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工委召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第四次新聞發佈會

   11月7日下午3時,在國防科工委新聞發佈廳(海澱區阜成路8號航太演示樓4層),將召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第四次新聞發佈會,歡迎各媒體記者參加。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實錄 圖片實錄 返回直播

直播摘要

圖片實錄 更多

相關新聞

相關專題

相關站點

活動標題

  • 國防科工委召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第四次新聞發佈會

活動描述

  • 11月7日下午3時,在國防科工委新聞發佈廳(海澱區阜成路8號航太演示樓4層),將召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第四次新聞發佈會,歡迎各媒體記者參加。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丁傑盔:

    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

    2007-11-07 15:00:19

  • 丁傑盔:

    歡迎大家參加國防科工委新聞發佈會。今天我們新聞發佈會很高興請到了國家航太局發言人和三位專家,下面我來介紹一下:中國國家航太局發言人李國平先生;繞月探測工程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孫輝先先生;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建亮先生;繞月探測工程地面應用系統副總設計師呂昌先生。

    2007-11-07 15:00:52

  • 丁傑盔:

    今天新聞發佈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我國繞月探測工程首次飛行任務的最新情況,並就大家感興趣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下面有請國家航太局發言人李國平先生。

    2007-11-07 15:01:55

  • 李國平:

    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很高興再次與大家見面。今天我將與幾位專家一起,向大家通報嫦娥一號衛星的最新進展情況。

    2007-11-07 15:02:33

  • 李國平:

    北京時間2007年11月6日11時21分,衛星成功實施了第2次近月制動,進入週期為3.5小時的月球橢圓軌道,將遠月點降低到1716公里。

    2007-11-07 15:04:22

  • 李國平:

    11月7日8時34分,嫦娥一號衛星順利完成第3次近月制動,成功進入經過月球南北兩極,軌道週期127分鐘的圓軌道。

    2007-11-07 15:04:46

  • 李國平:

    通過3次制動,嫦娥一號相對月球的速度共減小約848米每秒,從近月點高度212公里、遠月點高度8617公里的橢圓軌道調整為軌道高度約為200公里的圓形軌道。

    2007-11-07 15:05:25

  • 李國平:

    至此,嫦娥一號衛星從10月24日成功發射以來,經過326個小時的飛行,順利實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軌道修正、3次近月制動共8次變軌,經歷調相軌道、地月轉移軌道、月球捕獲軌道3個階段,總飛行距離約180萬公里,最終成功進入環月工作軌道。

    衛星在環月工作軌道上將運作1年時間,完成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特定物質類型及分佈、月壤特性和地月空間環境四項科學探測任務。

    2007-11-07 15:05:54

  • 李國平:

    衛星在環月工作軌道上將運作一年時間,完成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特定物質類型及分佈、月壤特性和地月空間環境四項科學探測任務。

    下一步,衛星將修正軌道偏差,在軌進行設備測試。預計11月下旬,衛星將由巡航姿態轉入對月定向工作姿態,傳回第一段語音數據,打開全部探測儀器進行科學探測。隨後,將根據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探測數據,按照四個科學目標的要求進行分析處理,並製作第一張月球圖片。

    2007-11-07 15:06:53

  • 李國平:

    根據衛星的工作軌道和月球的自傳週期,CCD立體相機在一個月內可以對全月球表面覆蓋一遍;微波探測儀可以覆蓋兩遍,干涉成像光譜儀需兩個月覆蓋一遍。到2008年1月中旬,星上所有對月探測儀器都將覆蓋全月球一遍。根據衛星的設計壽命,衛星將在工作軌道上開展一年的探測活動。

    自10月24日長三甲火箭將衛星送入太空開始,到今天衛星進入工作軌道,圓滿完成了嫦娥一號衛星發射實施階段的工作,實現了準時發射,準確入軌,精密測控,精確變軌,成功繞月。

    2007-11-07 15:07:48

  • 李國平: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和全國各部門的大力支援下,繞月探測工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特別是在衛星成功實現繞月之後,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曾培炎副總理向工程研製隊伍發來賀信,祝賀繞月探測工程成功實現繞月,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並勉勵研製隊伍再接再厲,高品質、高標準、高效率地完成繞月探測工程任務。工程研製隊伍正在認真學習領會中央領導指示精神,全力抓好工程後續工作,確保工程取得圓滿成功。

    2007-11-07 15:10:56

  • 李國平:

    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國家航太局向關心和支援繞月探測工程的各級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向為繞月探測工程任務提供測控支援的歐洲空間局、庫魯站、新諾舍站、瑪斯帕拉馬斯站、聖地亞哥站的科學家和全體工作人員表示感謝。

    同時,也向一直以來積極報道中國繞月探測工程的中外媒體表示感謝。

    謝謝你們。下面我和幾位專家願意回答大家的問題。

    2007-11-07 15:11:48

  • 丁傑盔:

    謝謝李國平先生。接下來是記者提問時間。請提問的記者先介紹一下所在媒體的名稱。為了便於更多的媒體獲得提問機會,請每位提問記者每次只提一個問題。

    2007-11-07 15:13:23

  • 中央電視臺記者:

    在大約7個小時之前,嫦娥一號衛星進入了兩個小時零七分鐘圓形圍繞月球一週的軌道,這個軌道也是嫦娥一號衛星今後一年工作的軌道。今天上午8點24分的近月制動,是否可以標誌著本次飛行任務成功呢?

    2007-11-07 15:15:34

  • 李國平:

    發射嫦娥一號衛星,我們有多項工程目標和科學目標,自從10月24日衛星成功發射到今天進入環月工作軌道,證明我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地月轉移軌道設計,遠距離測控與通信,衛星制導與導航等技術。在衛星高可靠發射和運載火箭可靠性增長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為後續工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説,本次繞月探測工程已實現階段性目標。

    2007-11-07 15:17:27

  • 李國平:

    衛星到達工作軌道只是完成了整個工程的部分任務,後面的任務仍舊很艱巨,衛星還要進行姿態調整,按照科學目標進行科學探測和數據處理,還要經歷月蝕等惡劣條件的考驗,特別是衛星還有一年的工作壽命。

    2007-11-07 15:18:05

  • 李國平:

    因此,我們的專家仍舊要按照“嚴、慎、細、實”的工作要求,精心管理,確保衛星正常運作,並對探測數據進行研究,以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謝謝。

    2007-11-07 15:18:43

  • 科技日報記者:

    現在嫦娥一號衛星已經進入軌道了,馬上要開始科學探測。想請專家介紹一下,衛星載荷中主要有哪些創新點?第一張圖片什麼時候能傳回來,能不能介紹拍攝和傳回來的過程?

    2007-11-07 15:19:10

  • 孫輝先:

    這次嫦娥一號衛星有效載荷,也就是探測儀器,是根據我們這次嫦娥一號的科學目標而重新設計和研製的。由於是新研製的,所以也有不少創新之處。比如説,我們的立體相機是用一台相機完成了通常情況下需要兩台或者三台相機來做的工作,它能夠同時獲得三個不同視角的三幅二維的圖像,通過反演可以獲得月表的三維立體圖。

    2007-11-07 15:21:20

  • 孫輝先:

    干涉式成像光譜議也是第一次在空間應用,它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這樣一些特點。我們使用的鐳射高度計也是第一次在空間應用,鐳射高度計主要的部件包括主要的元器件都是這一次通過國內許多單位合作而研製成的,比如説鐳射二極體、用於檢測鐳射的雪崩二極體、鐳射器。

    2007-11-07 15:23:06

  • 孫輝先:

    這次準備用來探測月壤厚度分佈情況的微波探測儀這在國際上也是第一次在月球探測中進行嘗試的。我們用來探測月表不同元素的兩台設備,也就是伽瑪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都是用了一種新的感測器,它具有能量解析度高,或者説靈敏度高的特點。

    2007-11-07 15:26:58

  • 孫輝先:

    談到月球的圖片,根據現在的情況,估計本月下旬探測儀器可以逐步進行展開和探測工作。照片的攝取是要根據軌道的情況,根據月球表面光照的條件,根據月球和我們地球站通訊的情況來決定。

    2007-11-07 15:27:14

  • 孫輝先:

    所有的探測儀器在軌期間都需要有一個測試和調整的過程,所以目前很難給出一張準確的時間表。但是根據現在的情況估計,本月下旬我們有望獲得第一批的月球表面圖像數據。謝謝。

    2007-11-07 15:27:34

  • 美聯社記者:

    今天《中國日報》登載了一則消息,中國預計將在2020年的時候發射第一個空間站,是不是能夠給我們提供一些具體的資訊,比如説空間站裏將會有多少個人,會搭載一些什麼樣的設備?這個問題請李國平先生回答。

    2007-11-07 15:27:47

  • 李國平:

    根據我們國家發佈的《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以及今年5月10日國務院提出的《航太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我們在近期還要繼續開展載人航太和月球探測的後續工程研究。從目前國家發佈的各種規劃裏,我們還沒有明確提出要開展空間站的研製。謝謝。

    2007-11-07 15:29:24

  • 新華網記者:

    請問呂總設計師,地面應用系統在此次繞月探測工程中主要承擔哪些任務?我代表新華網網友,問孫輝先總設計師一個問題,這次嫦娥一號衛星繞月探測活動,會不會拍攝到美國當年探月者的腳印?

    2007-11-07 15:30:30

  • 呂昌:

    地面應用系統是工程五大系統之一,任務有主要三個方面:第一,對衛星的有效載荷,也就是科學探測儀器進行在軌管理。第二,接收衛星探測的所有科學數據。第三,組織科學家進行數據的處理解譯。最終實現我們剛才講的四項目標。謝謝。

    2007-11-07 15:35:10

  • 孫輝先:

    我來回答剛才提出很有興趣的問題。在月球軌道上能夠看清月面什麼樣的大小東西取決於相機的相源解析度,如果要看清一個腳印,假如腳印的尺寸是長30公分、寬10公分的話,要看清這個腳印像元的解析度應該是在釐米量級。目前,嫦娥一號衛星上的相機包括過去國際上對月球的探測和最近、將來其他一些探月項目的相機都沒有這麼高的解析度。所以,可以肯定的説,通過在月球探測上看清腳印目前不會(實現的)。

    2007-11-07 15:35:42

  • 科學日報記者:

    今天嫦娥一號衛星完成了第三次近月制動,為什麼不能只進行一次制動就進入工作軌道。另外,第三次制動有什麼風險?

    2007-11-07 15:52:36

  • 周建亮:

    我來回答這樣的問題,從理論上講,一次制動到位建立最終的軌道是完全行的通的,但是我們通常不採用這樣的方案。因為這需要更長的開機時間,更多的燃料消耗。一句話,這樣的做法不經濟。採取“少吃多餐”一次少控一點點的做法,是一種節省燃料的做法,當然控制的次數不能太多,控制次數太多增加了其他的消耗,同時也增加了控制的風險。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的基礎上,我們採取了三次制動到位的策略。

    2007-11-07 15:53:29

  • 周建亮:

    對你第二個問題,每一次控制都會有風險,這是每一個航太人都應該具備的意識。即使這個問題只有1%發生的可能,我們也要做好百分之百的準備,我們寧可做好準備,備而不用,事先要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到位。

    2007-11-07 15:53:58

  • 周建亮:

    這次,對嫦娥一號衛星我們設計了一套叫做《有預案故障對策實施方案》,針對衛星可能出現的84種故障,我們提出了148種對策,是厚厚的兩大本《實施方案》。

    像今天上午實施的第三次近月制動,我們就有19個故障對策。比如説發動機不能按時開機,不能按時關機,發動機的推力不足,或者調整不到位等等,我們都有對策,都可以進行故障處置。

    2007-11-07 15:54:41

  • 周建亮:

    在第一次近月制動中,我最擔心的是發動機不能正常開機,因為這次軌道控制非常重要。這次控制失效衛星會飛離月球,導致這次任務的失敗,因此要採種各種措施確保正常開機。即使衛星的大發動機不能正常工作,我們用小發動機也要把衛星送入月球的軌道。

    2007-11-07 15:55:24

  • 周建亮:

    今天的第三次近月制動控制有所不同,我最擔心的是發動機不能按時關機。因為在預定的關機時刻之後,如果1.5分鐘之內還不能使得發動機關機,由於衛星的速度降得很大,衛星在飛行半圈之後將會撞擊到月面。所以留給我們處置的時間是非常的緊張。

    到目前為止,我們成功的實施了八次大軌道控制,一個對策也沒有派上用場,我們做了很多的無用功,但是我們很高興,這應該是我們每個搞故障對策的人應該具有的心態和心懷,因為任務的成功就是我們的成功。

    2007-11-07 15:55:54

  • 經濟參考報記者:

    目前航太事業發展全社會都很關注,很多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積極希望參與航太事業。我想問發言人,對此持什麼態度?第二,探月工程之後,後續任務當中如何吸引更多的企業參與?

    2007-11-07 15:56:46

  • 李國平:

    中國航太事業從1956年創建以來到現在已經走過了51個春秋,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太”為標誌的輝煌的成就。今天,我們繞月探測工程也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總結過去,我們認為,中國社會制度的優越性以及全國的大協作,是中國航太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經驗。

    2007-11-07 15:57:36

  • 李國平: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涌現了一批實力強大的非公有制企業,比如説剛才提到的民營企業,或者私營企業。他們的出現成為促進社會主義社會生産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2007-11-07 15:58:10

  • 李國平:

    隨著中國航太活動不斷的擴展,我們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進入航太科技的建設領域,特別要鼓勵非公有制企業通過“産、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參與航太科技活動。同時我們還積極鼓勵社會資金進入航太科研、生産和商貿領域。

    2007-11-07 15:58:35

  • 李國平:

    當然,參與航太科技工業的個人企業,包括非公有制企業應當具備相應的條件,特別是具有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

    2007-11-07 15:59:13

  • 李國平:

    關於月球探測二期、三期工程,我想工作量和技術難度會比現在更難,我們想充分的運用全國的技術優勢,對二期工程部分項目計劃採取招投標的方式,在全社會範圍內優選有能力的單位,包括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企事業單位以及非公有制企業,承擔相關的研製任務。

    2007-11-07 15:59:49

  • 美聯社電視臺記者:

    如果中國目前沒有建設航太站的計劃,你們將來是否希望參加國際航太站?

    2007-11-07 16:00:27

  • 李國平:

    目前由16個國家共同組建建成的國際空間站,給在太空進行各種空間實驗提供了便利條件,中國的科學家非常願意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的實驗工作。中國國家航太局支援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發展的原則基礎上,參與現在國際空間站的相關活動。謝謝。

    2007-11-07 16:01:06

  • 香港文匯報記者:

    請問發言人,之前有關部門曾經表示,嫦娥一號衛星探月所得到的數據將製造成月球儀,並且很有可能在市場上發售。這個月球儀是否會銷售到香港、台灣、澳門以及海外地區?

    2007-11-07 16:02:04

  • 李國平:

    這個記者問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為了讓更多的社會各界人士了解探月衛星的活動,特別是了解到月球,我們希望通過我們這次探月活動能夠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探索,對科學的熱愛。我們的專家也在考慮利用探月的成果向社會做些科普和宣傳。

    2007-11-07 16:02:34

  • 記者:

    在未來一年的探測工作中,衛星會面臨哪些主要的風險和挑戰?

    2007-11-07 16:03:05

  • 孫輝先:

    我想從現在開始,衛星還會面臨四個方面的難點或者説是風險。第一,衛星的姿態控制。因為在正常探測時,衛星的大部分探測儀器需要對準月面,衛星的太陽帆板要對準太陽,衛星的數傳天線要對準地球,這種技術在以前的繞地衛星飛行器當中還沒有使用過。

    2007-11-07 16:03:27

  • 孫輝先:

    第二個難點是遠距離的通訊,由於地月之間的距離是接近40萬公里,從這麼遠的地方完成通訊,涉及到衛星上的天線要對準地球,衛星上的放大器要有足夠的功率,地面接收站要有足夠大直徑的天線。這些技術都是這次新遇到的,有一定的難度。

    2007-11-07 16:03:50

  • 孫輝先:

    第三個難點,探測儀器。剛才我提到,這些探測儀器都是根據這次科學目標而新研製的。它在後續的工作中是否能夠正常的工作要面臨考驗。

    2007-11-07 16:04:20

  • 孫輝先:

    第四個難點,這次設計的探測任務是工作一年,這一年的工作當中對於衛星和上面各種儀器設備的可靠性也是一個考驗。謝謝。

    2007-11-07 16:04:38

  • 丁傑盔:

    最後兩個問題。

    2007-11-07 16:04:56

  • 國防科技工業雜誌記者:

    我想問一個問題,希望周建亮總工程師回答。剛才發言人談到社會大協作是航太事業成功的基本經驗,這次據我了解,這已經作為一項原則寫進了《繞月探測工程整體規劃》中,周總在飛控中心工作,能否結合工作單位的情況和您所了解的情況來談一談。

    2007-11-07 16:05:31

  • 周建亮:

    北京航太飛行控制中心,是繞月探測工程的指揮調度中心、飛行控制中心、分析計劃中心、數據處理中心和資訊交換中心。北京飛控中心屬於嫦娥一號工程測控系統的一部分,測控系統北京中心和各大系統都有介面,為其他各大系統提供服務,所以一定要體現團結協作的精神。

    2007-11-07 16:06:04

  • 周建亮:

    在測控系統內部,我們到目前為止在還不到14天任務之中,我們要組織國內的不少測控站,海上有兩條測量船,還有中科院的VLBI測軌分系統所屬的四個站,包括上海天文臺。在地月轉移過程中,歐控局他們的測站也為我們提供了服務,在所有的任務過程中我們組織、調度、協調整個的測控系統來完成我們的任務。

    2007-11-07 16:06:43

  • 周建亮:

    在這次任務中,VLBI測控系統,第一次參加了國內航太器的測控工作,VLBI測軌分析系統是中科院的天文觀測系統,是第一次參加航太器的跟蹤活動。歐控局所屬的庫魯站、新諾舍站第一次參加中國航太的測控合作,這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合作,因為所有的站、所有的設備、所有的操作人員都是屬於歐控局的,歐控局與北京中心進行的各種資訊交換也是遵循國際標準協議,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合作。為中國航太測控以後對外合作走出了一條新路。

    2007-11-07 16:08:24

  • 丁傑盔:

    最後一個問題。

    2007-11-07 16:08:47

  • 搜狐網編輯:

    請問周建亮副總師,衛星進入月球橢圓軌道以後將於11月下旬傳回第一組數據,為什麼有這麼長間隔時間?這段時間衛星處於什麼狀態?第二個問題,衛星飛行一年的計劃是否取決於燃料狀況,目前的燃料狀況能耗怎樣?

    2007-11-07 16:09:11

  • 周建亮:

    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這也正是我們目前考慮的問題。今天上午我們已經控制嫦娥一號衛星成功進行了第三次近月制動。目前衛星已經進入了正常的設計軌道。我在這裡要提醒大家的是,目前嫦娥一號衛星只是實現了軌道的環月,它的姿態還是採取面向太陽的一種巡航的方式。

    2007-11-07 16:10:03

  • 周建亮:

    因為嫦娥一號衛星經過了長途跋涉,現在到達了新的環境,我們要利用後續時間,對嫦娥一號衛星進行在軌測試,説得通俗一點,要對嫦娥一號衛星進行“體檢”。

    2007-11-07 16:10:30

  • 周建亮:

    我們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檢查衛星上的各個分析系統,各個設備的工作狀態,要進行評估、分析。可能一些工作參數還要進行一定的調整,這都需要時間。鋻於衛星目前非常好的狀態,我們現在也正在對科學儀器提前開機的可行性進行評估,應該説過幾天就會有答案。

    2007-11-07 16:10:54

  • 周建亮:

    衛星一年的環月所需要的燃料非常少,由於我們火箭實現了零窗口的發射,前八次的軌道控制實現了非常高的精度,應該説現在衛星燃料節余比較多,完全滿足一年的工作需要。

    2007-11-07 16:11:32

  • 周建亮:

    至於可以利用節余的燃料在一年的壽命週期之後再做什麼,我們目前正在考慮中,希望大家以後關注這方面的消息。

    2007-11-07 16:14:08

  • 丁傑盔:

    謝謝發言人李國平先生,謝謝孫輝先、周建亮、呂昌三位專家,關於工程的最新進展,我們將根據情況,通過舉行新聞發佈會或者通過國防科工委網站、國家航太局網站、中國探月網進行發佈。今天的新聞發佈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07-11-07 16:14:26

  • 丁傑盔:

    今天的直播到此結束,謝謝觀看。

    2007-11-07 16:16:54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Archive/scio/20071107.rm
1   2     lastpage


文字實錄 全文 [列印] 升序 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