面對危機,採用了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但是我們也看到,中央在尋找新的改革資産,支援中國經濟能夠繼續向前。但是現在來看,難度還是比較大。比如稅收改革、資源稅改革,這個都提到了,但是還沒有完全做起來。所以這次走出危機不但有自然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再次創造出未來十年能長治久安的改革資産,這是我們共同要探討的。

    2009-06-20 18:04:39

  • 張平:

    第三,今天我最大的感受是我們在探討結構的時候,有了更廣泛的思維,不是過去的産業結構,不是比較狹窄的,而是有了廣泛的結構含義,包括我們探討的城鎮化,現在討論的其實是城鄉問題,內外的大平衡更為重要。這裡講到了很多國際政策,我覺得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小金當時做過一個統計,像美國順差90年,任何一個領導過世界的國家,沒有一個國家低於順差過50年。為什麼我們那麼強調工業,中國這麼多勞動力,不透過無疆界的製造産品進行擴張是很難吸收勞動力的,這一點很重要。只有累積到一定程度,才能夠走出一個好的服務業,發展吸收勞動力的模式,否則沒有足夠的積累,是很難做到的。

    所以這些都是我們能看到的。包括産業結構如何升級,這些都是廣泛的命題,包括要素分配,這些廣泛的命題並不是一定要給我們答案,甚至只要提出一個問題,而且它是合理的事情都是我們經濟學家進行理性思考的很重要的方面。所以我在這裡進行一個簡短的小結,以答謝大家對會議的支援。謝謝大家!

    2009-06-20 18:06:36

  • 中國網:

    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

    2009-06-20 18:07:53

圖片內容:

圖片大圖:

  • 會前現場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網做好直播準備

    中國網 王銳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主持本次會議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樹成致辭

    中國網 王銳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文魁致辭

    中國網 王銳

  •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郝如玉致辭

    中國網 王銳

  • 會議全景

    中國網 王銳

  •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林兆木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原所長張卓元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許憲春

    中國網 王銳

  • 國家發改委經濟所所長張燕生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駐中國首席代表艾文耕做主題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世界銀行中國局局長杜大偉發表演講

    中國網 王銳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連城主題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室主任張曉晶主題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胡乃武主題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社科院財貿研究所原所長楊聖明教授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社科院經研所研究院張曙光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田國強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資源管理學院院長李曉西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李文溥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沈坤榮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胡永剛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建偉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商務部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吳國華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分黨委書記沈越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核算與經濟增長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國防大學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盧周來發言

    中國網 王銳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當代西方經濟理論室主任楊春學發言

    中國網 王銳

文字實錄  正序 倒序 刷新

全文 列印 合併稱謂 顯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