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  

什麼是新冠肺炎?實際它是一個老病種的變異。冠狀病毒是20世紀60年代被發現的,幾十年來最多就是有一些類似于感冒的症狀出現。本世紀初的非典是由冠狀病毒變異引起的,這次的新冠肺炎是它的再次變異。不同的是,非典是溫疫,新冠肺炎是濕毒疫;新冠病毒傳染性比非典更強,但毒力不如非典;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更為複雜,不但跟非典一樣損害肺,還會損害心、肝、腎,甚至神經系統、人體免疫功能等。

如此複雜的病毒,中國是如何艱難克服並取得當下的成績的?

 中醫藥全程介入救治是中國方案的亮點

此次疫情暴發後,來自全國29個省的4900余名中醫藥人員馳援湖北,約佔援鄂醫護人員總數的13%。經過對全國20家醫院的1000余例患者進行中醫證候資訊分析,總結出了證候特點和演變規律,確認新冠肺炎疫情為濕毒疫。

在抗疫的過程中,中醫藥早介入、全程參與、分類救治,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佔比達92%,共有以下四個貢獻:一是對於“四類人”集中隔離,普遍提供中藥,僅江夏方艙醫院的最高日均供應湯藥便達37778袋,有效降低了確診陽性率,阻斷了疫情擴展和蔓延;二是中藥進方艙治輕症/普通型患者,採取湯藥、中成藥、針灸、推拿、穴位按摩等綜合治療方法,服用中藥率100%的江夏方艙醫院轉重率為0;三是中西醫結合救治重症患者,並儘早足量使用中藥注射劑,在關鍵的病理環節上力挽狂瀾,四兩撥千斤;四是恢復期階段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康復治療。同時,堅持臨床科研一體化,堅持以療效為導向,邊救治邊研究,快速篩選出臨床療效顯著的“三藥三方”。

抗疫鬥爭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首先是國家重視,建立起統一高效的指揮體系。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加強集中統一領導,強調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提出“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明確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黨中央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調度,各地方各方面各負其責、協調配合,集中統一、上下協同、運作高效,嚴格高效落實各項防控措施,全國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疫情防控局面。

其次是全民配合,構建起全民參與嚴密防控體系。再次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救治每一個患者。由國家承擔全部救治費用,體現的是“人的生命高於一切”的價值觀。最後是科學防疫、精準布控,阻斷傳播鏈條。

補足短板,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

現在中國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重大戰略成果,但我們的任務沒有完。今年秋冬疫情可能會出現第二波,特別是有可能會和流感共同發生,這是大概率事件,我們必須重視起來。

在體系建設方面,要補足短板,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穩步發展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體系,加強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等等。

在機制完善方面,要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建立上下聯動的分工協作機制,健全疾控機構和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人員通、資訊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的機制,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建立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協同監測機制,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衛生健康工作機制,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機制,改革完善中藥審評審批機制,健全責權明確、程式規範、執行有力的疫情防控執法機制。同時,要深化科研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完善戰略科學家和創新型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

總的來説,抗擊疫情鬥爭,既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時代大考,更是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精神的一次嚴峻考驗。疫情穩定後有序漸進復工復産,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協調推進,寫就了一張令世界信服的“中國答卷”,彰顯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光明網記者 鄭芳芳整理)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18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