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40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對於內蒙古來説,2018年還是交付自治區成立70週年滿意答卷後再續輝煌的開局之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銳意創新、埋頭苦幹,守望相助、團結奮鬥,紮實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紮實推進脫貧攻堅,紮實推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固,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新時代,肩負著新的偉大使命的內蒙古各族人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為遵循,進一步鞏固民族團結大局,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開創“模範自治區”發展新局面。

  豐富“模範自治區”新內涵

  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在黨和國家的堅強領導下,內蒙古自治區從成立之初的摸索前進,逐漸發展壯大起來。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內蒙古就被周恩來總理譽為“模範自治區”。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日新月異的成績。實踐證明,民族團結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關係國家長治久安。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開創“模範自治區”發展新局面,就必須深刻領悟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加強民族團結,根本在於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一理論根源越扎越深、實踐根基越打越牢”,不斷豐富“模範自治區”的新內涵。

  作為最早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民族地區,內蒙古始終發揚和堅守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模範自治區”這一光榮稱號已伴隨內蒙古走過60餘年的風雨歷程。總結過去、展望未來,內蒙古自治區將“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這既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進一步加強和深化民族團結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對新時代內蒙古各民族群眾更加和睦友愛的新期望、新願景。

  內蒙古還將繼續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全力發揮好帶頭和模範作用,全面做好民族團結工作;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牢固精神紐帶,激勵各族群眾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實現“模範自治區”新作為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在新時代,內蒙古2500多萬各族兒女滿懷為自治區更加美好的明天發奮圖強的堅定信念,在各行各業恪盡職守、埋頭苦幹,努力以纍纍碩果來實現“模範自治區”新作為。

  實現“模範自治區”新作為,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有效防控金融財政風險;打好脫貧攻堅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築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其中,打好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打好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戰,關鍵是攻克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要採取更加有力的舉措,開展更加精細的工作,瞄準貧困人口集中的鄉(蘇木)村(嘎查),重點解決好産業發展、務工就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醫療保障等問題。既要解決好眼下問題,更要形成可持續的長效機制,確保貧困人口、貧困地區既能穩定脫貧,還能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二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要以推動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為重點,把實體經濟做實做強做優。要更好把握現代産業發展趨勢,堅持改革開放,強化創新力、需求捕捉力、品牌影響力、核心競爭力,淘汰低端和過剩産能,大力培育和發展新産業、新動能、新增長極,促進有效供給和投資,積極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同時,要不斷增加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和完善應用基礎性研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體系,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培育各級各類發展創新平臺。

  三要堅持“三農三牧優先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全面貫徹落實2017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著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鞏固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鄉村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切實加強黨對“三農三牧”工作的領導,推動農牧業全面升級、農村牧區全面進步、農牧民全面發展,把廣大農牧民的生活家園全面建設好。

  四要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通過統籌治理山水林田湖系統,建立綠色生産消費模式和經濟體系,推動全自治區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精心組織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實施好草畜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倫湖、烏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態綜合治理,加強荒漠化治理和濕地保護,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同時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重點生態功能區産業準入負面清單等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在祖國北疆構築起萬里綠色長城。

  五要提升民生保障和社會治理水準,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要健全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多措並舉,增強各族群眾的獲得感。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建立共建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黨的群眾路線融入政府工作的全方面全過程,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六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明內蒙古。要發揮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化繁榮引領社會風尚,努力提高人民的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傳播“模範自治區”好聲音

  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時代命題和戰略任務,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意義。作為我國成立的第一個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最早實施了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這是我國對人類社會發展貢獻的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因此,內蒙古的發展自然成為世界各個國家關注的焦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內蒙古是我國最早成立民族自治區、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付諸實施的地方,地處祖國北疆,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內蒙古改革發展穩定工作做好了,在全國、在國際上都有積極意義。

  內蒙古自治區自成立以來,各族兒女始終唱響著和諧嘹亮的民族團結主旋律。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代,繁榮發展、和諧穩定、團結友愛,依然是內蒙古自治區奮進的時代強音。在全球資訊快速傳播的時代背景下,更需要講好民族發展好故事、傳播好民族團結好聲音,要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中國共産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勢和成果,展現砥礪前行、開拓進取的內蒙古形象,讓更多的人了解內蒙古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時代風貌。

  傳播“模範自治區”好聲音,需要全面加強對外話語體系建設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在資訊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要汲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優勢因素進行融合發展,統籌、協調和整合好新聞資訊資源,有效運用與國外媒體的交流合作平臺,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強大的傳播能力、創新的話語表述、奮進的精神風貌,對外深刻闡釋黨和國家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內蒙古的發展成就,全面傳播異彩紛呈的內蒙古文化及其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重要貢獻,展示內蒙古昂揚向上的奮鬥姿態、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再創輝煌的決勝信念。總之,要結合新時代新使命,向外界傳播更加全面、真實、客觀的內蒙古,構建和諧、良好的國際輿論環境。

  (作者單位:內蒙古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