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社科院舉辦《工業化藍皮書》發佈暨中國工業化進程研討會
活動描述
- 2007年8月9日上午9:30,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報告廳舉辦《工業化藍皮書》發佈暨中國工業化進程學術研討會。中國網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
文字內容:
- 中國網:
今天的發佈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主持。
2007-08-09 09:27:33 - 謝壽光 :
尊敬的佳貴院長,尊敬的世錦主任,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舉辦的首部《工業藍皮書》發佈會暨中國工業化進程學術研討會現在開始。
2007-08-09 09:30:32 - 謝壽光 :
在會議正式進行議程之前,我先介紹出席今天會議的領導和專家: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研究員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劉世錦研究員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宏觀司副司長郭克莎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金碚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延中研究員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副校長鄭海航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MBA中心主任劉剛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維民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工作室主任本課題的主要執行者黃群慧研究員
其他專家就不再一一介紹了。
2007-08-09 09:31:03 - 謝壽光 :
當前,在全國上下都在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6月25日中央黨校的重要講話精神的時候,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了當下中國最大的熱點和時代主題。中國社會科學院作為黨中央、國務院的思想庫和智囊團,適時推出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研究報告,對中國從1995年-2005年這十年期間,各個省域的工業化發展水準進行評價與研究,應當説這項成果對我們正在進行全國各地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這項成果的推出,相信對我們廣大新聞媒體也會有很大的吸引力。
所以,我們今天在這個時候召開首部《工業化藍皮書》,也是中國工業化進程評價研究的一項成果的發佈。我們首先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研究員講話,大家歡迎!
2007-08-09 09:31:41 - 陳佳貴:
各位專家學者、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今天,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和社科文獻出版社等單位,在這裡召開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皮書的發佈會,和中國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的學術研討會。我首先對大家參加這次會議表示衷心的感謝!
2007-08-09 09:33:49 - 陳佳貴:
本書是由我主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2007年院重大科技領域研究的一個最終成果,課題組成員包括了王延中研究員、黃群慧研究員、鄭海航博士等同志。課題組組成後,經過兩年多的研究,形成了一個總報告和十多個份報告。課題組成員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改革等重要刊物發表了一系列階段性的研究成果。課題組提出的中國的基本經濟國情已經從農業大國轉為工業大國這一學術觀點,和工業化水準的評價,以及對我國各個省及區域的工業化水準的系統評價,應該説都是具有開創性的工作。
2007-08-09 09:34:41 - 陳佳貴:
課題組成員發表于《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的“工業發展”、“國情變化”、“經濟現代化戰略”、“中國成為工業大國的國際威信”,發表在《經濟研究》2006年第6期的“中國地區性工業化進程綜合評價和分析”,在學術界和社會上都産生了較大的影響,轉載、引用率也很高,也引發了一些學術討論文章。其中“工業發展”、“國情變化”、“經濟現代化戰略”,“中國成為工業大國的國際威信”,最近又獲得第十二屆經濟科學獎。
2007-08-09 09:37:27 - 陳佳貴:
工業化與工業現代化問題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核心,意義十分重大。自從2002年開始,我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課題經費的支援下,對中國工業化與工業現代化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2004年,我們出版了關注中國工業現代化研究,這是國內第一本對中國工業現代化問題進行系統研究的理論性著作,在學術界産生了較大的影響並獲得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五屆優秀科學成果獎。
2007-08-09 09:41:07 - 陳佳貴:
今天發佈的這本書,是有關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問題的第二本著作,對我國工業化進程分地區進行了系統的分析與評價。考慮到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問題的重大意義,我們計劃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合作出版《工業化藍皮書》,每年從不同角度出版一本有關我國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發展狀況的報告。通過我們系統連續的研究,全面反映中國工業化和工業現代化的進程。
2007-08-09 09:41:43 - 陳佳貴:
實際上在我們過去的兩年多的研究中,我們已經分地區、分行業,對我國工業現代化的水準進行了系統、定量的評價。但由於本書的邏輯體系和內容的限制,我們沒有把這一部分內容放在這本書中,也就是説初稿已經形成,但是我們沒有把這部分內容放在這本書中。這些研究將分別構成以後以及明年《工業化藍皮書》系列研究報告的內容,明年我們就準備出一本中國分行業的工業現代化水準評價的藍皮書。
2007-08-09 09:43:35 - 陳佳貴:
本書在寫作過程中,參閱了大量的中外文獻,再次向這些文獻的作者表示感謝。在本課題的研究過程當中,還得到了一些實際工作部門的支援,社科文獻出版社為本書的出版也做了不少工作,這裡一併表示感謝。我們的研究僅僅是初步的,我們的研究深度還有待於加大,我們的一些研究結論、建議可能還不準確,希望大家來批評討論指正。謝謝大家!
2007-08-09 09:44:20 - 謝壽光 :
感謝佳貴院長的講話,也感謝佳貴院長親自主持這個課題,在我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以皮書的形式出版。皮書現在成了我們中國社會科學院以及中央有關部委和高校重大科研成果連續性發佈的一個重要的方式。《工業化藍皮書》的出版,這是首部,也給我們的皮書系列增添了一份有相當重大價值的産品,我們也希望我們能夠繼續得到院領導和佳貴的支援,和工經所黃群慧研究員密切合作。
下面,有請這本藍皮書的主要作者之一黃群慧教授對這本《工業化藍皮書》的報告給新聞媒體做個介紹,大家歡迎!
2007-08-09 09:44:57 - 黃群慧:
謝謝各位領導、謝謝各位專家,也謝謝各位新聞媒體的朋友,非常感謝大家能抽出寶貴的時間參加我們這本藍皮書的發佈會。下面,我大概花半個小時的時間,給大家彙報一下我們這本書的一些核心觀點。我這裡給大家彙報的內容叫做《中國工業化進程報告——1995-2005年中國省域工業化水準評價與研究》,這是我們整個課題組兩年時間的一個集體的成果。
2007-08-09 09:45:57 - 黃群慧:
我彙報的提綱有這麼幾個內容,一是中國工業化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評價工業化水準的方法;三是中國工業化水準的評價結果;四是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特徵分析;五是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經驗、問題與戰略。因為內容比較多,時間比較緊,可能我們説的比較快一點,有些問題不太清楚,後面我們專家會有發言,會留一些時間給大家提問。
2007-08-09 09:46:30 - 黃群慧:
一,工業化的巨大成就。我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是舉世矚目。我們把工業化取得的巨大成就歸納了五個方面:
一是經濟高速增長,整體經濟實力顯著增強。我們一般從整體的經濟實力,按每人平均GDP和經濟總量來衡量。這些年來,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整體的經濟實力已經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增強,經濟高速發展。
2007-08-09 09:46:54 - 黃群慧:
二是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産業結構不斷升級。因為一個工業化的推進,不僅反映到一個經濟的總量上,更重要的反映到三次産業結構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産業産值和就業比從1978年的27.9和70.5%已經下降到2005年的12.6%和44.8%。第三産業産值和就業比從1978年的24.2%和12.2%分別上升到39.9%和31.4%。反映了這種結構的高級化的程度。
三是工業發展迅速,具備了龐大的工業生産能力。到2000年以後,中國就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工業生産大國,主要的工業産品的産量都居世界前列,這都是工業化取得的巨大成就。
2007-08-09 09:47:51 - 黃群慧:
四是吸引了大量外資,成為世界貿易大國。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和工業化進程的推進,成本低廉的勞動力能夠很好配套生産能力,使我國成為世界貿易大國和吸引外資的大國。尤其是我們貿易大國,貿易大國不僅僅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貿易大國,尤其在貿易産品裏90%是工業製成品,所以我國是名副其實的工業貿易大國。
五是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城市化水準不斷提升。隨著工業化的推進,每人平均收入逐漸提高,恩格爾系數逐漸下降。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産業結構的轉換、城市化水準也不斷提高。這裡有很多具體的數據來説明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改善和城市化水準的不斷提高,這些都是由於工業化進程的推進而産生的一些結果。
2007-08-09 09:48:24 - 黃群慧:
歸納這五方面的巨大成就,只是定性上的一個表達,我們自然而然關注的一個問題,也是長期以來學術界一直關注的問題是:到底我們工業化進程到了什麼程度,到底我們工業化的水準發展到什麼進程?所以需要有一些非常科學的、定量的表達。當然,到了二十一世紀以來,一般的學者都認為我們的工業化進入到中期階段。一般把工業化分成初期、中期和後期的話,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一般都認為到了中期階段,但是具體是什麼樣子,學術界雖然有各種單獨的研究,但是真正系統全面的評價,迄今為止還很少。
2007-08-09 09:50:40 - 黃群慧:
我們選了一系列的指標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這是我們選擇的五個方面的指標,就是有關評價工業化水準的具體的指標,一共是五個方面:一個是每人平均GDP的水準;一個是三次産業結構,包括産值結構;一個是製造業增加值佔總商品增加值的比重;一個是人口的城市化率;一個是第一産業就業人員佔比。通過這五方面來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水準,一般來説這五方面是反映得比較全面的。
2007-08-09 09:51:58 - 黃群慧:
由於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標準值,一個國家、一個地區達到什麼階段會有具體的標準值,這個表詳細分析了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標準值,我們劃分了五個方面的階段,一個是前工業化階段,也就是一個國家還沒有進入到工業化進程的階段,再一個是工業化的實踐階段,分為三個階段:工業化初期、中期和後期。如果實現了工業化到了後工業化階段,為了詳細研究,我們在工業化初期、中期、後期又分為工業化實現階段,第三個時期又細分為工業化中期的前半階段和後半階段,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後半階段,實際上把這三個時期又劃分了六個階段。但是這些標準值都是根據世界各國工業化的歷程來歸納和總結的。
2007-08-09 09:53:26 - 黃群慧:
根據這些標誌值,我們需要把這五方面的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因為我們要反映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具體工業化水準,需要用一些數量方法來處理,根據這些衡量工業化水準的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標誌值。我們選用的加權合成法構造了一個計算反映一國或者地區規划水平和進程的綜合指數,然後再用多元統計的方法,對結果進行檢驗。為了準確反映各個階段的特徵,我們又選擇了階段閾值法進行指標的無量剛化。具體的指標都是具體的美元折算,産值,包括城市化率比例,這些都是有具體的單位,但是我們要轉化成一種系數,轉化成一種分值,需要進行無量剛化。
2007-08-09 09:56:31 - 黃群慧:
最後我們通過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工業化綜合指數的0到100,0到100怎麼具體分這些階段,一般來説0到33分,這是一個工業化初期的階段,如果是0分,就是前工業化,還沒有開始工業化階段,0到33分是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期是33分到66分,而工業化後期是66分到99分,如果得到100分,就到了後工業化階段。在工業化初期、中期和後期,如果0到33或者33到66、66到99,這些中間值可以劃分,又分為工業化初期的前半階段、後半階段、工業化中期的前半階段和後半階段,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和後半階段,這個我們可以劃表格,通過表格來具體反映。
2007-08-09 09:58:16 - 黃群慧:
我們測量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中國整體國家的工業化進程,因為我們是測量地區的工業化水準,所以我們分了這麼幾塊:東部、中部和西部,以及東北三省。經濟區分為七大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中部六省綜合經濟區,西部又分成大西南經濟區和大西北經濟區,還有東三省經濟區。每個地方包括的省區後面有一個表,專門對應的東部十個省市是怎麼劃分,這就是我們具體的評價對象。
2007-08-09 09:58:24 - 黃群慧:
經過詳細的評價,最後的結果是,因為選了三個時間點,第一個時間點是1995年,第二個時間點是2000年,第三個時間點是2005年。通過這三個時間的比較,我們也可以看出我國的工業化進程的特徵,這三個表詳細地把全國的水準和四大經濟板塊、七大經濟區域以及三十一個省市區的每個工業化水準都詳細歸納進去了,這個表裏是1995年的水準。括弧後面是各自的分值,分值對應的是相應的所處的階段,比如上海是29分,到了工業化後期的後半階段。北京、天津屬於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初期,後面有一個圖會把這些表示的清楚,我不展開談這些表。
2007-08-09 09:59:46 - 黃群慧:
2000年,整個進程往前推進,上海、北京、天津已經都到了後半階段,其實上海到這個階段已經快接近滿分了,長三角地區、廣東到了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像浙江、江蘇、遼寧、福建得分是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大部分省區還是在工業化初期,分為前半階段和後半階段,西藏是0分,它屬於前工業化階段。到了2005年,上海、北京已經到了後工業化階段,而天津、廣東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後期,大部分省區還在工業化初期階段。
2007-08-09 10:01:06 - 黃群慧:
為了清楚地反映它的水準,我們可以按一個地圖來反映,中國地區工業化水準和1995年版圖,如果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誌不同的階段,這就不用再細分為工業化初期、前期、中期的前半階段和後半階段,但是把它分為五個階段,基本95年的版圖大部分是綠色,屬於工業化前期,而且有小的部分是黃色,有一部分是藍色。黃色代表工業化後期,上海、北京、天津三個地區進行了工業化後期。遼寧、廣東、江蘇三省是藍色的領域,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浙江、山西等23個省區仍處於工業化前期階段,就是整個綠色的區域為工業化前期。西藏仍然屬於前工業化階段,還沒有開始它的工業化歷程,這是我們95年的版圖。
2007-08-09 10:02:42 - 黃群慧:
單獨看95年的版圖可能覺得很枯燥,因為它沒有很多變化,大部分還處於工業化前期。到2000年,版圖就發生了一定的變化,上海、北京、天津仍處於工業化後期,相當於工業化後期又增加了一個城市,三個黃色。藍色的區域,廣東、浙江、江蘇、遼寧、福建五個省進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這個區域擴大了,相應的綠色區域在縮小,藍色區域擴大了。山東、黑龍江、湖北等22個省市區仍然處於工業化前期階段,這裡又增加了一個“重慶”,本來是21個,因為在95年的時候沒有重慶,這裡單獨列出重慶以後,山東、黑龍江、湖北等22個省區仍處於工業化前期,西藏仍然沒有太大變化。
2007-08-09 10:03:26 - 黃群慧:
到2000年,版圖已經有所變化,仍然變化不大,而真正工業化快速推進是2000年到2005年這個“十五”期間。我們可以看看2005年版圖,就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基本上是五個顏色的區域在中國版圖上都存在了,因為上海、北京兩個城市已經進入所謂的後工業化階段,成為紅色的階段。黃色的階段也增加了,進入工業化後期的天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這五個省市都進入了工業化後期階段。藍色的區域是遼寧、福建、山西、吉林、內蒙、河北、湖北、黑龍江、寧夏和重慶十個省區,進入了中期階段。綠色的區域變得越來越小,但是佔的比例還是比較大,一共有13個省區,陜西、青海、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新疆、四川、甘肅、雲南、廣西、海南和貴州13個省區還處於工業化前期階段。西藏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還是前工業化階段。這就可以看出來2005年的版圖應該變得比較豐富多彩。如果我們對應三個度年來看,這種變化比較突出。95年大部分是綠色區域,到了2005年就變得非常豐富多彩,因為我們這種差距拉開得越來越大,有到後工業化階段的兩個地區,也有像西藏還沒有進入工業化前期的地區。這是整個的版圖分析。
2007-08-09 10:03:39 - 黃群慧:
如果我們進一步按照區域來分析,可以分析得更為詳細,這是我們工業化1995年東部地區的情況(見圖),東部進入工業化後期的上海、北京、天津,中期江蘇、廣東這兩個地區,河北、山東、浙江、福建、海南是前期階段。中部95年都是工業化前期階段,所以基本都是綠色的區域,沒有變化。而到了西部,西部11省區都是綠色的,都是工業化前期;西藏單獨是一個白色的。工業化95年,東北除了遼寧進入中期以外,其他兩個地區是綠色的,是前期階段。到了2000年,東部發生了變化,北京、上海、天津三個地區進入了工業化後期,江蘇、浙江、廣東、福建進入了工業化中期。山東、河北、海南還屬於工業化前期(2000年)。中部95年到2000年並沒有質的飛躍,沒有階段的跳進,中部這六省還是處於工業化前期階段。西部整個還是沒有大變化,西部11省區包括西藏還是前工業化階段。東北還沒有變化,95年到2000年沒有太大變化,遼寧處於中期,吉林、黑龍江處於前期。工業化到了2005年,東部來算,東部變化比較大,北京、上海已經進入紅色的區域,而工業化後期的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廣東這五個省市區進入了工業化後期。河北和福建也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到2005年,中部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僅僅是綠色的了,山西、湖北進入了工業化中期階段,出現了兩個藍色的區域,其他四個省還是工業化前期。西部的變化不都是在綠色區域,而是有內蒙和重慶進入了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其他的九個省區還是工業化的前期階段,西藏沒有變化。
2007-08-09 10:05:35 - 黃群慧:
這是四大區域的版圖情況,還有東北,東北是工業化中期階段,遼寧、吉林、黑龍江都進入了中期,以前除了遼寧以外,吉林、黑龍江是前期,現在都變成藍色的區域。
2007-08-09 10:06:56 - 黃群慧:
這是我們評價的結果在地圖上直觀的反映,作為我們整個國家,到了2005年,工業化水準指數達到了50,意味著什麼?應該説到了2005年,工業化綜合指數到了50,表明中國剛剛進入工業化中期的後半階段。這與大多數學者分析判斷“十五”期末我國的工業化大致處於中期第二階段,或重化工業化階段中的高加工度化時期——基本吻合。指標是綜合的,得分是具體的,相對又比較精確。如果説95年中國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為18,表明中國還處於工業化初期,但已經進入初期的後半階段,到2000年,中國的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達到了26。這表明瞭1995到2000年的整個“九五”期間,中國處於工業化初期的後半階段。到2005年,中國的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是50,這意味著工業化進程進入中期階段。也就是説,“十五”期間,中國工業化進入了高速增長階段,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年均增長接近5,就是説這是一個非常高速的階段。
2007-08-09 10:07:49 - 黃群慧:
如果單獨算一算,如果進入33分是代表中國的工業化進入中期階段,2002年是中國得33分的一個年度,應該是中國工業化從初期步入工業化中期的轉捩點。這一點,與大多數學者研究認為,世紀之交是中國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判斷基本相同。因為這些判斷,一般説世紀之交是2000年,因為我們這裡含的指標是五大方面的指標,尤其把城市化率以及第一産業就業人員,還有非農就業人員,這些比較落後的指標,也包括進去,相當於我們與一般判斷2000年進入的話晚一到兩年。如果我們從靜態的分析,如果由一個趨勢外推的話,未來中國如果能夠保持“十五”期間我國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的年均增長速度4-5,到2015-2018年,再經過10-13年的加速工業化進程,我國工業化水準的綜合指數將達到100,中國工業化將基本實現。這與我們到2020年長期的現代化戰略目標要求是基本吻合的。即使按照“九五”和“十五”整個10年間我國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年均增長速度3.2推算的話,到2021年,我國的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也將達到100,中國將實現工業化。
2007-08-09 10:09:20 - 黃群慧:
從這個板塊和經濟區域來計算,到2005年東部的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已經達到了78,進入了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東北地區工業化水準綜合指數為45,進入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而中部和西部的工業化水準指數為30和25,還處於工業化初期的後半階段。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都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後期的後半階段,領先於全國水準整整一個時期。環渤海地區也進入工業化的後期階段。我們的評價分析清楚地量化了各個區域的工業化水準的差異。後面我們有一個專門的表(見圖),看出來各個區域的具體分數值。
2007-08-09 10:12:12 - 黃群慧:
從地區工業化進程看,如果我們按照2005年這一個時間截面看,我國大陸版圖內包括了工業化進程的所有階段,表明我國地區工業化進程的落差巨大,不僅有處於後工業化階段的上海、北京,還有處於前工業化階段的西藏。如果在一年之內人們有機會從西部到東部遊歷中國各個地區,就可以體驗到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往往需要上百年時間演進的整個工業化進程。
2007-08-09 10:13:15 - 黃群慧:
這是處於工業化不同階段的不同省市區的社會經濟主要指標(見圖),前工業化階段的,處於工業化初期、工業化中期、工業化後期以及後工業化階段,這裡可以看出來它的GDP的比例和人口、佔地面積。如果按照上海、北京兩個城市來看,3000多萬人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階段,還有200多萬人還沒有開始自己的工業化進程,中間絕大部分人口還是工業化初期,3億多人口屬於工業化中期,3億多人口屬於工業化後期,包括土地面積,這裡都有具體的計算。
2007-08-09 10:14:13 - 黃群慧:
從比較先進的角度來看,到2005年,全國有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7個省市已經達到工業化後期階段。其中上海、北京已經率先實現了工業化,進入後工業化社會。上海約在2000年實現了工業化,北京在2004年實現了工業化,天津到2006年也實現了工業化,而廣東、浙江、江蘇將在2010-2012年前後實現工業化,山東也將在2015年前後實現工業化,這些省份都將率先實現工業化。
2007-08-09 10:15:18 - 黃群慧:
如果我們不考慮美元幣值的變化,可以説,上海比日本晚16年、比香港晚13年、比新加坡晚11年、比台灣晚8年、比南韓晚4年實現了工業化,進入發達地區行列。北京比日本晚20年、比香港晚17年、比新加坡晚15年、比台灣晚12年、比南韓晚8年實現了工業化,進入發達地區。而天津比日本晚22年、比香港晚19年、比新加坡晚17年、比台灣晚1年、比南韓晚10年實現了工業化、進入發達地區行列。或者説,上海在2000年、北京和天津在2004年和2006年都已經達到了日本上世紀80年代、“四小龍”的上世紀90年代的發展水準。近些年,亞洲金融危機後,“四小龍”的經濟受到影響,到2005年,新加坡、香港、南韓和台灣的每人平均GDP分別為25176美元、24581美元、14649美元和13926美元。如果按照匯率—平價法折算,現在上海與北京的發展水準基本接近南韓和台灣的水準。
以上是對我國工業化水準提出來的判斷要點。
2007-08-09 10:16:22 - 黃群慧:
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特徵:
第一,1995-2005年的10年間,中國全國和絕大部分地區都處於快速工業化時期,相對於“九五”期間,“十五”期間則是大幅度的加速工業化時期。東部地區的工業化速度依然遠遠大於其他地區,中國地區之間工業化進程的差距繼續加大。廣東是“九五”以及1995-2005年這十年間工業化速度最快的地區;而山東、江蘇並列成為“十五”期間工業化速度最快的地區,江蘇則是“十五”比“九五”工業化加速趨勢最為明顯地區。整個“九五”和“十五”期間,雖然落後地區的工業化進程也在快速推進,但總體上仍低於先進地區的工業化推進速度,先進地區與落後地區、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地區的工業化水準的差距不是在縮小,而是在進一步擴大。從這個意義上説,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差異的任務還是任重而道遠的。
2007-08-09 10:17:41 - 黃群慧:
從理論上説,縮小地區差距需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是縮小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的差距階段。在該階段,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的差距繼續擴大,但擴大的程度會逐步降低;第二階段是東西部地區同速增長階段,該階段東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水準的差距會保持不變,不會繼續擴大;第三階段是西部地區發展速度超過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該階段才是真正的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準。
2007-08-09 10:18:58 - 黃群慧:
(見圖)這個是按照分值來算的差距,可以看出,1995年的差距是41.6,排在前十位的省市區的平均工業化綜合指數和排名後10位的省市區的平均工業化總數指數差距是41.6,到2000年這個差距是49.8,到了2005年這個差距是57.2。雖然工業化綜合指數都在提高,但是差距確實是在不斷擴大。
2007-08-09 10:19:38 - 黃群慧:
第二,在整個中國快速工業化進程中,各個地區都在向著工業化高級階段發展。由於各個地區工業化起點和發展速度不同,使得處於不同工業化時期的地區數量發生不斷的變化。1995年到2005年這十年間,處於工業化不同階段的中國各地區的數量分佈形狀,一個形象的表述是,從金字塔向橄欖形的發展過程。因為我們按照大體的形狀來看,95年工業化後期的三個,工業化中期的三個,工業化初期的二十三個,前工業化階段一個;而到2000年,從一個到扣的碟形變成一個金字塔形,如果我們忽略前工業化階段,就是從中間到下面越來越大。而到05年變成橄欖形,兩頭小,中間大。是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
2007-08-09 10:20:08 - 黃群慧:
第三,1995-2005年,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推進主要得益於工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具體的“九五”時期和“十五”時期來看,在“九五”時期,三次産業結構的升級是推動中國工業化進程的最主要因素;“十五”期間,工業結構升級代替産業結構調整成為我國及其絕大部分地區工業化推進的主要動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五”期間中國的經濟增長開始從以工業數量擴張為主逐步轉向工業品質提高為主。
2007-08-09 10:21:35 - 黃群慧:
第四,中國的工業化進程長期、普遍表現出工業化與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城市化、就業結構相背離的結構特點,在工業化指數上的體現就是每人平均收入、城市化率、就業結構等分指標的得分與綜合得分之間的偏離,這與中國的獨特的國情和工業化戰略有關。我們如果按照工業化的總體得分衡量,假如説到一個階段得了30分,説明已經到了一個什麼階段。但是要單獨看各個指標差別非常大,有的可能得了40分,有的可能只得了10多分,這些不吻合表明我們整個工業化進程有些指標非常超前,有些指標非常落後,並不是齊步往前發展的,所以有這麼一個背離的特點。這又不符合工業化的一般形式,這種特點導致了衡量中國地區工業化進程的複雜性。這種普遍背離的規律使中國的地區工業化有別於學者們歸納的工業化一般形式。談中國的工業化與國外一般形式來對應的話很肯定。當然,如果用國外方法評價的話,也有它相應的不適應性,但是只能決定了我們必須用一些綜合的方法來評價。
這是我們談的這四個工業化進程的特點。
2007-08-09 10:22:26 - 黃群慧:
工業化發展到現在,中國有什麼樣的經驗?我們歸結了四個方面的經驗:
一是建設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保持工業化進程的連續性。工業化進程一旦起步,往往有一個自我演進的過程,除非被特殊的原因被打斷,如果發展環境比較穩定,工業化進程是連續的,我們保持穩定的發展環境,是一個關鍵方面,起碼為工業化進程創造了一個大的環境。
二是遵循産業結構的演進規律,促進工業化進程的高級化。
2007-08-09 10:24:53 - 黃群慧:
三是堅持“內外雙源”發展,構建全面的工業化動力機制。一般我國的工業化類型如果從推進工業化動力來説,至少有內源性工業化和外源性工業化。內源性工業化是靠自我發展演進的工業化進程,我們採用的改革開放,改革賦予了地區內部的動力,而開放又吸引了外部的推動力,所以是內外雙源發展。而且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省區,模式是不一樣的。比如浙江省,有人認為浙江是內源性的發展,廣東因為在沿海開放邊緣,就是一個外源性的發展。中國地區比較大,是內外雙源發展,構建全面的工業化動力機制。
四是尊重地方發展經濟的創造性,探索正確的區域工業化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比較有名的浙江溫州模式、蘇南模式,包括珠江三角洲模式,各個地方在工業化進程中創造了自己的模式,應該發展地方的創造性,允許各個地區探索自己的工業化模式。應該説中國地區這麼大,而且區域差異非常大,所以這是尊重各個地方發展經濟的創造性,應該是我國整體工業化水準提高的一個重要方面。
2007-08-09 10:25:48 - 黃群慧:
推進中國工業化進程也面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現在學者論述得也非常充分,我這裡簡單歸納這麼幾個方面:
對中國進入工業化中期以後的基本經濟國情變化還缺少深入系統的研究,新型工業化道路下適合自己國情的工業現代化戰略還有待探索。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變。現在提到科學發展觀,包括建設和諧社會都是這個角度。經濟增長方式亟待轉變,經濟增長的集約化程度還低。工業化的技術來源過多依賴國外,産業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薄弱,大中型工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資源環境約束與工業化加速推進的矛盾突出,中國工業可持續發展還任重道遠。勞動就業形勢嚴峻,不斷增大的就業壓力嚴重制約著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間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産業結構協調性較差,工業産業升級壓力比較大。大企業與小企業之間的分工與協作關係比較弱,低水準重復建設、總體産能過剩、單個企業規模小等問題表明我國工業産業組織合理化程度比較低。在擴大開放條件下提高國際産業分工地位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
2007-08-09 10:27:40 - 黃群慧:
中國工業化的戰略選擇,具體歸納了幾個方面:
要科學認識和把握我國基本經濟國情變化,明確未來經濟現代化戰略的核心任務。在經濟增長戰略方面,要切實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發展重化工業也要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在技術進步創新戰略方面,要圍繞提高我國工業國際競爭力,培育自主創新能力。在産業發展戰略方面,重新定位三次産業的使命,加快第三産業發展。第三産業的發展一方面能夠為我們的製造業提供服務,另一方面吸引就業。第二産業本身以工業反哺農業,也能促進農業的現代化程度。
2007-08-09 10:29:16 - 黃群慧:
在區域發展戰略方面,一方面要科學合理定位,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另一方面要鼓勵各個地區探索自己的工業化模式。在經濟體制改革戰略方面,要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化市場化改革。在對外開放戰略方面,要積極面對國際産業轉移,制定科學合理的外資利用戰略,提高我國在重大戰略性産業上的控制力和競爭力。
以上就是我給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以及各位新聞媒體朋友們彙報的主要的研究內容,因為內容比較多,我介紹得比較快,可能有不到位的地方,希望各位專家給予批評補充。
2007-08-09 10:30:17 - 謝壽光 :
感謝黃群慧研究員對這項重大的研究課題做了簡明扼要的報告,內容非常豐富,有待於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以後加以出版和使用。下面,有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研究員發言。
2007-08-09 10:31:08 - 劉世錦:
説點體會,這本書事先也沒有拜讀,之前我翻了一下,聽了黃群慧研究員的介紹以後,感到我們這項成果,確實內容很豐富,資訊量很大,有不少新的觀點,很有意思的一些觀點,以後有機會再深入學習。
簡單來講,這個研究成果還是有一些特點的。
2007-08-09 10:31:31 - 劉世錦:
第一,方法。對工業化發展水準到底如何評價,從學術界來講有不少説法,有一些是權威的,有些是非權威的,怎麼對中國目前這個階段的工業化水準進行評價,我覺得這個課題做了非常好的探索。實際上把握一些不同的指標,如果我們從一個單項的指標來看,就很難界定我們每一個地區真實的、全面的工業化發展水準。在考慮諸多因素的基礎之上,形成的一個綜合系數,這個是相當有新意的。這可能對我們這樣一個大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經濟發展非常不平衡的環境來講,這樣一種評價方法特別有意義。
第二,區域的劃分。四大板塊、七個區域,三十個省市自治區,這個劃分的合理性還是比較強的。如果我們僅僅從行政區劃來劃分,有的時候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一個做法。這種劃分考慮了經濟發展的內在聯繫,這樣一種劃分和評價方法是很有意義的。
2007-08-09 10:32:10 - 劉世錦:
第三,對中國不同區域、不同省份的工業化發展水準的評價都有不同的看法。實際上把大家感覺到的一些東西細化了,用一個具體的指標,設定一個分值,某一個地區在某個方面達到什麼樣的水準。通過這個方式,可能對中國總體上的工業化發展水準,對不同的大的板塊、大的區域,到具體的省、市、自治區。如果我們再進一步深入的話,一個省內部分不同的區域,都可以進行更進一步的劃分。
第四,探討中國過去、現在和將來,工業化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看法或者是一些理論觀點,包括對發展過程當中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發展的選擇,講到了一些要點,我覺得這些問題都相當重要。
2007-08-09 10:33:58 - 劉世錦:
總的來講,我覺得這個研究成果應該説也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無論從數據上、方法上還是理論觀點上,應該可以做這樣的評價:是我國目前工業化問題研究的一個高水準的報告。所以我本人在這方面應該對這個研究成果認真學習,我們共同努力把這方面做得更加完善。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想到了幾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考慮。
2007-08-09 10:35:31 - 劉世錦:
第一,區域的、專業化的水準問題。隨著市場化和國際化的推進,就一個地區來講,實際上分工的程度是在深化的,這種分工既表現在産業之間,也表現在産業內部。這個特點可能在中國不同區域之間的變化也是相當明顯的。不僅僅是從一個國家內部,從整個國際上來講,近些年來,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WTO規則的推廣,國際範圍之內,不同國家之間的專業化分工水準實際上是在加快,像美國的航空航太、電子資訊領域,美國的強勢是比較明顯的。像汽車工業,包括東亞國家在往上走。上個月我到英國學習了兩個月,有一個明顯的感覺,英國已經沒有多少製造業,所以他們天很藍,空氣很新鮮。他們的教育、教育産業化非常明顯,中國很多小孩在那兒讀書,英國把教育作為一個産業,是在全球範圍之內的分工,包括分工的數據,特別是包括區域之間所謂貿易結構,這是一個問題。
2007-08-09 10:36:11 - 劉世錦:
第二,發展模式問題。剛才黃群慧研究員也講到這個問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工業化的進程在不同地區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發展模式,我們有所謂的溫州模式、蘇南模式、珠江三角洲的模式等等。這是一些説法。從經濟學分析的角度來講,一是從需求的因素來看,有外向型的需求,中國沿海地區基本上都是外向型的。最近一些年,中國西部都是資源推動型,特別是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整個經濟上來很快,比如像山西、內蒙,非常明顯。從所有制角度來看,民營企業比較明顯,廣東、浙江往上走;在山東,民營企業也在往上走;東北地區也有這個特徵。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差異非常大,在這樣一個範圍之內,我們的發展模式相當多。我曾經説過,世界上什麼好的發展模式放到中國來,就不能説是好的發展模式,其實中國對各種各樣的發展模式包容性非常強,
2007-08-09 10:39:32 - 劉世錦:
第三,不同地區繼續推進工業化可持續性的問題。不同地區處在不同發展階段,只有北京、上海到了後工業化階段,但是後工業化階段以後還要繼續發展,其他的還沒有完全工業化。下一步發展可持續性到底怎麼樣,什麼叫做可持續性?就是你的需求、增長的動力在什麼地方。不同的地區實際上都面臨這樣的問題。最近一段時間,大家比較追捧資源,説什麼地方有資源,這個地區就能發展起來。
2007-08-09 10:41:15 - 劉世錦:
第四,增長方式或者是發展模式的轉變問題。包括資源的約束,包括創新能力的問題,包括環境的問題,包括外向型經濟的問題等等,我們不同地區下一步轉變發展模式,它所面臨的問題有共性問題,但是一定也有特性問題。自己所面臨的轉變增長方式主要的難點,不同地區會在什麼地方,應該有一些什麼樣的戰略性的舉措?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
2007-08-09 10:41:55 - 劉世錦:
這裡我想順便説一下,講中國不同的區域,我剛才看那個圖,西藏現在還是前工業化階段,如果按照某種指標,可能幾十年以後還是這樣。你期望西藏的發展水準別説與上海,就是與中部,甚至像西南地區一樣達到同樣的水準,也很難。我們現在看美國,美國西部地區也是相當荒漠的,就從地理形態上來看,某個地區的發展受各種條件的影響,現在不一定達到了所謂工業化水準。關鍵問題是,所謂工業化是針對人來講的,中國現在的區域發展之間有差距,更重要的路線,是通過發展更快的地區給欠發達地區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看這個地區的發展水準最後是看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地區的專業化水準。我國將來有些地區可能就是搞農業,某個地區就是搞工業,某個地區可能就是專門搞服務業。區域發展差距之間,可以通過人員的流動,最後達到每人平均收入水準基本比較平衡。這可能是工業化所謂現代化的一個真實含義。
總的來講,我覺得這個成果還是很不錯的,對有些內容我們下一步還要認真學習、消化、吸收。
2007-08-09 10:42:38 - 謝壽光 :
感謝劉世錦副主任對這項成果的高度評價。下面,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業研究所所長呂政研究員發言。
2007-08-09 10:46:01 - 呂政:
我就談幾點體會。這個課題的成果有幾個特點:第一,很深入。研究了省域工業化的水準。第二,依據各省的數據作為支撐,很有説服力。第三,評價很符合各個地區的發展實際。
2007-08-09 10:46:21 - 呂政:
省域工業化水準下一步如何來推進各個地區工業化的進程,要研究工業化進程的一般規律,比如説一是每人平均收入水準的提高,二是産業結構的升級,三是城鎮化水準的提高,這是世界各國判斷和評價工業化進程的三個最主要的指標。現在需要研究中國工業化的特殊規律,這種特殊規律,我在設想,中國的工業化和將來實現工業化應當有這樣四個問題:
2007-08-09 10:46:48 - 呂政:
第一,資源節約性的工業化。中國人口多,資源稟賦,特別是每人平均佔有的資源稟賦少,我們最終的消費模式不可能以美國的每人平均消費資源來作為我們的目標模式。據説美國每人平均消費10噸標準煤,我們是不可能的事情。日本是最節約的,也有每人平均4.6噸標準煤,即使達到日本的水準,在人口14億、15億的情況下,我們也仍然要消費60億噸的標準煤,接近現在的3倍。所以我們必須要探討既要實現工業化,又要受到資源約束條件的制約。因此,我們的工業化必須是資源節約性的工業化。在這種條件下就要討論,到底是汽車的普及率應該達到什麼樣的水準?我認為首要的還是發展省級的和城市的軌道公路交通為主導,而不是一定要追求GDP的增長來發展汽車工業一定要達到與發達國家每人平均汽車普及水準作為我們的目標。包括人員的消費模式,都需要認真研究。
2007-08-09 10:47:28 - 呂政:
第二,適度城鎮的工業化。中國的人口,比如説城市人口占70%,農村人口占30%,有沒有這種可能?現在統計的所謂的40%的城鎮人口,實際上是不完全真實的。中國的土地少,可能就需要勞動密集精耕細作來保持中國糧食、農副産品的供應,很難採取美國那種大農業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城鎮化不可能完全與西方工業化國家以70%以上全部轉為真正的城鎮人口,甚至農業人口降到5%以下,非農業人口達到95%。中國人口多,耕地少,所以只能是適度城鎮的工業化。
2007-08-09 10:50:14 - 呂政:
第三,生産要素的集中化、專業化與區域協調發展的關係。如果從提高工業生産要素的配置效率來看,應當説集中化是最有利的,不是所有地區都要辦工業,鋼鐵就是建在運輸交通比較好的地方。石油、化學工業,一個地方能夠集中一些大的石化基地,能夠集中一億噸、兩億噸,全國幾個地方有大石化基地就可以了,這樣中國環境也容易治理,而且有利於發展迴圈經濟,不存在所謂在石化生産過程中的廢料能夠實現減料化。這就是生産必須要遵循生産要素集中化的趨勢。
2007-08-09 10:51:15 - 呂政:
與此同時,要發揮各個地區的比較優勢,形成專業化的生産基地,這個地方能幹什麼就幹什麼,不能幹的,沒有比較優勢的,就不要幹,就要放棄。這樣把集中化和專業化結合起來,和區域協調發展是有一定矛盾的,這個地方要辦工業,憑什麼我這個地方就不能辦工業?從提高全國宏觀資源配置要素來考慮,你這個地方就不應當再辦工業。在這種情況下,在資源配置上,區域的空間配置還應當遵循效率第一、效率優先的原則,不要到處幹工業。要實現協調發展就需要解決這樣一個問題,生産工業的集中和生産要素的集中,經濟發展的集中化,而享受的社會事業的均衡化,這個地方講究效率,有更多的剩餘産品,另外一個地方也能夠得到平等的教育、文化、醫療,生産的集中化和社會事業的均衡化要統一起來、協調起來,通過這個地方創造更多的剩餘産品,中央通過增加財政稅收,來增加更多的轉移支付,生産的集中化和社會事業的均等化是不矛盾的,有利於社會事業的均衡化。
2007-08-09 10:52:07 - 呂政:
第四,要研究特殊性。中國生産力發展水準的多層次性,表現在産業結構的多層次性,它不可能像美國、英國和日本這樣的發達國家最終資源密集型産業逐步都轉移出去,主要是搞技術密集型的,勞動密集型的也轉移出去,最後是以服務業為主導,服務業少則佔到65%,多的超過70%。中國這種特殊性在於既要幹資源密集型的,也要提高技術密集型附加價值高的産業比重,還要繼續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同時服務業的比重要提高。這種生産力的發展水準和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我國産業結構的多層次性,勞動資源密集、技術密集和一般的服務業、生産性服務業以及知識密集型的服務業,這樣多重的産業結構並存可能是中國未來長期記憶體在的,而不可能完全發展到以服務業為主體。
所以,我覺得研究中國工業化進程,今後的問題是需要探討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特殊性。
2007-08-09 10:53:44 - 謝壽光 :
感謝呂政所長講話。下面有請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宏觀司副司長郭克莎研究員發言。
2007-08-09 10:55:31 - 郭克莎:
很高興來參加這個會,一看都是我們工經所的老領導,感到很親切,有回家的感覺。剛才黃群慧研究員做了一個比較系統的介紹,劉主任、呂所長也都談得很好。我就簡單介紹一下。
2007-08-09 10:55:50 - 郭克莎:
第一,工業化的含義。工業化在我們發展中國家的含義不能指工業,而是整個經濟的,你看評價工業化水準用的第一個指標是GDP,就是每人平均收入的水準。因為最早研究工業化問題是在發展中國家開始的。工業化也是産業化,最早的工業化是非農化,就是除了農業之外的産業發展,以工業,包括服務業,就是産業化。工業化實際上也是非農化。有一次一個地方開工業化的會,搞第三産業的人認為跟他沒有關係,實際上工業化過程中,不但是工業比重的上升,也包括服務業。我們國家現在最重要的是“三化”——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工業化相當於發展,市場化就是改革,國際化就是開放。發展、改革、開放就是我們文件上説的“三化”。工業化是必然使資源向城鎮集聚的過程,工業化當然就是城市化。新聞界的朋友要看到這個問題,工業化不是工業的發展,而是整個經濟的發展。研究工業化,別看黃群慧研究員介紹的時候有點枯燥,但是這個東西既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術意義不要説了,因為很枯燥,就是學術意義強的表現。
2007-08-09 10:56:21 - 郭克莎:
第二,工業化的意義。研究工業化和對工業化水準的評價有什麼作用?從國家來説,這個國家知道經濟發展處於什麼階段,工業化階段就是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處於什麼階段就應該制定什麼戰略,應該制定什麼樣的發展規劃。這個非常重要。從區域來説,從各個省來説,為什麼他們現在越來越重視工業化?因為他們必須弄清楚它的工業化處於什麼水準,經濟發展處於什麼水準,才能知道它要發展什麼産業,産業結構調整往哪個方向調整。包括十五大提出的資訊工業化,實際上都應該理解為整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不是簡單的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2007-08-09 10:58:43 - 郭克莎:
為什麼工業化後來理解為工業比重的上升,實際上這個過程中,工業化有幾個階段,工業化前、初期、中期、後期,真正比重的上升,超過服務業的時候是在中期階段,到後期,服務業比重一起上升了。但是這個時候照樣是工業化階段,這個時候工業比重又回升,因為在工業化之前,服務業比重是最高的,在工業化加快過程中,工業化比重上升得很快,上升的速度超過服務業,整個非農産業都上升,但工業上升快於服務業。工業化有很多前提條件,它的前提條件就是商業化為基礎,要比工業化水準,不是比工業的水準,而是比非農産業,就是把非農産業加起來來比,這個比重高,説明你的工業化水準高,因為你發展水準高。
2007-08-09 11:00:54 - 郭克莎:
為什麼工業化比重會上升得快?為什麼我們現在很多地區想到要加快發展工業?因為一個地區在發展水準比較低的情況下,要加快發展,要趕超,必須有比別人更高的速度。人家增長10,你要增長12,才能趕超。如果人家10,你還是10,差距照樣。如果人家是10,你8,差距還在擴大。差距要縮小,你速度就要高。速度高怎麼辦?只能以産業化或者工業産業作為依託,因為這些産業可以利用外部的市場。在經濟水準不高的時候,收入水準比較低,需求比較低,本地市場不發達,你必須利用外地市場,才能夠使你的增長速度超過平均水準,如果你不利用外地的市場,不利用外地的需求,你的增長速度顯然不能超過平均水準。這是一個邏輯,所謂工業化,所有國家都要經過。剛才劉主任説了,一個地方可以發展農業,發展資源産業,但是它必須以産品的形式,要産業化,賣到外面去。必須依靠外地的市場,也同樣要産業化。知道全國發展水準以後,對確定自己應該發展什麼産業意義非常大。
2007-08-09 11:02:02 - 郭克莎:
第三,評價。在此之前我讀過陳院長的文章,因為他們發表在社會哲學的文章都得了獎,我研究工業化時間比較長,但是從深化、細化角度來講,比我的水準高很多。我第一次寫工業化文章的時候,得了社科院發明獎。我認為他們這個報告可以申報一等獎,因為他們深化了、細化了,特別是對很多省作出工業化的評價,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評價的方法,因為工業化的分析一直有很多人研究,但是結論差別還是很大的。現在發展、改革、開放變成“三化”,我認為《工業化藍皮書》是一個很不錯的皮書。下一步怎麼辦,因為藍皮書每年要出一本的。
2007-08-09 11:03:32 - 郭克莎:
下一步要做的,也關係到它的意義。現在很多地區都要推進工業化,包括發達地區是不是要進入後工業化。今年北京服務業增長就特別快,北京應該説可以達到發達國家水準了。要研究工業化戰略怎麼推進,還要研究工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關係,還有城鎮化,沒有改革開放的政策,現代的工業化就不能走向新型工業化,很多地區還搞三高或者二高工業。
由於時間關係,我就簡單説這些,謝謝大家!
2007-08-09 11:05:16 - 金碚:
感謝郭司長。下面,有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金碚研究員發言。
2007-08-09 11:06:26 - 金碚:
這個藍皮書前兩天我就看過,一些章節都仔細看了,非常受啟發,確實用了一個很有內在邏輯性的方法來評價中國省域工業化的水準,看了以後受到很多啟發,有很多話題可以説。由於時間關係,我想説兩個問題。
2007-08-09 11:07:01 - 金碚:
第一個問題,中國工業化多長時間,為什麼要工業化?其實大家都知道,最早的工業化裏的結構很簡單。為什麼要工業化?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的需求彈性非常小,工業,特別是製造業的需求彈性比較高,工業發展可以是迂迴生産方式,産業鏈條可以拉得很長,需求彈性可以很高,所以導致了必然的工業,特別是製造業在工業結構裏面的比重越來越高。它的邏輯起點,是對工業産品的需求在拉動著工業化的進程,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工業化會有多長?我個人的看法是中國工業化的歷程會非常的長,絕不是十年、二十年的過程。
2007-08-09 11:07:44 - 金碚:
為什麼?因為中國對工業化的需求非常巨大。今天大家討論要不要重化工業,或者説重化工業它的特點決定了它一定會對資源有壓力,對環境有壓力,會消耗資源,會破壞環境。問題是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是中國很重大的問題,問題是你要解決中國的資源和環境問題靠什麼,我覺得主要還靠重化工業,中國第一大問題是水,沒有水怎麼解決問題。中國要解決資源問題,資源問題怎麼解決?無論是找資源也好,節約資源也好,都離不開重化工業的發展。再比如中國這麼大的國土,其實真正能用的土地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不太多,比美國少得多,儘管我國的國土面積跟美國差不多,但是在現有的工業經濟條件下,中國可以使用的土地比美國少得多。但是土地不是説它天生就有用或沒有用,它取決於工業水準,工業水準提高的時候,很多現在沒有用的土地將來是可以有用的,連沙漠都可以有用,連戈壁灘都可以有用。
2007-08-09 11:09:08 - 金碚:
中國這麼大,要解決交通的問題。中國這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對於工業的需求是極其巨大的。我最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中國最重大的經濟社會問題都要依賴於重化工業的高度發展,否則就沒有出路。資源問題也好,環境問題也好,要是沒有強大的重工業,環境問題怎麼解決?不發展就解決了嗎?不可能。評價中國重化工業的進程,應該從需求層面來看,不能從靜態來看現在怎麼樣,比重是多少,産生了問題以後就覺得重化工業不好,要通過不發展工業來發展第三産業,中國走不了這個路。
2007-08-09 11:11:01 - 金碚:
第二個問題,重化工業走到一定的程度,比如走到80分、90分、100分以後,我的看法還是會有很長的工業化過程,中國很多問題都要靠這個,中國必須走這條路。第二個問題跟這個評價有關係,省域,按行政區域來考慮我國工業化的水準,其實用數據來講就是最好的辦法,但是數據和現實的經濟工業化水準是有差距的,用數據來表現一個東西,能夠把這個東西表現出來70%、80%就很了不起了。現實客觀的、百分之百的用數字表示,比如講省域經濟,我們用省來劃分,如果我們劃分的方式有所改變的話,我們的評價數據就會有巨大改變。比如説廣東,廣東已經是工業化後期了,但是廣東省域還有很多很多地方,是因為數據一算出來以後,算出廣東是什麼樣的水準,但實際上廣東落後山區工業化前期都有。所以,這個工業化數據表現出來是很好,但是中國一個省區就很大,如果這個評價指數再深入到不要以省為單位,如果以市,甚至以縣為單位的話,就會出現另外一個局面,也許從數據上來反映出現好多後工業化以後的地區,範圍縮小了。
2007-08-09 11:14:02 - 金碚:
從數據裏面得到一個啟示,中國到什麼時候,可以真正躍過工業化後期?我覺得它本身也取決於工業的高度現代化。作為一個地區,什麼時候第三産業才能夠真正發展?實際上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把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的生産能力調下去,然後把第三産業發展起來,這個過程不是這樣。這個過程是什麼樣呢?過程是工業巨大的發展,包括第一産業、第二産業高度的現代化以後,從工業、農業中間分解出很多的環節,這個産業就成了第三産業。比如工廠過去有運輸隊,運輸按照現在的統計來説是統計在工業裏的,但是這個運輸將來會分解出來,成為物流産業,不是説不搞工業了去搞物流産業,而是從工業中不斷地分解。真正的現代第三産業的發展,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從工業中間分解出來的,如果工業不高度發達沒有東西可以分解,沒有這些東西就不可能發展經濟。第三産業是個分工的結果,分工的源頭是在工業。嚴格來講,一個鋼鐵企業裏面去分解,大部分都是服務業。跟過去不一樣,過去大部分人在生産第一線,那是工業製造。現在鋼鐵企業有多少人開機器?大部分人都是後勤服務,搞設計或者搞行銷,或者搞運輸,或者搞諮詢,或者市場調研,這些東西在實體層面上都是第三産業。所以,工業化的發展,它的後期是什麼狀況?應該進行深入的討論。
2007-08-09 11:16:31 - 金碚:
上海現在是後工業時期,但是上海內部的爭論也是比較大的,一種意見認為上海應該少發展重工業,重工業應該逐步減少,然後發展第三産業。第二種意見説,不能少發展重工業,重工業還得發展,在重工業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夠發展更多的第三産業。他們認為上海的第三産業的發展空間比北京少得多,這是體制導致的。意思是工業化的路徑是在需求的拉動,拉動到什麼時候會對第三産業形成巨大的需求。而第三産業裏面有兩大塊,一塊是為生産服務,為生産服務就是為工業服務,如果工業沒有了,就沒有什麼服務了。當然可以為世界服務,總要有一個服務對象。中國什麼時候第三産業可以服務世界就好了,我們現在基本上還是服務中國。第二個方面是為生活服務,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對生活服務這一塊也會提高。我們國家跟體制有很大的關係,真正國外的第三産業最重的是衛生和教育,衛生和教育在他們GDP中會佔有很大的份額,那是為人服務的服務業。
2007-08-09 11:19:36 - 金碚:
所以,我認為中國工業化的歷程還會很長。評價現階段,為我們研究中國工業化的實體層面到底是什麼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否則看不清楚中國到底是什麼樣。所以他們這個研究報告非常好,能夠深入探討中國工業化的一些實體層面的問題。據了解,他們也會在工業化的研究基礎上,繼續研究工業現代化,然後在省域這個層面再深入更實體的層面。
2007-08-09 11:21:43 - 謝壽光 :
感謝金碚所長。最後請中國人民大學MBA中心主任劉剛教授發言。
2007-08-09 11:22:56 - 劉剛:
參加這個研討會使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看了《工業化藍皮書》,學了很多東西,給我最大的衝擊。我覺得這個藍皮書事實上是從空間和時間兩個層面對中國工業化的問題做了一個非常系統的梳理。
從空間的角度而言,研究工業化步伐艱難。學者中很多人都在研究這個問題,但原來的研究更多的是從整個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或者只是研究某個局部區域,或者某個局部的省份、城市,而這個報告是從七大區域,從三十一個省市區的角度,來思考整個中國工業化的進程。所以,我覺得對於分類指導不同區域的工業化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
2007-08-09 11:23:53 - 劉剛:
從時間的角度而言,它做了十年的時間序列分析,1995年、2000年、2005年,這十年對中國工業化進程而言是非常關鍵的十年。研究這十年,對於未來工業化的走向是非常有幫助的。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我感覺整個課題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
2007-08-09 11:25:51 - 劉剛:
第二,整個課題的指標體系。我感覺整個指標體系的設置,非常突出地體現了綜合性的原則。五大指標體系,對於系統地評價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是非常有幫助的,特別是有一些指標反映了中國工業化進程的現象。比如第五個指標,第一産業就業的佔比,剛才各位專家都談到了,如果僅僅拿第二産業就業佔比來看,對於綜合反映工業化帶來的服務業的發展是不利的,所以採用了一種方法,也就是説工業和第二産業、第三産業之外的第一産業的佔比,所以對於綜合反映整個工業化的進程是有幫助的。特別是剛才各位專家學者説到了,中國整個服務業的比重是偏低的,這樣一來可以避免僅僅拿第二産業就業佔比所帶來的偏差。
2007-08-09 11:26:31 - 劉剛:
另外,關於這個指標體系是否考慮增加一些指標。因為大家也談到了一些概念,比如説新興工業化道路,或者也可以談工業現代化問題。我看了整個評價指標之後,事實上這些指標更多的是一些關注數量的指標,所有的這五個指標更多的是從數量的角度去關注問題,能不能增加某個指標來思考整個工業化增長的指標問題。剛才談到2005年工業化進程的時候,比如説內蒙、寧夏,都反映已經進入了工業化後期,其中有一項指標談的是製造業增加值佔整個總商品增加值的比例。而事實上,製造業排除了很大的一塊,是採掘業的比例。而我們看到內蒙之所以能夠有這麼大的發展,實際上得益於它的採掘業規模很大,它的煤炭、石油的資源。
2007-08-09 11:33:50 - 劉剛:
從這個角度而言,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每人平均GDP指標這裡佔的權重是非常大的,而每人平均GDP是跟數量的指標相關的,可能沒有太多反映品質的指標,包括三資産業的産資比。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反映工業增長品質指標?比如説綠色GDP的水準,GDP的能耗,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類似這樣的指標;或者反映工業化品質的其他一些指標,比如説設備的應用水準、固定資産的配置水準。甚至可以再思考工業化內部的結構問題,比如説資訊工業佔整個工業的比重,這樣一來可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整個工業化進程的品質,特別是現在有一些省份數據已經達到了100。所有這100之間有什麼區別,怎麼凸顯這100里面的區別?如果有這麼一個權重指標以後,是否能夠更進一步地細化,對於所謂進入後工業化進程之後的研究可能更有利。
2007-08-09 11:34:12 - 謝壽光 :
感謝劉剛教授的發言。今天發佈會和研討會的議程全部完畢。今天發言的專家都是我們國家這方面的研究學者,所以品質非常高。我給黃群慧研究員提一些建議,我們下一次的發佈會可以不用這樣的方式來開,用很短的時間發佈書的情況,把更多的時間用來研討,因為這個課題大家在發言過程中都要討論,因為時間比較緊,所以我們應該把時間用來研討。
從今天的會議可以看出:第一,這是一個高品質的研究報告;第二,這是一個普遍關心的重大的課題,它有進一步研究的價值;第三,我作為一個出版者,希望我們這本藍皮書能越出越好。今天的會議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2007-08-09 11:36:33
圖片內容:
- 社科院舉辦《工業化藍皮書》發佈暨中國工業化進程研討會
- 《工業化藍皮書》
- 中國網對本次發佈會現場直播
- 《工業化藍皮書》發佈暨中國工業化進程研討會現場
- 研討會現場
-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工作室主任本課題的主要執行者黃群慧發言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維民研究員
- 中國人民大學MBA中心主任劉剛教授
-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王延中研究員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金碚研究員
-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研究員
-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宏觀司副司長郭克莎研究員發言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劉世錦研究員發言
- 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經濟學部主任陳佳貴發言
-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主持本次發佈會
視頻地址: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