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權為書法插上音樂的翅膀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2-03-15  內容來源: 中國網

  主持人:您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文化傳承方面、創新以及對外輸出方面的一個思路。那就是通過音樂這個國際上大家都認知的藝術形式,來推廣我們的書法藝術。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們大家現在學生來講,可能都在學習數理化,學習現代的科技知識,學習英語,學習各方面的語言,各方面的技能,但是好像大家對於現在的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教育方面的投資上好像就不那麼重視,因為我知道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是從小要學鋼琴,學芭蕾舞,學這個吉他,學各種的樂器,但是好像就是唯獨對我們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好像在投入方面稍微有點吝嗇,不知道各位老師怎麼看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在傳統文化上,能夠讓我們自己的人對它有所了解,能夠不斷地把我們的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下去?請白老師給我們大家説説吧。

  白景峰:您剛才提到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那麼現在實際上,確實全國的各種少兒培訓班,像青少年學鋼琴的比較多,我們前兩天看到政協委員提案讓京劇進課堂,那還有一個提案,輿論一直也在關注的,就是書法進課堂的問題,書法進課堂實際上已經呼籲了十幾年,從前年、去年一直有政協委員在呼籲,那麼去年大概是有幾十位政協委員聯合了提案,建議書法進中小學課堂,那麼我們非常高興得是,去年教育部已經正式下文件,讓全國的中小學普及書法教育,而且全國已經有幾個省,現在基本上也實現了書法普及,像廣東省、海南省還有重慶市,它的書法教育已經普及了。我相信中華傳統文化的下一代的傳承,這個前景會越來越好。

  何西來:原來説這個漢字,我們有很多大的文化巨人,在近代以來都提出了要改革漢字,要把它拼音化,現在看起來拼音化這個電腦流行以後,進入資訊化時代了,漢字能不能夠輸入,現在看起來這已經不是問題,漢字的輸入問題已經解決,像王顯啊他們解決的非常好,而且現在是在世界上也是在前列的。我們並不比那些拼音文字慢。

  我們就是一開始啟蒙最初的就是拿這這個毛筆寫字,沒有別的筆,而現在由於這個電腦的通行,有的孩子寫字不光孩子,現在有的博士生,我們畢業的博士生,那個字寫的難看,就沒有辦法讓人看。

  我覺得從教育的這個角度上來講,要從孩子抓起,從書法上來講,有所謂的童子功,就是孩子的時候就來練,就來練字,那這個就是相當的不一樣。所以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我是非常擁護書法進課堂,我覺得這是很對的。

  主持人:這也體現了國家對我們傳統藝術的重視,因為現在科技發達了,大家可能越來越多地使用電腦,確實給我們帶來了便捷,帶來了規範性的方式,但是書法更多地體現了我們傳統藝術當中的美,因為現在大家在要寫字的時候,要寫文章的時候,可能確實電腦就是比書法要快,這是它的優勢,但是這缺少了藝術上的美,我們如何能夠把美和便捷更好地結合起來?

  何西來:我覺得在這一點上,斌權是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他是在音樂和書法兩大藝術門類的結合部,來找到了他自己藝術發展的創新的空間。他應當説是第一個,給書法插上了音樂的翅膀,斌權應該在中國當代書法的創新當中,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現象,如果要有音樂書法的話,就是説由他開始的這個音樂書法,應當算是第一人。我覺得這個評價不高,包括怎麼樣影響孩子們,他書法插上了音樂的翅膀以後,他就會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

  主持人:何老師,關於具體的細節,我們請李老師做一個詳細的介紹,但是剛才聽到您這一番話,也讓我們看到了,就是藝術是相通的,因為從一個舞劍的舞者,節奏韻律當中,體會出來書法的真諦。在書法當中也要講究節奏、結構、韻律、比例等等,雖然説書法作品有不同的,有楷書、行書、隸書、篆書等等,但是我想它們歸結到最後,講求的還是精氣神,講究的是書法作品的流暢,以及結構、節奏等等這方面元素的要求是一致的。剛才何老師説了,説李老師是更好地把音樂作品和書法作品,兩者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説到這兒我想大家非常關心,您在這當中結合的時候,有哪些的創新思路。

  李斌權:我們大家説到我們中國文化,像我們的古琴,也是我們中國文化的,可以説也是歷史悠久的,而且影響我們中國人的心情的,最重要的一種文化樂器。那麼琴它就是用音樂,它表達的就是心聲,也有很多神奇的傳説,那麼我們這個琴聲是可以通天地的,它是宇宙之聲。那麼我們的書法是心畫,琴是心聲,這兩種東西都是體現了人的一種修養和內心的一種情感。

  我們的書法,它不是純粹的空間藝術,當然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純粹空間的視覺藝術,但是它創作的過程,是具足了因它的節奏旋律音樂性。就是説時空宇宙的劃分來説,我們的書法可以説是皆而有之的,它既有創作過程的時間性,又有形成空間雕塑感的空間性,那麼它是時空藝術,也是宇宙藝術。它是一種最終的歸納,而音樂是一種有序的一種陳列。

  所以説我們音樂和書法,書法內涵有自己的音樂,它是無聲的音樂,但音樂是有聲的線條。何老師也説過,這是一種場效應,那麼就是説,在音樂的這個場之間,它有序的節律的變化之下,讓我們的這個書法作品,讓它也就是本來無序的一種節奏旋律的變化,讓它在有序的音樂的場效應下完成,那麼這樣的一種呈現形式,就是我們的書法的,一種音樂場效應下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們書法是屬於雅,是屬於齋室裏面的一項的修為,每個書法家,真正就是把書法當做藝術去做的,其實他寫字,他都是有他的節奏,有旋律,而且他各不相同,書寫的內容不同,書寫的這個時候的筆墨不同,人不同,修養不同,那麼書寫出來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在書法藝術上面呈現,那麼就是我們給它加一個場,這個場就是音樂場。那麼音樂場在場效應下,我們放一個激昂的,我們詩詞的內容,我們這種表現形式,肯定是源於你的內容的基礎之上。我們一個場效應的一個音樂的主題,它有它的所表達它那種音樂主題,那麼我們所書寫的詩詞歌賦,書寫的內容必須有它的,而且必須得打通讓人文合一,人樂合一,完了之後把自己以一種無我的一種藝術高度,把它用我們的書法作品給它呈現出來。

  那麼到底這個作品是優秀的,這個藝術的高度有多高,那和你自己的修為有關係。所以我們的書法它是藝術,那是毋庸置疑的,它更是一種,它裏面富含了給人能夠帶來對生命的感悟,對宇宙的認知,我覺得這是它更具有的,常人所忽視的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現在就是説青少年也好,這個是一時的,而我們時代走的越遠的時候,其實我們應該回頭看看,應該去知道自己跑偏了,那麼如何能夠再喚起我們民眾,喚起我們大家對它的認知,我們必須要有充足的理由,我們必須要有能説服大家的東西,僅僅在主觀意識上一種強調,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主持人:傳統的文化藝術首先要做到的傳承,但是我們真的應該回過頭來好好想想,我們有這麼優秀的傳統的書法藝術,應該是首先是自己傳承下去,然後再像您這樣,把書法作品和音樂這個藝術結合的這麼完美,再走向世界,展現在世界觀眾的面前,這是我們推出書法藝術作品一個創新之路。書法的創新是這樣,但是我們現在也有很多其他的藝術種類,比如説像戲曲、像一些電影等等一些其他的藝術方式,我們似乎都在尋求一種創新。現在大家也是在説藝術要百花齊放,要百家爭鳴,三位老師怎麼看我們在藝術方面各方面的努力,各方面的創新,對於我們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産業方面,所做出的積極的貢獻呢? 何老師您給大家談談。

  何西來:創新是一切藝術的靈魂,我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講過一段很有名的話,他説桃花好不好呢?桃花好,如果桃花開的像車輪那麼大,好不好呢?當然更好。但是如果有一個地方,一天到晚看到只有車輪大的桃花,除此之外別的什麼都沒有,那一個地方是天堂,你要不要去呢?他説沒有人會願意去的。這是講的一個藝術審美,就在這個藝術上創新是第一意義的,而且對於一個真正的藝術家來説,他的一生都是處於不斷地創新的過程當中,如果這個藝術家在哪一點上停下來了,説滿足了可以了,我不需要再創新了,就是他在藝術上停滯之日,就是魯迅先生一篇文章叫《老調子已經唱完》,你老唱那個老調子那煩死了,所以這個創新是很重要。

  他的貢獻在什麼地方?舞臺,舞臺是一個表演的區域,它是書法在原來在書家的書齋裏面的一個藝術,具有了廣泛的大眾性,他把它移到舞臺上去。比如説演奏這個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然後他來寫《北國風光》,寫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之下,他把自己像演員一樣,像一個演唱家演唱一樣,然後把書寫的過程展現給大家。

  就從這個地方就看出了音樂跟書法結合的一個結合點基礎是什麼呢?基礎就是主體的心靈的律動,音樂家奏音樂的時候,必須把自己的生命兌現,用自己的全力去演奏,是一種共鳴的放大的一種效應。然後這在美學上找到了它最好的一個切合點,結合點。看的人也激動的不得了,聽著音樂,看著他在那個地方來寫,音樂一接受,他寫成了。今年1月4號在北京劇場演奏的時候,我就坐在底下,我就被他那個演奏,和他的那個書寫帶進去了,就形成一種觀者,就是作品欣賞者和這個作品創作者的一種生命的一種共振,這影響就不得了了。而且你注意演奏的是外國的樂曲,西洋的樂曲,西洋的樂曲的古典音樂的最高成就就是交響樂,貝多芬的,那是第一流的,然後給中國傳承五千年來的草書在一起結合,他成了表演者,就是説創作的過程,他的書家創作過程,成為欣賞的對象,像我們看那個戲劇一樣。

 

責任編輯: 佟靜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