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13日記者招待會
活動描述
- 2001年9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記者招待會,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中國貿促會會長俞曉松、上海市副市長陳良宇介紹中國上海申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情況,並答記者問。
文字內容:
- 王國慶: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11日在美國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恐怖事件,大家已經知道了。在此,我想代表國務院新聞辦,對此次發生這樣的事情説幾句話。首先對發生這樣的恐怖主義行動,我們感到非常震驚。 借此,我向美國新聞界的同行表示慰問,向在這次恐怖事件中的遇難者表示哀悼。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江澤民主席、唐家璇外長和外交部的發言人都已經做了明確的表示,在此我就不重復了。另外,今天我們的新聞發佈會,是有關上海申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這麼一個主題。 今天,我們就把這個新聞發佈會,把我們的話題集中在申辦上海世博會這件事情上。今年5月2日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了中國上海申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申請,今天我們請了有關方面的負責人,向各位介紹一下中國在申辦方面進行的有關情況。 2001-09-13 10:09:22 - 王國慶:
這幾位負責人是國家申辦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外交部副部長王光亞副主任,國家申辦委員會委員、中國貿促會會長俞曉松先生,國家申辦委員會委員、上海市副市長陳良宇先生。 下面先請俞曉松委員介紹情況。 2001-09-13 10:10:23 - 俞曉松:
女士們、先生們,今年5月2日巴黎時間上午9點,我國駐法國大使吳建民代表中國政府向國際展覽局秘書長洛塞泰斯先生遞交了由唐家璇外長簽署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申請函,成為第一個向國際展覽局正式提交申請函的國家。 順應全球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中國願意並且不斷尋求同世界各國交流合作的機會,探索共同發展,走向新世紀文明的道路。這就是中國申辦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初衷所在。 世博會不同於一般意義的貿易性博覽會,主要參加者都是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是展示世界各國社會、經濟、文化、科技成就和發展前景的一個舞臺。是各國人民總結歷史經驗、體現合作精神、交流智慧才智的盛會。自1851年于英國倫敦舉辦第一個世博會之後,世博會發展迅速,現在已經享有“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之美譽。 2001-09-13 10:12:07 - 俞曉松:
我國自1982年開始已經先後10次參加世界博覽會。中國的參與對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我國的了解、促進中國與世博會主辦國及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和相互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館作為展示我國綜合國力、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未來發展前景的窗口,受到了各界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我國于1993年正式加入國際展覽局,1999年我國被選為該局的執行委員會成員。 2001-09-13 10:13:41 - 俞曉松:
我國自1982年開始已經先後10次參加世界博覽會。中國的參與對增進世界各國人民對我國的了解、促進中國與世博會主辦國及各國人民的友好往來和相互交流,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中國館作為展示我國綜合國力、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未來發展前景的窗口,受到了各界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我國于1993年正式加入國際展覽局,1999年我國被選為該局的執行委員會成員。 2001-09-13 10:13:47 - 俞曉松:
1999年我國首次舉辦了由國際展覽局認可的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其組織水準和展示效果得到了國際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被公認為園藝類專業世博會有史以來舉辦的最好的一次盛會。昆明園藝世博會的成功舉辦,表明我國已初步具備舉辦綜合性世界博覽會的能力。 2001-09-13 10:15:00 - 俞曉松:
此次我國申辦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是全中國人民和中國政府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走向世界進程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世界博覽會落戶于擁有近13億人口的中國,必將大大有益於國際展覽局和世界博覽會事業的發展。中國需要世博會,世博會也需要中國。在吳儀主任委員的親自主持下,上海世博會申辦委員會已經三次召開會議,具體研究部署落實各項申辦工作。讓我們期盼著在2010年,在融匯東西方文化的國際化現代大城市上海的土地上,為世界奉獻一個完美而令人難忘的世界博覽會,歡迎遠方的來客。 2001-09-13 10:17:28 - 俞曉松:
謝謝! 2001-09-13 10:17:55 - 陳良宇: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 自從中國政府決定申辦2010年註冊類綜合性世界博覽會以後,我們國家的有關部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已著手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現在我想在這個會上,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所做的一些工作。 一,關於我們申辦2010年世博會主題的確定和選擇 大家都知道,一個好的主題選擇,對於申辦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選擇主題的時候,考慮到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是所有國際活動的永恒主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確定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我們認為這個主題有三個特點。 第一,這個主題具有時代性。城市是人類文明在空間上的結晶,越來越多的人,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而進入了城市,越來越多的創造、溝通和參與發生在城市。人類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世界城市化的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城市已經成為全世界政治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關注的焦點。 第二,這個主題具有獨創性。伴隨著城市化的過程,各種城市病越來越嚴重,世界各國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城市發展中的問題,需要探討和研究。但是,歷史上還沒有舉辦過以城市為主題的綜合性的世界博覽會。 2001-09-13 10:24:32 - 陳良宇:
第三,這個主題在世界上具有普遍性。“城市”這個主題可展示性強,可參與度大,不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先進國家、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城市發展的成就可供展示,也都可以從別國的展示中獲得自己發展的借鑒。 二、我們所選擇的世博會的場地 經過各種選擇,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場地確定在上海浦東地區的黃埔江畔。説起黃埔江畔,大家都知道,黃埔江是上海的母親河,養育了這塊土地上的人民,並見證了100多年來中西文化的交匯,近代中國第一家大型的工業企業——江南製造總局就建在黃埔江邊。今天的黃埔江沿岸,既有以“萬國建築博覽會”而著稱於世的外灘百年建築群,也有近十年興起的陸家嘴金融區,還有部分地區工廠與民居混雜,正面臨改造。 2001-09-13 10:26:36 - 陳良宇:
如果我們有機會舉辦2010年的世博會,將使得我們選擇的舊居有機會得到比較徹底的改造,建立起更符合人類生活和工作的新建築;我們將更新部分廠房和民居,使它們成為世博會整體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將充分地保留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典型建築,比如説江南製造總局的建築物的一部分,人們將會在這裡回顧歷史,緬懷先人的貢獻,創造出新的概念。 2001-09-13 10:28:48 - 陳良宇:
三、我們所預測的可能參觀這次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的人數規模 一個世博會的舉行,參觀人數的多少,應該是成功與否的主要標誌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數,我們最保守的預測,應該不會低於4000萬人次。我們的依據,大家都知道,上一屆在漢諾威舉辦的世博會只有1800萬人次。最多的一次是在日本舉辦的世博會,6740萬人次。人數的規模多少,我們做了最保守的估計,最低不會低於4000萬人次。當然,我們有的同志有更樂觀的預計,但是我們認為還是説的少一些比較好。我們的依據,上海及其周邊地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以世博會的場館為中心,20公里範圍內,有933萬人,50公里內有1600萬人,300公里內有1.38億人,600公里內有3.65億人,其中城市人口達到1.47億人。 2001-09-13 10:31:16 - 陳良宇:
三、我們所預測的可能參觀這次在上海舉辦的世博會的人數規模 一個世博會的舉行,參觀人數的多少,應該是成功與否的主要標誌之一。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參觀人數,我們最保守的預測,應該不會低於4000萬人次。我們的依據,大家都知道,上一屆在漢諾威舉辦的世博會只有1800萬人次。最多的一次是在日本舉辦的世博會,6740萬人次。人數的規模多少,我們做了最保守的估計,最低不會低於4000萬人次。當然,我們有的同志有更樂觀的預計,但是我們認為還是説的少一些比較好。我們的依據,上海及其周邊地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以世博會的場館為中心,20公里範圍內,有933萬人,50公里內有1600萬人,300公里內有1.38億人,600公里內有3.65億人,其中城市人口達到1.47億人。 2001-09-13 10:31:36 - 陳良宇:
幾百年來,長江三角洲一直是中國最富庶的地區,包括上海,江蘇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揚州、南通,浙江的杭州、嘉興、湖州、寧波、紹興和舟山等在內的大中小城市,規模結構等級和空間佈局合理,各城市分工有序,聯繫緊密,交通網路十分發達。2000年,上海每人平均GDP已經超過了4000美元,已相當於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的水準。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今後的10年,中國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更快、更平穩,人民生活水準將有更大程度的提高,將有更多的休閒時間和經濟條件去旅遊,去參加各種文化活動。 四、我們的舉辦條件 世博會將延續半年,每天有二十多萬人。如果按照我們4000萬人估計的話,每天有二十多萬人參加。上海完全有能力舉辦這樣的特大型國際活動。 2001-09-13 10:36:37 - 陳良宇:
交通方面,上海有兩個國際機場,2000年的客運能力超過了1700萬人次,每天有幾十萬人通過鐵路、高速公路、水路進出上海。市內交通,主要以公共交通為主,目前有三條軌道交通,每日運送32萬人次,有978條公交線路,每天運送724萬人次。在未來的十年中,上海將建成13條城市軌道交通線,每日可運送500萬人次,公交線路每日可運送910萬人次。 目前,上海的星級賓館有5萬間房,社會各類旅館有25萬張床位。到2010年,我們的星級賓館將超過7萬間房,社會各類旅館將有35萬張床位。 五、2010年世博會得到了廣大民眾的熱情支援 2001-09-13 10:38:12 - 陳良宇:
中國政府決定申辦2010年世博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中華民族在走向世界、走向振興的過程中,中央繼北京決定申辦奧運會之後的又一個重大決策。中央的決定是符合中國人民願望的,也是符合上海人民願望的。上海市政府根據自身的特點,早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就開始考慮上海是否能夠申辦世博會。1999年,在中央的同意下,上海市政府作出了申辦的決定,這個決定得到了廣大市民熱烈的支援。去年我們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在全國50個城市進行了申辦世博會的民意調查,94%以上的受調查者擁護申辦世博會。我們還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了調查,93%以上的受調查者表示擁護申辦世博會。今年年初,我們還進行了申辦口號和申辦海報的徵集活動,全國各地踴躍參加,共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6000多條口號和400多幅海報。最近中央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各部門,一些著名的企業、大學、醫院紛紛表態,表示支援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 2001-09-13 10:42:31 - 陳良宇:
與此同時,我們的申辦也受到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援,我們回顧了各個歷史上舉辦世博會的國家,如果中國上海能夠取得主辦權,將是第一次在一個發展中國家舉辦的一次世界綜合性博覽會,我們為此感到十分的興奮和榮幸。 女士們、先生們,申辦世博會是中國政府的決策,上海作為申辦地,我們將竭盡全力做好工作,我們相信,上海如有一份幸運,世界將添一片異彩。 謝謝大家! 2001-09-13 10:44:24 - 王國慶:
下面請記者提問,請提問前先通報你所在單位的名稱。 2001-09-13 10:46:46 - 法國FB報社:
我有兩個問題想請教王光亞先生,在星期四美國遭受恐怖主義襲擊之後,你覺得對中國上海十月份APEC的活動會不會受到影響,會不會因為這個事件部署一些特殊的安全措施,保證美國總統的來訪安全。另外,美國做了一些軍事上的部署,一定要嚴懲策劃這個事件的背後的組織者;俄羅斯發表了自己的態度,我想這個事件,你們是不是會看成是西方霸權主義的又一個行徑。 王光亞:上海舉辦的APEC的活動,是加強國際上各國家之間的交流和合作的又一個活動。經過近一年的策劃,我們已經在爭取今年APEC成果方面,特別是推動亞太各個地區經濟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2001-09-13 10:50:59 - 王光亞:
儘管9月11日發生的事情是一件不幸的事情,但是我想APEC的會議,將如期舉行。美國是APEC的一個重要成員,美國在APEC進程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國領導人和美國領導人之間的交往中,在事件發生之後的交往中,布希總統再次重申,將在十月份來到上海,並訪問北京。對於十月份在上海舉辦的各種APEC活動,中國政府、中國組委會對會議期間的安全問題,將會十分的重視。我也相信,朋友們也知道,中國上海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城市。 關於您提的第二個問題,是十分清楚的,反對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全球性的問題。 江澤民主席和布希總統就這個不幸事件發生之後的兩次交往中,中國政府再次重申,願意和世界各國合作,打擊恐怖主義。 謝謝。 2001-09-13 10:53:12 - 中央電視臺記者:
我想問陳副市長一個問題,據我們了解,2005年世博會的舉辦地是日本的名古屋,上海也是亞洲的城市,這會不會對上海申辦2010年世博會帶來影響呢? 2001-09-13 10:55:38 - 陳良宇:
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確實,2005年日本取得了在名古屋的愛知縣舉辦綜合性世博會的權利,中國上海申辦2010年的世博會,我覺得關鍵是事在人為,因為整個國際展覽局的規章中,沒有輪流做莊的規定,關鍵是取決於申辦國的條件,取決於在哪舉辦,對國際展覽事業更有利。我相信投票的人會以此作出判斷,我想不存在輪流做莊的問題,同時我剛才説了,上海舉辦成功,將是第一次在發展中國家舉辦綜合性的世博會,對此,我充滿信心。 2001-09-13 10:57:09 - 中國日報記者:
我有一個問題問王部長,中國上海如果申辦2010年世博會申辦成功的話,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謝謝。 2001-09-13 10:57:52 - 王光亞:
對中國的影響是積極的。第一是可以幫助中國參照各國成功的做法,提高中國城市現代化的程度。第二可以促進長江流域城市經濟的平衡發展。第三更大一點,有利於進一步推動中國的改革開放,進一步加強中國和世界各國的交往。 謝謝。 2001-09-13 10:58:55 - 新華社記者:
這次為什麼中國政府把申辦城市選擇在上海?選擇上海對上海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2001-09-13 10:59:23 - 俞曉松: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在中國近代發展史上也是起著中國經濟發展的龍頭作用。改革開放以後,特別是上海浦東新區的開發,使得上海的發展舉世矚目。我們也可以説,除了首都北京之外,上海市是中國在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城市。加上這個城市本身的經濟實力,也是中國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的。所以,選擇這樣一個城市,相信這個城市有能力,把這樣一個世博會辦好,能夠帶動周邊和全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中國和世界各國的合作和交流。 謝謝。 2001-09-13 11:00:46 - 路透社記者:
王部長,接著剛才外國記者提的第一個問題,你覺得中國在何種方面會提供和美國合作,來一起反對全球的恐怖主義活動,特別是情報角度或者是軍事角度,你覺得中國會提供怎樣的幫助,中國會不會支援美國採取報復性的舉動? 2001-09-13 11:01:39 - 王光亞:
今天主持人已經説了,今天的主題是圍繞世博會展開的。為了滿足你,我儘量簡短。 應該説,反對國際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心的一個問題,在過去幾年中,聯合國包括安理會,就反對恐怖主義的問題舉行了多次討論,國際社會也制定了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公約。我想,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是要進行國際合作的。這種合作可以通過聯合國,可以通過安理會,也可以通過區域性的合作。例如,上海APEC會議,有部分的內容也是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總之,我要強調中國對打擊國際恐怖主義,不管是聯合國,還是安理會,或者是區域性的活動,我們都會積極參與和支援。恐怖主義不是一個國家的危機,是危及世界和平的舉動。 謝謝。 2001-09-13 11:03:06 - 國際經貿消息報記者:
陳良宇市長,如果上海成功申辦2010年世博會,舉辦博覽會的資金都有可能從哪幾個方面籌集,是否會引進外商投資?謝謝。 2001-09-13 11:04:01 - 陳良宇:
首先,中國國家財政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對於舉辦博覽會的資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特別是財政部已經明確,在吳儀主任召開的會議上,財政部明確表示,需要國家拿錢,國家會拿出來。另外,有一大塊是需要世界各大企業參與的,對於世界各大企業來説,也是一個機會。我們做好計劃之後,歡迎世界各大跨國公司來共同參與,來使得這次申辦成功。 謝謝。 2001-09-13 11:05:26 - 印度記者:
我想請教一下,還有哪些城市申辦2010年的世博會? 2001-09-13 11:05:52 - 俞曉松:
現在我們接到消息,還有俄羅斯的莫斯科、南韓的麗水正式遞交了申請。11月2日是申請截止的日期,所以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我們預計還會有新的申辦國。 2001-09-13 11:07:44 - 科技日報記者:
陳良宇先生,這次博覽會的主題定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副主題之一是“城市科技創新”,我想問的是,這次主辦地是選在上海的浦東地區,在改造的過程中,是如何體現這種精神的?是否會成為中國未來城市的一個典範?請談一下我們在這個方面的構想。 謝謝。 2001-09-13 11:08:31 - 陳良宇:
我們選擇這個主題,因為城市現在的發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治家、經濟學家和社會活動家關注的焦點。城市現在確實碰到了許多許多的問題,就像上海和周邊的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碰到了我們自己認為是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地方。所以,我們迫切的需要通過舉辦這次會議,來借鑒、學習各個參展國家好的經驗、好的做法。我想,這是我們把世博會的主題確定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一個主要考慮。我相信一旦申辦成功,我們將和周邊地區的城市一起,來共同努力,將城市建設得更美好;同時參與世博會一起來展示的城市,和其他參展國家的城市,來共同做出貢獻。 2001-09-13 11:12:03 - 陳良宇:
我補充一句,我們國家現在正在推行城市化,中國城市化的建設,如果按照這個主題舉辦世博會,中國的許多大中小城市和當地的參觀者,都可以從這次世博會上得到好的借鑒和經驗。 2001-09-13 11:13:46 - 中央電視臺英語頻道記者:
現在申辦城市已經有俄羅斯和南韓兩個城市報名了,我想問陳市長,相對於兩個城市,上海的最大優勢在什麼地方?有沒有劣勢,劣勢是什麼? 2001-09-13 11:14:41 - 陳良宇:
應該説,恐怕還有其他的城市會提出申請,就現在來説,莫斯科和麗水、上海都各有各的優勢,而且我覺得在競爭的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優勢會更加明顯,如果處理不好,優勢會變為劣勢,所以我覺得優勢和劣勢是相互轉換的,我想和大家共同參與競爭,我們和莫斯科的關係很好,而且我們跟南韓麗水也有很好的關係,我們會更好地參與競爭,使我們的優勢更加明顯,使我們的劣勢轉變為優勢。 2001-09-13 11:16:22 - 王國慶:
也歡迎媒體一起來積極參與,幫助陳市長和上海,把上海的優勢變得更好。謝謝各位! 2001-09-13 11:17:00
圖片內容:
視頻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010913.rm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