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力研發新型核武器,或將改變核政策

8月初,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保羅·塞爾瓦空軍上將宣稱,為提升核威懾能力,美軍未來需要發展爆炸當量低於兩萬噸的戰術核武器。塞爾瓦還透露,美國空軍目前正在論證研發低當量新型洲際彈道導彈以及其他低當量核武器的可行性。實際上,在內外因素的影響下,美國近年來正在逐步加強核武庫的建設,並且越來越明顯地表露出調整核政策走向的端倪。

美國著力研發可用於多種條件下的新型核武器

實際上,塞爾瓦所説的新型核武器研發工作美國已經開始了。8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次講話中表示,美國政府在軍事建設中,把“大量資金”投入到了“核武庫和導彈防禦系統”上。其所指的主要是新型核炸彈和核導彈的研製。

在新型核炸彈上,美國國家核安全局8月29日發佈公告稱,其與美國空軍8月8日在內華達州托諾帕試驗場成功完成了B61-12型重力核炸彈的第二次品質鑒定飛行試驗。試驗中,內華達州內利斯空軍基地的兩架F-15E戰鬥機投放了兩枚未帶核彈頭的B61-12型炸彈,以評估該型炸彈的非核功能和F-15E戰鬥機的武器投放能力。據悉,B61-12型核炸彈是B61系列核炸彈中的一種新型號。

為了未來替換日益老舊的現役核炸彈,美國在融合已有B61-3、B61-4和B61-10三型戰術核炸彈性能基礎上研發了該型核炸彈。B61-12具有打擊精度高、可由多種機型搭載,且可在300噸、5000噸、1萬噸和5萬噸之間靈活選擇當量的性能優勢,並預想在未來“有限核戰爭”、常規戰爭乃至“定點清除”中作為一種“可用的核武器”使用。

公告透露,美軍將從2020年3月起開始實戰部署該型核炸彈。按照計劃,美國將在2025年之前生産約480枚該型核炸彈,並部署在比利時、德國、義大利、荷蘭和土耳其等5個國家的6個空軍基地。

在新型核導彈上,美國空軍于8月初先後授出了下一代核空射巡航導彈項目和下一代陸基洲際彈道導彈項目相關的重要合同。此舉標誌著美國空軍所有的戰略核武器均進入更新發展階段。

其中,美國空軍核武器中心分別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簽訂了總價值達18億美元的“遠端防區外”武器項目合同,計劃在2022年完成新型核空射巡航導彈的研製,並最終生産1000枚該型導彈,到2030年徹底取代自1986年就開始服役的AGM-86空射巡航導彈。未來,這種新型巡航導彈將配裝在B-21、B-2A和B-52三型核轟炸機上。

同時,美國空軍近年來還一直在盡力推動成本高昂的“陸基戰略威懾系統”項目,以求最終取代已服役45年的LGM-30G“民兵-3”陸基彈道導彈。

現實威脅與潛在對手是美國發展核武的重要外因

美國之所以竭力推動新型核武器的發展,從外部環境因素來看,主要是基於對現實威脅和潛在對手的雙重考慮。 其中,最現實的威脅首先來自近年來不斷升溫的朝鮮核問題。

就在9月3日,朝鮮中央電視臺突然宣稱,朝鮮領導人金正恩下令進行氫彈試驗並取得成功。未來還會將氫彈裝載在洲際導彈上。此舉引起了軒然大波,並將會對東北亞乃至世界核平衡産生重大影響。

在此之前,朝鮮自2006年開始先後進行過5次核子試驗,美國國防情報局曾向媒體表示,估計朝鮮的核彈已達60顆。而用於搭載這些核彈的朝鮮導彈則包括“蘆洞”“舞水端”“大浦洞-1”和“大浦洞-2”等多種型號的中遠端彈道導彈。

據有關專家分析,核彈數量的多少會影響朝鮮的作戰方式,如果數量較少,朝鮮可能不會使用,但是超過30顆就有可能在衝突初期使用核彈。因此,朝鮮這種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大力發展核武的做法,無疑是對美國研發新型核武器最直接的刺激因素。

從長遠來看,俄羅斯始終是美國核威懾最重要的考量。2017年3月,美國《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發佈了2017年版的俄羅斯核力量報告,推測目前俄羅斯總計約有7000枚核彈頭。其中,除了2700枚已退役等待拆解的核彈頭,有約4300枚可用核彈頭部署在由俄羅斯316枚洲際彈道導彈、3個級別1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和約50架核轟炸機構成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以及陸海空三軍所屬的大批戰術核力量上。

同時,俄羅斯近年來在一些軍事演習中模擬了針對西方國家的核打擊,甚至包括無法對俄構成威脅的瑞典。這表明,俄羅斯對其核學説的執行變得更具靈活性和攻擊性。因此,西方國家認為俄羅斯已經準備好甚至非常願意推行它的“升級至降級”戰略,即在早期衝突的有限範圍內使用核武器。

不僅如此,俄羅斯還在不斷發展具有現實威懾作用的核武器。今年7月,俄羅斯副總理羅戈津正式宣佈,俄羅斯將打造新的“巴爾古津”鐵路導彈作戰系統。這是一種外表如同普通列車,可直接從鐵路上完成機動發射的導彈作戰系統。車上包括全套洲際彈道導彈、指揮所、技術和通信系統。

據悉,這種導彈列車每列能攜帶6枚可能是帶有6顆分導核彈頭的RS-24“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即意味著一列導彈列車可攜帶36枚核彈頭,相當於一個導彈團。這種新型導彈列車可在俄羅斯全境暢通無阻,且能在兩分鐘內將所有的導彈發射升空,具有極強的機動性、隱蔽性和打擊力。

特朗普政府正在改變美國核政策

正是在多重因素推動下,美國的核政策正在發生著較大幅度的轉向。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美軍2010年版《核態勢評估報告》曾經提出要“降低核武器在美國國家安全中的作用”,在2013年的《核運用戰略報告》中也提出要在新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基礎上,進一步削減三分之一的戰略核力量。同時,美國也希望通過一些以高精尖技術為支撐的常規兵器,作為非核戰略威懾手段替代核武器。

但是,隨著特朗普政府上臺,美國政府的核政策在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內部政治的主導下開始發生變化。特朗普上臺之初就明確表示,“在世界對核武器有清醒認識之前,美國必須大力加強並擴大核能力。”其提出將在2017年至2026年投入4000億美元,發展以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B-21戰略轟炸機和新型洲際彈道導彈為代表的“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體系。

8月28日,特朗普再次宣稱:“我作為總統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對我們的核武庫進行現代化升級。我們希望美國永遠不必使用核武器,但我們不能確保美國永遠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特朗普將“確保美國的戰略核‘三位一體’得到現代化,以保證其繼續構成有效威懾”視為其政府的重要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學界也展開相關研究與論證。2016年年初,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埃爾布裏奇·科爾比、肖恩·布裏姆利、伊利·拉特納就對美國2030年的核戰略與核態勢進行了分析研究,認為鋻於當前地緣政治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對美國2030年核戰略的思考需要擺脫近年來致力於削減核力量的思想束縛,即將重心從應對核恐怖主義轉向遏制大規模戰爭和進攻行動。尤其是隨著核武器在俄羅斯、中國和朝鮮等國軍事戰略中的地位上升,美國需要更多地依賴核武器彌補常規力量優勢的縮小,威懾和壓制潛在對手的核戰略和核能力。美國的核報復力量應該能夠覆蓋對手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工業區、軍事基地和部隊,使對手確信任何地點都無法躲避美國的核報復。

然而,美國將為這種轉變付出相當大的成本代價。據悉,美國未來10年核力量現代化改造的費用預計將超過3500億美元,如果是替換現役的核武器系統,未來30年將花費1萬億美元。因此,美國核政策的轉變無疑將會給美國自身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王鵬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