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績一直不好,獎金升職又遙遙無期了,我好焦慮呀”

“公司年終會議要求出節目表演,我好焦慮”

“我最近焦慮得上火,都起痘、口腔潰瘍了”……

“我時常感到很焦慮,是病嗎?是因為我太小心眼了嗎?肯定是因為我心理素質太差了,別人都不焦慮,我要是能像他們那樣就好了......”

在現代社會,焦慮是我們最常體驗到的一種情緒。當我們談及焦慮時,我們在説什麼?我這是正常的焦慮還是焦慮症?我是得病了嗎?我應該怎麼自我調節?需要看醫生嗎?

這些都是我們在想到焦慮時,最常去思考的問題。那什麼是焦慮?什麼又是焦慮症呢?其實,正常的焦慮和焦慮症之間並不存在一個明確的界限。如果給焦慮畫一個連續譜,那麼一頭是無焦慮的平靜狀態,中間是正常的焦慮,另一頭則是焦慮症。

什麼是焦慮

焦慮,是一種情緒,它包含了擔心、緊張、恐懼、尷尬等許多不舒服的情緒感受,同時伴有軀體上的不適,如坐立難安、眩暈、心慌、呼吸急促、手心出汗、腹脹、腹瀉等。

焦慮是人類最常見的情緒之一。可以分為正常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

正常性焦慮

首先,並不是所有的焦慮都是壞的,知道這個很重要。

事實上,對於我們的生活來説,焦慮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在人類進化過程中,我們為我們的下一頓食物焦慮,於是採取行動來獲得更多食物,於是我們就存活了下來,並且獲得了更多發展的可能性。那些沒有焦慮的更可能餓死。

於此同時,焦慮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並處理你生活中的威脅。比如,如果你為你的健康焦慮,這可能鞭笞你做出積極的改變。例如戒煙或者更經常運動。這些行為都是正常焦慮的結果。正常焦慮幫助你解決生活中真實的和緊急的問題——像償付即將過期的信用卡帳單——或者提示你減少一個現實的未來焦慮。簡言之,正常焦慮集中在現實的問題,並能産生一個清晰、具體的步驟來解決問題。

病理性焦慮

有兩個重要的因素讓焦慮成為病理性的。

第一,這種焦慮沒有産生明確的行動。焦慮與焦慮最大的解藥是採取有效的行為措施。焦慮是“戰鬥或逃跑”模式,這是你身體內置的應對危險的機制。這幫助你在面對威脅時可以做點什麼。不幸的是,病理性焦慮阻止你採取有效的行動,使你癱瘓。相對於採取具體的步驟去解決現實問題,它讓你深陷在病理性焦慮的沼澤中。

第二個使焦慮成為病理性的是關注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比如墜機,恐怖主義。讓我們來面對它:生活是危險的。我們每天都面對很多危險。然而將注意力集中在未來的威脅上,讓你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沒有必要的緊張和焦慮上。更糟糕的是,有可能因為這些焦慮而做出降低生活的品質的決定。比如,你可能會因為害怕墜機而取消你的航班。很顯然,飛機可能--當然也會--墜機,然而,數據顯示這概率非常小。然而你為了避免飛行而錯過了航空旅行的便捷和機會--所有的這些只是為了阻止這個發生可能性極小的災難。相比而言,正常焦慮則激勵你在生活中做出積極的改變。現在你可以看到為什麼病理性焦慮是破壞性的。

焦慮症/焦慮障礙

作為精神症狀的焦慮,是一種痛苦的體驗,更顯著妨礙心理及社會功能。主要表現有主觀體驗和客觀表現兩方面。

主觀體驗:即焦慮心情,體驗到的是沒有明確對象和具體內容的恐懼。整體惶恐不安、提心吊膽,總感到似乎大難臨頭或威脅迫在眉睫,雖然實際上也知道並不存在真正的危險,卻不知道為何如此不安。

客觀表現:一種是運動性不安,患者可出現肌肉緊張、頭脹頭緊、脖子僵硬不適、四肢腰酸背痛,嚴重者坐立不安,不時有小動作,搓手搔首,或來後走動、不能靜坐。另一種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如口乾、出汗、心悸、呼吸急促、胸部發悶、食欲不振、便秘、腹瀉、腹脹、尿頻尿急等。

通常有上述兩方面的表現,才能確定為焦慮症狀。而且如果焦慮症狀嚴重且持久,才考慮存在焦慮障礙。

焦慮障礙又可分為廣泛性焦慮障礙、驚恐發作、恐怖症(如社交、幽閉恐怖等)等。

如果發現自己有上述的表現,懷疑自己患焦慮症,可以到精神科門診就診,進行診斷篩查,及早診治。