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萬象

居住證:外來人口“本地化”的突破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0-01-12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連線》,我是文嚴。對於很多在大城市裏辛苦打拼的外地人來説,一張暫住證時刻提醒他們,自己並不屬於這個為之付出血汗、生活工作多年的地方。暫住證制度作為計劃經濟的産物,限制了農民工等流動人口在諸如就業、教育、醫療等方面享有和所在城市人口同等的權利。近年來,中國一些地方開始先行先試,把居住證取代暫住證作為新一輪戶籍制度改革的過渡性手段,暫住證開始在中國一些城市退出歷史舞臺。

【主持人】有關情況讓我們首先來連線新華社廣東分社記者毛一竹,請她介紹一下。一竹,你好。

【毛一竹】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從今年1月1日開始,廣東省開始全面採用“居住證”取代“暫住證”,來加強對流動人口的服務和管理。能不能給我們講一下你了解的情況。

【毛一竹】好的。1月1日起,新的《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實施。在廣東省各地級市以上的派出所、公安機關授權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機構都可以辦理居住登記和居住證。到2010年底,全省3000多萬流動人口辦理居住證將達到90%。根據規定,流動人口在廣東將享有職業技能培訓和公共就業服務、傳染病防治和兒童計劃免疫保健服務等七類公共服務,辦理了居住證的流動人口還可以享有在居住地申領機動車駕駛證、辦理出入港澳地區的商務簽注手續等四類公共服務。此外呢,符合一定條件的還可以實現子女入學和申請常住戶口。

【主持人】嗯。我們看到,當地很多外來務工人員都對居住證取代暫住證的舉措表示歡迎,那麼這到底能給流動人口帶來多少真正的實惠呢?

【毛一竹】有專家認為,突出“服務”理念,逐步實現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是一個基本方向,但關於“五年入學、七年入戶”,各地級市政府尚未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當一部分流動人口選擇在廣東省“落葉歸根”,城市管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在管理方式還不成熟的情況下,必須要控制流動人口進入城市的總量,按步驟實現全面推進。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一竹從廣東發回的報道。去年,上海率先實行了戶籍管理新政,首批29名獲得“居住證轉戶籍”資格的人員陸續拿到上海戶口。另外,一系列讓居住證“增值”的規定也給“滬漂族”帶來更多的希望。下面我們再來連線新華社上海分社記者張夢潔。夢潔,你好。

【張夢潔】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上海“戶籍破冰”改革已經産生了第一批受惠者,給我們介紹一下有關情況。對於這一改革,專家又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張夢潔】好的。去年2月,上海出臺了戶籍管理新政,凡是來滬創業、就業並持有《上海市居住證》滿7年的境內人員都可以申請轉辦上海市的常住戶口。10月的中旬,上海首批29位持有“居住證”的外來務工人員通過了相關部門的“居住證轉戶籍”的審查,拿到了“落戶確認單”。 此後,“居專戶”進入了一種常態化的操作。此外,上海還頒布了多項新政策,比如説去年11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實有人口服務和管理若干規定》當中就説道,持《上海市臨時居住證》人員可以享受申領駕照、辦理出入境證件、免費計劃生育服務等多種“本地化”待遇

【張夢潔】對此,復旦大學社會學教授胡守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戶籍之所以誘人,關鍵就在於它背後的公共資源。居住證轉戶籍新政的出臺是戶籍改革的一個有益嘗試。不過,戶籍改革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只要一天資源分配不合理,戶籍帶來的種種矛盾就不可能得到根本解決。只有協調公共資源配置,實現全社會的一體化、均衡化、平等化,讓城鄉居民享受平等的社會福利,才能從根本上推進戶籍制度的改革。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謝張夢潔從上海給我們發回的報道。從暫住證再到居住證,從居住證最後獲得戶籍,這一步步的跨越不僅顯示了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對流動人口合法權益的尊重和保護,更預示了城鄉二元對立將逐漸被打破,資源均衡化會逐步變成現實。




責任編輯: 吳愛鳳視頻來源: 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