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標題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5月17日記者招待會
活動描述
- 2001年5月17日,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介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情況,並答記者問。
文字內容:
- 王國慶: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天我們請來的是科技部徐冠華部長。這是在一個月之內,徐部長兩次到我們這個新聞發佈廳,説明這段時間我們國家的科技活動非常活躍,也説明政府對科技事業的發展非常重視。今天我們請徐部長向各位介紹一下我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情況。下面就先請徐部長給大家簡要地通報一下情況,然後再回答大家的問題。 2001-05-17 10:01:19 - 徐冠華: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今年是國務院批准第一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十週年,也是鄧小平同志關於“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題詞十週年,同時也是江澤民總書記在APEC非正式首腦會議上提出“本世紀在科技産業化方面最重要的創舉是興辦科技工業園區”五週年。在這個非常重要的時刻,我很榮幸能夠借助這樣一個機會向各位介紹一下中國的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發展情況。 2001-05-17 10:03:46 - 徐冠華:
從1991年國務院批准建設國家高新區以來,國家高新區在“八五”和“九五”兩個五年期間,始終保持了高速度發展的態勢。根據統計,到2000年,53個國家高新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9209億元,工業總産值7942億元,稅收460億元,出口創匯185.8億美元,上述指標在“九五”期間的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43.2%、41.5%、45.8%、44.7%,比1991年相比都有百倍以上的增長。 2001-05-17 10:05:05 - 徐冠華: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2000年,國家高新區工業的增加值達到1979億元,比上一年增加503億元,佔全國工業增加值新增部分的24%。高新區內的企業規模化發展也非常迅速,與一些和高新區同齡或者更年輕的高新技術企業相比,已經成長為規模上億元,或者數十億元的小巨人。 2001-05-17 10:07:40 - 徐冠華:
根據統計,到2000年底,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內一共有企業20796家,其中年産值過億元的企業有1252家,過十億元的企業143家,過一百億元的企業有6家,而在1991年前,國家高新區內過億元的企業僅僅有7家。這些企業當中,有些已經成為行業的領頭羊,並且這樣的企業還在不斷地、快速地涌現。 2001-05-17 10:08:55 - 徐冠華:
高新區也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區,在企業的産權、分配、勞動人事、社會保障等制度的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方面都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高新區通過改革和創新,不斷地優化軟硬體環境,已經成為我國高新技術産業化的重要基地。 2001-05-17 10:09:39 - 徐冠華:
國家高新區也是科技和經濟相結合的一個重要結合點,我國的科技人員、企業家、創業投資家進行創新、創業的基地和示範區。科技人員、留學回國人員和青年學子在這裡新創辦了近2000家企業,企業孵化器當中又有5000多家中小科技企業在培育。近年來,有近6000項省部級以上的科技成果在國家高新區內實現了産業化,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和企業自有技術的高新技術産品佔區內産品總值的80%。 2001-05-17 10:11:54 - 徐冠華:
高新區十年的發展實踐證明,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支援,促進了國家高新區健康、快速的發展。高新區在我國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軌時期,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高新技術産業化道路,在理念、體制、技術、管理、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進行了有益的創新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經驗。 2001-05-17 10:12:48 - 徐冠華:
第一,建立了新型的高效率的管理體制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配備了開拓、創新、精幹的領導班子。第二,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圍繞高新技術産業的特點,構建局部優化的産業化環境,這是促進高技術産業快速發展的有效的途徑。第三,營造創新、創業的氛圍,始終把培育科技型的中小企業當做戰略重點。第四,以人為本,注意發揮青年人才的作用。第五,以競爭力為導向,強化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 2001-05-17 10:14:20 - 徐冠華:
國家高新區的下一步發展將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決定》所提出的方針政策措施。在“十五”期間,國家高新區的主要任務是推進國家高新區管理體制的持續創新和改革,全面提高國家高新區的整體發展品質和輻射帶動能力,強化創新創業的環境建設,努力抓好大學科技園、軟體園和其他科技創業園的能力建設,扶植多種類型的創業孵化機構,吸引大批的科技創業人才進園進區創業,推行智慧財産權戰略,提高高新區自主創新能力和水準,率先建立和完善創業孵化體系,創新服務體系和風險投資知識體系。國家高新區將繼續扶持出口型的高技術企業和産品,支援有能力的企業到國內外資本市場融資,支援有能力的企業走出國門,開闢國際市場。特別要支援國家急需的産業,比如積體電路和軟體産業、生物工程、新材料、環保等産業的快速發展。 此外,科技部將遵循突出示範、分類指導的原則,加強對國家高新區的管理和指導,要按照國際示範建設國家高新區,提高國際競爭力。 2001-05-17 10:19:01 - 徐冠華:
我先簡單介紹這些,下面我願意回答各位關心的有關問題。 2001-05-17 10:19:53 - CCTV記者:
剛才徐部長介紹了高新區的十年發展情況,我的問題是,高新區發展到現在,是否也面臨一些問題,國家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應對? 2001-05-17 10:20:54 - 徐冠華:
你這個問題很好。當前國家高新區的發展面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國家高新區的發展還不是非常平衡。剛才我介紹了國家高新區總體的發展情況非常好,但是53個高新區發展並不都是一樣的,大多數,或者説絕大多數的高新區發展速度都非常快,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有少數的五、六個、七、八個高新區,雖然發展速度也超過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但是和其他的高新區發展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我們注意到這個問題,並且召開了相對比較落後的幾個高新區的有關會議,和當地的領導進行了座談。應該講,在最近一年內,這些相對落後的高新區的面貌絕大多數都有了比較大的變化,有的高新區有了明顯的變化。 第二,我們管理體制的改革和深化還要繼續進行。高新區在管理方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也是高新區的生命力所在,就是我們提倡“小政府、大社會,小機構、大服務”。在創辦的十年來,高新區始終堅持這個方針,也正因為如此,所以在辦事效率方面受到了各個方面的好評,也吸引了很多人員,包括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但是隨著高新區的發展,隨著大量的企業入園,我們發現少數高技術園區的機構變得臃腫,經不起周圍環境的影響,個別的園區有體制復歸的現象,我們對這個問題給予了高度的重視,認為這個問題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001-05-17 10:27:11 - 徐冠華:
第三,政府制定了一些鼓勵高技術産業發展和激勵科技人員從事高技術産業化的政策,但是還有待進一步落實。大家知道,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技術創新大會,發佈了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的決定,這個決定對於促進中國高技術産業化的發展極為重要。在這個文件當中,提出了一大批鼓勵科技人員從事高科技産業化方面的激勵政策,同時,也提出了對於發展高科技企業的扶植政策。應當説,在過去兩年,這些政策有很多已經得到了落實,在促進高科技産業發展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應當指出,其中有些政策,包括一些激勵政策,現在還有待進一步落實。這裡包括對這些政策的可操作性進行研究,制定實施細則。另一方面,也要解決一些認識上的問題,統一思想,這都是我們下一步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2001-05-17 10:28:56 - 德國世界報記者:
第一個問題,在您的介紹當中提出了有5000個留學人員回國創辦企業,為什麼沒有更多的?第二個問題,作為科技部部長,您對磁懸浮列車持什麼樣的看法?2003年以前,國家會不會作出決定,北京會建設從首都機場到北京市內的磁懸浮列車? 2001-05-17 10:32:58 - 徐冠華:
國家現在大約有30萬留學人員,這些留學人員一部分學成回國,一部分現在仍舊在國外。在國外的絕大多數人都期望能夠為祖國的經濟建設作出貢獻,他們很多人也採取了各種方式來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其中有些人就選擇了回國創業的方式,這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中國政府和地方政府為留學回國人員創造各種可能的條件,使他們回國創業能夠得到發展。在這裡面,首先我們制定了很多鼓勵科技人員從事高科技産業發展的政策,同時對高科技産業發展有扶植政策,這些政策對於海外留學人員都是適用的。 同時我們也考慮到留學人員有他們自己特殊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各級政府加以認真地解決。比如有些留學人員因為長期在國外,對國內的有關法律條例和各種規定不是非常熟悉,有些留學人員對國內的産業發展的現狀不是非常熟悉,對於市場的渠道,金融的渠道還需要進一步了解。同時,留學歸國人員還有自己特殊的問題,比如他們子女的教育問題,很多孩子在中國的學校裏學習有困難。同時怎麼樣進一步提高他們在國內外往來的效率,比如辦簽證的效率等等問題。 2001-05-17 10:38:38 - 徐冠華: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都建立了留學人員創業園,為他們提供一些更適合他們特點的環境條件,解決他們的一些特殊問題。現在看來,這樣的做法已經取得了很明顯的效果。 我想,隨著中央政策的進一步落實,隨著環境條件的進一步改善,會有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我們也歡迎有更多的留學人員回到祖國,為祖國的高技術産業的發展作出貢獻! 現在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我認為,磁懸浮列車是一項高技術,對於改進交通的效率,發展中國未來的交通運輸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也很高興地看到,上海的磁懸浮鐵路線已經開始動工修建,在2003年初要運作,這是中國和德國合作的結果,對此我感到非常高興。 2001-05-17 10:40:23 - 徐冠華:
科技部從第八個五年計劃期間就一直在支援高速磁懸浮列車技術的發展,在西南交通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北京中國科學院電工所等各個單位的協作下,也取得了很顯著的成果,在“863”的成果展覽會上大家也可以看到。 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科技部將把磁懸浮列車技術作為最重大的科技項目之一要加以支援。 關於北京首都機場到東直門的高速磁懸浮線的建設問題,我建議你最好問劉淇市長,我相信他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覆。 2001-05-17 10:42:56 -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我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這是53個區內企業都非常關心的問題,創業板何時推出,現在國內有兩種分歧,一種態度説現在時機已經完全成熟,宜早不宜遲,太晚推出對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不利,第二種態度認為現在比較冷,等經濟復蘇了再推出。您是怎樣看,第二個問題,從規模上講,53個高新區的前三名是哪幾個,規模有多大? 2001-05-17 10:47:37 - 徐冠華:
關於創業板塊的問題,在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産業化決定當中已經有了很明確的説法,所以我認為,創業板塊的實施,一是要進一步完善,制定一個比較嚴格的規章制度,大家都可以遵循的,而且能夠有利於這個板塊健康發展的規章制度。另外,也要選擇一個比較好的時機。在創業板沒有正式上市以前,科技部和其他的有關部門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包括在高新區的工作要做。比如,我想大家都知道,創業板一個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一個很嚴格的資訊披露制度,而且嚴格的資訊披露制度必須有一個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來支援。在這方面,我覺得高技術産業開發區內的企業有很多的工作可以做,比如,要建立包括有相當份額的獨立董事來參與管理,包括建立獨立董事佔一定主導地位的薪酬委員會和審計委員會等等。有了這樣的制度,就可以使我們的資訊披露建立在一個很妥善的基礎之上。另外,我們在仲介機構的建設方面,在高新區內可以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對於資産的評估,特別是無形資産評估的仲介機構,以及其他的法律、金融、會計等方面的仲介機構的建設,所以,在這方面,我認為國家高新區還有很多事要做。 你提到的兩種觀點我都聽到了,我還願意繼續聽這兩個觀點,到底時機成熟還是不成熟,我想經過大家的充分討論,會有一個一致的看法。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建議我們不排一二三名,排得太清楚也不好,確實我手裏有一個名單,但是我想高新區的建設受到各個方面的因素影響,很著急地把一二三名排出來,可能對這前三名也未必是好事情,對於後面的高新區會有不平衡之感,所以我想我們還留著這個名單,在適當的時間再公佈比較好。 2001-05-17 10:51:38 - 中國新聞社記者: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建有高新技術園區,我國的高新區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相比,我們的優勢和不足有哪些?我前一段時間在做“863”計劃高新技術首席科學家訪談時,大家都認為,中國高技術發展與其他國家的差距主要是成果的運用和産業化方面,您認同這個説法嗎?您覺得我們國家的高新技術産業化的發展與先進國家相比,存在多大的差距?在未來的五到十年當中我們將如何縮短直至消除這種差距?我們國家除了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區以外,好象地方也有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但是有的開發區並不是從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有“挂羊頭賣狗肉”或者“拉大旗做虎皮”的現象,因為這方面有國家的政策支援,科技部作為政府主管部門將如何進一步規範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 2001-05-17 10:59:33 - 徐冠華:
你問了三個問題,我一個一個回答。第一個問題,大家都知道,興辦科技工業園區是一種世界性的現象,對於發達國家如此,對於發展中國家也是如此。根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大約有1000家左右的科技園區正在運作。比如美國就有180多個,在歐洲有400多個,這主要是發達國家。另外在亞太地區也有400多個,主要集中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所以我説是一種世界性的現象。但是中國和其他國家相比,確實有自己的優勢,也有自己的特點,當然也有自己的不足。 第一個方面,就是中國有非常豐富的智力資源,這是我們最寶貴的未來高科技發展的財富。中國總體的平均教育水準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高等教育方面,也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但是因為中國有巨大的人口的基數,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的總量是非常大的,即使和發達國家相比,這個數量也不小,這是非常豐富的高智力的資源。以北京中關村園區為例,在幾十平方公里很小的區域內,就有68所高等院校,有232個研究所,這種智力密集度在全世界都是非常罕見的。 中國的智力資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的勞動力的價格比較低,而且相對來講比較穩定,在和其他國家競爭當中有非常明顯的優勢。 2001-05-17 11:02:25 - 徐冠華:
第二個方面,政府在高技術園區的成長階段,還是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這個作用主要是創造一個局部優化的硬環境和政策環境(軟環境)。這也是考慮到中國的國情特點,因為在九十年代開始,中國發展高科技産業的總體環境還不是很好,我指的首先是硬環境,在這方面,就急需把有限的人力、財力和物力集中起來,在一個局部地區形成一個有利於高技術産業發展的優勢環境,這是高科技産業本身産品生命週期很短、技術更新很快的特點所確定和要求的,而且也是必須做到的。 2001-05-17 11:03:49 - 徐冠華:
同時,我們也正處在一個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的階段,所以很多政策一下子在全國都實行起來非常困難,因此在一個局部地區創造一個更好的政策環境,也是可行的。現在實踐證明,它也發揮了歷史性的作用。舉例來講,北京制定了一個中關村科技園區的條例,這個條例是一個非常好的條例,但是我想也只能在中關村園區首先制定下來。 2001-05-17 11:05:04 - 徐冠華:
第三個方面,我們的高新區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它是一個改革的試驗區,在這裡進行了諸多的科技體制和有關的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點工作。大家知道,在國家高新區內,80%的企業都是民營企業,民營的機制就是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為中心的機制,對於促進高科技的中小企業的發展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也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 2001-05-17 11:07:00 - 徐冠華:
我想借此機會澄清一個誤解,很多的媒體把民營企業理解為私營企業,我想這是不正確的,我們説的民營企業,主要指的是管理體制,有國有的民營,也有股份制的民營,也有私有的民營,所以在這方面應當加以説明,我想我們的譯員翻譯得很完整。 2001-05-17 11:08:15 - 徐冠華:
當然,中國的高新區發展也面臨著一些困難,最主要的就是我們要建立一個適合於市場經濟運作的相應的支援體系,特別是金融體系和仲介服務體系的建設,是我們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 2001-05-17 11:09:13 - 徐冠華:
下面回答你的第二個問題。你提到關於中國的高技術發展的問題,談到一些專家認為我們的高技術主要是應用和産業化方面有比較大的差距,我同意這個意見,但是我認為這個意見不夠全面。我認為,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加強科學技術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的問題,這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我們在這方面做得不夠,我們的原始創新比較少,我們的專利還比較少,我們應當在今後的“十五”發展過程當中,在高技術研究領域作出很大的努力。 2001-05-17 11:11:20 - 徐冠華:
第三個問題。我想首先説明,科技部根據國務院授予的職能,要負責高技術産業化方面的工作,也正因為如此,科技部負責國家53個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宏觀指導和管理。據我所知,各個省加起來還有110個左右省一級的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另外我也聽到有些地級的市、縣,甚至鄉也搞了很多高新區,我認為這不是科技部的意見,科技部從來沒有過這種想法,要在全國搞出這麼多的高新區來,我認為這不是從實際出發。大部分都沒有考慮到自己的人力優勢、資源優勢,所以我個人是不同意這種做法的。 2001-05-17 11:14:34 - 亞太金融新聞社記者:
第一個問題,中央政府截止到目前為止,對53個高新區的投資達到多少,下一個五年計劃裏預計再投資多少?我還想知道一下,所有這53個高新區的總投資是多少,因為除了政府的投資還有來自其他地方的投資。第二個問題,您剛才講到私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區別,我還是沒有聽得特別清楚,能不能再重復一下? 2001-05-17 11:17:01 - 徐冠華:
先回答第一個問題,科技部對53個國家高新區的支援主要是從宏觀的角度上來支援,包括制定規劃,制定發展戰略,制定有利於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發展的政策,包括人員的激勵政策和對於企業的扶植政策,包括加強高新區發展過程當中出現的有傾向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做好國際渠道的溝通,開闢國際合作和國際金融的聯繫等等,這是科技部的主要任務。 如果從投入來講,科技部每年只有幾千萬元的投入,主要是用來做我剛才説的有關方面的工作,特別是在提高高新區的創新能力,加強孵化器方面做了一些引導性的投入。 2001-05-17 11:18:11 - 徐冠華:
地方政府的投入,據我了解也很少,因為主要是採取“滾雪球”的方式,逐步積累資金髮展起來的。比如西安高新區,我了解到他們的起步資金也只有二三十萬元,但是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給予了很多的支援。 第二個問題,關於民營企業的問題。民營是一種管理體制的説法,而不是所有制的説法。它的含義,我想集中反映在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己做決策,適應市場的變化,進行獨立的經營管理。 2001-05-17 11:21:29 - 北京經濟報記者: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周上,國務院有位經濟專家提出高新技術企業要讓它生得容易,活得愉快,死得安樂,死後還能轉世。請問徐部長,政府在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退資和轉世方面有沒有什麼政策方面的規定? 2001-05-17 11:22:51 - 徐冠華:
我想在高新區的發展過程當中,我們很明確地定位,政府只是創造一個有利於大批的中小企業發展的環境,而不是具體的操作某一個高技術企業的項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指導思想。高技術企業很重要的特點,就是高風險和高收益,這種風險不僅僅體現在技術創新的風險,也體現在高度的市場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由計劃部門指定某個人去做某件事,很大的投入,往往風險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希望,讓這些眾多的小企業在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的一個比較好的環境內生長、壯大,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擇優,把最好的,能夠適應技術創新的需要和市場發展需要的企業篩選出來。從這個觀點出發,企業的生生死死應當説是正常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個積極的社會過程,因為這些企業的生死過程實際上是各種生産要素在市場競爭當中不斷地優化和組合的過程,最終形成有市場競爭能力的大企業。 所以,你剛才説的情況,應當説在高新區內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毫不奇怪了。 2001-05-17 11:30:02 - 王國慶:
今天我們就到這裡,謝謝各位,謝謝徐部長。 2001-05-17 11:31:37
圖片內容:
- 國新辦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王國慶宣佈新聞發佈會開始
- 中國科技部部長徐冠華
- 中央電視臺記者提問
- 徐部長答記者問
- 德國記者向徐部長提問
- 與會的各國記者
- 國際臺記者提問
- 中新社記者提問
- 網上直播
- 亞太經濟新聞社記者向徐部長提問
- 北京經濟報記者
視頻地址:
rtsp://vod.china.com.cn/Archive/scio/010517.rm
數據地址:
網友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