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首頁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English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發佈會

   8月5日(週二)11:00—12:00在主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佈廳(1)舉行“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及體育展示標誌性音樂”發佈會。屆時,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主要負責人將出席發佈會。中國網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發佈會

活動描述

  • 8月5日(週二)11:00—12:00在主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佈廳(1)舉行“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及體育展示標誌性音樂”發佈會。屆時,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主要負責人將出席發佈會。中國網全程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孫偉德:

    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今天的發佈會。今天發佈會的主題是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及體育展示標誌音樂。先介紹一下今天請到的各位嘉賓。他們是:北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部長趙東鳴先生,副部長崔寧先生,頒獎儀式與體育展示總監蔣虎先生,同時請到了頒獎儀式音樂和體育展示主要創編人員,他們是作曲家譚盾先生、王和聲先生,還有專程從瑞典趕來參加發佈會的羅伯特·威爾斯先生。首先請趙東鳴部長介紹北京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及體育展示標誌音樂的有關情況。

    2008-08-05 11:02:19

  • 趙東鳴:

    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在這裡,我向各位介紹將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302場、殘奧會472場,共計774場頒獎儀式上將使用的頒獎儀式音樂,以及將在奧運會、殘奧會比賽現場播放的體育展示標誌音樂。同時,向各位簡要介紹中外三名著名作曲家創造這些音樂的過程。

    在幾分鐘前,我已經代表北京奧組委向譚盾先生、王和聲先生頒發了證書。羅伯特·威爾斯先生他風塵僕僕地直接趕到了會場,我們將在會後向他頒發證書,這個證書是奧組委授予他們的榮譽。

    2008-08-05 11:02:44

  • 趙東鳴:

    一、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由譚盾與王和聲共同創作完成

    根據奧運會頒獎程式要求和儀式音樂的慣例,頒獎儀式音樂會有四個部分組成。包括,標誌音樂、入場音樂、頒獎音樂和退場音樂。

    (一)標誌音樂

    在頒獎儀式開始前奏響,標誌頒獎儀式開始,標誌音樂在奧運會賽時將配合頒獎儀式片頭播放,現在創作的頒獎標誌音樂長度在25秒左右。特別要説明的是,這個作品非常有特點,非常有標誌性。譚盾先生以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編鐘的原聲和玉謦的聲音融合了交響樂的演奏形成的,而且形成了“金玉齊聲”、“金聲玉振”的宏大音樂效果。這個音樂的效果及優美的藝術創作與北京奧運會獎牌設計的理念一致。音樂唯美、時尚、完美地結合了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符合頒獎儀式的整體感覺。

    在這裡我想先請在座的記者朋友們欣賞一下單純用編鐘和玉謦演奏出的北京奧運會頒獎儀式標誌音樂。在發言後,還請大家完整地欣賞經過交響樂合成後的完整音樂。下面我們請音響師播放這25秒的“金聲玉振”的音樂。

    (播放音樂)

    2008-08-05 11:03:12

  • 趙東鳴:

    (二)入場音樂

    頒獎儀式開始後,獲獎運動員入場後奏響。入場音樂是由王和聲創作的,此版入場音樂採用交響管樂配器,節奏鮮明,極具感染力,給人以歡快、激奮的感覺。

    (三)頒獎音樂

    頒獎音樂在頒獎的過程中播放,譚盾先生完美地結合了古今音樂和民族元素,融合了編鐘與玉謦的激越之聲與“茉莉花”曲調。圓滿地營造了運動員接受加冕時莊嚴、隆重和神聖的氛圍,音樂氣勢恢宏、舒展大方,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特點。

    (四)退場音樂

    頒獎儀式結束後,在運動員退場的過程中播放。譚盾創作的退場音樂曲調歡快、輕鬆,節奏明快,做到了民族性、包容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統一,是音樂藝術與體育元素相融合的佳作。

    2008-08-05 11:04:31

  • 趙東鳴:

    在作曲家譚盾的指揮下,頒獎儀式音樂由中國愛樂樂團與石頭音色樂團共同演奏錄製完成。王和聲創作的頒獎儀式運動員入場音樂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演奏錄製完成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對頒獎音樂的創作和錄製高度重視,今天他們的團長也參加了新聞發佈會。

    二、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體育展示標誌音樂由瑞典音樂家羅伯特·威爾斯與譚盾合作創作完成

    2008-08-05 11:05:11

  • 趙東鳴:

    體育展示展示音樂是指向現場和電視觀眾展示體育的方式,它通過現場的播報員、解説員、音樂、現場大螢幕、計分屏,各類表演,以及燈光組成的將賽場包裝方式類似于舞臺的表現形式,被國家奧委會技術手冊稱為“奧運的臉面和形象”。體育展示標誌音樂將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比賽現場,如比賽開始前大螢幕的宣傳片、運動員上場、比賽轉場,以及運動員下場等很多環節播放。標誌音樂長度45秒,我們將配合北京奧運會體育展示宣傳片播放。同時,還有長度為3分20秒的一段長版音樂,在某些場館的運動員上場或下場等環節中播放。

    2008-08-05 11:06:29

  • 趙東鳴:

    北京2008奧運會殘奧會體育展示標誌音樂,作品既有國際化特徵,又有中國民族特色,由瑞典作曲家羅伯特先生與譚盾共同創作完成,以羅伯特先生的音樂旋律為基礎,由譚盾先生根據頒獎儀式音樂風格進行相應修改,並加入中國元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羅伯特先生對於北京奧運會表現巨大的支援和熱情。同時,他的支援也得到了瑞典國大使的支援。羅伯特先生最初提交的作品是委託瑞典國駐華大使館公使先生親自送到北京奧組委,並且向我們熱情的介紹了羅伯特先生以及瑞典國對北京奧運會的祝福和支援。此後在近一年的時間裏,羅伯特先生多次修改音樂作品,並專程到北京與奧組委有關方面共同研究,也積極與著名作曲家譚盾先生合作,形成現在的優秀作品。在這個過程中,包括旅瑞歌唱家蔡大生和著名導演王冰先生不辭辛勞,互相溝通協調,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想,應羅伯特先生的要求,在這裡也播放一段瑞典人民對北京奧運會支援的錄影。

    (播放錄影)

    2008-08-05 11:08:24

  • 趙東鳴:

    三、音樂徵集工作基本情況

    北京2008年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和體育展示標誌音樂的徵集評選工作作為第四屆北京2008奧運歌曲徵集評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海內外著名音樂創作者的高度關注。徵集工作採取定向徵集與社會公開徵集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通過廣泛、深入地動員著名音樂人參與創作,並積極提供專業知識,加強同創作者的直接溝通等方式,徵集到符合標準的作品共21部。

    為做好北京2008年奧運會頒獎儀式及體育展示標誌音樂的評選工作,組織成立了專家評委會,由奧林匹克體育專家、著名音樂人士、宣傳媒體界人士以及奧組委相關領導組成。音樂最終經過奧組委領導的審定。

    最後,感謝大家對奧運會、殘奧會頒獎儀式音樂及體育展示標誌音樂發的關注。謝謝記者朋友。

    在大家提問前,把我們音樂的主要部分再播放一下。

    (播放體育展示標誌音樂)

    2008-08-05 11:09:51

  • 趙東鳴:

    這一段播放的是體育展示的標誌音樂,由羅伯特先生和譚盾先生共同創作。

    (播放頒獎音樂)

    (播放入場音樂)

    2008-08-05 11:11:23

  • 趙東鳴:

    入場音樂、頒獎音樂和退場音樂都有一個特點,因為每一個比賽項目的運動員上場頒獎的距離不同,所以音樂可以隨時切斷,這也是對創作者的一個要求。有的比賽項目,運動員從準備區到頒獎臺距離很近,有的人數較多距離很遠,音樂可能隨時切斷,進行下一個環節轉換的可能。因為音樂會有不同的迴圈,我們就放了一部分,再把譚盾先生的退場音樂放一部分。

    (播放退場音樂)

    2008-08-05 11:12:01

  • 趙東鳴:

    請記者朋友在觀看每一場比賽現場欣賞整體音樂。伴隨著音樂、伴隨著頒獎,我們來分享奧運帶來的歡樂。謝謝大家!

    2008-08-05 11:12:46

  • 孫偉德:

    下面請大家提問。

    2008-08-05 11:13:13

  • 北京廣播電臺記者:

    譚盾先生,你怎麼想到用曾侯乙編鐘和玉謦搭配表現你的想法?曾侯乙是國寶,在你敲打它時是什麼樣的感覺?沒有什麼問題吧?

    2008-08-05 11:13:37

  • 譚盾:

    這一次中國人民獻給世界最好的禮物就是“金聲玉振”,是通過音樂來實現的。第二個就是“金玉良緣”,是通過冠軍獎牌完成的。這兩個方面無論是從音樂還是冠軍獎牌來説,都是中國人民給世界人民最好的奧運禮物。為什麼這樣説呢?我覺得,從24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的音樂原件聲音,正好代表了傳統中國文化的哲學根基,那就是所謂“金聲玉振”,這是中國協和理論融合哲學經典的一個根源。通過曾侯乙編鐘,把過去的協和、融合、平衡的理念跟當代的玉謦,也就是2008年我們完成的100多件玉制的音樂,用1000多年前的音樂,用2008年現做的一套全部是用玉謦演奏的聲音,聲音就是遠古的金和2008年的玉,正好體現了“金聲玉振”中國最傳統的協和、融合、共存、共振的理念,也代表了中國哲學基礎的中國精深文化的最好的一方面。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做?我自己在想。這次創作音樂特別難的是為冠軍創作音樂,我們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音樂,為自己特別崇拜的英雄做音樂。我在想如果能夠找到中國精神文化的源頭該有多好?冠軍是如何形成的?就是他們思想和精神的平衡,身體的平衡,達到極致的狀態才可以得到冠軍的稱號。得到了冠軍以後,就是所謂的後冠軍文化現象。他們帶來回饋于社會的東西是什麼呢?我覺得還是社會的平衡、精神的平衡。我想用中國最傳統的理念,就是“金聲玉振”,再用中國最古老的編鐘和中國最新的玉謦,這兩套樂器相隔2000多年,奏出中國人民的心聲,就是對世界冠軍的禮物。

    因為2400多年前的編鐘是不能被敲的,但是大概在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的時候,江澤民主席特批了我們敲了一次,當時我記得湖北博物館,後來我們把這個最寶貴的資料存在了電腦裏面,也放進了聲像博物館。我們這次是從湖北聲像博物館把這個很寶貴的資料調出來再使用一次。

    2008-08-05 11:14:28

  • 趙東鳴:

    譚盾先生剛才的介紹非常重要。這一次我們並沒有提出要求用文物重新演奏一次,因為我們對文物的保護是非常重視的,而是譚盾先生用了他在當時演奏過的錄音的聲音。但是,這也可以算是千年等一回的聲音,和我們百年奧運正好又契合上了,我覺得非常有歷史性。

    2008-08-05 11:15:14

  • 譚盾:

    2008年設計的玉謦,主要是用安徽的靈璧和湖北的荊州採集的玉石,在湖北博物館技術總監的協助下,我用12平均力重新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支玉謦滾石樂團。這個樂團是專門為奧運會頒獎而設計製造的。但我覺得好玩就在於此,我們用2008年奧運的這一套專門為頒獎設計的玉謦,跟2400年前的原件編鐘的聲音結合起來,這真是“金玉良緣”。

    2008-08-05 11:16:20

  • 北京日報記者:

    我發現譚盾先生好象對“茉莉花”這個旋律情有獨鍾,在幾段音樂中都有採用。我想知道“茉莉花”是怎麼進入您的創作思路的?在創作過程中是很順暢還是也遇到了一些瓶頸?

    2008-08-05 11:16:40

  • 譚盾:

    我們一定要找到一個具有中國符號、中國民間特色、中國人精神傳統體現的一種音樂的符號,群策群力經過領導們和群眾們的大量的徵集,他們認為“茉莉花”是最好的代表。從香港到奧運申奧片,“茉莉花”這個旋律應該已經是一個符號了。最後大家決定還是通過“茉莉花”的音樂元素來呈現中國音樂的符號。在頒獎音樂裏面,最開場,當運動員最為輝煌的那一刻時,是用了“茉莉花”的原形,立刻就轉為榮耀、高貴、禮儀的狀態,就進入了“金聲玉振”的狀態。

    2008-08-05 11:17:11

  • 外國媒體記者:

    這個問題不是直接和剛剛提到的音樂相關的。為了北京奧運會,已經創作了很多的音樂。這跟其他的奧運會相比如何?他們為了北京奧運會所創造的新的音樂你們覺得如何?

    2008-08-05 11:18:33

  • 趙東鳴:

    北京奧運會在籌辦過程中創作了很多音樂。我特別要介紹説明的是,奧運會籌辦過程,中國的音樂詞曲作者們和廣大的音樂愛好者對奧運會非常地支援,而且樂於參與、樂於奉獻,很多是發自他們內心,他們來主動參與創作的。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包括北京奧組委,我們開展了一個音樂歌曲徵集的活動,這就有了一個蒐集作品的平臺,評選作品的機制和方式。經過幾年的創作,我們非常感動的是收到了9萬多首歌詞,4千多首音樂作品。專業作品達到1000多首。我們非常感動,每一次音樂作品送到了徵集歌曲辦公室以後,歌曲辦公室專門組織專家們進行評審,每一屆活動又評選出一批優秀的作品。在這幾年籌辦過程中,這些作品在群眾中傳唱,在電臺、電視臺、網路中也在不斷的播放。它發揮了很好的宣傳奧運、鼓舞、籌備奧運的作用。同時,也表達了廣大群眾和音樂人對於奧運的感情。當然,到現在我們依然可以説,在很多播放音樂的地方,都能夠聽到奧運的歌聲。我們經常有一句話叫“唱響奧運”,用歌聲為奧運會加油。在奧運會期間,我們相信在很多的比賽場館,在很多奧運的活動的區域,以及包括在開閉幕式上,都會聽到很多奧運的歌曲。歌曲表達著心聲,表達著對奧運的熱情和藝術。

    2008-08-05 11:19:13

  • 北京晚報記者:

    請問羅伯特·威爾斯先生一個問題。您作為一個國外著名的作曲家,您如何看待這次和中國音樂家的合作,以及如何看待北京奧運會?看待這次盛大的儀式?謝謝。

    2008-08-05 11:19:43

  • 羅伯特·威爾斯:

    首先我感到非常榮幸,在這裡我不僅代表我自己,我也代表了瑞典。我與北京的故事是從1998年開始,我在中國開展了作曲,我感到非常重要,我從外面帶來了西方的元素。我當然不會忘記中國民族音樂的重要性,我感到非常高興,有了譚盾先生的協助,對我來講是一個很棒的旅程。在8月20日的時候,我們會聽到這些樂曲。我知道在很長的時間裏有很多人都在作曲,我感到非常榮幸,我感激中國人民和組織人員。我覺得最為重要的,不僅是音樂,而是這個非常重要的活動結合了中國的特性。

    2008-08-05 11:20:14

  • 海峽之聲記者:

    請問王和聲先生,您在進場音樂的創作中結合了哪些軍樂的元素?這次奧運會的音樂和您以前創作的軍樂有什麼不同?另外一個問題,頒獎音樂令我特別感動,我想請教譚盾先生,您想在頒獎音樂中表達一個什麼情緒?有什麼樣的內涵?

    2008-08-05 11:21:12

  • 王和聲:

    在世界範圍內軍樂和管樂在儀式音樂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進行曲方面起到了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是一個管樂藝術家,能夠接受這個任務我是非常榮幸的。首先,進行曲是朝氣蓬勃的,但是進入新世紀了,我感覺它和原來是有區別的。首先,它是有世界性的語言的。不光是中國的運動員,各國的運動員,要讓他們好走、好唱、好記。主旋律和中段的音樂都是符合了世界需要的元素和語言,溫柔和朝氣蓬勃雄壯有力相繼。我適當引用了一些民族的因素,這就是突破,在進行曲裏面巧妙的把中西的結合融合進來了,這在原來的進行曲裏面並不多見,我很重視這一段音樂的描寫。我有一種傳承性,香港、澳門回歸都是我創作的。我把這一次的創作也看成是我人生裏面為軍樂人爭光、為管樂人爭光的非常幸福的事情。謝謝你的提問。

    2008-08-05 11:22:37

  • 譚盾:

    我創作頒獎音樂的時候一直在想。一個冠軍的形成,從他思想的平衡,一直到身體的平衡,要經過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訓練,多少個家庭、多少個國家,多少錢,多少人的愛去形成一個通向冠軍的道路。所以,在那一瞬間,我覺得音樂一定要奏出高貴、愛、尊敬——中國人民的尊敬,最後,頒獎音樂一定要有一種非常榮耀而輝煌的感覺,因為我覺得是全世界人民的認可,也是全世界人民在那一瞬間在分享這個歷史的時刻。但是更加重要的是,因為這是在北京,我希望通過頒獎音樂,每一次至少6000塊金牌,6000次播放的過程中,我要讓所有的觀眾覺得這裡是“水火交融、金聲玉振”的故鄉,這裡呈現的是融合、協和的精神文化的基礎。這一點確實是中國人民給全世界的禮物,這個精神的文化,特別是“金聲玉振”的文化,如果能夠成為中國精神文化平臺的話,也許通過奧運的契機,能夠把中國真正的這一塊世界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舞臺打造成一個比較長遠的穩固的協和的舞臺。這就是我們一直想在頒獎音樂的創作中隱藏的、灌注的中國精神文化的特徵。在此我也特別感謝蔣虎先生、趙部長,這些首長們和製作部門給了我很多的支援,因為他們給我的資料,收藏和蒐集了幾乎奧運會所有頒獎音樂的模式和情緒。我們在功能上面保證一致,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注重中國精神文化和中國民族文化的特質,讓人們聽到高貴、溫暖、充滿了愛的音樂,覺得他只是在中國,不是在其他的地方。

    2008-08-05 11:23:08

  • 中央電視臺記者:

    首先表示一下,剛剛聽了三位作曲家的音樂,都感覺非常美,非常棒。我們都知道藝術家的創作是需要靈感的。我想知道三位作曲家當時在創作的時候,哪怕是一剎那或者是一瞬間的靈感來自於哪兒?

    2008-08-05 11:25:45

  • 羅伯特·威爾斯:

    五個奧運的環是無聲的,我們要把它用音樂表達出來,但還是中國傳統的音樂。怎麼樣做讓人們一聽到就覺得這是奧運會。另外我們也形容四種不同的方面,有精神在裏面,有了譚盾先生的協助,這就有了中國音。應該要讓人們聽到以後,他們有一個非常正面的效果,這象徵了奧運會的五環和友誼,而且讓人們記得的是他在中國,這是我的靈感。

    2008-08-05 11:26:45

  • 王和聲:

    我的靈感來自於我在執行任務中的國家榮譽感。因為體育運動員獲得了榮譽,升起了國旗,他是在樂團的伴奏下升起的,所以這種感情是無法替代的。國家的榮譽和軍樂人的感覺不一樣,在運動員入場的時候,我的感覺不用太多的語言介紹,是從心裏面發出來的。國家榮譽和民族自豪感帶給我長期的積澱,我感覺這個音樂我寫得還是比較順暢,我自己比較滿意。

    2008-08-05 11:27:22

  • 譚盾:

    你們都知道我娶了一個上海老婆,所以我常常在上海。有一次我在上海的豫園喝茶,我一直在構思頒獎音樂是什麼東西。蔣虎把我歷屆所有的東西都找來,我的壓力也很大。這個頒獎是中國人民的一份厚禮,也是國際奧組委的一份厚禮,這個厚禮要從作曲家的筆下體現,我覺得這個壓力很大,所以我跟蔣虎、趙部長切磋,他們把所有的資料給我。我跟老婆説,我們還是去豫園喝茶吧,在豫園喝茶的時候,我發現豫園那麼古老的廟有一塊匾,這個匾上面寫著“金聲玉振”。我當時想這也不是音樂廳,怎麼會有“金聲玉振”呢?我趕緊回去尋找“金聲玉振”的來源,我最開始以為是音樂的名詞,其實,我在尋找“金聲玉振”的出處時才發現“金聲玉振”是中華民族在水火交融的協和裏面提出之前,在2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祖先們已經提出了“金聲玉振”,世界未來最終協和之最。我發現“金聲玉振”特別適合23世紀、22世紀。當今這樣一個世界,經濟、政治、文化這麼交融的一個年代,我們精神文化的基礎在哪?哲學的基礎在哪?我發現21世紀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到來,政治經濟交流的到來,在中國2000多年前的基礎的精神文化和基礎的哲學體系裏面已經體現了這個世界未來的一種融合和協和。無論是中國的禪宗文化還是老子、孟子、孔子,我覺得中國傳統文化有一種融合、開闊和永恒的價值。奧運來到中國,政治家來到中國、藝術家來到中國、經濟家來到中國,這不是偶然的,不是因為這裡的物質,不是因為這裡的市場,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吸引力和傳統文化對於未來的價值。謝謝。

    2008-08-05 11:28:00

  • 趙東鳴:

    我給譚盾先生稍微補充一下。“金聲玉振”提出以後,稍考證一下我們議論過,它的出處我們可以在孔廟裏面看到,在孔廟入口處一個一個經典的牌樓裏面,非常重要的有一處就寫著“金聲玉振”,已經給我們預留了今天的聲音。

    2008-08-05 11:29:46

  • 孫偉德:

    由於時間的關係,今天的發佈會到此結束。明天上午11點,將在這裡舉行有關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發佈會,歡迎大家參加。最後感謝各位嘉賓的參加,謝謝大家。

    2008-08-05 11:30:27

圖片內容:

數據地址:

相關新聞:

1   2     lastpage


文字實錄 全文 [列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