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繼紅:這是一部溫暖的現實主義作品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3-27
解放軍總後電視藝術中心主任、國家一級編劇馬繼紅
我覺得一部好電視劇對社會的影響,對觀眾的影響,對每個人不同的成長,他應該説是有很重要的意義。我覺得《兒女情更長》是這樣子,因為在一般情況下遵照普遍的規律來講,續集大概都沒有寫好過。另外我覺得炒冷飯也沒有炒好,現在炒五十年代電影、小説,凡是能炒都來炒,但是我覺得效果不好。比較起來我覺得《兒女情更長》是一個例外,我覺得它不僅保持了原來的風格,而且更富有時代的內涵,這展現了更多的不同的人物命運,更有時代的特點和特徵。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如果説清明上河圖反映的是宋朝的實景一部畫卷,這個《兒女情更長》實際上應該説反映的是當代上海都市一道風景,應該説當時拿片子的時候是星期一,我拿到片子想看看兩集是什麼樣風格和樣式,結果一放我居然停不下來了,我覺得這個片子吸引力在當今來講,我還算不同於一般的觀眾,起碼還算是一個行內的觀眾,我覺得能夠吸引我,我確實覺得這個片子首先吸引力很好。
下面我談談我的幾點不成熟的想法。
第一,這個片子最主要的是接地氣,整部劇充滿了榮譽的生活氣息,這關注民生,關注現實,展示的剛才很多專家也都説了,它展示的是大多是中下層的生活,比如説像建菊開的花店,還有建梅開飯店,建設是計程車司機,向陽是快遞,包括建蘭是心裏醫生,他也是知識分子,不是説很多一打開電視劇就看到的CEO,總裁,大款,然後省長、書記。我覺得這些人確實是浮動在社會的上層,這和老百姓離的比較遠。這個戲打開以後講的是普通的家庭的生活,它不是像很多電視劇裏面一打開就是別墅、高爾夫球場,豪華舞廳,豪華酒店,這自然而然把觀眾和劇的距離拉遠了。我們能夠從這個劇裏面看到人間煙火,接觸的是觀眾世俗情懷,不是假大空的東西。
我還有一個感覺,它就像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什麼要死人的激烈的矛盾衝突,它就是像一條小河,他娓娓的流來,我們從一開始看這部戲,一直看到結束,無論是講的好事,是壞事,是感人的事,是悲傷的事還是喜悅的事情,種種事情都是發生在你身邊的事。整個劇情是圍繞童家六兄妹展開的,這除了老大的戲比較少,二哥的戲比較少,我覺得其他的四個兄妹,包括他們的孩子,他們的配偶,以至於他們孩子所接觸的這些朋友,我覺得這些人都是很實實在在的人,使你看起來都是身邊的人,它不是像某些電視劇編的,那個東西實在讓人受不了。所以我是覺得為什麼欲罷不能,不忍放下,實際上是説很順暢,講的是我們身邊的故事,講的是老百姓的感情,這是最主要的一點接地氣。
第二,這一部電視劇很大的特點就是特別是真情,我當年看《兒女情長》的時候就不止一次的流過眼淚,屬於再看一遍還流眼淚,我覺得核心就是一個情,中國電視劇最大的能夠打動人的就是一個情,而不是説是什麼靠情節的鋪張,人家其實能夠記住的還是一個情,為什麼多少年過去了,大家梳理十多年來的電視劇已經不下幾萬部了,但是能夠記住有多少呢,能夠提起來的渴望,兒女情長,因為他們講的還是一個情字,當然不只是這些了。我覺得這一部戲核心是一個情,催人淚下也是情,在上一部戲講的是父母對兒女的慈愛,儘管這個父母都是很普通的,一個是在西部邊疆支邊了這麼多年退休以後回到上海老工人,一個就是普普通通從山東過來的父母,他們子女職位也不高,在這樣家庭講述人間真情的故事,父母怎麼慈愛,兒女怎麼孝順,這之間他們並沒有什麼大房子,也沒有那麼多錢,關於老爹住院和老人走,母親走,場場戲都是打動人,都抓住了一個情字。
我覺得《兒女情更長》是延續了這個情字,15年過去了,在物質意識不斷膨脹的當下,這個親情在人們的生活中,究竟還佔有多大的比例,這個確實是一個問號。第三,我認為這個劇很大的一個好處,他沒有回避矛盾,另外他本身還是重時尚的,因為15年前那一部劇,應該説比較起來還是傳統的,因為那時候所表現的父母也好,他父母的子女也好都是我們多少年來從建國以後的這一代人的生活狀態,精神支柱和感情。而今天的這部戲,我覺得它的觀眾更多的可能是80後、90後甚至更年輕的人,如果我們再把筆觸停留在過去的傳統敘事方法上,可能就不會被大多數的青年人所接受。
所以這一次特別注重了,我覺得這一部戲是把傳統和時尚有機的做了一個結合,所以我認為在這裡面,雖然我不知道這個洋子寫了多少,但是我能感受到她給這一部戲帶來的活力和時尚,這裡面第三代大家都分析了,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這些性格都是屬於囊括了我們當前青年一代很集中的優點也好,弱點也好,總之是他們的特點。所以我是覺得時尚的東西很鮮明,而且在這些孩子身上,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愛好,他們的動作行為都是屬於他們的,而不是屬於像我們這種50年代出身的老編輯硬給挂上的。
責任編輯: 佟靜視頻來源: 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